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 第一节妇科常见症状 妇科疾病与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妇科护理病史特点及检查的配合第—节妇科护理病史的特点妇科护理评估的首要步骤是采集妇科病史。
妇科病史在采集方法、内容和书写格式上与内外科病史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其重点及特点。
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器官特有的疾病,多与月经、性、生殖有关;因此, 从事妇产科工作的医护人员要多关怀体贴病人,态度和气,言语亲切,举止端庄,取得病人信托,病人才会如实详尽地反映病情;配合医生检查时要认真细致,动作柔和;使采集的病史完整、精确、真实可信。
⒈主诉病人就诊的主要病症及病程。
妇科病人的常见病症有:白带异常、阴道流血、下腹痛、腹部包块等。
⒉现病史指从发病到就诊时的病情演变过程及医治经过。
是病史的重要组成局部,应以主诉为中心,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进行描述。
询问及描述要点如下:〔1〕白带异常:发病时间、量、色、性状、气味,与月经的关系及伴随病症。
〔2〕阴道流血:出血日期、量、有无血块或组织物,色、质,与月经的关系,有无诱因与伴随病症,如发热、腹痛、腹部包块等。
此外,正常的末次月经和前次月经日期及延续天数亦应问及。
〔3〕腹痛:发生时间、部位、性质及程度,起病缓急、延续时间,疼痛与月经或体位有无关系、有无诱因及伴随病症。
〔4〕腹部包块:发觉时间、部位、大小、生长速度、硬度、活动度及伴随病症。
3.月经史 包含初潮年龄,周期和经期时间,经量〔可问每日更换卫生巾次数〕,有无血块,经前有无不适,有无痛经,末次月经〔LMP 〕的日期。
绝经年龄,绝经后有无阴道流血、异常白带或其他不适。
如13岁初潮,周期为28~30日,经期延续4~5日,48岁绝经,可简写为1330~285~448。
4.婚育史 婚次及每次结婚年龄,是否近亲结婚,丈夫年龄及健康状况、性生活情况。
初孕或初产年龄、足月产、早产、流产次数和现存子女数。
如足月产2次,无早产,流产3次,现存子女2人,可简写为2-0-3-2,或仅用孕5产2〔G 5P 2〕表示。
分娩方法,新生儿出生情况,有无难产、产后大出血或感染史。
妇产科()妇科病史及检查第二十六章妇科病史及检查病史和体格检查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
妇科病史有不同于其他各科的某些特点,盆腔检查更是妇科所特有的检查方法,放在写作妇科病历时,首先应熟悉有关妇科病史的采集方法,并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盆腔检查技术。
本章除介绍妇科病史的采集和盆腔检查方法外,还重点列举妇科临床常见症状及其鉴别要点。
第一节妇科病史(一)病史采集方法疾病的正确诊断往往取决于患者提供的病史是否完整、准确。
困此,医务人员不仅要熟悉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还应掌握采集病史的基本方法。
采集病史时,应态度和蔼、语言亲切。
耐心细致地询问病情,必要时加以启发,但应避免暗示和主观臆测。
对危急患者在初步了解病情后,应即行抢救,以免贻误治疗。
外院转诊者,应索阕病情介绍作为重要参考资料。
对不能亲自口述的危重患者,可询问最了解其病情的家属或亲友。
偶有患者因难言之隐,故意否认与性生活有关的关键情节。
此时既不可盲目信任其陈述,也不宜反复追问,而应通过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变软.或待屎、血HcG测定结果为阳性后,再单独作补充询问,当不难了解真象。
I二1病史内窖1.一般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业、民族、住址、入院日期、病史记录日期、病史陈述者。
若非患者陈述,应注明陈述者与患者的关系。
2.主诉应简单明确地列举主要症状和病程。
要求通过主诉初步估计疾病的大致范围。
妇科临床常见症状有外阴瘙痒、阴道出血、白带增多、闭经、下腹痛、下腹部包块以及不孕等。
若患者有停经、阴道出血及腹痛三种主要症状,则还应按其发生时间的顺序将主诉书写为:停经x×日后,阴道出血×日,腹痛×日。
若患者无任何自觉不适。
仅系妇科普查时发现早期子宫颈癌,主诉应据实写为:普查发现“子宫颈癌”×日。
3.现病史为病史的主要组成部分,应详加记述。
现病史包括从最早发病起至此次住院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的全过程。
一般应以主诉症状为核心,按时间先后依次描述。
妇科病史及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1.阴道流血
临床表现病因
经量增多子宫肌瘤,排卵性月经失调
周期不规则无排卵性月经失调,子宫内膜癌
长期持续阴道流血生殖器肿瘤
停经后阴道流血流产,异位妊娠,葡萄糖
阴道流血伴白带增多晚期宫颈癌,子宫内膜癌
接触性出血宫颈炎,早期宫颈癌
经间出血排卵期出血
不同年龄阶段阴道流血的常见原因:
时间段原因
青春期前炎症,异物,性早熟及肿瘤
青春期无排卵性功血
育龄期妊娠相关疾病,子宫及子宫颈病变
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血,恶性肿瘤
2.白带异常(常伴外阴瘙痒)
临床表现病因
灰黄色或黄白色泡沫状滴虫阴道炎
凝乳块状或豆渣样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灰白色匀质鱼腥味细菌性阴道病
脓性白带,黄或黄绿色淋病奈瑟菌感染
血性白带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
水样白带输卵管癌可能
3.下腹疼痛
临床表现病因
腹痛逐渐加剧内生殖器炎症或恶性肿瘤
腹痛突然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反复隐痛突然撕裂样剧痛输卵管妊娠破裂
持续性钝痛炎症或腹腔内积液
顽固性疼痛难以忍受晚期生殖器宫肿瘤
肛门坠胀子宫直肠陷凹积液
腹部疼痛部位与病因:
腹痛部位病因
下腹正中疼痛子宫病变
一侧下腹痛/右侧下腹痛该侧子宫附件病变/急性阑尾炎
双侧下腹痛盆腔炎、卵巢囊肿破裂、输卵管妊娠破裂4.下腹肿块
子宫增大子宫附件肿块
妊娠子宫输卵管妊娠
子宫肌瘤/腺肌病附件炎性肿块
子宫恶性肿瘤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畸形卵巢非赘生性囊肿
宫腔阴道积血或积脓卵巢赘生性肿块。
第十三章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第一节妇科常见症状-妇科疾病与第十三章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第一节妇科常见症状妇科疾病与其他科不同,有一系列特有症状。
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疾病可表现相似的症状因此必须熟悉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结合检查,全面考虑,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阴道出血是指阴道、宫颈与子宫的出血,以子宫出血最多见。
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不规则或持续性出血,接触性出血等,出血量可多可少,出血时间可长可短。
发生出血的原因很多。
生育年龄妇女于闭经后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应想到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
青春期和更年期出血多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年以上妇女出血,可为生殖道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
绝经后妇女出血,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如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
其它外伤、生殖道炎症以及血液病均可引起阴道出血。
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出血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伴发症状等。
并要问清未次月经和前次月经日期。
二、白带异常正常情况下阴道有少量乳白色分泌物,为宫颈与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物,并混有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白细胞和乳酸杆菌,为无色、无味或蛋清样,呈酸性反应。
一般在经前、排卵期、月经后或妊娠期稍增多。
如白带异常或增多,为黄色、脓性、泡沫状、有臭味伴外阴搔痒及烧灼痛,以滴虫性阴道炎、淋病为常见,亦可见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等。
白带呈乳酪状或豆腐渣样,常伴有外阴奇痒,多为霉菌性阴道炎。
血性白带,除见于子宫颈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外,应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须注意白带的色、量、气味性状及伴随症状等。
三、盆腔肿块最常见的妇科盆腔肿块是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其次为附件炎性包块与卵巢癌等。
应仔细询问肿块发现的时期、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生长速度、有无压痛及并发腹痛等。
须与妊娠子宫、腹水及慢性尿潴留鉴别。
四、月经失调有闭经、月经不规则、月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
第十三章妇科病史特点及妇科检查第一节妇科常见症状妇科疾病与其他科不同,有一系列特有症状。
在很多情况下,不同的疾病可表现相似的症状因此必须熟悉妇科疾病的常见症状,结合检查,全面考虑,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一、阴道出血是指阴道、宫颈与子宫的出血,以子宫出血最多见。
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不规则或持续性出血,接触性出血等,出血量可多可少,出血时间可长可短。
发生出血的原因很多。
生育年龄妇女于闭经后出现不规则子宫出血,应想到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
青春期和更年期出血多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年以上妇女出血,可为生殖道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
绝经后妇女出血,生殖道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大,如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
其它外伤、生殖道炎症以及血液病均可引起阴道出血。
需详细了解患者的年龄、出血的时间、血量、持续时间、与月经的关系、有无伴发症状等。
并要问清未次月经和前次月经日期。
二、白带异常正常情况下阴道有少量乳白色分泌物,为宫颈与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物,并混有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白细胞和乳酸杆菌,为无色、无味或蛋清样,呈酸性反应。
一般在经前、排卵期、月经后或妊娠期稍增多。
如白带异常或增多,为黄色、脓性、泡沫状、有臭味伴外阴搔痒及烧灼痛,以滴虫性阴道炎、淋病为常见,亦可见于慢性宫颈炎、老年性阴道炎或子宫内膜炎等。
白带呈乳酪状或豆腐渣样,常伴有外阴奇痒,多为霉菌性阴道炎。
血性白带,除见于子宫颈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外,应警惕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须注意白带的色、量、气味性状及伴随症状等。
三、盆腔肿块最常见的妇科盆腔肿块是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其次为附件炎性包块与卵巢癌等。
应仔细询问肿块发现的时期、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生长速度、有无压痛及并发腹痛等。
须与妊娠子宫、腹水及慢性尿潴留鉴别。
四、月经失调有闭经、月经不规则、月经过多或过少、痛经等。
主要为神经内分泌失调所致,其它生殖器肿瘤亦可致月经过多。
须了解症状出现及治疗过程。
五、下腹痛急性下腹痛是妇科急症常见的主诉,大多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急性盆腔炎、痛经及子宫内膜腺肌症等疾病引起。
慢性下腹常因慢性盆腔炎或肿瘤压迫所致。
应详问腹痛起病急缓,发生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放射痛,与月经的关系,是否并发其他症状如阴道出血、休克、发热等,既往有无发作史。
六、不孕应了解月经史、婚姻史及双方过去有无慢性疾病如结核、盆腔炎等,作过何种检查和治疗。
七、腰痛、下坠慢性盆腔炎、宫颈炎、子宫脱垂、膀胱或直肠膨出及肿瘤等,均可引起上述症状。
第二节妇科病史采集妇科病史的采集,除与一般内科史相同处外,主要应询问有关妇科疾病的特殊病史。
一、主诉患者就诊时妇科疾病的主要症状及其发病的时间。
二、现病史包括从发病开始至就诊时妇科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诊治的全过程。
三、既往史既往身体健康情况,曾患何种疾病,特别是妇科疾病与诊治情况,有无过敏史。
四、月经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日数、月经量及颜色、有无血块与痛经。
常规询问末次月经日期(为行经的第1天)。
如经量异常,还应问清前次月经日期。
绝经年龄及绝经后情况。
五、婚姻史初婚或再婚年龄,对方健康情况,是否近亲婚配。
六、生育史胎次、产次、自然或人工流产次数与时间。
每次妊娠与分娩的情况,婴儿出生状况,末次分娩日期,现存子女数。
产后或流产后有无出血、感染或其他并发症。
采用何种避孕或绝育方法及时间。
七、家族史应了解父母、兄弟姐妹及子女等健康情况。
注意家族成员中有无遗传性疾病,可能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癌症及传染病如结核等。
第三节妇科检查及常用特殊检查一、基本要求(一)检查者态度要严肃认真,操作轻柔。
(二)检查前应嘱病人排尿,必要时须导尿。
妇科检查一般取膀胱截石位,少数尿瘘患者需取胸膝卧位。
(三)月经期不作妇科检查,必须时须消毒外阴,戴无菌手套操作。
(四)未婚者一般只作肛查,如确有检查必要时,应征得家属或本人同意后方可作阴道检查。
(五)注意消毒隔离,尤其是检查用器械,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六)男医生检查病人时,需有其他医护人员在场。
二、检查方法(一)外诊观察外阴部的发育,阴毛分布与量、阴道口和尿道口情况,有无水肿、炎症、溃疡、皮肤色泽变化、萎缩、畸形、静脉曲张、会阴陈旧裂伤、肿瘤、子宫脱垂或膀胱直肠膨出等。
(二)内诊1.窥阴器检查将窥阴器两叶并拢,侧向沿阴道后侧壁缓慢放入阴道内,然后向上向后推进,同时将窥阴器转平并张开两叶,暴露宫颈与阴道壁。
观察宫颈大小、颜色、外口形状、有无糜烂、腺体囊肿、息肉、肿瘤或接触性出血,并注意阴道粘膜颜色、皱襞多少,有无炎症、畸形、肿瘤以及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有无臭味等。
2.双合诊检查(阴道腹部联合检查)⑴检查阴道检查者一手戴无菌手套,以食、中二指沾无菌肥皂液少许后放入阴道内,触摸阴道的弹性、通畅度,有无触痛,畸形、肿物、后穹窿结节及饱满感。
⑵触扪宫颈大小、软硬度、活动度、有无痒痛、肿物或接触性出血等。
⑶检查子宫及附件用阴道内手指将子宫颈推向后上方,使子宫体向前移位,同时另一手的四指放耻骨联合上方向盆腔内按压,将子宫夹在两手之间,来回移动,可查清子宫的位置、大小、形状、软硬度、活动度及有无压痛(图144、145)。
然后将阴道内二指移向侧穹窿,在下腹部的手也移向盆腔的一侧,在内外两手之间检查宫旁组织、卵巢、输卵管,正常输卵管难以扪清,卵巢有时可触及,压之有酸胀感。
注意附件有无增厚、压痛或肿块,如有肿块,应进一步查清肿物的大小、形状、软硬度、活动度、有无压痛以及与子宫的关系。
3.三合诊检查(阴道、直肠及腹部联合检查)以一手指伸入阴道、中指伸入直肠,另一手置于下腹部协同触诊(图146、147),可查清后倾后屈子宫的大小、子宫后壁情况、主韧带、子宫骶韧带、子宫直肠窝、阴道直肠隔、盆腔内侧壁及直肠等情况,注意有无增厚、压痛及肿瘤。
对子宫颈癌患者必须作三合诊检查,从确定临床分期,选择治疗方法。
4.肛腹诊(肛门、腹部联合检查)以一手食指伸入直肠,另一手放在下腹部进行检查,适用于未婚妇女。
三、妇科常见特殊检查(一)白带镜检用窥阴器或湿棉签取阴道分泌物作涂片,立即在显微镜下检查滴虫、霉菌与淋球菌。
将白带涂于玻片上,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查阴道致病菌及阴道清洁度。
阴道清洁度分四度:Ⅰ度阴道杆菌多,无杂菌及脓细胞。
Ⅱ度阴道杆菌多,有少量杂菌及脓细胞。
Ⅲ度阴道杆菌少,杂菌及脓细胞多。
Ⅵ度无阴道杆菌,均为杂菌及脓细胞。
(二)宫颈刮片用刮板沿宫颈糜烂面及宫颈管口内刮一周,轻涂于破片上,须薄而均匀,放入固定液中,经巴氏染色,查瘤细胞,是发现早期宫颈癌的重要方法,适用于门诊常规检查或防癌普查。
(三)活体组织检查1.宫颈活检暴露宫颈,拭净宫颈表面分泌物,局部消毒后,用活检钳在肉眼可疑癌变区,尽可能在鳞柱状上皮交界处取材,一般宜作多点活检,即在3、6、9、12点处取材。
为了提高诊断阳性率,可在碘试验不着色区域或阴道镜检异常区多点活检。
疑有宫颈管癌时,应同时作颈管搔刮术,刮出物固定后送病检,是确诊宫颈癌前病变或浸润癌的重要诊断方法。
2.诊断性刮宫及分段刮宫以1:1000新洁尔灭液消毒外阴,碘酒和酒精消毒阴道与宫颈,用子宫探针测定宫腔的深度,然后用小刮匙沿宫腔四壁、宫底及两侧角有秩序地刮除全部内膜,刮出物均送病检。
为鉴别子宫内膜癌及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累及子宫颈管,必须行分段诊刮,先刮宫颈管,再刮宫腔,刮出物分别装瓶标明送病检。
(四)卵巢功能检查1.基础体温早晨醒后用口表测体温,记录并绘成基础体温曲线图,以了解卵巢功能,有无排卵、排卵日期及卵巢黄体功能。
一般连续测量三个月以上。
正常情况下,月经前半周期(即卵泡期),基础体温较低,约36.5℃,在排卵期更低,排卵后在孕激素的影响下,体温升高至36.5℃~37℃左右,直至月经来潮时又下降,这种体温曲线的变化称“双相型体温”,表示有排卵,正常黄体期不少于12天,体温上升幅度不低于0.3~0.5℃。
如月经周期后半期体温不上升者称“单相型体温”,表示无排卵。
如果体温上升后持续3周以上不下降并有闭经,可能为妊娠。
2.宫颈粘液检查宫颈粘液是颈管内膜分泌细胞分泌的,受卵巢分泌的雌孕激素影响,所以可用宫颈粘液的量、透明度、粘稠性、结晶及上皮细胞的变化,判断卵巢功能,目前临床常用宫颈粘液结晶形态,对诊断不孕症、早孕、闭经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用镊子或血管钳伸入宫颈管内0.5cm处取粘液,置于玻片上,待干燥后,显微镜下检查,观察其出现的各种结晶形态:⑴典型结晶(+++)涂片满布直而细长,分枝多的典型羊齿叶状结晶,表明雌激素水平高潮,接近或正处于排卵期。
⑵较典型结晶(++)羊齿叶状结晶宽而粗短且有弯曲,表明雌激素中度影响,见于月经周期第10天左右。
⑶不典型结晶(+)形态较多,或似雨后树枝,分枝短而稀疏。
有的纤细而弯曲,似金鱼草状,表明雌激素轻度影响,多见于月经干净后短期内。
⑷无结晶(-)仅有上皮细胞及白细胞,表明雌激素水平低潮。
⑸椭园体比白细胞长2~3倍,椭圆形,呈线行多行排列。
说明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约在月经周期第22天左右最典型。
出现椭圆体,可能为妊娠。
3.子宫内膜检查于经前1~3天或行经初12小时内取内膜,送病检。
如病检结果为分泌期子宫内膜说明有排卵,增殖期宫内膜则无排卵。
4.阴道脱落细胞检查(阴道涂片)阴道上皮受卵巢内分泌的直接影响,随雌激素、孕激素量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从而通过阴道涂片检查可了解卵巢功能。
阴道上皮细胞角化程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成正比,在雌激素影响下,细胞逐渐达到完全分化成熟,出现核致密、缩小,胞浆嗜酸性染红色。
因此,从涂片上的角化细胞指数及核致密指数,反映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
由阴道侧壁取材涂片、固定、巴氏染色,镜检角化细胞<20%为“雌激素轻度影响”。
占20~60%者为“中度影响”;>60%者为“高度影响”。
正常育龄妇女的阴道角化细胞呈周期性变化,自月经后随卵泡逐渐发育,雌激素逐渐增加,角化细胞渐增多,约占25~40%排卵期占50%,此时涂片以嗜酸性胞浆染红色致密核的表层细胞为主,细胞大、平坦、分散、背景清洁。
排卵后在孕激素作用下角化细胞减少,约10~20%细胞堆积皱折,背景模糊。
中层细胞增多,并出现圆形底层细胞表明卵巢功能低落。
底层细胞<20%时,为“雌激素轻度低落”,占20~40者为“中度低落”>40%为“高度低落”>40%为“高度低落”通过阴道脱落细胞的内分泌检查,为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及先兆流产等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五)探测宫腔术前准备同前,将子宫探针徐徐进入宫腔至宫底,以了解宫腔深度、宫腔内壁光滑与否,以及鉴别卵巢肿块与子宫肌瘤。
(六)阴道后穹窿穿刺术可协助了解子宫直肠陷凹积液性质,如血液或脓液,以诊断宫外孕、盆腔脓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