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预防反流误吸
- 格式:ppt
- 大小:6.45 MB
- 文档页数:45
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一、气管插管并发症(一)导管易位1. 原因:插管过深或固定不佳,使导管进入右支气管。
因右主支气管与气管所成角度较小,可造成左侧肺不张及同侧气胸。
2. 预防及处理:插管后应立即听诊双肺呼吸音,如一侧肺呼吸音减弱并叩诊浊音提示肺不张,呼吸音减低伴叩诊呈鼓音提示气胸。
发现气胸应立刻处理,同时摄X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二)气道损伤1. 原因:(1)困难插管和急诊插管容易损伤声门和声带,长期气管插管可以导致声带功能异常,气道松弛。
(2)气囊充气过多、压力太高,压迫气管,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形成溃疡,可造成出血。
2. 预防及处理:(1)注意插管时动作轻柔,准确,置管时间尽可能缩短可减少类似并发症的发生。
(2)应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避免充气压力过高,有条件监测气囊压力,低于25cmHO能减低这类并发症。
(三)人工气道梗阻1. 常见原因:导管扭曲、气囊疝出而嵌顿导管远端开口、痰栓或异物阻塞管道、管道坍陷、管道远端开口嵌顿于隆突、气管侧壁或支气管。
2. 预防及处理:(1)采取措施防止气道梗阻;(2)密切的观察气道的情况、及有效的人工气道护理,对气道梗阻起着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一旦发生气道梗阻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调整人工气道位置;②气囊气体抽出;③试验性插入吸痰管。
(4)如气道梗阻仍不缓解,则应立即拔除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然后重新建立人工气道。
(四)气道出血1. 常见原因:气道抽吸、气道腐蚀等。
2. 预防及处理:一旦出现气道出血,应针对原因,及时处理。
二、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一)早期并发症(指气管切开一般24h内出现的并发症)1. 出血(1)原因:①凝血机制障碍的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更高。
②出血部位可能来自切口、气管壁。
③气管切开部位过低,如损伤无名动脉,则可引起致命性的大出血。
(2)预防及处理:①切口的动脉性出血需打开切口,手术止血。
②非动脉性出血可通过凡士林纱条等压迫止血,一般24h内可改善。
麻醉时为什么会发生误吸和反流?该怎么办?通常为减轻手术中患者痛苦,医生会根据病人意愿,结合手术者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麻醉并不是全无风险,病人经常会出现反流现象,并伴随误吸症状,反流发生在患者胃部,胃部压力升高,或者贲门松弛,都会导致反流现象,患者胃部物质向咽喉倒流,由于患者处于麻醉状态,咽喉反应比较迟钝,当呕吐现象发生时医生未及时发现,进而导致误吸。
1什么原因导致反流误吸?手术时将人体麻醉,机体功能有时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反流误吸,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1)位于胃部的括约肌受到麻醉剂影响,常见药物如阿托品、吗啡等,虽然此类药物具有强效镇痛作用,但括约肌在药物影响下,会出现松弛现象,从而导致胃内压力升高。
(2)麻醉诱导过程中,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患者感觉呼吸困难然后用力吸气,此时胸腔压力大幅度下降。
(3)将肌松药向患者体内注射,同时对其加压给氧,胃部气体量增加,导致胃内压力升高。
(4)麻醉降低机体内循环速度,胃部蠕动速度减慢,空气、液体大量聚集在胃部,此时肠道张力水平降低。
(5)患者被麻醉后感觉到明显不适,出现剧烈挣扎、咳嗽等症状,常见于妊娠孕妇,其血液内的孕酮水平较高,会降低括约肌活力。
(6)有些患者在手术前有插入胃管,手术中也极易出现反流误吸现象。
出现上述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引发反流误吸,其临床表现如下:患者出现呕吐现象,感觉到呼吸不畅,进而用力呼吸导致胸腔缺氧。
当胃部液体增加到25ml,患者呼吸急促,若不及时处理会引发肺炎。
此外,患者还会表现出喉管痉挛、肺水肿等情况。
2反流误吸应该如何处理?2.1紧急处理医生必须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头部处于低位,然后让其变成右侧卧状态,右侧肺叶是反流误吸先出现症状的部位,让患者侧卧能保证左侧肺呼吸顺畅。
安置好患者后,立即使用喉镜观察患者口轻,在明视状态下对反流物质进行引流,进行引流的同时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保证患者正常呼吸。
在气管导管处将细导管插入,将生理盐水注入到细导管中,然后反复进行吸出、给氧操作,观察生理盐水变为透明色,停止操作。
体位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4-26T11:45:08.870Z 来源:《健康文摘》2015年12期作者:冯磊[导读]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体位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作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4例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对照组按机械通气患者常规要求给予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细致有效的体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后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情况。
结果:实验组VAP总发生率为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2,P=0.011<0.05)。
结论:体位护理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通气患者胃食管返流后误吸的发生,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机械通气治疗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体位护理;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胃食管返流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r the effect of posture nursing on aspiration afte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ho were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4 to June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nd each group contained 32 cases.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on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osture nursing care on the basis of that. Incidence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because of aspiration afte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for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good nursing, the rate of VAP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21.9%, while on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them(χ2=6.452,P=0.011<0.05). Conclusion: Posture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ould decrease the incident of aspiration after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reduce the rate of VAP, add the safety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for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Keywords: Posture Nurs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Gastro-esophageal Reflux[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机械通气是一种运用机械装置建立人工气道,在患者正常通气或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时,让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及改善氧合的一种呼吸治疗方法[1]。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机械通气是指借助各种类型的呼吸机,将空气、氧气、或空气--氧气混合气压入肺,产生或辅助患者的呼吸机动作使肺间歇性膨胀,到达增强和改善呼吸功能、减轻或纠正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的一种治疗措施或方法;是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期间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通过机械通气治疗能使过去认为无法抢救的呼吸衰竭患者起死回生,病情好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但不正确的机械通气不但不能起到抢救患者的目的,反而会加速患者的死亡。
机械通气分无创和有创,无创通气是指应用鼻或面罩以及鼻囊管或口接器连接呼吸机的一种通气方法。
有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的通气方法。
机械通气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肺不、肺气压伤、氧中毒、上呼吸道堵塞、通气缺乏、过度通气〔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机依赖、腹胀、胃肠胀气、低血压等。
一、呼吸机相关肺炎〔一〕临床表现1、行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后患者出现:2、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颜色改变。
3、呼吸道阻力增加、呼吸做功增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4、血常规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高。
5、痰培养常见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克雷伯杆菌、变形杆菌、真菌。
〔二〕预防措施1、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类严重的院感染,关系到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机相关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重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2、呼吸机通气环路中的冷凝水是高污染物,细菌主要来自患者的口咽部。
因此积水瓶要始终放在呼吸环路的最低位,并及时倒去瓶的冷凝水。
3、所有接触呼吸道的操作要严格无菌,吸痰管一人一吸一更换,气管切开套管、接头、过滤器、雾化器要每天消毒。
呼吸机管道及时更换消毒。
4、加强病房空气、地面消毒管理。
空气消毒每班一次,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地面、病床、床头柜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出入病区更换衣服、鞋,接触患者和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
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1.对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推荐声门下引流和定位来降低误吸的风险。
(B级推荐)2.对于机械通气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量和速率需要调整来避免胃扩张,进而减少误吸的风险。
(A级推荐)3.建议气管插管的囊内压维持在25~30cmH2O (1cmH2O=0.098kPa)。
(A级推荐)4.行管饲喂养期间患者,应给予半卧(30~45°)以预防误吸。
(A级推荐)5.误吸的危险因素包括神经系统疾病、意识下降、食管疾病、呕吐或显性吸入。
(B级推荐)6.意识降低导致咳嗽反射丧失和声门关闭,是最常见的误吸原因;吞咽障碍的神经功能缺损;涉及上气道或食道的手术;胃反流;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支气管镜和内镜检查、鼻饲引起的声门关闭。
(B 级推荐)7.机械通气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床头抬高45°)发生误吸的风险比仰卧位低。
(A级推荐)8.仰卧位会导致患者误吸并发展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床头应该抬高至30~45°。
(A级推荐)9.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可减少误吸的风险,从而降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
(A级推荐)10.对于肠内营养管饲的老年患者,可改变管道的位置或食物输送的方式来预防误吸。
(B级推荐)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能对高危误吸风险的中风患者有益。
(A级推荐)12.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有效的。
(A 级推荐)13.吸入预防协议包括言语治疗师对患者进行床边吞咽评估和渐进的摄入食物训练吞咽功能,是减少术后肺炎患者心胸外科发生的有效措施。
(B级推荐)14.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作为一种抗反流药物,可用于胃肠道喂养的患者,从而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B级推荐)15.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吸引可降低心脏手术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肺炎发生率。
(A级推荐)16.甲氧氯普胺作为一种止吐药及促胃动力作用的D2受体拮抗剂,可以减少通过鼻饲的亚急性脑卒中患者肺炎的发生。
(B级推荐)17.误吸和隐性误吸高风险人群:老年住院患者、老年痴呆患者、外科术后患者、食管胃切除患者、颅脑损伤患者、口咽部肿瘤切除术患者、支气管炎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48 h患者、机械通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镇静药、肌松药)的患者。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发表时间:2012-05-22T16:58:27.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韩春梅[导读]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韩春梅(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医院山东济宁 272200)【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管理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做好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目前,ICU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日趋增多。
2005年7月~2008年7月,我科使用机械通气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90例,我们从气管插管固定、气囊管理、气道湿化、分泌物吸引、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几个方面加强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7月~2008年7月我院ICU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90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8例、颅脑创伤29例、严重多发伤5例、心肺复苏术后6例;脑出血术后22例。
气管切开者51例,经口气管插管者39例。
男56例,女34例,年龄18岁~85岁。
机械通气时间3d~35d。
成功脱机56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29例,死亡原因:脑疝19例、失血性休克4例、心衰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
并发肺部感染11例,占12.2%。
2 护理2.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大多数为经口气管插管,也有极少数因咽部畸形经鼻气管插管,插管后遵医嘱固定插管的深度。
导管的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4cm,成年男性距门齿不超过22cm,女性21cm,儿童距双唇12cm+(年龄/2)。
每班检查并记录深度,听双肺呼吸音,翻身叩背后听呼吸音。
插管前有义齿的病人,需将义齿摘下,插管后用牙垫将上下齿隔开。
用胶布固定气管插管,剪长约30cm,宽约1cm胶布交叉固定于双侧面颊部,然后用寸带再次固定,松紧度以容纳一个手指为宜,并用薄纱布将双侧口角用寸带隔开,以防长时间插管发生口角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