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教学实验: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733.30 KB
- 文档页数:35
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报告脂质体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构成的微小球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此在药物传递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
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磷脂、胆固醇、药物(如硝酸甘油)、有机溶剂(如氯仿、甲醇)、无水乙醇等。
制备过程如下:1. 溶解磷脂和胆固醇:将所需量的磷脂和胆固醇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氯仿和甲醇的混合物中,以获得磷脂和胆固醇的混合液。
2. 脂质体的形成:将药物溶解于混合液中,搅拌均匀,使药物与磷脂和胆固醇相互作用。
3. 溶剂挥发:将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使用旋转蒸发仪将有机溶剂挥发,直到获得脂质体的混悬液。
4. 脂质体的稳定:向混悬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使脂质体进一步稳定。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制备方法,我们成功制备了硝酸甘油脂质体。
观察到脂质体呈现微小球形状,粒径均匀分布。
此外,我们还对脂质体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
1. 粒径分析:使用动态光散射仪测定脂质体的平均粒径。
结果显示,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0-200纳米,符合药物传递的要求。
2. 药物包封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包封率。
结果显示,硝酸甘油的包封率达到了90%以上,表明脂质体在药物传递中具有较高的效率。
3. 药物释放性能:通过离心法和体外释放实验,研究了脂质体的药物释放性能。
结果显示,硝酸甘油脂质体具有缓释性能,能够持续释放药物,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硝酸甘油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结果表明,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高包封率和缓释性能,适用于药物传递和治疗。
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传递系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脂质体的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对于药物传递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改进药物的包封率和释放性能,以满足不同药物传递的需求。
实验十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的概念。
二、实验指导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
常见的磷脂分子结构中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将适量的磷脂加至水或缓冲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相对缔和为双分子层,构成脂质体。
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
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
胆固醇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得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
其他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能改变脂质体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脂质体的包封率、体内外其他参数。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为20~50nm,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体,粒径约为400~3500nm,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尤如洋葱断面或人手指纹的多层结构;大单室脂质体,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这一类。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根据药物的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
(1)薄膜分散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室脂质体。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脂质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
(2)注入法: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等。
“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于55~65℃含药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醚,继续搅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
(3)逆相蒸发法:系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中,再按一定比例与含药的缓冲液混合、乳化,然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形成脂质体。
该法适合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等的脂质体制备,可提高包封率。
药物制剂中脂质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近年来,随着药物研究的深入,脂质体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载体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类物质组成的微囊体,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对水溶性和油溶性药物都有良好的包封效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研究。
一、脂质体的制备方法1. 脂膜溶解法脂膜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其主要步骤是将磷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药物,通过溶剂蒸发或超声乳化等方法形成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小的粒径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
2. 沉淀法沉淀法是一种通过药物与磷脂的共沉淀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药物和磷脂在溶液中共同形成微囊体,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得到脂质体。
这种方法制备的脂质体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3. 脂质指位法脂质指位法是一种通过指位的膨胀作用使药物与磷脂相互混合形成脂质体的方法。
该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具有较高的药物包封率和较好的稳定性,适用于疏水性药物的制备。
二、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1. 提高药物稳定性脂质体作为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能够有效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在药物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的有效期,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改善药物生物利用度脂质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口服吸收。
脂质体由于具有与细胞膜相似的结构,能够在胃肠道中与细胞膜融合,促进药物的吸收。
因此,在口服给药制剂中加入脂质体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的剂量。
3. 改善药物的靶向性脂质体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性质,使药物能够更好地靶向到病灶部位。
例如,通过改变脂质体的表面电荷,可以增强脂质体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
4. 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脂质体在药物制剂中添加后,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由于脂质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够与药物形成亲和性较好的结合,从而改善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步骤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粒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基因治疗等领域。
脂质体包封率是评价脂质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定步骤如下: 1. 制备脂质体溶液:将所需的磷脂、胆固醇等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二甲基亚砜等,在水浴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形成透明的脂质体溶液。
2. 制备外部相:将所需的缓冲液,如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等,在水浴中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形成透明的外部相。
3. 通过滤膜法将脂质体溶液逐渐滴入外部相中,同时不断搅拌,使脂质体逐渐形成。
待所有的脂质体形成后,继续搅拌1小时以上,使脂质体充分稳定。
4. 采用超声法破坏一定数量的脂质体,使其内部的荧光染料溶出。
5. 将破坏后的溶液通过离心等方法分离出脂质体包封率较低的荧光染料。
6. 通过光度计等方法测定分离出的荧光染料的吸光度,计算出脂质体包封率的比例。
以上为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步骤,通过该方法可以评价脂质体制备的质量,并为后续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 1 -。
伊达比星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王玲玲;邓盛齐;尹婕;任静【摘要】目的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建立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通过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用HPLC测定伊达比星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伊达比星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65.42%,载药量为7.70%.凝胶柱色谱柱回收率99.76%,伊达比星在0.05~3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适用于制备伊达比星脂质体,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伊达比星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2014(039)006【总页数】4页(P447-450)【关键词】伊达比星;薄膜分散-超声合并挤压法;脂质体;包封率【作者】王玲玲;邓盛齐;尹婕;任静【作者单位】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2;成都大学,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成都61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9伊达比星(idarubicin,IDA)是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的去甲氧基衍生物,是哺乳动物DNA强有力地毒性剂,它的细胞毒性强于DNR或阿霉素,临床上单独或与其它化疗药物结合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晚期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非何杰氏淋巴瘤等,对柔红霉素和多柔比星耐药及复发性和难治性的急性白血病也有效。
但在用药过程中心脏毒性、骨髓抑制以及消化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和长期使用[1-3]。
脂质体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具有靶向、高效、低毒、抗耐药性等优越性,结合IDA本身的理化性质,本文采用注射用大豆磷脂和胆固醇为载体材料制备了伊达比星脂质体并采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为伊达比星脂质体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实验十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的概念。
二、实验指导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
常见的磷脂分子结构中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将适量的磷脂加至水或缓冲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相对缔和为双分子层,构成脂质体。
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
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
胆固醇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得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
其他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能改变脂质体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脂质体的包封率、体内外其他参数。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为20~50nm,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体,粒径约为400~3500nm,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尤如洋葱断面或人手指纹的多层结构;大单室脂质体,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这一类。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根据药物的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
(1)薄膜分散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室脂质体。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脂质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
(2)注入法: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等。
“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于55~65℃含药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醚,继续搅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
(3)逆相蒸发法:系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中,再按一定比例与含药的缓冲液混合、乳化,然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形成脂质体。
该法适合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等的脂质体制备,可提高包封率。
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测定
王健松;朱家壁
【期刊名称】《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35)6
【摘要】目的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并测定其包封率。
方法采用薄膜蒸发冻融法制备阿奇霉素脂质体,以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和包封率。
采用LichrosphereC18反相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异丙醇0002mol/L 磷酸氢二钾(60∶25∶15,v/v/v)为流动相,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20μl。
结果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平均体积粒径大于7μm,包封率大于75%。
选定的色谱条件下,阿奇霉素与空白辅料完全分离,在508~508μg/ml范围内,药物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
结论薄膜蒸发冻融法适用于制备肺靶向阿奇霉素脂质体;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含量和包封率。
【总页数】4页(P499-502)
【关键词】阿奇霉素;脂质体;冻融;包封率;透析-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者】王健松;朱家壁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制剂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4
【相关文献】
1.庆大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J], 陈筱瑜
2.注射用克拉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 [J], 李海刚;王东凯
3.复乳法制备丝裂霉素C脂质体及包封率的测定 [J], 杨冬发;陈璟昆;李延辉;覃健;侯之启;罗琦;叶博材;何小杰;夏卫中;李沙;李日旺
4.大豆磷脂阿奇霉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J], 张伟光;高树刚;安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飞蓟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包封率的测定江峰;田吴霜;王秀敏【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5(027)011【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水飞蓟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药物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水飞蓟素脂质体的包封率. 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水飞蓟素脂质体,水飞蓟素脂质体混悬液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分离后,分别收集脂质体和游离药物部分,用甲醇破坏含药脂质体部分,以 VP-ODS为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7nm,流速为1.0mL· min -1,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药量,计算包封率. 结果以水飞蓟素中水飞蓟宾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在此色谱条件下,药物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度符合要求,在2.5 ~80.0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此方法的回收率、日间及日内精密度均符合分析方法的要求. 水飞蓟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62.0%. 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可用于水飞蓟素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OBJECTIVE To prepare the silymarin liposomes and determine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it.METHODS Silymarin liposomes were prepared by film-deposition on carriers.After it was separated through macroporous adsorption resin column ,destroyed bymethanol ,the silymarin capacity in the liposomes was determined by the HPLC.RESULTS To take the silybin in the silymarin as standard .The calibration curve of Silybin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2.5~80μg· mL-1 ( R2 =0.9994 )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is 62%when the phospholipids ratio/drag ratio varied is 15:1.CONCLUSION The methodis accurate,simple and suit-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Silymarin liposomes .【总页数】2页(P14-15)【作者】江峰;田吴霜;王秀敏【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361000;厦门大学药学院厦门361102;厦门大学药学院厦门3611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相关文献】1.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J], 赵宁;李伟泽2.半枝莲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J], 钱小娟3.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J], 吴雪松4.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阿法替尼脂质体的制备与包封率的测定 [J], 吕晓燕;尹君婧;杨秀成;刘沙;孙考祥5.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 [J], 张渊;姚晓东;苏吉;何芋岐;周旭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尼群地平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李喆;邓英杰;王秀敏
【期刊名称】《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目的制备尼群地平脂质体,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
方法采用单相溶液冻干法制备尼群地平脂质体,用超滤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
药量和包封率,并考察了冻干产物的稳定性。
结果尼群地平脂质体的含药量为
(0.60±0.02)g·L-1,包封率为(65.1±2.1)%,长期放置,包封率变化不大。
结论采用单
相溶液冻干法制备尼群地平脂质体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方法可行。
【总页数】4页(P179-182)
【作者】李喆;邓英杰;王秀敏
【作者单位】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4
【相关文献】
1.苦参碱纳米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J], 赵宁;李伟泽
2.半枝莲总黄酮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 [J], 钱小娟
3.姜黄素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J], 吴雪松
4.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阿法替尼脂质体的制备与包封率的测定 [J], 吕晓燕;尹君婧;杨秀成;刘沙;孙考祥
5.淫羊藿次苷Ⅱ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研究 [J], 张渊;姚晓东;苏吉;何芋岐;周旭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步骤
脂质体是一种由磷脂、胆固醇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组成的微型膜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使用脂质体进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时,需要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评估脂质体的质量和有效性。
下面是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步骤:
1. 准备脂质体悬液:将脂质体固体粉末加入生理盐水或缓冲液中,用超声波或机械打破法制备脂质体悬液,最终浓度应在
0.1-1mg/ml之间。
2. 加入荧光探针:将脂质体悬液和荧光探针(如荧光素酰胺、荧光素-5-异硫氰酸酯等)混合,使其浓度在1-10μM之间。
3. 激发和发射光谱测定:将混合后的样品置于荧光分光光度计中,激发波长为荧光探针的最大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为荧光探针的最大发射波长。
记录荧光强度。
4. 加入表面活性剂:加入已知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如Triton X-100),使脂质体破裂,荧光探针释放。
重新测量荧光强度。
5. 计算包封率: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脂质体包封率:包封率=(样品荧光强度-背景荧光强度)/(完全破裂样品荧光强度-背景荧光强度)×100%。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准确测定脂质体包封率,同时也可了解脂质体的质量和有效性,为其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1 -。
实验十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的工艺。
2.掌握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
3.熟悉脂质体形成原理,作用特点。
4.了解“主动载药”与“被动载药”的概念。
二、实验指导脂质体是由磷脂与(或不)与附加剂为骨架膜材制成的具有双分子层结构的封闭囊状体。
常见的磷脂分子结构中有两条较长的疏水烃链和一个亲水基团,将适量的磷脂加至水或缓冲溶液中,磷脂分子定向排列,其亲水基团面向两侧的水相,疏水的烃链彼此相对缔和为双分子层,构成脂质体。
用于制备脂质体的磷脂有天然磷脂,如豆磷脂、卵磷脂等;合成磷脂,如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
常用的附加剂为胆固醇。
胆固醇也是两亲性物质,与磷脂混合使用,可制得稳定的脂质体,其作用是调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减低脂质体膜的通透性。
其他附加剂有十八胺、磷脂酸等,这两种附加剂能改变脂质体表面的电荷性质,从而改变脂质体的包封率、体内外其他参数。
脂质体可分为三类:小单室(层)脂质体,粒径为20~50nm,经超声波处理的脂质体,绝大部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多室(层)脂质体,粒径约为400~3500nm,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尤如洋葱断面或人手指纹的多层结构;大单室脂质体,粒径约为200~1000nm,用乙醚注入法制备的脂质体多为这一类。
脂质体的制法有多种,根据药物的性质或需要进行选择。
(1)薄膜分散法:这是一种经典的制备方法,它可形成多室脂质体,经超声处理后得到小单室脂质体。
此法优点是操作简便,脂质体结构典型,但包封率较低。
(2)注入法:有乙醚注入法和乙醇注入法等。
“乙醚注入法”是将磷脂等膜材料溶于乙醚中,在搅拌下慢慢滴于55~65℃含药或不含药的水性介质中,蒸去乙醚,继续搅拌1~2h,即可形成脂质体。
(3)逆相蒸发法:系将磷脂等脂溶性成分溶于有机溶剂,如氯仿中,再按一定比例与含药的缓冲液混合、乳化,然后减压蒸去有机溶剂即可形成脂质体。
该法适合于水溶性药物、大分子活性物质,如胰岛素等的脂质体制备,可提高包封率。
实验十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质;2.掌握脂质体的制备方法;3.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
二、实验原理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成分组成的微粒囊,具有自组装、可逆组装、膜液相晶相转换、局部结构调整、聚合与解聚等一系列特性,同时具有高度转染能力、温和性及低毒性等优点,成为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研究对象。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机械法、物理化学法、电化学法等,其中以醇沉法等物理化学法常用于大规模制备。
脂质体的包封率是指在脂质体中包封的药物量与药物总量的比例,通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53nm处测定DNA或RNA的含量,根据所加药物与总药物量的比值计算出脂质体的包封率。
三、实验步骤1.制备脂质体将2mg的脂质体乳剂溶解在500μL的氯仿中,并加入10μL的药物(如pDNA),搅拌均匀。
将药物与脂质体混合液滴加入10mL的去离子水中,经过30分钟的振荡均匀搅拌,然后使用转移管将上清液取出。
将上清液倒入50mL的角状离心管中,加入18%硝酸钠,离心6000r/min,弃去沉淀。
将沉淀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并用去离子水将沉淀重悬,最后得到脂质体的溶液。
将0.5mL脂质体溶液加入测试池,取另一个测试池作为空白对照。
在253nm处测定样品与空白的吸光度,并计算出脂质体的包封率。
四、实验注意事项1.脂质体的制备应在干燥、无风、无尘、无菌的条件下进行;2.药物与脂质体混合液的浓度应适当,以避免过度分散;3.在吸光度计测定时应注意对空白对照的处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制备得到的脂质体溶液,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253nm处的吸光度,计算出其包封率。
实验结果与所使用的药物种类和浓度等因素有关系,具体可参考文献资料。
六、实验思考题1.脂质体的结构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