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修辞手法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ppt
- 格式:ppt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31
高一语文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语文主要修辞手法语文主要修辞手法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比拟(一)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赏析(高三)鉴赏修辞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使文章更生动。
将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⑴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什么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⑵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初中语文常见修辞方法及其作用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2.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①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a、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4.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6.设问:“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作用: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打感叹号。
國中常見修辭介紹依照黃慶萱先生的修辭學中,修辭法可以依其作用分為兩個方面:一就是情意表達的方法,一是優美形式的設計。
並給予「修辭學」如下的定義:「修辭學是研究如何調整語文表意的方法,設計語文優美的形式,使精確而生動地表達出說者或作者的意象,期能引起讀者之共鳴的一種藝術。
」因此明白「修辭」的技巧,就可以幫助我們領略文學的奧妙,欣賞文學的美!一、譬喻◆定義: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
在不同的事物中找出「相似」之處,以這個類似點為橋梁,藉「那」件事物來說明「這」件事物。
◆結構:所要說明的這個事物叫「喻體」,用來說明喻體的那個事物叫「喻依」,聯繫兩者的輔助詞稱「喻詞」。
◆類型與例句:二、借代◆定義:在談話或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或語句不用,而另找其他與本名密切相關的名稱或語句來代替,除了使文辭新奇有趣外,還可以凸顯事物的特徵。
◆類型與例句:三、轉化◆定義: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其原來性質,化成另一種性質截然不同的事物,而加以形容敘述。
又稱為比擬,作用在於使事物具有人的感情,使讀者產生鮮明的印象。
◆類型與例句:四、誇飾◆定義:語言文字誇張鋪飾,超過客觀事實。
作用在於語出驚人,加深讀者印象,但不能被誤認為事實。
◆例句:1.她的新房子,小到連螞蟻都擠不進去。
空間縮小2.夏蚊成雷。
(沈復兒時記趣)物象放大3.我好餓,簡直可以吞下一頭牛。
4.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時間縮短5.她的臉油到可以煎蛋了。
五、引用◆定義:有意援引別人的話、俗語、諺語、典故等,來加強自己言論的說服力。
◆例句:1.他所喜歡的性格是「剛毅木訥」,他所痛惡的是「巧言令色」。
2.孔子說:「無入而不自得」,正是我現在的心情寫照。
3.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
六、感嘆◆定義:利用各種嘆詞、助詞來強調內心的驚訝、憤怒、讚嘆、傷感、希望等情緒的修辭方式。
作用是藉自然發出的嘆息來宣洩感情、表達思想。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精讲教案修辞本义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可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小学语文常用的八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下面就每一种修辞手法的概念、作用、注意事项等结合例句进行详细讲解,并附练习供教案使用。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明喻就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
例句:例如:长城像一条长龙。
这个句子中,“长城”是本体,“像”是比喻词,“一条长龙”是喻体。
2、暗喻:暗喻又叫隐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不用比喻词语或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
例句:例如:山间的云雾构成了一幅精妙的山水画。
这个句子中“山间的云雾”是本体,“构成”是比喻词,“一幅精妙的山水画”是喻体。
3、借喻:借喻是只出现用来代替本体的喻体,而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句: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这个句子中,本体、比喻词均没有出现,喻体是“银条儿”。
(四)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抡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chóu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干皱 ________ 更胜一chóu ________ 篡 ________ 夺(2)选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划线句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 。
(4)“窃窃自语”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5)上述选段选自________,这是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被誉为“________”。
这部作品中,________能为自己做一只性能很好的水袋,里面贮藏空气;________凶猛如恶虎,残忍如妖魔,专食活的动物。
【答案】(1)zhòu;筹;cuàn(2)滑抡;滑轮(3)拟人(4)指蝈蝈在绿叶丛中悄声鸣叫(5)《昆虫记》;昆虫的史诗;水蛛;螳螂【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作答时注意“皱”应该读四声;“更胜一筹”指技艺或技能超过别人,“筹”的偏旁不要写错;“篡夺”指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篡”应该读cuàn。
(2)“滑轮”是简单机械的一种,是装在架子上的周缘有槽的轮子,能穿上绳子或链条,多用来提起重物。
“轮”应该是车字旁。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