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画法2
- 格式:pdf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22
第一篇鸟的画法:鸟的画法鸟的画法画鸟本没有固定的用笔次序,前人曾总结出一些表现规律和用笔方法,可资借鉴。
大抵都说先画鸟嘴,又说年不离卵形,主张先画卵形的背,然后再适当安排头、足、翅、尾。
一般说来,先画鸟嘴的方法,比较容易处理些。
但在画大写意时,如先画鸟嘴,容易把鸟画得呆笨,可先点背,然后依据背形,斟酌安排头尾,以加强生动效果。
但无论从何处起手,都要画出鸟的特点、动势、生态,强调关节的灵动和神情的变化。
画好鸟的嘴、眼、脚、爪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鸟嘴分三线,中线就是嘴缝,线最长,下唇线比中线短,上嘴盖线最短。
上嘴盖压下嘴,嘴缝不可画得太直。
种类的不同,嘴的区别亦极大鹰嘴弯而锐,锐利有勾,适于肉食;鹦鹉嘴宽如钳,宽勾可破果壳,蜡嘴嘴更短,以食各种籽实;涉禽嘴长,鹤、鹭等习惯于用嘴在水中搜食鱼虾;食谷类、草籽的鸟,嘴短而尖吃活食的鸟,嘴细尖而略有弯;鸣禽嘴多短小,叫时嘴张得大,哨时嘴张得小。
鸟眼需画在嘴缝与上唇之间,但各种鸟眼的位置又不尽相同。
猛禽眼睛离嘴比较近,眼睛凹,眉骨高,视线集中,表现出凶猛的神情。
鹅、鸭眼睛的位置比较高,在嘴缝以上,离嘴也较远,鸭子就给人一种迟缓呆笨的感觉。
鸽子的眼睛完全平于中缝,显得性隋温顺。
画眼可仅点一如椒墨点,也可先画眼圈或重圈,然后点睛。
为了表现鸟的神态,八大山人等喜将眸子点在眼圈的偏上、偏下或偏后处,有意地做变形夸张。
鸟爪的区别也很大,猛禽爪锋利,四趾成勾爪。
游禽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水。
涉禽腿长,趾具丰蹼,适于涉水觅食。
鸽子、鹧鸪、鹌鹑等爪多平直。
鹦鹉、猫头鹰等的爪,两趾在前,两趾在后,善于攀树。
雄鸡的趾退化为距,鹤的距已退化,着生部位较高。
鸵鸟脚壮善走,仅有两趾。
画好禽鸟的翅尾也十分关键。
禽鸟的翅尾,多具有明显的特征。
山禽尾长,水禽尾短,善飞的鸟身瘦翅大尾短。
家禽翅膀多退化,身体变肥重。
鸟飞时缩颈、蜷爪。
起飞和降落时多喜逆风。
起飞时身下蹲翘尾,降落时尾合拢下收。
鹤、雁等飞时伸颈,鹭鸶飞时嗉子弯曲。
100幅工笔鸟的步骤画法,过程真详细~真羡慕你这么早就能认识国画教程还有8万人和你一样欢迎投稿,一起学习国画,加我微信632710752,拉你进群,进群暗号:国画宋代工笔花鸟画家以逼真的笔法渲墨敷粉令画中物象栩栩如生、鲜泽疏润。
运用程式化手法布局、造型、上色,将意境、情趣作为绘画的灵魂,以诗意的笔触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精致细腻、玩味无穷的艺术精品。
这种严谨、典雅的宋院体花鸟画风格,作为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典范,在近千年的中国绘画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影响及今。
鉴于许多朋友留言要求宋代花鸟画的技法教程,从今天开始,与朋友们分享《24种鸟类设色步骤》,由于图文较长,将分若干次发送,请有兴趣的朋友保持关注。
八哥概述: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
八哥通体黑色,嘴基上羽额耸立,形成羽帻;头顶、颊、枕和耳羽具绿色金属光泽;上体余部沾褐;初级飞羽基部和初级覆羽先端白色,形成大型白色翼斑;尾羽黑色,除中央尾羽外,均具白端。
下体灰黑色,尾下覆羽黑而具白端。
1、浓墨勾八哥羽毛部分,中墨勾鸟爪及嘴部。
八哥身体大部分用虚线勾出,勾的时候要注意颈部羽毛的分组关系,同时注意线条要虚起虚出更好的体现毛发的蓬松感,嘴、爪的用线则一定要挺劲。
2、鸟嘴平涂白粉,眼睛平涂橘黄色。
其他部分用淡墨整体统染,背羽部分平涂淡墨留水线。
尾羽反面和飞羽根部白色部分先平涂淡白粉然后用极淡的清墨分染。
爪平涂淡褐色(赭石+墨)。
3、重墨分染鸟羽,胸腹部分染的时候用“染高法”处理,注意边缘部分要分组并且和背景要融合自然。
背部片状羽毛中墨平涂并荣然。
鸟嘴用胭脂从根部往尖端分染。
爪用胭脂勒染。
眼窝用淡墨从四周往中间分染。
4、鸟嘴尖端提染白粉,后用中墨勒嘴中线。
焦墨点睛后浓白粉点高光。
爪用白粉立粉法点鳞甲后,再整体薄薄罩染疼黄色。
爪尖墨青色(花青+墨)勾勒尖端。
身体部分用中墨丝毛,靠近腿部下方浅色绒毛出可用白粉丝毛。
尾羽反面用淡墨丝毛,边缘也用白粉丝毛,淡墨勒尾羽反面的羽筋后再用白粉复勒一次。
超级简单的小鸟简笔画步骤
完整图展示:
分步:第一步
先把小鸟的头部画出来,确保线条圆润
第二步:
分解步骤2把小鸟的翅膀添上,注意轮廓与身体比例
第三步:
把翅膀补充完整,注意不要过大或过小
第四步:
把翅膀画的像展翅高飞的样子,要注意翅膀要有前后顺序
第五步:
第五步就是要把小鸟身体补充完整,注意整个身体的协调,线条和曲线幅度的把握
第六步:
最后一步画龙点睛,把小鸟的眼睛安排上,要注意找准位置,在添上小脚丫子,就成功啦。
珍贵100幅鸟的画法(内附绘画步骤)写意麻雀的画法麻雀的结构主要是头、背、胸、腹、翅、尾及腿、爪几个部分。
其形态主要是分飞行的动势与静止的栖枝和落地的几种类型。
画麻雀首先抓其大的形体结构,主要表现动态和神态。
就栖枝的正面而言,头的歪正、颈的伸缩在不变胸、腹位置的情况下即可变换出若干种姿态。
腿和爪的姿式动态也十分关键,栖枝的麻雀腿爪要紧紧抓住树枝,落地雀的三个爪的中心要稳,其位置必须找对。
习行雀的腿爪一般都是向后背行。
正面栖枝状麻雀画法步骤一、浓赭石色点头;二、灰墨蘸淡赭笔尖朝上,自胸部正中向左右两笔滚动点按画胸腹;三、浓墨点睛、画嘴,并于颈侧点斑;四、淡赭墨画尾,待点色干后以墨色画爪,并添补尾上的墨线。
面部点染白粉。
飞行动态麻雀画法步骤一、赭色点头部;二、浓墨点睛,添嘴,点斑;三、一笔灰墨蘸淡赭石点按胸腹;四、淡赭墨色勾、点下侧飞行的翅羽;五、淡赭墨色勾点上侧飞行的翅羽;六、赭石色点翅下露出的背羽,赭墨色勾、点尾羽。
用白粉于面颊两翅及尾羽上点染。
飞行雀的翅部有正面、背面之分,正面赭石色浓重,有淡墨斑点,背面翅部色是灰墨,画出两层即可。
白梅与麻雀的组合章法图示《梅雀图》,以雪梅形式表现白梅与麻雀的组合,在传统中国花鸟画中是比较常见的。
画面的主干横向斜出,迂回的粗枝从左下斜向冲出右上,挺劲的嫩茎朝粗枝的走向延伸穿插其间。
三只麻雀分别栖于粗干的枝梢和左侧的嫩枝上,相互在用语言倾诉着对大自然的热爱。
厚厚的积雪布满梅干的枝茎,大地上雪花仍在飞落,一片严冬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景色也预示着新春的来临。
画面上稀疏的梅瓣与梅枝之间穿插有序,疏中有密,疏而不散。
素雅壮观的画面构成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冰雪世界。
画法步骤:一、意笔勾皴梅花枝干,空出三只麻雀在梅枝上的位置。
二、勾写梅枝上不同位置的梅瓣、点萼、丝蕊。
三、点垛三只麻雀。
四、染雪天的背景(淡花青与淡墨)。
五、用淡赭染花蕊,复圈白梅,局部罩染梅的枝干。
六、用浓白粉弹雪。
禽鸟基本画法步骤分解,学会举一反三,画鸟不难!青长脚刚开始画鸟可以先起稿勾画一个蛋形的身躯,前圆后尖;然后根据想要表现的姿态,加上头部、翅部、尾部和脚部;初稿完成后再循序下笔:一般先从嘴画起,其次勾眼眶,补头顶,添上颈,画背部,然后再画翅翼、尾巴,接着画颔、胸、肚,最后画脚胫和趾爪。
金丝雀等到熟练之后可以先画背部,再画头部,然后画翅、尾、颔、胸、肚和脚爪。
这种方式不用先起稿,头部可以随意安置,姿态更容易灵活掌握。
画鸟顺序示例1.画禽鸟的嘴,主要分三笔,先画上颚和下颚中间的一笔,再补上颚和下颚各一笔。
中间一笔最长,一般上颚为中间一笔的二分之一,下颚为中间一笔的四分之三(这个比例,根据禽鸟嘴长作相应调整),以上三笔用墨应较浓。
2.眼睛在上颚之后,嘴部中间一笔之上,眼眶用浓淡适中的墨勾成后,以浓墨点睛,要乌黑有神。
3.画头顶至颈部,自上颚底部开始,背部近于半圆,要丝毛,其形好像蓑衣。
用笔须尖锋下去,中间稍重,再提笔轻收,常出尖锋,而先疏松再逐渐加密,方能显出毛羽茸茸的样子。
4.画翅和尾,一般用浓墨,翅的梢翎只需四五笔,以近肚的第二笔为最长,其它几笔顺序缩短。
尾只需二三笔,长短差不多。
翅、尾的笔与笔之间,应排列紧密,看上去几乎没有空隙,但仍须见笔,不能太并混。
5.颔部可用一笔画成,一般不须丝毛,而胸和肚,有些须要丝毛,方法与背部相同,墨色应较背部为淡。
如果鸟肚是白色的,可用淡墨勾框,不必丝毛。
一般善飞的禽鸟,腿部短小,稍丝数毛即可,家禽的腿较壮,应画得具体一些。
脚爪的颜色较深,一般用浓墨画。
芦乖儿禽鸟羽毛组织及羽毛细图以上是禽鸟栖息时比较写意的基本画法。
至于飞鸣饮啄的姿态,变化极多,画法也有所不同,但在掌握了上述基本画法后,再通过随时观察体会禽鸟的生活,以之变化运用,也不难画出各种不同的生姿活态。
蜡嘴红鸫。
工笔孔雀绘画步骤一、线描。
这是两只飞行中的孔雀伴侣,计划摒弃一些缤纷的色彩,背景使用单色的素描效果。
所以背景棕榈树使用较淡的墨勾线,两只孔雀墨色也有所区分。
工笔孔雀绘画步骤二、淡墨分染,孔雀各个部位的羽毛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分染时要注意质感的表现。
背景棕榈树使用淡赭墨(墨+赭石+藤黄)分染,用色一定要淡。
工笔孔雀绘画步骤三、淡墨按结构分染孔雀,注意各部分羽毛质感的区别,雌孔雀墨色稍淡。
墨色染好后,雄孔雀头颈胸部罩染花青,翅膀飞羽用赭石和胭脂渲染,尾巴末梢渲染胭脂(用色要淡)。
背景用淡赭墨渲染。
工笔孔雀绘画步骤四、花青继续罩染雄孔雀头颈胸部,然后石青丝毛。
尾羽三绿加少许白粉丝毛。
淡墨再次分染孔雀各个部位,同时调整整体效果。
烘染背景,起到虚化作用。
尾羽园斑平涂赭黄后,内圆平染花青再点染石青,外圆渲染赭墨。
工笔孔雀绘画步骤五、淡墨继续调整画面,羽毛层次要画厚重,可以多次分染。
背景用湿画法罩染赭绿。
在这里再重点说一下头部和爪子:孔雀的头部结构与家养的鸡差不多,大致是一个菱形的。
喙部和鸡喙相似。
头顶有羽冠,羽冠可画成扇形或者圆形。
雄孔雀(蓝)头部羽毛为宝蓝色,有反光。
雌孔雀一般为赭色或者也是蓝色但色彩不及雄的鲜艳。
绘制过程中墨的使用非常重要,墨底打好色彩罩染后才会有厚重感。
眼睛一般为圆形。
先用淡墨沿上眼睑分染,然后沿下眼睑分染,罩染赭石,瞳孔下方提染藤黄反光,最后浓墨点瞳孔,留出或者用白粉点出高光。
爪子先用淡墨染出结构,罩染朱磦或者赭石,然后分染花青。
写意禽鸟技法
禽鸟是自然界中独特而美丽的生物,以其优雅的飞行姿态和多种多样的羽毛色彩而闻名。
在绘画中,禽鸟常常成为艺术家表现生命力和自由精神的重要题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禽鸟绘画技法:
1. 基本构图:在绘画禽鸟前,首先需要确定好整体的构图。
可以选择一个生动有趣的姿态,如展翅高飞、振翅欲飞或优雅飞翔等,或者选择一个静态的姿势,如栖息在树枝上、站立在水中等。
构图要注重形状的对称和平衡,以展现出禽鸟的优美形态。
2. 细节描绘:禽鸟羽毛的细节是其最具特色的部分,对于绘画禽鸟来说也是考验技巧的关键。
绘画过程中,应注意禽鸟羽毛的纹理、颜色和光线反射等方面,以突出其真实感和立体感。
可以运用不同粗细的画笔,在羽毛上进行逐层渲染,以准确表现出细节。
3. 翅膀和动作:禽鸟的翅膀是其独特之处,也是表现其动态的重要元素。
在绘画翅膀时,要注意捕捉翅膀展开和折叠的形态,并通过绘画技巧,表现出禽鸟的飞翔速度和力量感。
此外,还要注意表现禽鸟的眼神和姿态,以传达出禽鸟的情感和个性。
4. 羽毛色彩:禽鸟的羽毛色彩非常丰富多样,从明艳鲜丽的红、黄、蓝等到素雅柔和的白、灰、棕等,给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表现空间。
在绘画羽毛色彩时,可以运用各种调色技巧,如柔和渐变、层叠叠加等,以增加色彩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综上所述,禽鸟技法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禽鸟的形态、细节和动态,并通过绘画技巧和色彩表达出其独特的美感和生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且富有灵性的禽鸟作品。
100副工笔鸟的画法!(内附绘画步骤!)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是学名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的统称。
形状类似喜鹊、大鹦鹉,背部有黄、红两种纹理。
嘴红、绿顶、红肚。
脚爪利害,喜欢打斗。
(请画友们留言,对小编多提宝贵意见,您的建议,是我们进步的动力,小编在此谢谢大家啦!)雄鸟全长约140厘米,雌鸟约60厘米。
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
飞羽暗褐色。
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
腹部白色。
嘴和脚蓝灰色。
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
胸部棕色具黑斑。
锦鸡的造型很有特点,不同的颜色把冠羽、颈羽、背、胸、腹、尾上复羽、尾羽等各部都区分得极清楚,整体造型像是“板块”的组合。
因此抓住这个结构特征,就很容易把它的造型找出来。
锦鸡的雌鸟与雄鸟都有长尾,因此组合在一块,要认真推敲两鸟形体的交叉变化。
两鸟要有主次、轻重、藏露,才能变化生动。
中国花鸟画研修院第一种画法: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是学名白腹锦鸡、红腹锦鸡的统称。
形状类似喜鹊、大鹦鹉,背部有黄、红两种纹理。
嘴红、绿顶、红肚。
脚爪利害,喜欢打斗。
第二种画法:A锦鸡的画法1.勾出嘴、眼。
2.重墨点眼窝,用较干的淡墨、中侧锋兼用勾出冠羽及扇状颈羽。
3.以重墨点颈羽斑纹;淡墨画背羽,重墨点斑;淡墨勾三级飞羽,稍重墨色点复羽,重墨点出飞羽。
4.用朱砂点胸、腹、小腿,淡墨勾尾上复羽。
5.以赭石调墨画长尾,要见笔,用笔果断有力。
再用朱砂添外侧尾羽,用赭石复勾冠羽、三级飞羽、尾上复羽,点染颈羽表现羽毛层次。
然后以淡花青染嘴,沿口缝一笔即可。
眼以朱磦调墨点染留出亮光。
冠羽、颈羽、尾上复羽均染藤黄;长尾趁色未干,以重墨圈纹;爪先以花青调墨点出,半干松勾,注意结构关系。
用笔要有轻重虚实;雌鸟以水墨点出各部,头、背、胸宜深些,颈、腹浅些,趁湿以重墨点斑,干后罩染赭石。
嘴、眼、翅、尾、爪可参照雄鸟画法。
锦鸡的颜色艳丽多彩,因此补景尽可疏淡简约。
国画喜鹊画法及注意事项一、准备工具画国画喜鹊需要准备的工具包括毛笔、墨汁、宣纸、颜料等。
毛笔要选用笔锋适中、质地柔软的狼毫或兼毫,墨汁要选择质量好的品牌,宣纸要选用质地细腻、吸水性好的品种,颜料也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颜色。
二、观察原作在开始画喜鹊之前,要仔细观察原作,了解喜鹊的形态特征和神态,以便更好地表现其特点。
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喜鹊的动态和姿势,以便在构图和造型上更好地把握。
三、练习基本笔画在画喜鹊之前,需要练习基本笔画,如点、线、面等。
喜鹊的身体结构和羽毛层次比较多,需要通过不同的笔画表现出来,因此练习基本笔画是必要的步骤。
四、构图布局在画喜鹊时,需要注意构图布局,合理安排喜鹊的位置和比例。
要根据画面需要和喜鹊的特点来设计构图,使画面既有美感又符合主题要求。
五、施加颜色在画喜鹊时,需要根据喜鹊的特点施加颜色。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颜色和调色方法,使画面色彩丰富、自然、和谐。
同时,也要注意颜色的深浅和明暗变化,以便更好地表现喜鹊的形态和神态。
六、深化细节在画喜鹊时,需要注意细节的刻画。
喜鹊的身体结构和羽毛层次比较多,需要通过细节表现出来。
因此,在绘画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深入思考,注意细节的处理和表现。
七、整体调整在画喜鹊时,需要注意整体调整。
在完成绘画后,要从整体上审视画面,对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和完善。
同时,也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完美。
八、注意事项在画国画喜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意工具的选择和使用,选用合适的毛笔和颜料等工具;其次要注意观察原作和练习基本笔画,以便更好地表现喜鹊的特点和形态;最后要注意整体调整和细节的处理,使画面更加完美。
同时还要注意保持画面整洁和卫生。
教程‖详细介绍工笔如何画鸟技法设色步骤工笔画画鸟的头部重点是表现嘴和眼。
画闭嘴时应从嘴端顺着会合线画一长笔,接着画上嘴一短笔,次画下嘴一短笔,随即勾出鼻孔,添上鼻毛。
如果是张嘴则会合线就形成了三角形,须分两笔来画。
张嘴鸣叫的鸟应当露出舌头,但舌头不可画直,舌尖应向下弯,而舌头的中间应微微有些向上的弯度。
鸟嘴的颜色一般较重,宜视其深浅,先染墨底,干后再罩染颜色。
画鸟的眼睛一般眼眠用重墨,外留白边,或勾勒白粉。
眼珠的颜色要有深浅层次,形成有色圈的感觉。
眼珠的外圈可染深,朝中心部位染淡,干后瞳孔点焦墨以取神。
留光部位应该根据鸟的视线方向用白粉画出小圆点,若预先能留出空白位置则效果更佳。
禽鸟的工笔羽毛画法鸟的羽毛是有次序地层层覆盖着的,平时我们所看见的绚丽多彩的羽毛,实际上是片片羽梢的聚合。
所以羽梢是表现羽毛的物质基础,是刻画鸟羽的着笔之处。
根据鸟体的大小、羽片的隐显、羽纹的斑斓和不同的效果需要,工笔羽毛的画法大致可分为四种:细笔丝羽法:用狼毫细笔画,墨色视羽色深浅而定,笔画顺起顺收,有节奏地着纸即离。
而笔线不可过长,每组似有中心,左右上下略有重叠地依次画去,密处可使体形凸出,疏处则便于和不同色的羽毛交接过渡。
总之,羽毛要画得既使人感到有组织又蓬松轻柔。
细笔丝羽法是鸟羽的最基本的表现技法,可用于小鸟或羽色无纹饰的鸟体局部。
勾勒填色法:在用浓墨勾勒羽片之后,再用石色在轮廓内平涂,色调要求夸张、对比强烈,具有浓重的装饰风格。
适宜于表现羽色复杂的禽鸟,如雉鸡、孔雀等。
渲染画羽法:在淡墨勾轮廓后,用积染法将羽片的边缘染重,而向两边羽毛的交接处逐渐染淡;反之,边淡里深亦可。
最后用细笔别羽纹,统一罩色。
这是一种广泛适用的画羽技法。
留光画羽法:基本技法与渲染画羽法同,不同的是渲染时在勾勒的羽边里先留出一道空白线来。
一般羽毛的边缘确实较淡,同时亦可加强羽毛的装饰效果。
鸟脚是鸟体站立时支撑全身的着力点。
它们的骨骼构造鳞甲的质感和色彩,均需认真刻画,常用的方法有沥粉析甲法、勾勒法、堆点鳞甲法、铺粉渍色法、白描敷色法、用墨点写法等。
国学绘画知识分享,燕子的简单画法
在国画中,燕子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题材,因其优美的姿态和灵动的形态而备受喜爱。
下面是燕子的简单画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1. 首先,在纸上用淡铅笔勾画燕子的轮廓,注意燕子的头部要尽量扁平,不要太圆。
2. 接下来,用深色的墨水或颜料填充燕子的大致形状,留出燕子的白色胸腹部分。
3. 在燕子的头部和翅膀上,用同样的颜料细心地描绘出细节,如燕子的眼睛、喙和翎羽的形态。
4. 最后用白色颜料填充燕子的胸腹部分,注意要用淡一些的颜料,以求达到逼真的效果。
以上就是燕子的简单画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也提醒大家,在练习国画时,要注重观察和模仿,多加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国画的技巧和精髓。
- 1 -。
A.鸟类的结构:无论鸟类的种类有多大的差异,但其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在描绘鸟类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鸟类骨骼的结构和羽毛的生长规律,只有熟悉了它的各种结构关系,才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B.勾勒线稿。
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勾勒白描稿,线条要虚实相生,翅膀上的飞羽和背部的片羽要用实线勾勒,腹部和尾部的绒毛要用虚线勾勒。
勾勒时要注意鸟类的动态和结构,要做到丝丝入扣才能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C.淡色铺底。
用淡墨(宁淡勿浓)在需要染黑色羽毛的八哥和鹜雁的身上平铺一层,待干后用淡墨沿羽毛与羽毛交接的根部向尖部分染,分出大体的浓淡层次;用淡淡的藤黄调朱砂加墨,在白色的鹭鸶身上平铺,待干后用白粉从羽毛尖部(形体结构突出的部位)向根部(形体结构凹陷的部位)分染。
勾勒线稿淡色铺底D.逐层分染。
用淡墨对黑色羽毛进行分染。
分染时注意墨色宁淡勿浓,分染次数宁多勿少,只有这样层层罩染,才能染出色滋墨润的效果。
同样,鹭鸶身上的白色也要层层分染。
用朱砂在八哥的脚、嘴上淡淡地铺上一层颜色;用淡墨在鹭鸶的脚爪上分块染出鳞片状。
注:罩染就是在底色上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颜色(墨)进行分染或平涂的一种方法。
罩染的特点就是色套色,色与色之间相互隐映,互为补充,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色彩饱和,色相丰富的效果。
E.深入刻画。
待染到预计的层次和浓淡效果时,用勾线笔勾出羽毛的细节。
用白粉将八哥的脚爪分块染出鳞片状,将嘴、眼部的白色染出。
用淡淡的橙黄色在八哥尾部和翅尖部轻轻罩染,再用花青从头部到背、腹部直至翅膀、尾巴轻轻罩染一遍,使其闪烁出荧荧的蓝光。
用淡淡的白粉从鹭鸶和鹜雁白色羽毛的突出部位向凹陷部位轻轻罩染,使其整体统一。
用淡淡的花青罩染鹭鸶的脚爪和嘴,最后点睛。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
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
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
【图文教程】工笔孔雀画法详解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
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羽毛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
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
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
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变形态:白孔雀和黑孔雀。
人工养殖主要指蓝孔雀。
孔雀的结构孔雀各部结构说明孔雀的头部较小,头上有一些竖立的羽毛,嘴较尖硬;雄鸟的羽毛很美丽,以翠绿、青蓝、紫褐等色为主,也有白色的,并带有光泽;雄孔雀尾部的羽毛延长成尾屏,有各种彩色的花纹,开屏时非常艳丽,像扇子。
雌鸟无尾屏,羽毛色也较差。
雄孔雀的结构雌孔雀的结构绿孔雀翅膀与背部的着色背羽·尾羽·小复羽·飞羽·正羽的着色1、用淡墨勾出羽毛,注意线型的变化,线要虚。
2、孔雀背羽用赭色留光法画出,尾羽用绿色分染,尾羽上的眼斑、正羽及翅部小复羽用赭石分染,飞羽用墨色倒染画出。
3、用赭黄色罩染背部,三绿填染眼斑,用赭石色从翅根罩染,中墨从三级飞羽尖部罩染。
4、用赭墨色填出复羽的斑纹,墨丝飞羽,藤黄白粉丝背羽及正羽,尾羽先用绿色丝再用粉黄提,最后用白粉丝出羽轴。
孔雀头·脚的着色1.用中墨勾眼、嘴、脚,淡墨勾冠羽及羽毛。
2.用花青加墨分染颈部,中墨平染腿。
3.酞青蓝罩染颈部,白色加墨点出脚上的鳞甲。
4.用酞青蓝加墨丝颈部羽毛,白色点出脚趾。
白孔雀的画法1、先用淡墨勾出羽毛,深墨勾眼睛。
2、用淡赭石分染颈部凹的部分,嘴、眼用胭脂分染,用白色反染头部。
3、白粉丝毛。
白孔雀脚的画法1、脚用中墨勾出。
2、用淡赭墨平染,涂到无趾处染开。
3、白粉点染。
白孔雀羽毛的画法1、用淡墨勾线,淡赭石分染层次后,再用白色反染。
2、白粉丝毛。
绿孔雀作品欣赏孔雀白描稿与着色稿对比。
国画教程:各种禽鸟的画法各种禽鸟的画法燕子的画法1 选择中号羊毫笔,蘸浓墨,侧锋用笔点画头部、翅膀,用笔要由虚到实,过渡自然。
绘制燕子翅膀的羽毛及尾羽,落笔实,提笔虚,适当地留出飞白,体现出羽毛的飘逸之感。
2 中锋用笔,勾画出燕子的尾部,收笔要露锋。
顺势勾勒出燕子颈部及腹部线条。
燕子呈飞行状时,爪子是几乎看不到的,粗略介绍一下即可,不必太细致刻画。
3 蘸取浓墨勾足。
再调和朱膘和清水,点染燕子的腹部。
鸳鸯的画法1 蘸取浓墨,绘制出头部形态,并顺势画出鸳鸯扁形的嘴巴。
笔中蘸取大红,以侧锋画出颈部的羽毛。
2 继续用笔,添加不同层次的羽毛。
调和花青加墨和少许胭脂,点画鸳鸯的胸部。
雄鸟体型较大,羽毛颜色鲜艳,层次也比较丰富,所以绘制时要注意各部分的细节特征,要有所区别。
3 花青加藤黄画出背部羽毛,并用朱膘加藤黄调和,侧锋用笔点画鸳鸯的飞羽及腹部。
注意要适当的留白,不可将画面堵死。
4 笔中蘸取重墨,水分要干,画出羽翼及尾羽部分。
再调和朱膘染画鸳鸯。
5 选取小号笔蘸浓墨,中锋用笔勾出鸳鸯的腹部斑纹。
用小号狼毫笔,细致地刻画出鸳鸯的羽毛,运笔要有力,表现出鸳鸯羽毛的质感。
6 调和浓墨加适量清水调和,中、侧锋兼用笔,勾画鸳鸯的颈部和背部羽毛。
用笔要灵活,线条要随意、潇洒。
鸳鸯的脚掌调和赭石中锋运笔勾画出鸳鸯的腿部和爪子。
笔尖再蘸取淡墨,勾出腿部上的纹络。
笔尖用浓墨,细致地刻画鸳鸯的爪子,运笔要有力,表现出爪子的尖锐质感。
蘸赭石调和,中锋用笔染画脚掌部分。
锦鸡的画法1 蘸取浓墨,中锋用笔,绘制出锦鸡的头部。
用中号羊毫笔连接头部,点画出锦鸡颈部的羽毛。
刻画羽毛时,墨色要把握好水分,一笔下去要有浓淡干湿的变化。
2 蘸取浓墨,勾勒出锦鸡翅膀上的羽翼。
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逐渐丰富羽毛的层次和立体感。
绘制时通过留白和笔触的变化表现羽毛的层次感。
3 调淡墨加少许赭石,微侧锋点画出锦鸡背部的羽毛。
再用藤黄加墨调和,笔尖蘸少许赭石,点染尾部较为蓬松的羽毛,并调淡绿染颈部。
禽鸟是工笔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简单易学,收藏禽鸟的画法禽鸟是工笔画中常见的题材之一。
禽鸟画的种类也很多,这种画法是以『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
禽鸟的分类中也有走禽,如火鸡、鸵鸟等,不过这种题材在花鸟画中不常表现。
禽鸟的结构在工笔画中,禽鸟是极其重要的表现题材。
工笔花鸟画中,花卉在画面中是属于“静”的部分,而禽鸟是“动”的,是绘画时需要描绘的重点部分。
初学者往往在工笔花鸟画中热衷于花卉的描绘,而忽略了禽鸟的塑造,这是因为禽鸟的结构相对于花卉来说更复杂一些。
因此,在绘制工笔禽鸟时了解禽鸟的生长结构和动态是比较重要的。
中国画中赋予了禽鸟美好的寓意,比如鸳鸯象征夫妻恩爱、仙鹤象征长寿、喜鹊象征喜气临门等等。
要想生动传神地去刻画,需要仔细地观察,多多地练习,才能更活灵活现地表达出它们的神韵。
头部各部分的画法受到大自然的约束,禽鸟被分为数以万计的种类。
不同种类的禽鸟,形貌也各不相同,可从头、眼睛、羽毛等部位区分其特征。
头部禽鸟的头部大体呈蛋形。
不同种类的鸟,头部区别较大,有的长有不同个性的羽毛,有的长有肉冠。
鸟的嘴由角质构成,分上颚和下颚。
鸟嘴的形状也各不相同,由鸟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决定。
绘制时要仔细观察不同鸟类的头部特征。
【游禽】游禽擅长在水中游泳,它们羽毛厚而致密,绒羽发达,形成有效的保暖层。
嘴部多呈扁形或具钩状,使它们在水中捕食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
鸭子鸳鸯【鸣禽】鸣禽大多数具有复杂的鸣肌,附于鸣管的两侧;它们多属小型鸟类,嘴小而强。
它们为树栖生活,少数为地栖。
麻雀黄鹂灰喜鹊【攀禽】攀禽主要生活在山地、平原或悬崖附近。
由于生活习性的差异,它们嘴部的变化也多种多样。
翠鸟戴胜斑犀鸟【陆禽】陆禽生活在森林、山地、草原等环境中,体型较大,嘴部较短,适合在陆地寻找食物。
孔雀鹌鹑锦鸡【猛禽】猛禽的嘴部较强大且呈钩状,性情凶猛,可将猎物一击致死,并能迅速肢解猎物。
A.鸟类的结构:无论鸟类的种类有多大的差异,但其生长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在描绘鸟类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鸟类骨骼的结构和羽毛的生长规律,只有熟悉了它的各种结构关系,才能描绘出生动的形象。
B.勾勒线稿。
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勾勒白描稿,线条要虚实相生,翅膀上的飞羽和背部的片羽要用实线勾勒,腹部和尾部的绒毛要用虚线勾勒。
勾勒时要注意鸟类的动态和结构,要做到丝丝入扣才能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C.淡色铺底。
用淡墨(宁淡勿浓)在需要染黑色羽毛的八哥和鹜雁的身上平铺一层,待干后用淡墨沿羽毛与羽毛交接的根部向尖部分染,分出大体的浓淡层次;用淡淡的藤黄调朱砂加墨,在白色的鹭鸶身上平铺,待干后用白粉从羽毛尖部(形体结构突出的部位)向根部(形体结构凹陷的部位)分染。
勾勒线稿淡色铺底D.逐层分染。
用淡墨对黑色羽毛进行分染。
分染时注意墨色宁淡勿浓,分染次数宁多勿少,只有这样层层罩染,才能染出色滋墨润的效果。
同样,鹭鸶身上的白色也要层层分染。
用朱砂在八哥的脚、嘴上淡淡地铺上一层颜色;用淡墨在鹭鸶的脚爪上分块染出鳞片状。
注:罩染就是在底色上用透明或半透明的颜色(墨)进行分染或平涂的一种方法。
罩染的特点就是色套色,色与色之间相互隐映,互为补充,这种方法能够表现出色彩饱和,色相丰富的效果。
E.深入刻画。
待染到预计的层次和浓淡效果时,用勾线笔勾出羽毛的细节。
用白粉将八哥的脚爪分块染出鳞片状,将嘴、眼部的白色染出。
用淡淡的橙黄色在八哥尾部和翅尖部轻轻罩染,再用花青从头部到背、腹部直至翅膀、尾巴轻轻罩染一遍,使其闪烁出荧荧的蓝光。
用淡淡的白粉从鹭鸶和鹜雁白色羽毛的突出部位向凹陷部位轻轻罩染,使其整体统一。
用淡淡的花青罩染鹭鸶的脚爪和嘴,最后点睛。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
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
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
百鸟画法(2)
小鸡的画法及步骤:
一笔点出头部,用中等大小的笔(如大兰竹、大白云)调中等墨色,笔尖上略浓,侧锋点出。
画双翅在脖劲处向后点出双翅,成“八字形”。
画臀部由后向前画小“八”字。
以上三部墨色要润泽些,背部空白不宜过大。
画胸部用淡墨从喉部顺胸往后画
画腹部由臀部向前补一笔
画大腿用浓墨由腹部斜向后画一笔
画小鸡的小腿用小笔(小白云或叶筋笔)蘸焦墨,向斜前方画小腿用笔由细到粗。
画爪四趾,中趾较长内外趾较短,后趾最短,以顺手方向为好,爪尖宜平。
点嘴和眼和小飞羽及冠子用焦墨画嘴(短而宽)眼和小飞羽,最后用浓墨朱砂点小鸡冠子,一只小
鸡就完成了。
画鸟本没有固定的用笔次序,前人曾总结出一些表现规律和用笔方法,可资借鉴。
大抵都说先画鸟嘴,又说年不离卵形,主张先画卵形的背,然后再适当安排头、足、翅、尾。
一般说来,先画鸟嘴
的方法,比较容易处理些。
但在画大写意时,如先画鸟嘴,容易把鸟画得呆笨,可先点背,然后依据背形,斟酌安排头尾,以加强生动效果。
但无论从何处起手,都要画出鸟的特点、动势、生态,
强调关节的灵动和神情的变化。
画好鸟的嘴、眼、脚、爪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鸟嘴分三线,中线就是嘴缝,线最长,下唇线比中线短,上嘴盖线最短。
上嘴盖压下嘴,嘴缝不可画得太直。
种类的不同,嘴的区别亦极大:鹰嘴弯而锐,锐利有勾,适于肉食;鹦鹉嘴宽如钳,宽勾可破果壳,蜡嘴嘴更短,以食各种籽实;涉禽嘴长,鹤、鹭等习惯于用嘴在水中搜食鱼虾;食谷类、草籽的鸟,嘴短而尖吃活食的鸟,嘴细尖而略有弯;
鸣禽嘴多短小,叫时嘴张得大,哨时嘴张得小。
鸟眼需画在嘴缝与上唇之间,但各种鸟眼的位置又不尽相同。
猛禽眼睛离嘴比较近,眼睛凹,眉骨高,视线集中,表现出凶猛的神情。
鹅、鸭眼睛的位置比较高,在嘴缝以上,离嘴也较远,鸭子就给人一种迟缓呆笨的感觉。
鸽子的眼睛完全平于中缝,显得性隋温顺。
画眼可仅点一如椒墨点,也可先画眼圈或重圈,然后点睛。
为了表现鸟的神态,八大山人等喜将眸子点在眼圈的偏上、偏下
或偏后处,有意地做变形夸张。
鸟爪的区别也很大,猛禽爪锋利,四趾成勾爪。
游禽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水。
涉禽腿长,趾具丰蹼,适于涉水觅食。
鸽子、鹧鸪、鹌鹑等爪多平直。
鹦鹉、猫头鹰等的爪,两趾在前,两趾在后,善于攀树。
雄鸡的趾退化为距,鹤的距已退化,着生部位较高。
鸵鸟脚壮善走,仅有两趾。
画好禽鸟的翅尾也十分关键。
禽鸟的翅尾,多具有明显的特征。
山禽尾长,水禽尾短,善飞的鸟身瘦翅大尾短。
家禽翅膀多退化,身体变肥重。
鸟飞时缩颈、蜷爪。
起飞和降落时多喜逆风。
起飞时身下蹲翘尾,降落时尾合拢下收。
鹤、雁等飞时伸颈,鹭鸶飞时嗉子弯曲。
宿鸟藏头、蜷足、合眼,浴鸟毛伸开,雏鸟头大、嘴大、翅尾小,嘴角有黄肉。
画鸟更要注意鸟的神情动态和生活习惯。
有的鸟好静,有的鸟好动,鹭鸶常在水中长时间静止不动,鸽体静而头动,有的小鸟则无一刻静止。
鹅肥臀短腿,立时昂首,行时俯首。
鸭两翼有翠羽,步行蹒跚,头尾多变化。
喜鹊、鹳鹆翅间夹生白羽。
山鸡彩毛在首,锦鸡彩毛在腹,尾羽多斑斓。
有的鸟常集水边,有的鸟喜聚林中,而有的鸟则绝不栖木。
鸳鸯不独宿,鶺鴒常双飞,莺喜柳,雁
卧芦,都有自己的习性和规律。
在花鸟画构图中,禽鸟往往占着重要地位,有的就是主体,在构图时,要将花和鸟做统一安排。
清迮朗在《绘事雕虫》一书中说“花间集鸟,必在空柯”,这虽然不能成为定论,但也说明必须适当地处理鸟在花树上的位置。
若位置不当,尽管形体正确,笔墨生动,也往往不成功。
五代宋元时花鸟画构图,每喜把多种禽鸟集于花树间,一个画面上往往描绘几种鸟、几对鸟、几十只鸟,富有装饰性的效果。
元明以来,这种构图已渐不多见。
明初写意画家林、吕诸家,尚有多鸟,至清季以后,便缩减为一枝一鸟,这与当时的社会风尚、—爱好是有关系的。
至于翎毛在花鸟画中的部位,前人也研究出一些规律,所谓忌散点、困挤、孤零、匀称。
忌散点就是不要把禽鸟安排得太零散:忌困挤就是要给禽鸟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不要与花叶挤在一起透不过气来,忌孤零就是不要把禽鸟处理在画面一隅,以至和花叶不发生联系,致失掩映之趣:忌匀称,即不能使鸟和花叶位置相称,无聚散轻重。
总之,画花鸟的布局,须从生活体验中来,尤需注意花树环境与禽鸟生活的关系及季节的变换。
画花鸟可先画鸟后补景,亦可先画花树然后画鸟。
总之,要有成竹在胸,临时变换,随笔添凑,则往往败事。
清高松《翎毛谱》上有“画鸟次序法”,王粟《芥子园画谱》上有“画翎毛诀”、“画鸟全诀”、“画宿鸟诀”、“画鸟须分二种嘴尾长短诀”,郑绩《梦幻居画鸟简明》上有“翎毛总论”、“论山禽”、“论水禽”。
这些画论画诀,固不能依为定例,但可以汲取经验,借鉴前贤,帮助自己认识提高,启发新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