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案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幼儿园小班教案爱笑的宝贝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学会用微笑对待他人,营造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快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讲解笑的作用和好处,让学生认识到微笑的重要性。
2. 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用微笑对待他人。
3. 分享快乐时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笑的作用和好处。
2. 培养学生学会用微笑对待他人。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快乐。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微笑,培养友善态度。
2.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快乐,培养积极心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笑的图片、故事材料等。
2.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
3. 准备快乐分享环节的相关物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笑的作用和好处,让学生认识到微笑的重要性。
2. 主题活动一:角色扮演,让学生学会用微笑对待他人。
3. 主题活动二:分享快乐时光,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喜悦。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微笑,用微笑对待他人。
2. 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他们微笑的时刻,下周分享。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微笑态度,评估教学效果。
2. 学生分享快乐时光的积极性,评估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3. 学生对笑的认识和运用,评估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开展微笑主题活动,如微笑日、微笑比赛等。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营造和谐友善的家庭氛围。
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调整情绪,保持积极心态。
十、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微笑和表达快乐。
2. 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微笑的力量,培养友善态度。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教案《爱笑的宝贝》含反思一、活动背景爱笑是幼儿的天性,笑是幼儿心情愉快的表现,也是幼儿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方式。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中,笑是他们的通用语言,他们用笑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好奇、满足等多种情感。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笑的意义,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爱笑的宝贝》。
二、活动目标1.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到笑的乐趣,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2.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笑的作用,知道笑可以给人带来快乐。
3.技能目标: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故事分享:《爱笑的宝贝》2.游戏互动:模仿笑的动作、表情3.亲子活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笑的游戏四、活动准备1.故事课件:《爱笑的宝贝》2.纸质笑脸、哭脸道具3.音乐:《欢乐颂》4.照片:幼儿和爸爸妈妈的笑脸照片五、活动过程1.故事分享教师讲述故事《爱笑的宝贝》,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宝贝的笑脸,让幼儿感受到笑的美好。
2.游戏互动(1)教师出示纸质笑脸、哭脸道具,让幼儿辨认并说出各自的情绪。
(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模仿笑的动作、表情,其他幼儿猜猜他们模仿的是哪个笑脸。
3.亲子活动(1)教师播放音乐《欢乐颂》,让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跳舞,感受欢乐的气氛。
(2)教师邀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笑的游戏,如“笑脸接力”、“笑脸传递”等。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活动心得,让幼儿说出自己在活动中的快乐时刻。
六、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笑脸面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分享。
2.环境创设:在教室里布置笑脸墙,让幼儿随时可以看到笑脸,感受到快乐的氛围。
七、活动反思1.故事分享环节,教师讲述故事时,语言生动、形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笑脸,让幼儿感受到笑的美好。
2.游戏互动环节,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表演欲望。
通过模仿笑的动作、表情,幼儿更好地理解了笑的意义。
3.亲子活动环节,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人人爱》一、教学目标1.认识社会情绪表达:学生能够理解笑的含义,能够模仿表达笑的动作和声音。
2.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通过欢快的歌曲和活动,激发学生的笑容和快乐。
3.提高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通过合作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培养友谊意识。
4.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通过情感分享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感受笑的乐趣•学习表现笑的动作和声音2. 教学活动•听歌学笑:播放《笑口常开》歌曲,鼓励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笑出声音。
•手指对话:老师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不同的情感词语,要求学生模仿卡片上的情感表达,使用手指和同学进行对话。
•情感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角色,演绎与笑相关的情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方式,例如:开心地笑、快乐地分享笑话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给学生播放欢快的笑声音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向学生提问:“大家觉得笑是什么感觉?”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记录学生回答的关键词。
2.播放音乐,学生跟随节奏扮演笑的动作(10分钟)•分享一个笑话或者开心的小故事,然后放音乐《笑口常开》,指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模仿笑的动作和声音。
3.手指对话活动(15分钟)•老师分发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情感词语,例如:开心、好笑、快乐等。
•老师示范,用手指和同学进行对话,展示出表达不同情感的动作和声音。
•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卡片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学生之间互动交流。
4.情感角色扮演(25分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中选择角色,演绎与笑相关的情节,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表达方式。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表演的笑点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教师总结,对优秀的表演进行肯定和鼓励,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理解和表达笑的情感。
他们通过模仿笑的动作和声音,感受到笑带来的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情绪。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1. 教学背景这是一节小班的语言和艺术综合课,时间为周一上午9:00-10:00,教学地点为幼儿园的艺术室,本节课的主题为《爱笑的宝贝》。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美丽的艺术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天赋。
3. 教学内容3.1 上课活动•问好自我介绍;•交流近期的快乐事情,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快乐经历,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律动;•感受图片,学习画画;•观看动画片《爱笑的宝贝》,学习戏剧表演。
3.2 上课流程1.问好自我介绍–重点词汇:你好、我叫、年龄、喜欢的事情。
–活动目的:让幼儿群体之间互相认识,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交流近期的快乐事情–重点词汇:快乐、感受、分享、表达。
–活动目的: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周围的快乐事情,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出来,培养其情感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感受音乐–重点词汇:感受、听、音乐、起舞。
–活动目的: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学习音乐律动,同时增强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4.感受图片,学习画画–重点词汇:感受、图片、画画、颜色。
–活动目的:通过展示美丽的图片,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的魅力,学习画画技巧,增强幼儿的创造力和美感。
5.观看动画片《爱笑的宝贝》,学习戏剧表演–重点词汇:观看、理解、表演、角色。
–活动目的:通过观看动画片,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学习戏剧表演技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教学反思1.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场面十分活跃。
2.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音乐和艺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了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通过一些小游戏来巩固和拓展幼儿的学习内容和技能,也有助于增强幼儿的体能和协调能力。
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案反思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笑、生气、哭三种不同表情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在老师引导下,知道笑会带给自己好心情,也会给他人带来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案吧。
活动目标:1.感受笑、生气、哭三种不同表情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
2.在老师引导下,知道笑会带给自己好心情,也会给他人带来快乐。
3.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大家在一起的开心快乐。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初步懂得每天应该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不能乱发脾气。
2.物质准备:小姑娘布袋木偶1个;木偶剧《甜甜的微笑》;《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录音机、表情娃娃布袋偶(笑脸、哭脸、生气脸共36个)、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记号笔、制作表情娃娃的卡片(没有贴五官)36张等。
3.环境创设:幼儿的座位排成两个弧形,在周围放置了人手一个的表情娃娃布袋偶,创设比较宽松的氛围。
活动过程:一、以布袋偶小姑娘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我是快乐的笑宝宝,今天要到小三班做客,真的好开心!你们开心吗?今天我还带来了好多表情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反思:教师手持夸张的布袋偶小姑娘,并用自身愉快、高涨的情绪带动幼儿,让幼儿一下子就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引导幼儿和表情宝宝交朋友,初步体验自己今天的情绪状态。
这里有许多的表情宝宝,它们有不一样的表情,你喜欢哪一个表情宝宝,可以拿起来,套在手上,和它说说话。
1.你喜欢哪个表情宝宝?为什么?(鼓励幼儿自由地与同伴进行交流)2.一起体验,学学开心、生气、哭泣时的表情,谈谈自己的情绪经验。
小结:宝宝笑了,我们小朋友也笑了,宝宝生气了、哭了,我们脸上的表情也不一样了,心情也不开心了。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人人爱》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笑容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学会正确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传递笑容和快乐;•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1.2 教学准备•讲师准备:教案、课件、笑脸贴纸、洁牙套装、故事书《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学生准备:笑脸贴纸;1.3 教学内容•导入:播放欢快的音乐,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活动1:观看笑脸视频,谈论笑容对身心健康的益处;•课堂活动2:以故事《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引导学生讨论;•课堂活动3:进行口腔清洁演示,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课堂活动4: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创作表演;•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在上课前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教师可以跟着音乐一起高兴地与学生打招呼,展示笑脸贴纸,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课堂活动1:观看笑脸视频,谈论笑容对身心健康的益处•展示笑脸视频,让学生观看。
视频中可以包括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展示笑容,以及笑容对他们身心健康的正面影响。
•结束视频后,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观看视频的感受。
鼓励学生表达笑容让人感到快乐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笑容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2.3 课堂活动2:以故事《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引导学生讨论•准备故事书《爱笑的宝贝人人爱》,讲述一个小品贝贝因为天生喜欢笑,他传递了笑容和快乐给周围的人们。
•朗读故事并展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贝贝和其他角色的笑容,并让学生讨论笑容对人们的影响和贝贝传递笑容和快乐的方式。
2.4 课堂活动3:进行口腔清洁演示,教授正确的刷牙方法•展示洁牙套装,并引导学生观察套装中的牙刷和牙膏。
•通过口腔清洁演示,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刷牙方法。
重点包括刷牙时间、刷牙顺序和正确刷牙姿势。
•强调每天刷牙两次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正确刷牙后的感受和好处。
2.5 课堂活动4:学生团队合作,进行创作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以笑容和快乐为主题进行表演。
一、主题活动名称:小班主题活动《爱笑的宝贝》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微笑的重要性,懂得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学会微笑,学会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微笑的魅力,体验微笑带来的快乐,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
三、主题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学会微笑,懂得微笑的意义。
2. 难点: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微笑,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四、主题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微笑脸谱图片、微笑表情卡片、故事课件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与人交流的经历,对微笑有基本的了解。
五、主题活动过程:1. 主题导入:通过出示微笑脸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引出主题活动。
2. 主题活动一:学习微笑。
通过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微笑,并能在集体中展示。
3. 主题活动二:微笑交流。
通过角色扮演、小组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学会用微笑与他人交流,感受微笑的魅力。
4. 主题活动三:微笑传递。
通过故事课件、小组讨论,让幼儿明白微笑能传递快乐,学会在生活中主动微笑。
5. 主题活动四:微笑展示。
让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己学会的微笑,分享微笑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微笑意义的理解和微笑交流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微笑表现,评价他们微笑交流的技能。
3. 情感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评价他们是否能够体验到微笑带来的快乐,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绪。
七、教学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微笑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幼儿进行微笑交流,培养幼儿微笑的习惯。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微笑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角与同伴进行微笑交流,培养幼儿的微笑意识。
八、教学活动注意事项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微笑交流。
2. 创设宽松环境:保证活动氛围轻松愉快,让幼儿敢于在集体中展示自己,表达自己。
幼儿园小班教案《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含反思教案名称: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学主题:情感教育教学对象:幼儿园小班教学目标:1.培育幼儿的感性认得,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本领和情感管理本领。
2.引导幼儿学会共享喜悦和欢乐,融入组别,体会集体生活的愉悦。
3.提高幼儿的良好德行素养,培育幼儿关注他人的情感,并学会敬重他人的感受。
教学内容:1.歌曲《高兴就笑》2.绘本《笑嘻嘻的齐齐》3.游戏《欢乐球》4.手工制作《笑脸玩具》教学步骤:1.开场导入:通过幼儿爱笑的表现引出今日的主题,激励幼儿共享本身喜悦和欢乐的事情。
2.歌曲《高兴就笑》:播放歌曲,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摇头、扭腰、做鬼脸等,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和放松。
3.绘本《笑嘻嘻的齐齐》:通过叙述齐齐的故事,引导幼儿学会赏识他人的喜悦和感受,并从中体会到共享欢乐的愉悦。
4.游戏《欢乐球》:将幼儿分为两组,让他们相互传递一个气球,要求在传递球的过程中不断发出笑声,传到最后一名幼儿手中的组获胜。
5.手工制作《笑脸玩具》:让幼儿用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出本身心目中的笑脸玩具,并在玩具上用彩笔写下“高兴”“欢乐”等字样,让幼儿将本身制作的玩具共享给小伙伴,进一步感受到高兴和欢乐。
6.结束语:通过反复强调爱与共享的紧要性,结合游戏和手工制作中的互动体验,让幼儿在活动中深入感受到共享欢乐、敬重他人、关注他人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教学评价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以“爱笑的宝贝人人爱”为主题,以培育幼儿的感性认得,提高幼儿的情感表达本领和情感管理本领为目标。
通过歌曲、绘本、游戏和手工制作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会共享喜悦和欢乐,融入组别,体会集体生活的愉悦。
教学活动以互动体验为主,让幼儿在欢乐的气氛中深度参加,收获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德行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较为成功地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加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了幼儿的参加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活动过程中,幼儿每次互动时间较短,来不及很好地表达本身的情感和体验,后续可以针对此现象,通过选手发言、情感交流等形式,给更多孩子表达情感和互动的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体会到共享喜悦和欢乐带来的欢乐和成就感,进而更好地进展本身的情感表达和管理本领。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人人爱》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各种健康的食物和不健康的食物;2.能够描述健康的生活方式;3.能够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健康知识;4.培养小班幼儿的兴趣,通过学习互相分享知识和经验。
二、教学内容1.健康的食物和不健康的食物;2.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运动、休息、睡眠和良好的卫生习惯;3.养成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三、教学准备1.健康食品图片和不健康食品图片;2.四个图标或卡片,分别代表休息、运动、睡眠和卫生;3.一些玩具,如足球、玩具车等;4.几个盘子,用于摆放食物;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活动(10分钟)老师播放一首动感的音乐,让孩子们一起舞动身体。
在音乐表演结束后,老师引入课程主题——“健康生活”,并介绍今天的活动内容:让幼儿们识别并学习如何选择健康的食品和生活方式。
第二步:讲解(10分钟)老师拿出健康食品图片和不健康食品图片,并要求幼儿们帮助将食品分类为健康和不健康的。
老师讲解为什么要选择健康食品,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接着,老师介绍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进行适当的运动、休息、睡眠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并引导幼儿讨论和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三步:活动(30分钟)•小组活动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个图标或卡片,分别代表休息、运动、睡眠和卫生。
老师会放一段音乐,孩子们按照音乐的节奏,将对应的图标或卡片带领着小组跳舞或活动。
•游戏环节老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盘子和数个食品图片,让幼儿们选择并勾画出健康的食品,摆在盘子里。
这是一次与孩子互动的机会,老师要不断提问和引导孩子们思考,分享正确的知识。
•运动课老师会组织一次简单的运动课,让孩子们放松身体,同时将运动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
第四步:课堂反思(10分钟)老师与幼儿共同回顾今天的课程,强调了健康食品和良好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孩子们也分享了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
最后,老师会号召孩子们一起说出今天的口号:“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健康的生活方式天天有!”。
幼儿园小班教案《爱笑的宝贝》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歌曲《爱笑的宝贝》的歌词和感情。
2.表演歌曲《爱笑的宝贝》。
3.提高幼儿的音乐鉴赏本领。
二、教学重难点1.帮忙幼儿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情感。
2. 利用歌曲培育幼儿的音乐感觉和音乐表达本领。
三、教学准备歌曲CD,音响,手指玩具,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 5分钟老师带动手指玩具上课,揭示爱笑的小猴子,提示幼儿今日要学习有关笑的歌曲,并问幼儿为什么小猴子特别喜爱乐。
2.订立任务 10分钟老师播放CD,幼儿听歌曲,跟随旋律抬头、张嘴、伸舌头等动作,同时带着副歌手势(双手放在脸颊上,可爱演绎)。
3.歌曲共享 10分钟幼儿和老师一起共享歌曲中的歌词和情感,老师指出歌曲的一些特别之处,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意思和情感。
4.游戏拓展 10分钟老师播放CD,幼儿跟随音乐起舞,老师伴同节拍节奏,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用舞蹈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5.创意制作 10分钟老师供给一幅有关笑的图画,让孩子们用颜色描绘笑的形态,通过绘画感受笑的情感与气息,发挥幼儿制造力。
6.综合测评 10分钟老师把制作好的画拍照并与幼儿一起共享,在了解孩子制造的同时,评估教学效果。
7.互动反思 5分钟老师和幼儿进行本节课教学效果的互动反思,同时检查是否有需要补充的内容以及下节课的备课工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通过歌曲、游戏、创意制作等多种方式帮忙幼儿体验和表达笑的情感,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情感。
通过本课教学,我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基本实现。
2. 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纳多种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参加性,制造了欢快和活泼的氛围。
教学中我采纳了图片和手指玩具等实在、感性的物品辅佑襄助教学,便于幼儿理解和参加,达到了预期效果。
3. 教学效果: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的制造力和想象力,培育了孩子们的音乐感觉和表达本领。
在评估结果中,我发觉幼儿对课堂学习充分了爱好,课堂参加度高,学习效果明显。
小班社会,爱,笑,宝贝,爱,教学案例,反思小班社会爱笑宝宝每个人都喜爱教学案例反映主要包括活动目的,活动预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三种不同表达的笑,愤慨和不同的情感体验。
哭泣,老师在指导下,明白笑声会带给你一个好心情,它也会给别人带来欢乐。
合适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社会活动课程。
快来看看宝贝的爱,每个人都喜爱上课计划。
活动目的:1.感受三种不同的笑声,愤慨和哭泣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2.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白笑声会带给你一个好心情,也会给别人带来欢乐。
我特别欢乐参加这次活动,共同体验每个人的幸福。
4.主动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小孩热爱生活,欢乐生活的美妙情感。
活动预备:1.知识和经历预备:小孩们开场明白,他们应该乐于每天去幼儿园,他们不应该发脾气。
材料预备:1个小女孩木偶傀儡;木偶戏《甜甜的微笑》; 《幸福拍手歌》音乐,录音机,表情娃娃包(笑脸,哭泣的脸,愤慨的脸总共36),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标记,制造表达娃娃的卡(没有五个面部特征)36等。
3.环境制造:儿童座椅呈两种弯曲形状,手上放置一个面部娃娃袋,营建出相对轻松的气氛。
活动程序:首先,带着一个小袋子的女孩的介绍,以刺激幼儿的兴趣。
我是一个欢乐的笑宝贝。
我今天要成为一个小班。
我确实特别快乐!你欢乐吗?今天,我也为宝宝带来了特别多表情,让我们去看看吧!反思:老师将夸大的小女孩抱在手中,用本人欢乐和冉冉升起的情感来驱动小孩,让小孩们增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以下活动铺平道路。
第二,引导小孩和宝宝表达交朋友,并初步体验他们今天的情绪状态。
这里有特别多表达方式,它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你喜爱哪一种,你能够拿起它,把它拿在手上,与之交谈。
你喜爱宝宝的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鼓舞幼儿与同龄人自由交流)2.共同体验,学习如何欢乐,生气,哭泣,议论你的情感体验。
简介:宝宝笑了,我们的小孩也笑了。
宝宝特别生气,哭了。
一、主题活动名称:小班主题活动《爱笑的宝贝》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微笑的表情,并能用语言描述微笑的样子。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学会微笑,学会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养成爱笑的好习惯。
三、主题活动内容:1. 认识微笑:让幼儿观察微笑的表情,描述微笑的样子,学习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2. 学习微笑:通过游戏、表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微笑,养成爱笑的好习惯。
3. 微笑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微笑的作用,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递友好等。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微笑的表情。
2. 认识微笑:教师展示微笑的照片或表情包,让幼儿描述微笑的样子,引导幼儿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3. 学习微笑:通过游戏、表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微笑,如“微笑传递”、“微笑表演”等。
4. 微笑的作用:教师讲解微笑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明白微笑的意义,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微笑,养成爱笑的好习惯。
五、主题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微笑,并讲述微笑的作用。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微笑墙”,让幼儿将自己的微笑照片贴在墙上,形成一个温馨的氛围。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微笑服务台”,让幼儿扮演服务员,用微笑接待其他幼儿,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六、教学资源准备:1. 微笑的表情图片2. 微笑的音频素材3. 微笑表演的道具(如笑脸贴纸)4. 微笑墙的布置材料七、教学活动步骤:1. 导入活动:教师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微笑的表情。
2. 认识微笑:教师展示微笑的照片或表情包,让幼儿描述微笑的样子,引导幼儿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3. 学习微笑:通过游戏、表演等方式,让幼儿学会微笑,如“微笑传递”、“微笑表演”等。
4. 微笑的作用:教师讲解微笑的作用,让幼儿了解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小班健康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人人爱》一、教学背景在小班教育中,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健康教育对于小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小班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要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感体验。
本篇教案是在小班儿童园实施的健康教育方案,旨在引导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并让他们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健康;2.能够发现并理解个人长处和短处;3.能够学习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4.能够展示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
三、教学内容1.知识普及:了解健康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2.活动:练习拉伸运动和呼吸练习;3.情感教育:让小朋友们感受到正面积极情感的力量,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短处;4.知识普及:如何维持一个好的饮食习惯;5.活动:让小朋友们根据他们的食物偏好来做出自己的饮食计划,意识到健康的饮食对身体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健康1.引入阶段(10分钟):介绍自己并让孩子们了解健康的含义,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健康,并让他们自己探讨健康的定义。
2.活动阶段(20分钟):让孩子们做一些拉伸运动和呼吸练习,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身体如何运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明确每个动作的作用和局限性以及如何安全地练习。
3.结论阶段(10分钟):通过向孩子们提出问题并与他们讨论的方式,来概括练习的目的,并让孩子们了解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对他们的重要性。
第二节:个人优点和短处1.引入阶段(10分钟):鼓励孩子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短处,并教他们如何借助优点和短处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2.活动阶段(20分钟):借助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友好互助性格,让他们更容易与其他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3.结论阶段(10分钟):让孩子们通过制作海报或口头表达等方式,展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这有助于孩子们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并在他人眼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幼儿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案反思教案名称:幼儿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和他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幽默感和笑点,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2.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教学准备:1.教具:气球、玩具、音乐等。
2.教材:《幼儿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播放欢快的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教师放一个气球,让幼儿围成一个圈,每个幼儿都轻轻地拍一下气球。
教师问:“气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引导幼儿思考。
二、学习内容:1.教师展示教材《幼儿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向幼儿介绍书籍的主题和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认识书本中的角色,探讨他们不同的表情和行为。
3.教师围绕社交能力和幽默感展开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笑点和开心的事情,鼓励幼儿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
4.教师播放一段幽默搞笑的视频或表演,让幼儿观看并一起笑出声来。
5.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小游戏,例如模仿各种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让幼儿通过互动游戏来培养幽默感。
6.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故事中的情节,展示自己的幽默和社交能力。
7.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回答一些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课堂延伸:1.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社交技巧,例如主动与他人打招呼、微笑、互相关心等。
2.教师定期进行角色扮演或表演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幽默和才艺。
3.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搞笑故事、笑话等材料,鼓励幼儿与家人朋友分享并一起笑。
四、反思:本堂课的教案主题是幼儿小班社会爱笑的宝贝人人爱。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幼儿能够培养社交能力,学会友善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幼儿在游戏和互动活动中,提高幽默感和笑点,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分享笑点和开心的事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一、教学目标1.培养孩子们对快乐、笑声的认知和体验。
2.增进孩子们对亲情的认知和感受。
3.增强孩子们的语言及听力技能。
4.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通过故事及情境游戏等多种形式,培养孩子们积极乐观的心态。
2.增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及听力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安排时间内容8:00 课前小游戏8:15 课堂故事9:00 休息时间9:15 根据故事情境游戏、角色扮演等四、课前准备1.故事书《爱笑的宝贝》。
2.绘本图片、道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3.安排好场地、音响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流程1. 课前小游戏•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玩手拉手、大雁队等游戏,热身准备。
2. 课堂故事1.老师先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一下故事内容。
2.读故事书《爱笑的宝贝》,语调诙谐、生动有趣。
3.在阅读过程中,特别强调宝贝慢慢接受了爸爸给他带来的快乐,变得开朗、顽皮、充满活力等点。
同时,也强调了在故事中出现的笑声及其对人们的影响。
比如说,“笑声能够传递好心情,让人们感到快快乐乐,心情愉快,所以,我们要学会大声笑和欢乐共享!”4.老师多次与孩子们互动,在关键部分停顿,询问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并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孩子们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
3. 游戏及活动1.角色扮演: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深化体会爸爸的爱和宝贝的感悟,通过角色扮演给孩子们提供了表达自己意见和想象力的机会。
2.模仿绘本中人物动作进行肢体表现游戏:比如,情景模拟,孩子们可以分成小组,模仿书中宝贝的动作,做出各种可爱的姿势来,如转圈、蹦起来等,营造欢乐的气氛。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故事《爱笑的宝贝》和配合情境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并感受到快乐和笑声,增强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充沛的精力,他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性,情境的氛围和激励孩子们去思考、去感悟。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故事读到一些更加难懂的词汇时,一个简单的解释预先给出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快乐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1.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积极乐观心态;•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3 教学准备•《爱笑的宝贝》故事书;•幼儿游戏道具和玩具。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2.1 情感教育第一堂课:幸福的笑声教学目标:启发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快乐地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幼儿游戏道具和玩具。
教学过程: 1. 老师表演一段快乐的笑声,引起幼儿的注意。
2.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笑声,并大声笑出来。
3. 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开心的时刻,分享快乐的经历。
4.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情感。
第二堂课:表情的魔力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爱笑的宝贝》故事书。
教学过程: 1. 展示《爱笑的宝贝》故事书,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解故事内容。
2. 通过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引导幼儿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3. 鼓励幼儿模仿不同情感的表情,并进行角色扮演。
4. 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表情和感受,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2 能力培养第三堂课:观察的小专家教学目标:提升幼儿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观察类玩具或图片。
教学过程: 1. 准备一些观察类玩具或图片,如磁力拼图、益智立体拼图等。
2. 让幼儿观察其中的一件玩具或图片,然后关上眼睛,让幼儿回忆所观察到的内容。
3. 引导幼儿描述他们观察到的事物的特点和细节。
4.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第四堂课:心情日记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记录自己的情感和体会,培养情感表达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教学准备:彩纸、笔、贴纸等。
教学过程: 1. 每位幼儿准备一本小小的笔记本作为自己的心情日记本。
2. 鼓励幼儿在日记本上记录每天的情感和体会,可以用文字、图画或贴纸等方式。
小班社会教案及教学反思《爱笑的宝贝人人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笑的含义及其对人们的重要性;•理解“人人爱”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学习书中的人物形象,并初步理解其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气息,增强自己的快乐感受和表达;•学会观察和思考,加深对人类情感的理解;•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书中人物的了解,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勇敢和幽默感;•学会尊重他人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增强对人的同情心、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板书标题:“爱笑的宝贝人人爱”,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笑的理由。
2.课前导读:“人人都爱笑。
一天,笑也笑不下去了,怎么办呢?”3.出示书封面,引导学生认识主人公小布和它的朋友们,并让学生猜测小布是什么动物。
4.轻松有趣的语言介绍小布的形象和性格,引导孩子们发现他的可爱之处,并体验他的精神世界。
5.角色扮演小布和小布的朋友们,尝试配音表演,感受人物情感和角色性格的不同表达。
6.探究笑的含义及其对人们的重要性,并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和发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人爱”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并营造和谐团结的班级氛围;•学习新的人物角色,并了解他们的特点,培养自己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和体验;•探究笑的含义及其对人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发现和分享自己的快乐经验。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理解“人人爱”的含义,并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团队;•如何尽量生动、有趣地介绍人物角色,让孩子们会心地体验他们的特点与情感;•如何引导孩子们深入思考、探究笑的内涵,以及如何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教学策略1.探究引导策略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某个概念、主题或情感时,通常采用探究引导策略。
这种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问、讨论、观察、实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小班社会,爱,笑,宝贝,爱,教学案例,
反思
小班社会爱笑宝宝每个人都喜欢教学案例反映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感受三种不同表达的笑,愤怒和不同的情感体验.哭泣,老师在指导下,知道笑声会带给你一个好心情,它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小班社会活动课程.快来看看宝贝的爱,每个人都喜欢上课计划.活动目标:
1.感受三种不同的笑声,愤怒和哭泣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
2.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笑声会带给你一个好心情,也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共同体验每个人的幸福.
4.主动参加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5.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和经验准备:孩子们开始明白,他们应该乐于每天去幼儿园,他们不应该发脾气.
材料准备:1个小女孩木偶傀儡;木偶戏《甜甜的微笑》; 《幸福拍手歌》音乐,录音机,表情娃娃包(笑脸,哭泣的脸,愤怒的脸总共36),
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标记,制作表达娃娃的卡(没有五个面部特征)36等.
3.环境创造:儿童座椅呈两种弯曲形状,手上放置一个面部娃娃袋,营造出相对轻松的氛围.
活动程序:
首先,带着一个小袋子的女孩的介绍,以刺激幼儿的兴趣.
我是一个快乐的笑宝贝.我今天要成为一个小班.我真的很开心!你快乐吗?今天,我也为宝宝带来了很多表情,让我们去看看吧!
反思:老师将夸张的小女孩抱在手中,用自己快乐和冉冉升起的情感来驱动孩子,让孩子们增加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以下活动铺平道路.
第二,引导孩子和宝宝表达交朋友,并初步体验他们今天的情绪状态.
这里有很多表达方式,它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你喜欢哪一种,你可以拿起它,把它拿在手上,与之交谈.
你喜欢宝宝的哪种表达方式?为什么?(鼓励幼儿与同龄人自由交流)
2.共同体验,学习如何快乐,生气,哭泣,谈论你的情感体验.
简介:宝宝笑了,我们的孩子也笑了.宝宝很生气,哭了.我们脸上的表情是不同的,心情不高兴.老师看到孩子在笑,他很开心,更爱宝宝.如
果孩子生气并悲伤地哭,老师会非常沮丧.因此,孩子应经常笑,让自己开心,让老师开心.过来,微笑,让老师看.
思考:这部分老师侧重于指导孩子的学习活动,在创作场景中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老师听,说,听,及时捕捉幼儿的眼睛,及时回应孩子,也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各种表情娃娃的热情.教师努力鼓励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氛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充分沟通,分享活动带来的快乐,使活动成为儿童生活的舞台,成为孩子.自我发展和自我表达的阶段使孩子的主观性和创造力得以发挥.
三,欣赏木偶秀《甜甜的微笑》,了解应该开心的心情.
为什么每个人都喜欢鲜花?为什么小动物会看到它,心脏就像吃蜂蜜一样甜美?
简介:华华是一个喜欢笑的宝贝.看到人们总是甜蜜地笑着,甜蜜地打招呼,所以每个人都非常喜欢她.孩子们也会成为一个喜欢笑的孩子.每个人都彼此相爱,来拥抱你旁边的孩子.每个人都是好朋友.我们都在一起开心!我很高兴笑!
反思:这个链接充分利用了孩子们感兴趣的形式.以木偶戏的形式,孩子们可以安静地享受它.看着'鲜花'看到人们总是甜蜜地笑着打招呼,所以每个人都喜欢它.她曾经是.让孩子们明白,无论什么是快乐或不快乐,都必须告诉他们.这相当于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并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在活动期间,我问:'为什么小动物看到鲜花,我的心脏和蜜一样甜?
“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回答它,因为花儿是笑的孩子,让孩子知道如何笑和表达快乐,幸福可以通过.
四,《幸福拍手歌》结束,让孩子感到幸福和快乐.
让我们帮助哭闹的宝宝和宝宝找到快乐.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笑容帮助他们!让我们一起表达快乐和幸福的表达!引导幼儿伴随着快乐的音乐,并有节奏地操纵表情娃娃来进行节奏.
反思:这个环节中儿童的情绪非常高.在音乐的影响下,大多数孩子可以通过语言,动作和表达积极参与并大胆地告诉周围的人.现在他很开心.与此同时,老师也及时关注了个别孩子.在最初的活动中,有些孩子相对情绪低落,但在同龄人的影响下,他们也迅速调整自己的情绪,愉快地参与,并将活动推向活动. **.
活动延期:
1.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重视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鼓励孩子每天进入公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2.与父母沟通,关注幼儿的日常情绪,及时了解孩子不快乐的原因,与幼儿沟通,并与他们讨论如何做不快乐的事情.
活动反映:
《纲要》指出:'幼儿的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幼儿的心理健康的特点是快乐的心情和适应集体生活. “我认为整个活动非常成功.老师引用了夸张而有趣的木偶形象,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它允许幼
儿在锻炼表情玩偶时进行交流.有所改善.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从孩子的主体现实出发,鼓励孩子想象和实践,让孩子在放松和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快乐,从而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态,慷慨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