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业务风险识别及防控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40
浅谈国际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摘要: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进展的主要趋势,国际工程项目的接触面不断广泛,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所面对的环境也更加的复杂,也让项目执行过程中充满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国内领域,依照传统的项目治理模式,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有效的项目实施解决方案,但在国际领域,随着项目构架的知识面和时空间领域环境的扩大,无疑其风险点和风险面的增加已显著成为国际项目管理中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可谓“得风险管控,即得项目也毫不夸张”,因此需全面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环境的复杂性所造成的风险及一切不可抗力因素,充分提高海外项目合同的风险防范与管理水平,来降低项目经营成本,提高项目效益,让企业的总体目标得以实现。
第一章国际项目中存在的风险1.1自然环境风险自然环境中遇到的风险主要与国际项目实施地所处的地点有着很大关系,项目现场的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习性以及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等问题,往往对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同时项目设备的运输包括国际海上航线运输以及当地海陆转运条件等都将是影响项目行进的潜在风险。
1.2 政治风险国际工程项目相较于国内工程项目因所处政治地域不同,会受如面临战争和内乱发生的可能,所在国国际地位,国际关系状况,国有化政策及对外资本的控制,政权稳固状况以及政权交替稳定性等政治因素的影响会更为显著,如若相关风险发生,将对项目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损害。
1.3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与国际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直接相关。
根据当地产业政策对外资发展的影响,业主流动资金状况下的回款能力,汇率的波动,国际项目较长的建设周期下对成本的预估偏差,等都会形成对项目足够致命的风险影响。
1.4法律合同风险国际项目进行中对合同条款协议的管理和操作相对于国内项目会更为严格,因为地域语言人文习俗的先天性差异,所有项目执行中包括语言交流沟通协调在内的沟通形式最终都会更倾向转移到“合同书面沟通”的形式以明确和推动项目,那么自身对合同协议条框,合同结构以及项目国法律体系的熟悉程度,经营中的合规性等都将会成为影响项目进程的重要风险点。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识别及应对简析发布时间:2022-05-13T08:10:01.17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3期作者:王洪珂[导读] 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区 100040摘要:在“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下,国际承包工程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推动了建设企业的发展。
但因为地处海外国家,与建设单位之间存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可能存在较多的风险。
对此需要工程承包单位准确识别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建立起可行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国际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1引言“一带一路”背景下,建筑企业发展面对更大的市场和机遇,促使企业纷纷开展国际承包工程项目。
据统计,202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756.1亿元人民币,其中,前100家企业共计完成营业额1233.83亿美元,有26家企业完成营业额超10亿美元,2家企业完成营业额超100亿美元。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业务发展趋势累计情况良好。
但是在国际承包工程项目中,风险的识别与处理也是一项关键问题,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影响,对此需要企业加以关注。
2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影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对外业务出现良好发展。
因为国际市场比较复杂,存在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所以各类工程企业积极创新思维,增加对国际承包工程业务的投入,积极防范各类风险,不断探索创新合作形式,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强化竞争新优势。
在这些举措之下,国际承包工程项目出现良好发展,在2019年共计新签合同一万多份,新签合同额 2602.5 亿美元,同比增长 7.6%,完成营业额1729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
截止到2019年,这项业务领域累计完成营业额 1.76 万亿美元,新签合同额 2.58 万亿美元,成为当前国内企业对外发展的主要方式,对带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对外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经济提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关工作人员的海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贸易发展迅猛。
作为一个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海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关工作人员的角色是确保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要管理和降低海关国际贸易风险。
本文将探讨海关工作人员在海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方法。
一、贸易风险识别和评估首先,海关工作人员在海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的职责之一是识别和评估贸易风险。
他们需要掌握各种贸易风险的类型和特征,包括偷逃关税、走私、伪报产地、侵权和假冒等。
通过对进出口企业的申报文件和相关数据的检查,海关工作人员可以辨别潜在的贸易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
为了提高贸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许多海关机构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使用自动化的数据分析系统来筛查海关申报文件和企业信息,以识别异常情况和潜在风险。
此外,海关还与其他执法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共享情报和数据,加强对跨国贸易的监管和协调。
二、风险防控和执法监管一旦贸易风险被识别和评估,海关工作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和执法监管措施。
他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来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并确保贸易活动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在风险防控方面,海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监控设备。
例如,通过在港口、机场和边境口岸安装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货物和人员的实时跟踪和监测,从而防止走私和其他非法活动的发生。
此外,海关还可以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和监测,通过定期检查和审计,确保它们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在执法监管方面,海关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巡查和稽查活动。
他们可以在关键时刻加强对进出口货物和企业的检查,特别关注高风险地区和产品。
同时,海关还应与其他执法机构合作,共同打击贸易违规行为和犯罪行为,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安全。
三、业务培训和合作交流为了提高海关工作人员的海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能力,他们需要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和合作交流。
海关机构可以组织各种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以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1篇一、前言随着我国企业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境外投资和经营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诸多风险。
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保障企业稳健发展,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风险防控,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年度总结如下:二、风险识别与评估1. 风险识别本年度,我们针对境外投资和经营,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安全等多个维度,对潜在风险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识别,主要包括:(1)政治风险:如政策变化、地缘政治冲突、恐怖主义等。
(2)经济风险: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市场萎缩等。
(3)法律风险: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纠纷等。
(4)文化风险: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宗教信仰等。
(5)安全风险:如自然灾害、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
2. 风险评估针对识别出的风险,我们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了评估,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风险应对措施1. 政治风险(1)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2)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3)建立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
2. 经济风险(1)加强汇率风险管理,合理配置外汇资金。
(2)优化投资结构,分散投资风险。
(3)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3. 法律风险(1)加强法律法规研究,提高法律意识。
(2)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防范合同纠纷。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核心竞争力。
4. 文化风险(1)加强跨文化培训,提高员工跨文化沟通能力。
(2)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文化冲突。
(3)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合作,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5. 安全风险(1)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2)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响应能力。
(3)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风险。
四、风险应对成效1. 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本年度的风险应对工作,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2. 风险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安全等方面,我们成功应对了多起风险事件,保障了企业稳健发展。
根据国家商务部公开发布信息,截至2022年底,境外中资企业数量已经达到4.6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8万亿美元,境外企业中方员工超过150万人。
当前,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安全形势更加严峻,中资企业境外安全风险防范重要性凸显。
当前面临的新安全形势分析一、地缘政治方面2022年以来,国际政治局势和地缘政治冲突紧张程度加深,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安全风险持续上升。
大国博弈及地缘对抗升级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因出入境政策调整、签证办理的效率和成功率降低、跨境交通受阻等原因造成的人员超期滞留、延误或遣返;战争、暴乱、政权更替等造成的社会动荡;恐怖主义活动对境外机构和人员安全的不利影响;双边关系变化带来的项目所在国对外资安全审查制度进行的不利调整;政治文化差异方面带来的舆情风险等。
二、“双碳”目标方面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趋势下,中资电力企业在境外的投资和工程承包将引起所在国家、驻地政府在ESG绿色意识和实践、绿色技术信息安全性、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多的关注和更严格的审查。
三、新时代新征程统筹发展与安全方面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全面强化风险防控,将“一带一路”建设的安全发展、风险防控提升至海外利益保护的高度,企业在开展境外安全管理时,应强化全流程管控,全面提升境外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二十大报告也进一步明确要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是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要保障,也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加强境外安全风险防范的建议一、以人为本,加强对境外员工的选拔储备、培训及管理一是要优选境外项目中方外派人员。
根据“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基本安全方针,围绕员工作为开展境外业务的关键核心主体,优先选择政治素质较高、业务素质过硬、个人道德品质较好、健康无碍的员工赴海外开展工作。
建议日常工作中明确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国际业务部门,根据境外业务发展规划和近3年项目发展规模预测,建立境外优选人才库并定期更新,结合需求开展针对性储备。
68Risk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usines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风险与防控文/曾军鹭 章剑涛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崛起以及新时期下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多边贸易也在不断地兴盛发展,国际结算业务作为联结境内与境外经济主体间的基础性业务,在各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
安全、便捷的国际结算服务成为境内外机构顺利开展国际经济活动、有序发展跨境贸易的重要保障。
纵观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受多方因素影响,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和隐患。
本文针对这些风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尝试找出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有效风险管控措施,以推动国内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持续良性发展。
国内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现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跃居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世界经济贸易活动,境内企业国际结算需求不断增大,这推动了国内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飞速发展。
当前,国内银行国际结算业务整体情况主要体现为:国际结算业务总量稳步增长,业务办理机构相对集中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19-2020)》,2019至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强烈影响以及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的进一步紧张,全球贸易形势低迷、资本市场投资萎缩,全球经济总体下滑明显。
但我国由于疫情防控到位,2019年国内各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量仍达到6.89万亿美元,且近五年内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
国际结算的业务创新不断,呈现电子化发展趋势当前互联网金融技术不断蓬勃发展,电子金融业务成为金融领域创新的主要区域。
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打破原有国际结算业务中只能通过线下银行柜面办理的单一模式,逐步实现通过电子交单平台、企业网银平台线上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新趋势。
中国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措施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跨境贸易的增加,中国跨境支付业务也蓬勃发展,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
随之而来的是法律风险的增加,尤其是在涉及第三方支付的跨境交易中。
本文将探讨中国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法律风险1. 法律监管不完善目前,中国对于第三方跨境支付业务的法律监管还不够完善,存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监管政策不足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为跨境支付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2. 跨境支付涉及多国法律跨境支付业务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包括货币监管、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法律规定,而这些法律规定在不同国家都有所不同,容易导致法律风险的产生。
3. 交易风险由于跨境支付业务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大金额的交易,一旦出现支付风险或者交易纠纷,法律风险也会随之而来。
二、防控措施1. 加强内部合规管理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应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合规责任人,并进行合规培训,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2. 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应加强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支付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全面、系统地识别、评估和控制。
3. 合规合法经营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应坚持合规合法经营,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进行自查和自检,确保自身业务运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 加强合同管理对于涉及跨境交易的支付合同,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避交易纠纷。
5. 加强信息披露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加强信息披露,向用户充分披露风险提示和操作流程,保障用户知情权,避免用户因信息不足而产生纠纷。
6. 合规交易监控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加强对交易的合规监控,建立完善的交易监控机制,及时识别非法交易行为,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
7. 加强国际合作第三方支付机构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与国际支付机构的合作关系,获得国际支付业务的最新信息和技术支持,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
浅析外贸企业的外汇风险及其防措施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许多企业已不再满足国市场竞争,而是积极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国际业务。
而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经常产生频繁而不确定的汇率波动,所以企业在国际经济交易的货币结算过程中将会产生外汇风险。
为了提高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企业营运实力,便于企业正常开展外贸业务的需要,我国的外贸企业不得不加强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对我国的外贸企业的影响巨大。
本文将分析外汇风险防的必要性,以及防外汇风险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汇率制度和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浅析外汇风险及外汇风险的一些防措施。
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 lot of enterprises no longer meet the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market, but to actively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While the renminbi and foreign currency and often have frequent and uncertainty of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so that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transaction currency settlement process will generate foreign exchange risk.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xport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products, to improve working strength, facilitating enterprise normal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rade business needs, our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hav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oreign exchange risk. Foreign exchange risk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have great influenc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prevention of necessity, as well as the guard exchange risk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foreign exchange risk and foreign exchange risk guard measure.关键字:外汇风险必要性防措施Keywords: foreign exchange risk necessary precautionary measures正文:(一)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是指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收付款项、资产与负债业务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收益的可能性。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业务在银行整体业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国际业务竞争力,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风险防控为保障,全面提升国际业务质量和效益。
三、工作目标1. 提高国际业务市场份额,实现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2. 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品质。
3. 加强风险防控,确保业务稳健发展。
四、具体措施1. 市场拓展(1)加大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与外贸企业的合作,拓展新的客户群体。
(2)针对重点客户,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高客户满意度。
(3)积极参与国内外展会、论坛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2. 产品创新(1)研究国际市场动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2)优化现有产品体系,提高产品竞争力。
(3)加强与总行相关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
3. 风险防控(1)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业务合规性。
(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
4. 人才培养(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2)选拔优秀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5. 内部管理(1)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
(3)强化内部控制,确保业务安全。
五、工作计划安排1. 第一季度:完成市场调研,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开展员工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2. 第二季度:实施市场营销策略,拓展新客户;优化产品体系,提升产品竞争力。
3. 第三季度:加强风险防控,确保业务稳健发展;开展业务考核,总结经验教训。
4. 第四季度:总结全年工作,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计划;完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六、总结本工作计划旨在指导国际业务部全体员工在新的年度里,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实现业务目标。
希望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为实现我国国际业务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银团贷款法律风险分析及控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银团贷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融资方式。
然而,在国际银团贷款业务中,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政治环境、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银团贷款面临着诸多法律风险。
如何有效地分析和控制国际银团贷款的法律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和借款方面临的重要问题。
法律法规差异风险:在国际银团贷款中,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如借款方所在国家的公司法、破产法、财产法等,以及贷款方所在国家的银行业法规、外汇法规等。
这些法律法规之间的差异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合同条款风险:国际银团贷款的合同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条款和条件,如利率、期限、担保等。
如果合同条款存在漏洞或约定不明确,可能导致各方在执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争议,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政治风险:借款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策连续性以及经济环境等因素可能对国际银团贷款的还款产生影响,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法律适用风险:在国际银团贷款中,可能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冲突。
在解决这些冲突时,可能需要进行法律选择和适用,这可能引发法律风险。
尽职调查:在贷款前,金融机构应对借款方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其公司治理结构、财务状况、市场地位等方面,以确保借款方具有良好的还款能力。
合同条款完善:在制定贷款合同时,应尽可能明确具体条款和条件,避免漏洞和争议。
例如,对于利率、期限、担保等重要条款,应事先约定并明确写入合同。
政治风险评估:在贷款前,应对借款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评估,以预测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
同时,可以要求借款方提供政治风险担保或采取其他措施降低风险。
法律适用选择:在合同中应明确选择适用的法律,以避免法律冲突和争议。
同时,可以聘请专业律师团队协助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确保贷款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资产抵押:为降低贷款风险,可以要求借款方提供资产抵押,如房地产、机器设备等。
在借款方无法按时还款时,金融机构有权处置抵押资产以收回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