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议论文选例、叙例、议例三
- 格式:ppt
- 大小:970.00 KB
- 文档页数:24
议论文读写例话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这些“根据”“事实”“道理”就是我们说的论据。
2.论据的分类依据论据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事实论据,是指现实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 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五国抵抗秦国。
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
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这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
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
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这段文字叙述了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尽管遭受谗言被罢职流放,但仍然不肯离开楚国,最后抱石投江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了文章的观点。
运用事实论据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叙述事实时要着力突出论点(分论点)所需要的侧面,而将其余的舍弃。
其次,在叙述了事实之后,还要紧扣论点善于分析和推理。
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从而证明论点。
第三,事实论据的叙述力求简明扼要,切忌“以叙代议”。
议论文中援引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可信,不像记叙文以具体生动的描述过程取胜。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具有概括性,因此运用事实论据时应对材料加以概括和提炼,表述的文字务必精要凝练,应把主要的笔墨放在说理分析上。
(2)道理论据,就是选用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经典名言、公理、定律以及尽人皆知的道理等等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举例论证——选例、叙例和析例学案材料一一、看下面这则《小议宽容》的材料,思考:作者在“选例、叙例和析例”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宽容,是一种美德。
我们所说的宽容,就是要人们宽容他人的过错,宽容他人的失足。
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人,在其历史的每一面上,无不用广阔的胸襟写着两个闪光的大字——宽容。
蔺相如由于护驾有功,被拜为上卿,官位与武将廉颇同高。
廉颇得知后,心中百般不服气,他认为蔺相如一介文人,动动嘴皮就能换来高官爵位。
而自己,常年带兵打仗,靠的都是勇猛杀敌才换来今天的成就,于是廉颇处处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知道廉颇的想法,也不与他争辩,反而见了廉颇就绕道而走。
甚至装病在即不去早朝,避免和廉颇的正面冲突。
蔺相如的门下看见蔺相如如此的害怕廉颇,心中很是愤懑。
蔺相如将廉颇和秦王对比,告诉门下说,自己连秦王都不害怕,怎么会怕廉颇呢。
自己绕着廉颇走,就是不想和他有冲突,现在秦国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自己和廉颇镇守赵国,要是和廉颇闹不合,吃亏的就是赵国了。
门下听了蔺相如的话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过了一段时间,廉颇知道蔺相如绕他而走的原因,满是羞愧。
第二天,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门前请罪。
此后,廉颇和蔺相如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共同为赵国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
我的同学小明就是一个具有宽容美德的人。
有一次,下美术课,我由于着急上厕所,不小心打翻了小明桌上的染料,只见桌布被染上了五颜六色,就连他的书本都没有幸免于难,此刻,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将目光指向了我,我也低下了头,随时等待一场暴风雨的降临。
但是,小明却立即起身,一边快速移走书本,一边催促我:“还愣着干嘛?快拿抹布。
”此刻,我才惊觉,立即跟小明一道将狼藉的桌子收拾干净,望着小明的背影,我被深深地感动,他的宽容让我敬佩。
可见,只有拥有了宽容这种美德,才能让人生和事业走向成功。
选例问题:叙例问题:析例问题:总结:“选例、叙例、析例”应遵循的原则:材料二二、分析下列几组材料事实论据的呈现形式有哪几种?例1: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议论文如何叙例叙例是议论文写作运用例证法时的一种方法,重在事实的列举,讲究以理服人,虽不排除生动形象,但更要求简练概括。
所以写作议论文时,应注意“叙例”之法。
一、概括提取法根据论点的需要,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例如:(1)、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
他儿时曾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有一次,他与老师半开玩笑地说:“我写了一段曲子,老师您也不一定弹奏得了。
”海顿不以为然,心想:我有什么复杂的曲子不能弹奏呢?莫扎特将自己写好的曲子递给了老师。
海顿弹奏了一阵后惊呼起来:“这是什么样的曲子呀,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怎么会有一个音符出现在键盘中间呢?看来任何人也无法弹奏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过乐谱说:“我来试试看。
”于是,他坐上琴椅弹奏起来,当遇到那个在键盘中间的音符时,他便埋头,用鼻子弹出了那个音符。
莫扎特的这个动作令海顿惊叹不已。
选择这个事例确能证明“打破常规的重要性”。
但事例中的许多内容与论点无关,如莫扎特的出身、小时候的情况等,“叙例”时须毫不吝惜地舍去;对莫扎特与海顿言行的生动形象的描述,也宜简练概括。
可修改为:(2)、莫扎特儿时从师于著名的作曲家海顿。
一次,他拿出自己写的一段曲子请老师弹奏。
当两手分别弹响两端时,海顿竟被键盘中间出现的一个音符难住。
海顿断言任何人也弹不出这样的曲子。
莫扎特接着弹奏,当遇到键盘中间的那个音符时,打破用手弹奏的常规,灵活地用鼻子奏响了那个音符。
莫扎特的做法,让海顿赞叹不已。
二、增补凸显法1、关于“增补”因为有的材料不能直接证明论点,为了更准确充分地证明论点,还必须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例如:被誉为“科学幻想之父”的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十八岁时在巴黎学法律。
有一次,他参加了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
当他从楼上走下来的时候,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般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身上。
新高考语文作文提分练——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最新套路)1、学习重点-----运用例证法,要把握好选例、叙例和议例三个环节。
2、写作盲点:a、有论无据b、以例代证 c、只叙无析 d、论据冗长 e、文体不明(这些写法最大的缺点就在于文章的论证缺乏说服力。
)一、论证方法论证方法也是议论文三要素之一,它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如果说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方法则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法,比喻论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比较法),假设论证法,因果分析法。
二、举例论证法举例论证法:简称例证法,是根据需要例举一定的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事实要求充分、确凿、有代表根据性。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作用:“事实强于雄辩”,它具体典型地论证了某一论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例文: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要能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
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
”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
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分析: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文章列举苏童、张炜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一)议论文例证段的构成比较标准议论段的写法:①观点句②阐释句③材料句④分析句⑤结论句(观点句)A、单则事例的例证段,基本结构是:表述观点+阐释句+叙述单则事例+议论分析【如例1】B、多则事例例证段的基本结构:表述观点+阐释句+叙述多则事例+议论分析【如例2】【例1】①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苍蝇竞⾎,⿊蚁争⽳。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由物到⼈,语句短促有⼒,发⼈警醒。
) 在名利关⼝⾯前,⼈们的态度⼤致有两种:⼀种是追名逐利,⼀种是淡泊名利。
(摆出两种鲜明对⽐的态度。
) 名缰利锁,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受制于它。
(引例得法)赵括为追求良将之名,⽽⾝死军灭,留下纸上谈兵的千载笑名;项⽻沽名钓誉纵虎归⼭,终演乌江⾃刎的悲剧;李斯在长有封侯的利诱下,参与沙丘之谋,拥⽴胡亥为帝,被利益腐蚀成⼀个跪着的侏儒。
⾃去年以来,中纪委查处的落马官员达18.2万⼈,如李春城、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等。
这⼀⼤批⾼官被名利之箭射中纷纷落马。
(选例得当、叙例得体。
)顾惟蝼蚁辈,但⾃求其⽳。
这些“蝼蚁⼈”为蜗⾓虚名,蝇头⼩利,终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议例得⼒,驳斥追逐名利。
) 但如果没有名利,就像没有绿洲的沙漠,使旅⼈失去了⼼中的希望。
没有名利,就像没有⿊夜的⽩昼,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暗中⼀样,什么也看不见。
没有名利,就像味觉失去了苦的感觉,虽然品尝得到甜的滋味,但失去了品尝甜的欣喜。
如果你善待名利,将名利作为奋勇进取的动⼒,那么名利将成为你的风帆,伴你渡过征程,送你⾛向成功。
(优美的语⾔阐述名利的重要性。
)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明确我们的志向。
但淡泊名利,绝不是不追求名利。
如果世⼈都清⼼寡欲,那将是怎样⼀个世界?(剖析淡泊名利的含义。
) 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
我们常羡慕: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李⽩⼈⽣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苏轼⼩⾈从此逝,江海寄余⽣。
殊不知,这正是他们受到当朝权贵排挤⽽愤然遁世,他们的作为正好说明虽出世,但⼼却⼊世。
(证明世上没有不为名利的超⼈)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结果钓上了雄才⼤略的⽂王。
诸葛亮隐居⼭林,⾃号卧龙,结果⼀卧来了个刘皇叔。
他们追求名利,却没有委⼼屈从名利,他们等到了真正可以让他们施展才华的明君。
议论文分析例子的典范例证型议论文写作不少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却平常得很,得分也较低。
失误在哪儿?失误往往就在运用例证的技巧上。
本文试图从学生作文中抽出两例加以说明。
例一:(1)可以说,勇于自荐对个人的成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早在我国战国时期毛遂就曾向赵国公子平原君自荐,并说服平原君携己一同出使楚国,最终促成了赵楚合纵。
(3)北京申奥时,中国代表的几位陈述人勇敢自信地走上演讲台,他们精彩的陈述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北京的风采和中国的实力。
(4)同样的事例在国外也屡见不鲜,例如,英国著名的科学家戴维爵士需要一名助手,年轻的法拉第勇敢的上前自荐。
例二:(1)心灵的监狱对自己的危害极大,但它并不是固不可摧的。
(2)曾听到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人声鼎沸的大街上,一位持枪抢劫银行的男子,一个被劫持为人质的年轻妇女,一群神情紧张的警察。
(3)像许多经典影片一样的场面。
(4)令人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5)妇女因阵痛发出声来,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湿了衣衫,她要临产。
(6)空气凝固了一般。
(7)许久,歹徒的手有些松动了,他面临着选择。
(8)他放下了枪,警察将他围住,而他没有放手,因为孕妇需要及时处理。
(9)歹徒曾是医生,他镇定地征得警察同意,帮助孕妇接生,并踏上了自首路。
(10)这算得上一桩奇事,但细细想来也是可信的。
(11)人只要良知未泯,总能找到打开心灵的钥匙,偏激的认识和固执的盲从筑起的心灵监狱就会被摧毁。
解析:以上两例都来自学生作文,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例证型议论文写作存在的失误。
例一:共四句话,(1)是观点句,(2)(3)(4)为举例句,列举了“毛遂自荐”“中国人申奥”和“法拉第自荐”的事例,所举事例不可说不典型,涵盖古今中外,但读来感觉说理不充分,论证不是很有力,其原因是文段一例接一例,成了事例的堆积。
我们说议论文除了观点句和举例句外,还要加上分析道理和阐述理由的句子(暂把它们叫议论句),才能使观点和事例融为一体,增强说服力,段末还可以加上一个归纳总结句就更好了。
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议论文的6种论证方法分别是举证论证法,引用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归谬论证法,理论论证法。
具体在些议论文的时候采取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要在写作之前心中有数。
1 .例证法就是运用事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基本的常用的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运用得好,往往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证法首先要注意选例。
选例要做到真实、典型、充分、新鲜。
选例要真实,就是指所选事例不管是亲身经历的,还是间接了解的,都必须真实可靠,确凿无误;选例要典型,就是所选事例要代表性,不在多,而在精,做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选例要充分,指事例要有一定的数量要求,选例时,要照顾到各个方面,几个例子具有共同的属性,就更能说明问题的本质;选例还要新鲜,指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新鲜的事例,不仅有针对性,而且具有时代精神。
其次要注意叙例。
议论文中叙例的目的是为一轮做准备,因而要求简明扼要,高度概括。
同事应根据论点的需要,选准落笔点对事例进行概述,注意突出事例中与中心论点紧密相关的部分。
最后要注意议例。
在选例、叙例的基础上,还要善于议例。
对事例进行分析说明,揭示事例和论点之间的本着联系,使事例真正起证明论点的作用,做到叙议结合,水乳交融。
2 .引证法就是运用理论论据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引用理论论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确。
对引用的理论,要深刻领会其含义,考虑是否与自己的观点相为何。
切不可牵强附会。
(2)确凿。
引用的言论必须是确凿可靠的,经得起检验又被证明是客观真理。
无论是引原文还是引大意,都必须经过认真仔细核对。
(3)精当。
引用的理论材料要精选,不宜太多,适可而止。
(4)灵活。
引用名言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不能太呆板,缺乏某种变化。
有时直接引用,有时间接引用,有时引原文,有时引大意,有时将引用的词语插入自己的分析中。
3 .对比法写作议论文时,引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进行论证,就是正反对比法,简称对比法。
examplification的叙例和议例一.叙例1.剪裁材料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其语言的概括性,这也表现在对事例材料的叙述上。
原始材料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运用这些事例材料的目的只在于印证观点,说明道理,不是以形象动人,所以叙例时,应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论据事例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记叙为概括叙述,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2.挖掘增补材料“叙例”时不仅要学会裁剪,还必须学会根据论点的需要,将事例中隐藏的东西挖掘出来,增补一些与论点相近甚至相同的词句。
可以达到一例多用的目的。
3.整合材料可以将一组同类事实论据进行高度概括,一个事例简练至一句话,以排比形式出现。
这种概括排比“叙例”,不仅使语言气势磅礴,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力量陡增。
4.没有合适的论据时怎么办当我们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没有论据似乎只好望文兴叹的时、一筹莫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乱写一通,而是要想办法做巧妇,做无米之炊。
以类代个,无中生有:当没有合适的论据或一时想想不起好的论据时,不如用类型来代替个体,将某一类人物行为共同点结合起来,按照主题的要求,把一些人的事迹当作大家的事迹来写,会有很好的效果。
以喻代例,飞扬文采:当你觉得论据“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时候,不妨以比喻来代替事例作为论据使用。
立足课本,就地取材:当你在考试中“寻寻觅觅”却两手空空时,不妨“回首”课本,说不定论据“却在灯火阑珊处”。
现身说法,置身其中:当我们无论据或无好的论据时,不妨从“我”身上挖掘素材。
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纷纭复杂的世界的一个缩影,一个了望千变万化的社会的“窗口”,一个洞察社会错综交织的现象的“平台”,一个容纳宇宙万象的“细胞”。
将自己这个活生生的人拿来作为说理的材料,我的经历也就反映了这个事理的脉络走向。
同时,当我进入到说理的内里后,我们的文字就具备了一种令读者信赖的真实。
我们在说事的过程中也就与读者建构了对话与共鸣的亲和力。
当然,我的进入不是随意的,而要充分考虑我的行为是否与话题给定的内涵的意旨很好地统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