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军事理论课论文精选范文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作为高校广泛开展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已经贯穿于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课论文精选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军事理论课论文精选范文篇一《浅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摘要: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个性化学习的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提高国防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国防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对传统的国防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本文正是从这种现状出发,有针对性的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研究,对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及新教学法在国防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在普通高校开设军事课,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我国的学生军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效果很好,并赢得了社会各届的好评。
但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编制体制和机构设置不够科学,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不够完善,造成普通高校学生军训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现行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1.军事理论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军事技能训练方法一直比较单一。
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以灌输式的讲授形式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单薄、授课艺术差、照本宣科者多、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照本宣科、平淡无奇的陈旧知识讲授。
这必然使学生感到单调;其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单方面的灌输爱国思想,学生感到枯燥也是难免的,难以突出主体意识和个性,不仅学生难以听下去,更不能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
另外,降低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
2.高校的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学们相融合。
很多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就应该是老师讲,没有什么需要学生去思考的。
大学生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内容丰富新颖,从而将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案内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军事理论课论文(通用12篇)军事理论课论文篇1继五一已经好久了,迟来的军事理论课在新学期伊始终于与同学们见面了。
坦白的说在学习这门理论课之前,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知识的了解甚少,我总觉得,自己没有参军,军事应该离我很遥远,因此只是单纯的喜欢军队,也正因为如此我一直很期待这次的军事理论课。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为军事,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坚强后盾,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有力的表现,更是一个中国大学生应当为之奋斗,为之拼搏的永恒主题。
总体说来,通过为期一周的军事理论课,我对军事理论、军事知识与技能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增强了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了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观念,提升了个人思想理论修养和人文素养。
与此同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八个字在我脑海里的印记更深了一步。
从小我就是一个酷爱军队的女孩,喜欢那笔挺的军装,喜欢那矫健的步伐,喜欢那严明的纪律,喜欢军人身上那种极其朴素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军人,在我心中,是正义的化身。
这次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让我离军队、离国防更进一步。
通过军理老师的精细讲解和自己的体会思考,我个人认为,军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军事理论,先进武器和精锐部队。
这三个方面,无论是在军事进攻,还是在战略防御上,都是极为关键的。
首先,是军事理论。
到目前为止,军理老师主要介绍了两种战争思想,一个是孙子兵法,另外一个是毛泽东军事思想。
在我看来,孙子兵法简约概括,从高度抽象的角度来阐发作战制敌的思想。
虽然已经是一千多年前的理论,但是由于他采用了保留作战经典思想,和高度抽象的方法,使得该兵法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指导意义。
在军界,商界,甚至文化界,都被广泛的应用,真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的思想,分别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而军事家毛泽东,综合吸收了前人军事理论的精华,并加以创造和发展,通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争实践,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
军事理论相关的论文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的新形势,我军要掌握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军政兼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相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军事理论相关的论文篇一《试论国防生培养目标、特点、方法及对策》摘要: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广泛运用的新形势,我军要掌握未来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军政兼优、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军事人才,就必须拓宽选拔培养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进一步发挥普通高等教育在国防和军事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此,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
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培养的青年学生。
如何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国防生,确保输送政治合格、成绩优良、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志愿献身国防事业的后备军官到部队,是我们必须深刻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国防生;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军队人才1前言随着国防生制度的全面实施,我军的后备军官选拔由依托军事院校培养已经逐渐转变为依托军事院校和依托国民教育共同培养,国防生正成为我军军官的主要来源。
但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生毕竟是一件新生事物,在地方院校培养后备军官的培养模式并不完善。
由于我军国防生制度建立时间较短,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
目前对国防生的培养经验有限,培养出来的人才与部队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需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本研究着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国防生培养模式,实现国防生培养目标,以提高国防生的培养质量。
论文针对国防生培养的具体特点,结合笔者作为国防生学习训练生活的具体经验体会,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国防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
通过对国防生培养目标、培养特点及方法、问题及对策的探究,最后给出笔者对国防生培养模式中的意见和建议。
有关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在总体目标、教育内容上有着显著的一致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有关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篇一《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及其对经济建设理论的影响》【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游击战略思想进行阐述,集中地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中国革命,甚至世界革命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进而探讨分析其军事思想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毛泽东;军事思想;经济建设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及哲学家。
综观他伟大、光荣、战斗、革命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他不仅在军事战略上有匠心独运的神来之笔,高屋建瓴、气势恢宏之杰作,纵横捭阖、掩天吞地之伟举,而且在经济方面也有"挥斥方遒"之气魄,"多快好省"之佳绩。
然而,在他的经济建设理论里总或多或少带着战争思想的痕迹。
应该说,在掌握战争规律方面,毛泽东轻车熟路,富有技巧,运用自如。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的胃口从未像在战争时期那样好过"。
[1]所以,他也就能够手持"长缨",凭着"小米加步枪"轻易缚住"苍龙",战胜"面包加大炮"、拥有八百万军队的蒋介石;在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凭其"书生意气"的诗人浪漫和"激扬文字"的哲学家气质,取得了"中流击水"的不凡业绩,但是这显然无法像在战争期间那样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远远无法像军事战略那样璀璨夺目、影响深远。
毕竟,他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仍然囿限于战争时期的思维。
为此,笔者试图就毛泽东军事思想,特别是他对中国革命乃到世界革命做出的伟大贡献进行解读,进而探讨其对经济建设理论的影响和作用,以冀为现代经济建设有所裨益。
军事理论大学生论文范文精选军事理论课是高校的一门特殊教育课程,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论文范文精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军事理论论文范文精选篇一:《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探析》摘要:大学生作为知识性群体和未来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
本文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探讨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融入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通过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身心健康都得到提升,最终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敢做敢当、富有民族使命感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素质培养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各国间竞争日益加剧,竞争具体体现在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即提高未来国民素质。
国防教育是高校对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主旨在于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增强学生民族使命感。
1958年,中共中央首次做出“大、中学校要增加军事课程,实施军事训练”的规定。
在此之后,我国大部分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训练相结合的国防教育课程纳入本科培养计划,国防教育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对我国大学生素质培养工作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1]。
一、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立足于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全体公民进行的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使全体公民建立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防意识。
大学生作为知识性群体和未来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对象。
因此,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爱国爱校情怀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防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淡薄,国防教育是增强学生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加强军事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大学生军事训练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国防教育强化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深化了解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内涵,有助于其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4000字[合集五篇]第一篇: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4000字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4000字|思想支配行动,靠昨天的思想打不赢今天的战争,更指导不了明天的行动。
指挥人员如果思想观念陈旧,那其指挥的军队也必然是落后的军队。
美陆军原参谋长沙利文曾说:“21世纪部队必须体现出能用新的思维方式来设想战争形态”;“思想的转变要先于软件和硬件的改变”。
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各级指挥人员必须要改变传统观念,打破旧框框,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观念。
一、单靠组织人力物力已无法与信息化战争形态相“匹配”,应确立夺取信息优势、以信息制胜的观念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战场信息源增多,信息流量、流速急剧增大,指挥人员所要处理的已不再仅仅是人流、物流,而更多的是信息流。
因此,指挥人员必须改变以往的机械化战争观念,把信息作为比兵力兵器、物力财力更为重要的作战资源加以集聚、谋划和运用,努力提高作战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能力。
一是要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战争形态发展需要,以信息制约能量,以信息配置资源,以信息沟通指挥。
二是要把制信息权作为部队行动的“自由权”、“主动权”和“生命权”来对待,以夺取制信息权作为指挥活动起点,贯穿作战指挥的全过程。
三是要把过去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注入信息内容,使之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中焕发新的活力。
四是要用信息武装指挥人员的头脑。
包括使用信息装备、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指挥人员在运筹谋划、辅助决策、协调工作时,都要优先考虑对信息的利用与反利用等。
二、单纯注重“人谋” 已无法满足大信息量的战场要求,应确立人机一体、以机助谋的观念决策是作战指挥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
传统观念认为,决策是人专有的主观思维活动,依靠的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优势。
但是,在变量多、节奏快、信息量大、关系复杂的信息化战场上,作战行动对作战决策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脑的生理极限。
有关资料表明,随着信息化条件下作战信息量的剧增,如果使用传统的手段,通常只能处理情报信息量的30%以下,而指挥员所得到的还不到10%;相反,如果用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辅助决策,输入信息后,一般15分钟后就能给出1-3个经过可行性论证和功效得失权衡比较的模拟决策方案。
军事理论论文范文军事理论课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军事理论论文范文篇一《论当前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模式创新》摘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工作,是当前国防教育形势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国防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水平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将之合理解决,以求为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开拓新的局面。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创新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67-0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党即非常重视学生军训工作。
20世经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逐步走向成熟。
在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实际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予以简单梳理归纳,并尝试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思路。
一、当前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梳理(一)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现代国防是全民国防,国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国防的巩固。
”[1]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安全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国家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2]。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要求我国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大全民国防教育力度,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造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好氛围,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因此加强国防教育,不仅仅是中央文件的要求,也是当前国防教育形势的现实需要。
当前,国际战略环境并不太平,中国周边充满了不稳定因素。
恐怖主义、南海问题、中印边界问题、钓鱼岛争端、朝核问题、美国战略重心重返亚太等等,都充满了挑战。
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五篇范例)第一篇: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目的就是使我们改变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国防概念。
之于知识结构的改变,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就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在近代领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杀,财富被掠夺,民族尊严被肆意践踏.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挫折、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从而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因此,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才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通过对这些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精神。
中国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使任何国家都不敢侵略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所以,我们的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就是完全一致的。
在今天的中国,热爱祖国就必须热爱社会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
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也就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
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而人民军队就是集体主义精神的化身,集体主义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的思想。
所以,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时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范文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是高校政治教育中不可少的部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军事理论教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军事理论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军事理论的论文篇一:《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摘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很多内在本质关联,在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优良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培育党中央提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听党指挥、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里,传统文化是我们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要求,既批判继承又融合创新,不断提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性。
1批判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忠诚”品质,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的价值观要求“忠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含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先秦时代的“尊主安国”,还是封建社会的“精忠报国”。
这里的“忠”体现了臣对君,下对上的“忠”,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色彩,在现代中国已经没有了封建等级制度,但是“忠”的基本要求没有变,只是需要进行升华,需要升华到我们对党、祖国、人民的忠诚,这是当代革命军人的现实道德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华民族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军队是党领导的军队,是国家、社会主义、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忠诚”即是“忠诚于党”。
要坚决听党指挥,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指示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
“忠诚于党”与忠诚于党的事业是军事最起码的政治道德要求,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军队“忠诚”的新内涵、新要求。
军事理论课
—开启心灵军事大门的钥匙学习这门课后让我对中国的军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国的军事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地方,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不足,这些不足有待我们去完善去创新。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让我们改变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观念。
那么,对于依法参加军事理论课的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将从知识结构的改变、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国防观念这三个方面具体阐述。
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作为大一新生的我们,对于历史知识了解的比较少。
通过对中国近代国防历史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旧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落后。
我们的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生活在一场接一场的侵略战争的深重灾难之中。
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次的探索与失败,最后才找到了社会主义这条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正确道路,而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才使中国人民战胜了一切敌人,最终从屈辱中站立起来,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使中华民族近百年来成千上万的先烈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理想得到了实现。
通过这些历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适合国家社会的制度才能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而这些历史的学习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不仅是对祖国的无比深厚的感情和保卫祖国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现为是关心祖国的命运和前途,为祖国的前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进步而奋斗的
精神。
所以我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改变是体现在正确的世界观的树立,社会主义信念的增强,以及热爱祖国的强烈思想到深层的、理性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
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则是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中。
80末90后的我们,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爱的浇灌下长大,没吃过苦,没受过累,所有的好东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也很少有机会过这种集体生活,所以免不了会自私,处处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但是,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如果没有集体主义,就没有人民军队,就没有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
人民军队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还是在抗灾抢险的境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人民军队总是会冲在最前面,为人民利益而奋不顾身,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始终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体现了高尚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以调动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性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倡导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社会中的主导地位,以维护我们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因而就不但要求我们的人民军队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观,而且要求我们全体人民都应当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都应当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所以,作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大学生的我们就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和人民利益之上,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种对国家、人民的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增强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祖国在今后能够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因而我们在军事理论课中通过对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的学习和对人民军队的了解就会大大促进我们在今天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我认为,使我们树立这种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对我们进行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从而也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
关于国防意识,不可否认,二十一世纪国家之间的较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经济实力为先导。
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国家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极端的较量形式就会出现。
这个极端的较量形式就是战争!当今的中国,安全隐患不可谓不多。
南沙群岛被东南亚小国强占,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中日东海问题和钓鱼岛争端也日益升级。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级大国在前苏联已经解体俄罗斯日渐衰微的情况下,把中国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纪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开始以各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可以说,现在我国的国防形式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波涛汹涌。
大国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进行的国家之间的较量。
没有实力就没有外交地位。
在世界史上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个国家在没有实力的情况下却拥有很高的国际地位。
国际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
当然,现在的中国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国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支持国防建设。
但是,这远远不够。
国防不仅仅是国家和军队的事情,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情。
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国防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如课上老师的举例,瑞士为什么可以保持中立600年无战争,从而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水平最高的国家?就是因为他们的全民国防,全民皆兵,那里凡是16-55岁之间的人,身体无残疾的就是兵,该国可以在国内任何位置召集军队,因为瑞士人家里
多有军服和武器。
这样全民参与国防的国家是无坚不摧的。
所以在军事理论这种爱国教育中,我们增强了国防意识概念的同时,也增强了国防意识。
军事理论课的学习,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增强勇于保卫祖国的国防意识的同时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要向人民军队学习,我们的人民军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之所以能够战胜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用劣势武器打败了强大的敌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民军队具有强大的政治优势——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任何敌人所无法拥有、而是人民军队所独有的政治优势。
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就没有新中国。
正是这种伟大的精神使人民军队具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使我们的革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个胜利还体现着为了人民利益而奋斗的无产阶级革命人生观,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生观,才使我们能够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得失观、利害观、生死观,才使我们的人民军队具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而人民军队只有具有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革命军队。
一个军队要有一种拚搏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需要有一种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奋斗精神,需要在全体人民中倡导一种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积极人生观,这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导人生观,是我们所应当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总之我认为,军事理论课就是一种爱国教育,通过这种教育,我们改善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国防概念,也使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爱党爱民,爱社会主义,参与国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人人参与国防的国家才是最安全的国家!
经过几周几十课时的学习,丰富了自己的军事知识,从毛泽东军事思想到1966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再到现代高科技战争,军事理论课带给我们的东西还真不少。
给我们上课的是两位和蔼的大校级军官,他们都有着军人特有的爽朗与幽默。
在课堂上他们总是能够用他们饱满的精神感染我们。
给我们讲军营里的感人故事,播放一些反映军营生活的影片,使我们感受军人的优良作风,军营里的优秀文化,颇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无谓气概。
军营文化是高效率,铁纪律的文化。
值得我们体会学习。
我一直对军事很感兴趣,本打算高考完去报考军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在北京林业大学里接受了军事理论教育,经过这十几节课的学习以及自己的体悟,我在两者之间,即普通大学与军校校园之间找到了契合点:那就是不论在哪里,都要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