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陶艺家:陶瓷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语言
- 格式:docx
- 大小:569.97 KB
- 文档页数:4
陶艺的理念介绍陶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对于陶艺理念,你了解多少?让小编带你一起了解陶艺吧。
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的理念分析,希望能帮到你。
漫谈现代陶艺观念性80年代以来,出于对保守的批判和全盘西化的影响,传统一概为前卫陶艺家所唾弃,然而至 90年代中后期,由于后殖民文化意识逐渐被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所厌弃,又因为后现代艺术思潮开启了重新观照、挪用“传统”资源之门,中国的陶艺家在过去“民族化”的基础上,又遭遇了“本土化”情境,因而有了新的思考。
艺评家皮道坚将陶艺的此种情况与中国传统水墨发展相提并论,他说,“在中国当代艺术精神中,就物质媒材的古老、艺术传统的悠久博大深厚而言,陶艺语言与水墨艺术语言具有相近的性质和相同的文化背景,也都同样面临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因势利导完成自身现代嬗变的问题。
”中国陶艺不断发生变化过程中的讨论,历来只是针对着各个时期的主流话题,并不需要刻意强调正在讨论中的现代陶艺概念。
然而,对于近现代时期占据了主流地位的“观念陶艺”(本文所说的观念陶艺,是指由现代陶艺中衍生的专属表现造型结构与思想理念的创作陶艺),在近代以来,由于有了“观念”的碰撞和对比之后,就被有意识的概念成为了“现代陶艺”的名称。
显然,当时对这一概念的实际运用,并不包括完整的中国陶艺发展中其他的样式。
现代中国以来,由于艺术博物馆和馆藏品陈列的缺乏,我们大多是在主观印象中讨论传统陶艺和陶艺传统的。
而现实中,相当一部分讨论者尤其是批评家们对于传统的陶艺作品并无直接、直观的视觉感知经验,也并未进行过系统化的深入研究。
进入上世纪 80年代以后,各种西方思潮的迅速涌入,又使得大部分的讨论者在没来得及体会和认知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状况下转入对陶艺的现代化、当代化的鼓噪。
换言之,对于传统中国陶艺的认知,一直以来仅限于美术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学者,而那些学者们则由于种种的原因,未曾热心和介入关于陶艺现代化和实验化的讨论。
中外当代陶艺比较研究陶艺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而在西方国家,陶艺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外当代陶艺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中外当代陶艺的异同,并从中找出相互学习的启示。
一、技术手法上的比较在技术手法上,中外当代陶艺各有特色。
中国的陶艺技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其中以手工制作为主。
中国陶艺家善于运用拉坯、刻花、贴花、彩绘等技艺,创作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而在西方国家,陶艺家更加注重陶瓷工艺的改良和创新,他们通常采用轮盘、模压和喷涂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法,生产出线条流畅、色彩鲜明的陶瓷作品。
二、题材风格上的比较在题材风格上,中外当代陶艺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国陶艺作品多以传统文化、民间故事、自然景观为题材,强调传统文化的沉淀和传承。
而在西方国家,陶艺作品更多地受到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题材多样化,有的以抽象艺术形式表现,有的以现实主义手法呈现,更加注重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表达。
三、审美观念上的比较中外当代陶艺的审美观念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陶艺家强调“意境”和“气韵”,注重作品背后的内在意境和情感表达,强调“形随意动”,追求内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在西方国家,陶艺家更加注重“形式美”和“功能美”,他们追求完美的造型和装饰,注重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四、艺术思想上的比较从艺术思想的角度来看,中外当代陶艺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国陶艺强调“天人合一”,强调对自然、对社会的敬畏和感怀,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而西方陶艺则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他们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对当代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中外当代陶艺在技术手法、题材风格、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彼此之间没有交流和融合的可能。
相反,中外当代陶艺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两种陶艺形式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做陶艺的心得(精品5篇)做陶艺的心得篇1陶艺是一门极具创造性和动手性的艺术形式,我一直对它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从陶艺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我发现陶艺的制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和尝试。
在每一次的拉坯、塑形和烧制过程中,我都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通过不断地尝试和调整,我逐渐掌握了陶艺的技巧和工艺。
同时,我也发现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艺术,每一个细微的细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作品。
其次,陶艺的制作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尝试着新的材料和技巧,比如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纹理,或者尝试着制作更加复杂和精细的作品。
这些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让我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技能和想象力,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陶艺这门艺术的精髓。
最后,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相互协作,比如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
这些协作的过程让我更加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总之,学习陶艺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也会更加珍惜和享受每一次的经历和收获。
做陶艺的心得篇2探索陶艺之路:从初识到精通的心得分享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深入学习并探索了陶艺的世界。
陶瓷艺术,对我而言,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制作过程,而是表达自我、探索生活的一种方式。
*将分享我在陶艺之路上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激发更多人的兴趣,走进这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领域。
一、初识陶艺最初接触陶艺,我完全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
那时,我对于陶土、火焰、辘轳等元素充满好奇。
而当我第一次亲手捧起陶土,准备塑造我心中的艺术品时,我知道我已经找到了一个能够让我尽情释放创造力、表达自我情感的平台。
二、学习过程中的心得1.创造力的重要性:在陶艺中,创造力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
浅谈陶艺肌理语言和情感表达以白明㊁白磊为例*尹小蝶(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笔者以当代陶艺作品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陶艺作品创作中肌理的表达方式㊂通过文献分析㊁作品欣赏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研究当代陶艺作品中不同肌理形态对观者情感的影响以及肌理的艺术表现形式㊂首先,通过对现代陶艺发展和陶艺肌理表现进行探讨,分析了现代陶艺肌理装饰的时代特征㊂其次,结合一些现代陶艺家陶艺作品,对不同类型的陶艺肌理进行了分类㊂同时,研究了不同材料肌理的视觉体验,总结出其具有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㊂最后,归纳出现代陶艺肌理更加自由㊁个性化,从而表达作者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㊂关键词当代陶艺肌理情感表达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2-0069-031当代陶艺的发展概述当代陶艺主要是受西方现代美学理论的影响,且具有共同的历史背景与产生因素㊂现代新艺术主义大师罗丹㊁马蒂斯㊁毕加索等学院派对陶器艺术开始有了一些尝试,而后由彼得㊃沃克斯所主导的美国奥蒂斯陶瓷美术革命,以及由八木一夫所主导的日本 走泥社 开创了现代陶器的开端㊂当代陶艺家及陶艺爱好者用陶艺作品来表达其对陶瓷材料的喜爱和对这个社会的感受㊂从古至今,陶艺肌理一直是陶艺创作者所使用的艺术语言,肌理的视觉和触觉上给人最直观的感受㊂创作不在只追求作品的实用性和使用性,不仅在视觉感官上,触觉上的质感也给人最质朴原始的体验,唤起观者对陶艺肌理的纯粹感受,独具审美价值㊂如今,我国经济愈发繁荣,艺术领域也 百花齐放 ,陶艺家受到中外文化的熏陶,对陶艺肌理的表现与运用产生了新的认识,追求新的肌理表现技法,创作出满足创作需要和时代的作品㊂陶艺创作者在探索肌理在形态㊁颜色㊁质感与情感等内容上的运用,使作品更具生命力与感染力㊂2当代陶艺中的肌理概述肌理 意思是指物体表面的结构纹理,包括各种交错㊁层叠㊁粗糙和细腻的纹理变化㊂它是人们对设计物表面纹理特征的感知和表达㊂比如,干燥龟裂的河床㊁贫瘠的戈壁㊁波光粼粼的水面㊁粗糙的岩石等自然景观都属于自然肌理的范畴㊂笔者研究的是陶艺家在制瓷和陶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痕迹,通过使用不同工具在陶瓷材料表面创造出触觉或视觉效果的纹理㊂从视觉的角度看,当代陶艺肌理形态有具象的肌理语言㊁抽象的肌理㊂从制作上看,肌理形成有拉坯成型过程中形成的肌理㊁翻模注浆的肌理㊁捏塑留下的手作痕迹㊁借用工具进行拍打刻划等人为性的肌理等㊂这些肌理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与情感体验,有的粗犷㊁细腻㊁高雅㊁拙朴等颇多种类,给创作者提供艺术表达更多的可能性㊂3当代陶艺肌理中的艺术表达 以白明㊁白磊为例白明和白磊是当代陶艺界中唯一一对国际陶协㊃96㊃(陶瓷文化)2023年12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尹小蝶(2000 ),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陶瓷绘画㊂I C A的兄弟会员㊂白磊将抽象绘画语言引入陶瓷,创作从一开始运用点线面色彩构成现代青花和釉里红作品,具有中国风格的 人文 和 自然 ,到后来直面 泥 与 火 的历史自然都是作者情感的释放㊂白明很好的地运用瓷泥的特性,如同书法般的线条和写意笔法形成具有形式的抽象画面美感㊂同时他手工制作的陶瓷造型与人文情怀结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把握瓷泥的材料属性,留下的手工痕迹使器物具有肌理美感㊂3.1具象肌理形态的艺术表现具象性肌理是指艺术家或陶艺家尊重客观事物,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基准,真实地呈现对象的肌理特征㊂具象肌理形态可以分为釉面写实肌理和泥面写实肌理㊂3.1.1具象釉面写实肌理宋代‘清波杂志“中提到: 饶州景德镇瓷器,产自大观间,釉色变化红得如同朱砂一般十分突出,窑中碎片则呈现出非同寻常的跃动效果㊂ 尽管现代陶瓷艺术对釉料的纹理和色彩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传统陶艺,但更加注重釉料的复杂变化和纹理㊂白能够自如地将青花㊁釉里红㊁氧化铁在不同的器型上加以表达,器型唯美简洁,色彩激越,奇幻而又肃穆㊂尽管传统青花山水的老翁和红绿彩的婴戏是陶艺作品,却散发出山水水墨的酣畅之美㊂透明釉如玻璃般的质感为具象写实性肌理的制作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原料㊂3.1.2具象泥面写实肌理泥料拥有极高的可塑性和延展性,能够根据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制作出各种作品㊂泥料的模拟具象形态主要以人物㊁植物和动物等客体为主,结合陶艺家对客观对象的理解,再运用夸张和扭曲的艺术手法进行再现㊂例如,陶艺大师周国桢的作品‘任重道远“塑造出一只淳朴厚雅的骆驼形象㊂作品大胆的表达材料,保留了瓷土的细腻和紫砂泥的颗粒性,形成大小不一的龟裂纹㊂泥料写实肌理的应用增强了观赏者和使用者的视觉体验㊂这要求陶艺家和艺术家以客观㊁科学的方式观察和分析自然事物,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模仿肌理㊂相反,他们需要有意识地提取并重新设计肌理元素㊂3.2抽象肌理形态的艺术表现抽象艺术家保罗㊃克利曾说过: 艺术并非模仿可见之物,而是创造不可见之物㊂ 抽象绘画的形象与我们所见的现实世界有所不同,它们是艺术家内心创造出的形象㊂在现代陶艺作品中,很多陶艺家和创作者善于将抽象艺术形象融入于釉面之中,通过点㊁线和面的釉色表现,展现出不可预测的抽象表现㊂3.2.1抽象釉面肌理‘景德镇陶录“认为: 窑变之器有三:二为天工,一为人巧㊂其由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釉作幻色物态,直名之曰窑变,殊数见不鲜耳 ㊂说的就是自然而成的自然肌理语言,表釉对陶瓷艺术表达至关重要㊂这种自然 窑变 效果跟窑的设计㊁黏土类型㊁作品造型㊁装窑方式㊁烧成温度㊁烧成时间等都是决定因素㊂白明的釉面作品多以釉下青花和釉里红,在自己塑造的器型上,运用书法般的线条和中国画写意的笔法进行描绘,青色的藤蔓和叶子在瓶子上蔓延生长,生生不息,短浅刻看似随意,但呈现出抽象的形式美感㊂图1白明‘灵隐清幽“图2白明‘城“另一类作品是他自己动手制作的陶瓷造型,同样的与青花语言相结合显得文儒雅致㊂除了釉下青花结合透明釉,高温颜色釉以丰富多彩的颜色㊁和窑变㊁釉变㊁流变带来的肌理效果被越来越多的陶艺创作者喜爱,如有着独树一帜风格的周国桢教授,在陶艺界不断追求变革,将颜色釉和陶瓷雕塑结合在一起㊂在‘西班牙舞“作品中,塑造了一位年轻㊃07㊃陶瓷C e r a m i c s(陶瓷文化)2023年12月的外国女子热情忘我的跳着西班牙舞,郎窑红和乌金釉强烈对比的色彩来装饰,流畅而简洁的线条表现了女子跳舞时的奔放㊂3.2.2 抽象泥面肌理泥料抽象肌理的展现主要是指经过火烧洗礼后,在坯体上呈现出各种形态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神秘而多变的感觉㊂在无任何釉装饰的情况下,素坯直接入窑烧制,由于烧制温度和技法的差异,泥面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肌理效果㊂例如,柴火烧制的作品由于摆放位置的差异,还有还原和氧化焰的不同,使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㊂图3 白磊‘形式的构建“白磊说 传统类的容器又太精美,让人觉得工艺的精致往往超越艺术本身㊂白磊喜欢在黏土的成器过程找到乐趣㊁找感觉,一道划痕,一种印迹都是令人着迷的地方,比较粗重的手法也显得自然率真㊂真正做到在泥与火上看风景㊂4 当代陶艺肌理质地的情感表达白磊说: 一件好的陶艺作品,除了让人感悟到作品的视觉形式和内涵之外, 陶泥 釉药 窑焰 ......,材质和工艺语言本身就魅力无穷㊂陶艺的创作过程主要是对大自然材料的陶瓷进行烧制,随后艺术家通过精心雕刻将其赋予独特的艺术之美,最后放入火中淬炼㊂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能够通过陶艺作品表达出内心的情感㊂观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精神生活的愉悦㊂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作者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互动㊂白明说: 真正都艺术家呈现的是情感和思维方式,而我们的眼光往往落在细节上 ㊂艺术家们的情感能够赋予每件艺术品以灵魂和生命,并贯穿整个创作过程㊂每个陶瓷作品都承载着艺术家内心真实的感受㊂正如英国陶艺家P a t r i c i aS h o n e 的作品自然形式,颜色和肌理是来内心对自然风景的体验㊂在P a -t r i c i a 的作品中,她试图给人一种自然的力量,自发形成的纹理,不可预测的拉坯技术,以及在制作过程对成功失败的接受黏土的自然质地类似于土地地质的侵蚀和腐烂模式㊂5 结语当代陶艺源自于传统陶艺,陶艺家和陶瓷创作者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实践,充分展现出作品的思想性㊁前沿性以及开放性㊂不仅在材料和制作手法上进行创新,而且能够通过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展示出陶瓷作品的灵动和多样性㊂当代陶艺中纹理的引入,给人们对陶瓷的认识带来了全新的理解,陶瓷艺术家们不断尝试运用不同的肌理效果进行创新和实践㊂因此,对于陶艺肌理的准确表达和运用,一直是陶瓷艺术作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素㊂陶瓷肌理具有独特性和丰富性,同时陶艺肌理的正确表现也充分体现和突出了作品的内在思想情感,也能够揭示其所属时代的真实面貌㊂陶瓷艺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内心情感体验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当代陶艺的艺术语言愈加丰富,新观念㊁新材料应运而生,对陶艺的发展也带来了有力的推动㊂在这个理想的背景下,陶艺肌理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潜质和空间,为了实现对陶艺肌理的持续性丰富以及创新,仍然需要国内外陶艺爱好者的不断探索㊁实践和研究㊂参考文献[1] 朱开佩.论高温颜色釉在当代陶瓷艺术中的形式风格与意义[J ].中国陶瓷,2014,50(7):83-86.[2] 庞亚松.论陶艺肌理在陶瓷创作中的情感表达[D ].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20.[3] 张志辉.肌理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郑州:河南大学,2021.[4] 孙延亭.当代陶艺肌理语言研究[D ].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7.[5] 刘江远,范迪安,罗一平.白磊㊁白明陶艺作品展[J ].中国陶艺家,2009(1):16-21.[6] 张永瑾.浅谈陶艺肌理语言与情感表达[J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陶瓷,2021(2):12-13.㊃17㊃(陶瓷文化)2023年12月 陶瓷 C e r a m i c s。
做陶艺心得体会(模板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做陶艺心得体会(模板18篇)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赏析
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众多,每个名家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理念。
以下是一些当代中国陶瓷
名家作品的赏析:
1. 陈雪明:陈雪明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以传统青瓷和官窑瓷器为主。
他追求极致的工艺和细腻的纹饰,他的作品富有灵动的线条和流畅的造型,展现了青瓷的独特
之美。
2. 何炯昌:何炯昌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陶艺家,他的作品以瓷器为主,形式多样,风格独特。
他
善于运用各种装饰技巧,如浮雕、绘画、髹饰等,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光彩和生命力。
3. 张统江:张统江是中国现代青瓷的开创者之一,他的作品以青瓷为主,追求自然、简约和韵味。
他的作品继承了传统青瓷的特点,又注入了现代的审美理念,展现了青瓷的现代魅力。
4. 吴晓宇:吴晓宇是中国青花瓷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作品以青花瓷为主,风格独特。
他以传统
的青花瓷为基础,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创新的表现手法,使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的精髓,又展
现了现代的创意。
5. 谢君豪:谢君豪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以石泥陶为主,形式多样,
风格独特。
他擅长运用浓烈的装饰手法和大胆的造型创作,使他的作品富有力量感和个性。
这只是当代中国陶瓷名家作品的一小部分,每位名家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欣赏这些作品可
以感受到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样性。
关于陶器的英语作文## The Art of Ceramics ##。
Ceramics, the art of creating objects from clay andother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has a rich history that spans centuries, cultures, and continents. Fromancient pottery to modern masterpieces, ceramics haveplayed a vital role in human societies, serving both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purposes.History and Origins.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ceramics dates back to the Neolithic period, around 6000 BCE.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 such as Egypt, Mesopotamia, and China, people began experimenting with clay to create vessels for storage, cooking, and ritual purposes. These early ceramics wereoften simple in form and decorated with geometric patternsor animal motifs.Over time, ceramics evolved into a highly refined art form. In China,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CE) witnessed the production of exquisite porcelain wares that were prizedfor their translucency, delicate forms, and blue-and-white glaze. In Europe, the Renaissance period (14th-17th centuries) saw the emergence of majolica and delftw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colorful glazes and intricate designs.Types of Ceramics.There are many types of ceramics, each with its own unique properties and characteristics:Pottery: Made from earthenware clay, pottery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ceramic.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porous, opaque body and is typically fired at relativelylow temperatures.Stoneware: A more durable and less porous than pottery, stoneware is made from clay that contains a higher percentage of silica. It is fired at higher temperatures,resulting in a dense, vitreous body.Porcelain: The finest type of ceramic, porcelain is made from a special type of clay called kaolin. It is renowned for its translucency, whiteness, and resistance to heat.Techniques and Processes.The creation of ceramics involves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and processes:Throwing: Using a potter's wheel, a potter shapes clay into a vessel by rotating it and applying pressure.Handbuilding: Ceramics can also be created by hand using techniques such as pinching, coiling, and sculpting.Glazing: To create a waterproof and decorative surface, ceramics are coated with a mixture of minerals and other ingredients that is then fired.Firing: The final step in the ceramic process involves firing, which hardens the clay and fuses the glaze. Ceramics are typically fired in kilns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900 to 1300 degrees Celsius.Uses and Applications.Ceramics have a wide range of uses and applications:Functional: Ceramics are used to create a variety of functional objects, including dishes, bowls, mugs, vases, and tiles.Artistic: Ceramics have also been used to create beautiful works of art, such as sculptures, decorative pieces, and architectural elements.Industrial: Ceramic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spark plugs, insulators, and heat-resistant materials.Conclusion.Ceramics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human societies throughout history, serving both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purposes. From humble beginnings as utilitarian objects, ceramics have evolved into a highly refined art form that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captivate. The diversity of techniques, materials, and applications makes ceramics a versatile and enduring medium that will continue to enrich our lives for centuries to come.### 中文回答, ###。
110[西北美术]NORTHWEST FINE ARTS火润金砂焕彩本真—记王一中柴烧紫砂壶艺的新语境摘要:传统手工艺的文化思考与转型是当下传统瓷区艺人所面对的共同问题,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总结并创造出适合当 地手工艺术发展的新样式,是所有瓷区艺人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重要艺术工作,本文以宜兴当代陶艺家王一中的作品为选题,围绕其多年 的柴烧紫砂艺术创作与实践为基,进行紫砂柴窑艺术的课题探讨与研究,为宜兴紫砂柴烧艺术的创新性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探究与课题研究。
关键词:柴烧壶艺紫砂宜兴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我们习以为常的认为艺术是艺 术家的事业和追求,而忽略了艺术 也是人类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世界的长期期许使然。
我们常常习 惯于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而忽略 情感对于每一个人的差异性需求,而手工艺术的价值就是在满足实用 美学基础上的个性化情感纽带,他从一开始就在差异性上实现了人作为个体的一种属性诠释。
自然界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自然界对于人类创造艺术的启迪也是基于此处的一种情感同质反馈,人依附于自然而创造了人为艺术的主观创作,改变了人在环境中更加优越生活的一种可能,但这种可能依旧无法脱离于人作为自然环境中的共同体,而从心灵的诉求中达成“天人合一”的融会变通状态。
紫砂在柴烧领域的探究即是基于对紫砂泥料自然物理属性的遵循,也是紫砂壶艺作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客观实用价值所需,同时柴烧艺术以其材料、火候及落灰的自然属性,能够实现紫砂壶艺(接上页)定了基础。
民族化风格和鲜 明的思想主题是这一时期设计艺术 最显著特征。
在“百花齐放,百花 争鸣”文艺方针指引下,这一时期 的设计艺术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基础上,冲破旧的藩篱,从各个方 面积极寻找有利的发展方向,经过 十多年的发展,为我国的设计艺术 事业发展奠定了基调与方向。
注释:⑴陈学勇:《林徽因寻真一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中华书局2〇〇4版.第76页。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中外陶艺家:陶瓷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语言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丝绸之路的出现亦是如此。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连接东西方的商道,是古代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相交往的产物,是东西方文明相互撞击的结果。
中国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国家,无论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如此。
自古以来,东西文化沿着多条路线频频交流,“丝绸之路”俨然已成为以中国为主体的中外关系的代名词。
而东西方文化也在一次次交流中碰撞出了绚丽的花朵。
当丝绸之路遭遇中西文化的碰撞将擦出怎样的火花?为了深入了解丝绸之路对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影响,中国文物网分别采访了来自奥地利的陶瓷艺术家佩特拉?林登鲍尔和来自中国的陶瓷艺术家姜晓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奥地利陶瓷艺术家佩特拉?林登鲍尔
对于“丝绸之路”,两位陶艺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奥地利陶瓷艺术家佩特拉?林登鲍尔看来,“每一个欧洲人都会为成为丝绸之路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陶瓷艺术家姜晓燕
而在中国陶瓷艺术家姜晓燕看来,丝绸之路更多地传达了一种创新精神。
她表示“对于当代陶瓷艺术来说,我觉得创新特别重要,传统的艺术积淀我们都可以借鉴,因为它是非常丰富的财富。
当然陶瓷还有自己丰富的语言形式,比如各种泥巴、釉料等,我觉得创新是一定要做的,不然就称不上是当代的陶瓷艺术。
”
丝绸之路的繁荣是一种双向的文化馈赠,而这种文化的交互体现在艺术创作中便是艺术家之间灵魂的碰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姜晓燕作品
姜晓燕表示“我的创作源于我的生活,我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生活里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我的创作来源。
”她认为艺术创作没有理念可言,艺术就是如何表达自己,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作为艺术表现的主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佩特拉?林登鲍尔作品
而佩特拉?林登鲍尔在陶瓷创作过程中,更倾向于与原材料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她看来,泥土也是有生命力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我想要和我的原材料一起工作并且建立一种联系,并不仅仅是用原材料来达到我脑中所想像的样子。
”这与姜晓燕所说的“陶瓷也有自己的语言”实际上是一致的。
丝绸之路对于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共荣意义重大。
作为路,作为交通线,它成为沿途各国、各个民族进行各种交流的载体,在今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世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的背景下,丝绸之路的发展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开出更为绮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