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重点流域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19•【字号】朔政办发[2008]94号•【施行日期】2008.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重点流域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朔政办发〔2008〕9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现将《朔州市重点流域规划实施方案》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九月十九日朔州市重点流域规划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重点解决我市出境水质污染问题,保障地表水水质安全。
二、原则有限目标,突出重点。
充分考虑可行性,优先实施保护饮用水水源地安全、改善跨界断面水质的治理工程,重点是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
远近结合,标本兼治。
既要着力解决当前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又要采取治本之策,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切实控污减排;既要结合承办奥运会的有利时机加快治理现有污染,努力多还历史欠帐;又要结合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新污染,坚决不欠新账;既要重视工程措施削减排污总量,又要加强环境监管巩固治污成果。
政府主导,明确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资金投入,加快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进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对辖区内水环境质量负责,是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
要落实规划实施的目标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和评估考核制。
三、目标2010年的阶段目标是:出境水断面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城镇污水处理水平显著提高,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环境监管水污染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水质指标:按照《山西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划方案》的要求,朔州市出境断面(怀仁县新桥断面)达到地表水五类标准。
朔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制定目的)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保障城市规划实施,把朔州建设成为自然生态、精致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朔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规划编制、土地使用和建筑工程、交通设施、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与管理。
中心城区指北环路、东环路(世纪大道)、南环路与西环路(大运路)所围合的区域。
平鲁、右玉、应县、怀仁、山阴等区(县)的相应地区应参照本规定,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
第三条(分区规定)按规划区位、交通条件、绿化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等综合承载能力,将中心城区划分为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和四类区。
(详见附图一)一类区指古城范围。
二类区指七里河、恢河、北同蒲铁路、张辽路所围合的古城外围区域。
三类区指北环路、怡西路、金沙路西侧、西环路、张辽路、南环路、文远路、穆寨路、大新路所围合的区域。
四类区指中心城区除一、二、三类区外的其它区域。
第四条(基准规定)各类规划编制、土地使用和建筑工程、交通设施、市政工程的规划建设平面基准采用CGCS20XX国家坐标系,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五条(特殊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各项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应当按照已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应当按照已批准的专项规划执行。
鼓励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的指导下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并按照审批后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执行。
第六条(实施部门)本规定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规划部门”)依法组织实施。
第七条(规划遵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本规定对有关城乡规划管理事项没有明确规定的,由规划部门依据行政管理权限合理确定。
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建设用地管理第八条(规划设计条件的确定)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应当符合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
朔州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04.07•【字号】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施行日期】2023.05.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7号)《朔州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已于2022年12月29日经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于2023年4月1日经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4月7日朔州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2022年12月29日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23年4月1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流域规划与协同第三章流域生态修复第四章流域生态保护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桑干河流域生态的修复与保护,保障流域生态安全,推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桑干河流域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桑干河流域,是指桑干河干流、支流和水库形成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山阴县、应县、右玉县的相关行政区域。
第三条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坚持科学规划、保护优先、流域统筹、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和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将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做好本辖区内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相关工作。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1•【字号】朔政发〔2023〕49号•【施行日期】2023.11.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朔政发〔2023〕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及驻朔各有关单位:《朔州市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朔州市人民政府2023年11月21日朔州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晋发〔2022〕29号),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深化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成果,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全域标准化深度发展。
各行业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实现标准全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先导作用凸显,健康、安全、环境标准支撑更加有力,标准化试点示范效能充分释放。
——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推动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融发展。
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支持标准研究比率达到55%以上,标准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
——标准化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进一步贯彻落实《山西省标准化条例》,全面改革标准化运行机制、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完善标准化相关政策,多角度、多渠道增强市场主体标准化活力。
附件2三明市生态功能区划表生态区(2个)生态亚区(5个)生态功能区(29个)生态功能小区(126个)闽西北山地盆谷生态区富屯溪流域亚区富屯溪流域西北部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宁化北部低山丘陵地质灾害防治生态功能小区2宁化牙梳山自然保护区1泰宁峨嵋峰省级自然保护区与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2泰宁西北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建宁北部重要陆域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小区2建宁客坊—黄埠乡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3建宁东南生态公益林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功能小区4建宁东部闽江源自然保护区(东片)5建宁东部闽江源自然保护区(西片)富屯溪流域中部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将乐西部水源涵养与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2将乐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富屯溪流域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将乐东北部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2将乐东部水土流失敏感环境及生态保育生态功能小区3将乐玉华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小区4将乐东南部中山水土流失敏感环境及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5将乐南部水库集水区水源涵养和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富屯溪干流河谷与泰宁—将乐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将乐余坊乡省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功能小区2将乐北部可持续林产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3将乐北部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4将乐龙池溪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5将乐中心城镇与城郊工业环境生态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6将乐中南部可持续林产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1泰宁龙湖—朱口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建宁盆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建宁县中西部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2建宁西南农业生态与山地生态恢复生态生态功能小区3建宁坑井水库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4建宁城镇生态生态功能小区池潭水库与库沿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清溪片区生态功能小区2泰宁中心城镇与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小区3泰宁杉城—下渠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4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金湖片区生态功能小区15泰宁西部、南部低山高丘森林生态系统及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亚区沙溪流域河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1宁化闽江源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西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宁化南部可持续复合农林业生态功能小区2宁化寨头里水库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中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三明市区西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生态功能小区2三明市西北部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3三明市区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生态功能小区4三明市区北部生态旅游与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明溪君子峰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2明溪西北部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3明溪西北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生态功能小区4明溪中北部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5明溪中北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生态功能小区6明溪东北部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7明溪东北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生态功能小区8明溪均峰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9明溪南部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0明溪南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生态功能小区1清流县中东部矿山生态保护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东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沙县中北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东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三明市区东南部饮用水源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1沙县东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生态功能小区2沙县南部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1永安沙溪流域东部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2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南部山地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清流县东南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1永安西部中低山重要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小区沙溪流域中西部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宁化西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农业生态功能小区2宁化中心城镇与工业化生态功能小区3宁化东部矿山生态恢复与旅游生态环境功能小区4宁化湖村化石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1明溪罗翠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2明溪城镇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3明溪中部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小区24明溪中东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建设生态功能小区1清流县东北部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2清流县西北部矿山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小区3清流县中北部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小区4清流县中心城镇生态环境和视域景观生态功能小区5清流县中西部矿山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小区6清流县西南部水土保护生态功能小区7清流县南部土壤侵蚀生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8清流县南部水土保持与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沙县西北部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沙县西部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小区2沙县中西部农业生态功能小区永安南部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永安北部低山丘陵农林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2安砂盆谷地生态农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3九龙溪重要饮用水体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4文川溪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小区5洛溪重要饮用水体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6永安中南部中低山农林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7小陶南部中低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安砂水库与库沿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清流县中部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2清流县中东部重要水系水源涵养和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小区1安砂水库与库沿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永安——三明产业走廊带生态功能区1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2三明市区莘口产业走廊带生态功能小区1永安鹰厦铁路沿线产业走廊带与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小区三明——沙县产业走廊带生态功能区1沙县青州城镇与工业生态环境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2沙县沙溪沿岸工业生态环境与视域景观生态功能小区3沙县城关镇与工业生态环境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4沙县西南部生态旅游环境与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5沙县中东部水土流失防治和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三明市区生态城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三明市区沙溪视域景观生态功能小区2三明市区生态城市建设与工业生态环境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3三明市区东北部生态农业生态功能小区4三明市区东北部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小区闽东闽中中低山山原生态区闽江中游亚区闽江中游山地生态恢复、水源保护与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南部中低山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2大仙峰自然保护区尤溪流域西部河源地山地自然恢复与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北部中部中低山丘陵矿山恢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2大田县梅山乡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3大田县北部工业环境与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31尤溪北部水土流失防治和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2尤溪西北部饮用水源生态功能小区3尤溪西部农业生态和水库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4尤溪西南部水土流失防治和农业生态建设生态功能小区5尤溪县西南部九阜山自然保护区1永安东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山地生态恢复生态功能小区2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生态功能小区闽江中游中部山地生态恢复与水土流失重点监控生态功能区1尤溪东北部洋中镇与工业生态环境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2尤溪县东北部农业生态和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3尤溪县南部农业生态和矿山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小区尤东永北高位盆谷与丘陵状山原地高地生态农业型生态功能区1尤溪县东部农业生态和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小区大田太华—前坪高位盆谷与丘陵状山原地高地生态农业型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西北部丘陵生态农业环境生态功能小区大田—尤溪低位盆谷地生态农业与城乡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东部中低山丘陵生态公益林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2大田县均溪中心城镇与工业环境生态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1尤溪县中北部城镇工业生态环境和污染物消纳生态功能小区2尤溪县中南部生态公益林和可持续林产业生态功能小区古田—水口水库与库沿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尤溪县东北部水口库区与库沿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生态功能小区龙江—木兰溪—晋江上游亚区木兰溪、晋江上游河源自然生态恢复与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南部晋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九龙江上游亚区九龙江北溪上游山地生态恢复、水源保护与可持续林产业建设型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南部九龙江上游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小区1永安东南部水源涵养与林业生态环境生态功能小区大田上京—桃源高位盆谷与丘陵状山原地高地生态农业型生态功能区1大田县西部中山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2大田县桃源—上京农业生态生态功能小区3大田县上京矿山植被恢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小区45。
朔州市森林资源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4.02•【字号】•【施行日期】2024.06.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朔州市森林资源管理条例》已于2023年12月28日经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24年3月28日经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朔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4月2日朔州市森林资源管理条例(2023年12月28日朔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24年3月28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障森林生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利用、经营及其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的领导,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公益林的营造、抚育、保护、管理和非国有公益林权利人的经济补偿等。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资源保护,设置专职、兼职人员负责政策法规宣传、资源管护、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相关工作。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政策、技术规程要求等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工作,组织森林经营和林木采伐技术培训。
朔州(Shuòzhōu),位于中国山西省西北部,桑干河上游,是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地级市。
总面积1.0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1.48万。
中国新型的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一座正在崛起的北方生态园林工业城市、中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和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地理环境朔州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经111°53'~113°34',北纬39°05'~40°17'的内外长城之间,西北毗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扼雁门关隘,北距古城大同129公里,南至省府太原200公里,东到首都北京502公里。
行政区划截至2009年,朔州市辖2个市辖区、4个县,共73个乡镇(含街道办),1684个行政村。
区划名称面积人口邮政编码政府驻地朔城区1793 50.5 036002 鄯阳街平鲁区2314 20.4 038600 井坪镇山阴县1652 23.9 036900 岱岳镇应县1708 32.8 037600 金城镇右玉县1965 11.2 037200 新城镇怀仁县1230 32.7 038300 云中镇注:面积的单位是平方公里,人口的单位是万。
经济发展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朔州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煤、电、奶为支柱产业,兼有陶瓷、食品、机械、建材、城市风景照片(20张)化工、轻纺、医药、冶金及耐火材料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以农牧业为主导、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的格局。
朔州市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已探明矿藏25种。
主要有煤炭、高龄岩、石灰岩、铝矾土、耐火粘土、云母、石墨、石英、沸石、长石、铁矿及一定储量的金、铜、稀土、锆、613矿产资源等,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
煤炭储量约505亿吨,占全省储量的六分之一。
现煤炭产量达到1亿吨,发电量达到159多亿千瓦时。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17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家,地毯、糠醛(醇)、亚麻纱、出口煤、陶瓷产品、裘皮服装、燕麦片、土豆片、黄芪、大蒜、“古城”牌系列乳品、“梨花春”系列白酒等30多种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用户的赞誉。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省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5•【字号】朔政办发[2013]4号•【施行日期】2013.0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朔州市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朔政办发〔2013〕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朔州市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朔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2月5日朔州市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和“四化山西”的建设要求,加快我市城乡生态化建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整体提升,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绿色生态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100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战略,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为基本思路,以“绿化朔州、气化朔州、净化朔州、健康朔州”为核心,以削减总量、改善环境质量为着力点,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为出发点,以“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主要载体,将我市建成自然、生态、现代、宜居的幸福新城。
二.目标和指标(一)总体目标全面完成污染物约束性减排指标,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到2015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主要河流水体水质实现明显好转,城乡生态建设和绿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生态市创建取得突出进展,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生态化目标。
(二)具体指标1.全面完成六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与烟尘、工业粉尘污染物总量等六项减排指标。
2.市区城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作业:题目: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执行情况概述课程老师:姓名:班级:学号:日期: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和执行情况概述为适应朔州市社会发展和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加强城市环境建设,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增进市民身心健康,提高城市规划与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朔州市以《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为基础,完成了《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
2007年12月18日经市人民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定批准并组织实施。
2010年,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编制完成了《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修编)》,并上报山西省住建厅评审通过。
多年来,朔州市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达到预期目标。
一、朔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情况2007年,朔州市依据《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编制完成了《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规划目标确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加快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建筑与绿地的协调发展。
2010年,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要求,结合城市特点,在《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修订了规划,编制完成了《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修编)》。
为确保将《朔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修编)》编制成高起点、高水平、操作性强的可实施规划,朔州市成立了以分管城建的副市长为组长,由朔州市规划局和园林局参与的规划编制指导小组,同时聘请了北京林业大学、山西省住建厅等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委托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乡规划甲级)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提高了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和城市环境质量。
1、本次规划修编将规划目标(1)以朔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城市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构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城市绿化景观。
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同时,由于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发展方式粗放,全省生态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
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省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省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山西史地:朔州所辖“一市二区三县”名称来历一览朔州古称“马邑”,在历史上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开边以来,一直是桑干河上游盆地,与大同、应县、蔚县、宣化(张家口)并重的军事重镇,它们共同构成了晋、燕两地北部与塞北草原相接处的要冲型据点,构成了汉长城与明长城以内的重要防线。
全国行政区划查询平台所示朔州市所辖区县市区划示意图朔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始于1989年,1993年形成如今的规模,自2018年行政区划调整以来,现在下辖【朔城区】、【平鲁区】、【应县】、【山阴县】、【右玉县】、【怀仁市】,一个县级市、两个市辖区、三个县,共计六个区县级行政区。
那么,朔州所辖“一市二区三县”的名称究竟有怎样的渊源呢?且看寒鲲为您一一道来:山西省朔州市所辖区县市地理位置示意图朔城区:北方之城【朔城区】是朔州市政府所在地,它作为一个区县级城区,在历史上先后经历过马邑县(秦汉魏晋)、招远县(北齐北周)、鄯阳县(隋唐辽金元)、马邑县(明清)、朔县(1912-1989)等五个曾用名。
1989年朔州正式从雁北地区单另划出成为地级市,由于地级市层级已经被叫做朔州了,区县级的【朔县】也便改名为【朔城区】,从渊源上讲,【朔城】之名是受到【朔州】之名影响的。
【朔】字本身有【北方】之义,【朔州】、【朔县】、【朔城】从含义上讲便是【北方之地】的含义。
我们在诗词里,尤其是边塞诗里,常常见到【朔气】、【朔风】、【朔方】之词语,便是【北风】、【北方】之义。
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寒鲲拍摄)应用在地名上的【朔】,最早的一个要数【朔方郡】,【朔方郡】是公元前127年卫青、李息率军攻取河套平原后,汉武帝在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的磴口、乌拉特、巴彦淖尔、五原一带设置的郡级政区,这一带在地理上如今被称为【后套】,与呼和浩特、包头所在的【前套】相对。
由于这一地区刚好位于汉帝国京兆长安的正北方,所以被取名为【朔方】。
【朔方】后来在北魏时期演化为【朔州】,是北魏政权在从旧都盛乐迁都平城后,在盛乐设置的【州级政区】,此时的【朔州】州城也即盛乐古城,在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一带。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十月八日山西省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20年)2009年11月,省委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建设山川秀美新山西”的奋斗目标,出台了《关于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晋发…2009‟30号);2010年7月29日,省委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加快建设“绿化山西”的宏伟目标;7月16日,省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决定》;6月,省人民政府在全省造林绿化晋中现场会上提出“加快造林绿化,以创建林业生态县为抓手,扎实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部署要求。
围绕省委、省人大、省人民政府战略部署,为加快建设“绿化山西”,特臸定本《纲要》。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人民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山西省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启动实施了六大造林绿化工程和以“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太原西山综合治理”、“10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2+10”重点工程,省人民政府坚持每年在一个市召开全省造林绿化现场推进会,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使全省造林绿化上了一个大台阶。
2009年8月,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长治、晋城召开,山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首个“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林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全省生态环境,为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当前,随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物种减少等各种生态危机对人类日益增长的严重威胁,森林臸衡气候变暖的特殊生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林业在各国经济社会全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山西主体功能区划山西省主体功能区划摘要:主体功能区划是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
主体功能区划的指导原则:区域统筹;以人为本、尊重自然;集约开发、持续发展;客观实际、操作规范。
出于兼顾环境承载和转变经济增长观念的考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国土空间将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
一、山西省主体功能区划山西省政府据根据人口分布、经济布局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将全省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规范各区域内的开发秩序。
在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和主体功能区区域政策框架。
(一)优化开发区域指省内自然和社会条件优越的地区。
太原是山西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在近二十年来,省内各县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承接了大量的农村转移人口,省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名城等,山西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山西人文的八大文化品牌: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世界文化遗产有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六批共271处,数量居全国第一。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峡谷。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云冈石窟/悬空寺、绵山、永乐宫。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列有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大同、平遥、祁县、新绛、代县、太原。
物质和精神文化遗产多不胜数,按照省内规划要求。
《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表》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山西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表》附件:山西省地表水功能区划表一、山西省黄河流域地表水功能区划成果表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1 苍头河右玉源头水保护区苍头河源头常门铺水库16 Ⅲ源头水2 苍头河右玉开发利用区苍头河常门铺水库农业工业用水区苍头河常门铺水库右卫镇常门铺水库47.3 ③②Ⅱ农田灌溉取水区3 苍头河朔州缓冲区苍头河右卫镇石门沟入口34 Ⅲ省界4 偏关河偏关源头水保护区偏关河源头窑头111.7 Ⅲ源头水5 偏关河偏关开发利用区偏关河偏关排污控制区偏关河窑头磨石滩偏关10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6 偏关河偏关缓冲区偏关河磨石滩入黄口 6.8 劣Ⅴ省际附近水域7 县川河神池源头水保护区县川河源头养马坪45 Ⅲ源头水、饮用8 县川河河曲开发利用区县川河河曲农业用水区县川河养马坪入黄口旧县65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9 朱家川河五寨保德开发利用区朱家川河五寨保德农业用水区朱家川河源头入黄口桥头村167.6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10 岚漪河岢岚源头水保护区岚漪河源头阳坪59.3 Ⅱ源头水11 岚漪河兴县开发利用区岚漪河兴县农业用水区岚漪河阳坪瓦塘天古崖水库50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12 岚漪河兴县缓冲区岚漪河瓦塘入黄口10 Ⅳ省际附近水域13 蔚汾河兴县源头水保护区蔚汾河源头奥家湾44 Ⅱ源头水14 蔚汾河兴县开发利用区蔚汾河兴县农业用水区蔚汾河奥家湾高家村蔡家崖24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2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15 蔚汾河兴县缓冲区蔚汾河高家村入黄口13.8 劣Ⅴ省际附近水域16 湫水河兴县黑茶山自然保护区湫水河源头东会21.8 Ⅱ褐马鸡、油松保护区17 湫水河临县开发利用区湫水河阳坡水库农业用水区湫水河东会临县阳坡水库53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18 湫水河临县开发利用区湫水河临县排污控制区湫水河临县林家坪临县38.1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19 湫水河临县缓冲区湫水河林家坪入黄口10 劣Ⅴ省际附近水域20 三川河方山源头水保护区北川河源头后则沟35.9 Ⅱ源头水21 三川河柳林开发利用区北川河离石工业农业用水区北川河后则沟石盘圪洞74.5 ②③Ⅳ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22 三川河柳林开发利用区三川河柳林农业工业用水区三川河石盘薛村石盘46 ③②Ⅱ农田灌溉取水区23 三川河柳林开发利用区三川河柳林排污控制区三川河薛村后大成后大成10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24 三川河柳林缓冲区三川河后大成入黄口10 劣Ⅴ省际附近水域25 屈产河石楼团圆山自然保护区屈产河源头石楼30 Ⅲ褐马鸡保护区26 屈产河石楼开发利用区屈产河石楼农业用水区屈产河石楼入黄口裴沟44.9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27 昕水河蒲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昕水河源头蒲县桥49.8 劣Ⅴ源头水28 昕水河大宁保留区蒲县桥曲蛾镇62.7 Ⅱ基本未开发利用29 昕水河大宁缓冲区曲蛾镇入黄口25.5 Ⅳ省际附近水域30 汾河静乐源头水保护区汾河源头静乐站80.4 Ⅱ~Ⅲ源头水3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31 汾河静乐娄烦开发利用区汾河静乐娄烦饮用农业用水区汾河静乐汾河水库大坝静乐41.5 ①②Ⅲ饮用水输水线路32 汾河古交保留区汾河汾河水库大坝镇城底桥28.2 Ⅲ基本未开发利用33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古交工业农业用水区汾河镇城底桥河口镇寨上18 ②③劣Ⅴ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地下水源补给区34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二库农业工业用水区汾河河口镇汾河二库坝下汾河二库42.7 ③②劣Ⅴ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地下水源补35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一坝农业用水区汾河汾河二库坝下胜利桥兰村24 ③②Ⅳ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地下水源补给区36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太原景观娱乐用水区汾河胜利桥南内环桥迎泽桥6 ⑤Ⅳ城市涉水景观区37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太原排污控制区汾河南内环桥小店桥小店桥13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38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小店过渡区汾河小店桥二坝车南安桥24 ⑥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39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太原农业用水区汾河二坝市界二坝23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40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晋中农业用水区汾河市界介休宋古三坝65.4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41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介休排污控制区汾河介休宋古义棠义棠12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4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区划依据起止42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介休灵石过渡区汾河义棠两渡两渡10.3 ⑥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43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灵石工业农业用水区汾河两渡市界道美桥36.7 ②③Ⅴ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44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汾西灌区农业用水区汾河市界南王赵城58.7 ③②劣Ⅴ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45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洪洞农业用水区汾河南王北郊(屯里) 洪洞30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汾西灌区46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临汾景观娱乐用水区汾河北郊外环桥临汾6 ⑤劣Ⅴ城市涉水景观区47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临汾排污控制区汾河外环桥尧庙临汾5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48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临汾过渡区汾河尧庙金殿金殿5⑥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49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临汾农业用水区汾河金殿市界柴庄54.9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50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汾南农业用水区汾河市界稷山新绛62.7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51 汾河太原运城开发利用区汾河稷山排污控制区汾河稷山新店新店8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52 汾河河津缓冲区新店入黄口38.3 劣Ⅴ边界缓冲53 东碾河静乐源头水保护区东碾河源头入汾口57.8 Ⅳ汾河上游支流54 岚河岚县源头水保护区岚河源头岚县27.6 Ⅲ源头水55 岚河岚县开发利用区岚河岚县农业用水区岚河岚县入汾口上静游34.3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56 娄烦河娄烦源头水保护区娄烦河源头入汾口41.6 Ⅲ源头水6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 )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 57潇河昔阳寿阳源头水保护区潇河源头寿阳松塔水库28 Ⅱ 源头水58 潇河寿阳榆次开发利用区潇河昔阳寿阳饮用农业用水区潇河松塔水库赵家庄独堆42 ①③ Ⅲ 县城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取水区59 潇河寿阳榆次开发利用区潇河寿阳榆次农业用水区潇河赵家庄入汾口芦家庄 77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60 白马河寿阳开发利用区白马河寿阳农业工业用水区白马河河源寿阳蔡庄水库34.6 ③② Ⅳ-Ⅴ 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61 白马河寿阳开发利用区白马河寿阳排污控制区白马河寿阳入潇河口荣家垴19.7⑦Ⅴ 排污沟口集中河段 62 乌马河太谷源头水保护区乌马河源头庞庄水库 26.5Ⅲ63 乌马河太谷开发利用区乌马河太谷饮用工业农业用水区乌马河庞庄水库市界太谷51.4 ①②③ Ⅲ 交城饮用水源,工业和农灌取水区 64 乌马河太谷开发利用区乌马河清徐工业农业用水区乌马河市界入汾口南左32 ②③ Ⅲ 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65 磁窑河开发利用区磁窑河交城饮用水源区磁窑河河源交城交城36 ① Ⅱ 太谷县城饮用水源地66 磁窑河开发利用区磁窑河文水平遥农业用水区磁窑河交城入汾口平遥50.4 ③Ⅲ 农田灌溉取水区 67 文峪河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文峪河源头中庄 38Ⅱ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8 文峪河文水开发利用区文峪河柏叶口水库饮用工业用水区文峪河中庄会立站岔口26.4 ①②Ⅱ县城饮用水源地,工业取水区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标区划依据起止69 文峪河文水开发利用区文峪河水库农业渔业用水区文峪河会立站文峪河水库文峪河水库20.5 ③④Ⅱ农业取水区,渔业资源丰富70 文峪河文水开发利用区文峪河农业用水区文峪河文峪河水库入汾口五楼庄73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71 昌源河平遥源头水保护区昌源河源头石宝水库20.3 Ⅱ源头水72 昌源河平遥祁县开发利用区昌源河平遥祁县饮用农业工业用水区昌源河石宝水库入汾口子洪水库66.7 ①②③Ⅱ县城饮用水源地,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73 洪安涧河洪洞开发利用区洪安涧河洪洞饮用农业用水区洪安涧河河源苏堡苏堡9 ①③Ⅱ县城饮用水源地,农田灌溉取水区74 洪安涧河洪洞开发利用区洪安涧河洪洞农业用水区洪安涧河苏堡入汾口洪洞50.7 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75 浍河翼城源头水保护区浍河源头小河口水库30 Ⅳ源头水76 浍河曲沃侯马开发利用区浍河水库农业用水区浍河小河口水库浍河水库浍河水库45 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77 浍河曲沃侯马开发利用区浍河二库农业用水区浍河浍河水库浍河二库浍河二库16.8 ③②Ⅴ农田灌溉取水区78 浍河曲沃侯马开发利用区浍河侯马排污控制区浍河浍河二库上马南堡12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79 浍河曲沃侯马开发利用区浍河侯马过渡区浍河上马入汾口柳泉14.6 ⑥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80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绛县闻喜农业用水区涑水河源头横水铁路桥冷口42.5 ③Ⅲ农田灌溉取水区81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绛县闻喜排污控制区涑水河横水铁路桥南宋吕庄水库15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82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闻喜过渡区涑水河南宋上马水库水头45.5 ⑥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7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83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上马水库农业用水区涑水河上马水库景滑景滑30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84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临猗排污控制区涑水河景滑庙上庙上15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85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临猗过渡区涑水河庙上郭家庄郭家庄20 ⑥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86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伍姓湖农业渔业用水区涑水河郭家庄四冯四冯14.2 ③④劣Ⅴ渔业开发程度较高87 涑水河运城开发利用区涑水河永济排污控制区涑水河四冯张华张华6.1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88 涑水河永济缓冲区张华入黄口11.5 劣Ⅴ省际附近水域89 姚暹渠运城开发利用区姚暹渠运城排污控制区姚暹渠河源入涑水河口安邑86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90 亳清河垣曲源头水保护区亳清河源头垣曲10 Ⅳ饮用91 亳清河垣曲开发利用区亳清河垣曲农业用水区亳清河垣曲入黄口长直46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92 板涧河垣曲源头水保护区板涧河源头槐平49.4 Ⅱ源头水93 板涧河垣曲保留区槐平入黄口9 Ⅲ省际附近水域94 漭河阳城自然保护区漭河源头漭河林场30 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5 沁河沁源源头水保护区沁河源头沁源郭道镇30 Ⅲ源头水96 沁河临汾晋城开发利用区沁河沁源县饮用农业用水区沁河沁源郭道镇市界沁源68 ①③②Ⅲ县城饮用水源区,农田灌溉取水区97 沁河临汾晋城开发利用区沁河安泽县饮用工业用水区沁河市界市界安泽84 ①②③Ⅲ县城饮用水源区,工业、取水区8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98 沁河临汾晋城开发利用区沁河沁水县张峯水库工业农业用水区沁河市界郑庄郑庄44.5 ②③Ⅲ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99 沁河临汾晋城开发利用区沁河端氏农业用水区沁河郑庄曹河村润城127.8 ③劣Ⅴ农田灌溉取水区100 沁河阳城缓冲区沁河曹河村省界19.4 劣Ⅴ省际附近水域101 丹河高平源头水保护区丹河源头寺庄镇18.8 劣Ⅴ源头水102 丹河晋城开发利用区丹河高平排污控制区丹河寺庄镇韩庄韩庄17 ⑦劣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103 丹河晋城开发利用区丹河高平过渡区丹河韩庄下城公下城公17 ⑥③劣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104 丹河晋城开发利用区丹河任庄水库农业工业用水区丹河下城公郭峪任庄水库35.4 ③②劣Ⅴ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105 丹河晋城缓冲区丹河郭峪省界38.9 Ⅱ省界水域9二山西省海河流域地表水功能区划表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1 桑干河开发利用区桑干河山阴应县农业用水区桑干河东榆林水库北张寨北张寨71.1 ③②Ⅳ农田灌溉、工业取水区2 桑干河开发利用区桑干河怀仁过渡区桑干河北张寨固定桥固定桥59 ⑦>Ⅴ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3 桑干河开发利用区桑干河册田水库饮用工业用水区桑干河固定桥册田水库册田水库32 ①②Ⅲ规划城市饮用水源区,工业取水区4 桑干河大同市缓冲区桑干河册田水库以下省界18 Ⅳ省界5 恢河朔州保护区恢河河源入桑干河口80 Ⅳ重要支流源头6 源子河朔州市开发利用区源子河朔州工业农业用水区源子河源头入桑干河口祌头泉110 ②③Ⅳ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7 黄水河宁武源头水保护区黄水河源头朔城区滋润50 Ⅲ源头水8 黄水河山阴应县开发利用区黄水河山阴应县农业用水区黄水河朔城区滋润入桑干河口西朱庄50 ③Ⅲ农田灌溉取水区9 浑河浑源源头保护区浑河河源浑源29.7 劣Ⅴ重要支流源头10 浑河浑源应县开发利用区浑河浑源工业农业用水区浑河浑源寺庄贾庄26.1 ②③>Ⅴ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11 浑河浑源应县开发利用区浑河应县怀仁农业用水区浑河寺庄新桥镇子梁水库38.3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1012 御河大同市缓冲区御河省界堡子湾8.7 劣Ⅴ保护下游开发利用13 御河大同市开发利用区御河大同市农业用水区御河堡子湾马家小村孤山21 ③②>Ⅴ农田灌溉取水区11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14 御河大同市开发利用区御河大同市景观娱乐用水区御河马家小村沙岭沙岭7 ⑤>Ⅴ城市涉水景观15 御河大同市开发利用区御河大同市排污控制区御河沙岭艾庄艾庄6 ⑦>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16 御河大同市开发利用区御河大同市过渡区御河艾庄入桑干河口利仁皂23 ⑥>Ⅴ保护桑干河水质17 十里河左云大同市开发利用区十里河左云农业用水区十里河河源马营高山71.3 ②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18 十里河左云大同市开发利用区十里河大同市排污控制区十里河马营入御河口红卫桥18 ⑦>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19 南洋河阳高源头水保护区白登河源头小白登35 Ⅲ生活用水及工农业取水20 南洋河阳高天镇开发利用区南洋河阳高天镇农业工业用水区南洋河小白登宣家塔大白登45 ③②>Ⅴ农田灌溉、工业取水区21 南洋河大同市缓冲区南洋河宣家塔省界15 Ⅲ省界22 壶流河广灵县开发利用区壶流河广灵农业用水区壶流河河源下河湾水库坝下广灵水文站46.6 ③②Ⅳ农田灌溉取水区23 壶流河大同市缓冲区壶流河下河湾水库省界20 Ⅳ省界24 沙河大同市保留区沙河河源省界45 Ⅱ开发利用不高25 唐河浑源灵丘开发利用区唐河浑源农业用水区唐河河源王庄堡镇王庄堡镇35 ③Ⅲ农田灌溉取水区26 唐河浑源灵丘开发利用区唐河灵丘工业农业用水区唐河王庄堡镇城头会南水芦38 ②③Ⅳ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1227 唐河大同市缓冲区唐河城头会省界23 Ⅳ省界13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28 滹沱河忻州阳泉开发利用区滹沱河繁峙饮用农业用水区滹沱河河源下茹越水库下茹越水库52.5 ①③Ⅲ饮用水源区,农田灌溉取水区29 滹沱河忻州阳泉开发利用区滹沱河繁峙代县农业工业用水区滹沱河下茹越水库下政化西留属57 ③②Ⅳ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30 滹沱河忻州阳泉开发利用区滹沱河原平忻定工业农业用水区滹沱河下政化南庄界河铺169.5 ②③⑦>Ⅴ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31 滹沱河忻州阳泉开发利用区滹沱河阳泉饮用水源区滹沱河南庄寺平安南庄10 ①Ⅳ城市备用水源32 滹沱河阳泉市缓冲区滹沱河寺平安省界30 Ⅲ省界水域33 云中河忻州开发利用区云中河忻州农业用水区云中河源头入滹沱河口双乳山水库48.9 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34 牧马河忻州市开发利用区牧马河忻州市农业用水区牧马河源头豆罗豆罗58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35 牧马河忻州市开发利用区牧马河忻州市排污控制区牧马河豆罗北湖忻州20.5 ⑦>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36 牧马河忻州市开发利用区牧马河定襄农业用水区牧马河北湖入滹沱河口蒋村42.5 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37 清水河五台青羊自然保护区清水河河源门限石40 >Ⅴ野生青羊、豹子等保护区38 清水河五台开发利用区清水河五台农业工业用水区清水河门限石南坡南坡60 ③②>Ⅴ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39 清水河五台县保留区清水河南坡滹沱河14.4 Ⅴ开发利用不高40 乌河盂县源头水保护区乌河源头盂县西潘30 Ⅳ源头水1441 乌河盂县开发利用区乌河盂县农业用水区乌河盂县西潘入滹沱河口南坡34 ③Ⅳ农田灌溉取水区15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42 桃河阳泉开发利用区桃河阳泉农业工业用水区桃河河源小南沟旧街29 ③②Ⅳ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43 桃河阳泉开发利用区桃河阳泉景观娱乐用水区桃河小南沟阳泉阳泉6 ⑤>Ⅴ城市涉水景观44 桃河阳泉开发利用区桃河阳泉排污控制区桃河阳泉白羊墅白羊墅9.5 ⑦>Ⅴ排污沟口集中河段45 桃河阳泉开发利用区桃河阳泉过渡区桃河白羊墅入绵河口岩会35.5 ⑥>Ⅴ保护绵河水质46 温河孟县阳泉开发利用区温河盂县阳泉农业用水区温河河源入绵河口温池70 ③>Ⅴ农田灌溉取水区47 绵河阳泉缓冲区绵河娘子关镇省界5 Ⅳ省界48 松溪河昔阳开发利用区松溪河昔阳农业工业用水区松溪河河源落雁头郭庄水库34.5 ②③Ⅲ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49 松溪河昔阳开发利用区松溪河昔阳饮用工业用水区松溪河落雁头界都前龙凤垴13 ①②③Ⅴ县城饮用水源、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50 松溪河昔阳开发利用区松溪河昔阳过渡区松溪河界都东冶头东冶头10 ⑦Ⅲ上下两个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不同51 松溪河昔阳开发利用区松溪河昔阳饮用农业用水区松溪河东冶头泉口泉口29.7 ①③Ⅲ县城饮用水源、农田灌溉取水区52 松溪河昔阳缓冲区松溪河泉口省界7.2 Ⅱ~Ⅲ省界53 清漳河左权开发利用区清漳河左权工业农业用水区清漳河口则麻田镇下交漳25 ②③Ⅴ工业和农田灌溉取水区1654 清漳河晋中长治缓冲区清漳西源麻田镇省界13.7 Ⅳ省界17序号一级功能区名称二级功能区名称河流范围水质代表断面长度(km)功能排序水质现状水质目标区划依据起止55 清漳东源和顺源头水保护区清漳东源河源恋思水库18.3 Ⅱ重要支流源头56 清漳东源和顺开发利用区清漳东源和顺饮用水源区清漳东源恋思水库九京水库坝上九京水库坝上20.2 ①Ⅱ-Ⅲ饮用水源区57 清漳东源和顺开发利用区清漳东源和顺农业用水区清漳东源九京水库坝上口则口则65 ③②>Ⅴ农田灌溉取水区58 清漳西源左权源头保护区清漳西源河源石匣水库43 Ⅲ重要支流源头59 清漳西源左权开发利用区清漳西源左权饮用农业用水区清漳西源石匣水库出库口口则口则57.6 ①③>Ⅴ饮用水源区,农田灌溉取水区,60 浊漳河黎城开发利用区浊漳河黎城农业工业用水区浊漳河甘村赵店桥石梁67 ③②Ⅳ农田灌溉和工业取水区61 浊漳河黎城开发利用区浊漳河黎城饮用工业用水区浊漳河赵店桥北耽车实会18.4 ①②Ⅱ城乡饮用水源、工业取水区。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一)山西是一个资源丰富的省份,水资源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但是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污染也随之越来越严重。
为了维护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山西省对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进行了规划。
一、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背景随着工业、农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情况,这也是制约山西经济发展和农村生态建设的关键因素。
为了进一步加强地表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山西省开始制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确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内水体水质和水量等自然资源情况、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区域内水体划分为污染控制区、水资源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区和集约利用区等不同类型,目的是维护地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污染控制区:是在区域内污染源较为密集、水质较差、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区域内划定的,主要的工作是将这些区域的污染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保护区:是在保护地下水和河湖等地表水的量和质的基础上,划定的区域,主要任务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生态保护修复区:是在具有较大生态价值和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内划定的,主要任务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其生态环境的质量。
集约利用区:是在具有较好的水资源和水文条件、相对较少的污染源的区域内划定的,主要任务为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维护水质的稳定和提高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意义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制定,对于加强地表水环境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区指导,可以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并且监测区域内水环境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改善水环境质量。
此外,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也可为经济开发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在当今世界,地表水污染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全球问题。
山西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制定,是一项有利于维护水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使得全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
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
第一章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第一节生态功能区划指导思想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全市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规划与生态经济规划的基础。
生态功能区划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环境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形成演化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功能区划,指导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原则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全市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综合、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划是一项综合、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进行区划时,必须用综合性、系统性、多层面的复合指标,全面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和测定,分析区域单位整体特征,视其相似和差异程度来划分区域、确定界线,以正确地反映区域分异情况;生态功能区划要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区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有关区划、规划相衔接。
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在充分考虑人类活动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的空间分异规律,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及划分依据,并保证各生态功能区的功能独特性。
管理适用性原则:当生态边界和行政区域的边界线相近,在不影响上述分区原则的情况下,则以行政区域的边界为区划边界。
既考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兼顾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又可以满足高层次决策的宏观指导,有利于政府综合管理、合理利用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生态功能分区的依据和方案第一节生态功能分区等级与划分依据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受胁迫的过程和效应、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及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差异性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
区划的理论基础是地表区域分异规律。
一、分区等级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系统分四个等级。
即:一级区——生态区二级区——生态亚区三级区——生态功能区四级区——生态功能亚区二、区划依据根据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的结果,朔州市全区属晋北山地丘陵盆地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区,在此基础上展开了朔州市生态功能四级区划:一级区、二级区和三级区划分,均以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的分区结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行政界限的完整性及便于管理的原则,并根据朔州市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划分出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四级区划分,以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指标为依据,在山西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基础上,划分出四级区。
第二节生态功能区划系统方案根据上述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分区依据,在分析朔州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特征,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综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多种模型与方法,实现了指标体系各指标因子的数据收集和信息提取,形成了定量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安全形状的研究成果;并对土地、植被、水土流失等主要因子进行了遥感分析和GIS空间分析。
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共分为1个一级生态区、3个生态亚区、11个生态功能亚区。
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分区系统晋北山地丘陵盆地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区Ⅰ朔州西部及北部山地丘陵灌木草原生态亚区ⅠA 右玉平台地风沙控制与林牧业生态功能区ⅠA-1 沧头河河谷农牧业生态功能亚区ⅠA-2 右玉山地丘陵风沙控制与林牧业生态功能亚区ⅠB 黑驼山山地丘陵生态畜牧业与林业生态功能区ⅠB-1 黑驼山北部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亚区ⅠB-2 黑驼山南部生态畜牧业与林业生态功能亚区ⅠC 洪涛山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生态功能区ⅠC-1 洪涛山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及林牧业生态功能亚区Ⅱ朔州市山间盆地农牧业生态亚区ⅡA 朔州盆地东部平原农牧业生态功能区ⅡA-1 桑干河水源地保护与农牧业生态功能亚区ⅡA-2 桑干河两岸农业与林果业及人文景观生态功能亚区ⅡB 朔平台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及农牧业生态功能区ⅡB-1 平鲁台地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生态功能亚区ⅡB-2 朔城区工业与农牧业生态功能亚区Ⅲ朔州市东部及南部山地丘陵森林草原生态亚区ⅢA 恒山北缘山地水源涵养和自然景观生态功能区ⅢA-1 紫金山和应县南山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亚区ⅢA-2 山阴县南部和怀仁县东南部山地丘陵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功能亚区第三章生态功能区的主要保护措施与发展方向《朔州市生态功能区划》分为1个生态区、3个生态亚区、6个生态功能区和11个生态功能亚区。
依据区域主导生态功能,11个生态功能亚区可归属为5类生态亚区。
其中:水土保持和风沙控制生态功能亚区类型2个,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功能亚区类型2个,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景观保护生态功能亚区类型2个,农林牧业生产类型为主的生态功能亚区类型有4个,城市发展与城郊农业生态功能亚区类型1个。
一、水土保持和风沙控制类型生态功能亚区该类型生态功能亚区2个,即:右玉山地丘陵风沙控制与林牧业生态功能亚区和山阴县南部和怀仁县东南部山地丘陵水土保持和育林生态功能亚区。
其主要保障措施和发展方向是:1、因地制宜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规划要以水土流失控制为主导,以逐步增加植被覆盖度,恢复和建立良性生态系统为中心,建设良性、高效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为宗旨,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加快区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工作,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要以防治水土流失为手段,以小流域治理为模式,以生物措施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沟、坡,梁、峁综合治理,加速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快陡坡,特别是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还草工程,实行草、灌、乔相结合,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任务。
3、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
农林牧结构调整,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以林牧业为主,兼顾农业作为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畜牧经济区基地,以果、枣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园地,晋西北高寒农产品杂粮基地,培育特色农业,发展脱贫致富的支持产业。
4、搞好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淤地坝建设,切实搞好以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水、保土、保肥,扭转耕作粗放和广种薄收的种植习惯,因地制宜的布局作物种类,推广抗旱、耐寒优良品种及早作农业技术,改进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加工系列产品,走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路子。
5、强化水土保持执法行为,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止各种破坏水上资源、地貌和植被的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特别是引黄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养畜、草场封育轮牧、生态修复、大面积保护等措施;强化水土保持的社会化管理,坚决禁止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活动,有效地避免人为破坏,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
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依法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贯彻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依靠社会和企业的力量,遏制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6、矿产开采与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要依法关闭破坏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制止乱采滥挖、无证开采行为。
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矿产开采与改善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施资源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综合开发利用和节约资源;加强对废弃物和采煤、采矿沉陷区的治理,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进行生态恢复。
7、水土流失地区,山洪泥石流活动频繁:草场鼠害猖獗,严防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煤炭开发与生态系统恢复类型生态功能亚区该类型生态功能亚区2个,即:洪涛山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及林牧业生态功能亚区和平鲁台地煤炭开发与生态保护生态功能亚区。
其主要保障措施和发展方向是:l、发挥本地煤电能源优势,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焦炭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改造中小煤矿和焦炭企业,实施资源整合,煤、气、电、油等各类能源共同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综合利用和节约资源,建设环保型绿色矿山和企业,提高煤炭综合利用与附加值,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依法关闭破坏资源、污染环境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点和企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小煤矿,制止乱采滥挖、无证开采行为:严格执行新建矿山采矿许可证审批制度。
新建矿山要认真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验收程序。
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淮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保护。
3、采矿业要节能和洁净化生产并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回收率,减轻环境空气污染和水质污染:加强对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实行严格的采空区生态恢复和治理措施,减轻煤炭工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4、根据本生态功能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工程,生产特色农产品,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拉长产业链条,提质、增量、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山地丘陵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景观保护类型生态功能亚区该类型生态功能亚区共有2个,即:黑驼山北部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亚区和紫金山和应县南山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亚区。
其主要保障措施和发展方向是:l、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林草植被覆盖率是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严加保护丰富的森林、灌丛、草场植被资源,及其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效益,保持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防止森林、灌丛、草场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态功能的退化。
要切实保护好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特种用途林,以及自然保护区等,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和地表径流滞蓄能力。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整合资源。
按照不同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地域、土地类型等条件,对草地、灌丛、林地、统筹规划,建设用材林基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区、重要水源区和农业经济开发区,以及植物繁殖园和天然植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