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转流连叠字诗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4
古代诗词十首叠字、顶针、回文诗1、《叠字诗》层层套套绮罗衫,正正方方披锦肩。
燕燕莺莺音带笑,盈盈款款步生莲。
丝丝语语凤凰柱,缕缕声声鸳鸯弦。
久久长长无限意,和和美美一生缘。
2、《顶针诗》探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3、《半字诗》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4、《一字诗》一瓣心香一瓣荷,一泓秋水一泓波。
一池碧叶一池影,一路风光一路歌。
5、《嵌字诗》【三】语【三】言【三】字经,【月】圆【月】缺【月】长明。
【桃】红【桃】绿【桃】含笑,【花】谢【花】开【花】舞风。
6、《复字诗》月缺月圆月高悬,月暗月明月似盘。
月亏月盈月有信,月清月淡月中天。
7、《同头同心诗》独守一方土,独耕一亩田。
独居一斗室,独享一朝闲。
8、《回文诗》四时花影上窗纱,影上窗纱笼晚霞。
纱笼晚霞烟照暖,霞烟照暖四时花。
《回文诗》石山染痕苔青青,绿水春荫柳啼莺。
池荷生叶红莲碧,溪流泛舟轻拂风。
注:顺着读,倒着读,都可。
风拂轻舟泛流溪,碧莲红叶生荷池。
莺啼柳荫春水绿,青青苔痕染山石。
9、《宝塔诗》花,细蕊,奇葩。
香满室,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
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蝶,俏丽,高洁。
花下舞,水边歇。
飞上琼阁,落于玉阶。
老庄托梦幻,梁祝恨离别。
春色采来酿蜜,韶光留住成结。
美人团扇笑相戏,素手轻捉趣与谐。
10、《数字诗》万岭千山百里云,十花九树八成荫。
七家六五四双燕,三李二桃一片春。
运用叠字的古诗1.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佚名《青青河畔草》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佚名《迢迢牵牛星》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佚名《迢迢牵牛星》4.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南浦别》5.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6.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7.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曹丕《杂诗二首》8.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葛立方《卜算子·席间再作》9.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佚名《青青河畔草》10.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佚名《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1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1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13.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14.片片红梅落,纤纤绿草生。
——陆游《春雨四首》15.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佚名《饮马长城窟行》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17.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佚名《青青陵上柏》18.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白居易《买花》19.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20.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刘琨《扶风歌》21.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22.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韦应物《夏花明》23.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九首》24.灼灼青轩女,泠泠高台中。
——鲍令晖《拟青青河畔草诗》25.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吕太一《咏院中丛竹》26.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其二》27.淡淡横朝烟,脉脉深秋思。
——刘道著《湘江秋晓》28.凄凄声中情,慊慊增下俚。
——鲍照《门有车马客行》29.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张仲素《春闺思》30.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
十首绝美叠字诗,读来百折千转,荡气回肠诗词精品集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为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民歌中用的最多。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叠字诗、叠字词、叠字曲不乏其例,读来一气盘旋,朗朗上口,百折千转,荡气回肠。
《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元】王实甫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
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这些叠字的使用,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唐代】无名氏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青青云粉妆。
这首词选自《敦煌曲子词》。
词的上片写春天细雨中的池塘,下片写江边的舞女。
运用类叠的修辞方式发展到极至,即全词均是叠字的情形,这难免给人以文字游戏的感觉,但在这游戏的背后,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的独居匠心。
《宛转词》【唐代】王建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
《宛转词》属于多叠式,多叠式即一句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重复,这种叠字多用于短章,诗人词手常用此法来造景逗趣。
句句有叠字,首首都惊艳,这20首叠字诗,见证叠字诗的最高境界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因此叠字诗也称“重言诗”。
叠字大体可分三种:拆字叠、回文叠、双字叠,叠字诗属于双字叠。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
诗中叠字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
顾炎武《日知录》:“诗用叠字最难。
《卫风》'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
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
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
”徐师曾《诗体时辨》说:“按古诗《青青河畔草》凡十句,而前六句皆用叠字,《迢迢牵牛星》亦十句,而首四句、尾二句皆用叠字,然末有以叠字成篇者。
后人仿之,始有此体。
”以后文人仿作,诗中用叠字的,如韩愈《南山诗》,连用十四句叠字,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十四个叠字。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此后又有叠字词、叠字曲出现。
大多通篇叠字。
如明代朱权《书怀》,既是叠字诗,又是回文诗,为罕见的诗作。
下面20首诗,句句有叠字,首首都令人惊艳,可谓达到了叠字诗的最高境界。
下面我们就一睹为快。
1.青青河畔草佚名〔两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2.《杳杳寒山道》寒山〔唐代〕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3.《宛转词》王建〔唐代〕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
4.《秋浦歌》李白〔唐代〕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5.《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佚名〔五代〕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使用叠词的汉代诗歌一、原文:《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衍生注释:1. “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
这里说牵牛星距离非常遥远。
2. “皎皎”:明亮的样子,描绘出织女星光彩照人的样子。
3. “纤纤”:纤细柔长的样子,刻画出织女的手的柔美。
4. “擢”:举起、伸出的意思。
5. “札札”: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6. “机杼”:织布机和梭子,这里代指织布这件事。
7. “涕”:眼泪。
“泣涕零如雨”就是眼泪像雨一样落下。
8. “盈盈”:形容水清澈、晶莹的样子,这里也有形容织女仪态美好的意思。
9.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这里指牛郎织女含情凝视的样子。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以牛郎织女的传说为蓝本,讲述了织女隔着银河思念牛郎的故事。
情感主要是思念与哀怨。
诗中通过一系列的叠词运用得极为巧妙。
在表现手法上,这些叠词从多个角度描写人物和景象。
比如“迢迢”写距离,“皎皎”写形象,“纤纤”写人物姿态,隽永的叠词让诗歌具有一种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同时,以简洁生动的画面描绘出织女的辛勤劳作与无奈的相思之情,像“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将织女因为思念而无心织布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短短几句话便让人们能感受到牛郎织女之间那难以逾越的银河距离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四、作者介绍:关于《迢迢牵牛星》的作者并无定论。
不过从诗歌的风格来看,它是典型的汉代文人五言诗,创作者应该是熟知民间传说,又善于运用五言诗这种新兴的诗歌形式来创作的文人。
这个诗人很懂怎么抓住人物的特征,利用叠词让诗歌更有韵味,把神话故事中的爱情悲剧描写得非常细致入微,让读者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
五、运用片段:例一:在一场古典文学社团的分享会上,小明被要求讲一讲古代描写爱情的诗歌。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都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吧,有一首汉代的诗特别好地描写了他们之间的爱情。
叠字手法的诗句《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品赏析: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颈联诗意一转,进入景物描写,写晴日在黄鹤楼所见之景;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中叠字“悠悠”是飘荡的样子,“历历”是清楚可数的意思,“萋萋”是形容草木茂盛,这些叠字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作品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前二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
“黄梅”、“雨”、“池塘”、“处处蛙”,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
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作品赏析: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明月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思念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叠字的运用,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夜晚的明月相结合,表达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二、《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以登高望远的视角,描绘了大好河山和壮阔的天地景象,表达了诗人豁达大度的胸襟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三叠字的使用为诗篇增添了层次感,让诗句显得更加饱满。
三、《题都城南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来发几枝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题都城南庄》以描写春景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叠字的运用,使诗句更加优美婉转,更符合了春天的柔美和清新。
四、《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是南宋词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孤独、寂寞和清冷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郁。
三叠字的使用,让诗句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更加凸显出了孤独的氛围。
五、《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首词是唐代诗人李煜的作品,通过对艳丽花朵和寂寥情感的交融,描绘出了诗人的凄美心情。
三叠字的使用,为词句增添了情感的厚重和意境的深远,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六、《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夜泊牛渚怀古》以船泊西江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谢将军的怀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故国和过往的热爱和眷恋。
三叠字的应用,为诗篇增添了美感和文采,使作品更富有韵味。
七、《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古原草木的生生不息,表现了生命的循环和坚韧。
诗人通过对草木的描写,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的敬佩和敬畏之情。
三叠字的使用,让诗句更加优美动人,更具感染力。
八、《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乐游原》通过对夕阳和古原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
古诗中叠词古诗中叠词如下1、悠悠:指水的长久绵延之态。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宴词》—王之涣2、悠悠:飘荡的样子。
历历:清晰可数。
3、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4、萧萧:稀疏的样子。
滚滚:水流急速翻腾向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5、漫漫:广远的样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逢入京使》—岑参6、苍苍:青色。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转望迷。
《宿石邑山中》—韩翃7、苍苍:形容茂盛的样子。
杳杳:深远的样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8、泠泠:形容琴声的清幽。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听弹琴》—刘长卿9、袅袅:柳枝摇曳的姿态。
青青:桑叶的青葱之色。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春闺思》—张仲素10、瑟瑟:碧绿色。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白居易11、切切:虫叫声。
苍苍:灰白色。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村夜》—白居易12、隐隐:隐约。
迢迢:指江水悠长久远。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13、飒飒:风声,多指秋风声。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题菊花》—黄巢14、泠泠:流水的声音。
蒙蒙:形容雨点细小。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行。
《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修15、霏霏:指雨雪烟云很盛的样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台城》—韦庄16、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寄人》—张泌17、啾啾:马的鸣叫声。
紫燕黄金瞳,啾啾揺绿鬃。
《结客少年场行》—李白18、凭凭:形容雷电众多。
黄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远别离》—李白19、苍苍:苍翠。
落落:豁达、开朗。
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山人劝酒》—李白20、淼淼:水逝浩大,广无边际。
昨夜狂风渡,吹折江头树。
淼淼暗无边,行人在何处?《长干行》—李白。
婉转流连叠字诗汉语具有单音独体的特性,重迭词运用此特点,建构重复音节的词,词若是有规则地重复,便自然形成一种节奏。
因其本身有相同节奏,表达同样的韵律,故具有音乐效果。
重迭词又名重言,是以两个相同的字来模拟物声,因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以重言迭字的方式出现,既可尽其义,又在音响效果上,达至微妙之极。
从《文心雕龙‧物色》得知早在《诗经》的时代,诗人们已大量将重迭词运用在文学作品里::“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故《诗经》三百篇之所以令人动容,在于作者善用重迭词抓住感官之想象,吸引读者的目光。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叠字是一种组词手法,叠字重言是语言文字学上的一种法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造句修辞方式。
使用该手法,将某种含义的字重叠起来,既可创造双声叠韵的音乐美,又能大增强对某事物某思想某感情的表达效果,鲜明地强烈地构架意境和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作者及作品的理解与印象。
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对联和民歌中用得最多。
叠字大体可分三种,即拆字叠、回文叠和双字叠。
叠字诗属于双字叠,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叠字诗常见于我国古体诗词优秀作品之中,最早可溯至《诗经》,至南北朝入唐,便臻于成熟,出现了工整标准的体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诗用叠字最难。
”及宋、元年间,发展到了叠字词或叠字曲。
如《卫风》里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
庶姜孽孽”的文字记载,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积而不乱。
绝美的三叠字诗词,古人才华不得不服!叠字,亦可称之为重言词。
叠字诗词,若是运用巧妙就会有回环反复的效果,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的充沛。
叠字在古诗词中很常见,两字相叠叫「单叠」,四字相叠叫「双叠」。
三叠字就比较少见了。
醉春风宋代:贺铸楼外屏山秀。
凭阑新梦后。
归云何许误心期,候候候。
到陇梅花,渡江桃叶,断魂招手。
楚制汗衫旧。
啼妆曾枕袖。
东阳咏罢不胜情,瘦瘦瘦。
隋岸伤离,渭城怀远,一枝烟柳。
醉春风宋代:朱敦儒夜饮西真洞。
群仙惊戏弄。
素娥传酒袖凌风,送送送。
吸尽金波,醉朝天阙,斗班星拱。
碧简承新宠。
紫微恩露重。
忽然推枕草堂空。
梦梦梦。
帐冷衾寒,月斜灯暗,画楼钟动。
▋词的叠字一般都用于句尾,尤其是上阕或下阕结尾,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钗头凤·红酥手宋代: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钗头凤·世情薄宋代:唐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陆游、唐婉分离后一日相遇沈园,两人都知今生缘分已尽,说不尽的伤心,陆游写下《钗头凤》离去。
唐婉悲痛不已,反反复复地看这首诗,心心相印却被现实阻隔,也写了一首同样词牌名的词,两首诗流传下来成为千古绝唱,催人泪下。
郪中感怀唐代:刘驾顷年曾住此中来,今日重游事可哀。
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
望月唐代:刘驾清秋新霁与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在诗中,看似是三个相同的字,但却相差甚远。
首先,从音节上看,前两个叠字是一个读音,后一个就是另外的读音;其次,从语法上看,前两字一般是名词,第三个字就与后面的字组成主谓词组了。
所以,诗中的三叠字貌合神离,前两个字后第三个字没有联系。
唐朝诗人刘象是叠字运用高手,《春夜》中的「日日日」、「夜夜夜」表明诗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令人动容。
史上最美的50句叠字宋词,太唯美了,读一遍就停不下来诗词中常用叠字,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传情达意的形象性。
宋词以婉约著称,诗人们运用叠字,将感情细腻、婉约的表达出来,读起来又美又好听。
小编分享50句叠字宋词,你来读读看,是不是很美呢!1.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2.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晏几道《菩萨蛮》3.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4.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5.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6.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7.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柳永《曲玉管·陇首云飞》8.残雪庭阴,轻寒帘影,霏霏玉管春葭。
——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9.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欧阳修《蝶恋花》10.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1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12.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
——王沂孙《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13.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
——仲殊《金明池·天阔云高》14.记唤酒寻芳处,盈盈褪妆晚。
——王沂孙《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15.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16.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17.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汪藻《点绛唇》1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19.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带叠字的诗句
一翻新晴天,忽然间网波起。
惊起池竹月,空悬一片潮声。
花开又花落,春雨落着琉璃色。
尽收黄莺啼,微风细雨如极。
拂绿青苔满,芳树象清泉潺潺。
想起当年事,却此及此何年?川风吹百草,落英缤纷坠星辰。
纷飞桃花飞,报知归期又渐至。
夜空星如雨,月穿秋水缓缓流。
分明轻舟停,万家门第何处游?芳草重翠色,百花早春绿。
双双柳篁静,天地间多清晖。
落叶落叶林,引出真情思无穷。
泛泛池上月,影向玉殿金榭流。
绿蔓缠窗飞,青砖绿树碧落春。
翠条垂晚霞,玉蜂飞舞空蒙蒙。
云开月映江,芦花散暮乌啼时。
《凉州词》── 胡太公。
叠字诗十首古诗引言叠字诗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古诗,以叠字为特色,不仅要求诗词优美动听,还需要叠字有一定的意义和内涵。
本文将通过介绍叠字诗的起源和特点,以及选取十首古代叠字诗作为例子,深入探讨叠字诗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起源与特点叠字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其起源可追溯至唐代。
叠字诗以字字叠荡相互呼应,字语音律相互影响,采用叠字、叠音、叠韵的方式,构建起紧凑而有力的篇章。
叠字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出奇制胜:通过叠字的手法,使意象更具张力,让读者产生视觉上的冲击,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感。
2. 意境深远:叠字诗的每个字都带有独特的含义,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诗人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意境,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3. 音律和谐:叠字诗在叠字的同时,也强调了音律的和谐。
合理的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诗词更具美感和韵律感。
十首古代叠字诗《秋日帖》纷纷飘落花梦断,寂寂离愁雨暗沉。
柳丝扶华双煞生,依依帏簟夜漫深。
《夜行船》月畔荷笠照江船,荷叶荡漾荡离离。
晴空霞彩伴星雨,星月之间梦自披。
《华灯夜行》人影摇曳曦光旁,华灯亮丽情不央。
烟火流光夜色深,斑驳光影逐人仰。
《春寒》翠色含寒暗冷裳,寒风凛冽早春阳。
寒梅花开雪残欢,诗墨时光恣春光。
《夏日牛羊》牛犊欢跃映夏阳,骏马踏翻云鬃凉。
春水绿荷夏初展,丰收香甜暑天偿。
《秋韵》秋风凄凉宿雾薄,韵轻悠扬百种乐。
谁人摇曳月华川,思忆万里人归络。
《冬至》冬至寒冷季节真,至日阳光照人心。
白雪皑皑庆团圆,围炉暖意暗暖吟。
《梅花雪》雪纷飞舞寒梅落,花香满园飞寒洁。
梅枝步履春已杳,雪中梅花知多少。
《初春感怀》春风初至煦阳和,怀友凄迷心似鸦。
遥想古时文人手,笔下风华令人夸。
《明月长明》明月光彩万里空,月下山河借晶融。
凝霜华光明心境,镜花水月令人宠。
结语叠字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凝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选取十首古代叠字诗作为例子,我们深入探讨了叠字诗的起源、特点以及艺术价值。
古诗十九首叠字《古诗十九首》收录十九首乐府古诗,诗中大量使用叠词,似承自《诗经》民歌形式,却自然巧妙,堪称文人典范。
十九首充满文人气息,是古诗文人化的标志,这些诗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有的是诉说爱情之离愁,有的道尽世事之艰难,有的抒写思乡之绪,有的感怀命运多舛,内容丰富,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下面选了几首叠词较多的诗进行赏析。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这是古十九中的第一首,开头用了两组叠词“行行”,具有音律美,且有画面感,写出了你总是朝前走不停歇的样子,我们的距离是越来越远。
你我就这样被活生生分开了。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往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人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诗的语言并不惊奇,只是用了民歌中常用的叠词,而且一连用了六个,但是贴切而又生动。
写出了青青的草地,依依的柳树,仪态优美的女子,洁白如月的肌肤,粉红的妆容,纤细的手指,刻画出一个美丽的女子。
自然界的青春,为少妇的青春作陪衬;青草碧柳为艳艳红妆陪衬,感情的自然曲折,形成了诗歌结构的自然曲折。
朱权:史上最高级的一首叠字诗,每一句都有叠词,而且正读反读皆成诗!唐诗宋词,永远是国学色彩中最美的一抹幽蓝,永远是国人心里最柔软的一重触碰。
有的诗词以情怀取胜,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有的诗词以意境取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的诗词以情愫取胜,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然而今天小解不讲这三类,讲的是以技巧取胜的小众诗词——叠字,回文。
叠字诗,是指用两个相同的字重叠为一个词,置于句中某个位置,起到增强音律之美、增进情感强度的作用;回文诗,是指诗句都带有回环往复的词序,可以使诗有多种读法,今天小解讲的这首诗即是正读反读皆成诗!当然,叠字、回文虽为小众,但创作一首优秀的作品并不容易,往往需要反复为之,钩心斗角,想尽一切办法使句子既通顺又不失文雅,意境既老成又不失深远。
接下来要讲的这首诗正是如此,哀婉动人,黯然销魂,可以一个“高级”称之!《书怀》明·朱权纷纷雨竹翠森森,点点风花落绿阴。
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
昏昏岭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
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疏拙老骎骎。
诗人所作诗句皆有叠词,而且每一个叠词都不是随意用之,而都是和句中意象有深切联系的,如焦如灼,合适得体。
比如“纷纷”以配雨,“寸寸”以配心;比如“森森”以配翠竹,形容竹茂盛的样子;比如“沉沉”之梦,连梦都是沉的,那人必定更加心情沉重;比如“骎骎”以配老,骎骎意思是马跑得很快,在这里即是时光飞逝之意,人自然老了。
这只是此诗高级的第一个方面,另一高级之处就在于叠词的位置。
可以发现,本诗不像其他叠字诗一般在句中固定位置放置叠词,诗人心思缜密地将叠词安放在不同位置上,避免了重复拖沓,全诗音韵哀婉缠绵,读来荡气回肠,哀婉真切。
然而以上两个高级只是小高级,接下来要说的才是大高级,是将此诗推上神坛的高级!此诗不仅是一首出色的叠字诗,也是一首精彩的回文诗,两种手法都运用得如此超然,这在诗词史上是独一份儿,罕见又难得,或许世间也就仅此一首罢。
带有叠字的诗句落日映山斜,
山河凝碧到天涯。
碧波翻滚,
漫山遍野皆翠青。
野芳历春,
萋萋蓓蕾惹芬芳。
凤凰盘旋,
舞翩清光围绕弯。
洛阳古桥,
耸立联欢叠波涛。
清澈无染,
琴声悠扬万古诗。
落星千载,
葬落悬空照四方。
春熙多风色,
醉时金屋有香阵。
夏静芳华多,
惊树影令出明月。
秋淡句垂细,
把酒对君思无尽。
冬寂寥寥寒,
我心从此渡轮船。
盛夏拥景观,
雪纷纷把山川凝。
游子何处去,
春娇夏荣秋暮稀。
此恨徒无凭,
明月记叹叠情归。
谁能诉衷情,
春泪照兰湿山川。
夜夜催月新,
凤鸣千里唤归客。
放歌痴诉吟,
山色满画入心中。
婉流连叠字诗叠字诗语具有单音独体的特性,重迭词运用此特点,建构重复音节的词,词若是有规则地重复,便自然形成一种节奏。
因其本身有相同节奏,表达同样的韵律,故具有音乐效果。
重迭词又名重言,是以两个相同的字来模拟物声,因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以重言迭字的方式出现,既可尽其义,又在音响效果上,达至微妙之极。
从《文心雕龙物色》得知早在《诗经》的时代,诗人们已大量将重迭词运用在文学作品里::“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属采附声,亦与心徘徊。
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故《诗经》三百篇之所以令人动容,在于善用重迭词抓住感官之想象,吸引读者的目光。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一个词,也称“重言词”。
叠字是一种组词手法,叠字重言是语言文字学上的一种法则,是文学创作中必不可少的造句修辞方式。
使用该手法,将某种含义的字重叠起来,既可创造双声叠韵的音乐美,又能大增强对某事物某思想某感情的表达效果,鲜明地强烈地构架意境和渲染气氛,最终达到加强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与情绪冲击,加深读者对及作品的理解与印象。
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对联和民歌中用得最多。
叠字大体可分三种,即拆字叠、回文叠和双字叠。
叠字诗属于双字叠,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
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的为叠字体诗。
叠字诗是由诗词叠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杂体诗。
叠字诗常见于我国古体诗词优秀作品之中,最早可溯至《诗经》,至南北朝入唐,便臻于成熟,出现了工整标准的体制。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诗用叠字最难。
”及宋、元年间,发展到了叠字词或叠字曲。
如《卫风》里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朅揭揭。
庶姜孽孽”的文字记载,连用六迭字,可谓复而不厌,积而不乱。
有古诗曰:“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也连用六迭字,不落俗套,清新自然。
唐高僧寒山的《叠字诗》:独坐常忽忽,情怀何悠悠。
山腰云缦缦,谷口风飕飕。
猿来树袅袅,鸟入林啾啾。
时催鬓飒飒,岁尽老惆惆。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诗僧,这首诗写的是“贫士”的身境和心境。
唐王建《宛曲》:宛宛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
白居易的这首叠字诗《寄韬光禅师》,是古来传诵的佳作。
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这首诗为“连珠吟叠璧”,现代大学者钱钟书称赞“极七律当句对之妙”: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
遥想事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后世写叠字诗的不少。
如明代朱权的《书怀》不仅仅是叠字诗,而且也是回文诗:纷纷雨竹翠森森,点点风花落绿阴。
贫恨苦吟穷寞寞,乱愁牵断梦沉沉。
昏昏岭隔重重信,渺渺江如寸寸心。
因有事情闲默默,我于疏拙老骎骎。
诗人为了取得音韵哀婉缠绵,在每一句都用了叠字,为了避免由此而产生的重复与拖沓,他细心地把叠字安排在句中不同的位置。
传说乾隆有一次召集群臣来为他的“百鹅图”题诗,以此比试谁的学问高。
大臣们对著“百鹅图”面面相觑,都不敢争先动笔,只见大学士纪晓岚从容走向前来,翰墨一挥便题诗一首:鹅鹅鹅鹅鹅鹅鹅,一鹅一鹅又一鹅。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诗的前两句运用叠字,描写画中的鹅,生动形象,十分贴切。
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歎,他明旨诘问,有可能寓意双关,以此影射那些位居显赫,享受厚禄却不学无术,无所作为的庸臣,如真是这样,可谓针砭入髓,入木三分。
这个故事版本太多,就不深究了。
古时有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能人因看不惯官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不愿为官,朝廷多次征召,他就是不应,无奈朝廷又特派高官亲自登门邀请,他还是不改其志,口吟一首叠字诗委婉回绝,诗曰:今古人生有几何,繁华耀眼烟云过。
追官逐利马蹄疾,得得得得得得得。
诗中连用七个得字,从字面看是模拟马蹄声响,实际是表明自己不愿追名逐利,欲过淡泊宁静生活的理想。
有诗自然有词,女词人李清照的《声声慢》就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篇末又加四叠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成为填词中前无古人的创新,历来为词学家们所津津乐道。
唐已经有叠字词出现,如唐无名氏的《菩萨蛮叠字词》:霏霏点点回塘雨,双双只只鸳鸯语。
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
盈盈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皎皎绮罗光,轻轻云粉妆。
这首词选自《敦煌曲子词》。
词的上片写春天细雨中的池塘,下片写江边的舞女。
运用类叠的修辞方式发展到极至,即全词均是叠字的情形,这难免给人以文字游戏的感觉,但在这游戏的背后,仍然可以看出的独居匠心。
有关以叠字作整诗的相当少,明代诗人马钰的《西江月》就是全诗叠字:物物般般认认,常常战战兢兢。
心心念念恐沉沉,得得来来损损。
日日清清净净,时时湛湛澄澄。
惺惺洒洒这灵灵,灿灿辉辉永永。
”元人散曲家乔吉《天净沙即事》共四首,其中第四首,也全用叠字: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真真:画中美女的名字。
唐代进士赵颜得一美女图,画工告诉他,这一女子名叫真真,如果昼夜呼喊她的名字,一百天后她就会出现。
赵颜听从了此言,后来果真女子走出,与赵颜结合,生一子。
但赵颜听谗言说这女子是妖怪,就想杀掉她。
于是真真携子重回到画上。
这里用以形容女子如仙女真真一样美丽动人。
这首曲子赞美女子的容貌,描写爱情的和谐美满。
前两句用春天的莺燕双双飞舞,花柳摇曳多姿来形容两情相悦和女子的美好。
后三句写这个女子言谈举止事事都很有风度和韵致,又娇美年轻,一切都恰到好处,是个无可挑剔的美人。
这首曲子通首叠字,音韵优美,一气贯注。
再来一首叠字词,清贺双卿(女)《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
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
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
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
谁还管,生生世世,夜夜朝朝。
再如清人吴承勋的《鬓云松令叠字词》:掩纹纱,开宝鼎。
一树梧桐,一树梧桐影。
络纬啼烟秋欲暝。
翠玉楼前,翠玉楼前井。
风衾寒,鸳帐冷。
好梦无端,好梦无端醒。
离别团圆今夜并。
愁依阑干,愁依阑干等。
这是极为精彩的一首叠字词。
词的主题是思妇的秋怨,上片的时间是黄昏,下片的时间是夜晚。
上片只写黄昏的景色,抒情主人公并没有出场,但她的孤单、寂寞、哀愁,尽在萧索的景色中。
下片写思妇在梦中与丈夫团聚,好梦的来临没有先兆,好梦消散也无缘无故,她只能如往日一样,愁依阑干,苦苦等候。
也有叠字曲:如元王实甫的《中吕十二月带尧民歌叠字曲》: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的不消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更奇怪的是下面这首。
佛印禅师闻知小妹善解回文,写了一篇叠字连理折诗,寄与东坡。
诗曰:野野鸟鸟啼啼时时有有思思春春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枝枝莺莺雀雀相相呼呼唤唤严严畔畔花花红红似似锦锦屏屏堪堪看看山山秀秀丽丽山山前前烟烟雾雾起起请请浮浮浪浪促促潺潺湲湲水水景景幽幽深深处处好好追追游游傍傍水水花花似似雪雪梨梨花花光光皎皎洁洁玲玲珑珑似似坠坠银银花花折折最最好好蒙蒙茸茸溪溪畔畔草草青青双双蝴蝴蝶蝶飞飞来来到到落落花花林林里里鸟鸟声声叫叫不不休休为为忆忆春春光光好好杨杨柳柳枝枝头头春春色色秀秀时时常常共共饮饮春春醪醪酒酒似似醉醉闹闹行行春春色色里里相相逢逢兢兢忆忆游游山山水水心心息息悠悠归归去去来来休休役役东坡细看此诗,计二百六十字,一百三十对,竟解不出来。
小妹曰:“有何难哉,此亦折卸玲珑之体。
不过依我们连理之诗而作,待我读与兄听之。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
有思春光桃花发,春发桃花发满枝。
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
岩畔花红似锦屏,花红似锦屏堪看。
堪看山,山秀丽,秀丽山前烟雾起。
山前烟雾起清浮,清浮浪促潺湲水。
浪促潺湲水景幽,景幽深处好,深处好追游。
追游傍水花,傍水花似雪,似雪梨花光皎洁。
梨花光皎洁玲珑,玲珑似坠银花折。
似坠银花折最好,最好柔茸溪畔草。
柔茸溪畔草青青,双双蝴蝶飞来到。
蝴蝶飞来到落花,落花林里鸟啼叫。
林里鸟啼叫不休,不休为忆春光好。
为忆春光好杨柳,杨柳枝头春色秀。
枝头春色秀时常共饮,时常共饮春浓酒。
春浓酒似醉,似醉闲行春色里。
闲行春色里相逢,相逢竞忆游山水。
竞忆游山水心息,心息悠悠归去来,归去来休休役役。
此诗全用叠字写成。
也是交错联珠诗的一种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