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6《忆读书》本文作者冰心简介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第26课《忆读书》学习任务单第一课时任务一:谈话导入,了解作者1.问题引导: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书的名言?2.简介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她一生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及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
主要作品:《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
任务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懂的词语,自主学习生字词。
(1)认读词语。
舅父无限凯旋述说烦琐诸葛亮报刊朴实水浒传荡寇志书卷兴亡盛衰天罡地煞栩栩如生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2)识记字音字形。
(3)学习写字。
2.浏览课文,找出写冰心读书感受的语句。
3.本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任务三:再读课文,梳理信息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批注小工具”,找一找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2.汇报交流,归纳学法。
(1)圈画式。
(2)分条列点式。
(3)时间轴式。
(4)列表式。
3.一起来比较不同的梳理信息的方法的优劣。
4.通过上述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感受?5.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是好书?6.链接资料,体会冰心酷爱读书。
因为当时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书后面都会印有书目,冰心看到了同为林纾翻译的其他小说的名字,就按照书名再去寻找别的小说来读。
到了 11岁,这个聪颖勤奋的女孩子竟然读完了商务印书馆发行的全部“说部丛书”。
——《冰心传》我自从爱看书,一切的字形,我都注意。
入家堂屋的对联;天后宫,龙王庙的匾额、碑碣;包裹果饵的招牌纸、香烟、画片后面的文字,格言式的短句子,我都记得烂熟。
——冰心《我的文学生活》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和词语。
2.完成分层作业。
第二课时任务一:品读课文,深入探究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最能体现冰心读书感受的句子。
2.默读第2~11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1)自读批画,任选一次作者的阅读经历,抓住其中的描写,批注你的体会。
忆读书资料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活了到近21世纪,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她歌颂母爱,童真,自然。
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文章被人们称为“春水体”、“冰心体”。
她还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在《忆读书》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不同于其它此类的文章大多是读书说教。
更像是叙事,因而让读者不乏亲切感。
作者冰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
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基于理论的理性说教。
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低龄读者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学生对于读书的兴趣。
而冰心奶奶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
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学生的心中,让读者终身难忘。
文章的脉络明确:一、(1)总说读书引出下文。
二、(2—8)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9—11)概括自己读书后的感触。
四、(12-13)强调读书、选书的方法。
1、全文的写作的重点内容是?说出原因。
明确:读书好。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性格和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明确:作者认为要内外兼美。
何为外在美?语句优美,情节精彩,人物个性鲜明。
何为内在美?充满质朴的真情实感。
但一本好书,除了这些,还要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写作(学习),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做人),激发人的各种情感。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五年级上册26课课文笔记以下是五年级上册第26 课《忆读书》的课文笔记:一、作者简介冰心(1900 年10 月5 日-1999 年2 月28 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主题概括本文通过回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告诉人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三、段落划分第一部分(1):总说自己对读书的感受。
第二部分(2-10):回忆自己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
第三部分(11-12):概括自己读书的体会,强调读书多、读好书的好处。
四、词语解释1. 消遣: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
2.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
3. 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4. 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5.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五、句子解析1.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认为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且从读书中得到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
2. 我自1980 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
这句话说明了作者因为腿伤无法行走,只能通过读书来消遣时间。
六、读后感想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还能够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热爱读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五年级上册第26课的梳理对于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的知识梳理如下:一、基础知识点1.作者介绍: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
她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著称,多涉及儿童、母爱和自然等主题。
生字新词: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舅父”、“津津有味”、“英雄豪杰”、“无限期待”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语。
文章体裁:《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以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二、课文内容梳理童年读书: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的经历,这些书籍为她打开了文学的大门,让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与青年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作者的阅读兴趣逐渐扩大,开始接触更多的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茶花女》等。
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她的知识储备,还拓宽了她的视野。
读书感悟:作者认为读书可以让人获得美的享受、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等。
她强调了选择好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读好书才能真正受益。
三、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结构清晰: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先讲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再讲少年和青年时期的读书经历,最后总结自己的读书感悟。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语言质朴: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事例具体:作者在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举了许多具体的例子,如读《三国演义》时对人物的喜爱,读《红楼梦》时对情节的感悟等。
这些具体的事例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主题思想《忆读书》通过作者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同时,作者也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感悟,鼓励读者多读书、读好书,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6课《忆读书》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作者是冰心。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知识梳理:五、课文背景《忆读书》是冰心在晚年回忆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读书经历的文章。
26 忆读书
传
水浒传zhuàn
chuán传说
煞
地煞shà
shā煞车
卷
读万卷juàn书
juǎn卷尺
栩栩如生: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津津有味: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烦琐:指繁重的杂事。
消遣:寻找感兴趣的事来打发空闲;消闲解闷。
词语积累(AABC式词语)
津津有味 息息相关 恋恋不舍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心心相印
本文作者按照时间 顺序列举了她幼时、少时所读的大量书籍,以及
处,其中一句话成为勉励青少年读书的名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
“世纪老人。
”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拾穗小札》和《晚晴集》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其中《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
她的作品还有《繁星▪春水》,以“爱”与“母爱”为主题,表达了她爱母亲的情感。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
“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