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设计第4部分
- 格式:pptx
- 大小:208.98 KB
- 文档页数:18
微特电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微特电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一、引言微特电机是一种用于驱动机械设备的重要元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与调试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微特电机控制系统。
二、课程设计目标1.理解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等;2.掌握微特电机的几种常用控制方法,如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等;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微特电机控制系统;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课程设计内容1.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a.微特电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b.微特电机的特性及参数;c.微特电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2.微特电机的控制方法a.开环控制方法:根据系统要求,通过调节输入信号控制微特电机的运行;b.闭环控制方法:通过传感器获取电机转速或位置反馈信号,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确定控制电机的输出信号。
3.微特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电路设计: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合适的电路结构,包括功率放大器、控制信号发生器等。
b.控制算法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实现对微特电机的控制。
c.硬件选型与搭建:根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特电机和相关设备,并进行硬件搭建。
d.软件程序设计:根据控制要求,编写合适的软件程序,实现对微特电机的控制。
4.微特电机控制系统的调试与应用a.系统调试:根据实际情况,对微特电机控制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
b.实例应用: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微特电机控制系统,如电动小车运动控制系统。
四、课程设计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1-5周)a.学习微特电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b.实验测量和分析微特电机的特性和参数。
2.第二阶段(6-10周)a.学习微特电机的控制方法;b.进行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实验。
3.第三阶段(11-15周)a.进行微特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搭建;b.进行控制算法编写和系统调试。
电机设计第一章1.电机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答:电机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规格(功率、电压、转速)与技术要求(效率、参数、温升、机械可靠性),结合技术经济方面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正确处理设计时遇到的各种矛盾,从而设计出性能好、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和使用维修方便的先进产品。
2.电机设计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电机设计的过程可分为:①准备阶段: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熟悉国家标准,收集相近电机的产品样本和技术资料,并听取生产和使用单位的意见与要求;然后在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及分析相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
②电磁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规定,参照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计算和方案比较,来确定与所设计电机电磁性能有关的尺寸和数据,选定有关材料,并核算电磁性能。
③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电机的机械结构,零部件尺寸,加工要求与材料的规格及性能要求,包括必要的机械计算、通风计算和温升计算。
3.电机设计通常给定的数据有哪些?答:电机设计时通常会给定下列数据:(1)额定功率(2)额定电压(3)相数及相同连接方式(4)额定频率(5)额定转速或同步转速(6)额定功率因数感应电动机通常给定(1)~(5);同步电机通常给定(1)~(6); 直流电机通常给定(1)(2)(5)第二章1.电机常数C A 和利用系数K A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C A :大体反映了产生单位计算转矩所消耗的有效材料(铜铝或电工钢)的体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材料的耗用量。
K A :表示单位体积的有效材料所能产生的计算转矩,它的大小反映了电机有效材料的利用程度。
2.什么是主要尺寸关系式?根据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主要尺寸关系式为:δαAB K K n dp Nm ef 'p '2 6.1p l D =,根据这个关系式得到的重要结论有:①电机的主要尺寸由其计算功率P ˊ和转速n之比n p '或计算转矩T ˊ所决定;②电磁负荷A 和B δ不变时,相同功率的电机,转速较高的,尺寸较小;尺寸相同的电机,转速较高的,则功率较大。
电机型号含义系列+机座号+极数如:Y132S1-2第一部分汉语拼音字母Y表示异步电动机;第二部分数字表示机座中心高(机座不带底脚时,与机座带底脚时相同);第三部分英文字母为机座长度代号(S-短机座、M-中机座、L-长机座),字母后的数字为铁心长度代号;使用条件环境温度:不超过40℃。
海拔:不超过1000米。
相对湿度:不超过95℅额定电压:380伏。
额定频率:50赫兹。
接法:3千瓦及以下为Y接,4千瓦及以上为Δ接。
工作方式:连续(S1)。
三相异步电动机型号字母含义:J——异步电动机;O——封闭;L——铝线缠组;W——户外;Z——冶金起重;Q——高起动转轮;D——多速;B——防爆;R一绕线式;S——双鼠笼;K一—高速;H——高转差率。
JQO 2-52-4表示为封闭式高起动转矩异少电动机、5号机座、2号铁芯长度、4极。
电动机型号由产品代号,规格代号,特殊环境代号,补充代号等4部分组成。
并按下列顺序排列:[1]-[2]-[3]-[4]1-产品代号2-规格代号3-特殊环境代号4-补充代号产品代号包括类型代号,电动机特点代号,设计序号和励磁代号组成。
类型代号名称代号名称代号“交流”“异” Y{J} “安”全A 封闭型O “阀”门F “绕”线型R “管”道G 隔“爆”型 B 水“泵” B “多”速 D 采“煤”机用C{M}高“起”动转矩Q 装“岩”机用I “高”速K 回“柱”绞车Z 双鼠笼运输机S “通”风机T 高“滑”差H特点代号为表征电机的性能,结构或用途而采用汉语拼音字母。
如B{隔爆型},YB隔爆型异步电动机。
设计序号表示产品设计顺序,对第一次设计产品,不标设计序号。
电动机的规格代号包括机座号或中心高尺寸,功率,转速或极数,电压等级等。
其中机座长度采用国际通用字母表示,S-短机座,M-中机座,L 长机座。
特殊环境代号“高”原用G“船”{海}用H户“外”用W化工防“腐”用F“热”带用T“湿热”带用TH“干热”带用TA注:如同时适用于1个以上的特殊环境时,则按顺序排列。
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设计课程概述该课程是针对电机及拖动基础的学生所设计的。
本课程将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并介绍与电机相关的拖动技术及相关软件和工具。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电机的理解及掌握拖动技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及种类。
2.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3.掌握各种拖动技术及其应用。
4.了解相关软件和工具。
课程内容第一章:电机基础1.1 电机介绍1.2 电机的基本原理1.3 电机的种类1.4 电机的工作原理第二章:电机的应用2.1 电机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2.2 电机控制系统2.3 电机相关的软件和工具第三章:拖动技术3.1 拖动系统的基本原理3.2 拖动技术的种类3.3 软件和工具的应用第四章:课程设计4.1 实验要求及目的4.2 实验内容及步骤4.3 实验结果分析课程教学方法该课程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理论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课件演示、教材阅读等方式进行;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
教师将在课程结束前定期进行课程复习与知识点测试。
实验器材和材料1.电机控制器2.电机及驱动器3.拖动器材评分标准1.实验报告 40%2.期末考试 40%3.平时表现 20%总结该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电机及拖动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应用于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介绍电机的基本原理、种类及其应用。
拖动技术将在第三章中进行介绍,并在第四章中设置实验来进行实践操作。
我们期望学生在本课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掌握实践技巧,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 定子尺寸与电机结构设计本章主要讨论定子的结构及其材料和压电陶瓷选取,从而根据公式确定定子的尺寸结构,由于在同一种材料中纵向振动的声速与弯曲振动的声速不同,且弯曲振动的声速还与频率有关。
为了保证两种振动模式在高频信号激励下能同时处于共振状态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尽量的考虑纵振与弯振的频率兼并问题;在定子尺寸确定之后设计了几种不同结构的电机。
4.1电机定子部分设计4.1.1.纵弯复合模式换能器的设计原理[56]一维结构的纵弯换能器中有两组陶瓷片,一组产生纵振动, 一组产生弯曲振动. 本文研究的换能器结构如图1所示. 1, 3部分为陶瓷片(箭头表示极化方向) ; 2, 4 部分为前后盖板, 换能器关于中心面对称. 产生纵振动和产生弯曲振动的陶瓷片在电端上并联, 以便获得较高的激励电压。
弯曲振动方程,细棒弯曲振动的波动方程为:(4-1) 式中, y 为振动位移; r 为回转半径; E 为杨氏模量; ρ为振子材料密度。
(1) 式的通解为:()cos sin cos(),y Achmx Bshmx C mx D mx t ωϕ=++++ (4-2) 式中2,m f ωπ==为激励电压频率; 0c =把波动方程的通解应用于压电陶瓷片, 由于换能器关于中心对称, 可考虑用偶对称振动模式, 即振动位移关于中心对称的振动模式, 不用奇对称振动模式. 奇振动模式的中心为节面, 难以激发横向振动. 在偶对称振动模式中, 只有含chmx 和cosmx 的项存在, 所以, 压电陶瓷片的振动位移y 1为(略去时间因子)(4-3)224240y Er y t x ρ∂∂+⋅=∂∂1111111cos y Achm x c m x =+式中m =1c =因为压电陶瓷存在压电效应,可用331/E s 代替杨氏模量, 弯曲振动的应变S 3 为(4-4) 式中z 为陶瓷片上任意一点到中性面的距离,y 为横向位移。
纵向力相对于中性面产生的弯矩为(4-5) 3T 由压电方程: , (4-6)给出, 从而有 (4-7)把(4-7) 式代入(4-5) 式, 得 : (4-8)把(4-4) 式代入上式, 计算等号右边第一项得(4-9)式中A 为陶瓷片的横截面积.,陶瓷片为薄片, 故有 (4-10)利用(4-10) 式, 可得: (4-11) 把上式与(4-1) 式比较, 即得 :(4-12) 将波动方程通解(4-2) 式应用于换能器前盖板, 可得盖板振动位移y 2为(4-13) 式中2m =2c =. 换能器在陶瓷片和前盖板连接处的边界条件为弯曲位移连续:即有 (4-14)232y S z x∂=-∂3x M zT dS =⎰3333333E S s T d E =+3333333D d T dE =+()33333331E T S d E s =-333333331x E E d T M S zds zds s s =-⎰⎰2233323333x E E d T Ar y M zds s x s ∂=--∂⎰0x E x∂=∂42334220E s y y x r t ρ∂∂+⋅=∂∂1c =2222222222222cos sin y A chm x B shm x C m x D m x =+++110212x x l y y ===弯角连续: (4-15)弯矩连续: (4-16)剪力连续: (4-17)前盖板输出端弯矩为零: (4-18) 前盖板输出端剪力为零: (4-19) 式中r 为截面回转半径, S 1和S 2 分别为陶瓷片和前盖板横截面积, 把(4-3)、(4-13) 式相应代入(4-14)~ (4-19) 式, 可得6 个方程, 写成矩阵形式有(4-20) 其中(4-21)式中2;;i i I i i i i i p E I m T E I m == i T 为截面的二次矩, ;1,2i i i u m l i ==由(4-2) 式可得弯曲振动的频率方程为 :(4-22) 图4-1 中3, 4 部分弯曲振动的频率方程同右半部分一样. 因为换能器关于中心对称, 有 ,设计时按右半部分计算, 左半部分尺寸与右半部分相同.激发图4-1中第3 部分, 可在换能器中产生纵振动. 换能器左半部分纵振动频率方程为(4-23) 01121212x l x y y x x ==∂∂=∂∂112222212112222120;x l x y y E r s E r s x x ==∂∂=∂∂011233221211223312x l x y y E r s E r s x x ==∂∂=∂∂2222222220.x l y E r s x =∂=∂2232222330.x l y E r s x =∂=∂[][]2222220T a A B C D AC =[]11221111221111221111222222221010cos 00sin 00cos 00sin cos sin 00sin cos 00chu u m m m shu m u p p p chu p u a T T T shu T u chu shu u u shu chu u u --⎛⎫ ⎪- ⎪ ⎪--= ⎪--- ⎪ ⎪-- ⎪ ⎪-⎝⎭334434/tgk l tgk l z z =0a =1324,l l l l ==式中 如前所述, 换能器左右对称, 因此, 各参数对应相等, 即有 余类推. 右半部分纵振动频率方程类似(4-23) 式, 只要把3 换成1, 4 换成2 即可.根据换能器频率方程, 可求出换能器各部分尺寸l 1,l 2,l 3,l 4,利用(4-22) 和(4-23) 式, 即可设计换能器在单一模式下的谐振尺寸, 但对于复合振动模式, 必须使纵振动和弯曲振动同时工作在谐振状态. 因此要调整换能器尺寸, 使两种振动模式在同一频率下都达到谐振. 由于纵振动频率高, 弯曲振动频率较低, 可使纵振动工作在基频模式, 弯曲振动工作在泛频模式.(4-22) 和(4-23) 式是超越方程, 很难求得解析解, 必须借助计算机用数值法求解. 我们设计了一个纵弯复合振动换能器, 其纵振动为基频模式, 弯曲振动为第二偶振动模式为实现电机的运动机理和提高电机的输出性能,电机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a.选择合适阶次的纵、弯振模态;b.纵振、弯振频率要保持良好的一致性;c.定子的头部应具有尽可能大的振幅;d.压电元件应安放在应变最大的位置上;e.安装支座应尽量靠近节面,定、转子间要施加合适的预压力,避免模态干扰等等。
电机直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机直流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定律在直流电机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直流电机的类型、结构、性能及用途。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机转速与电枢电压、电流的关系,以及励磁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进行电机参数测试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解决直流电机常见故障的能力。
3. 让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并能进行基本的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机工程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与他人交流、合作。
3.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机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机原理与应用的实践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究电机直流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包括洛伦兹力定律、电磁感应定律在直流电机中的应用,电机转速与电枢电压、电流的关系,以及励磁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2. 直流电机的类型与结构:介绍常见的直流电机类型,如永磁直流电机、励磁直流电机;讲解电机的结构,包括电枢、励磁绕组、换向器等组成部分。
3. 直流电机的性能与用途:分析不同类型直流电机的性能特点,如功率、转速、效率等,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和适用场合。
4.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学习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设计简单的直流电机控制系统,包括调速、转向等功能。
5. 直流电机参数测试与故障分析:教授如何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进行电机参数测试,分析常见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电机设计复习重点和课后答案(世坤第二版)第二章1电机的主要尺寸是指什么?[P9]它们由什么决定?[P12]答:电机的主要尺寸是指电枢铁心的直径和长度。
对于直流电机,电枢直径是指转子外径;对于一般结构的感应电机和同步电机,则是指定子径。
它们由计算功率P ’决定。
2电机的主要尺寸间的关系是什么?[P10]根据这个关系式能得出哪些重要结论?[P12]答:电机的主要尺寸间的关系是D 2l ef n/P ’=6.1/(αp ’K Nm K dp AB δ).根据这个关系式得到的重要结论有:①电机的主要尺寸由其计算功率P ’和转速n 之比P ’/n 或计算转矩T所决定;②电磁负荷A 和B δ不变时,相同功率的电机,转速较高的,尺寸较小;尺寸相同的电机,转速较高的,则功率较大。
这说明提高转速可减小电机的体积和重量。
③转速一定时,若直径不变而采取不同长度,则可得到不同功率的电机。
④由于极弧系数αp ’、 K Nm 与K d 的数值一般变化不大,因此电机的主要尺寸在很大程度上和选用的电磁负荷A 和B δ有关。
电磁负荷选得越高电机的尺寸就越小。
第三章3磁路计算的目的?[P23]答:磁路计算的目的在于确定产生主磁场所必需的磁化力或励磁磁动势,并进而计算励磁电流以与电机的空载特性。
通过磁路计算还可以校核电机各部分磁通密度选择是否适宜。
4磁路计算所依据的基本原理?[P23] 答:磁路计算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安培环路定理⎰l d H =∑I 。
积分路径沿着磁场强度矢量取向(磁力线),则⎰=dl H ∑I 。
等式左边为磁场H 在dl 方向上的线积分;所选择的闭合回路一般通过磁极的中心线,等式右边为回路包围的全电流,即等于每对极的励磁磁势。
5电机的磁路可分为几段进行?[P23]为什么气隙磁压降占整个回路磁压降很大的比例?答:电机的磁路可分为如下各段:1)空气隙;2)定子齿(或磁极);3)转子齿(或磁极);4)定子轭;5)转子轭。
变频调速电机的设计摘要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代替DC调速已经成为现代电气传动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使得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电机传动领域。
许多国外企业会在生产中应用变频技术。
此外,由于PLC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常被用作数据采集和设备控制。
工作中发现身边很多设备都应用了变频技术,在接触中感受到了变频技术的重要性。
通过调节电机的速度来达到节能增产的效果,在未来必然更加重要。
变频器和可编程控制器以其优越的调速、启停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显著的节电效果,广泛应用于大中型交流电动机,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调速控制。
关键词:电气传动,变频技术,调速目录第一章导言..........................................................一1.1交流变频调速发展历史综述........................................一1.2逆变器的结构和功能........................................一1.3....................................二、逆变器的关键技术。
第二章变频器调速...................................................四2.1变频调速原理.................................................四2.2逆变器的控制模式 (5)2.3变频器调速模式 (6)第三章变频调试技术 (8)3.1变频器的结构和功能预设有.........................................8.3.2操作...................................................变频器9的第四章变频调速电机的设计 (11)4.1硬件设计 (11)4.2软件设计 (14)摘要 (20)致谢 (21)参考 (22)第一章导言1.1交流变频调速发展历史概述自1965年变频器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
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设计直流电动机直流电机是生产和使用直流电能的机电能量转换机械;直流电动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旋转机械;它与交流电动机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相比,虽然因结构比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故障较多等,目前已不如交流电动机应用普遍,但由于它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和较大的启动转矩,得到广泛应用;本节仅就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分类及在印刷设备中的应用、直流电动机的启动与调速做一简单介绍;下图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图,图中的N和S是一对固定不动的磁极,用以产生所需要的磁场;容量较大一些的电机,磁场都是由直流励磁电流通过绕在磁极铁心上的励磁绕组产生;为了清晰,图中只画出了磁极的铁心,没有画出励磁绕组;在N极和S极之间有一个可以绕轴旋转的绕组;直流电机这部分称为电枢,而实际电机的电枢绕组嵌在铁心槽内,电枢绕组的电流称为电枢电流;线圈两端分别与两个彼此绝缘而且与线圈同轴旋转的铜片连接,铜片上有各压着一个固定不动的电刷;在直流电动机中,为了产生方向始终如一的电磁转矩,外部电路中的直流电流必须改变成电机内部的交流电流,这一过程称为电流的换向;换向的铜片称为换向片;互相绝缘的换向片组合的总体称为换向器;图1:直流电动机原理图一、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极、电枢、换向器三部分组成;1磁极;磁极是电动机中产生磁场的装置,如图2所示;它分成极心1和极掌2两部分;极心上放置励磁绕组3,极掌的作用是使电动机空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最为合适,并用来挡住励磁绕组;磁极是用钢片叠成的,固定在机座4即电机外壳上,机座也是磁路的一部分;机座常用铸钢制成;图2直流电动机的磁极及磁路1-极心 2-极掌 3-励磁绕组 4-机座2电枢;电枢是电动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部分;直流电动机的电枢是旋转的,电枢铁心呈圆柱状,由硅钢片组成,表面冲有槽,槽中放有电枢绕组;3换向器整流子;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种特殊装置,其外形如图3所示,主要由许多换向片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换向片中间是绝缘片;在换向器的表面用弹簧压着固定的电刷,使转动的电枢绕组得以同外电路联结;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特征,易于识别;图3:换向器1—换向片 2—连接部分图4 直流电机装配结构图图5 直流电机纵向剖视图1—换向器 2—电刷装置 3—机座 4—主磁极 5—换向极6—端盖 7—风扇 8—电枢绕组 9—电枢铁心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U + -ABNSII FFCabd图6 直流电动机原理图图6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若在A、B之间外加一个直流电压,A接电源正极,B接负极,则线圈中有电流流过;当线圈处于图5所示位置时,有效边ab在N 极下,cd在s极上,两边中的电流方向为a→b,c→d;由安培定律可知,ab边和cd 边所受的电磁力为:F=BIL式中,I为导线中的电流,单位为安A;根据左手定则知,两个F的方向相反,如图6所示,形成电磁转矩,驱使线圈逆时针方向旋转;当线圈转过180°时,cd边处于N极下,ab边处于S极上;由于换向器的作用,使两有效边中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相反,变为d→c、b→a,这就使得两极面下的有效边中电流的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其受力方向、电磁转矩方向都不变;由此可见,正是由于直流电动机采用了换向器结构,使电枢线圈中受到的电磁转矩保持不变,在这个电磁转矩作用下使电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时电动机可作为原动机带动生产机械旋转,即由电动机向机械负载输出机械功率;在直流电动机中,除了必须给电枢绕组外接直流电源外,还要给励磁绕组通以直流电流用以建立磁场;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可以用两个电源单独供电,也可以由一个公共电源供电;按励磁方式的不同,直流电动机可以分为他励、并励、串励和复励等形式;由于励磁方式不同,它们的特性也不用;他励电动机的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分别由两个电源供电,如图7所示;他励电动机由于采用单独的励磁电源,设备较复杂;但这种电动机调速范围很宽,多用于主机拖动中;图7 他励电动机二、 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调速与交流电动机相比,直流电动机具有较好的调速性能,它能在宽广的范围内平滑而经济的调速,因此多用于调速要求较高的场合;根据直流电动机调速公式n=ψ+-Ce Rpa Ra Ia U )(可见,当电枢电流不变时即负载不变,只要在电枢电压U 、电枢电路附加电阻和每极磁通ф三个参数中,任意改变一个,都能引起转速的变化;因此,他励直流电动机可以有三种调速方法;为了评价各种调速方法的优缺点,对对调速方法提出了一定的技术经济指标,通常称为调速指标;下面下面对调速指标做一简要说明;调速指标1调速范围调速范围是只指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调素时,其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用D 表示,即 D=m in m axn n不同的生产机械对对调速范围的要求不同,如车床D=20~100,龙门刨床D=10~40,扎钢机D=~3等;电动机最高转速nmax 受电动机的换向及机械强度限制,最低转速相对稳定即静差率要求的限制;2静差率调速的相对稳定性静差率或转速变化率是指电动机在一条机械特性上额定负载时的转速降落△n 与该机械特性的理想空载转速n0之比,用表示,即σ=0n n∆=00n n n -式中,n 为额定负载转矩Tem=TL 时的转速图8从上式可以看出,在△n相同时,机械特性越“硬”,额定负载时转速降越小,静差率σ越小,转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负载波动时,转速变化也越小;图3-1中机械特性1比机械特性2“硬”;静差率除了与机械特性硬度有关外,还与理想空载转速n0成反比;对于同样“硬度”的特性,如图3-2中特性1和特性3,虽然转速将相同,但其静差率却不同;为了保证转速的相对稳定性,常要求静差率应不大于某一允许值允许值;图9调速范围D与静差率σ两项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当采用同一种方法调速时,静差率要求较低时,则可以得到较低的调速范围;反之,静差率要求较高时,则调速范围小;如果静差率要求一定时,采用不同的调速方法,其调速范围不同,如果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比电枢串电阻调速的调速范围大;调速范围与静差率是相互制约的,因此需要调速生产机械,必须同时给出静差率与调速范围这两项指标,以便选择适当的调速方法;3调速的平滑性调速的平滑性是指相邻两级转速的接近程度,用平滑系数ψ表示,即Ψ=1 i inn平滑系数Ψ越接近1,说明调速的平滑性越好;如果转速连续可调,其级数趋于无穷多,称为无级调速,Ψ=1,其平滑性最好;调速不连续,级数有限,称为有级调速;4调速的经济性经济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调速所需的设备和调速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是指电动机调速时能否得到充分的利用;一台电动机当采用不同的调速方法时,电动机容许输出的功率和转矩随转速变化的规律是不同的,但电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和转矩是有负载需要所决定的,而不同的负载,其所需要的功率和转矩随转速的变化的规律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调速方法时,既要满足伏在要求,又要尽可能是电动机得到充分利用;经分析可知,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以及降低电枢电压调速适用于恒转矩负载的调速,而若此调速适用于恒功率负载的调速;电枢串电阻调速他励直流电动机拖动负载运行时,保持电源电压及励磁电流为额定值不变,在电枢回路中串入不同阻值的电阻,电动机将运行于不同的转速,如图3—3所示,图中的负载为恒转矩负载;从图10可以看到,当电枢回路串入电阻R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的斜率将增大,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的交点将下移,即电动机稳定运行转速降低;nnT L T em a +R 1图10电枢串电阻调速机械特性如图10中传入的电阻2R >1R ,交点2A 的转速2n 低于交点1A 的转速1n ,它们都比原来没有外串电阻的交点A 的转速n 低;电枢回路串电阻调速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调节方便,缺点是调速范围小,电枢回路串入电阻后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变“软”,使负载变动时电动机产生较大的转速变化,即转速稳定性差,而且调速效率较低改变电枢电源电压调速他励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不串接电阻,由一可调节的直流电源向电枢供电,最高电压不应超过额定电压;励磁绕组由另一电源供电,一般包保持励磁磁通为额定值;电枢电压不同时,电动机拖动负载将运行于不同的转速上从图11中可以看出,当电枢电源电压为额定值时,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的交点为A,转速为n ;电压降到1U 后,交点为1A ,转速为`1n ;电压为2U ,交点为2A ,转速为2n ;电压为3U ,交点为3A ,转速为3n ;电枢电源电压越低,转速也越低;同样,改变点数电源电压调速方法的范围也只能在额定转速与零转速之间调节;改变电枢电源电压调速时,电动机机械特性的“硬度”不变,因此,集市电动机在低速运行时,转速随附在变动而变化的幅度较小,即转速稳定性好;当电枢电源电压连续调节时,转速变化也是连续的,所以这种调速称为无级调速;n0nn nU1U23U NT L T em 图11改变电枢电源电压调速方法的有电视调速的平滑性好,即可实现无级调速,调速效率高,转速稳定性好,缺点是所需的可调电源设备投资较高;这种调速方法在直流电力拖动系统中被广泛使用;弱磁调速励直流电机电枢电流电压不变,电枢回路也不串接电阻,在电动机拖动负载转矩不很大小于额定转矩时,减少直流电动机的励磁磁通,可使电动机的转速提高;他励直流电动机带恒转矩负载时弱磁调速,如图12所示;从图12中可以看出,当励磁磁通为额定值ΦN时,电动机和负载的机械特性的交点为A,转速为n:励磁磁通减少为Φ2时,理想空载转速增大,同时机械特性斜率也变大,交点为A1,转速为n1;励磁电流减少为Φ1,交点为A2,转速为n2;弱磁调速的范围是在额定转速与电动机的所允许最高转速之间进行调节,至于电动机所允许最高转速值是受换向与机械强度所限制,一般约为1.2m左右,特殊设计的调速电动机,可达3 nN或更高;弱磁调速的优点是设备简单,调节方便,运行效率也较高,适用于恒功率负载,缺点是励磁过弱时,机械特性的斜率大,转速稳定性差,拖动恒转矩负载时,可能会使电枢电流过大;在实际的电力拖动系统中可以将几种调速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可以得到较宽的调速范围,电动机可以在调速范围之内任何转速上运行,而且调速时的损耗较小,运行效率较高,能很好的满足各种生产机械对调速的要求;n o2n o1n oT L T em图12弱磁调速机械特性三、课程设计内容第四章课程设计内容一台他励直流电动机,参数如下:P N=6KWU aN=200VI aN=42An N=1500r/minR L=Ω1. 用其拖动通风机负载运行,若采用电枢串电阻调速时,要使转速降至200r/min,试设计电枢电路中的调速电阻;2. 用其拖动恒转矩负载运行,负载转矩等于电动机的额定转矩,采用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时,要使转速降至1000r/min,试设计电枢电压值;3. 用其拖动恒功率负载运行,采用改变励磁电流调速,要使转速增至1800r/min,试设计CeΦ的值;内容解析:1.采用电枢串电阻调速:电动机的电枢电阻Ra=U aN - P N I aN/ I aN =200-6000/42/42Ω=Ω在额定状态运行时E= U aN -R a I aN =×42V=CeΦ=E/ n N =1500=C TΦ=60CeΦ/2π=60/2××=T N=60 P N /2πn N =60/2××6000/=. m由于通风机负载的转矩与转速的平方成反比,故n=1200r/min时的转矩为T=n/ n N2T N=1200/1500 2×n0= U aN/ CeΦ=200/min=2100r/min∆n= n0-n=2100-1500r/min =600r/min由于∆n= Ra +RrT/ C T CeΦ2由此求得Rr=∆n CT CeΦ2/T- Ra =600××采用电枢电压调速:由上题求得:Ra=ΩCeΦ=C TΦ=T N =电枢电压减小后∆n=Ra T N / C T CeΦ2=××r/min=minn0=n+∆n=1000+r/min=min由此求得Ua= CeΦn0=×=3.采用改变励磁电流调速由上求得R a=ΩT N=由于恒功率负载的转矩与转速成正比关系,故忽略空载转矩时,调速后的电磁转矩为T= n N T N /n=1500×= 1800=200/ CeΦ×C T CeΦ2得CeΦ=或结论三种调速方法各有优缺点,改变电枢电阻调速的缺点较多,所以只适用于调速范围不大,调速时间不长的小容量电动机中;改变电枢电压调速是一种性能优越的调速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电力拖动系统中;改变励磁电流调速通常与改变电枢电压同时应用于对调速要求很高的电力拖动系统中,来扩大调速范围和实现双向调速;对容量较大的直流电动机,通常采用降电压起动;即由单独的可调压直流电源对电机电枢供电,控制电源电压既可使电机平滑起动,又能实现调速;此种方法电源设备比较复杂;本设计采用增加电枢电阻启动非常简单,设备轻便,广泛应用于各种中小型直流电动机中;设计体会经过一周的奋战,课程设计完成了,在没有做课程设计之前觉得课程设计只是对这个学科所学知识的总结,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自己的看法片面;课程设计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通过课程设计,让我更加明白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后的工作、生活中应该不段的学习,努力提高知识和综合能力;设计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并与同学交流,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历了不少艰辛,但收获还是很多的;在设计中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让我充分体会到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经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理解和消化,使我对直流电机的调速尤其是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串电阻调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次课程设计也许会又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老师多多批评,我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使以后的设计会更好,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参考文献1.唐介. 电机与拖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唐介. 控制微电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周绍英.电机与拖动.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4.李海发. 电机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5.刘起新. 电机与拖动基础.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出版。
电机设计第一章1.电机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答:电机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规格(功率、电压、转速)与技术要求(效率、参数、温升、机械可靠性),结合技术经济方面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生产实际情况,运用有关的理论和计算方法,正确处理设计时遇到的各种矛盾,从而设计出性能好、体积小、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和使用维修方便的先进产品。
2.电机设计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电机设计的过程可分为:①准备阶段: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熟悉国家标准,收集相近电机的产品样本和技术资料,并听取生产和使用单位的意见与要求;然后在国家标准有关规定及分析相应资料的基础上,编制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
②电磁设计: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技术任务书的规定,参照生产实践经验,通过计算和方案比较,来确定与所设计电机电磁性能有关的尺寸和数据,选定有关材料,并核算电磁性能。
③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电机的机械结构,零部件尺寸,加工要求与材料的规格及性能要求,包括必要的机械计算、通风计算和温升计算。
3.电机设计通常给定的数据有哪些?答:电机设计时通常会给定下列数据:(1)额定功率(2)额定电压(3)相数及相同连接方式(4)额定频率(5)额定转速或同步转速(6)额定功率因数感应电动机通常给定(1)~(5);同步电机通常给定(1)~(6); 直流电机通常给定(1)(2)(5)第二章1.电机常数C A 和利用系数K A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C A :大体反映了产生单位计算转矩所消耗的有效材料(铜铝或电工钢)的体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结构材料的耗用量。
K A :表示单位体积的有效材料所能产生的计算转矩,它的大小反映了电机有效材料的利用程度。
2.什么是主要尺寸关系式?根据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主要尺寸关系式为:δαAB K K n dp Nm ef 'p '2 6.1p l D =,根据这个关系式得到的重要结论有:①电机的主要尺寸由其计算功率P ˊ和转速n之比n p '或计算转矩T ˊ所决定;②电磁负荷A 和B δ不变时,相同功率的电机,转速较高的,尺寸较小;尺寸相同的电机,转速较高的,则功率较大。
10级电机转子槽数-回复10级电机转子槽数是指电机转子上的槽的数量。
转子是电机的核心部件,槽的数量对电机的性能及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10级电机转子槽数的含义、影响因素以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第一部分:10级电机转子槽数的含义电机的级数是指转子上的槽数量的一种表征方式。
级数代表了电机转子上槽的数量。
10级电机转子槽数表示转子上有10个槽。
这个数字是由电机设计师根据电机的要求和性能决定的。
第二部分:影响10级电机转子槽数的因素1. 功率要求:不同功率的电机有不同的转子槽数,功率越大,通常需要更多的槽来实现更高效的电能转换。
2. 转速要求:转子槽数量也会受到转速要求的影响。
高速旋转的电机通常需要更多的槽来平均分配磁场。
3. 型号设计:电机设计师会根据电机的特定应用要求选择适当的转子槽数,以实现最佳性能。
第三部分:10级电机转子槽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1. 转矩输出:转子槽数量影响电机的转矩输出特性。
一般而言,转子槽数量越多,电机的转矩输出越平滑。
2. 效率:电机的效率也会受到转子槽数量的影响。
适当的转子槽数量能够改善电机的磁路和电磁场分布,从而提高电机的效率。
3. 响应特性:转子槽数量还会对电机的响应特性产生影响。
较多的槽能够提供更平稳的动力输出,使电机能更快地响应负载变化。
第四部分:10级电机转子槽数的选取1. 考虑应用需求:电机的设计始终是以应用需求为出发点。
根据应用需求,确定电机的功率、转速要求和其他相关参数,然后选择合适的转子槽数量。
2. 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的方法,可以预测不同转子槽数量下电机的性能表现。
这样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最佳的转子槽数量。
3. 经验和实践:设计师的经验和实践也在转子槽数量的选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设计师对不同转子槽数量下电机性能的了解和实验数据的积累,可以做出更准确的选择。
第五部分:总结10级电机转子槽数是电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转子槽数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电机的性能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