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验
- 格式:ppt
- 大小:611.00 KB
- 文档页数:18
知识创造未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土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土体的力学行为和力学性质。
它主要研究土体的强度、变形特性、流变性和孔隙特性等。
土力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体的力学性质试验、土体强度理论、土体变形特性、土体的流变性和孔隙特性等。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建筑物提供稳定支撑和传递荷载的基于地面以下部分。
地基基础承受建筑物和荷载产生的重力荷载、水平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同时还要满足土壤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土壤的力学性质和承载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密切相关,土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地基基础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通过研究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力学行为,可以确定地基基础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计算方法,以及地基基础的变形控制和稳定性分析等。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土力学的知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地基改良和基础设计等方面,可以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1。
1、一般端承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与各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之和的比值可以认为是(C)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等于22、在地面上作用一集中荷载P,对于土中附加应力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在地面下同一深度的水平面上的附加应力不同,沿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最大,向两边则逐渐减小B、距地面越深,应力分布范围越小,在同一铅垂线上的附加应力不同,越深则越小C、距地面越深,应力分布范围越大,在同一铅垂线上的附加应力相同D地基中附加应力离荷载的作用点越近则应力越小3、粘性土坡的稳定性(B)A、与坡高有关,与坡角无关B、与坡高有关,与坡角有关C、与坡高无关,与坡角无关,与土体强度有关D、与坡高无关,与坡角有关4、压缩系数的下标1-2的含义是(C)A、1表示自重应力,2表示附加应力B、压应力从1mpa增加到2mpaC、压应力从100kpa增加到200kpaD、无特定含义,仅是个符号而已5、对土质均匀性较差,对荷载有较大差异的框架柱基础,比较合理的基础方案是(D)。
A、柱下钢筋混凝土锥形基础B、柱下钢筋混凝土台阶形基础C、柱下钢筋混凝土二柱联合基础D、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6、土的抗剪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土体中发生剪切破坏的平面,为最大剪应力作用面B、土体中某点做一平面元,若该面积上的τ和δ在应力坐标上位于两条强度线之间,则表示该点处于弹性状态,未达到极限平衡;C、土体中发生剪切破坏的平面,其剪应力等于抗剪强度D、总应力强度线的内摩擦角Φ总是大于有效应力强度线的内摩擦角Φ′7、饱和土体的渗透过程应该是(B)A、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加的过程B、有效应力的增加而孔隙水压力减小的过程C、有效应力不断减少的过程D、有效应力的减少而孔隙水压力增加的过程8、下列不属于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的是(D)A、基础四周的地面隆起B、多发生于坚硬粘土层及密实砂土层C、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并贯穿至地面D、多发生于软土地基9、地下潜水水位面升高时,水面下不透水层土体中某点的自重应力(C)A、减小B、增大C、不变D、先增后减小10、建筑桩基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以何种指标度量桩基可靠度(A)。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整个工程的荷载,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就此进行总结和心得报告。
理论知识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的学习、参考教材和学习资料的阅读,逐渐掌握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中包括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壤中的水分与渗流、土壤的固结与沉降、土壤的承载力与变形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实验室的模拟实验以及实地勘测与观察,我逐渐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土壤试验仪器进行土壤的力学性质测试,如剪切强度试验、压缩试验等。
我还参与了地基基础的施工监测工作,学会了如何进行地基基础的测量与观测,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地基加固与处理的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对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分析了某一高层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与沉降情况。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地基基础是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基石,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
结论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我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化了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为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绪论一、土力学、地基及基础1、土力学:土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土”。
土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松散堆积物,颗粒之间没有胶结或弱胶结。
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其性质随着形成过程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而有差异。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前,必须对建筑场地土的成因、工程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状况和场地的工程地质等进行评判,密切结合土的工程性质进行设计和施工。
否则,会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安全使用。
土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力学原理研究土的应力、应变、强度和稳定性等力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由于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与一般刚体、弹性固体和流体有所不同,因此,土的工程性质必须通过土工测试技术进行研究。
2、地基:建筑物都是建造在土层或岩层上的,通常把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未经人工处理就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3、基础:建筑物上部结构承受的各种荷载是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所谓基础是指承受建筑物各种荷载并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基础应埋入地面以下一定深度进入持力层,即基础的埋置深度。
按照基础的埋置深度的不同,基础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如图1所示。
设计时应根据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三部分的共同作用和施工条件,并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取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地基基础方案。
二、土力学的发展简史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使人类早就懂得了利用土进行建设。
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发现了土台和石础;公元前两世纪修建的万里长城及随后修建的京杭大运河、黄河大堤等都有坚固的地基与基础。
这些都说明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土力学方面的知识。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以后,随着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及道路工程的兴建,推动了土力学的发展。
第一次作业重要提醒:第一次作业截止4月16日1、第25页1-5题1-5、已知土样试验数据:含水量为31%,液限为38%,塑限为20%,求该土样的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并确定其状态和名称。
解:W=31% WL=38% Wp=20%塑性指数Ip=WL-Wp=38-20=18液性指数IL=(W-Wp)/Ip=(31-20)/18=0.610.25﹤IL=0.61﹤0.75可塑状态17﹤Ip=18属于黏土2、第39页,2-1,2-2,2-3题。
2-1土的压实原理是什么?答:压实的机理:压实使土颗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减少,孔隙水排出,土体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的整体。
同时,内摩阻力和粘聚力大大增加,从而使土体强度增加,稳定性增强。
同时,因压实使土体透水性明显降低、毛细水作用减弱,因而其水稳性也大大提高。
因此,对地基土压实并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是保证各级道路路基和建筑人工地基获得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根本技术措施之一。
2-2用哪些指标控制路基的填筑质量?答:选择合适填料,制定相应的控制标准、填方机具、分层压实,控制层厚,冲碾补充2-3影响土压实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土压实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含水率、击实功能、土的种类和级配以及粗粒含量等。
3、第52页3-1,3-2,3-3,3-4题3-1试解释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答:起始水力梯度产生的原因是,为了克服薄膜水的抗剪强度Tu(或者说为了克服吸着水的粘滞阻力),使之发生流动所必须具有的临界水力梯度度。
也就是说,只要有水力坡度,薄膜水就会发生运动,只是当实际的水力坡度小于起始水力梯度时,薄膜水的渗透速度V 非常小,只有凭借精密仪器才能观测到。
因此严格的讲,起始水力梯度I,是指薄膜水发生明显渗流时用以克服其抗剪强度T.的水力梯度。
3-2简述影响土的渗透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1) 土的粒度成分及矿物成分。
土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级配,影响土中孔隙大小及其形状,因而影响土的渗透性。
土力学地基基础实训报告实习的目的1、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
2、培养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为后续课堂的学习和毕业生产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了解基础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野外手机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实习的内容及时间安排1、浅基础实习:参观1天2、桩基础实习:参观1天3、基坑工程实习:参观1天4、吊装工程实习:参观一天实习的组织方式基础实习的组织方式是主要有集中实习、分散实习一级这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1、集中实习方式这种方式是与当地建筑施工企业签订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前联系安排妥当后,有学校选派优秀指导老师带队,组织教学班集体前往实习地点,同时聘请长期从事现场技术工作的工程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
2、分散实习方式这种方式是自己提前利用业余时间,带着学校统一开出的实习联系函,自行联系离家货离学校较近的且符合实习教学内容的施工企业和工地,找到接受单位后,带回接受回执,按时到实习地点展开实习。
3、小组集中、集体分散实习方式这种方式是前两种方式的综合,将每两个教学班分散成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根据现场能承受的岗位及食宿条件而定,每位指导老师负责2~3个点得实习指导工作。
实习的要求1、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2、认真独立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包括:实习报告和专题调研报告(对在实习中遇到的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新内容进行专题调研)3、培养良好的就业态度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1)树立“三个观念”1)主动学习观念2)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观念3)全面学习的观念(2)做到“五勤”1)手勤、嘴勤、腿勤、眼勤、脑勤。
(3)实现四个转化1)由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向既注重理论更注重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转换。
2)由在学习生活中只顾个人利益向在工作中懂得与别人协调配合转化。
3)由一来学校、家长向在社会上能独立自主、主动帮助别人转化。
4)由在学校内只追求考试成绩向在工作中求实际效率转化。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指导书深圳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一、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
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 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 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 ;(见附图1) 2.天平:称量1000g ,分度值0.1g ; 3.台称:称量5kg ,分度值1g ; 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 1.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 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的试样。
2.取土:取干砂500g 称量准确至0.2g 。
3.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
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 2g 。
(六)计算及制图1. 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100ABm X m =⨯ 式中:X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 A —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 ; m B —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
2.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 )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实验室内采用固结仪测定土的压缩系数。
(一)实验目的1、测定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变形与压力的关系,或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变形与时间的关系。
2、由测得的各关系曲线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 v、压缩模量E s、压缩指数C c等,测定项目视工程需要而定。
本教学实验仅要求测定各级荷载下的压缩量,并计算压缩系数a1-2、E s1-2。
(二)实验方法采用轻便固结仪对土样进行侧限加压压缩(常速法)。
(三)仪器及工具1、压缩固结仪:由环刀、护环、透水板、加压上盖、量表架等组成,见附*介绍部分;2、变形量测设备:百分表量程10mm,分度值为0.01mm;3、其他:秒表、凡士林、盛水盆、滤纸等。
附*轻便式压缩固结仪1、土样容器试模,每台仪器有两套容器试模,每套容器分别作30cm²与50cm²两种土样面积试验,土样均为20mm。
示意图如图一:2.单杠杆双联式的结构,杠杆比例与加载顺序与负荷如下表:中压固结仪加载顺序表:低压固结仪加载顺序表:还有涡轮箱体,它可以调节杠杆支点的升降,行程15mm。
试验时先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当土样受压下沉导致杠杆倾斜时,可逆时针旋转手轮,降低杠杆支点使杠杆恢复水平状态,以保证各级荷重的精确度。
3.整机结构图:(轻便型的首轮在对面一侧,其原理一致)1.手轮2.木台板3.容器4.百分表(自备)5.表夹夹具6.传压头7.横梁8.平衡锤9.升降杆10.下横梁11.杠杆12.水平气泡13.吊钩(1:12)14.吊钩(1:10)15.砝码挂盘(四)实验步骤1、准备好试验土样。
2、试验前测定土样的密度与含水量。
3、取压缩仪内的环刀,内壁擦抹凡士林,环刀刃口向下对准制备的圆柱土样中心,慢慢垂直下压且边压边削土样,直至土样伸出环刀顶面为止,用刮刀削去环刀表面多余土并修平,擦净环刀外壁。
4、在压缩容器内放置透水石、滤纸和下护环,将带有环刀的试样小心装入护环,然后在环刀试样上放薄滤纸、上护环、透水板和加压盖板,置于加压框架下,并对准加压杆,使加压杆与加压盖板中心对正。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土中对土颗粒产生浮力作用的是 ( )A.强结合水 B.弱结合水C.毛细水 D.重力水2.评价粘性土软硬状态的物理指标是 ( )A.含水量 B.孔隙比C.液性指数 D.内聚力3.淤泥质土是指 ( )A.w> w P,e≥1.5的粘性土B.w> w L,e≥l.5的粘性土C.w> w P,1.O≤e <1.5的粘性土D.w> w L,1-O≤e<1.5的粘性土4.基底附加压力式中d表示 ( )A.室外基底埋深 B.室内基底埋深C.天然地面下的基底埋深 D.室内外埋深平均值5.为了方便比较,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的指标是 ( )A.a1-2B.a2-3D.a2-4C. a1-36.原状土试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称为土的 ( )A.液化指标 B.强度提高系数C.固结系数 D.灵敏度7.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当在墙高、填土物理力学指标相同条件下,对于三种土压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 )A. E a <E P <E0B. E P < E0< E aC.E a <E0< E P D.E0< E a < E P8.刚性基础台阶允许宽高比的大小除了与基础材料及其强度等级有关外,还与 ( )A.基底压力有关 B.地基土的压缩模量有关C.基础的底面尺寸有关 D.持力层的承载力有关9.确定地基承载力的诸方法中,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动力触探 B.静载荷试验C.经验公式计算 D.理论公式计算10.砂井预压法处理地基中,砂井的作用是 ( )A.与土形成复合地基一起承载 B.加快土层的排水固结C.挤密土体 D.施工中使土振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指导书深圳大学建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一、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干土各粒组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以便了解土粒的组成情况。
供砂类土的分类、判断土的工程性质及建材选料之用。
(二)试验原理土的颗粒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的性质,工程上常依据颗粒组成对土进行分类,粗粒土主要是依据颗粒组成进行分类的,细粒土由于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及胶体含量等因素,则不能单以颗粒组成进行分类,而要借助于塑性图或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颗粒分析试验可分为筛析法和密度计法,对于粒径大于0.075mm的土粒可用筛析法测定,而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粒则用密度计法来测定。
筛析法是将土样通过各种不同孔径的筛子,并按筛子孔径的大小将颗粒加以分组,然后再称量并计算出各个粒组占总量的百分数。
(三)仪器设备1 标准筛:孔径10、5、2、1.0、0.5、0.25、0.075mm;(见附图1)2. 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0.1g;3•台称:称量5kg,分度值1g;4.其它:毛刷、木碾等。
(四)操作步骤1. 备土:从大于粒径0.075mm的风干松散的无粘性土中,用四分对角法取出代表性的试样。
2. 取土:取干砂500g称量准确至0.2g。
3. 摇筛:将称好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然后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进行筛析。
振摇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4. 称量:逐级称取留在各筛上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将土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筛子中进行筛析。
2. 筛析法采用振筛机,在筛析过程中应能上下振动,水平转动。
3•称重后干砂总重精确至2g。
(六)计算及制图1. 按下列计算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X 匹100m B式中:X—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百分数,% ;m A—小于某颗粒直径的土质量,g;m B—所取试样的总质量(500g)。
2 .用小于某粒径的土质量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直径(mm)的对数值为横坐标,绘制颗粒大小分配曲线。
山东农业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班级:房建一班姓名:***学号:********经过10个周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使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较多的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但是课本的知识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工程地质,对地质现象有更加深刻的认,我们在工程地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前往馒头山开始进行工程地质实习。
一、实习目的1、巩固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加强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基本认识,联系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开拓视野。
2、学会识别岩石,断层,并能够简单分析其成因。
3、学习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年代、结构、形成原因等。
4、学习地质罗盘的使用,并学会测量岩石产状:走向、倾向、倾角。
5、掌握断层、滑坡的类型及它们的特征。
6、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野外操作技能。
二、实习时间2015年5月4日至2015年5月5日三、实习地点1.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馒头山2.济南长清泰山西北支脉的灵岩山、檀抱泉3.济南长清区苏庄背斜、向斜四、实习内容馒头山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境内。
因外形像馒头,在当地俗称“馒头山”,也称“满寿山”。
2003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第三地质名山,同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
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
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
厚度119米。
一、馒头组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1.对某土样进行直接剪切试验,在法向应力为100、200、300、400kPa 时,测得其破坏时土样的最大剪切应力分别为90、122、147、180kPa 。
试问该土样的抗剪强度指标c 、为多少?2.某工程取干砂试样进行直剪试验,当法向压力σ=300kPa 时,测得砂样破坏的抗剪强度fτ=200kPa 。
求:①此砂土的内摩擦角ϕ;②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②最大主应力与剪切面所成的角度。
1、砂土的内摩擦角为arctan(200/300)=33.7度。
2、破坏时的最大主应力=(300+200tan(33.7))+200/cos(33.7)=653.8kPa 和最小主应力=(300+200tan(33.7))-200/cos(33.7)=173.0kPa 。
3、最大主应力与剪切面所成的角度=45+33.7/2=61.9度。
3.内摩擦角=26o ,粘聚力c =40kPa 的土中,当小主应力kPa 时,问试样剪切破坏时的大主应力为多少?4.已知土中某一点=380kPa ,=210kPa ,土的内摩擦角=25o ,c =36kPa 。
试问该点处在什么状态?选择题5-1若代表土中某点应力状态的莫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则表明土中该点( C )。
A. 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都小于土的抗剪强度B. 某一平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土的抗剪强度C. 在相切点所代表的平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D. 在最大剪应力作用面上,剪应力正好等于抗剪强度5-2士中一点发生剪切破坏时,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D )。
f τϕ1σ3σϕ1203=σ1σ3σϕA. 45°+ϕB. 45°+2/ϕC. 45°D. 45°-2/ϕ5-3无黏性土的特征之一是( B)。
A. 塑性指数I p>0B. 孔隙比e >0.8C. 灵敏度较高D. 黏聚力c=05-4在下列影响土的抗剪强度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试验时的(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