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业废气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65 MB
- 文档页数:55
制药三废的产生及处理制药三废的产生及处理制药产业是保障民生健康的基础产业之一,但在保障百姓健康的同时,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制药工业生产工序繁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且成分复杂。
制药工业的“三废”包括了制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它们都属于环境科学中定义的污水、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的范畴,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制药废水的产生主要包括:工艺废水,如各种结晶母液、转相母液、吸附残液等;冲洗废水,包括反应器、过滤机、催化剂载体、树脂等设备和材料的洗涤水,以及地面、用具等地洗刷废水等;回收残液,包括溶剂回收残液、副产品回收残液等;辅助过程废水,如密封水、溢出水等;厂区生活废水。
其特点包括: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大;多含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和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化学合成制药废水COD和SS高,含盐量大,主要污染物质为有机物,如脂肪、苯类有机物、醇、酯、石油类、氨氮、硫化物及各种金属离子等。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
物化法是根据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其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物化处理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
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法等。
化学法包括铁炭法、化学氧化还原法、深度氧化技术等。
应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的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
由于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好氧生物处理有普通活性污泥法、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厌氧处理中常用工艺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等。
其它组合工艺,制药废水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使出水达标排放,必须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的方法,才能稳定达标排放。
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一、引言废气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规范废气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确保废气处理设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旨在提供废气处理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废气处理工程的合规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适合范围本规范适合于各类工业企业的废气处理工程,包括但不限于石化、化工、冶金、电力、纺织、制药等行业。
本规范适合于新建废气处理工程、改建废气处理工程以及现有废气处理工程的运行和维护。
三、术语和定义本规范中涉及到的术语和定义如下:1. 废气: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污染物的气体。
2. 废气处理工程:对废气进行净化、处理和排放的设施和系统。
3. 排放标准:对废气排放浓度、流量等指标的要求。
4. 处理效率:废气处理工程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5. 设计风量:废气处理工程中气体流动的速度和体积。
6. 设备选型:根据废气特性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和技术。
7. 运行维护:废气处理工程的日常运行、检修和维护。
四、设计要求1. 废气特性分析:根据废气来源、成份和浓度,进行废气特性分析,确定废气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
2. 排放标准: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确定废气处理工程的排放标准,包括废气排放浓度、流量等指标。
3. 处理效率:根据废气特性和排放标准要求,确定废气处理工程的处理效率,确保废气中的污染物能够被有效去除。
4. 设备选型:根据废气特性、处理效率和处理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废气处理设备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吸附、吸收、燃烧、脱硫、脱硝等技术。
5. 设计风量:根据废气产生速率、废气特性和处理效率要求,确定废气处理工程的设计风量,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和废气排放符合标准。
五、施工要求1. 施工方案: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废气处理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顺序、施工安全等内容。
2. 材料选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环保要求的材料,确保废气处理设备的耐腐蚀性和密封性。
3. 设备安装:按照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安装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工业废气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工业废气处理方法有很多种,那么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工业废气处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目前对于废气处理方法有燃烧法、吸取法、冷凝法、光氧催化法、吸附法、等离子法、UV光解法等,各种方法都会有不同的效果特点。
(1)冷凝法冷凝法是依据气态污染物在不同的压力和不同的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可通过降低温度和加大压力使某些气态污染物凝集成液体,达到净化、回收的目的。
冷凝法运行费用较高,适用于高浓度和高沸点VOCs的回收,对于低浓度有机废气此法不适用;单纯的冷凝法往往不能达到规定的分别要求,故此方法常作为吸附、燃烧等净化处理高浓度臭气的预处理过程。
冷凝法适于废气体积分数10—2以上的有机蒸气,常作为其它方法的前处理,冷凝法在5000ppm以上方有良好的去除效率且一般常应用在溶剂回收上。
(2)吸附法吸附法有一次性吸附、吸附—回收、吸附—催化燃烧等多种类型。
活性炭吸附去除效率高,但一次性活性炭法要求常常更换活性炭以保证净化效果,导致装卸、运输等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回收法适用于对中、高浓度,中、小风量,有回收价值的废气进行整治,但若有机气体成份简单,回收后不能直接用于生产,需要再进行精馏、萃取、分别等后继工作,不但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大大加添了整治成本。
吸附—催化燃烧法适用于大风量、低浓度的废气整治,是目前国内整治有机废气比较成熟、有用的方法。
(3)吸取法吸取法可分为化学吸取和物理吸取,大部分有机废气不宜接受化学吸取。
物理吸取的吸取剂应具有与吸取组分有较高的亲和力,低挥发性,同时还应具有较小的挥发性,吸取液饱和后经解析或精馏后重新使用。
此法适合于中高浓度的废气,但要选择一种廉价高效的低挥发性吸取液比较困难,需要同时考虑的因素包括溶解度、选择性、挥发性、粘度、燃点、再生性及毒性等等,同时二次污染问题较难解决,净化效果不志向,也常作为废气整治过程中的预处理过程,同时可起到冷却降温、预除尘的作用。
制药三废的产生及处理制药三废的产生及处理制药产业是保障民生健康的基础产业之一,但在保障百姓健康的同时,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制药工业生产工序繁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且成分复杂。
制药工业的“三废”包括了制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它们都属于环境科学中定义的污水、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的范畴,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制药废水的产生主要包括:工艺废水,如各种结晶母液、转相母液、吸附残液等;冲洗废水,包括反应器、过滤机、催化剂载体、树脂等设备和材料的洗涤水,以及地面、用具等地洗刷废水等;回收残液,包括溶剂回收残液、副产品回收残液等;辅助过程废水,如密封水、溢出水等;厂区生活废水。
其特点包括: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大;多含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和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化学合成制药废水CO刖SS高,含盐量大,主要污染物质为有机物,如脂肪、苯类有机物、醇、酯、石油类、氨氮、硫化物及各种金属离子等。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
物化法是根据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其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物化处理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
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法等。
化学法包括铁炭法、化学氧化还原法、深度氧化技术等。
应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的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
由于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好氧生物处理有普通活性污泥法、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厌氧处理中常用工艺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等。
其它组合工艺,制药废水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使出水达标排放,必须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的方法,才能稳定达标排放。
制药工艺中的污染物控制与治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制药工业也随之蓬勃发展。
但是,在药品制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点就是污染问题。
很多药品在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毒性较大的原料和工艺,这些原料和工艺虽然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因此,如何在制药工艺中控制和治理污染物的排放问题,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制药工艺中主要的污染物药物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较多,但主要可分为四类:废溶剂、废液体、废气、废固体。
其中,废溶剂和废液体的处理难度比较大,因为废溶剂的排放不仅会严重影响环境,还会对人们的健康产生风险,而废液体的处理则需要对液体进行化学反应才能分解污染物,处理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大。
废气和废固体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处理,废气的处理主要采用吸附和净化技术,废固体的处理则采用焚烧和填埋等方式处理。
二、制药工艺中的污染物控制与治理方案1. 废溶剂、废液体的控制与治理废溶剂、废液体的处理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治理措施,否则会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制药厂商采用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1)强制回收和再利用废溶剂和废液体采用这种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缓解环境和人们的健康带来的风险,同时也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利用生物技术生物技术在废液体的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微生物的代谢反应,将废液体中的污染物降解到一定程度,从而减轻环境压力。
2. 废气的控制与治理将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严重影响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因此,对于制药工艺中的废气,必须采取控制和治理措施。
制药厂商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对废气进行治理:(1)吸附和净化技术采用吸附和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将处理后的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不会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影响。
(2)二氧化硅干法吸附法和活性炭吸附法这两种方法是目前治理废气最常用的方法。
二氧化硅干法吸附法主要是在废气中通过喷射一种特殊的干燥剂,将有害物质吸附在一起,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制药有机废气治理方法分析摘要:由于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有机污染物被释放到空气中,对生态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有机尾气中的苯、酚、甲醛、氯乙烯等有毒化学组分不但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而且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产生严重的危害。
所以,对医药工业中的有机气体进行处理已是当务之急。
当前,国内外对有机尾气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种,每一种处理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关键词:制药;有机废气;治理方法1制药有机废气的成分和来源1.1有机废气的成分和特点有机尾气以有机物和硝酸盐为主,而有机物又分为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两类。
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在常温常压下容易被蒸发或溶解的有机物,如:苯,甲苯,乙醇等。
半挥发性有机物是一种如酚、醛类等,在特定的温度下可以被部分挥发掉的有机化合物。
氮氧化物由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组成。
因为药品的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差别,导致了其组成和含量的差别,但是一般都含有各种有毒的物质,如苯、酚、甲醛、氯乙烯等。
1.2制药有机废气的来源和排放量统计医药工业中的有机废气,其来源是医药工业中的各种化学过程,包括溶剂挥发、干燥、冷冻干燥、结晶及化学合成等过程。
由于很多药品的制备和纯化都要经过有机介质,因此,溶剂挥发是生成有机尾气的一个重要步骤。
根据环境保护部门发布的统计,中国医药工业每年产生12000t左右的有机污染物,而VOCs是最主要的污染物,约80%。
2目前主要的有机废气治理方法2.1物理吸附法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化学吸收技术——化学吸收技术。
它的主要理论是通过在吸附剂上发生的吸附效应,将尾气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吸收,进而对尾气进行处理,常用的物理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由于其操作简单,处理效果稳定,但由于其处理效果不佳,只能用于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气体。
2.2化学吸收法化学吸附技术是采用吸收剂吸附和吸附技术从尾气中提取出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技术。
它的主要理论是使有机物质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物质,从而对尾气进行处理,常用的化学吸收剂有氢氧化钠,硫酸,活性炭等。
工业vocs废气治理方案工业 VOCs 废气治理方案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气的排放成为了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更是备受关注。
VOCs废气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工业 VOCs 废气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一、VOCs 废气的来源及危害VOCs 废气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制药、印刷、涂装、电子等行业。
在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的使用、原材料的挥发、化学反应的副产物等都会产生 VOCs 废气。
VOCs 废气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光化学反应,形成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2、对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转化和迁移产生影响,加剧酸雨的形成。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1、长期接触 VOCs 废气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过敏反应、神经系统损伤等。
2、部分 VOCs 物质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
二、工业 VOCs 废气治理技术目前,常见的工业 VOCs 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沸石等)对 VOCs 废气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吸附剂达到饱和后,通过脱附再生恢复吸附能力。
优点: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
缺点:吸附剂需要定期更换,运行成本较高。
(二)吸收法通过选用合适的吸收剂(如水、有机溶剂等),使 VOCs 废气与吸收剂充分接触,从而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转移到吸收剂中。
优点:适用于处理高浓度废气,设备投资相对较低。
缺点:吸收剂需要后续处理,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三)冷凝法将 VOCs 废气冷却至露点以下,使其凝结成液体,从而实现分离和回收。
优点:对于高浓度、高沸点的 VOCs 废气有较好的回收效果。
缺点:对于低浓度废气处理效果不佳,能耗较高。
(四)燃烧法包括直接燃烧法和催化燃烧法。
直接燃烧法是将废气直接引入燃烧炉中进行燃烧;催化燃烧法则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降低废气的燃烧温度,提高燃烧效率。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之案例分析姓名:张xx 班级:12药剂学号:1234567前言:随着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制药工业三废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制药行业属于精细化工,其特点就是原料药生产品种多,生产工序多,原材料利用率低。
由于上述原因,制药工业三废通常具有成分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含盐量高、NH3一N浓度高、色度深等特性,比其他工业三废处理更难处理。
由于制药工业环境保护比制药工业起步晚,且治理污染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制药三废处理工艺还落后于制药工艺。
同时由于制药三废复杂多变的特性,现在的处理工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所以目前许多制药三废难以处理,或者处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一些小型的制药企业或多或少存在偷排三废的现象。
未将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三废直接进入环境,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摘要:本文通过哈药三废污染具体案例分析制药工业中三废的处理的重要性以及所用方法,通过综合利用,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
关键词:制药工业、三废治理、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具体案例:哈药总厂“三废”污染事件在哈尔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即使在夏天,也有人要戴口罩,居民称空气里臭味熏人。
记者调查发现,臭味来自于紧邻居民区的哈药总厂,住在周边的一些居民甚至常年不敢开窗。
在哈尔滨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附近,即使在夏天,也有人要戴口罩,居民称空气里臭味熏人。
记者调查发现,原来臭味来自于紧邻居民区的哈药总厂,住在周边的一些居民甚至常年不敢开窗。
1.废气超过恶臭气体排放标准哈药总厂位于城区上风口,它释放的臭味影响范围波及周边的高校、医院和居民区。
药厂为什么排放臭味呢?记者进入厂区后注意到,越往厂区内部,难闻的气味就越来越浓。
记者调查了解到产生臭味的主要原因是药厂青霉素生产车间发酵过程中废气的高空排放,以及蛋白培养烘干过程和污水处理过程中,无全封闭的废气排放。
废气排放严重超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隐性过敏,产生抗生素耐药性,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呼吸道以及眼睛刺激等症状。
制药厂三废处理流程制药厂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其中涉及到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都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
为了确保人们的生产环境和食品安全,制药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三废进行处理。
首先,制药厂废水处理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废水的处理需要依赖浓度调节池、高效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后处理系统,这些设备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废水处理的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通过浓度调节池给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将处理过的废水送到高效沉淀池,利用重力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去除。
接着,发送到厌氧池进行生化处理,让厌氧菌分解有机污染物,然后将其分送到好氧池继续分解有机物,经过多次挥发和分离,之后废水经过后处理系统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
其次,制药厂废气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其处理方法通常采取物理吸附、燃烧、洗涤、双碱等方式。
燃烧方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通过阻燃剂、催化剂等装置可以将废气中有害物质去除。
洗涤技术则是通过废气和液体的接触来实现废气污染物的去除。
双碱法通常应用在工业排放废气的处理上,其效率和效果也比较好。
最后,制药厂的固体废弃物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处理过程通常采取分离、预处理和使用等方法。
首先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和分离处理,随后对有害物质进行预处理,如烧毁和高温熔融。
接下来对废物的资源化、再利用或回收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步,如将焚烧后的无害物质用于水泥生产,或将有价值的材料回收利用。
综上所述,制药厂三废处理流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处理的方法要经过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排放,来保护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
同时,削减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开展环保公益宣传活动也是帮助改善环境和人口健康的重要事。
只有在这样的环保措施的保护下,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药品废气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废气处理管理工作,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药品生产的企业,包括传统药品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生物制药企业等。
三、废气排放标准1. 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
2. 废气排放应保证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危害,特别是不能影响周边水源、水域和农田。
3. 废气排放不得产生异味和有害气体,如有特殊废气排放需要,必须进行合法净化和处理。
四、废气处理设施1. 废气处理设施应根据单位生产规模和废气排放量进行合理设计和选配,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
2. 废气处理设施应定期进行调试和运行,确保其正常工作,对设备的性能参数、运行状态等进行记录和保存。
3. 废气处理设施存在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企业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维修和处理,直至设施正常工作。
五、废气监测1. 废气监测应定期开展,对排放的废气进行采样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案和记录。
2. 废气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加强数据管理和保存,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3. 废气监测结果应公开透明,对不符合排放标准和要求的废气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究。
六、应急预案1. 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对突发环境事件和事故进行预警、应对和处置,确保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
2. 应急预案应包括废气处理设施的停运、应急排放和处理、周边环境监测等内容,同时要明确应急指挥机构和人员的职责。
3. 应急预案应定期演练,提高企业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处置速度。
七、监督管理1. 环境保护部门应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废气排放管理监督检查,定期抽检废气监测数据和企业的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2. 对于违法和不合规的废气排放行为,环保部门要依法进行处罚,并公布相关企业的违法行为。
3. 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应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互相促进废气处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提升。
制药三废的产生及处理制药产业是保障民生健康的基础产业之一,但在保障百姓健康的同时,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废弃物也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制药工业生产工序繁多,使用原料种类多、数量大,原材料利用率低,产生的“三废”量且成分复杂。
制药工业的“三废”包括了制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液、废气、废渣,它们都属于环境科学中定义的污水、大气污染物、固体废物的范畴,对环境和人体都有着严重的危害。
制药废水的产生主要包括:工艺,如各种结晶母液、转相母液、吸附残液等;冲洗废水,包括反应器、过滤机、催化剂载体、树脂等设备和材料的洗涤水,以及地面、用具等地洗刷废水等;回收残液,包括溶剂回收残液、副产品回收残液等;辅助过程废水,如密封水、溢出水等;厂区生活废水。
其特点包括:废水的水质、水量变化大;多含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和微生物生长抑制剂;化学合成制药废水COD和SS高,含盐量大,主要污染物质为有机物,如脂肪、苯类有机物、醇、酯、石油类、氨氮、硫化物及各种金属离子等。
制药工业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大多为:物化法、化学法、生化法、其他组合工艺等。
物化法是根据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在其处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物化处理作为生化处理的预处理或后处理工序。
目前应用的物化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混凝、气浮、吸附、氨吹脱、电解、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法等。
化学法包括铁炭法、化学氧化还原法、深度氧化技术等。
应用化学方法时,某些试剂的过量使用容易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相关的实验研究工作。
生化处理技术是目前制药废水广泛采用的处理技术。
由于制药废水中有机物浓度很高,所以一般需要用厌氧和好氧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好的处理效果。
好氧生物处理有普通活性污泥法、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
厌氧处理中常用工艺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流化床、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等。
其它组合工艺,制药废水仅靠单一的处理工艺很难使出水达标排放,必须采用多种工艺联合处理的方法,才能稳定达标排放。
浅谈化工制药中原料药生产的尾气处理摘要:化工制药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都会造成危害。
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尾气处理,以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吸附、吸收、催化氧化和活性炭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流程设计,包括尾气收集、预处理、处理和净化等环节。
在尾气处理中,安全措施的考虑至关重要,同时还能够对环境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案例分析也表明,正确实施尾气处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达到了环保效益。
关键词:尾气处理,化工制药,环保,安全。
引言原料药是制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涉及到众多工艺和环节。
在原料药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如不加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化工制药原料药生产中,尾气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尾气处理不仅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还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正确实施尾气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能够达到环保效益。
因此,化工制药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尾气处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和环保意识,不断完善尾气处理技术和流程设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断努力。
一、尾气处理在化工制药原料药生产中的意义在化工制药原料药生产中,废气处理是一项尤为重要的措施。
化工制药生产过程中,各种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和人体健康。
废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化学反应、物质传递和燃烧等工艺过程中未被完全利用、转化和消耗的有害气体排放。
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和微粒,如SOx、NOx、COx、有机废气等,这些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
其中,SOx和NOx对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可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等,导致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衡。
同时,不同的化学气体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危害,包括呼吸系统、眼部、皮肤等多个方面。
因此,尾气处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环保和健康,同时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
医药行业VOCs治理概述VOCs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简称,通常指在常温常压下能够挥发到空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类(烷烃、烯烃和芳烃)、酮类、酯类、醇类、酚类、醛类、胺类、腈(氰)类等。
VOCs具有光化学活性,是形成大气中微小粒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是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工业源排放的VOCs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部分污染物具有致癌性。
近年来,随着对工业源废气所引发的大气污染认识和研究水平的逐步提升,针对重点行业VOCs的治理已成为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的重中之重。
从2010年开始,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首次提出把VOCs作为重点大气污染物,随后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办法》、《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公告2013年第31号)》以及部分重点行业VOCs 排放标准,积极推进了我国VOCs治理和监测技术的发展。
最近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中,明确针对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提出治理。
医药行业是我国六大污染行业之一,相比石化、包装印刷、家具、制鞋、汽车等行业,我国医药行业VOCs 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还需健全,针对医药行业VOCs的排放特点、监测技术、治理方法等还需积极推进研究。
1 医药行业VOCs排放特点1.1 医药行业废气排放现状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有机废气排放量大,排放环节分散复杂,企业VOCs治理成本高,治理相对滞后。
环保部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药工业总产值占全国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总量却占到了6%,被公众称为“前门制药治病,后门排污致病”。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环境统计数据2013 显示,全国医药制造业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高达1741亿m3,制药企业VOCs治理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保护环境、治理VOCs 成为医药行业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