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儿童龋病
- 格式:ppt
- 大小:28.50 MB
- 文档页数:88
儿童龋病讲义儿童龋病包括乳牙龋病和年轻恒牙龋病。
重点内容为乳牙龋病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乳牙龋病的患病情况一、我国乳牙患病现状与分类(一)患龋状况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龋,临床可见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51、61牙冠尚未完全萌出,而远中唇面已患龋。
外国亦有报道出生后6个月的婴儿,上颌乳中切牙已患龋。
乳牙患龋状况在1岁左右起即直线上升,7、8岁时达高峰,此后由于乳、恒牙的替换,新生恒牙的陆续萌出,乳牙的患龋率明显下降。
乳牙龋病好发之牙类,以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和下颌乳切牙较少。
牙位之好发顺序在不同的调查报道中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
乳牙龋病好发之牙面,在上颌乳牙为:乳中切牙之易患龋牙面为近中面,其次是远中面和唇面;乳侧切牙以近中面、唇面多见;乳尖牙则多见于唇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合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则多发于合面和近中面。
在下颌乳牙为: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较少患龋,患龋多出现于近中面;乳尖牙早现于唇面,其次是远中面和近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合面,其次是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多见于合面,其次是近中面。
乳牙龋病好发之牙类,以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多见,其次是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下颌乳尖牙和下颌乳切牙较少。
牙位之好发顺序在不同的调查报道中略有差异,但大致相同。
乳牙龋病好发之牙面,在上颌乳牙为:乳中切牙之易患龋牙面为近中面,其次是远中面和唇面;乳侧切牙以近中面、唇面多见;乳尖牙则多见于唇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面,其次为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则多发于面和近中面。
在下颌乳牙为: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较少患龋,患龋多出现于近中面;乳尖牙早现于唇面,其次是远中面和近中面;第一乳磨牙多见于面,其次是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多见于面,其次是近中面。
(二)患龋类型及分类1.奶瓶龋奶瓶龋被称为milk bottle caries、nursing bottle caries 或bottle feed- ing caries。
儿童口腔医学-龋病xx年xx月xx日•儿童龋病的定义与概述•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儿童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儿童龋病的治疗与预防目•儿童龋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儿童龋病的预防措施与健康宣教录01儿童龋病的定义与概述龋病是一种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疾病,主要由于细菌感染引起。
儿童龋病包括乳牙龋病和年轻恒牙龋病。
定义1发病机制23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等细菌感染导致牙体硬组织破坏。
细菌感染过多摄入含糖饮料、糖果等高糖食物,为细菌提供营养。
饮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如不刷牙、不正确使用牙线等,使细菌在口腔内繁殖。
口腔卫生发病年龄发病部位严重程度多见于乳磨牙和第一、第二双尖牙。
乳牙龋病较恒牙龋病更为严重。
03流行病学特点02 01儿童龋病多发于6-12岁。
02儿童龋病的危险因素个体差异在龋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儿童对细菌侵蚀的抵抗力较强,患龋风险较低。
宿主抗力不同牙齿的形态和结构对龋病的发生也有影响,例如,深窝沟和拥挤的牙齿排列增加了患龋风险。
牙齿形态和结构宿主因素变形链球菌变形链球菌是导致龋病的主要细菌之一,它能够分解食物残渣中的糖分,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腐蚀。
其他口腔细菌其他口腔细菌如乳杆菌、放线菌等也与龋病的发生有关。
细菌因素糖分摄入高糖分食物和饮料摄入导致口腔内糖分浓度升高,为细菌提供营养,增加龋病风险。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龋病的影响也很大,例如,频繁进食、夜间进食和饮食中缺乏纤维等都可能增加患龋机会。
食物因素儿童在乳牙期和混合牙列期由于牙齿结构和抗力较弱,容易发生龋病。
年龄家族中存在龋病高发倾向,可能增加儿童患龋的风险。
家族史口腔卫生差,不能及时清洁牙齿和口腔,会增加龋病的风险。
口腔卫生其他危险因素03儿童龋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牙齿逐渐变为黄色或褐色,严重时可为黑色牙齿变色龋洞形成疼痛肿胀牙齿表面出现龋洞,随着病情加重,龋洞可逐渐增大患龋后,牙齿受到冷热刺激或食物嵌塞时,会出现疼痛感严重感染时,牙龈组织可能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诊断标准病变累及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齿硬组织出现颜色、质地、形状的改变X线片可见低密度透射影病变进展缓慢,病变区牙齿逐渐变色、形成龋洞、牙髓炎等鉴别诊断牙齿表面出现黄褐色色素沉着,但牙齿硬组织无实质性缺损,可与龋病鉴别色素沉着牙齿出现白垩色改变,表面无实质性缺损,可与早期龋病鉴别氟牙症牙齿表面出现黄褐色改变,但牙齿硬组织无实质性缺损,可与龋病鉴别四环素牙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改变,但牙齿硬组织无实质性缺损,可与早期龋病鉴别牙齿先天发育不良04儿童龋病的治疗与预防定期口腔检查,一旦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避免龋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