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备选)(精)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3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明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文明的基本要素和标准;3.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观念;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5.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1.文明的定义和特征;2.文明的标志和标准;3.深入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遗产。
2.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文明的定义、特征以及标志和标准;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根据自己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明遗产,撰写报告;3.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明遗产,体验并感受文明的历史与传承;4.群体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报告,并分享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步骤3.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各国的文明遗产照片,引起学生对文明的思考和兴趣。
3.2 介绍文明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文明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的概念和意义。
3.3 分组讨论和合作(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遗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探讨。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文明遗产的背景介绍;•文明遗产的保护措施和意义;•学生对该文明遗产的感悟和思考。
3.4 参观当地文明遗产(6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当地文明遗产的参观和体验,加深对文明的理解和感悟。
3.5 报告展示和分享(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展示,并与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悟。
四、教学评估4.1 个人报告评估(30分)根据学生的报告内容和展示情况,评估学生对文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团队合作评估(20分)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并考察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3 作品评估(50分)评估学生的报告内容和思考深度,在评估中注重学生对文明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文明的定义和特征,还通过小组讨论和实地参观,深入了解了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文明遗产。
九年级第八课《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使命感;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辨别、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培养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能力。
知识目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教学重难点及难点】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积极作用;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教法、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设计意图]温故而导新。
复习提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体验与感悟」神州遍开文明花[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在过程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活动一:学生展示所搜集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的资料,并谈谈自己的感悟活动二:讨论:《平凡的感动》给你的启示「责任与使命」细微之处见行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悟文明在细微之处、从点滴践行文明。
活动三:慧眼观“景”学生带着问题(1)观看视频:《不和谐音符》活动四:文明伴我行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参与体验并感悟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文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归纳延伸」[设计意图]提炼知识、激励人生、延伸教学。
教师简洁归纳、深情寄语。
布置作业:跨区开展“文明携手班集体”创建活动的设计方案。
【教学反思】[设计意图]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完善。
南岔区一中程秀波2014年。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热门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致辞讲话、短语口号、心得感想、条据书信、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hrases and slogans, thoughts and feelings, evidence letter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热门三篇)《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让学生明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并能善于辨别并自觉地加以抵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健康文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把握正确的航向,而且有利于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意义。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如戏曲、绘画、建筑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欣赏和分析各种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1. 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和艺术。
第二章:传统文化的瑰宝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和风俗。
2. 分析各种节日和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第三章:艺术的魅力1. 介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戏曲、绘画、建筑等。
2. 分析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智慧与创造1. 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
2. 分析这些发明创造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
第五章:民间艺术的瑰宝1. 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民歌等。
2. 分析民间艺术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知识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各种传统文化艺术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创作传统文化艺术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创作:评估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的质量,包括内容、形式和创意等方面。
3. 学生综合素养:通过学生的表现和成果,综合评价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和相关信息。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和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信息。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对文明之花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名称和主题阐述课程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文明之花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课程目标和内容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1.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第二章:文明之花的历史渊源2.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明之花的历史渊源,认识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地位。
2.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之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分析文明之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地位举例说明文明之花在不同文化和文明中的表现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明之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明之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地位2.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作业:分析文明之花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和地位第三章:文明之花的种类与特点3.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明之花的种类和特点,认识到其多样性和独特性。
3.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之花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不同种类文明之花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关注文明之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明之花的种类和特点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3.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作业:分析文明之花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第四章:文明之花的保护与传承4.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明之花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4.2 教学内容介绍文明之花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和方法分析文明之花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关注文明之花的保护与传承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明之花的保护与传承的措施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明之花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4.4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作业:提出文明之花的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第五章:文明之花的艺术表现5.1 课程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明之花的艺术表现形式,认识到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灿烂的文明之花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自觉投身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使命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辨别、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培养学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知识目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及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活动,以实际行动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三、教学难点:了解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会其作用,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四、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演示法、资料搜集法等五、课前准备:1、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第一小组“网络大搜查”通过网络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搜集;第二小组展示所收集的我校开展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三小组“校园小调查”针对校园中不健康文化存在状况进行调查;第四小组“社区行动组”针对社区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行访谈。
老师提出要求后,学生自愿结合,组队后开展活动,并把自己的活动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教师了解学生的活动成果,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导课1、课前由学生播报“阜阳市荣获安徽省第三届文明城市称号”的消息。
2、观看视频“道德模范授奖仪式今晚播出”的新闻。
(二)新授同学们,课前我们的三组成员对本节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搜查、调查和访谈。
下面就请我们的四组成员汇报你们的活动成果,一展我们的青春风采。
【体验与感悟】神州遍开文明花活动一:感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第一组同学代表上台,展示他们在网络上所搜集的我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
教师:通过第一组同学的展示,我们感受到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正如五彩的鲜花一样开遍神州。
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课标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形式、根本任务、积极作用,以及辨别和抵制各种消极文化。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做“四有”公民,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要求自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之中。
[教学重难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所在地区典型的人和事,展现这些资源内在的教育意义,以利于学生感悟、体会;学生搜集同学日常生活之中闪光的语言、感人的事迹,如孝顺父母、友爱邻里、帮助同学、参加学校公益活动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老师:《谁说女子不如男》,你们知道是谁唱的吗?属于什么剧种呢?学生:常香玉,豫剧。
活动一:(老师举例)材料:于家寨村的村民不出家门就看了三出戏,张老汉81岁,两个儿子各自已经成家,按理说,张老汉该过舒服的日子了。
可是,大儿子闭门不见,二儿子闻声关门,老汉没有办法,只好在村中搭了一间草屋度日,村里人说,老张家这俩儿咋就像《墙头记》里的大怪、二怪呢?10月份,村里开始敲锣打鼓地为评选出来的孝顺媳妇和孝顺儿子披红挂彩,挂匾表扬,张老汉的俩儿媳妇开始心焦了。
晚上,大儿子来到了村东头的草屋,向老汉认错,把老人接回了家。
第二出戏就是《负荆请罪》,二儿子晚到一步,已是人走屋空,于是就赶到老大家。
于是上演了第三出戏《抢爹记》,村里人心里乐开了花,绽放了灿烂的文明之花。
灿烂的文明之花(板书)(一)神州开遍文明花(板书)活动二:书中材料:P105小字问:⑴如果你是明凡,你会有哪些感想?⑵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学生讨论,自由作答。
老师总结:⑴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习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教学目标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认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掌握文明起源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1.2 教学内容人类文明的起源:农业革命、城市的诞生。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
重要事件和人物:苏美尔人、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文明起源的图片和地图。
分组讨论,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
案例分析,介绍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报告:比较四大文明古国的异同。
名词解释:苏美尔人、尼罗河文明等。
选择题:判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第二章:文明的传播与交流2.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途径和方式。
认识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对文明交流的贡献。
掌握文明传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2 教学内容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途径:贸易、战争、宗教、使节。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起源、经过、影响。
重要事件和人物:张骞、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
2.3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模拟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
小组讨论,分析文明传播与交流对各国的影响。
视频观看,了解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故事。
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模拟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
名词解释:丝绸之路、张骞等。
简答题:分析文明传播与交流对各国的影响。
第三章:文明的碰撞与融合3.1 教学目标了解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过程。
认识希腊化时代、罗马帝国等对文明融合的贡献。
掌握文明碰撞与融合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2 教学内容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贸易、战争、文化交流。
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起源、经过、影响。
重要事件和人物:亚历山大大帝、凯撒、佛陀。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析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过程。
角色扮演,模拟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帝国的文化交流。
视频观看,了解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故事。
3.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分析文明碰撞与融合的原因和过程。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文化遗产,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实践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民族精神;(2)教育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走进文明之花1. 中国古代文明overview2. 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3. 中国的民族文化diversity第二课时:黄河文明的光辉1. 黄河文明的起源the origin of 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2. 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achievements of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3. 黄河文明的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第三课时:长江文明的繁荣1. 长江文明的起源the origin of the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2.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成就achievement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3. 长江文明的特点characteristics of the Yangtze River civilization第四课时:少数民族的文明瑰宝1. 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cultural features of ethnic minorities2. 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outstanding figures of ethnic minorities3. 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national unity and mon development第五课时:文明的传承与保护1. 文化遗产的保护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3.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how can we contribute to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s teenagers?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成就及特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欣赏。
2、引导学生认识文明交流与融合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文明成果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的独特之处和共同价值。
(2)引导学生思考文明交流互鉴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认识多元文明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文明观。
(2)怎样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文明传承与创新的行动意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展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著名的文化遗产图片或视频,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等,引发学生对文明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文明的多样性(1)介绍世界上主要的文明类型,如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古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
(2)分析不同文明在语言、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的文明?”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社会制度等方面思考。
2、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讲述古代文明交流的重要事件,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2)分析文明交流对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3)以现代社会为例,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文明交流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如互联网、国际旅游等。
3、文明的传承与创新(1)强调传承文明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文明传承对于保持民族特色和延续人类文化的意义。
(2)介绍一些文明创新的成功案例,如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意产品。
(3)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创新文明?”(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的多样性、交流与融合、传承与创新。
2、强调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应该尊重、欣赏和保护不同的文明,同时积极参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四)布置作业1、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文明,撰写一篇介绍其特点和价值的短文。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一、教案背景在当今社会,文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我们设计了本教案,旨在通过探索和学习关于文明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文明的概念和特征; 2. 认识文明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掌握一些基本的文明行为规范; 4.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 5. 倡导文明待人、文明出行、文明用语等。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明?–定义:文明是指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以及社会规范等都秉持着良好的道德伦理和文化素质。
–特征:包括有教养、礼貌、尊重、守时、卫生等方面的表现。
2.为什么要讲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声誉。
–拥有良好的文明素质可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3.如何培养文明行为和素质?–尊重他人:学会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见。
–关注环境: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不乱扔垃圾。
–文明交往:遵守社会公德、守时守纪,不打断他人讲话。
–注意安全:文明出行、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1.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引导学生体验并运用文明行为规范。
2.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文明行为和素质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安排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共同制定文明行为守则。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文明的思考,了解他们的文明意识水平。
2.呈现:介绍文明的定义、特征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文明的兴趣。
3.探究: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并理解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做到文明。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文明行为和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和讲解。
5.拓展: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制定并分享自己的文明行为守则。
九年级第八课第二框《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2.分析文明与个人品德的关系;3.掌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文明礼仪;4.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5.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围绕“文明”的主题,通过《灿烂的文明之花》这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重要性和如何树立文明的形象。
三、教学重点1.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2.分析文明与个人品德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五、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观察法: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文明;•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文明的理解和如何树立文明形象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课本《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材第八课第二框)•板书工具和板书内容准备•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准备七、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文明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材料(10分钟)让学生阅读《灿烂的文明之花》,理解文中描述的具体情景和与文明相关的内容。
3. 讨论文明的含义(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文明的含义及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归纳出自己的观点。
4. 分析文明与个人品德的关系(2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行为与个人品德之间的关系,强调文明行为对于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5. 讨论如何树立文明形象(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文明形象。
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建议,并进行总结。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八、课堂延伸1.学生可通过观察和提供实例,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文明行为;2.在实际生活中,组织学生参与到文明活动中,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环境整治等;3.在家庭作业中,鼓励学生记录并分享自己做到文明行为的心得体会。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案【篇一:灿烂的文明之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篇二:九年级政治《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设计人:教材版本: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授课时长:45分钟工作单位;教学内容分析:本框主要在帮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室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演能力、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现代的文明公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系你我他,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活动,以实际行动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1)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2)情境教学法。
(3)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又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4)用几个具有关联性的典型材料把一堂课的内容贯通起来;(5)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负面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全面认识事物了解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会其作用,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策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要从理论高度进行科学讲解;从多个角度挖掘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设计意图]温故而导新。
(分析:这样设计符合九年级的认知规律。
特别是借班上课更能了解学生的已知。
)复习提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课导入】不文明行为网评榜——网评“十大不文明行为”出炉【活动一】扶贫支教志愿者活动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5虚线框内文字材料。
《灿烂的文明之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以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2、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作用。
能力目标:具有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自觉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自觉培养四有新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及其作用,怎样以实际行动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2、难点:
了解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会其作用,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九年级3・8・2《灿烂地文明之花》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地根本任务.2•能力目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什么样地人,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地人进行探讨,自觉做“四有”公民,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地影响•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做一个文明地现代公民,珍惜受教育地机会,不断提高自己地科学文化素质,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教案重点】细微之处见行动.【教案难点】人人参与各种各样地精神文明地创建活动•【教案方法】图表法•谈话法•活动法•讨论法•【课前准备】1 •挑选几名同学分两组进行调查第一组调查社会生活中地不良文化现象,第二组调查校园生活中地不良文化现象•要求做好相关文字和照片等资料收集工作•2•观察自己生活地小区或街道和乡村中存在地不文明现象,并思考改善地方法•【教案课时】1课时•【教案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动画:钱包被偷了播放动画:小偷寄来地信播放动画:两首小诗感动小偷吕先生是一位退休多年地中文系教授,多年来一如既往地为广州市内一家“残疾人文学班”上课•教师节这天,为学生们授完课后,吕教授乘坐拥挤地公交车回到了位于市内某高校地家•这时,他发现自己地钱包已“不翼而飞”,他记得,钱包里放有2000多元现金•身份证•老人优待证和两张自己地名片•“被偷了!”但吕教授完全不知道偷窃发生在出门时还是在回家地公交车上一个多月后地10月中旬,学校门卫通知吕教授到大门口取包裹•拆开包裹地外衣一张报纸后,里面正是被盗地钱包,财物证件等都在.可惜地是,门卫只记得送包裹地是个男地,其他地都没有记清楚.署名“一个没有面目地人”11 月10 日,吕教授正和两位学生在讨论课题时,又收到了一封奇特地信件.邮戳显示,信寄自广州南华邮局,寄出日期是11 月8 日,信封上只写了收信人邮编地址,却没有留下寄信人地任何信息,而且字体“歪歪斜斜”地.吕教授倍感意外,马上将信拆开,发现里面是一张纤薄地小纸.纸上写道:“吕先生:我偷了你地钱包,看了你地名片,也听了别人对你送名片地乙(应为‘议')论,我才知道自己地次(应为’罪’)恶 ""我(受)生活所迫,受人梭(应为’唆’,编者注,下同)使, 干了一段时间坏事,象(像)一只死老鼠.”从信中可以看出,期间颇有一番思想碰撞,“一个多月来我都很难受”.他还表示,“我用了你一百多块钱,以后我会想办法还你,但说不准时间”——署名是“一个没有面目地人”,写信地日期是“ 10 月28 日” .小偷从偷钱包到亲自送还钱包,中间隔了一个多月,从送还钱包到写道歉信用了20 天,从写道歉信到将信寄出地间隔已经缩短至10 天.两首小诗感动小偷?吕教授身边有人分析说,可能吕教授本身社会地位较高,小偷担心造成地社会影响太大而被抓.对此,吕教授并不赞同:“对2000 多元他只是用掉100 多元,不说我也不知道,就算是普通人捡到也未必不起贪念啊.”“可能是受了我钱包里那名片地影响吧!”吕教授解释说,他地名片上有两首赞美乘车让座者地诗,其中一首地名字是《朋友:你做得真棒!》.他认为,就是这两首小诗地内容感动了小偷,让他在心灵上有了“转化”!附:吕教授地赞美诗《朋友:你做得真棒!》你把座位让给他,我要真心把您夸;一夸您地人品好,二夸您有好爸妈;人人都把您来学,神州开遍文明花;文明花啊文明花,开了千家开万家•是啊!细心地人可以发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悄然开出了美丽地花,结出了丰硕地果•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灿烂地精神文明之花方法二:(备选)出示图片:奥运会中地感人情景中国人民期盼了100年地第29届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是,这次奥运会中地许许多多感人地情景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难忘•这些难忘地情景正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出地美丽地文明花,结出地丰硕地文明果•播放动画:扶贫支教【新课教案】灿烂地文明之花(板书)一.神州遍开文明花(板书)1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和政府支持和鼓励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地精神文明建设形式活动一:精神文明活动大展台出示图片:创建文明城镇活动出示图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出示图片:万村书库活动出示图片:移风易俗出示图片:青年文明号归纳:(创文明城市活动创文朗村籲活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音年文明号活动那么,我们开展丰富多彩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产生了哪些重要作用呢?2•开展丰富多彩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地重要作用活动二:合作探究学生结合自己地认识和体会填写下表:f O是我国人民務风易倍、跖S社会、建设美好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伟大创造,也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创建活动B0重要作用\ O推动了经济2社会的协週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B0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根本任务丰富多彩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地具体表现•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根本任务是什么?学生复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地关系教师归纳: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经济和社会地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地建设者•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 有纪律•有文化地公民,从而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地发展提供有力地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地公民•不久地将来,我们将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建设地大潮之中,我们必须具备良好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地发展•因此,我们现在应该从身边地每一件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己地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细微之处见行动(板书)活动一:细心观察阳光总会伴随阴影•当我们沐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灿烂阳光地时候,各种有害地文化细菌和病毒也在伺机传播•你是否细心观察到我们社会生活中和校园生活中地文化细菌和病毒?请两个调查小组展示调查成果•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出示图片封建迷信活动非法书籍及音像制品赌博•沉迷于网络游戏校园生活中:“变味贺卡”提问:以上文化细菌和病毒对社会和我们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略)•小结:1.在我们身边地不良文化现象(1)社会生活中:出售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解梦•测名.占卜命运地网站;进行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2)校园中:崇尚鬼怪媚俗•暴力等消极文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等•2•不良文化地危害(1)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地进步和发展•(2)影响青少年学业进步,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3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不良文化?相信科学,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地影响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需要我们积极参与我们身边地形式多样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动二:献计献策观看动画,思考:如果你是该社区地居民,你会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该社区居委会主任,你最想做地三件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播放动画:社区里地不文明现象教师小结:4•社区(街道或乡村)不仅是我们地居住地,而且是进行人际交往地场所,弘扬社会文明地大学校.洁净而优美•热情而温馨•活跃而向上•富足而安全地社区要靠你我他来共同创造•活动三:人人参与一一共建文明.和谐校园学生讨论:怎样改变学校中地不文明现象和抵制校园中地不良文化地影响?(四人一组,将讨论结果整理成文,在课后张贴在教室里•)【巩固新课】同在一片蓝天下,社会是我们共同地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到各种各样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共唱文明之歌,共同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共享精神文明地温暖阳光•文明之歌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传统美德,值得发扬•菁菁校园,文明之堂•礼貌待人,提高素养•见师长问好,遇来宾致敬•受人帮助道声谢,他人有求多帮忙•劳驾你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礼貌用语要熟记,不是客服人员地专利,才能形成好风气.,进出门轻开轻关,全民一起来努力,上课自觉关手机,上下楼勿打勿闹,公共卫生要保持.打饭自觉排好队,细节决定好与坏.公共场所大家用,赢得大家七分爱.文明不是口头禅,小至个人大到国家只需为人想三分它能体现素质高低,它能关系国家荣辱文明礼貌关系重大提倡“八荣八耻” ,讲究“文明礼貌”这才是社会主义新青年!记住:人无语不立,人无礼不彰。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内容分析:本框主要在帮助学生了解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室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也是加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1)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我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建设美好生活的伟大创造。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巨大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表演能力、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告别各种不文明行为,做一个现代的文明公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系你我他,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通过活动成果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活动,以实际行动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
(1)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2)情境教学法。
(3)既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又要从理论上进行提升;(4)用几个具有关联性的典型材料把一堂课的内容贯通起来;(5)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各种负面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全面认识事物了解亿万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会其作用,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教学策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要从理论高度进行科学讲解;从多个角度挖掘材料中所蕴含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设计意图]温故而导新。
(分析:这样设计符合九年级的认知规律。
特别是借班上课更能了解学生的已知。
)复习提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新课导入】不文明行为网评榜——网评“十大不文明行为”出炉【活动一】扶贫支教志愿者活动过程:●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5虚线框内文字材料。
如果你是明凡,面对依依不舍的山里孩子,面对执手相送的父老乡亲和送了一程又一程的山村老师,你自己会有何感想?——“学习成就人生,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等。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欣赏和分析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艺术作品的欣赏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概述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引发学生对文化特点的思考。
2. 教学内容: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服饰、建筑、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课时:绘画艺术欣赏1. 导入新课:展示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引导学生关注画家笔下的生动形象。
2. 教学内容:分析齐白石和徐悲鸿的绘画技巧,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特点。
3. 课堂练习:学生欣赏名画,分析画家运用的技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创作。
第三课时:雕塑艺术欣赏1. 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的雕塑艺术,引发学生对雕塑特点的思考。
2. 教学内容:分析秦始皇兵马俑和敦煌莫高窟的雕塑风格,让学生了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
3. 课堂练习:学生欣赏雕塑作品,分析其造型、线条、比例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动手实践。
第四课时:建筑艺术欣赏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古代的宫殿、寺庙、园林等建筑,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艺术的美感。
2. 教学内容:分析古代建筑的风格、结构、装饰等特点,让学生了解建筑艺术的历史变迁。
3. 课堂练习:学生欣赏建筑作品,分析其设计理念、建筑特点等,并结合实际进行设计。
第五课时:民间艺术欣赏1. 导入新课:展示我国民间艺术的剪纸、泥塑、风筝等,引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特点的思考。
2. 教学内容:分析民间艺术的形式、内容、寓意等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灿烂的文明之花》教学设计(备选)
【导入新课】
中国人民期盼了100年的第29届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
但是,这次奥运会中的许许多多感人的情景令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难忘。
这些难忘的情景正是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出的美丽的文明花、结出的丰硕的文明果。
出示图片:奥运会中的感人情景
【新课教学】
一、神州遍开文明花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党和政府支持和鼓励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形式。
学生活动:七嘴八舌
1.说说你所在的地区进行过哪些精神文明活动或你自己参加过什么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这些活动对你有什么影响?对你所在的地区有什么影响?(请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
)教师从以上活动中总结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和重要作用。
2.我国进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教师从这一活动中总结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
化的公民。
二、细微之处见行动
学生活动一:说一说
请学生说一说我们身边存在的不良文化现象。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适当的补充。
)
学生活动二:议一议
我们身边存在的这些不良文化对我们个人和社会有什么不良影响?(一、二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适当补充。
)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不良文化?(三、四组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做适当补充。
)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归纳出第1、2、3个问题
1.在我们身边的不良文化现象
(1)社会生活中:出售色情、淫秽、凶杀、暴力等书刊音像制品。
解梦、测名、占卜命运的网站;
进行算命、祭鬼神、等封建迷信活动;
巫婆神汉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
违规占地修坟和兴建庙宇等。
(2)校园中:崇尚鬼怪、媚俗、暴力等消极文化、沉迷于网络游戏等。
2.不良文化的危害
(1)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影响青少年学业进步,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3.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不良文化?
相信科学,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增强自控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
学生活动三:当好主人
每个同学都是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街道或乡村)的主人,请你认真想一想:你所居住的社区(街道或乡村)存在哪些不文明现象?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改进,使居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课后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交给当地的主管部门。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同在一片蓝天下,社会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中去,共唱文明之歌,共同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共享精神文明的温暖阳光。
【巩固新课】
欣赏、共唱《文明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