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功能区划
- 格式:doc
- 大小:438.00 KB
- 文档页数:7
《声环境功能区划》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以下四类:1、住宅区:以居民住宅、医院、学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区域,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
2、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指同时包括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的区域,该类区域的噪声标准应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基础上提高5分贝,但不得超过相邻区域标准值15分贝。
3、工业区:指以工厂生产为主的区域,执行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1类标准。
4、特殊功能区:指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布局的区域,如对外交通枢纽、港口、铁路编组站、飞机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重要的工业区和经济开发区等,其噪声标准可根据需要另行制定。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1993),“声环境功能区”是指根据区域声环境保护目标所划定的、供人们在声环境方面进行活动的一定区域。
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以下四类:1、住宅区:以居民住宅、医院、学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主的区域,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2类标准。
大连市中心区声环境功能区划为适应城市建设发展和区域功能变化,加强区域环境噪声治理,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特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范围为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辖区。
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行)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区划。
二、声环境功能区分类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三、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及区界说明(一)0类声环境功能区(1片)。
大连南部海滨—旅顺口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的棒棰岛区域边界,其中南端边界为琥珀湾滨海东路南端。
(二)1类声环境功能区(7片)。
1类区(1-Ⅰ)甘井子、沙河口、高新园区片:小平岛居住区南界——小平岛山体东山脚——磨盘山山脊——学子街——黄浦路——中山路——星辰街——铁路线——马栏河——西南路——疏港路——华北路——迎客路——西北路——锦绣路——虹锦路——金虹东路——银杏大道——虹港路——新水泥路——张前路——砬夏河——核心区规划西北边界——北部海岸线——营城子工业园3类区边界——北部海岸线——营城子街道南界——红旗街道西界——龙王塘街道用地规划区西界——南部海岸线——小平岛居住区南界。
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12.27•【字号】绵府发〔2019〕28号•【施行日期】2019.12.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绵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绵府发〔2019〕28 号科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科学城办事处,市级有关部门:《绵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已经市七届政府第 81 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 1. 绵阳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1 —3类)2. 绵阳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图(4类)绵阳市人民政府2019 年12 月27 日绵阳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绵阳市声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方案。
一、区划原则(一)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
(二)根据绵阳市总体规划,按照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结合目前实际用地性质,确定声功能区类别。
(三)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四)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改造,做到区划科学合理,促进环境、经济、社会协调一致发展。
(五)以城市建成区为主,从实际出发确定规模,定性划片,着眼长远,宏观规划。
二、区划范围本次区划的范围,为2014年 5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川府函〔 2014 〕 75 号)明确的中心城区范围〔即成绵广高速公路、成绵第二高速—南环高速联络线、成渝环线(绵遂)高速公路围合的区域〕,以及2018年 7 月绵阳市人民政府于批复同意建设的临港经济发展区的范围,总面积约 170 平方公里。
海淀区噪声功能区划实施细则一、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北京市政府的要求,为适应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的需要,结合海淀区具体情况,对海淀区规划市区进行噪声功能区划。
为贯彻实施噪声功能区规划,加强环境噪声的管理和达标区建设,特别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本细则适用于海淀区行政区域内,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环境噪声的一切单位。
三、本次噪声功能区划,将海淀区430.7平方公里按不同功能划分为三类区域。
(一)一类标准适用区:区域名称为中关村中心区;面积350.73平方公里。
东起新外大街、八达岭高速路、河北村;西至玉泉路、克勤峪、大风口;南起北京西站、莲花池西路;北至西小口路、朱房路、北沙河、六环路(规划)。
环境噪声执行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1类标准,昼间55 dB(A),夜间45dB(A)。
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厂界噪声执行国家《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I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
(二)二类标准适用区:面积为29.07平方公里。
划分为七个区域。
1、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航天城。
东起航天城规划边界、永泽北路,西至上庄路,南起航天城规划边界、永泽西路,北至北清路、丰润东路、丰润中路。
面积7平方公里。
2、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中关村软件园:东起京包铁路;西至上地西路、西北旺路;南起上地三街、东北旺南路、东北旺路;北至后厂村路。
面积3.51平方公里。
3、北大生物城:东起上地西路;西至北大生物城边界;南起北大生物城边界;北至马连洼北路。
面积0.18平方公里。
4、清河地区:东起八达岭高速路、毛纺路、安宁庄东路;西至京包铁路;南起朱房路;北至西二旗北路及以北区界。
面积5.97平方公里。
5、西三旗地区:东起海淀区界;西至八达岭高速路;南起西小口路;北至建材城西路及以北区界。
面积3.28平方公里。
6、温泉环保科技示范园和中医药科技园。
绍兴县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案一、创建范围根据《绍兴县城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方案》和城区现状,达标区创建范围确定为县城建成区。
具体为:镜水路——群贤路——湖东路——钱陶公路——稽山路——104国道——柯华公路——柯南大道以内区域。
二、基本要求1、区域(指各类标准适用区域,下同)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该区域所执行的环境噪声标准。
2、区域内90%以上的固定噪声源(包括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噪声不超过该区域所执行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固定噪声源,其边界噪声不得超过标准5dB。
3、区域内的建筑施工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并有该区域内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的相关具体规定;夜间施工必须由环保部门发放的“夜间施工许可证”。
4、区域内对道路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有具体和完善的控制措施和管理规定。
三、步骤及时间安排(一)准备阶段(6月)1、县环境局对达标区内的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固定声源噪声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进行调查监测,提出调查监测结果和分析评价报告。
2、根据国家和地方环境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区域内声环境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达标区管理办法和措施,报县政府批准并予以公布。
(二)治理阶段(7月—9月)1、对超标排放噪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限期治理,严格控制新的噪声污染源。
2、加强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按规定发放《建筑施工噪声排放许可证》。
3、加大对交通噪声的管理力度,重点对柯桥城区机动车违章鸣喇叭开展整治。
4、结合安静文明小区的创建,做好社会生活噪声的防治工作。
(三)总结验收阶段(10月)1、县环保局对达标区内的各类噪声进行全面监测,提出监测报告,对各类噪声水平作出准确的分析评价,编制达标区建设技术报告。
2、县达标区建设办公室对组织工作、建设过程、主要做法和建设成果进行总结,编制完成达标区建设工作报告。
3、报绍兴市政府验收。
四、组织领导成立绍兴县城区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府办、县环保局、公安局、建设局、工商局、交通局、文广局、柯桥街道、柯岩街道、华舍街道等部门(街道)负责人为成员,对达标区创建工作进行领导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达标区的创建工作,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内。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10.10•【字号】济政办字〔2023〕41号•【施行日期】2023.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噪声污染防治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的通知济政办字〔2023〕4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济南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10月10日济南市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一、区划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济南市各区县(含济南高新区、市南部山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
二、区划依据(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山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山东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二)标准规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2337—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 12525—90)《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9660—88)三、区划类别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规定,济南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4种类别:1类声环境功能区。
指主要功能为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为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统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方法,科学指导噪声区划,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五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区。
为执行《城市区城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统一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以下简称“噪声区划")方法,科学指导噪声区划,制定本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
1 本规范规定了城市五类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1.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区.2 引用标准GB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2525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J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 名词术语3.1 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3。
2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3。
3 噪声区划单元在噪声区划工作中,由道路、河流、沟壑等明显线状地物和绿地等围成的城市结构和环境状况相近的居、街委会或小区.4 各类标准适用区域的解释4.1 0类标准适用区域: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4。
2 1类标准适用区域: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以及机关、事业集中的区域。
4。
3 2类标准适用区域: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4.4 3类标准适用区域:规划工业区和业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4。
5 4类标准适用区域: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和轻轨交通道路两侧区域。
5 噪声区划的基本原则5。
1 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5。
2 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确定。
5。
3 便于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西华师范大学噪声功能区划
0类噪声区:图书馆、迎曦湖
1类噪声区:生科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办公楼、教师公寓、教学楼、室类体育馆、文科楼
2类噪声区:化工楼、校医院
3类噪声区: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澡堂
4类噪声区:食堂
提出的建议:
1、学校加大绿色植被的覆盖率,通过植物吸收噪声。
2、学校加大噪声问题的宣传、科教活动,让学生和老师不发出噪音,做到安静的学习和工作。
尤其在学生宿舍,同学间应相互尊重,不互相干扰,玩游戏、看电影等的同学应戴上耳机,让大家可以在一个安静中的环境中生活学习。
3、食堂、运动场、办公楼这些建筑应建在学校交通干线旁,并远离公寓、图书馆。
这样可以挡住来之学校外的噪声,又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没有明显的影响。
4、学校内不得鸣喇叭。
建议序号实施期限经济成本(万)投资效果
1 2014-2019 80 良好
2 2014-2017 10 良好
3 2014-202
4 400 良好
4 2014-201
5 0.5 良好。
执行标准符合下面两个条件之一的区域备注Ⅰ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0类标准(昼间50dB,夜间40dB)分区方法:Ⅰ类区:疗养区、高级宾馆区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该区域内及附近区域应无明显噪声源,区域界限明确,原则上面积不得小于0.5km2。
Ⅱ类区:居民区、文教区、居民集中区及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区;大型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
Ⅲ类区:居住、商业与工业混合区,规划商业区。
Ⅳ类区:规划工业区和业已形成的工业集中地带。
Ⅴ类区:城市道路中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A类用地: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设计用地。
B类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
C类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
Ⅱ类区执行Ⅰ类标准(昼间55dB,夜间45dB)或符合下面两个条件之一的区域A类用地占地率大于70%(包含70%);A类用地占地率在60%~70%之间,B类和C类用地占地率之和小于20%±5%。
Ⅲ类区执行Ⅱ类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A类用地占地率在60%~70%之间(含60%),B类和C类用地占地率之和小于20%±5%;A类用地占地率在35%~60%之间(包含70%);A类用地占地率在20%~35%之间(含20%),B类和C类用地占地率之和小于60%±5%;Ⅳ类区执行Ⅲ类标准(昼65dB,夜55dB)A类用地占地率在20%~35%之间(含20%),B类和C类用地占地率之和小于60%±5%。
A类用地占地率小于20%.Ⅴ类执行Ⅳ类标准1.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的划分若临街建筑以高于三层楼房以上(含3层)的区(昼间50dB,夜间40dB)建筑为主,应将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划为Ⅴ类区域;若临街建筑以低于三层楼房建筑(含开阔地)为主,应讲道路红线外一定距离内的区域划分为Ⅴ类区域,距离确定方法如下:相邻区域为Ⅱ类区,距离为45m±5m;相邻区域为Ⅲ类区,距离为30m±5m;相邻区域为Ⅳ类区,距离为20m±5m;2.内河航道两侧区域的划分根据河道两侧建筑物形式和相邻区域的噪声区划类型,将河堤护栏或堤外坡脚外一定距离以内的区域划分为Ⅴ类区。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
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武汉市城市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功能区类别(市环保局二00六年十月二十日)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一步做好我市声学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环境,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特制订本功能区类别。
一、适用范围(一)本功能区类别适用范围为本市市域内的声学环境。
(二)大工业区和区级工业经济开发区中生活小区的功能区类别由所在地区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划定,报所在区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同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功能区类别的引用而成为本功能区类别的条文。
当下列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中的相应条款。
(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市创建山水园林城市规划》(二)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测量方法》(GB9661—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三、名词术语(一)城市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上海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总体编制框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适应上海市城市环境管理需要,在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基础上,科学制定上海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有效地控制噪声污染程度和范围,提高声环境质量,保障居民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场所的安静,实现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人和自然相处的和谐社会,为环境噪声执法管理、建设项目环境规划、噪声污染源治理、信访矛盾处理等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区划。
第二条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3、《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和分区(县)域规划、专项规划等4、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5、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6、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7、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8、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中室内声环境质量标准(即室内昼间小于50分贝,夜间小于40分贝)。
9、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环办函[2004]324号“关于征求《声环境质量标准及测量方法》、《工业企业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社会生活噪声控制标准及测量方法》等三项标准意见的函”第三条适用范围1、本功能区划适用整个上海市范围。
2、GB3096、GB12348以及《社会生活噪声控制标准》按照此功能区划执行。
3、GB10070《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适用地带范围参照以下划分执行:4、乡村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开发时按照总体规划功能定位,由环保部门在建设项目审批时核定环境噪声功能适用区。
5、新增工业区执行三类适用区;工业区范围调整扩大时,按原功能区类别,其适用范围相应调整。
6、机场区域内固定噪声源参照3类适用区执行。
第四条相邻功能区适用原则噪声排放影响到相临功能区噪声敏感建筑物或规划为敏感建筑物用地的,必须达到相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标准。
噪声四类功能区标准噪声是指超出人们正常听觉水平的任何声音。
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对噪声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人们将不同的功能区划分为四类,即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和交通区。
以下是对这四类功能区标准的详细介绍。
1.住宅区住宅区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其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
住宅区的噪声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白天时段(7:00-22:00)的噪声标准一般不应超过55分贝,夜间时段(22:00-7:00)的噪声标准一般不应超过45分贝。
-在住宅区内禁止进行噪音污染较大的活动,如高音量的音乐演出、机械作业等。
-住宅区内应建立有效的隔音设施,减少外部环境噪声的影响。
2.工业区工业区是生产和制造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噪声污染较为严重。
对于工业区的噪声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区内的噪声标准一般不应超过建立在工业区边缘的住宅区标准的两倍。
-工业区应合理规划,避免噪声源直接对住宅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工业区内应采取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如隔音墙、噪声消声设备等。
3.商业区商业区是商业和服务业活动集中的地方,噪声源众多。
商业区的噪声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商业区内的噪声标准一般不应超过住宅区标准的两倍。
-商业区内应禁止进行高音量噪音源,如喇叭广播、尖叫等。
-商业区应合理规划,避免噪声源直接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
4.交通区-交通区的噪声标准一般不应超过建立在交通区边缘的住宅区标准的两倍。
-交通区应合理设计和规划,采用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减少交通噪声的产生。
-在交通区内应采取隔音措施,如建造隔音墙、使用噪声屏障等。
总之,噪声四类功能区标准主要考虑了人们在不同功能区内的需求和噪声产生源的特点,旨在保障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减少噪声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不良影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类功能区都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适应本市环境管理需要,在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上海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基础上,制定全市的环境噪声适用区划,为环境噪声执法、污染源治理、环境规划等提供依据。
1.2 编制依据与引用标准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2.2 《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1.2.3 城市的行政区划、自然地貌及规划用地现状;城市规划、环保专项规划等1.2.4 GB/T15190—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技术规范》1.2.5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1.2.6 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1.3 适用范围1.3.1 本适用区划适用本市行政区域。
1.3.2 GB309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等标准中的标准适用范围按照此适用区划执行。
1.3.3 飞机噪声、铁路机车噪声不适用本区划。
1.4 相邻适用区达标原则工业企业以及固定源设备(如冷却塔、变电设备等)排放噪声影响到相邻噪声适用区内的噪声敏感建筑物时,其排放的噪声在敏感建筑物处应达到该区域的声环境质量标准。
1.5 适时调整原则国务院、市政府批准的新增工业区、独立工况用地或者工业区范围调整扩大的,新增或扩大的区域可调整为三类噪声标准适用区,具体由市环保局会有关部门审核后公布执行。
2 . 各类噪声标准适用区区域范围2.1 1-3类噪声标准适用区2.1.1 黄浦区:全部为2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除外)2.1.2 卢湾区:全部为2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除外)2.1.3 静安区:全部为2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除外)2.1.4 徐汇区:2.1.4.1 2类区: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4.2 3类区:丰谷路-云锦路-丰谷路-天钥桥南路-龙水南路-喜泰路-张家塘港-龙吴路-春申港-区界-黄浦江-丰谷路2.1.5 长宁区:2.1.5.1 2类区: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5.2 3类区:虹桥国际机场:长宁、闵行边界--环西一大道--机场、新泾镇边界2.1.6 虹口区:全部为2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除外)2.1.7 闸北区:2.1.7.1 2类区: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7.2 3类区:市北工业园区:走马塘-共和新路-彭越浦-汶水路2.1.8 杨浦区2.1.8.1 2类区:3类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8.2 3类区:军工路沿线独立工矿用地:锚地-黄浦江-杨树浦港-杨树浦路-黎平路-军工路-区界(除森林公园外)2.1.9 普陀区2.1.9.1 2类区: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9.2 3类区:1)桃浦工业区:南何支线-沪宁铁路-外环线-沪嘉高速2)西北物流园区:中槎浦-沪宁铁路-嘉定、普陀区界3)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沪杭铁路-外环线-沪宁铁路2.1.10 宝山区2.1.10.1 1类区:罗店新镇:月罗公路-潘泾-杨南路-沪太路2.1.10.2 2类区:1、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10.3 3类区:1)宝山工业园区(宝山工业区):新川沙路-北蕰川路-石太路-沪太路2)宝山工业园区(罗店工业区):石太路-潘泾路-月罗公路-抚顺路3)月浦工业园区(北区):老蕰川路-北蕰川路-和合路-云天路-知仁路4)月浦工业园区(月浦工业园):马路河-蕰川路-镇界(杨行、罗店)5)月浦工业园区(杨行工业园):镇界(月浦)-蕰川路-富锦路-镇界(罗店)6)月浦工业园区(顾村工业园):湄星路-镇界(杨行)-宝安公路-潘泾7)吴淞工业园区:宝杨路-同济路-泰和路-北泗塘-蕰藻浜-逸仙路-长江路、长江西路-西泗塘-蕰藻浜-杨盛河-泰和路-江杨北路8)宝山工业园区(宝山城市工业园区、新杨工业园区):锦秋路-新搓浦-区界(普陀、嘉定)9)精品钢产业基地(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顾泾-长江-马路河-江杨北路-月罗路-杨盛河10)精品钢材产业基地(浦钢股份有限公司):新川沙路-长江外堤-老蕰川路-知仁路-云天路-和合路-北蕰川路11)石洞口电厂区域:老蕰川路-长江外堤-长江-顾泾12)大场机场:南蕴藻路—镇界(庙行)—区界(闸北)—场中路—大场老镇区界—西弥浦—镇界(庙行)2.1.11 闵行区2.1.11.1 1类区:1)浦江镇大治河南: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5公里范围内)-区界-黄浦江-大治河2)马桥镇一级水源保护区:西河泾-黄浦江-女儿泾-工农河2.1.11.2 2类区:1类区、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2.1.11.3 3类区:1)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周边工矿用地:华宁路-江川路-兰坪路-黄浦江-西河泾-剑川路2)莘庄工业园区:沙港—元江路—沪闵路—春申塘3)漕河泾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闵东工业区):万芳路—沈庄塘—浦星路—中心河4)西郊经济开发区(闵北工业园):纪谊路—北青公路—纪潭路(金光路)—纪鹤路5)莘庄工业园区(向阳工业园):莲花南路-吴泾支线铁路-莘奉金高速公路-六磊塘6)东方私营经济城:三鲁路-鲁南路-新浦达泾-先进河7)吴泾独立工矿用地(吴泾工业区):黄浦江-放鹤路-虹梅南路-双柏路2.1.12 浦东新区2.1.12.1 1类区:花木行政文化联洋社区:杨高南路—杨高中路—民生路—丁香路—花木路—杨高南路2.1.12.2 2类区:1、3类区及交通干线两侧区域以及附属站、场、码头、服务区等4类区以外的区域为2类区。
《常州市市区噪声功能区划》修编(2010年)常州市环境保护局2011-7第1条为加强常州市区声环境管理,防治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有关规定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1994》,结合我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和市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市区范围内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的所有单位和个人。
第3条各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列于下表表环境噪声限制(dB(A))注:飞机场周围区域执行国家《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
铁路边界执行《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
第4条市区各类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详见常州市市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图)。
(一)1类标准适用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1-1、城北-城中居住、文教区:北起汉江西路-老藻港河-河海路-东经120路-龙锦路-青龙西路-丽华北路-竹林东路-竹林西路-新堂路-飞龙东路-通江南路-怀德北路-京杭运河老城区段-长江中路-沪宁铁路-龙江路-龙城大道-藻江河-太湖东路-惠山路-通江中路。
1-2、城南居住、文教区:北起沪宁铁路-通江南路-京杭运河老城区段-劳动中路-丽华北路-延陵中路-青洋中路-中吴大道-东吴大道-采菱港-京杭大运河-丽华北路(夏城北路)-312国道-长江南路-长虹路-和平南路(常武路)-滆湖东路-丽华南路(夏城路)-鸣新东路-兰陵南路(武宜南路)-滆湖西路-长江南路-延政西路-湖滨大道-劳动西路-南运河-童子河-蓬渡路-未知路名-运河路-长江中路-沪宁铁路。
(二)2类标准适用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中心城区除1类、3类和4类之外的区域执行2类标准。
噪声功能区划范文噪声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城市环境噪声的强度和类型,将不同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噪声功能区,以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噪声功能区划的目的是合理安排城市的噪声源,避免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干扰,提供一个相对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1.住宅区:住宅区是人们居住的主要场所,应该是安静和舒适的环境。
因此,住宅区应该远离噪声源,尽量避免高噪声环境的干扰。
根据国家标准,住宅区的噪声限制在55分贝以内,且不得有夜间过大的变化。
2.商业区:商业区一般是人流密集的区域,噪声源主要来自于商店、餐馆、咖啡馆等。
商业区的噪声标准相对较高,通常在60-70分贝之间。
为了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商业区可以采取隔音措施,如安装隔音窗户、墙体隔音等。
3.文化教育区:文化教育区是人们学习和娱乐的场所,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
此类区域通常设置在相对安静、远离噪声源的地方,如远离交通干道、工业区等。
噪声标准一般控制在50-60分贝以内。
4.工业区:工业区是城市的经济支柱,但噪声污染也较为严重。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干扰,工业区需要进行严格的噪声控制。
国家标准规定,工业区内噪声限制在70分贝以内。
5.交通枢纽:交通枢纽通常是交通流量大、噪声源多的地方,如火车站、机场、公交站等。
这些地方的噪声标准可以适当高于其他噪声功能区,一般在65-75分贝之间。
但也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如安装隔音墙、隔音屏障等。
除了以上各种类型的噪声功能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其他类型的噪声功能区,如医院区、公园区等。
在划分噪声功能区时,需要综合考虑人口密度、噪声源的强度和类型等因素,以确保噪声控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10•【文号】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施行日期】2017.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大气污染防治正文关于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大气函〔2017〕17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有关要求,加强城乡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声环境质量,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调整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的重要性声环境功能区是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强化噪声源监督管理和环境执法、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路网快速扩张,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断变化,环境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不少城市现行声环境功能区已不能适应环境噪声管理需求,亟需调整。
各地要深刻认识做好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以下简称区划)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维护区划工作的严肃性,有效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程度和范围,不断改善声环境质量,努力建设宁静舒适的声环境。
二、总体要求和原则以改善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人民享有良好的声环境为目标,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重点考虑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用地现状,按照规划用地性质、用地现状、声环境质量现状和现行声环境功能区,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要加强监管,不能随意降低已划定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要遵循城乡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部署,有利于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
声环境功能区应覆盖整个城市规划区范围,并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用地性质变化而同步调整。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环境规划
噪
声
功
能
区
划
分
一、功能区划分
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如表1。
该标准规定了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
表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表2 噪声功能区划分及适用范围表
依据以上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适用范围,对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的运动场、朝阳楼、食堂、校门口马路、商业街、公寓中心、灯光球场、教学楼中心点等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
监测数据处理统计如表3所示:
类别 0类 1类 2类 3类 4类 昼间 50 55 60 65 70 夜间 40
45
50
55
55
区域 功能划分
适 用 范 围
0类标准
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
静的区域。
位于城郊和乡村的这一类区域分别按严于0
类标准5dB 执行。
1类标准 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
乡村居住环境可
参照执行该类标准。
2类标准 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3类标准
适用于工业区。
4类标准
适用于城市中的道路交能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穿越城区
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
穿越城区的铁路主、次干线两侧区域的背景噪声(指不通过列车时的噪声水平)限值也行
该类标准。
表3 监测数据表
根据实测数据结合噪声环境质量标准将西华师范大学华凤校区功能区划如表4。
类别 区域 0 无 1 无
2 朝阳楼、教学楼
3 公寓、运动场、商业街、灯光球场
4
交通干线、食堂
表4 功能区划
功能区划图见附页一。
二、4类声环境功能区污染防治及环境保护措施
4类区域:交通干线、食堂 (一)交通干线防噪措施
地点 昼间平均值 夜间平均值 一期
运动场 64.3 60.2 朝阳楼
55.4 63.1 食堂 73.2 65.8 校门口马路 75.8 76.1 商业街 63.5 61.4 公寓中心 65.3 66.5 二期
灯光球场 62.3 62.1 教学楼中心点
58.2 65.2 校门口马路旁 72.5 71.3 公寓中心点 65.5 67.4 食堂
74.7
63.1
1、降低噪声源功率
根据噪声源的种类看,可以通过降低车辆动力噪声功率来实现降低噪声源功率。
该方法需要对高速公路建设进行规划和对车辆进行通行管理。
首先应该严格禁止噪声超标车辆、超载车辆,以及不符合上路要求的其他车辆上路行驶,从源头上控制高速公路的噪声;其次对噪声敏感区域路段要进行限速,因为车速增大,噪声源功率也会增大,所以通过限速可以有效降低噪声源功率。
2、破坏和隔断噪声能量的传输路径
从破坏和隔断噪声能量的传输路径的角度出发,高速公路的噪声治理防护主要有隔声屏障、修筑路堑路基以及降噪绿化林带等措施。
例如防噪堤,防噪堤一般用于路堑或有挖方地区,公路的土方不必运走直接用作防噪堤,在土堤上种上植被形成景观。
所谓绿墙技术就是在高速公路两侧建造防噪堤并进行绿化美化处理来降低交通噪声的方法。
可以采用堆筑弃方或废弃物作为降噪措施,其技术简单、廉价,能起到综合治理、美化环境的效果。
3、加强校内交通管理,对进入学校的车辆应限制车种类型、限制车速,禁止鸣高音喇叭,尤其禁止校外汽车、摩托车在校内随意通行。
4、建议学校通过合理布置绿化隔离带,增大绿化面积,使来自外界的噪声被绿化带充分吸收,减弱噪声。
(二)食堂防噪措施
1、学生食堂的噪声在一定时期长期存在,对校园声环境质量的影响也较大。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声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师生
的声环境保护意识,使降低噪声污染、保护校园环境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
2、更新食堂的设备,尽量使用进行了消声的设备仪器。
三、经济成本
(1)防噪堤以及绿墙技术:(参照《园林工程概预算》可知工程造价为400元/米)
高速路横穿我校的沿线距离约是200米
工程造价:400元/米×200米=80000 元
(2)降噪绿化林带:由于校外的面积有限,绿化林带应建在校内公路两侧。
序号分项名称计算式预计金额
1 苗木费苗木费合价+苗木费合价*5%(风险金)20000元
2 人工费每人每天*人数*工期10000元
3 其他费1000元
4 设计费1000元
合计32000元(3)食堂方面
影印宣传单1000份,进行宣传,金额320+40=360元。
暂不考虑更新设备,因为消耗的金额太大。
(4)总计经济成本:80000+32000+360=112360元
四、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仅分析列属于所选环境因子下的指标)在现有功能区划分状态下是否均能评价及达成,并说明原因。
此次作业中所选环境因子为噪声,在指标体系中,噪声因子下的指标有平均值和达标率,在现有功能区划分状态下能够对其进行评价,也能对其达标率进行计算。
在不同时段对各个监测点进行监测,依据监测数据的整理结果及综合分析、环境噪声质量标准和适用范围对区域环境噪声进行
评价和对达标率的计算。
附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