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旅游文化景观
- 格式:ppt
- 大小:10.41 MB
- 文档页数:40
第2课时繁荣的旅游业知识点1繁荣的旅游业1.旅游资源: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旅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1)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南部地中海沿岸,夏季阳光明媚,海滨沙滩景色迷人。
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峡湾曲折幽深,引人入胜。
中部阿尔卑斯山脉,雪峰高耸,是登山和滑雪的理想场所。
(2)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各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欧洲西部世界遗产地约占全球的40%。
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历代名人辈出,知名度高。
本区现代文化事业发达,博物馆、艺术馆、音乐厅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2.旅游业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欧洲西部居民收入高,休闲时间较多,游憩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大多数国家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跨国旅游过境方便,交通发达,接待服务水平高、设施完善,已形成众多吸引全世界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3.旅游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4.《申根协定》:1985年6月14日,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五国签署了相互开放边境协定,因签字地点在卢森堡小镇申根,故称为《申根协定》。
到2011年,《申根协定》的成员国达到28个,大部分在欧洲西部地区。
根据该协定,旅游者如果持有其中一国的旅游签证,即可合法地到所有其他《申根协定》成员国旅游。
名师点拨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1)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众多游客观光旅游。
(2)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
(3)交通运输业发达,游客出行方便。
(4)人口密集,客源丰富。
归纳总结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拓展链接挪威——“峡湾国家”挪威国名的意思是“通往北方的路”,传说古代从欧洲大陆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有一条必经之路。
这个国家最美丽的地方要数一条条深入高山的魔幻奇异的峡湾,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冲击,更准确地说是心灵的震撼。
长达2.5万千米的海岸线蜿蜒曲折,被北海的浪涛割成锯齿状。
窄如细指的水流挤出一条道路,从峡湾注入内陆的山岳中,大小奔腾的瀑布一个接一个。
这无穷尽的曲折峡湾和无数的冰川遗迹所构成的壮阔精彩的峡湾风光,是狂野而宁静的挪威灵魂,使得挪威获得“峡湾国家”的称号。
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教案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旅游文化,包括山川、湖泊、沙漠、森林等;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知和欣赏能力;让学生掌握中国主要自然资源旅游胜地的特点和旅游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自然资源的魅力;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让学生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概述1. 自然资源旅游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分类和分布3. 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文化价值第二章:山川旅游文化1. 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2. 泰山:五岳之首,日出、云海、佛光3. 华山:险峻、奇峰、云海、日出第三章:湖泊旅游文化1. 西湖: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传说故事2. 太湖:烟波浩渺、岛屿众多、园林景观3. 洞庭湖:湖光山色、湿地生态、文化遗迹第四章:沙漠旅游文化1. 沙漠的形成和特点2. 沙漠旅游的意义和价值3. 沙漠旅游景点:鸣沙山月牙泉、沙湖、沙坡头第五章:森林旅游文化1. 森林的生态价值和旅游资源2. 森林旅游的特点和意义3. 森林旅游景点:张家界、九寨沟、峨眉山三、教学资源1. 教材:《中职旅游:中国旅游文化》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地图、图表等3. 实地考察:旅游景点、自然环境等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题目和指导手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自然资源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2.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PPT演示,讲解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特点和文化价值;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景点,分析其特色和旅游价值;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自然资源旅游的看法和体验;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中国自然资源旅游的魅力;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作业、小测验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学生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小组汇报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的表达和沟通能力;4. 学生反思能力:通过学生的反思报告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的反思和思考能力。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
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一)源起(二)概念(三)必要性及意义(四)应用范围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一)专家学派(二)心理物理学派(三)认知学派(四)经验学派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一)起源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
英国:1968年《乡村法》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
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文化景观对旅游的影响旅游是人们追求休闲和享受的一种方式,而文化景观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的影响不可忽视。
文化景观是指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
本文将探讨文化景观对旅游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重要性。
首先,文化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都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而闻名,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
这些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如酒店、餐饮、交通等,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其次,文化景观对旅游者的心理和情感产生了积极影响。
旅游不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放松,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愉悦。
文化景观作为旅游的一部分,给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站在长城上,人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壮丽;游览埃菲尔铁塔,人们可以感受到法国的浪漫和优雅。
这些文化景观不仅满足了游客对美的追求,更激发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文化景观也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地方的文化景观可以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景点,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
例如,泰姬陵是印度的象征,巴黎的卢浮宫是法国的代表,这些文化景观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同时,这些文化景观也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文化景观还对当地社区和居民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旅游业也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
例如,一些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通过旅游收入得到了修缮和保护,使其得以延续和传承。
这些文化景观的保护不仅对当地居民有益,也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文化景观作为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旅游景观文化与赏析旅游是人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景观文化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景观文化是指地理环境、历史遗迹、民俗风情、艺术品等一系列有形无形的文化景观。
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欣赏、感受、体验这些景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加深对历史、风土人情的了解,达到参与旅游文化的目的。
一、地理环境景观地球上的大自然是最美的艺术家,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景观。
云南的石林、桂林的漓江、四川稻城亚丁、西藏羌塘大草原等都是天然奇观,让游客感受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中,云南的石林是一处以石为主体的奇景。
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质变迁长时间的作用,形成了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形态各异的各种奇石,是自然神奇创造的壮观奇景。
桂林的漓江则是一处典型的水景观。
漓江溯江而上,每一段都有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色。
清澈的江水、嶙峋的岩壁、青山环绕,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恢宏壮观。
稻城亚丁是一处典型的高山草甸景区。
其海拔高度、气候环境等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让游客领略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二、历史遗迹历史遗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它记录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沿革,包括文化遗址、古建筑、文物等。
在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历史遗迹,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
中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众多。
北京的故宫、西安的秦始皇陵、南京的中山陵、山东的孔庙孔府等,都是著名的历史遗迹。
故宫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临潼区,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陵墓,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陵墓内镶嵌着大量珍贵文物,是古代中国最为神秘、雄伟的皇家陵墓之一。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鸡鸣山上,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的陵墓。
中山陵为中、西文化相结合的陵墓,设计独具创新,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国旅游文化的主要特点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特点和价值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旅游文化的意义和价值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历史发展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文化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第二章:中国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认识中国的自然景观类型及特点了解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掌握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2 教学内容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及特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中国自然景观的类型、特点及著名景观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自然景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自然景观的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自然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章:中国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2 教学内容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人文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人文景观的内涵、特点及著名景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著名人文景观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人文景观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著名人文景观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人文景观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四章:中国传统节庆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理解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2 教学内容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和意义中国传统节庆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节庆的起源、习俗和活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传统节庆的文化内涵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传统节庆习俗的模拟活动,增强体验感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起源和意义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习俗和活动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五章:中国饮食文化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2 教学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中国饮食文化的礼仪和习俗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特点及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菜系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实践教学法:安排烹饪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烹饪技法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菜系的代表菜品和烹饪技法的认识烹饪实践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礼仪和习俗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中国民俗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探讨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2 教学内容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内涵、特点及主要民俗文化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民俗文化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内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民俗文化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民俗文化保护和利用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七章:中国宗教文化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掌握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和传播历程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主要宗教的起源、传播历程及宗教建筑和艺术的特点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宗教文化的社会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主要宗教起源和传播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宗教建筑和艺术特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宗教文化社会影响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中国古典园林8.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2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和特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特点及主要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理念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古典园林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古典园林布局和设计理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第九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9.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掌握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2 教学内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特色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案例分析法: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主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特色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法的理解和应用第十章: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10.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规划与开发的原则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法:讨论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现状和趋势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原则和方法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现状和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一章:中国旅游市场营销11.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探讨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2 教学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策略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二章:中国旅游服务与管理12.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探讨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2 教学内容旅游服务的概念和要素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率的提高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服务的概念、要素及旅游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手段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服务和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法:模拟旅游服务和管理场景,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概念和要素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管理基本原理和手段的认识角色扮演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和管理效率提高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三章:中国旅游法规与政策13.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探讨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2 教学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和重要性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的内容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法规和政策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法规和政策的发展趋势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主要法规和政策内容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法规和政策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四章:中国旅游伦理与责任14.1 教学目标理解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探讨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2 教学内容旅游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旅游责任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旅游伦理的概念、重要性及主要内容和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旅游伦理和责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旅游伦理和责任的发展趋势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概念和重要性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旅游责任主要内容和原则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旅游伦理和责任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应用第十五章:中国旅游发展前景展望15.1 教学目标理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探讨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2 教学内容中国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旅游业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旅游发展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互动法:讨论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中国旅游发展重要趋势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理解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旅游文化》全套精品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
文化景观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嘿,你知道啥是文化景观不?文化景观啊,在人文地理学里那可是
个超重要的概念哟!就好比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那些古老的建筑、独特的风俗习惯,还有特别的语言文字啥的,这些统统都可以被
叫做文化景观。
比如说吧,你去了丽江古城,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充满民族特色的
服饰,不就是文化景观嘛!再想想,北京的胡同,那也是一种文化景
观呀,承载着老北京的韵味和故事呢!这就好像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由各种各样的元素组成。
文化景观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出现的哦!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创
造和积累下来的。
就像农民伯伯种庄稼,一点点地耕耘,才会有丰收
的果实一样。
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思想和传统,慢慢塑造出了独特
的文化景观。
而且呀,文化景观还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呢!你看那些
古老的遗迹,不就是过去岁月的见证吗?这就好像是一本厚厚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文化景观还会变呢!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它也会不断地
演变和更新。
就好像我们人会长大、会改变一样。
也许以前的风俗习
惯慢慢就消失了,新的文化元素又加入进来了。
哎呀,文化景观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我觉得文化景观就是人文地理学里最迷人的部分之一,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总之呢,文化景观就是人文地理学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概念,它包含了太多太多有趣的东西啦,值得我们好好去研究和探索呢!。
旅游景观欣赏电子教案第一章:旅游景观概述1.1 旅游景观的定义与分类1.2 旅游景观的特点与价值1.3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与技巧第二章:自然旅游景观2.1 山地景观2.2 水域景观2.3 草原景观2.4 沙漠景观第三章:人文旅游景观3.1 历史文化景观3.2 现代建筑景观3.3 宗教文化景观3.4 民俗文化景观第四章:乡村旅游景观4.1 田园风光4.2 古村落景观4.3 农家乐景观4.4 农业公园景观第五章:旅游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旅游景观保护的重要性5.2 旅游景观保护的方法与措施5.3 旅游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5.4 旅游景观保护与开发的案例分析第六章:城市旅游景观6.1 城市广场景观6.2 城市公园景观6.3 城市建筑景观6.4 城市特色街区景观第七章:旅游景观的审美与心理7.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7.2 旅游景观的审美标准7.3 旅游景观与心理需求7.4 旅游景观的心理欣赏方法第八章:旅游景观摄影与绘画8.1 旅游景观摄影的基本技巧8.2 旅游景观绘画的技巧与方法8.3 摄影与绘画在旅游景观欣赏中的应用8.4 优秀旅游景观摄影与绘画作品的欣赏第九章:旅游景观与文化传播9.1 旅游景观与文化传播的关系9.2 旅游景观与文化传播的途径9.3 旅游景观文化传播案例分析9.4 旅游景观文化传播的策略与方法第十章:旅游景观欣赏的实践与应用10.1 旅游景观欣赏的实践活动10.2 旅游景观欣赏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10.3 旅游景观欣赏在导游工作中的应用10.4 旅游景观欣赏在旅游宣传推广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与技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涉及对旅游景观的感知和理解,包括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的体验,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提高他们对旅游景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第二章中“水域景观”和“草原景观”的欣赏方法也需要重点关注。
旅游景观欣赏电子教案第一章:旅游景观概述1.1 旅游景观的概念与分类1.2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1.3 旅游景观的价值与功能1.4 旅游景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自然旅游景观2.1 山地景观2.2 水域景观2.3 草原景观2.4 沙漠景观2.5 雨林景观第三章:人文旅游景观3.1 古代建筑景观3.2 现代建筑景观3.3 历史文化景观3.4 宗教文化景观3.5 民俗文化景观第四章:乡村旅游景观4.1 乡村自然景观4.2 乡村人文景观4.3 乡村旅游的特点与价值4.4 乡村旅游的发展与规划4.5 乡村旅游案例分析第五章:旅游景观欣赏的实践与应用5.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与技巧5.2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鉴赏5.3 旅游景观摄影与绘画5.4 旅游景观的保护与传承5.5 旅游景观在旅游规划与营销中的应用第六章:城市旅游景观6.1 城市广场景观6.2 城市公园景观6.3 城市街道与建筑景观6.4 城市特色景观与城市符号6.5 城市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第七章: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7.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与特征7.2 山地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7.3 水域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7.4 草原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7.5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第八章: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8.1 国家公园的概念与功能8.2 国家公园旅游景观的特点8.3 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的价值8.4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利用8.5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的生态保护第九章:旅游景观与文化体验9.1 旅游与文化体验的关系9.2 旅游景观中的文化元素9.3 文化体验活动的设计与组织9.4 旅游景观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展示9.5 旅游景观文化体验案例分析第十章:旅游景观欣赏的教育与培训10.1 旅游景观欣赏教育的意义与目标10.2 旅游景观欣赏教学方法与手段10.3 旅游景观欣赏课程设计与实践10.4 旅游景观欣赏培训对象的分类与内容10.5 旅游景观欣赏教育与培训案例分析第十一章:旅游景观与视觉艺术11.1 旅游景观与绘画艺术11.2 旅游景观与摄影艺术11.3 旅游景观与雕塑艺术11.4 旅游景观与建筑艺术11.5 旅游景观艺术创作的实践与案例第十二章:旅游景观与节庆活动12.1 节庆活动与旅游景观的关系12.2 传统节庆活动的旅游景观价值12.3 现代节庆活动的旅游景观创新12.4 节庆活动旅游景观的规划与实施12.5 节庆活动旅游景观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旅游景观与可持续发展13.1 旅游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13.2 旅游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3.3 旅游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措施13.4 旅游景观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13.5 旅游景观与可持续旅游的未来趋势第十四章:旅游景观保护与修复14.1 旅游景观保护的重要性与意义14.2 旅游景观保护的方法与技术14.3 旅游景观修复的策略与实践14.4 旅游景观保护与修复的案例分析14.5 旅游景观保护与修复的未来趋势第十五章:旅游景观欣赏的未来展望15.1 旅游景观欣赏的新趋势与变化15.2 科技在旅游景观欣赏中的应用15.3 旅游景观欣赏的教育与培训发展15.4 旅游景观欣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15.5 旅游景观欣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旅游景观的概述、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乡村旅游景观、城市旅游景观、风景名胜区旅游景观、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旅游景观与文化体验、旅游景观欣赏的教育与培训、旅游景观与视觉艺术、旅游景观与节庆活动、旅游景观与可持续发展、旅游景观保护与修复以及旅游景观欣赏的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X10014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旅游英语授课单位:外语与旅游系学时:3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2010-9-6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2011-3-10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酒店管理、导游、旅游英语)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课程,是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基础。
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文化及景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饮食节庆等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适应导游业务及本专业的其他业务需要和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围绕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1)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2)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3)在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在现有条件下,以讲授为主,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教学内容----理论适度,形式多样,注重实践(2)教材:精心评估,科学选用;认真总结(3)教学参考:扩充相关资源,促进教学(4)教学理念: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5)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6)采用多种考核模式,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文化景观的构成及主要特征文化景观的构成:1、文化的概念与分类广义: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
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也具有物质形式。
2、文化景观的构成概念: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景观:农田、矿山、道路、城市、村落。
人类精神活动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1、文化景观的空间性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不同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不一,同类文化景观彼此之间也可能相差很大,文化景观的功能意义并不取决于其占据的空间大小。
每个文化景观的空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人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不同地区相对稳定的文化差异。
2、文化景观的时代性必然带有创造和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随时代变迁其功能可能消失或转化。
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我国主要的旅游资源及类型:1、自然景观:类型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五大连池、泰山、华山、庐山、嵩山、云南石林、天涯海角、武陵源、茂兰气象气候景观春城昆明、吉林雾凇、泰山日出、巴山夜雨水文地理景观境泊湖、北戴河、千岛湖、白洋淀、长江三峡、壶口瀑布、太湖、漓江生物景观香山红叶、鼎湖山、梵净山、卧龙、青海湖鸟岛综合景观长白山天池、博格达峰、西双版纳、大理苍山洱海、九寨沟、锡林郭勒草原1、人文景观:类型旅游资源古建筑景观平遥古城、武当山古建筑群、岳阳楼、丽江古城风土民情景观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舞龙灯、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苗族和侗族的芦笙节、彝族的火把节。
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武汉、南京、上海、南昌、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文化艺术景观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明孝陵、避暑山庄、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文化景观与环境文化景观与自然环境:物质文化景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文化景观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文化景观指示自然环境时有一定的局限性,文化景观的建设顺应了自然发展的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