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端午节民俗幼儿园教学优质课公开课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86 MB
- 文档页数:22
大班绘本《粽子里的故事》教案及PPT一、教学目标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 通过观察绘本图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端午节的传说,讲述了屈原投江救国的故事,以及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制作粽子的习俗。
2. 绘本插图精美,形象生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好奇心。
三、教学准备1. PPT课件:包含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的图片和文字。
2. 粽子:准备一些真实的粽子,让幼儿观察和品尝。
3. 画纸、画笔:用于幼儿绘画粽子。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端午节的传统音乐,引导幼儿进入课堂氛围。
2. 讲述故事:利用PPT课件,逐页展示绘本图片,并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的细节。
3. 讨论:故事讲完后,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4. 观察粽子:展示真实的粽子,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颜色和味道,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粽子的特点。
5. 绘画粽子:给幼儿发放画纸和画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绘制属于自己的粽子。
6. 结束:通过总结课堂内容,让幼儿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识,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兴趣。
2. 关注幼儿在绘画粽子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端午节和粽子的认识和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制作粽子:准备粽子制作的材料,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
2. 粽子品尝会:组织一个粽子品尝会,让幼儿品尝不同口味的粽子,培养他们的美食鉴赏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绘本《粽子里的故事》:用于课堂教学的主要资源,通过绘本图片和文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故事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粽子里的故事》绘本故事课件一、故事背景《粽子里的故事》是一本以端午节为背景的绘本故事,通过讲述粽子与端午节的故事,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过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故事梗概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端午节这天,跟随家人一起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囊等传统习俗。
在包粽子的过程中,小男孩意外地发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粽子里的故事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他结识了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粽子的寓意。
三、故事结构1.引子:介绍端午节的基本信息,如时间、起源等。
2.发展:小男孩跟随家人参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3.高潮:小男孩进入粽子里的故事世界,结识历史人物,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4.结局:小男孩带着粽子里的故事,与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四、故事亮点1.传统文化:故事以端午节为背景,介绍了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等,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寓教于乐: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3.知识拓展:故事中穿插了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让幼儿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4.亲子互动:故事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阅读,共同参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增进亲子感情。
五、教学建议1.阅读前:教师可提前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等,激发幼儿的兴趣。
2.阅读中:教师引导幼儿关注故事情节,鼓励幼儿猜测故事发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阅读后: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亲子活动: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包粽子、赛龙舟等,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端午节的氛围。
5.环境创设:教师可在教室内布置端午节主题的环境,如挂艾草、戴香囊等,让幼儿沉浸在端午节的文化氛围中。
六、总结《粽子里的故事》绘本故事课件以端午节为背景,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等,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活动目标:1、通过猜猜、看看、玩玩,了解粽子里发生的趣事。
2、通过语言游戏,让孩子学会倾听,能用连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绘本《粽子里的故事》、自制粽子三个、PPT活动过程:一、观看图片:1、问: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看看这个故事是关于谁的?(讲的多一点,长一点)《粽子里的故事》2、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喜欢吃里面包了什么东西的粽子?(别人说过的我们不说了)今天这个粽子里到底包了什么呢?二、观看PPT,讲述故事:1、问:你想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也真的来吃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它~~动词~~讲不出故事)2、(你们的故事)小姑娘那个故事是怎么来的?(从书上看来的、听来的、编出来的)奶奶到底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小姑娘)三、理解故事师:去奶奶森林里先讲讲项老师的故事,讲得好可以吃老师的粽子粽子1——听话,问:奶奶刚才用了哪两样东西包粽子?复述一句话:“下雨了,沙沙沙、叮叮叮,美妙极了”师:听老师说,重复说老师说过的话,就可以吃粽子。
粽子2——接龙小熊:(我说小熊,你说熊什么)——熊猫——猫咪——眯眼+眼睛——金钻+钻石——石头——头发编故事:师:小熊走子马路上,马路上怎么啦?粽子3——悄悄话:“我爱你”师:A、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讲悄悄话试试(悄悄话就是悄悄说、悄悄听)。
B、请没吃过粽子的孩子来讲悄悄话(小苹果,我爱你!)四、继续故事:1、讲故事:小朋友在吃老师的粽子,讲老师的故事的时候,森林里来了谁?2、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会讲故事吗?回去后,请奶奶给你们包粽子,讲故事。
3、还没吃到粽子的小朋友可以来吃粽子。
•绘本故事背景及作者简介•绘本内容解读与赏析•粽子制作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设计•延伸拓展:端午节习俗文化探讨目录•跨学科整合:将绘本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01绘本故事背景及作者简介粽子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色食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粽子象征着团圆和丰收,是家庭和睦、生活幸福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屈原的传说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爱国诗人的怀念和敬仰。
粽子文化与传统节日关联XXX的作品以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力著称,深受孩子们喜爱。
她的代表作品还包括《月亮上的家》、《星星的孩子》等,都展现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
《粽子里的故事》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XXX。
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创作背景及灵感来源《粽子里的故事》的创作背景源于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儿童教育的关注。
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灵感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深入了解,使得作品更加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和心灵。
02绘本内容解读与赏析故事情节梳理与角色介绍故事情节角色介绍画面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画面风格表现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描绘,展现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
传递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小女孩制作粽子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引导读者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家庭情感的传递故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传递出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探索未知的世界小女孩在粽子里发现家族故事的奇妙经历,鼓励读者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惊喜。
03粽子制作技艺展示与体验活动设计步骤演示清洗粽叶,浸泡糯米和红枣。
准备五花肉和咸蛋黄,调味备用。
家长指导孩子将粽叶折成漏斗状,并填入糯米和其他食材。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熟,一起分享成果。
活动准备:准备好所需材料,分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