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和常量
- 格式:docx
- 大小:15.62 KB
- 文档页数:3
物理量电流定义式欧姆定律电功(电能)电功率焦耳定律电磁波密度初中物理公式(全)及必记常数公式单位备注I=Q了解即可I- 电流 - 安培( A)Q-电荷量 - 库仑( C)t- 时间 - 秒( s)tU适用于纯电阻I- 电流 - 安培( A)U-电压 - 伏特( V)R-电阻 - 欧姆(Ω)电路,电动机I=R不适用。
W=UItW -- 电能 -- 焦耳( J)U-电压 - 伏特( V)I- 电流 - 安培( A)t- 时间 - 秒( s)适用所有电路W-- 电能 -- 焦耳(J )P-功率 - 瓦特( w)t- 时间 - 秒( s) W=pt W-电能 - 千瓦时P- 功率 - 千瓦( Kw)t -时间 - 小时( h)( Kw.h)W=I2 RtW -- 电能 -- 焦耳( J)I-- 电流 -- 安培( A) R - 电阻 - 欧姆(Ω) t --时间 -- 秒( s)适用于纯电阻2W -- 电能 -- 焦耳( J)电路,电动机W=U不适用。
tR U- 电压-- 伏特( V)R - 电阻 - 欧姆(Ω) t --时间 -- 秒( s)W P -- 功率 -- 瓦特( w) W- 电能 -- 焦耳( J) t --时间 -- 秒( s)P=t W--电能 -- 千瓦时t - 时间 -- 小时(h)适用所有电路P-- 功率 -- 千瓦(Kw)(K w.h)P=UI P-- 功率--瓦特( w) U - 电压 -- 伏特( V) I-- 电流 -- 安培(A)P=I 2R P-- 功率--瓦特( w) I-- 电流 -- 安培(A) R-电阻 -- 欧姆(Ω )适用于纯电阻2电路(分别适P=UP-- 功率--瓦特( w) U - 电压 -- 伏特( V)R- 电阻 - 欧姆(Ω)用串、并联电R路)Q-- 热量 -- 焦耳( J )当消耗的电能Q=I2 RtI-- 电流 -- 安培( A)R-- 电阻-- 欧姆t -- 时间 -- 秒( s)全部转化为热(Ω)量时有: Q=W= UIt =Pt C=λ ?C-- 波速 --3× 108 m/sλ-- 波长 -- m?-- 频率 --Hzmρ-- 密度 --g/cm3m-- 质量 --g V-- 体积 --cm 3密度的大小与ρ=质量体积无关Vρ-- 密度 --kg/m3m-- 质量 --kg V-- 体积 --m 3速度v=s V-- 速度 --m/sS-- 路程 --mt-- 时间 --stV-- 速度 --km/h S-- 路程 --kmt-- 时间 --hP=F P-- 压强 --PaF-- 压力 --NS-- 受力面积 --m 2S压强 /压力F=G 物体水平放置 P=ρgh (当物体是上下一样大时) P=ρ ghρ-- 密度 --kg/m 3g=9.8N/kgh-- 深度 --mF=psF=G (当容器是筒形时)F(当容器是筒形时)P=S适用计算固体压强、压力(一般先求压力再求压强)适用计算液体压强、压力(一般先求压强再求压力)重力G=mgG-- 重力 --Nm-- 质量 --kgg=9.8N/kgF 浮 =G 排 =m 排 g=ρ 液 gv 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与物体的 浮力压力形状、重力、F 浮=G-F 拉称重法F 浮=G 物漂浮或悬浮F 浮=F 上-F 下体积无关差法机械功W=FS W-- 能-- 焦耳( J ) F-- 力--NS-距离 -mP=WP-- 功率 -- 瓦特(w )W--电能 -- 焦耳( J )t- 时间 - 秒(s)功率tP=FV P-- 功率 -- 瓦特(w ) F-- 力--NV-- 速度 --m/s效率η=W有= P 有机械效率η=Q热效率任何效率都是有用部分 (达到目吸W总P 总Q 放的所做的)与总投入的比值 燃烧放热 Q=mq Q-- 热量 -- 焦耳( J ) m-- 质量 --kg q-- 热值 --J/kg (J/m 3 ) 吸热、放热 Q=Cm △ tC-- 比热容 -J/(kg.C)m-- 质量 --kg△ t-- 变化的温度 -- 0C杠杆平衡条件F 1L 1=F 2L 2天平、杆秤常用单位换算密度: 1g/cm 3=1×103kg/m 3速度: 1m/s=3.6km/h电功 :1Kw ·h=3.6 ×106 J2-4 22-2 2体积:3-6 33-3 3面积: 1cm =1× 10 m 1dm=1×10 m1mL=1cm=1×10 m 1L=1dm=1× 10 m必记常数光速(电磁波波速) : 3× 108m/s ( 水中: 2.25 × 108 m/s 玻璃中: 2×108m/s)声速 (15 0c 空气中 ) :340m/s水的密度: 1g/cm 3 =1× 103 kg/m 3水的比热容 : 4.2 ×103J/(kg. 0 C)标准大气压 :1.01 ×105 Pa (粗略计算取 105Pa )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 1000 C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 :00C身边物理常数中学生体重: 500N 左右 人对地面的压强: ( 1--3 )× 104 Pa 人正常步行速度: 1.1m/s人正常跑步速度: (5-8)m/s人体的密度约为: 1× 103kg/m 3 人正常体温 :37 0C 舒适的室内温度: 20--25 0C一个鸡蛋重: 0.5N一层楼高度 :3m一张纸的厚度约: 70um (微米)左右 手机电池电压: 3.7V一节干电流的电压: 1.5V动力电路电压 :380V 人体安全电压 : 不高于 36V 蓄电池电压 :2V家庭电路电压 :220V。
初中物理常量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物理常量汇总青椒工作室原创作品一、初中物理常用的必须记住的常量1.真空中光速:c=3×108m/s2.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108m/s3.在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4.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在不要求精确计算的前提下,取g=10N/kg)5.1标准大气压的值:p=760mmHg=1.013×105Pa≈10.3m水柱=1.0g/cm3=1.0×103kg/m36.水的密度:ρ水=4.2×103J/(kg·℃)7.水的比热容:c水8.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9.冰的熔点:0℃10.水的凝固点:0℃11.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100℃12.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13.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14.家庭电路电压:220V15.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16.我国交流电的周期是:0.02s17.我国交流电的频率:50Hz18.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19.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
20.一个电子的电量:e=1.6×10-19C二、初中物理常数识记表格四、初中物理单位换算1.时间单位换算:1h=60min=3600s 1min=60s2.电流单位换算:1A=103mA=106 uA 1mA=103uA3.电压单位换算:1V=103mV 1kV=103V4.电阻单位换算:1kΩ=103Ω 1MΩ=103kΩ=106Ω5.功率单位换算:1kW=103W6.电能单位换算:1kW·h=3.6×10 J 1度=1kW·h7.长度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 mm=106 um=109 nm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um 1um=103nm 8.面积单位换算:1m2=102dm =104 cm9.体积单位换算:1m3=103 dm3 =10 6cm310.容积单位换算:1L=103mL 1L=1dm =10-3 m3 1mL=1cm =10-6 m3 11.质量单位换算:1kg=103 g=106 mg 1g=103mg 1t=103 kg12.密度单位换算:1g/cm3 =1×103Kg/m313.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14.一标准大气压: P0 =1.01×10 5Pa=760 mmHg( 毫米水银柱)五、初中物理知识:重要概念、规律和理论1、记住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还是放热。
初中物理常用公式单位常数在初中物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公式、单位和常数,它们对于解决物理问题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公式、单位和常数:一、常用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v)=距离(d)/时间(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末速度(v)-初速度(u))/时间(t)3.力的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4.功的公式:功(W)= 力(F)× 距离(d)× cosθ其中,θ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5.动能公式:动能(K.E.)=1/2×质量(m)×速度²6.引力公式:引力(F)=G×质量1(m1)×质量2(m2)/距离²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7.密度公式:密度(ρ)=质量(m)/体积(V)二、常用单位:1.长度单位: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2.时间单位:秒(s)、分钟(min)、小时(h)、天(d)3.质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4.速度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5.力单位:牛顿(N)、千克力(kg·f)6.功单位:焦耳(J)、千焦(kJ)7.功率单位:瓦特(W)8.能量单位:焦耳(J)、千焦(kJ)9.密度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克/立方厘米(g/cm³)10.频率单位:赫兹(Hz)三、常用物理常数:1.加速度固定值: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9.8m/s²2.速度光速常数:光速(c)≈3×10⁸m/s3.引力常数:4.π的近似值:5.质子电荷:元电荷(e)≈1.602×10⁻¹⁹C这些是初中物理常用的公式、单位和常数。
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物理学问题。
当然,除了学习这些公式和常数,还需要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由于初中科学内容较为广泛和多样,涉及的公式也颇为丰富。
以下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公式。
一、物理公式:1. 动能公式:动能(E)= 1/2 ×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2)2. 功力公式:功(W)= 力(F)× 位移(s)3. 法拉第定律:电流(I)= 电荷(Q)/ 时间(t)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力1 × 力臂1 = 力2 × 力臂25.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i)= 反射角(r)6. 牛顿第二定律:力(F)= 质量(m)× 加速度(a)7. 速度公式:速度(v)= 路程(s)/ 时间(t)8. 位移公式:位移(s)= 速度(v)× 时间(t)9. 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0. 重力公式:重力(F)= 质量(m)× 加速度(g)1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率(λ)= 热流量(Q)/(温度差(ΔT)×时间(t)×面积(A))12. 压力公式:压力(P)= 力(F)/ 面积(A)13. 弹簧定律:弹性力(F)= 弹性系数(k)×变形量(x)14.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 电流(I)×电压(U)15. 高斯定理:电通量(Φ)= 电场强度(E)×表面积(A)16. 光速公式:光速(c)= 折射率(n)×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0)17. 电阻公式: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面积(A)18. 能量转化公式:能量转化效率(η)= 有用能量输出 / 输入能量19.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F)= 万有引力常量(G)×质量1(m1)×质量2(m2)/ 距离的平方(r^2)20.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二、化学公式:1. 摩尔质量公式:质量(m)= 物质的摩尔数(n)× 摩尔质量(M)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摩尔数(n)/ 溶剂的体积(V)3.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酸(H+)+ 碱(OH-)→ 盐 + 水4.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5. 摩尔质量与密度关系:密度(d)= 质量(m)/ 体积(V)6. 摩尔气体体积公式:V1 / n1 = V2 / n27. 燃烧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8.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还原剂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9. 铁的生锈反应:4Fe + 3O2 + 6H2O → 4Fe(OH)310. 碳酸钙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11. 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12. 硫酸与铜的反应: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1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14.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15. 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16. 硫酸铜与铁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17.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 + H2 → Cu + H2O18.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19.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0. 氢氧化铁的溶解反应:Fe(OH)3 + 3HCl → FeCl3 + 3H2O三、生物公式:1. 光合作用方程式:光能+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2. 呼吸作用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ATP)3. 分子遗传学公式:DNA → RNA → 蛋白质4. 遗传交叉公式:分离型基因型比例 = 1:1:1:15. 平行交叉公式:连接型基因型比例 = 1:16. 细胞分裂公式(有丝分裂):2n → 2n7. 细胞分裂公式(减数分裂):2n → n8. 细胞分裂公式(无丝分裂):1n → 2n9. 氧化磷酸化公式:ADP + Pi + NADH + FADH2 + O2 → ATP + H2O + NAD+ + FAD10. 酶催化公式:底物 + 酶→产物 + 酶11. 肽键形成公式:氨基酸 + 氨基酸→肽键 + H2O12. 葡萄糖酵解公式:葡萄糖→ 2 丙酮酸 + 2ATP + 2NADH13. 三羧酸循环公式:乙酰辅酶A + 3NAD+ + FAD + GDP + Pi → 2CO2 + 3NADH + FADH2 + GTP + 2H2O14. 脂肪酸氧化公式:脂肪酸 + O2 → CO2 + H2O + 能量(ATP)15. 蛋白质合成公式:mRNA + tRNA + rRNA →蛋白质16. 翻译公式:mRNA + 核糖体→蛋白质17. 氨基酸活化公式:ATP + 氨基酸→ AMP + 肽基酸18. 转录公式:DNA → mRNA19. 复制公式:DNA → DNA20. 逆转录公式:RNA → DNA以上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这些公式在不同的科学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部公式1.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at+v0其中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0为初速度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1/2at^2+v0t+s0其中s为位移,s0为初位移3. 光路公式1/f=1/s1+1/s2其中f为焦距,s1为物距,s2为像距4. 折射率公式n=sin i/sin r其中n为折射率,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5.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Vg其中Fg为浮力,ρ为物体密度,V为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6. 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其中F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7. 动能公式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8. 动量公式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9. 机械功公式W=F*s*cosθ其中W为机械功,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10. 功率公式P=W/t其中P为功率,W为机械功,t为时间11.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Q=ΔU+W其中Q为热量,ΔU为内能变化,W为功1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公式ΔS=Q/T其中ΔS为熵变化,Q为热量,T为绝对温度13. 热力学第三定律公式lim S(T)->0=0其中S(T)为系统的熵,随着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系统的熵趋近于零14. 电势能公式Ee=1/2kq1q2/r其中Ee为电势能,k为库仑常量,q1、q2为两个电荷,r为两个电荷的距离15. 电场强度公式E=F/q其中E为电场强度,F为电场力,q为电荷16. 电通量公式Ф=E•S•cosθ其中Ф为电通量,E为电场强度,S为面积,θ为电场强度线与法线间的夹角17. 磁感应强度公式B=F/(qvsinθ)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F为磁场力,q为电荷,v为速度,θ为速度与磁场方向的夹角18. 洛伦兹力公式F=q(E+v×B)其中F为洛伦兹力,q为电荷,E为电场强度,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19. 波长公式λ=c/f其中λ为波长,c为光速,f为频率20. 频率公式f=c/λ其中f为频率,c为光速,λ为波长21. 光程差公式ΔL=nt其中ΔL为光程差,n为介质的折射率,t为光路长度22. 平衡浮力公式Fg=Fb其中F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Fb为物体浸没于液体中的浮力23.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 sinθ=mλ其中d为双缝间距,θ为干涉条纹倾角,m为干涉条纹次序24. 夫琅禾费衍射公式asinθ=mλ其中a为单缝宽度,θ为衍射角,m为衍射次序25. 斯涅尔定理公式n1sinθ1=n2sinθ2其中n1、n2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θ2为入射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6. 能量守恒公式ΔE=Q-W其中ΔE为内能变化,Q为吸收的热量,W为对外做的功27. 内能公式U=3/2nRT其中U为内能,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为绝对温度28. 摩擦力公式F=μN其中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摩擦面的力29. 压强公式p=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于面积上的力,A为面积30. 位移电流公式I=ε/RL其中I为电流,ε为感生电动势,R为电路电阻,L为电路自感31. 电功率公式P=I²R其中P为电功率,I为电流,R为电阻32. 振动模型公式x=A*cos(ωt+φ)其中x为位移,A为最大位移,ω为角速度,t为时间,φ为初相位33. 热传导公式Q=k AΔT/l其中Q为传热量,k为热传导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差,l为传热路径长度34. 摆动周期公式T=2π(l/g)^(1/2)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35. 周期运动角速度公式ω=2π/T其中ω为角速度,T为周期36. 马力公式1马力=735.5瓦特其中1马力为英制计量单位,735.5瓦特为国际单位制的等效值。
初中物理公式常量大全1. 速度2. 密度3. 重力4.合力5. 压强6. 液体压强更多资料及电子版在公众号:学习笔记君7.帕斯卡定律8.浮力9. 杠杆平衡原理10. 滑轮及滑轮组(力的关系条件:忽略绳重和摩擦)11. 机械功12. 功率13. 机械效率14. 机械能15. 比热容16. 热值17. 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关系18.欧姆定律19.电功20.电功率21. 焦耳定律22. 波速23. 保温与加热24.非纯电阻电路25.常见电学题型解题思路及技巧(1)开关闭合或断开(2)分析串联、并联、故障分析(开路、短路),分析电流表、电压表 (3)a. 如果是串联电路①21I I I ==;②21U U U +=;③阻大压大,阻小压小;④2121R R U U = b.如果是并联电路2202202p 202I P R I U U R I U R I R I U +=+=+=或或 ①21U U U ==;②21I I I +=;③阻大流小,阻小流大;④1221R R I I = (4)根据串并联选择电功率、电能公式①求串联电路某个定值电阻电功率最值问题:R I P 2=②求并联电路某个定值电阻电功率最值问题:RU P 2=③求电路中消耗的总电功率最值问题(串并联通用):判断公式:R U P 2=;计算公式:UI P =或RU P 2=④求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电功率最值问题:2221P R I P P P +=+=,通常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二次方程求解问题图像法求解(5)滑动变阻器端点题型处理: ①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小时:U=I 1R 0 ②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时:26.长度及质量单位换算⎪⎩⎪⎨⎧============t 10kg 10g 10mg 1mg 10g 10kg 10t 1nm 10m 10mm 10cm 100dm 10m 1m 10km 19-6-3-6396339;质量:;长度:μ。
初中物理中的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及常数物理量是指用数值和单位来表示物理规律、物体属性或物理过程的量。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和常数。
一、物理量及其运算公式1.长度-物理量:表示物体的长短,用米(m)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长度的加减乘除运算公式与数值运算相同。
2.面积-物理量:表示物体的表面大小,用平方米(m^2)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面积的计算公式视不同几何图形而定,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长*宽。
3.体积-物理量:表示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用立方米(m^3)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体积的计算公式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长*宽*高。
4.时间-物理量:表示物体变化发展所需的持续时间,用秒(s)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时间的加减运算公式与数值运算相同。
5.速度-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用米每秒(m/s)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6.加速度-物理量:表示物体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用米每秒平方(m/s^2)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7.力-物理量:表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用牛顿(N)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力=质量*加速度。
8.功-物理量:表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做的功,用焦耳(J)作为单位。
- 运算公式: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9.功率-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用瓦特(W)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10.频率-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一些事件的次数,用赫兹(Hz)作为单位。
-运算公式:频率=事件发生次数/时间。
二、常数1.重力加速度(g)-常数: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22.光速(c)-常数: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3.电子电荷(e)-常数:电子所带的基本电荷约为1.6×10^-19库仑。
4.环境温度(T)-常数:指定的环境温度通常为25℃。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常数及公式基本物理量:1.长度(L):用于描述物体的大小或距离,单位是米(m)。
2.时间(T):用于描述事件的进行速度,单位是秒(s)。
3. 质量(M):用于描述物体的惯性和引力作用,单位是千克(kg)。
4.电流(I):用于描述电荷的流动,单位是安培(A)。
5.温度(θ):用于描述物体的热平衡状态,单位是开尔文(K)。
常数:1.光速(c):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00×10^8米/秒。
2.万有引力常数(G):描述物体之间引力的强度,约为6.67×10^(-11)牛顿·米²/千克²。
3.电荷量(e):元电荷的大小,约为1.60×10^(-19)库伦。
4.环境温度(T₀):绝对零度的温度,约为-273.15℃。
公式:1.动力学公式:a=F/m力(F)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加速度(a)。
F=m*a物体的质量(m)等于力(F)除以加速度(a)。
v=v₀+a*t物体的速度(v)等于初始速度(v₀)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t)。
s=v₀*t+1/2*a*t²物体的位移(s)等于初始速度(v₀)乘以时间(t)加上1/2*加速度(a)乘以时间(t)的平方。
2.动能公式:E=1/2*m*v²物体的动能(E)等于1/2乘以质量(m)乘以速度(v)的平方。
3.力学功公式:W = F * s * cosθ力(F)沿位移(s)方向所做的功(W)等于力(F)乘以位移(s)乘以它们之间的夹角(θ)的余弦值。
W=F*s当力(F)和位移(s)之间的夹角(θ)为0°时,可简化为W=F*s。
4.万有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等于万有引力常数(G)乘以它们的质量(m₁和m₂)之积除以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
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常数和公式,物理学还包括很多其他的基本物理量、常数和公式。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及常数物理是研究非生物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以及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基本物理量、公式和常数是我们必须熟悉和掌握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基本物理量、公式和常数的介绍。
一、基本物理量1.长度(L):用来计量物体的大小、距离等,国际单位是米(m)。
2. 质量(m):用来计量物体的惯性、重量等,国际单位是千克(kg)。
3.时间(t):用来计量事件发生的顺序、持续时间等,国际单位是秒(s)。
4.电流(I):用来计量电荷运动的强弱等,国际单位是安培(A)。
5.温度(T):用来计量物体的热量状态等,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二、基本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2.功:W=Fs,其中W是力做功的大小,F是力的大小,s是力的方向上物体位移的长度。
3.功率:P=W/t,其中P是功率,W是做的功,t是做功的时间。
4. 动能:K = 1/2 mv2,其中K是物体的动能,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5. 万有引力定律:F = Gm1m2/r2,其中F是两个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G是万有引力常数(6.67×10-11 Nm2/kg2),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三、常见物理常数1.光速:c=3×108m/s,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
2. 引力常数:G = 6.67×10-11 Nm2/kg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比例常数。
3.电子电荷:e=1.6×10-19C,电荷的基本单位。
4.环境重力加速度:g=9.8m/s2,地球表面上物体受重力的加速度。
5.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用来描述微观粒子行为的物理常数。
6. 水密度:ρ = 1000 kg/m3,常用的液体密度参考值。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1.运动学公式:-速度v=位移s÷时间t-加速度a=(末速度v-初速度u)÷时间t-总位移s=初速度u·时间t+加速度a·时间t^2/2-速度v=初速度u+加速度a·时间t-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平均值vave=(初速度u+末速度v)÷2 2.力学公式:-力F=质量m·加速度a-动量p=质量m·速度v-动量变化Δp=力F·时间t-作用力F=质量m·重力加速度g-力F=弹性系数k·弹性形变量x- 功W=力F·位移s·cosθ-功率P=功W÷时间t-机械效率η=输出功率÷输入功率3.能量公式:-劲度系数k=弹簧的弹力F÷弹簧的弹性形变量Δx-弹性势能Ee=1/2k·Δx^2-势能Ep=质量m·重力加速度g·高度h-动能Ek=1/2m·v^2-机械能E=动能Ek+势能Ep-功W=能量E-阻力功W=摩擦力F·位移s-热量Q=质量m·比热容c·温度变化Δθ4.波动光学公式:-光的速度v=光程C÷时间t-光程C=光速v·时间t-真空中光速v≈3×10^8m/s- 光的折射定律n₁·sinθ₁=n₂·sinθ₂-真空中光的折射率n=1-实物距离s=像距离s'··f÷(像距离s'-f)-物距离u,焦距f,像距离v之间的关系:1÷焦距f=1÷物距离u+1÷像距离v-放大率β=像高h'÷物高h=像距离v÷物距离u-物距距离u,焦距f,像距离v之间的关系:物距距离u+像距离v=2焦距f-像方放大率β',物方放大率β之间的关系:β'=1÷β-焦距f=2倍焦距f'-球面镜成像公式:1÷物距距离u+1÷像距距离v=曲率c÷折射率n -透镜成像公式:1÷物距距离u+1÷像距距离v=(折射率n-1)÷曲率c-球面镜成像公式:物距距离u+像距距离v=焦距f-透镜成像公式:物距距离u+像距距离v=折射率n-1÷折射率n÷焦距f5.电磁学公式:-电流I=电量Q÷时间t-电压U=电势差ΔV÷电场强度E-电阻R=电势差ΔV÷电流I-电阻R=电势差ΔV÷电流I-电功率P=电流I·电压U=电流I^2·电阻R=电压U^2÷电阻R-高斯定理:电荷q:电场强度E=库仑常量k·电荷q÷距离r^2-电容C=电量Q÷电压U-电容C=介电常数ε·电容板面积A÷板间距d-电能E=1/2C·U^2=1/2Q·U-电流强度I=电量过的截面面积S÷通过截面的时间t-电阻R=电阻率ρ·电阻长度L÷电阻截面积S- 合并电阻公式:1/Req=1/R1+1/R2+1/R3+...这些公式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常用的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粗略计算时取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00kg/m3
(3)、1kw•h=3.6×106J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C水=4.2×103焦/(千克℃)读作: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刻度尺
使用要求三看①看零刻度,已磨损应从其他刻度线量起;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②看量程,测量范围与实际长度大小适宜;若量程小于实际长度时,多次移动会有误差;
③看分度值,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选择;分度值反映刻度尺的精确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五会①会选量程、分度值;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精确度也不同;
②会放刻度尺;沿所测直线放正不歪斜,磨损零刻度应另选零点;
③会看刻度值;视线与尺面垂直,不斜视;
④会读分度值;读出分度值数字外,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会记录测量结果;只写数字,不标单位,记录结果无意义;
正确测量会认零刻度线位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根据测量长度的实际需要,会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和零刻度线;
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但可设法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途径选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可减小误差;有效途径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电能表在这段时间转过的转数
某段时间里消耗的电能:W=—————————————×
3.6×106J
每消耗1度电能表转过的转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