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秋天的画报
- 格式:ppt
- 大小:6.36 MB
- 文档页数:23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秋天的图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季节》,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秋天的图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秋天的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并能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秋天图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点,认识秋天的景物和事物。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秋天景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绘画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发挥想象力创作秋天图画。
重点:认识秋天的特点,学会用词语表达秋天的景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秋天的图片、画纸、彩笔、挂图等。
幼儿准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幼儿对秋天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挂图和实例,详细讲解秋天的景物和事物,如树叶变黄、果实成熟等,引导幼儿用词语表达秋天的景象。
3. 实践(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秋天图画。
4. 交流展示(5分钟):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画作。
5.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画中的内容,讲解如何用语言表达秋天的景象。
6.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秋天的场景,让幼儿用词语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特点:树叶变黄、果实成熟、天气凉爽等。
2. 描述秋天的词语:金黄、硕果、凉爽、收获等。
3. 秋天图画创作要点:观察、想象、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秋天的景象,并将所描述的内容画下来。
2. 答案示例:秋天到了,树叶变黄了,果实成熟了,天气变得凉爽。
我用金黄、硕果、凉爽等词语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并画了一幅秋天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秋天的图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季节》,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秋天的图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秋天的基本特点,如天气、植物、动物等方面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分享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丰富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
重点: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分享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秋天的图片、挂图、故事书、录音机、磁带等。
2. 学具:彩笔、画纸、画板、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秋天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秋天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展示秋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秋天的特点。
3. 实践: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秋天景象,鼓励幼儿用彩笔将秋天的图画描绘出来。
4. 互动: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猜一猜、说一说,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游戏:组织幼儿进行“秋天的词语接龙”游戏,增强幼儿对秋天词汇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图画》2. 内容:(1)秋天的特点:天气、植物、动物(2)描述秋天:丰富的词汇、语句(3)秋天的图画:展示幼儿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用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秋天景象。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实地观察秋天的景象。
(2)鼓励幼儿用相机记录秋天的美好瞬间,与家长分享。
(3)开展“秋天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知道秋天常见的景物。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秋天的喜爱,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到秋天的特征,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手工制作,表现出秋天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秋天的图片、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2. 环境准备:舒适、宽敞的创作空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征。
2. 基本技能训练:教师引导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秋天的景象。
3. 创作实践:教师发放剪刀、胶水等工具,引导幼儿将绘制的秋天景象剪贴成画报。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幼儿克服创作难题。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秋天的特征。
3. 对于操作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帮助,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完成创作任务。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愉快的创作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创作的乐趣。
5. 教师要注重教学评价,从幼儿的创作作品中发现优点,给予肯定,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也要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评价幼儿对秋天主题的理解和表现。
2. 可以询问幼儿他们的创作想法和感受,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3. 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让幼儿分享彼此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七、教学拓展:1. 可以让幼儿在家和父母一起收集秋天的物品,如树叶、花朵等,带到学校来展示和分享。
2. 可以组织一次秋天的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秋天的气息和景物。
3. 可以引导幼儿用其他形式表达秋天,如唱歌、跳舞或写作等。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幼儿园中班语言上学期教案《秋的画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程,对应教材的第三章节《美丽的四季》,详细内容为《秋的画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知秋天的变化,了解秋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学会用语言描述秋天的事物。
2. 能通过观察、讨论,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秋天的画作。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和事物。
教学重点:观察秋天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秋天的图片、画纸、画笔等。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象?2. 教学新课(10分钟):(1)让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等。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秋天的诗歌朗诵,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活动(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见过的秋天的景象。
(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用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
(3)组织幼儿进行画报创作,将秋天的景象画下来。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的特点。
(2)让幼儿互相分享画作,并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秋天景象。
六、板书设计1. 秋天的特点: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瓜果飘香2. 秋天的画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秋天景象。
答案示例:今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金黄的树叶,还有小朋友在捡树叶玩耍。
2. 画报创作:以“秋天的画报”为主题,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秋天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秋的画报》一、教学内容《秋的画报》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四季》,详细内容围绕秋天这个主题,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和小朋友们的秋日活动,培养孩子们对秋天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感受秋天的美丽,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能够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用词语表达秋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激发他们对秋天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秋天的图片、画报、树叶、果实等实物。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秋天的景象,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特点。
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他们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实物,讲解秋天的变化和特点。
引导幼儿用词语描述图片中的秋天景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画笔描绘秋天的景象。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4. 语言表达环节(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让他们用语言描述画中的秋天。
其他幼儿认真倾听,给予掌声和鼓励。
将幼儿的画作贴在展示墙上,共同欣赏。
六、板书设计1. 《秋的画报》2. 内容:秋天的特点:树叶变黄、果实成熟、天气凉爽等。
描述秋天的词语:金黄、丰收、凉爽、落叶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秋天,并用词语描述。
2. 答案示例:画面中有金黄的树叶、成熟的果实、蓝色的天空等,描述词语为:“金黄的秋天,树叶飘落,果实累累,天空高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通过观察、实践、表达等环节,让幼儿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但在语言表达环节,部分幼儿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秋天的图画》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和常见的秋天景物。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技能目标: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1.3 情感目标:让孩子们体验到欣赏秋天美景的乐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
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秋天的图画》的内容简介:《秋天的图画》是一首描绘秋天景物的诗歌,通过描绘树叶的变化、丰收的农田等景象,让孩子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丰富。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观察和描述表达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难点:帮助孩子们运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课文《秋天的图画》的图片或插图。
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2 环境准备:教室布置成秋天的氛围,可以放置一些秋天的装饰物,如树叶、南瓜等。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秋天的季节特征和常见的秋天景物,引起孩子们对秋天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课文阅读与理解:朗读课文《秋天的图画》,让孩子们仔细聆听并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
4.3 观察与描述:展示课文中的图片或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秋天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4.4 创作与表达:给孩子们发放画纸和彩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创作一幅秋天的图画。
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观察孩子们在课文阅读、观察描述和创作表达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评估孩子们对秋天景物的认识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5.2 评价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通过孩子们的画作和口头表达,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活动名称:秋天的故事分享目的:通过分享关于秋天的故事,丰富孩子们对秋天的认知和想象。
2024年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秋的画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秋的画报》。
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秋天的颜色》,详细讲述秋天的颜色变化;第二章《秋天的果实》,介绍秋天常见的果实及其特点;第三章《秋天的活动》,描述秋天的户外活动及习俗。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的颜色、果实和活动,培养幼儿对秋天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事物的描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秋天的颜色变化、果实特点及活动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画报、彩色笔、白板等。
幼儿准备: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变化,激发幼儿对秋天的兴趣。
2. 讲解:(1)教师讲述第一章《秋天的颜色》,引导幼儿观察树叶、天空等颜色的变化。
(2)教师讲述第二章《秋天的果实》,让幼儿了解秋天常见的果实及其特点。
(3)教师讲述第三章《秋天的活动》,描述秋天的户外活动及习俗。
3. 实践:(1)小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秋天的颜色、果实和活动。
(2)展示与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秋天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创作秋天的画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1. 《秋的画报》2. 内容:(1)秋天的颜色:黄色、红色、棕色等。
(2)秋天的果实:苹果、梨、柿子等。
(3)秋天的活动:赏菊、登高、放风筝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秋天。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对秋天的理解,用画笔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应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秋天到了•秋天的风景•秋天的动植物•秋天的活动•秋天的节日目•秋天的故事录010203苹果梨在秋天也开始成熟,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
梨葡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田里一片金黄。
稻谷、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都成熟了,农民们忙着收割。
秋风吹过,成熟的稻谷轻轻摇曳,像海浪一样起伏,非常美丽。
在农田里,孩子们可以体验收获的喜悦,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农民们的辛勤劳动。
他们可以尝试收割农作物,或者帮助农民们搬运粮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松鼠储备松鼠在秋天会大量收集食物,为冬天储备,让孩子们了解动物的生存智慧。
燕子南飞秋天时燕子会飞往南方过冬,引导孩子们了解燕子的迁徙习性。
昆虫蛰伏一些昆虫在秋天会进入蛰伏状态,等待春天的到来再苏醒。
秋天的动物秋天的植物植物的变化果实的成熟植物的凋零叶子颜色的变化秋天的户外活动户外探险户外绘画秋天的野餐1秋天的手工制作23让孩子们收集不同的树叶,然后让他们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树叶画。
制作树叶画收集橡子,然后让孩子们用橡子制作项链或手链。
制作橡子项链利用南瓜和蜡烛制作南瓜灯,用于晚上的户外活动。
制作南瓜灯03家庭运动会秋天的亲子活动01一起收集果实和种子02一起种树中秋节中秋节的起源与传说中秋节习俗中秋节的意义重阳节习俗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重阳节国庆节国庆节的起源与传说01国庆节习俗02国庆节的意义03关于秋天的绘本故事总结词激发兴趣,引导幼儿了解秋天详细描述选取与秋天相关的绘本,如《落叶飘飘》、《秋天的果实》、《秋天的动物》等,通过生动的图画和简短的文字,引导幼儿了解秋天的特征和季节变化。
秋天的传说和民间故事总结词详细描述激发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详细描述通过讲述秋天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丑小鸭》等经典故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和秋天的美好。
总结词秋天的童话故事VS。
幼儿园中班语言上学期教案《秋的画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秋的画报》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课程上学期教材第四章《美丽的季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秋季的特点,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象,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秋天的感受,学习秋天的词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秋天的特点,知道秋天的一些典型事物。
2. 培养幼儿观察秋天景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秋天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识秋天的特点,学习秋天的词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秋天的图片、画报、词语卡片、小黑板。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象,让幼儿亲身感受秋天的气息。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内容,如: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等。
3.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出示画报,与幼儿一起讨论秋天的特点,学习秋天的词汇。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发画纸和彩笔,让幼儿动手绘制秋天的景象,鼓励幼儿用词语描述自己的作品。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秋的画报》2. 内容:秋天的特点: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等秋天的词汇:凉爽、金黄、丰收、落叶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秋天的画,并用词语描述自己的作品。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片金黄的树叶,树下有丰收的果实,秋天真美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绘制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秋天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加强对秋天词汇的记忆。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到户外收集秋天的物品,如树叶、果实等,回家后与幼儿一起制作成手工作品,增进亲子互动。
幼儿园中班语言《秋天的画报》PPT课件目录•秋天来了•秋天的画报内容•学习制作秋天画报•欣赏他人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活动:户外寻找秋天•总结回顾与延伸01秋天来了010204秋天的特征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
树叶开始变黄、变红,并逐渐飘落。
果实成熟,丰收的季节到来。
动物开始储备食物,准备冬眠。
03与夏季相比,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变得干燥。
与春季相比,秋季是收获的季节,而春季是播种的季节。
与冬季相比,秋季树叶尚未落尽,仍然有一定的绿色植被。
秋天与其他季节的区别孩子们可以看到树叶变色、飘落,感受秋天的气息。
可以品尝到各种秋季水果,如苹果、梨、柿子等。
可以参加秋游、采摘等活动,亲近大自然。
孩子们可以用画笔、相机等记录秋天的美景。
01020304孩子们眼中的秋天02秋天的画报内容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红色、橙色等,形成五彩斑斓的秋色。
树叶颜色变化树叶形态变化树叶的寓意树叶逐渐枯萎、卷曲、飘落,营造出秋天的萧瑟氛围。
通过树叶的变化,引导孩子们感受秋天的气息,理解生命的循环与更迭。
030201树叶的变化苹果、梨、柿子、南瓜等秋季成熟的果实,丰富多样。
秋天果实种类果实的颜色鲜艳诱人,形态各异,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果实颜色与形态组织孩子们采摘果实,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意义。
采摘果实的乐趣果实成熟了动物们准备冬眠准备冬眠的动物种类松鼠、刺猬、熊等动物在秋天开始储备食物,准备冬眠。
动物们的行为变化动物们逐渐变得安静、迟缓,寻找安全的冬眠场所。
动物冬眠的意义通过动物冬眠的现象,引导孩子们了解动物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稻谷、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在秋天成熟,农民们迎来丰收的季节。
农作物丰收金黄的稻田、硕果累累的果园,展现出秋天丰收的壮丽景象。
丰收场景描绘农民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感受到辛勤劳动带来的满足和幸福。
农民的喜悦情感农民丰收喜悦03学习制作秋天画报树叶果实农作物动物收集秋天元素01020304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树叶是秋天最典型的元素之一,可以带领幼儿去户外收集。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教案《秋画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第四章《美丽四季》,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秋画报》。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感知秋天特点,学会用语言描述秋天景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秋天特点,知道秋天里大自然变化。
2.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和想象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热爱,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秋天景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倾听和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秋天图片、画报、故事卡片等。
2. 学具:画纸、水彩笔、蜡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天景象,引导幼儿说出秋天里大自然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秋天图片和画报,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图片中内容,如金黄树叶、丰收果实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秋天景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想法。
4. 小组讨论(5分钟)每个小组选一幅画作进行展示,其他组员用语言描述画作内容,培养幼儿倾听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秋天景象,如树叶、果实等。
2. 用彩色粉笔在旁边标注相应词语,如“金黄树叶”、“丰收果实”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秋天。
2. 答案:每个幼儿画作都是独一无二,没有固定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针对每个幼儿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他们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秋天特点,鼓励家长参与孩子学习过程,共同感受秋天美丽。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重点关注户外观察环节,确保幼儿能够亲身体验秋天氛围,从而激发他们对秋天景象兴趣。
补充和说明:在实践情景引入中,我会引导幼儿用五官去感受秋天:看秋叶变化,听秋风吹过声音,触摸干枯树叶,甚至尝试闻一闻秋天气息。
通过这些亲身体验,幼儿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秋天特点,为后续语言表达打下基础。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秋的画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四季》,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秋的画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知秋天的特点和美丽,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秋天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特点,学会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象。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表达、想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秋天的图片、画报、词语卡片、小喇叭。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窗外的秋天景象,让幼儿说说自己对秋天的认识。
(2)出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画报,讲解画报中的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秋天的特点。
(2)教师用词语卡片教幼儿学习描述秋天的词语,如:金黄、丰收、凉爽、落叶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秋天。
(2)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秋天的其他特点及喜欢秋天的原因。
(2)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2)教师布置作业,引导幼儿课后继续观察秋天,发现更多秋天的秘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秋的画报2. 板书内容:秋天特点:金黄、丰收、凉爽、落叶描述词语:美丽、丰富、清新、舒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秋天,并用所学词语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金黄的稻田,稻谷弯弯的,像小鱼的尾巴。
我还画了一个蓝色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秋天真美丽!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对秋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秋的画报》教案(精选8篇)《秋的画报》教案篇1活动目标:1、熟读儿歌内容,培育口语表达力量。
2、感知秋天的颜色和丰收的景象,学习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3、尝试运用已有阅历替换儿歌中的水果,进行简洁的仿编。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舞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感受儿歌意境美,并学习运用形容词: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活动难点:以替换式的方法仿编儿歌内容。
活动预备:自制画报一张,苹果、梨子、葡萄、红枣的图片各若干张。
活动过程:一、激发爱好,引出活动。
1、课前律动——《我最棒》。
2、师:小伴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怎么样子的?秋天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又是什么颜色的?3、出示自制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并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秋天的特征。
4、幼儿自主表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培育幼儿语言表达力量。
)二、学习理解儿歌内容。
1、师:老师把小伴侣们说的这么多的水果,选几种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大家认真听一听。
这首儿歌的题目叫《秋的画报》。
2、老师放慢语速朗读儿歌第一遍。
(引导幼儿留意观看图片,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观赏感知儿歌内容描述秋天的美。
)提问:小伴侣们在儿歌里听到了什么好听的词呀?(依据幼儿叙述,老师讲解图片。
)3、老师适当赐予指导,例如:“那是什么颜色?”——红色。
“儿歌里面用了什么好听的词?”——红彤彤。
4、出示秋天的图片,通过老师演示指导,幼儿随老师共同朗读儿歌并回答问题。
提问:(1)在秋天的画报里有哪些水果?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2)是谁钻进了果园?为什么说风娃娃在翻着彩色的画报呢?(3)你们喜爱这首儿歌吗?为什么呢?(引导幼儿理解好听的句子,比如:红彤彤的苹果。
)5、老师关心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并学说词语:黄澄澄、红彤彤、金灿灿、亮晶晶。
三、引导幼儿依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1、幼儿跟读儿歌其次遍。
(引导幼儿运用上述形容词说一句话。
幼儿园语言(诗歌)-秋的画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
2. 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秋的画报》的学习与朗诵。
2. 秋天的自然景象观察与描述。
3. 创意绘画:制作自己的秋天的画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并朗诵诗歌《秋的画报》,观察秋天的自然景象。
2. 难点:用诗歌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诗歌《秋的画报》的文本。
2. 秋天的图片或实物。
3. 绘画材料(彩纸、水彩笔、蜡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展示秋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秋天的特征。
2. 学习诗歌:教师带领幼儿学习诗歌《秋的画报》,讲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朗诵诗歌:教师指导幼儿正确朗诵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4. 观察与描述: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秋天的自然景象,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
5. 创意绘画:教师分发绘画材料,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制作自己的秋天的画报。
6. 展示与分享: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教学评价:通过幼儿在诗歌朗诵、观察描述和绘画创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秋天景象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秋天的画报创作中,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家附近观察秋天景象,并记录下来。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秋天的画报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营造秋天的氛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诗歌学习和绘画创作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八、教学评价:1. 幼儿在诗歌朗诵、观察描述和绘画创作中的表现。
2. 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参与秋天景象观察和记录的反馈。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