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皂苷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0.27 MB
- 文档页数:67
1皂苷类天然物的基本介绍1.1定义皂苷是苷元为三萜或螺旋甾烷类化合物的一类糖苷,主要分布于陆地高等植物中,也少量存在于海星和海参等海洋生物中。
许多中草药如人参、远志、桔梗、甘草、知母和柴胡等的主要有效成分都含有皂苷。
有些皂苷还具有抗菌的活性或解热、镇静、抗癌等有价值的生物活性1.2结构皂苷由皂苷元与糖构成。
组成皂苷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等。
苷元为螺旋甾烷类(C-27甾体化合物)的皂苷称为甾体皂苷,主要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和玄参科等。
分子中不含羧基,呈中性。
燕麦皂苷D和薯蓣皂苷为常见的甾体皂苷。
苷元为三萜类的皂苷称为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五加科、豆科、远志科及葫芦科等,其种类比甾体皂苷多,分布也更为广泛。
大部分三萜皂苷呈酸性,少数呈中性。
皂苷根据苷元连接糖链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糖链皂苷、双糖链皂苷及三糖链皂苷。
在一些皂苷的糖链上,还通过酯键连有其他基团。
皂苷的化学结构中,由于苷元具有不同程度的亲脂性,糖链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使皂苷成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的肥皂样泡沫。
一些富含皂苷的植物提取物被用于制造乳化剂、洗洁剂和发泡剂等。
1.3分类皂苷按皂苷配基的结构分为两类:①甾族皂苷。
其皂苷配基是螺甾烷的衍生物,多由27个碳原子所组成(如薯蓣皂苷)。
这类皂苷多存在于百合科和薯蓣科植物中。
②三萜皂苷。
其皂苷配基是三萜(见萜)的衍生物,大多由30个碳原子组成。
三萜皂苷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这类皂苷多存在于五加科和伞形科等植物中。
1.4光谱特征甾体皂苷(1)紫外光谱:与硫酸反应后可在270~275nm范围出现最大吸收峰。
凡含C-12羰基的甾体皂苷元均有350nm的最大吸收峰。
(2)红外光谱:可用于区别C-25的立体异构体。
25D系甾体皂苷有866~863cm-1、899~894cm-1、920~951cm-1及982cm-1四条谱带,其中899~894cm-1 处的吸收较920~915cm-1处的强2倍,25L系甾体皂苷在857~852cm-1、899~894cm-1、920~915cm-1及986cm-1 处也有吸收,其中920~915cm-1处的吸收较899~894cm-1 处强3~4倍。
(整理)天然药物化学总结.天然药物化学总结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现代科学理论与⽅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门学科。
研究内容: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是⽣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法、结构鉴定、⽣物合成途径。
2、天然药物:指⼈类在⾃然界中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的植物、动物、矿物、海洋⽣物、微⽣物等,以及基本不改变其药理化学属性的加⼯品。
3、(1)⼀次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糖类、脂质、蛋⽩质、核酸等对机体⽣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物中。
(2)⼆次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某个属、种或系统的⽣物所特有的,主要在植物、微⽣物中⽐较常见的物质。
这类化合物结构富于变化,多数具有明显的⽣理活性。
如⽣物碱、黄酮类、苷(甙)类、醌类、萜类、挥发油、苯丙素类、甾体类、鞣质、树脂、⾊素等。
4、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特点:(1)化学成分复杂;(2)具有多种临床⽤途。
分类:(1)有效成分(Active Constituents):经过不同程度的药效试验或⽣物活性试验,包括体外和体内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定⽣理活性的成分。
⼀般是单体化合物:1. 能⽤分⼦式和结构式表⽰;2. 具有⼀定的理化常数;3. 具有⼀定的⽣理活性。
(2)有效部位(Active Extracts):指具有⽣理活性的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
(3)⽆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的⽆⽣理活性的其它成分。
(4)有毒成分⽣物合成1、聚酮类化合物可根据分⼦结构中醋酸单位(C2单位)的数⽬进⾏命名,如聚庚酮类、聚⼰酮类等。
2、氨基酸途径作为前体的氨基酸:(1)脂肪族:鸟氨酸、赖氨酸(α-酮酸还原氨化⽣成)(2)芳⾹族:苯丙氨酸、酪氨酸、⾊氨酸(莽草酸途径⽣成)3、复合途径:(1)⼀个化合物分⼦有来⾃2个或2个以上不同⽣物合成途径的单元。
常见有:1. 醋酸-丙⼆酸-莽草酸途径2. 醋酸-丙⼆酸-甲戊⼆羟酸途径3. 氨基酸-甲戊⼆羟酸途径4. 氨基酸-醋酸-丙⼆酸途径5. 氨基酸-莽草酸途径(2)⼀个化合物分⼦在不同植物中有不同的⽣物合成途径。
第八章皂苷考点精要:1.皂苷的结构特点及分类;2.皂苷的理化性质(发泡性、溶血性、显色反应);3.皂苷的提取与分离;4.皂苷的结构测定(MS、13C-NMR、IR);5.中药实例。
定义:皂苷是一类结构复杂的苷类化合物,其苷元为具有螺甾烷及其有相似生源的甾族化合物或三萜类化合物。
大多数皂苷水溶液用力振荡可产生持久性的泡沫,故称为皂苷。
c第一节结构与分类皂苷的结构可分为苷元和糖两个部分。
三萜皂苷——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
甾体皂苷——苷元为甾体类化合物。
单链皂苷——由苷元的一个羟基或羧基与糖形成的苷。
双链皂苷——由苷元的两个羟基或羧基与糖形成的苷。
构成皂苷的糖主要有D-葡萄糖、D-木糖、D-半乳糖、D-核糖、D-葡萄糖醛酸、L-鼠李糖和L-阿拉伯糖等。
一、三萜皂苷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苷元为三萜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组成。
皂苷的三萜类型主要有:(一)四环三萜结构类型结构式结构特点代表化合物羊毛脂甾烷型A/B、B/C、C/D环稠合均为反式,C-10、C-13位均有β-CH3,C-14位有α-CH3,C-17位为β侧链,C-20为R构型(即C-20为β-H)猪苓酸A达玛烷型A/B、B/C、C/D均为反式,C-8、C-10上各有一个β-CH3,C-14上有一个α- CH3,C-13上为β-H,C-17位有β侧链,C-20的构型不定(R型或S型)20(S)-原人参二醇(二)五环三萜结构类型结构式结构特点代表化合物齐墩果烷型是A/B、B/C、C/D环为反式稠合,而D/E环则为顺式。
C-4和C-20位均有偕二甲基,C-10、C-8和C-l7上的甲基为β型,而C-14上的甲基为α型,一般在C-3位上有β-OH。
齐墩果酸乌苏烷型与齐墩果烷型不同其中E环上两个甲基的位置有异,即C-19和C-20上各有1个甲基,其中C-19位上的为β构型,C-20位的为α构型,C-14上的甲基既有α型,又有β型。
天然药物化学总结绪论1、天然药物化学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得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主要就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得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纯化方法、结构鉴定、生物合成途径。
2、天然药物:指人类在自然界中发现并可直接供药用得植物、动物、矿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以及基本不改变其药理化学属性得加工品。
3、(1)一次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对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得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
(2)二次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某个属、种或系统得生物所特有得,主要在植物、微生物中比较常见得物质。
这类化合物结构富于变化,多数具有明显得生理活性。
如生物碱、黄酮类、苷(甙)类、醌类、萜类、挥发油、苯丙素类、甾体类、鞣质、树脂、色素等。
4、天然药物得化学成分特点:(1)化学成分复杂;(2)具有多种临床用途。
分类:(1)有效成分(Active Constituents):经过不同程度得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包括体外与体内试验,证明对机体具有一定生理活性得成分。
一般就是单体化合物:1、能用分子式与结构式表示;2、具有一定得理化常数;3、具有一定得生理活性。
(2)有效部位(Active Extracts):指具有生理活性得多种化学成分得混合物。
(3)无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得无生理活性得其它成分。
(4)有毒成分生物合成1、聚酮类化合物可根据分子结构中醋酸单位(C2单位)得数目进行命名,如聚庚酮类、聚己酮类等。
2、氨基酸途径作为前体得氨基酸:(1)脂肪族:鸟氨酸、赖氨酸(α-酮酸还原氨化生成)(2)芳香族: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莽草酸途径生成)3、复合途径:(1)一个化合物分子有来自2个或2个以上不同生物合成途径得单元。
常见有: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2、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3、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4、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5、氨基酸-莽草酸途径(2)一个化合物分子在不同植物中有不同得生物合成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