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检验原始记录 自动计算
- 格式:xls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砂检测是对砂样本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2024年10月1日1.样品信息:-样品地点:XX河段-采样日期:2024年9月30日-采样人员:张三2.样品准备:-样品重量:500克-样品清洗: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然后倒掉水分。
-样品干燥:将清洗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干燥皿中,置于恒温箱中,在50摄氏度下烘干24小时。
3.化学性质分析:3.1.粘土含量测定:-使用粘土含量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粘土含量。
-结果:样品粘土含量为25%。
3.2.碳含量测定:-使用燃烧-红外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碳含量。
-结果:样品碳含量为0.5%。
3.3.溶解物测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量样品的酸溶解物含量。
-结果:样品酸溶解物含量为0.3%。
4.物理特性测试:4.1.粒径分析:-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样品粒径分布。
-结果:样品中粒径分布如下:- 0.063mm以下:10%- 0.063-0.125mm:35%- 0.125-0.25mm:30%- 0.25-0.5mm:20%- 0.5-1mm:5%4.2.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测量样品的比表面积。
-结果: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
4.3.孔隙度测定:-使用压汞法测量样品的孔隙度。
-结果:样品孔隙度为35%。
5.结论及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样品来自XX河段的河流沉积物,其中粘土含量为25%,碳含量为0.5%,酸溶解物含量为0.3%。
样品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063-0.25mm之间,占总体的95%。
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孔隙度为35%。
根据所得结果,建议该砂样品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土壤改良等领域。
------------------------------以上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样品准备、化学性质分析、物理特性测试,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级配砂石最大干密度检验原始记录
一、试验目的:
通过测定砂石的级配曲线,确定最大干密度,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试验器材:
1.圆形筛分器
2.洗砂器
3.干燥箱
4.平盘天平
5.瓶子
6.砂浆搅拌器
三、试验材料:
1.砂石样品
2.水
四、试验步骤:
1.取1000g砂石样品,并在洗砂器中用自来水进行清洗,使砂石表面的杂质和粉末被清除干净。
2.清洗后的砂石样品放入干燥箱中,以80°C的温度干燥24小时,直到砂石完全干燥。
3. 干燥后的样品在研磨机中研磨,使其完全破碎并通过10mm筛下,再将通过筛下的样品放入砂浆搅拌器中搅拌均匀。
4. 将搅拌后的样品通过2mm筛分,收集各级配筛上的砂石样品,并分别称重,记录各级配筛下的砂石质量。
5.根据所得数据绘制级配曲线,并确定最大干密度值。
五、试验数据记录:
筛孔尺寸:2mm
筛孔直径(mm)筛上质量(g)
5.0
2.5
1.25
0.63
0.31
0.16
0.08
0.04
总量
六、试验结果分析:
(插入级配曲线图)
通过观察级配曲线,确定最大干密度值为XXXXg/cm³。
该数值可作为该砂石在工程设计中的参考参数。
七、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得出了砂石的级配曲线,并确定了最大干密度值。
该结果可供工程设计使用,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
鲁JC/JL-01.0301 共页第页样品名称砂样品编号样品状态规格型号检测日期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设备名称震击式标准振筛机电子控温鼓风干燥箱设备编号RZ022 RZ021设备状态检测依据JGJ52-2006检测内容堆积密度次数容量筒质量m1(kg)容量筒与砂总质量m2(kg)容量筒容积V(L)堆积密度ρL(kg/m3)平均值(kg/m3)12颗粒级配公称粒径筛余量(g)分计筛余(%)累计筛余(%)累计筛余(%)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第一次第二次5.00 mm2.50 mm1.25 mm630μm315μm160μm底细度模数(μf)μf1= μf2=22f1ffμμμ+=含泥量(石粉含量)次数试验前烘干质量m0(g)试验后烘干质量m1(g)含泥量(石粉含量)ωc(%)平均值(%)12检测说明堆积密度100012⨯-=VmmLρ含泥量%10010⨯-=mmmcω细度模数()11654321005βββββββμ--++++=f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方孔筛上的累计筛余。
校核:主检:鲁JC/JL-01.0301 共页第页样品名称砂样品编号样品状态规格型号检测日期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设备名称电子控温鼓风干燥箱设备编号RZ021设备状态检测依据JGJ52-2006检测内容紧密密度次数容量筒容积V(L)容量筒质量m1(kg)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2(kg)紧密密度ρc(kg/m3)平均值(kg/m3)12含水率次数容器质量m1(g)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g)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3(g)含水率ωwc(%)平均值(%)12泥块含量次数试验前干燥试样质量m1(g)试验后干燥试样质量m2(g)泥块含量ωc,L(%)平均值(%)12表观密度次数试样烘干的质量m0(g)试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吊篮在水中质量)m1(g)水及容量瓶总质量(吊篮及试样在水中质量)m2(g)水温t(℃)修正系数αt表观密度ρ(kg/m3)平均值(kg/m3)12检测说明紧密密度100012⨯-=Vmmcρ含水率%1001332⨯--=mmmmwcω泥块含量%100121,⨯-=mmmLcω表观密度%100210⨯⎪⎪⎭⎫⎝⎛--=tVVmαρ校核:主检:。
机制砂压碎值计算方法实例说明机制砂压碎值是指将一定量的机制砂在规定条件下压碎后,其通过筛子的细度分数之和,通常用于机制砂的品质检测以及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在进行机制砂压碎值计算时,需要根据标准规范,选择适当的筛子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机制砂的压碎值。
本文将以实例的形式介绍机制砂压碎值的计算方法,供读者参考。
实例实验准备首先,需要准备一定量的机制砂和适当的筛子。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机制砂为自然石英砂,筛子为8个孔径分别为4.75mm、2.36mm、1.18mm、600μm、300μm、150μm、75μm、和45μm的筛子。
实验步骤1.将适当量的机制砂样品加入到第一级筛子中,并用手轻轻摇晃使机制砂通过筛子;2.将通过第一级筛子的机制砂样品加入到第二级筛子中,并用手轻轻摇晃使机制砂通过筛子;3.重复以上步骤,直至使用最后一个筛子;4.将通过每个筛子的机制砂分数记录下来。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记录下了经过每个筛子的机制砂分数。
数据如下:序号孔径(μm)分数14,75025022,36010531,1807046003653001861501077568453计算方法机制砂压碎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压碎值= Σ(筛子孔径分数×筛子号数)÷总量其中,筛子号数指的是从上往下第几个筛子,总量指的是经过所有筛子的机制砂总和。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本次实验的机制砂压碎值计算结果如下:压碎值 = (250×1 + 105×2 + 70×3 + 36×4 + 18×5 + 10×6 + 6×7 + 3×8)÷ 548压碎值 = 283.3因此,本次实验的机制砂压碎值为283.3,符合标准要求。
结论机制砂压碎值是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确保机制砂的品质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所述的实验步骤和计算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机制砂的压碎值,并据此评价机制砂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筑行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