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111.01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初中物理公式匯總速度公式: t s v =公式變形:求路程——vt s = 求時間——t=s/v重力與品質的關係: G = mg密度公式:V m =ρ單位換算:1kg=103 g 1g/cm 3=1×103kg/m 31m 3=106cm 31L=1dm 3=10-3m 3 1mL=1cm 3=10-6m 3物理量 單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時間 s h單位換算: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1 m/s =3.6 km/h物理量 單位G ——重力 N m ——品質 kgg ——重力與品質的比值g=9.8N/kg ;粗略計算時取g=10N/kg 。
物理量 單位 ρ——密度 kg/m 3 g/cm 3m ——品質 kg g V ——體積 m 3 cm 3浮力公式:F浮=G物– F示F浮=G排=m排g F浮=ρ液gV排F浮=G物壓強公式:P=F/S物理量單位F浮——浮力NG物——物體的重力N物理量單位F浮——浮力Nρ——密度kg/m3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m3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G排——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Nm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品質kgp=ρghF 1L 1=F 2L 2 或寫成:1221L L F F滑輪組: F =n1G 總(G 總= G 物+G 動) s =nh對於定滑輪而言: ∵ n=1 ∴F = G 物 s = h 對於動滑輪而言: ∵ n=2 ∴F = 21(G 物+G 動) s =2 h功的公式: W=F sP =t W公式變形:W=Pt機械效率:总有用W W =η熱量計算公式:Q = c m △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即豎直方向):W =G h單位換算:1W=1J/s 1馬力=735W1kW=103W提示:機械效率η沒有單位,用百分率表示,且總小於1W 有=G h [對於所有簡單機械] W 總=F s [對於杠杆、滑輪和斜面]W 總=P t [對於起重機和抽水機等電動機]提示:當物體吸熱後,終溫t 高於初溫t 0,△t = t - t 0 當物體放熱後,終溫t 0低於初溫t ,△t = t 0- t C 水 =4.2×103 J/(kg·℃)電流定義式:t Q I =歐姆定律:R U I =電功公式:W = U I tW = U I t 結合U =I R →→(串聯)W = I 2RtW = U I t 結合I =U/R →→(並聯)W = RU 2t電熱公式(電阻產生的熱量):(串聯)Q = I 2Rt (並聯)Q =RU 2t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則:Q= I 2Rt =W= U I t 如電熱器。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
有用推论Vt2—Vo2=2as3。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
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
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
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全集一、电学公式 1.欧姆定律RU I = 变形公式U=IRIU R =2.电功(电能) W=UIt 或Rt I W 2=或t RU W 2=或W=Q3.电功率tWP =或P=UI 或P=I 2RRU P 2=4.焦耳定律 Q=I 2Rt 或t RU Q 2=二、力学公式 1.密度公式vm =ρ 变形公式m=ρvρmv =2.重力公式 G=mg 变形公式gG m =mG g =3.速度公式ts v =变形公式s=vtv s t =4.压强公式(1)sF P =变形公式F=PsPF s =5.压强公式(2) P=ρgh 变形公式ghP =ρgp h ρ=6.浮力公式(称重法) F 浮=G-F7.浮力公式(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8.浮力公式(公式法) F 浮=ρgv 排9.浮力公式(二力平衡法)F 浮=G 物 即ρgv 排=ρ物gv 物 10.功公式 W=Fs 变形公式sW F =FW s =11.功率公式tW P =车做匀速运动时的功率P=Fv12.动滑轮 s=2hG F 21=13.滑轮组 s=nh )(1f G G nF ++=动 14.斜面 Fs=Gh15.杠杆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16.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有用功 W 有=Gh 总功W 总=Fs W 额=W 总-W 有 机械效率 100⨯=总有W W η% 三、热学公式1.物体吸热公式 Q 吸=cm(t-t 0)2.物体放热公式 Q 放=cm(t 0- t)3.燃烧燃料放热公式 Q 放=mq Q 放=vq(适用于气体)4.热平衡等式 Q 吸=ηQ 放。
中考复习物理公式1、速度公式:t s v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v s t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F1 - F 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3、密度公式V m =ρ4、浮力公式:F 浮=G – FF 浮=G 排=m 排gF 浮=ρ水gV 排F 浮=G5、压强公式6p =ρgh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 F S F =或2121S S F F =7、杠杆的平衡条件:S F= p 物理量单位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F 1L 1=F 2L 2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F = n 1G 总s对于定滑轮而言:∵n =1 ∴F = Gs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 =2 ∴F = G /2s =2 h 8、机械功公式:W =F s9P =t W10、机械效率:总有用W W =η×100%11、热量计算公式:Q = c m △t (保证△t >0) Q 放= mq 12t QI =13、欧姆定律:R U I =1221R R P P = 14W = UItW = UItW = UIt R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15P = W /tP16、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表达式:I =I 1=I 2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表达式:U =U 1+U 2.分压原理: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表达式:17、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18、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2121R RU U =2121R R P P =1221R RI I =1920。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初中物理公式总结1、速度公式:V= S/t求平均速度:V平均=总路程/总时间等距离平均速度:v=2v1·v2/(v1+v2);等时间平均速度:V=(V1+V2)/2物理量单位:v——速度(m/s或km/h)s——路程(m或km)t——时间(s或h)单位换算:1m/s = 3.6 km/h;1 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 s;1min=60s公式变形:求路程s=vt;求时间:t=s/v2、密度:ρ=m/v单位换算:1kg=103g;1g/cm3=1×103kg/m3物理量单位:ρ——密度(kg/m3或g/cm3)m——质量(kg或g)V——体积(m3或cm3)变形公式:m=ρV= V/ρ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ν 像的性质应用u>2f 倒立缩小u=2f 倒立等大f<u<2f 倒立放大f<v<2f 不成像不成像v=2f 倒立等大v>2f 倒立缩小u<f 正立放大u=f 正立平行光u<f/2 虚像物像同侧放大镜放大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4、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重力(N);m—质量(kg);g—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5、对于固体,先求压力:F=G总=G1+G2,再求压强:P=F/S对于液体,先求压强:P=ρgh,再求压力:F=PS物理量单位:面积单位换算:1 cm2=10-4m2;1 mm2=10-6m2p—压强(Pa或N/m2);F—压力(N);S—受力面积(m2)p=ρgh注: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距离8、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N);L1—动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垂线段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人教版2019)【力学部分】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3)、η=f / nF (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求电流产生的热量)(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10电能:(1)W=UIT (2)W=I²RT (3)W=Pt初中物理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九年级物理计算公式汇总一.热学1.吸热公式:t cm Q ∆=变形式:①求t ∆:cm Q =∆t ;②求c :t m Q c ∆= ③求m :tc Qm ∆=PS:常考水吸收的热量,记住℃)(水⋅⨯=kg J c /102.43 2.燃料燃烧的放热公式①mq Q =放,适用于固体、液体燃料 ②q V Q =放,适用于气体燃料3.效率公式:%100⨯=放有Q Q η (分子小,分母大)二.电学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关系 21U U U += 21U U U ==电阻关系 21R R R +=21111R R R +=(这条能记就记)分配关系 串联分压:2121R R U U = 并联分流:1221R R I I = 电功率关系 n P P P P +⋅⋅⋅++=21 电功/电能关系nW W W W +⋅⋅⋅++=213.欧姆定律公式:RUI =变形式:①IR U =(已知I 、R 可用);②IUR =(已知U 、I 可用) 4.电功(即消耗的电能)(1)利用电能表求电能的两种方式①前后两次示数之差:前后W W W -= (注意:电能表示数的最后一位是小数位) ②利用电能表的一个参数(转速)和圈数:转速圈数=W 举例:)h W r rW ·k /(60015= (2)利用公式求电功/电能①Pt W = (已知P 、t 可用)PS:当电功率P 的单位用W ,时间t 的单位用s 时,电功W 的单位是J ; 当电功率P 的单位用kW ,时间t 的单位用h 时,电功W 的单位是kW ·h ②UIt W = (已知U 、I 、t 可用)PS:单位只能用国际单位,即U →单位:V ,I →单位:A ;t →单位:s ;W →单位:J5.电功率公式①tWP =(已知W 、t 可用) ②UI P = (已知U 、I 可用) 怎么来的?→UI UI t W P ===tt ③R I P 2= (已知I 、R 可用) 怎么来的?→R I I IR UI P 2·=== ④R U P 2=(已知U 、R 可用) 怎么来的?→RUR U U UI P 2·===电动机不可用!!!6.求电热(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1)焦耳定律:Rt I Q 2=,适用于任何电路(2)t RU Rt I UIt Pt W Q 22=====,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PS:若电能不完全转化为内能(即非纯电阻电路W Q <),则只能用Rt I Q 2=7.看到铭牌“U 额 P 额”想到三点: (1)可求电阻:额额P U R 2=(2)可求额定电流:额额额U P I =(3)正常工作时,额实U U =,额实P P =8.电热器的热效率:%100⨯=WQ 吸η ,其中W 是消耗的电能,Q 吸是真正被吸收的热量。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1、速度公式:t S V =求平均速度:2121t t S S t S V ++==总总平均 等距离平均速度v=2v1·v2/(v1+v2) 等时间V=(V1+V2)/2物理量 单位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公式变形: 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t =s/v2、密度:vm=ρ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 kg/m 3 g/cm 3m ——质量 kg gV ——体积 m 3 cm 3变形公式:m =ρV V = m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分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 = mg ( G —重力(N) m ——质量 (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SF 8、 杠杆的平衡条件:F 1L 1=F 2L 2:F 1——动力(N ) L 1——动力臂 (m ) F 2——阻力(N ) L 2——阻力臂 (m )力臂的画法:1、找支点。
2、画力的作用线。
3、作做垂线段5、对于固体,先求压力:21G G G F +==总 再求压强:SF P =p =对于液体,先求压强:gh P ρ= 再求压力:PS =Fp =ρgh注:SFP =适用于(固 ,液,气) gh P ρ= (1)适合于液体 (2)适合于放在水平面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压强可以用: 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可以用: 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只能用:p =ρghSFP =p =ρgh 液体对容器底压力只能用:PS =Fp =ρgh S F P =物理量 单位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物理量 单位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容器对地面压强只能用: S F P = 容器对地面压强只能用: SF P =5、浮力公式:① F 浮=G – F (称重法)② F 浮=G 排=m 排g (阿基米德原理法)F 浮=ρ水gV 排V 排=V 浸 V 露=V 物---V 浸 ③ F 浮=G(平衡法)④ F 浮= F 下-F 上 (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压力差法)7、功、机械效率、功率:额有用总W W W += (1)斜面:有用功:Gh W =有用 总功:S F W ⋅=总 机械效率:FsGhW W ==总有用η 额外功:s ⋅=f W 额 拉力的功率:拉总FV tW P == (2)滑轮组:对于省n 倍力的滑轮组有 物拉nS S = 物拉nV V = 拉力的功率:拉总FV tW P == 竖直方向的滑轮组: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有用功:Gh W =有用 总功:S F W ⋅=总 机械效率:nFGFS Gh W W ===总有用η 在不考虑绳重和摩擦时求拉力 nG G F 动物拉+= 求动滑轮重力:物拉动G nF G -= 水平方向的滑轮组:有用功:物有用S f W ⋅= 总功:拉总S F W ⋅= 机械效率:nFfFS fS W W ===拉物总有用η 10、机械功公式:W =F s11、功率公式:P =tWP =FvF-N V- m/s12、机械效率:=η8、热量:13、 热量计算公式: Q = c m △t14、 燃料燃烧时放热Q 放= mq (固体)Q 放 = Vq (气体)物理量单位Q 放 ——放出的热量 Jm ——燃料的质量 kg q ——燃料的热值 J/kg V ——燃料的体积 m 3热机效率:=W FSQ mqη=放锅炉效率:Q cm t Q mq η==吸放 电热器效率:2Q cm t W I Rt η==吸 9、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规律:21I I I ==总 电压规律:21U U U +=总 电阻:21R R R +=总 电功率:I U P ⋅=总总 21P P P +=总4、电压与电阻关系(分压原理):电压与电阻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