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忆读书(冰心)
- 格式:docx
- 大小:17.90 KB
- 文档页数:7
阅读理解《忆读书》(优秀3篇)阅读理解《忆读书》篇一今天我执教了北师大版语文第十册《忆读书》,这篇课文是冰心会议自己童年时的读书生活的文章。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然给学生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思,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这一点。
这篇课文的的内容浅显易懂,学习本文时,我避免琐碎的分析和逐个段落的讲解,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的要点。
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回答冰心奶奶在这篇课文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就是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内容。
然后在深入读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概括一下读书有那些好处?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如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们各种感情,让人们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读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
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还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最后由读书的好处多引导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另外课文涉及了一些名著,有些书籍学生平时接触的较少,可让学生交流课前查询的资料,我也做了适当的补充。
但是我却没有过多的讲解,只作为适当了解即可。
在课文最后要引导学生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类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和作用。
可结合具体内容理解。
要引导学生体会出它们是总的而言或总体而言的意思,起总结概括的作用。
阅读理解《忆读书》篇二黄玉芳总体构思:这篇叙事文,关键在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对作者提出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通过提问、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把握课文要点的能力。
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组织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过程设计教法学法从记叙要素入手,把握课文的脉络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而抓住课文要点,掌握课文的中心。
学生要独立完成各项训练并对自己的读书情况作一次总结。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设置疑问各位同学,平常你们都爱看哪些书呢?(作文书、科幻小说、童话、漫画等等)看来同学们的阅读面很广,那么,有没有给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书呢?这些书给你带来了哪些益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有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女作家——冰心,了解一下她是怎样读书的。
冰心《忆读书》读后感【冰心《忆读书》读后感】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迪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航行的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本跳动的诗。
”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
怎样读书才最有效呢?冰心老人的《忆读书》给了我们启示。
冰心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同学们谈活,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大家的心中,让人终身难忘。
冰心奶奶读书的体味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
倡导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可以扩大知识面,对写作有很大的匡助,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书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
”写出对自己所崇拜的英雄人物之死而悲哀,表现“我”对阅读英雄人物书籍的极大热情。
多读书。
在读书的数量上赋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叙述“我”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迫切了解外国的人情世故。
从《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这些内容体现了“多读书”这一中心。
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最大的受益,最大的快乐。
读好书。
在读书的选择上赋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作者晚年的阅读自认为“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从文中“精彩的《西游记》”与“烦琐的《封神榜》”、“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与“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词句中可以揣摩出作者挑选书的标准是:情节精彩、人物生动、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从阅读中找到智慧,找到秘诀。
让我们与书交朋友,徜徉于书的海洋吧!最近,我读了一篇冰心奶奶的文章——《忆读书》,使我感想很深刻。
主要内容是冰心奶奶回顾她从小到大读过的一些书以及读书的经历和体味,还做了总结。
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7题。
(14分)忆读书冰心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2—1 7题。
(1 4分)忆读书冰心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10)我自1 9 8 6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
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
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传》,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乏味的《荡寇志》,等等。
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吟,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那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11)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12)因此,有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部编版小学语文《忆读书》课文原文及赏析《忆读书》是冰心的一篇散文,以下是课文原文:“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我会认字起,我就爱上了读书。
我读过许多书,有的书让我深思,有的书让我快乐,有的书让我悲伤。
但是,无论是哪一本书,我都从中获得了知识和启示。
我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的是童话故事。
那些美丽的公主、勇敢的王子、神奇的魔法,都让我沉迷其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书让我领略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
读书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也使我学会了思考。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困惑的时候,我都会从书中寻找答案。
书中的智慧和经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然而,读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
但是,正是这种挑战,让我更加珍视每一次的阅读体验。
总的来说,读书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给我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知识,也塑造了我今天的自我。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热爱读书,因为读书能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丰富和深沉。
”赏析:《忆读书》是冰心对自身读书经历的深情回顾和感悟。
文章以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读书带给她的快乐、思考和挑战。
冰心首先强调了读书在她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她对读书的深深热爱。
她提到从小就开始读书,从童话故事到文学名著,阅读的范围广泛,这反映出她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
接着,冰心谈到了读书的益处。
她认为读书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启发思考,帮助解决问题。
这种观点鼓励读者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和启示。
同时,冰心也指出读书并非易事,需要耐心和毅力。
她用自己的经历说明,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解难题,但正是这样的挑战,使阅读体验更加珍贵。
最后,冰心呼吁大家热爱读书,因为读书能丰富心灵,提升自我。
这一观点强调了读书的内在价值,超越了获取知识和娱乐的表面层次。
总的来说,《忆读书》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它以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价值,对于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冰心《忆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 2—1 7题。
(1 4分)忆读书冰心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4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⑤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⑥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⑦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大加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⑧《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忆读书》教案(精选13篇)《忆读书》教案篇1一、导入:由冰心的一首小诗引入: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本诗通过比喻揭示:成功来自艰辛的奋斗的道理。
(激励青年努力学习,艰苦奋斗。
)二、课前准备: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将它们拿出来交流。
分小组,各小组先检查一下准备情况,然后讨论所摘录的是否符合“读书”“书”的范围。
然后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来。
教师小结:其实这些名言正如冰心老人告诉我们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业:1、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哪些内容可以说明“读书好”?3、抄写本文的字词及整理出五条有关“读书”和“书”的名言。
第二课时一、导入:二、分析新课:(本环节由学生讨论整理)1、本文的主要内容。
(结尾一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读书有哪些好处呢?试着概括一下。
“读书好”这是全文的重点。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3、“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4、“读好书”在冰心看来又应是如何的?三、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来让同学们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
等等。
四、让同学发问。
作业:片段作文训练: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如同与高尚的人交谈,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本书,仔细品读,你或许会有独特的读书体验,或许会产生一些感想,把你的感想或体验写下来,与人共享。
要求1、题材不限,题目自拟。
2、字数200字左右。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是课文中的一些书籍学生平时较少接触,了解的东西少,所以在第二节课时就比较难上。
我就将该部分的内容转为请同学讲讲自己看过的,记忆深刻的书或一篇文章。
阅读理解《忆读书》【优秀6篇】阅读短文《忆读书》,回答后面练习题。
下面是整理的阅读理解《忆读书》【优秀6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阅读理解《忆读书》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三、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四、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五、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 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六、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忆读书》原文导语:《忆读书》是冰心的作品。
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
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一了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忆读书》作者冰心,原文如下: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一单元1、忆读书(冰心)2、*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3、*山中避雨(丰子恺)4、风筝(鲁迅)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写作——记一件事写字——楷书与行楷第二单元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6、小巷深处(林莉)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8、*“两弹”元勋邓稼先(顾迈南)口语交际——采访任课老师写字——写一个人综合性学习——学会利用图书馆第三单元9、春(朱自清)10、*济南的冬天(老舍)11、竹林深处人家(黄蒙田) 12、*树林和草原(屠格涅夫)口语交际——说家乡写作——描写景物综合性学习——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第四单元13、空城计(罗贯中) 14、*美猴王(吴承恩)15、心声(黄蓓佳) 16、*勇气(狄斯尼)口语交际——说特征,猜同学写作——写童年的故事写字——行楷字的笔画组合第五单元17、犟龟(米切尔•恩德)18、小溪流的歌(严文井)19、*基因畅想(漆孝诗)20、*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坎斯•彼勒)口语交际——讲故事,评故事写作——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综合性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第六单元21、《论语》六则22、《世说新语》二则(刘义庆)期行乘船23、*伤仲永(王安石)24、木兰诗25、*诗五首回乡偶书(贺知章)夜雨寄北(李商隐)淮上与友人别(郑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口语交际——交谈学习体会写作——改写《木兰诗》第七单元26、卖油翁(欧阳修)27、三峡(郦道元)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戴震难师(段玉裁)29、*陌上桑30、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江南春(杜牧)登飞来峰(王安石)望岳(杜甫)观沧海(曹操)口语交际——古诗文朗诵写作——我将这样度过寒假附录一:名著引读(一)附录二:汉字的形体附录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1.忆读书这是一篇书写读书乐趣的回忆性散文。
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冰心《忆读书》原文阅读(精选9篇)译文篇一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
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
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
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
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古诗原文及赏析篇二原文:庭前菊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
译文:①烂熳:同“烂漫”。
②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注释:①烂熳:同“烂漫”。
②龙山:据《晋书·孟嘉列传》载,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
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赏析:这首咏菊诗所吟咏的并不是开放的花朵,而是生长之中的菊花。
诗人借此以表达思乡之情。
“为忆长安烂熳开,我今移尔满庭栽。
”诗人以面对菊花的拟人口吻说道:“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
”韦庄是长安人,曾漂泊过很多地方,诗词中常表现出思乡之念。
唐代长安城中,菊花栽种得非常普遍。
黄巢诗云:“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非实写,但也是一种间接的反映。
后两句“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也是以拟人的口吻,转而对旁边的兰花说道:“不要笑话菊花现在青青的颜色,她们将会在秋天的登高欢会中开放,成为隐逸高洁之趣的象征。
”可以看出,此诗实际有两重主题,一是思乡,一是羡慕菊花的高洁不俗。
古诗原文及赏析篇三原文:六月六月栖栖,戎车既饬。
四牡骙骙,载是常服。
玁狁孔炽,我是用急。
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比物四骊,闲之维则。
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我服既成,于三十里。
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四牡修广,其大有颙。
薄伐玁狁,以奏肤公。
有严有翼,共武之服。
共武之服,以定王国。
玁狁匪茹,整居焦获。
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
忆读书冰心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二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的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作者简介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繁星▪水》,以“爱”与“母爱”为主题,表达了她爱母亲的情感。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冰心忆读书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冰心忆读书原文①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②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
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③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
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④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部分。
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忆读书(冰心)阅读附答案忆读书(冰心)阅读附答案。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⑤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筐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
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
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⑥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
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 掌握“悬念、消遣、津津有味、人情世故”等词语的读音及意义。
2. 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思想内容要点,对作者所说的“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4. 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不同年龄段的读书生活对她的影响,体会作者的读书心得。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
采用师生、生生交流的形式,给学生更大的想像、发挥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老师提供创新,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育技术:
交互式电子白板、PPT课件
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与书相关的名人名言、俗语或谜语导入。
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名言: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
世纪老人冰心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从19岁成名到耄耋之年仍在创作。
她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勤奋读书是分不开的。
她是怎么读书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文章《忆读书》。
(识记----冰心: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
)
二、阅读理解课文
1.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写了什么----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
⑴老师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自然段(老师谦言自己抛砖引玉,
以有感情的朗读来带动学生的情绪,迅速切入文本),学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余下部分。
(散读)
要求:划出自己难理解的词语,然后课堂交流。
强调:
以下几个词语的读音(学生读的时候写到黑板上)
笸(pǒ)箩(luo) 天罡(gāng) 地煞(shà)
消遣(qiǎn) 烦琐(suǒ) 堆砌(qì)
文中的成语(每个齐读两遍):
津津有味一知半解怒发冲冠若有所失
人情世故索然无味无病呻吟(无病而呻) 风花雪月
⑵紧扣题目思考: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是:冰心回忆了她读书的经历,和有关读书的感受。
(标题就是本文内容的概括,抓住“忆”字)
2. 分析课文,朗读体味。
(怎样写的)
⑴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读书经历的?
时间顺序(作者一生爱读书)
表时间的词语:
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
到了中年以后;1986年;1989年。
⑵对于读书,文中作者有许多感受,请圈划出描述这些感受的词句,朗读交流。
要求:朗读圈划的句子一定要结合作者当时的情感
(学生发言讲到相关⑦⑧语句时,顺势穿插“对比”的知识和分析“好书的三个标准”。
)
①《三国演义》:这是作者读的第一本书,所以印象特深刻,写得最详细。
抓住“咬了牙”“居然”“哭”等词,这与后文“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也相照应。
②《聊斋志异》:这对“我”的作文很有帮助。
③《水浒传》:着力描写的人物,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
④《精忠说岳》:没什么印象。
⑤《满江红》《声声慢》:酷爱古典诗词,能背,十分动人的,写尽…情绪。
⑥林译小说: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⑦《红楼梦》:才尝到“满……一……”,“一个……的滋味”(不同年龄读同一本书的前后感受的对比)
⑧《西游记》精彩《水浒传》人物栩栩如生
《封神榜》烦琐《荡寇志》人物索然无味
现代文艺作品的比较:从脑中抹去;
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⑨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⑩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小结:
①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为“忆读书”服务。
(写作方法是为文章内容服务的)
②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表达等三方面,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相对比较)看出作者评判好书的标准。
③全文末句从总体上概括了作者的读书感受。
全班有感情地齐声朗读第11自然段到文章末尾。
第二课时
⑶“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3个分句各自强调的重点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给同学们2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可以组为单位)(先从课文中找依据)
A 读书好:开卷有益(对写作有益;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获得美的享受,可以扩大知识面,让自己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多读书:博览群书(数量要多、品种要多,涉及古今中外。
)可罗列文中提到的各本书。
读好书:择善从之(要学会选择,因为只有好书才能让自己怡情知理。
无意义的书不要读,注意文中好书的三个标准。
)
B 在意思上层层递进。
再齐读(第二次,注意重音)这句话。
三、师生交流
1.为了活跃气氛,教师可先带头讲一下自己的读书体会。
2.学生之间交流发言。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引导)
我认为看书比看电视好,书里面写的优美的句子、情节,在电视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只有自己体会。
我还记得,老师给我们朗诵的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那一段景物的描写“月光洒在那一片叶子和花上……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多美的描写呀!我觉得我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以冰心先生的话来结束这节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四、就课文中出现的名著,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内容。
如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名称及其绰号。
有关《红楼梦》中人物命运。
有关《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分类。
等等。
五、思考与练习
1.课后第二题,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2.讨论课后第三题
六、迁移活动
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要求:可以是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可以是背诵一段美文;也可以是介绍一篇文章。
七、总结:
1.全文紧扣题目“忆”字,按时间顺序叙述,条理清晰。
2.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作者的情感倾向。
(老师指着板书,试着让学生用“记叙了…表达了…希望…”总结。
)
本文记叙了作者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
读书为乐的情感以及对读书的认识,希望我们少年儿童认识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第三课时
主要任务:讲评作业
1.格式。
2.书写。
3.主要问题。
4.修正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