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秘密保护的举证问题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秘密保护的举证问题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秘密保护的举证问题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秘密保护的举证问题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

商业秘密保护,实践中存在举证难的问题,根本原因之一在权利主体无法充分举证涉案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符合商业秘密的全部构成要件,为加强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可以导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再结合新技术手段,例如时间戳技术,可以实现商业秘密的全方位保护。

一、商业秘密保护的举证问题

商业秘密的保护有行政保护、民事保护以及刑事保护三条途径,行政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修订)》,民事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刑事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在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商业秘密正式被确立为一项知识产权的保护客体;因此,从国家立法层面,对商业秘密的保护越来越重视。

目前正在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第三款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分别通过定义或列举的方式,分别界定了什么是“不为公众所知悉”、

“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保密措施”。归纳起来,商业秘密具有四个构成要件:新颖性、价值性、实用性和秘密性。实践中,往往由于权利人无法充分举证被侵犯的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完全具备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致使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下面结合实际案例,从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分别进行阐述:

(1) “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通过列举的方式,界定了六类“不构成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情形,基本可以概括为“一般常识、行业惯例”、“观察产品可得”、“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或容易获得”、“已经披露”等。

杭州彼爱琪电器有限公司与金华市金磐开发区奥凯电器厂、李慢来等侵犯商业秘密纠纷二审案件中((2011)浙知终字第207号),判决书给出如下的事实认定:BH-0.66系列电流互感器产品由塑料外壳、内部铁芯及环绕于铁芯上的若干匝漆包金属线组成……,拆卸外壳能够完全清楚地展现产品的内部物理结构,产品的外包装上同时明确标有产品的型号、额定负荷、准确级、穿芯匝数等详细信息;鉴定人员在接受法庭质询时亦表示二次绕组的线径规格可以通过对产品的拆卸、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得;彼爱琪公司亦明确表示,其公司早在唐仕娟、李慢来离职前六年已将BH-0.66系列电流互感器产品公开生产销售。

即由于权利人所主张的技术信息属于“该信息仅涉及产品的尺寸、结构、材料、部件的简单组合等内容,进入市场后相关公众通过观察产品即可直接获得、该信息从其他公开渠道可以获得”等情形而使得该技术信息不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构成要件,该技术信息不构成商业秘密,因此,二审撤销一审判决,驳回彼爱琪公司的诉讼请求。

上诉人斯奔科医疗有限公司、雅格士(厦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因与被上诉人福建省晋江市博灿鞋业有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二审案件中((2009)闽民终字第344号),二审判决书给出如下的事实认定:“双流道双浇口设计”的技术信息,已见之于早前的相关公开出版物,不构成商业秘密。并且厦门市模具行业协会及其技术委员会也认定“双流道双浇口设计”属于公开的专业设计常识。即如果权利主体的技术信息或商业信息已经通过公开出版物公开,或者可以从其他公开途径获得(例如博客),则这样的技术信息或商业信息是不符合“不为公众知悉”这一构成要件的。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权利人主张“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为商业秘密,“不为公众知悉”是前置条件之一,如果“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为一般常识或行业惯例,或者所依赖的载体进入市场后,通过拆卸,测量,观察,分析该载体便很容易获得该技术信息,或者该技术信息或商业信息已经存在于在先的公开出版物或通过展览会等形式已经公开,或者可以从其他公开渠道容易获得等,则会使得这样的“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不具备“不为公众所知悉”的构成要件而不构成商业秘密。

(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指出“有关信息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则应当认定为“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

上诉人斯奔科医疗有限公司、雅格士(厦门)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因与被上诉人福建省晋江市博灿鞋业有限公司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二审案件中((2009)闽民终字第344号),判决书给出如下的事实认定:发泡材料对于刚脱模的鞋垫产品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降温冷却材料,主要起存放产品的作用,其不具有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不能为使用人带来竞争优势,即不具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法定条件。

苏振伟、李长庆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二审案件中((2017)豫民终714号),判决书给出如下的事实认定:关于宇通客车公司涉案客户名单是否属于商业秘密的问题,宇通客车公司通过建立其400呼叫系统,获取到相关客户的信息,其中的部分客户经沟通联系,最终能转化为现实的商业交易,能为宇通客车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故涉案客户名单具有实用性。

房树磊、珠海矽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侵害技术秘密纠纷二审案件((2016)粤民终770号),二审判决书给出了如下的事实认定:欧比特公司的1553BIP核具有实用性,能为欧比特公司带来经济利益,鉴定机构在对1553BIP核进行非公知性判断时,鉴定该IP核的源代码能

够通过逻辑综合并进行版图布局布线,可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的生产,欧比特公司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十二所等签订的《技术开发合同书》及发票均证实1553B总线控制器IP核技术具有实用性,可以通过转让、许可使用等方式为欧比特公司带来经济利益。

从上述案例不难看出,从“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构成要件来看,最根本的本质在于权利人因掌握商业秘密而获得或保持了竞争优势;实践中,往往通过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的用途,目的等进行分析判断,如果用途和目的仅仅在于常见的功能性作用,可替代性强,则这样的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往往不能为权利人带来竞争优势,则当然达不到“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标准;反之,如果该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最终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商业交易,为权利主体带来经济利益,或者该种信息可用于核心产品的生产或研发,或通过技术交易,转让,许可等直接获取利益;或者该种商业信息,技术信息可以为权利人降低成本,缩短经营决策时间等,则往往权利人会因掌握该种信息而保持竞争优势,从而符合“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标准。

(3)“保密措施”的构成要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通过定义+列举的形式说明了“保密措施”,实践中,权利人往往通过涉密信息清单、涉密人员清单、涉密场地(如试验室,厂房,车间)限制参访标识,电脑上密码,采用加密打印机,和员工或供应商签订保密协议,将相关商业秘密文件锁在特定的储物柜中等方式实现保密措施。

司法解释第十一条明确说明采取(一)-(七)等方式之一,即认定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从“保密措施”这一构成要件来看,法律对权利人的要求并非是要做到万无一失,只要经营者有保密的主观意图,同时采取了合理保护措施即可。

广东泓利机器有限公司与广东顺德立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熊成刚等侵害商业秘密纠纷一案,最高院对一二审法院关于泓利公司主张的证据14技术图纸所包含的整体技术信息及其表达的技术方案构成商业秘密,给予了支持((2016)最高法民申2460号),具体的,关于泓利公司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一二审法院认为,泓利公司提交的《复印管理规定》,《公司技术图纸资料管理制度》对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内容(公司技术资料的发放及适用范围、保管、借阅、复制、回收)、部门相应职责以及罚则等作了详细规定;泓利公司与相应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补充协议》中明确了保密期限、竞业禁止及罚则;相应图纸上盖有某年某月某日“内部用图”印鉴。

即,在商业秘密的纠纷案件中,关于“保密措施”这一构成要件,如果权利主体通过限定涉密信息知悉范围,对涉密信息载体采取相关防范措施,加保密标志,采用密码或代码,或和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竞业限制协议,对涉密场地进行标识等,往往可以使得相关的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达到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这一标准。

综上,在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由于要证明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同时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保密措施”的构成要件,同时还要

充分证明涉案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的权利归属,侵权人是否接触相关的商业秘密等。因此,在证据链上,缺少任一个环节,则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会由于举证不能而承担不利的诉讼结果,这也是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中,存在的举证难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对商业秘密保护的作用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起草制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是我国首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从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角度来讲,该标准进行了很好的规制,贯彻该标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能够很好地维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从标准来看,与商业秘密管理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的条款分别见诸于:6.1.3 人事合同,6.1.4 入职、6.1.5 离职、7.5 合同管理,7.6 保密,8.3 采购。

从人事合同来看,标准6.1.3条款进行了规定。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是企业主体和员工两个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签订的,遵循意思自治,通过对权属和保密方面的一致约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明确权利义务边界,使得员工可以清晰认识自己在哪些环节具有保密的义务,例如深度市场信息,财务信息,核心的工程技术信息例如图纸,工艺,配方等,这些不可对外宣传或泄漏,否则侵权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作为企业一方,由于明确了员工的权利义务边界,和员工签署了相关的保密条款或竞业限制协议,相当

于在采取合理保密措施方面做好了相关的准备工作,则一旦发生商业秘密纠纷案件,会处于有利地位。

从人事工作方面的入职管理来看,标准6.1.4条款进行了规定。例如,一销售工程师从同行A公司跳槽到B公司,其在A公司工作期间,积累了相应的客户名单,甚至客户交易习惯,客户关键联系人的职位,生日,个人爱好,家庭状况等需要进行深度市场挖掘的商业信息,这些信息由于不能通过公开渠道获取或轻易获取,具备“不为公众知悉”的构成要件;这些商业信息又可以转化为现实的商业交易,实现企业利益,因此,这些商业信息也具备“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的构成要件;如果A公司又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例如和该销售工程师签订了保密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针对该商业信息的查阅,获取,复制,维护等进行了严格的制度规定;又在该商业信息的纸质件上加盖了“A公司保密资料”等印鉴,则该类信息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属于A公司的商业秘密,且该销售工程师对该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B公司在员工入职前,不对这些情况进行适当的背景调查,忽略,默许甚至利用该名销售工程师从A公司带来的商业秘密,则涉嫌侵犯A公司的商业秘密,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甚至会触犯刑法的规定,极易卷入相关的法律诉讼中,惹来麻烦。

因此,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按照标准6.1.4条款的要求,对入职员工进行相关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例如通过和上家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入

职员工的工作态度,积极性,是否存在窃取上家公司商业秘密,是否和上家公司存在纠纷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有助于规避由于员工入职缺乏背景调查带来的麻烦,另外,对于与知识产权工作关系相关度高的岗位,例如研发岗位的员工等,应当要签署知识产权声明文件,承诺对上一家公司或其他任何第三方单位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义务;承诺与其他任何公司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且入职本公司不会违反上一家公司的竞业限制协议等;通过声明,最大程度的规避因入职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

在离职管理环节,标准6.1.5条款进行了规定。员工的离职,不仅是人才的流失,往往也会带走相应的技术信息或商业信息,在员工离职时,需要进行知识产权事项的提醒,例如提醒员工不能带走企业的商业秘密,针对核心知识产权员工跳槽,其在职期间接触的配方,图纸,工艺等等,往往是企业的核心无形资产,核心知识产权员工离职时,应签署离职知识产权协议(或执行竞业限制协议),约定该名员工对于本公司的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在发生商业秘密纠纷案件时,员工离职所签署的协议往往可以和其他证据相结合,利于权利主体的维权。

从合同管理方面来看,标准7.5 b)条款进行了规定。企业对外委托知识产权业务,例如专利申请,一般的服务流程为:签订委托合同、保密协议后,企业提供交底资料给到代理公司进行检索、撰写等服务,在双方确定稿件后,进行申请文件的提交,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进行申请全过程的监控,如果企业不与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进行知识产权权属和保密等内容的约

定,则技术信息在流失,甚至被窃取后,不利于维权。企业在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标准7.5条款的要求,在对外委托进行检索分析、预警导航、专利申请代理、商标注册代理、企业管理咨询等业务合作过程中,应该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约定权属、保密等方面的内容,并将合同文件作为密级文件,纳入到体系的管理监控过程中。

从保密方面来看,7.6 a)-d)条款从人员、设备、信息、区域四个方面规定了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保密管控。按照标准的要求,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针对涉密人员的保密管理,可以通过保密协议,劳动合同以及涉密人员清单等,约定员工的保密义务,保密等级,接触权限等;针对涉密设备的保密管理,可以通过涉密设备清单对涉密设备的使用目的,人员和方式进行列明,采用特定的涉密设备,例如加密打印机,加密复印机;在特定设备上采取特定的保密措施,例如:针对电脑设定登录密码,电脑封堵U盘插口,撤掉光驱等;针对涉密信息的管理,可以通过涉密信息清单,规定涉密信息的保密等级,例如规定“工程图纸,设计图纸,配方,工艺,模型”为秘密等级,并且限定该秘密信息的保密期限为50年,查阅该信息需要经过部门主管审查以及总经理批准,在传递方式上,采取申请,审批,现场查阅,及时归还的方式进行;当然,除了纸件作为载体的保密信息,现代化企业也有大量的涉密电子信息,针对电子信息,电子文件可以进行加密处理,通过远端服务器保管,分散终端电脑仅设置阅读权限,无修改和拷贝权限,另外,将企业局域网与外网隔离,避免被黑客攻击窃取资料。在销毁相关秘密信息时,采用主管,经理或相关负责人在场监督,碎纸机碎纸的方式进行。针对涉密区域的管控,可以通过区域的标识,门禁等方式实现保密

管控。通过在涉密人员、涉密设备、涉密信息、涉密区域四个方面,做好相应的程序管控,制度规定,可追溯性的表单记录,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商业秘密的流失或泄漏。

从采购方面来看,8.3 b)条款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供方信息包括供应商名单,供应商考核办法,供应商管理规定,供应商对点联系人,遴选供应商的招投标管理办法,进货渠道等商业信息要进行严格管控,这些信息并不能轻易获得,往往是企业经过多年经营积淀下来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具有商业价值和实用性,如果不采取保密措施,则很容易泄密,例如由于员工离职后加入同业竞争的公司,导致这些商业信息流失或泄漏,从而造成本公司的商业竞争优势大大降低。如果按照标准要求,实施了相应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工作,则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商业秘密的流失和由此带来的风险。

总之,如果企业按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 29490-2013)这个国家标准,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一可以大大降低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风险,二是即使发生商业秘密的泄漏,由于前期通过程序文件管控,制度文件规定,通过表单形成了可追溯的记录,通过涉密文件的密级标识,和员工签订的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方式“固定”了相关的证据,后期在诉讼维权过程中,可以占据有利地位。

三、时间戳技术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以及商业秘密保护中的应用

目前,时间戳技术在知识产权诉讼维权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著作权、商业秘密等领域的纠纷方面,例如(2016)京73民终147号,(2015)苏知民终字第00265号,(2013)浙杭知终字第192号;时间戳技术相当于给作品一个电子出生证,有了电子出生证,也就能从一个方面证明作品的作者,将时间戳技术结合其他证据,形成证据链,可以有效地证明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和原始内容,如深圳市玩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中,二审判决书中,做了如下的事实认定:“玩家公司为证明其为涉案作品的著作权人,向原审法院提交了涉案图片的数码底片和正片、时间戳证书、摄影师和模特出具的声明和肖像授权书,前述证据若单独应用,均不足以证明玩家公司享有涉案图片的著作权,但玩家公司综合提交的这些证据,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原审法院认定玩家公司是涉案图片的合法著作权人正确”。即时间戳技术在著作权纠纷案件中,往往可以结合作品原件,底稿,设计手稿,图片底片、正片等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用以证明作品的作者,非常有用。

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可以考虑同步引入时间戳技术,例如在识别相应的保密信息并加以合理保密措施同时,可以同步将重要的商业秘密文件例如配方、工程图纸、工艺参数、营销计划书、供应商名单、客户名单等上传至时间戳服务中心,申请时间戳后,可下载时间戳证书和时间戳认证证书,时间戳证书可证明电子文件的内容完整性,自申请时间戳开始,内容没有被修改,时间戳认证证书记载了源文件通过时间戳验证后的内容。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设,结合时间戳技术的应用,非常利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明确

商业秘密的权利主体,并使得相应的商业信息或技术信息符合“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保密措施”的构成要件,同时可以有效证明侵权人接触了商业秘密。在发生商业秘密纠纷时,可有效地举证和维权。

随着人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人懂得要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但是知识产权中的商标、专利、版权注册业务坑太多,很多人怕中招。别怕,汇桔网精选知识产权服务商,咨询客服24小时在线,不漏下您的每一次需求,托管监控服务流程,对每一步服务进度负责,保障支付信息安全,守护每一笔交易。

员工保守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协议(范本)

保守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协议 甲方(用人单位) 名称: 住所: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0 乙方(员工) 姓名:联系电话: 性别:身份证号码: 最高学历:专业技术职称: 原工作单位: 鉴于乙方在职期间知悉的甲方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极为重要价值,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乙方有义务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信息,本着平等自愿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就该保密事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条款,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甲方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范畴、保密义务、竞业限制 一、甲方的商业秘密 1、甲方商业秘密法律含义: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甲方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甲方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不为公众知悉,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 能为甲方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甲方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保密措施,包括甲方采取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一切合理的保密措施。 商业秘密包括两部分:非专利技术和经营信息。 2、甲方商业秘密业务范畴: (1)非专利技术信息,是指技术秘密或技术诀窍。技术秘密是指甲方在医疗服务或影视广告策划服务过程中的技术诀窍或秘密技术、非专利技术成果、专有技术。该技术秘密主要寓于图纸、资料、胶卷、软件等载体中。具体包括但不限于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技

术诀窍、技术构思、软件、硬件、系统集成方案等技术信息。 (2)经营信息,是指与医疗经营、服务有关的保密资料、情报、方案、方法、程序、经营决策等以及组织、经营管理的秘密。 凡是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具有保密性质,又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情报或信息,均属于经营信息的范围。其表现形式为数据、信息、经验等,多以计算机软件等为载体。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①未实施及尚未实施完毕的企业战略规划、发展计划、经营方针与计划、营销策划方案、商业模式、投融资决策、服务策略; ②资产购置计划、投资计划、服务推广计划、广告计划、改制上市、并购重组; ③管理规程、产权交易、财务数据及财务经营分析报告、广告分析报告、资源储备、客户信息、招投标事项; ④货源情报、服务网络、客户及潜在客户的名单、医疗服务价格、标底、标书的内容; ⑤企业资信状况、医疗服务的社会认可状况、供求状况、市场占有状况,服务的区域分布等资料以及组织经营管理的模式、方法、公关和管理经验等; ⑥与广告业务直接相关的平面设计、影视节目、影视广告成片及拍摄素材、录音、后期包装制作,网络数据、代码、页面、架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⑦媒体合作的机构、形式、内容、价格,媒介投放计划、资金预算方案,营销合作机构的形式、内容、价格; ⑧人力资源信息、薪酬制度、提成方案等; ⑨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办公用品等采购方案、采购对象与价格等。 3、商业秘密来源 甲方的商业秘密可能部分是乙方本人的工作成果或间接取得。而这些信息的产生可能包括但不限于:①乙方为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而产生;②乙方为了工作而独立构思或取得;③甲方对公知信息进行选择、整理而形成的新的信息;④甲方合法向第三者取得;⑤甲方偶然取得。 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 1、法律含义:是指那些尚未纳入知识产权法保护范围,又不构成商业秘密,但对用人单位仍具有一定保密价值的事项或信息。 2、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范畴。凡是没有纳入商业秘密范围,又不受知识产权法规保护的对甲方有一定利益的事项均属此范围。 三、保密义务: 1、乙方有不披露或使用信息的责任,如果甲方有明示或默示的授权,

企业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的构建

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的构建 一、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 信息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突出的表现形式是由资本力量的竞争逐步转变为技术力量的竞争,而商业秘密作为企业在运营中的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高端信息资源,也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 商业秘密的定义见于《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该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中把整个“制止不正当竞争”相关内容均纳入工业产权范畴,而工业产权正是知识产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议》也规定了“未披露信息的保护”。综上,我们认为商业秘密在归类上应划分到知识产权范围。 但是商业秘密与一般知识产权相比,在法律性质和保护方式上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是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必须要面对的紧迫问题。 二、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通病 1.商业秘密保护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认识 很多企业对商业秘密的价值和商业秘密保护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很多企业都是在商业秘密外泄导致了企业的严重损失后,才后知后觉地认识到商业秘密的重要性。 2.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严重缺位,现有保护措施效果不佳 很多企业甚至没有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制度,更不用说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而即使有些企业认识到了商业秘密的重要价值,其管理和保护的相关规定也往往很不完善,更少有企业愿意配备专门负责处理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事务的机构或人员,从而导致商业秘密保护的目的难以有效实现; 3.商业秘密外泄情况严重,维权措施滞后 特别是在企业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商业秘密外泄情况严重;而在企业商业秘密外泄,给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下,由于原有企业制度漏洞和对商业秘密保护相关法律的不了解,导致无法成功维护企业权益。

公司商业秘密管理办法

公司商业秘密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商业秘密管理,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夯实公司竞争力,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商业秘密管理,实行单位负责、依法规范、惩防结合、突出重点、便利工作、保障安全方针,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业务工作谁主管、商业秘密保护谁负责的原则。 第三条单位商业秘密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公司知识产权有关工作规定进行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及所属成员单位商业秘密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商业秘密的范围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商业秘密,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有利于单位在竞争中获胜,具有实际和潜在商业价值,采取合理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是公司重要的无形资产。具体包括经营秘密和技术秘密两类: (一)经营秘密。即战略规划、经营计划、管理方法、

商业模式、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产权交易、财务信息、投融资决策、产购销策略、资源储备、客户信息、招投标事项、竞争谈判等方面事项。 (二)技术秘密。即设计方案、制造方法、程序、产品配方、工艺、技术诀窍、报告、图纸、软件数据等方面事项。 第六条商业秘密确定对象包括公文、过程性文件资料、技术文件资料、声像资料和密品。 第三章职责与分工 第七条单位应按要求建立健全相应的保密工作机构,统筹保密管理工作。 第八条单位保密委员会是商业秘密管理的领导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法律法规和上级的工作要求,研究、部署单位商业秘密管理工作。 第九条单位保密归口管理部门作为保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依法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教育培训、监督检查、技术防护和泄密事件查处等工作。 第十条单位应成立商业秘密定密工作小组及办公室,在保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单位商业秘密事项范围的确定工作。 第十一条商业秘密定密工作小组由单位有关负责人和科技、研发、计划、财务、质量、经营发展、风险管理、法律、保密等管理部门人员组成。

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守商业秘密协议范本【共5页】

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守商业秘密协议范本 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守商业秘密协议 甲方: 乙方: 鉴于乙方受聘于及其下属各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以下简称甲方),在职期间从甲方获得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并获得增进知识、经验、技能的机会,同时甲方对乙方的劳动支付了工资、奖金、提成等报酬,乙方有义务保守甲方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甲、乙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订立以下协议,保护双方的权利和利益。 一、商业秘密: 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公司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不为公众知悉,是指该信息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的。 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是指该信息具有确定的可应用性,能为公司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经济利益或者竞争优势。

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构成甲方商业秘密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乙方因工作关系获得或交换所得的保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甲方的财务数据、经营方案、管理规程、客户名单、货源情报、销售计划、技术构思、软件、硬件、系统集成方案、供销渠道以及计划、措施等一切与甲方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全部是乙方本人的工作成果或间接取得。而这些信息的产生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乙方为完成甲方分配的工作而产生; 乙方为了工作而独立构思或取得; 甲方对公知信息进行选择、整理而形成的新的信息; 甲方合法向第三者取得; 甲方偶然取得。 二、保密义务: 乙方有不披露或使用信息的责任,如果甲方有明示或默示的授权,仅在授权范围内披露或使用信息。 乙方有进行合理注意的责任,乙方对所获得的甲方信息给予合理的注意,保证不超出授权范围披露或使用。 乙方不得以下列不正当手段获得或帮助他人获得甲方的信息:

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

企业应如何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制度呢? 一、知识产权的基本特性 第一,知识产权的专业性。 知识产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独占权利,具有排他性,未经知识产权所有者授权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使用,否则构成侵权,应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知识产权的地域性。 知识产权法是国内法,在一国获得的知识产权只在该国范围内受到法律保护。但是,一个国家一旦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署了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国内的知识产权法也规定了对国外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的条款,那么,对于在一国注册登记的国外知识产权也予以保护。知识产权律师在这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 知识产权都有法定的保护期限,一旦保护期满,权利自行终止。这一特性与动产、不动产的产权是不相同的,动产和不动产的产权没有时间限制,只要这些财产存在,权利亦存在。 第四,知识产权实行政府管理原则。 国家对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的立法总称为知识产权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由国家立法机构予以批准。知识产权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执行、管理及处罚都是政府行政机构的职能。一国政府责无旁贷地负责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个人、企业和各类组织机构要贯彻执行知识产权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开展科技创新和各类文化艺术创作活动。 二、如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 商业界有这么一句话,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一流的企业卖技术。由此可见,国际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追求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

遇期。从国际形势看,知识产权领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既是重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而我国无论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抑或是保护都起步较晚,要想从容迎接挑战和牢牢把握机会,就必须加快步伐。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因此我国要在这个战略机遇期内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差距,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推动企业自身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而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必须切实重视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那么如何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可以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指导方针 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独立或孤立的战略,加以综合、系统的考虑,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采用强者攻、弱者守、攻守结合的策略,确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还要制定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方针来保证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 在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专利信息采集。充分利用公开的专利文献和检索工具,进行各种专利信息的收集,从而了解行业专利技术发展动向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我国出版的专利文献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年度索引。 2.侵权可能性分析。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与他人产品有相近之处,则需要进行专利分析。分析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他人侵犯自己专利的可能性,一是判断自己侵犯他人专利的可能性。 3.商标扩张可能性的分析。 4.保护方式可能性分析。 5.衍生专利分析。 6.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状况分析。 7.品牌的文化分析。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商业秘密保护制度 2014--03--01发布 2014--03--01实施 发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商业秘密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3)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内容 (3) 第四章密级管理 (4) 第五章商业秘密的确定和申报 (5) 第六章商业秘密的使用权限 (6) 第七章商业秘密的约定 (7) 第八章外来人员的管理 (7) 第九章涉密区域的管理 (8) 第十章违反商业秘密保护的处罚 (8) 第十一章附则 (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防止企业员工和社会第三人违法窃取、使用和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行为,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商业秘密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商业秘密的管理,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既确保商业秘密得到有效保护,又便于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的方针。 第二章商业秘密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条公司总经理为商业秘密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确定和修改本公司的商业秘密的事项和范围,并实施有效的管理。各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会议、培训、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商业秘密保护的意义、作用,增强全员的保密意识。 第五条办公室在新员工入职培训时,将商业秘密的管理纳入培训内容;新员工到部门报到后,其部门负责人或入职指引人需详细说明本部门及本岗位的商业秘密内容及管理制度。 第六条知识产权部为公司保密管理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保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对窃密、泄密、失密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全体员工对本职工作范围内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均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一)不得刺探非本职工作或与本身业务无关的商业秘密; (二)不得向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披露甲方的商业秘密; (三)未经公司授权和许可不得出借、赠与、出租、转让甲方商业秘密或协助不承担保密义务的任何第三人使用甲方的商业秘密; (四)如发现商业秘密被泄露或者自己过失泄露商业秘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密进一步扩大,并及时向公司报告。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内容 第八条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 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保护协议书-模板

商业秘密保护协议书 编号: 甲方:中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法定代表人: 乙方:性别: 身份证号:电话: 家庭地址:邮编: 鉴于乙方所处的职位及工作性质,能够知悉甲方的商业秘密,为保护甲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甲乙双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和诚信的原则,经协商达成下列条款并共同遵守: 一、乙方在甲方工作期间的保密义务 1.1 乙方在甲方任职期间,必须遵守甲方的成文或不成文的保密规章、制度,履行与其 工作岗位相应的保密职责。甲方的保密规章、制度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之处,乙方亦应本着谨慎、诚信的态度,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维护其于任职期间知悉或者持有的任何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密信息,以保持其机密性。 1.2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以泄露、公布、发布、出版、传授、转让或者其他任何方 式使任何第三方(包括不该知悉该项秘密的甲方的其他职员)知悉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他人但甲方承诺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秘密信息,也不得在履行职务之外使用这些秘密信息。 1.3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接受与甲方存在竞争或合作关系的第三方以及甲方客户或 潜在客户的聘用(包括兼职),更不得直接或间接将甲方的业务推荐或介绍给其他公司。 1.4 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作为股东或投资人对与甲方业务相同或类似或相关的行业 进行投资,更不得与甲方发生竞争,将甲方业务归为个人办理,或不以甲方名义从事与甲方竞争的业务。 1.5 乙方离职后仍需对其在甲方任职期间接触、知悉的属于甲方或者虽属于第三方但甲

方承诺有过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秘密信息承担如同任职期间一样的保密义务和不擅自使用有关秘密信息的义务,直到这些信息在本行业中成为公知性信息为止。 1.6 乙方在为甲方履行职务期间,不得擅自使用任何属于他人的技术秘密或其他商业秘 密,亦不得擅自实施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若由此导致甲方遭受第三方侵权指控时,乙方将承担甲方为应诉而支付的一切费用,同时甲方如需因此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甲方有权向乙方追偿。上述应诉费用和侵权赔偿费用可以从乙方的薪酬总额中扣除。 二、乙方离职后的保密义务 2.1 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乙方应立即向甲方移交所有自己掌握的,包含有职务 开发中商业秘密的所有文件、记录、信息、资料、数据、笔记、报告、计划、目录、来往信函、说明、图样、蓝图及纲要(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内容之任何形式之复制品),并办妥有关手续,所有记录均为甲方绝对的财产,乙方将保证有关信息不外泄,不得以任何形式留存甲方有关商业秘密信息,也不能得以任何方式再现、复制或传递给任何人。 2.2 不论因何种原因从甲方离职,离职后2年内不得从事与甲方商业秘密有关的产品、 服务的生产和提供。 三、违约责任 3.1 乙方不履行规定义务的,愿意接受公司的处理:警告、记过、解除劳动合同。 3.1 乙方的违约行为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需一次性向甲方支付违约 金,违约金额为乙方离开甲方时上年度薪酬总额(包括奖金、福利)的二倍。同时,乙方利用公司商业秘密所获得的收益全部归还甲方。 3.2 乙方因全面履行保护甲方商业秘密义务致使个人就业权益遭受损失的,可以要求甲 方给予适当一次性经济补偿。 四、合同效力 4.1 本合同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的修改,必须采用双方协商同意,并采用书面形式。 4.2 双方确认,已经仔细审阅过合同的内容,并完全了解合同各条款的法律含义。 五、争议解决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及其法律保护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就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得技术信息与经营信息”。商业秘密就是国际上通用得法律术语,有得国家将它称为工业秘密,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协定》将其称作未披露信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996年《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得示范规定》责称其为秘密信息。商业秘密包括经营秘密与技术秘密两方面得内容。经营秘密,即未公开得经营信息,就是指与企业得经营管理活动有关得秘密信息,诸如经 营方法、管理方法、产销策略、货源情报、客户名单、标底及标书内容等。技术秘密,即未公开得技术信息,就是指与产品生产与制造有关得秘密信息,如技术诀窍、生产方案、工艺流程、设计图纸、化学配方、技术情报等。 一、商业秘密得属性及其构成要件 (一)商业秘密得产权属性 在商业秘密得国际保护领域,目前主要就是给予其以产权法律保护。20世纪60年代,国际商会(ICC)率先将商业秘密视为知识产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成立公约中 亦暗示商业秘密可以包含在知识产权之内;至90年代,《知识产权协定》专门规定“未公开信息”问题,明确其属于知识产权范围。英美系国家一般将商业秘密视为知识产权或无形产权其立法例以英国1981年《保护秘密权利法草案》与美国1987年《统一商业秘密法》为代表,大陆法系国家曾长期依据合同法或侵权法理论保护商业秘密,目前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商业秘密得产权性质。这意味着上述国家虽未完全接受产权理论,但已承认商业秘密包含有财产利益,给予其类似物权得保护。[1] 我国《反不正当保护法》确认商业秘密得财产属性,并规定侵权人负有赔偿责任。 这说明,商业秘密权就是一种财产权,及商业秘密得合法控制人采取保密措施,依法对其经营信息与技术信息享有得专有使用权。与有形财产相区别,商业秘密不占据空间,不易为权利人所控制,不发生有形损耗,因此其权利就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就无形财产权得各项权能来说,商业秘密得权利人与有形财产得权利所有人一样,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与处分得权利,即有权对商业秘密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她人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与使用;有权依法使用自己得商业秘密,而不受她人干涉;有权通过自己使用或者许可她人使用以至转让所有权,从而取得相应得经济利益;有权处分自己得商业秘密,包括放弃占有、无偿公开、赠与或转让等。 依多数国际公约得规定,商业秘密权归属于知识产权领域。就客体得非物质性来说,商业秘密权与其她知识产权具有相同得无形财产权本质属性,但前者却并不具备传统 [1]吴汉东,《知识产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商业秘密论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论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商业秘密论文商业秘密法律保护论文:论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摘要:商业秘密的经济价值和对经营者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越发猖獗。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就要求从历史上,概念界定上,权利法理基础上,正确的界定商业秘密的性质特征,并吸取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各个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对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充分的完善的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 商业秘密;历史发展;概念;法理基础;现状;完善建议 1 商业秘密概述 1.1 商业秘密的概念、构成要件和保护范围比较 (1)英美法系。 目前各国对商业秘密的界定采取的方式主要有列举的方式和归纳的方式。 英美法系的国家主要是判例法,而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也更多的体现在判例当中,英美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商业秘密的界定。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有其新颖性,价值性,还有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即秘密性。新颖性,即创新性。价值性,即对于商业秘密的经营者,该商业秘密有着潜在的或实际的独立的经济价值或者竞争优势。 (2)大陆法系。 大陆法系以德国和日本为代表,德国未对商业秘密做出定义式界

定,但是按照联邦法院及学说见解,商业秘密是指所有人有保密的意思、具有正当的经济利益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尚未公开的信息。 日本《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制造方法、销售方式或者其他任何技术或经营信息,该信息作为秘密进行保持,且不为公众所知悉。” (3)我国。 我国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10条第3款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热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构成要件有信息性,保密性,实用性,未公开性。 这里,对比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国际公约和我国对商业秘密构成要件的不同,笔者认为,商业秘密作为一种信息,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的初衷在于其价值性,及对于经营者有着独立的经济价值,所以,价值性是不可或缺,其次,商业秘密之所以为之秘密,就在于商业秘密的秘密性。 1.2 商业秘密保护的法理基础 (1)合同理论。 无论是在明示的合同还是默示的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都限定了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和时间,保护商业秘密的合同理论的实质在于权利人行使权利超越了这一使用范围和时间即为违约,但是合同理论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它无法对抗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法行为,

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的好处

商业秘密基本上有两类。一方面,商业秘密可能涉及不符合专利性要求的发明或制造方法,因而只能够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这可能是客户名单,或发明高度不够从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制造方法(虽然它们有可能作为实用新型获得保护)。另一方面,商业秘密可能涉及符合专利性要求且可以通过专利进行保护的发明。在后者情况下,中小企业将面临一种选择:申请发明专利,或保持其作为一种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一些好处包括: 1、商业秘密保护具有不受时间限制的好处(专利一般可达20年)。因而,只要商业秘密不向公众泄露,其保护就可无限期地继续。 2、商业秘密不需交纳注册费(虽然涉及使信息保持机密的费用可能很昂贵)。 3、商业秘密可以立即生效。 4、商业秘密的保护不要求遵守诸如向政府部门披露信息的规定。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把机密商业信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的不利之处,尤其是当该信息符合专利性的规定时:

如果该秘密包含在一种创新产品中,其他人可能能够查出它,对它进行解剖和分析(即,对它实施"反向工程"),并发现该秘密,从而有权使用它。事实上,发明的商业秘密保护并不具有排除第三方对该商业秘密进行商业使用的排他权。 一旦该商业秘密被公开,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它并任意使用。 商业秘密的实施比专利要困难得多。赋予商业秘密的保护水平随国家不同变化较大,但通常认为保护水平较弱,尤其是与专利授予的保护相比。 商业秘密可能会由开发该相关信息的其他人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专利。 汇桔网(中外知识产权网https://www.doczj.com/doc/03717002.html,)是全球领先知识产权交易与产业升级平台。在知识产权运用领域,开创了知识产权交易与综合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新模式,围绕知识 估、知商会员服务、知识产权金融等创新服务,让知识产权在流通中创造财富,在产业化运用中创造商业价值,让知识产权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如何创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如何创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 一、商标、商号、域名要相互辉映 商标和商号都是归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可谓是同门兄弟,但是现有的法律规定显然厚此薄彼了,对商标的保护相对完善,而商号却被冷落了。它们分别归属两个部门来注册,商标全国只有一个商标局,无论哪个地方的企业要申请商标,只有向国家商标局申请,那么在全国基本能保证商标的唯一性,但是商号却分别由县以上各地工商局来登记,只能保证商号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的唯一性。由于商标和商号可以互为注册或登记的特点,一些用心不良者利用了这个一点,将与他人的知名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等登记为企业的商号使用,或者将与他人知名企业商号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等注册为商标使用。企图混淆商品和企业的出处,使人们误认为是同一来源或有相关联系,借用别人的信誉和影响赚取利润。这就是近来国内经常出现的所谓“傍名牌”的另一种惯用的手段。 商标注册程序相当的规范,其注册过程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现不当注册行为,并制止,所以如果将商号注册为商标,很容易被发现并且被制止。如果商标被登记为商号则很不好解决,首先商号登记是不公开的,不易被早期发现,一旦发生尽管法律规定了解决的办法,但是在实

践中却非常的难解决。域名的注册程序非常简单,非常低廉的注册费用,使很多不良用心的人大量抢注,以此讹诈企业,域名被抢注并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但是域名被抢注的危害同样是巨大的。 对付傍名牌的行为将商标、商号与域名统一起来是个较好的预防措施。这里要特别说明域名问题,域名比较特殊,有很多的后缀,不同的后缀就是一个域名,比如某著名公司注册了以COM为后缀的域名,不良用心者在后面再加CN后缀,使消费者真假莫辩。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只须企业不要吝啬域名注册费用,将这些后缀全部注册就可以。另外现在还可以注册中文域名,中文域名因为公众没有使用习惯,并不受重视,但是却可以直接将公司的商号和商标的中文名称注册,对公司的危害性更大,所以企业从防止侵害的角度应当注册中文的域名。 二、商业秘密与专利紧密结合 商业秘密是保密的,专利是公开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两者的关系是商业秘密是保密的技术,而专利是公开的技术。同样是技术为什么要保密,又为什么要公开?什么技术要保密,什么技术要公开,如何拿捏这是非常高深的一门学问,这里不专门讨论。这里着重提醒企业专利必须具有新颖性,如果专利在申请以前被公开将破坏新颖性,而失去取得专利的机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某高级官员告诉笔者,

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doc

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商业秘密保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以及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段期限内不得利用企业的商业秘密从事个人牟利活动,非依法律的规定或者企业的允诺,不得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其掌握的企业商业秘密。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保护商业秘密的措施 第一条为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XXX行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对商业秘密进行有效管理,成立保密组织机构,设立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保密组织机构由总经理办、办公室、管理部、生产部、技术部、供应部、营销部、财务部等主要部门领导组成,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商业秘密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保密组织,确定和修改商业秘密范围,对日常工作进行指导。 第三条凡本企业(包括企业总部、分公司及各地的分支机构,下同)的员工(含合同制员工、临时工,下同)、股东以及涉及到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 )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企业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本企业

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本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技术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生产有关的设计、技术方案或技术决窍、计算机源程序、计算机程序文档、关键数据、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等技术知识、经验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配方、样品、产品模型、数据、计算机程序等。 经营信息,是指一切与企业管理营销有关的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管理经验、人事任免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投资计划、产销策略、销售方式、经营战略、经营计划、销售渠道、客户名单、财务资料、货源情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以下各项均列入本企业的商业秘密范围:1.计算机程序、源程序、可执行程序;2.开发文档、工程文档、技术建议书﹑技术诀窍、技术方案、设计构想;3.生产产品的工艺程序、生产操作的知识和经验、产品的测试方法等;4.科研技术参数、方法、产品技术性能、鉴定结果,科研成果和阶段性成果;5.重大技术的研究报告、分析报告;6.研发、测试及其实验网、生产、工程阶段的各类硬件板材;7.因企业特殊需要而经过改进的机器设备;8.记录新技术研制开发活动内容的各类文件,包括会议纪要、实验结果、仿真结果、技术改进通知等; 9.工业配方、化学配方、药品配方、化妆品配方等;10.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在既没有申请专利,又未投放市场之前,是企业的商业秘密;

计算机软件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对内保密措施

计算机软件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对内保密措施 (2012-08-14 16:18:20) 转载▼ 标签: 分类:计算机软件 商业秘密 竞业限制 保密义务 专有技术 保护措施 it 1、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保密制度,编制保密手册。 建立健全技术秘密保护制度,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职工应当遵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保护制度。 合理完善的保密制度可以使员工对保密义务明晰化,使员工有相应行为准则,有利于实际遵照执行及在诉讼中举证。企业制订保密规章制度一般应至少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商业秘密的范围;商业秘密的管理者及责任;商业秘密档案管理;商业秘密的申报与审查;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相应处罚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保密制度、保密手册都应向保密义务人公开,以使其了解到相关的规定。 2、构建商业秘密的系统保护 企业可以设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或类似组织)来统一管理商业秘密,企业的知识产权委员会可以由总经理任主任,由法律、技术、经营、生产、财务、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有该等组织负责制定公司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保护组织,确定和修改商业秘密范围,日常工作中对商业秘密的管理与维护。

3、划定商业秘密的范围 技术秘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配方、样品、数据、计算机程序等等。技术信息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 关于商业秘密范围的划定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必要性 (2)该信息是否具有保密的可能性 (3)以商业秘密方式进行保护,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 4、根据国家,行业和企事业单位的要求,市场和利益等划定商业秘密级别(绝密/机密/秘密); 密级的划分将非常有利于商业秘密的分级管理,有利于突出重点、确保企业核心秘密的安全。企业可设立特殊保护区等,设置门卫,未经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批准,企业内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或设置标语,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 5、建立秘密资料标签、存档管理及复制、查看、外借制度 企业应当对其所拥有的合法技术秘密加以明示确认,确认方式包括: (1)加盖保密标识; (2)不能加盖保密标识的,用专门的企业文件加以确认,并将文件送达负有保密义务的有关人员; (3)保密义务人能理解的其他确认方式。 未经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事前许可和非为业务上必要,不得对商业秘密资料进行复印或复制。得到许可复印或复制后,复印或复制件与原件的密级、保密期限相同。因工作需要使用

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保障中央企业利益不受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中央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中央企业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 第三条中央企业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中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必须依法按照国家秘密进行保护。 第四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中涉及知识产权内容的,按国家知识产权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第五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实行依法规范、企业负责、预防为主、突出重点、便利工作、保障安全的方针。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 第七条各中央企业保密委员会是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工作机构,负责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上级保密机构、部门的工作要求,研究决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的相关事项。 各中央企业保密办公室作为本企业保密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依法组织开展商业秘密保护教育培训、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事件查处等工作。 第八条中央企业保密办公室应当配备专职保密工作人员,负责商业秘密保护管理。 第九条中央企业科技、法律、知识产权等业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责范围内商业秘密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章商业秘密的确定 第十条中央企业依法确定本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管理方法、商业模式、改制上市、并购重组、产权交易、财务信息、投融资决策、产购销策略、资源储备、客户信息、招投标事项等经营信息;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技术诀窍等技术信息。 第十一条因国家秘密范围调整,中央企业商业秘密需要变更为国家秘密的,必须依法定程序将其确定为国家秘密。 第十二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及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由产生该事项的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 第十三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的密级,根据泄露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害的程度,确定为核心商业秘密、普通商业秘密两级,密级标注统一为“核心商密”、“普通商密”。 第十四条中央企业自行设定商业秘密的保密期限。可以预见时限的以年、月、日计,不可以预见时限的应当定为“长期”或者“公布前”。 第十五条中央企业商业秘密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应当在秘密载体上作出明显标志。标志由权属(单位规范简称或者标识等)、密级、保密期限三部分组成。 第十六条中央企业根据工作需要严格确定商业秘密知悉范围。知悉范围应当限定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并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十七条商业秘密需变更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或者在保密期限内解密的,由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保密期限已满或者已公开的,自行解密。 第十八条商业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变更后,应当在原标明位置的附近作出新标志,原标志以明显方式废除。保密期限内解密的,应当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标明“解密”的字样。 第四章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中央企业与员工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应当含有保密条款。 中央企业与涉密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中,应当明确保密内容和范围、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协议期限、违约责任。 中央企业应当根据涉密程度等与核心涉密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应当包含经济补偿条款。 第二十条中央企业因工作需要向各级国家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提供商业秘密资料,应当以适当方式向其明示保密义务。所提供涉密资料,由业务部门拟定,主管领导审批,保密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一条中央企业涉及商业秘密的咨询、谈判、技术评审、成果鉴定、合作开发、技术转让、合资入股、外部审计、尽职调查、清产核资等活动,应当与相关方签订保密协议。 第二十二条中央企业在涉及境内外发行证券、上市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过程中,要建立和完善商业秘密保

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的区别

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的区别 商业秘密属于知识产权范围,但是,商业秘密与一般知识产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一般知识产权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其权利取向的对象是(法律空间效率内的)任何人,有对抗第三者的效力,具有排他性、专有性、独占性、绝对性,是所有权。而商业秘密是在特定的某些人范围内靠“采取保密措施”产生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没有对抗特定人范围之外的善意第三者的功能。只要不是非正当手段,第三者可以实施善意获得的商业秘密。具体区别如下: 一、不同于专利权 专利是不允许重复研发的,在法律的空间效力内,对许可合同当事人外的任何第三人,不管是用什么手段获得与专利相同的方案,都不能为经营目的对其实施。 二、不同于商标权 对于注册商标,在法律的空间效力内,许可合同当事人外的任何第三人,都无权使用。 三、不同于著作权 仅就其中的财产权部分,就能对抗许可合同当事人外的任何第三人。 以上可以看出,商业秘密不同于一般知识产权,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核心是它的相对性: 一、特定义务人之间的相对性 商业秘密是通过“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产生的,这种前提条件决定了这 种权利是在保密范围内相对特定人的一种权利,它不能对抗特定人之外的采用正

当手段掌握该秘密的人,没有明显的排他性,不具有专有性和独占性,不是绝对权,是一种相对权。从这个意义上看,它是一种债权。 二、保密措施与不正当手段的相对性 对保密范围以外的人,实际个案中,一定程度的保密措施,是否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保密措施,是相对比较对方手段而言的。如果比较后有证据优势,则可认为构成了法律上的保密措施,对方也就构成了不正当手段,商业秘密存在。反之亦然,如果比较后没有证据优势,则可认为不能构成法律上的保密措施,对方也就成了正当手段,商业秘密也就不存在。实践中,除对方采用“反向工程”或“重复研发”属正当手段外,其他具有证据优势的手段也可被认为是正当手段。 企业在竞争中,要研究如何运用商业秘密原理,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身的商业秘密。同时,也可利用合法手段获取商业信息。

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_邱江鸿

第6卷第2期 经济与社会发展 VOL.6.N o.2 2008年2月 ECONOM I C AND SOC I A L DEVELOP MENT FEB.2008论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构建 邱江鸿 [摘 要]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必须切实重视和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起切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运营管理;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邱江鸿,泉州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工程师,福建泉州362000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2-0055-03 一、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发展形势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形势看,知识产权领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对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既是重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知识产权重要性不断提升,国与国之间知识产权合作日益加强,由发达国家推动的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发达国家在我国的重大利益关切点。我国企业在海外遭受知识产权侵权指控的案件大幅增加,知识产权成为我国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快速发展,进入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提出,我国进入了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给新时期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知识产权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显示度日益提升,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不仅是履行国际承诺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知识产权工作的不足上看,我国知识产权的工作力度、能力和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和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不高。我国的工业企业共有145万余家,但92%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超过99%的企业没有发明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方面投入还很低,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技术无产权的状态;知识产权宏观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有待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导向作用仍然不强,科研与生产仍然存在脱节,优势领域知识产权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应用,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过高,侵权现象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滥用知识产权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文化尚未完全形成,知识产权专门人才较为匮乏,知识产权交易秩序尚待规范,知识产权服务支撑体系发展滞后。 综观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国内形势,我们既有快速发展之根基,又承担着历史性的艰巨任务;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总的看来,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乘势而上,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转变观念,切实重视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更是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的主体,必须切实重视和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能力。 企业知识产权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战略三个层面。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并防御可能遭遇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因而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任 5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