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生命的化妆(1、2课时)学习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10
课题生命的化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2.理解文中对化妆内涵的阐释,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了解类比写法在文中的应用,初步学会分析哲理性较强的散文。
德育目标:体察作者逐渐变换的情感,感悟“生命的化妆”的深刻哲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对课文中将化妆分为不同的类别和境界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对事物的内在与外在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关键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析疑、解疑,使学生明白要改变表相就一定要改革内里的道理,并学会如何计划“化妆”自己的生命。
教学方法导读法、讲析法第一课时(2018年5月8日)一、导入新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拥有花容月貌,谁不想通过化妆打扮使自己青春永驻?可是,什么样的化妆才是最美的呢?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林清玄的哲理性散文《生命的化妆》。
二、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于台湾高雄。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到现在已有40多部著作面世.曾任记者、主编、主笔,现专事写作。
其作品连获七次时报文学奖,以及中山文艺奖、金鼎奖、吴鲁芹散文奖等十数次文学大奖。
三十岁前就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我们读他的散文,感觉他应该是一位雍容典雅的女性,事实上,他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很丑的男人,谢顶,两鬓长发披离,像一个头佗。
林清玄本人也说,男人只论才气,他对化妆、对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哲理性散文《生命的化妆》。
在与化妆师的交流中,作者对化妆看法和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并不欣赏: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下功夫↓刮目相看:化妆的最高境界是无妆,竟是自然↓致敬、惭愧: 多么有智慧的人啊!↓深刻体悟:改变表象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化妆师把化妆分为四种类型、三种境界,文章分成三个层次,各是什么?四种类型:A最坏的化妆(扭曲个性,失去五官协调);B拙劣的化妆(浓妆,掩盖缺点或年龄);C次级的化妆(醒目,引人注意);D最高明的化妆(无妆,自然表现个性、气质)。
生命的化妆教案生命的化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化妆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生命的化妆的过程和原则。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生命的化妆的概念和意义。
2.生命的化妆的过程和原则。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PPT、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展示一些生命的化妆的图片并引发学生的思考,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图片描述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化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些动物能够进行生命的化妆呢?”Step 2 讲解(15分钟)1.向学生介绍生命的化妆的概念:“生命的化妆指的是动物为了伪装自己或者吓退敌人,通过改变自身的外貌和行为,以适应所处的环境。
”2.讲解生命的化妆的意义:“生命的化妆有助于动物躲避捕食者,提高存活率。
”3.向学生展示一些典型的生命的化妆例子,如变色龙、狼蛛等,对其进行解释说明其化妆的原理和效果。
4.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动物适应了它们所处环境的化妆变化?为什么这些动物选择了这种化妆方式?”Step 3 拓展(15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研究。
2.分发相关的书籍和杂志,让学生借助图书馆或者互联网收集与所选动物有关的信息和图片。
3.学生齐步上前向全班介绍他们所选动物的特点和化妆方式,并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全班学生就所选动物的化妆方式展开讨论,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原则。
Step 4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复述课堂上学到的生命的化妆的概念和意义。
2.总结生命的化妆的过程和原则,引导学生思考其与生存的关系。
Step 5 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你所认为具有特殊化妆方式的动物,分析其化妆方式及其对生存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命的化妆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生命的化妆的过程和原则。
课堂上通过图片的展示和案例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生命的化妆教案教案标题:生命的化妆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化妆过程和原理。
2. 掌握生命的化妆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生命的化妆概述a. 什么是生命的化妆?b. 生命的化妆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生命的化妆过程a. 生物如何改变外貌和色彩?b. 生物为什么要进行化妆?c. 不同生物的化妆方式和目的。
3. 生命的化妆技巧和方法a. 色彩的运用:生物如何利用色彩进行化妆?b. 结构的改变:生物如何改变自身结构以达到化妆效果?c. 伪装的技巧:生物如何通过伪装来隐藏自己或模仿其他生物?4. 实践活动a. 观察不同生物的化妆方式和效果。
b. 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生命化妆品。
c. 分组合作,创作生命的化妆作品展示。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物的化妆效果,引发学生对生命的化妆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生命的化妆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化妆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3. 解释生命的化妆过程,包括色彩运用、结构改变和伪装技巧。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示范与实践:4. 展示一些生物的化妆方式和效果,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观察不同生物的化妆方式和效果,并记录下来。
6. 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生命化妆品,可以使用纸张、颜料等材料进行模拟。
合作与展示:7. 学生分组合作,创作生命的化妆作品展示。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生物进行化妆设计,并展示给全班。
8. 全班同学观摩和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创意。
总结与评价:9. 回顾生命的化妆过程和技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所学内容。
10.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发展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生物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了解其化妆方式和原理。
- 学生可以尝试在户外环境中观察并记录一些野生动植物的化妆方式和效果。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的化妆效果。
《生命的化妆》教案教案标题:《生命的化妆》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组成和特点,认识到生命的多样性;2.掌握生命的几个基本层次,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3.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细胞结构,并了解细胞进行的基本生命活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生命的组成与特点;2.生物的基本层次与关系;3.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层次与关系;2.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
教学难点:1.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掌握。
教学准备:1.图片、实物等展示工具;2.分组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3.生物学教辅资料。
教学过程:活动一:生命的组成与特点(20分钟)1.利用图片向学生描述生命的组成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生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学生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回答。
活动二:生物的基本层次与关系(2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将一块方糖放入一杯水中,观察方糖的溶解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方糖是由什么组成的?方糖溶解后原来的结构是否还存在?2.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问题。
3.教师进行引导,总结方糖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4.引导学生思考:在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单位是什么?各种分子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的基本构成单位。
活动三: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30分钟)1.教师以PPT或图片的形式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学生观察实验板上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镜下形态,并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向学生讲解细胞进行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营养、分裂等。
4.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根据所学知识绘制细胞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个部分的功能。
活动四:反思与小结(10分钟)1.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回答问题:你对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有了哪些新的认识?2.教师进行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
《生命的化妆》教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生命的化妆》教学设计和反思《生命的化妆》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2、从理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写作方法入手,初步学会分析哲理性较强的散文。
教学重点:1、掌握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特点及哲理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理解作者对化妆师的看法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明白要改变表相就一定要改革内里的道理,并学会如何计划“化妆”自己的生命。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拥有花容月貌,谁不想通过化妆打扮使自己青春永驻可是,什么样的化妆才是最美的呢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美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林清玄的哲理性散文《生命的化妆》。
三、介绍作者: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
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到现在已有40多部着作面世.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多产的作家,三十岁前就得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被誉为得奖专业户。
我们读他的散文,感觉他应该是一位雍容典雅的女性,事实上,他是一个男人,是一个很丑的男人,谢顶,两鬓长发披离,像一个头佗。
林清玄本人也说,男人只论才气。
在林看来,人生的美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物质欲望带来的美;二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三是灵性精神的美,也是最高境界的美。
四、分角色来朗读课文:初步领会什么才是最高境界的化妆,感悟作者对化妆的认识的变化和对化妆师的态度的变化。
五、分析课文。
1、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表相化妆”的语段,“文章的化妆”、“生命的化妆”的段落,找出化妆师对化妆的分类和评价,对文章的分类和评价。
明确:表相的化妆:3自然段;文章的化妆:4、7自然段;(A拙劣的文章[词藻堆砌,扭曲个性]B好一点的文章[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让人知道在写文章]C最好的文章[自然流露,不堆砌,让人在读生命]在第7节中化妆师认为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而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