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电化教育发展简史教育发展的历史说明,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总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史上曾有过三次革命,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第四次革命。
第一次是大约在公元前30世纪,专职教师的出现。
第二次是约在公元前11世纪,文字体系的出现。
第三次是约在公元12世纪,印刷术的出现。
第四次是从19世纪末开始,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即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兴起。
第一节电化教育产生和发展概况电化教育专家认为.国外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一、萌芽阶段电化教育萌芽于19 世纪末期,19 世纪90 年代,幻灯运用于教学,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
二、起步阶段20 世纪20 年代,是电化教育的起步阶段。
无声电影应用于教学,并开始实施有组织的教育播音。
三、初期发展阶段40 年代录音、电视进人教育领域。
幻灯、电影、广播、录音教育都有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电影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显示出了它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迅速发展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是电化教育的迅速发展阶段。
50 年代有彩色电视、程序教学机等,60 年代有电子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在教育理论上着重研究综合媒体的利用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用“教育技术”的名称代替了视听教育的名称。
60 年代初,香农等的信息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促进了电教教材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丁教育传播学。
五、系统发展阶段从70 年代起,电化教育进人系统发展阶段。
1.70 年代有彩色电视录像系统、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等,80 年代初有激光视盘、立体电视、电子黑板、磁性照相等又相继用于教育教学。
同时,系统沦、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被用来研究电化教学规律,从而加强了电化教育的学科建设。
2.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电化教育。
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是世界电化教育发达国家。
80 年代以后,各国普遍重视卫星电视教育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开发,当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使电化教育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国家开放大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开放性教育特点的高等教育机构。
作为国家办公的高等学府,国家开放大学一直在探索和创新开放教育的模式和策略,以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本文将就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进行探讨。
1. 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始于1980年代,当时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国家开放大学开始实行继续教育的政策,并通过开放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学习形式,为广大职工、农民和其他社会人士提供了高等教育的机会。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也逐步扩展和完善,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2. 开放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开放教育面向全体社会人员,不受年龄、学历和职业限制,为那些有学习意愿和需求的人士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开放教育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学习形式,如远程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等,满足了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既符合高等教育的一般标准,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当今社会,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形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普及,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国家开放大学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群体不断增加,开放教育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但与此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困难,亟需进一步创新和改革。
1. 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国家开放大学要进一步提升开放教育的教育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
要建立健全的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要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服务;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2. 拓展教育领域,满足社会需求国家开放大学要进一步拓展开放教育的教育领域,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的高校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于是各种类型的开放教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国家开放大学作为我国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创新策略。
一、现状二、现状存在的问题1.教育质量问题。
由于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国家开放大学在教学质量把控和保障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虽然学校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
2.学生认可度问题。
相较于传统高校,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历认可度相对较低,大多数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其学历抱有怀疑态度,这对学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现代化建设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
4.合作与交流问题。
国家开放大学的合作交流程度不高,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有限,难以发挥综合优势。
三、创新策略1. 提升教育质量。
国家开放大学应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和技术,构建开放教育的新模式。
2. 提升学历认可度。
国家开放大学应当加大对学历认可度的宣传力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也需要与用人单位进行深度合作,积极开发就业资源,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3. 推进现代化建设。
国家开放大学应当加快信息化建设进度,构建数字化校园和学习环境,提升教学服务水平和学生体验,促进学校内部的管理与服务一体化。
4. 加强合作与交流。
国家开放大学应当积极寻求与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机会,开展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推进协同发展,共同促进开放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开放教育将会变得更加受人们重视。
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发展非常迅速。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1)解放前的电化教育。
解放前,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经济上极端贫穷,技术上十分落后,教育事业也十分落后, 鉴于国外视听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效率和效果,使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开始进行了电化教育的尝试。
(2)解放初期的电化教育。
解放后,党和政府一开始就注意到电化教育的发展,唱机、录音机、16毫米电影机、幻灯机、幻灯片、唱片、录音带、教学影片开始进入学校,为电教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一批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开展了电化教育,并取得了比较显着的成效。
(3)重新起步的电化教育。
从78年开始,我国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代表党中央提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从此,我国电化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邓小平同志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
电化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我国;电化教育;发展概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电化教育发展非常迅速。
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想了解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情况。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按年份收集整理了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概况的资料,供同志参考。
1920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开始萌芽。
同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了“国光影片公司”,曾拍摄了不少的无声教育影片。
如《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
这是我国拍摄的最早的教育影片。
1922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开始用手摇留声机配音的幻灯、电影进行棉、粮优良品种的栽培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
1923年,陶行知先生为了加快提高全国人民的基础文化,辞去了大学教授的职务,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大力推行平等教育运动。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目前,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教学资源逐步丰富。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国家开放大学积极开展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获得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方便灵活。
2. 教学方法多样化。
国家开放大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外,还开展了网络教学、远程教育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3.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改进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国家开放大学建立了完善的教学服务体系,包括学习指导、教学辅导、在线答疑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为学生提供各种方面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5. 开放教育平台不断拓展。
国家开放大学在开展开放教育方面积极探索,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拓展开放教育平台,促进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融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
针对目前开放教育的现状,国家开放大学积极探索和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策略,以不断提升开放教育的质量和水平:1. 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品质。
国家开放大学致力于优化教学资源,提升课程质量。
建立和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优质的教学资源推送到学生身边,提高教学效果。
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 推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学习体验。
国家开放大学不断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和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
中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史
一、电化教育名称的产生
1、1919年开始南京金陵大学运用幻灯进行教学,这是我国电
化教育起步的标志。
2、1936年7月,我国较为正式地使用“电化教育”一词。
二、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
1、高校电化教育在建国之前就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开
设电教课程和开展电化教育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在1947年
建立了电化教育馆,首次开出了电化教育选修课。
2、1949年11月,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了电化教育处,负
责全国电教工作。
3、1950年到1965年,我国电化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电化教育受到了严重
的摧残。
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1、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电化教育工作逐步得到恢复,1978年,
教育部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随后全国各地建立起了电教
机构。
2、20世纪80年代,许多中小学开展了电教实验活动,先后出版
了一批反映电化教育实践经验和电化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著
作。
电化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3、1993年,我国政府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
学专业。
此后相继出现众多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学术杂志。
电化教育向深层次发展。
四、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的名称变革
1、 20世纪80年代我国电化教育领域出现了领域名称的热烈讨论和辩论,最后大家对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的认识趋于一致,最终确定对外一致使用教育技术的名称,对内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学两个名称并用。
2、80年代级90年代,出现了众多关于电化教育或教育技术学的
定义。
电大基本情况汇报电大(Distance Education)是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广大学员提供与传统教学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活动。
电大教育是一种灵活、开放、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它不受时间、地点和年龄的限制,大大方便了学员的学习。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专科高校,成立于1980年,是一所以电大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员工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60%以上。
二、教学情况。
我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
学校采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网络直播课程、视频教学、在线讨论等,学员可以充分融入学习氛围,获取知识。
三、教学资源。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资源系统,拥有数字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学校还与多家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共享各类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
四、学员情况。
我校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包括在职人员、农村学员、退休人员等不同群体。
学员人数众多,年龄跨度广泛,他们通过电大教育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成果展示。
学校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员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学员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六、发展规划。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拓展教学领域,为更多学员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还将加大科研力度,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我校电大教育在不断发展壮大,为更多学员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与创新策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国国家开放大学作为国内开放教育教育的代表,正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开放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现状及其创新策略。
1.开放教育的开展时间较长国家开放大学最早提出开展开放教育是在1982年,早于中国其他高校的开展时间。
开展时间较早也给国家开放大学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开展规模较大国家开放大学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开放教育机构之一。
截至2019年,国家开放大学累计招生生3800万人次,已有毕业生350万人次。
3.服务特殊群体国家开放大学所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在职人员和经济条件不好的群体。
这两个群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方式,国家开放大学为这些人提供了便利。
4.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国家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采用了多种教育形式,如电视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5.长足的发展除了上述方面的发展,国家开放大学还在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有学科专业69个,学历层次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和非学历教育等各个领域。
二、创新策略1.协同创新国家开放大学与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合作,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开展协同研究和联合培养等形式,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目标。
2.信息化发展国家开放大学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通过建设学习平台、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中心等信息化设施,推动在职者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普及。
3.积极拓展国际教育领域国家开放大学与海外高校开展学术合作、联合培养等,拓展了国际化教育领域。
同时,国家开放大学也向国际市场推广开放教育项目和产品。
4.深度融合“班在线”等创新产品“班在线”是一个互联网+的在线学习平台,是国家开放大学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出的高质量在线学习平台。
这种深度融合无疑丰富了国家开放大学的教育形式及产品。
5.注重开展教育研究国家开放大学注重开展教育研究,加强对开放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研究机构开展研究项目,推进开放教育领域的发展。
电大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已经发展成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中央电大西藏学院等44所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独立设置的广播电视大学,930所地(市)级电大分校,2021个县级电大工作站和22237个基层电大教学班组成的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
电大学历教育开设理、工、农、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历史等10大学科580多个专业。
截至2002年底,全国电大高等教育毕业生累计已达333.7万人,约占同期各类高校毕业生总数的12.7%,同期成人高校毕业生总数的26.6%;岗位培训等各类非学历教育超过3660万人次,为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提供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高等师范专科和中等师范毕业生累计也达到128万人,培训中小学教师和校长300多万人次。
全国电大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00.5万人,其中高等专科、本科185
万人,中专15.5万人。
广播电视大学在世界上被列为10所巨型开放大学之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
中央电大是亚洲开放大学协会(AAOU)和国际远程开放教育理事会(ICDE)成员,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埃及、南非等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远程教育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30年的历程 30年的探索
赵丽,女,1962年出生,高教管理系列副研究员。
1982年,在福建龙岩电大参加工作;1989年调入厦门电大,先后在厦门电大中专处、教务处任职;2008年调入厦门电大开放学院工作,现任厦门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副院长
1978年2月6日,是值得所有电大人记念的日子。
这一天,邓小平同志亲笔批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揭开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
翌年2月6日,中央电大和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大同时开学,厦门电大也在这一天正式招生。
30年来,厦门电大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形式办学方向,主动适应特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创新办学模式,提高办学质量,先后开设30多个专业,培养了近万名本专科毕业生(其中开放教育毕业生5千多名),为厦门特区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全国广播电视大学30年校庆的喜庆时刻,回顾电大30年来的办学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厦门电大与其它兄弟电大一样,也走出了一条发展探索之路,逐步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创新,正在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
在创立时期(第一个五年),厦门电大与其它兄弟电大一样,以开展成人学历补偿教育为主要任务,开办电大成人班,利用广播(及其录音讲义)、电视直播(及其录像播放)等远程教育手段,为在“文革”十年间失去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大批知识青年,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圆了整
整一代人的“大学”梦,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独特时期的人才断层,为缓解改革开放初期人才严重短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初级阶段(第二、三个五年),厦门电大积极探索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办学途径,从主要举办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发展为既举办高等专科教育,又举办广播电视中专教育,还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大学后继续教育、职业教育、行业培训等等。
在这一时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大在继续开展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的同时,创新办学形式,在1985年举办了成人脱产学习形式的党政干部专修班,在1986年又把普通专科生教育纳入电大教育范畴,拓宽了电大的办学渠道,进一步丰富了电大的办学形式。
在当时,厦门电大不仅是厦门地区成人学历补偿教育的主力军,还成为厦门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厦门地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随后的改革探索时期(第四个五年),中央电大进行了“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
1995年,厦门电大与全国电大一样开展了具有现代“远程教育”内涵的“注册视听生”教育试点,这对推动电大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的“现代化”、促使电大重塑“电大”形象、办出电大的远程教育特色,无疑是一大推动。
“注册视听生”教育的试点,不仅标志着开放教育的真正起步,也开始了开放教育模式的探索。
在电大创立后的第二十个年头,“开放教育”应运而生。
1999年,教育部批准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在这一项目的推动下,电大开放教育进入了深入探索以及规模化发展的阶段,开放教育的环境开始形成并逐渐成熟,实现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转变,探索了一条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路子。
开放教育的十年,是全国电大也是厦门电大快速发展的十年,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厦门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建立了“一标五环”教学模式,“113”教学管理模式,以及“省级校—学习点”两级管理运行机制和“六统一”的管理方式,取得了开放办学的可喜成果。
近二年,厦门电大主动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要,面向社会公众包括“特殊人群”,在开展开放教育本专科办学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办学项目,先后申请开办了开放教育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残疾人专科教育”等新项目,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开放教育的发展壮大,进一步表明了,电大在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同时,其功能自觉地向社会拓展、向人的终身发展延伸,确立了为每一个社会成员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发展目标。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远程教育具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正成为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不仅被明确纳入了国民教育的体系,而且被确立为国民教育新的形式。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这进一步标志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已纳入了我们党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整体设计,同时使远程教育成为一种社会化的教育形式。
作为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电大,也由此真正成为新的办学主体。
因此,电大必须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特色、创立品牌: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为各种对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实现教育的开放性和终身学习;突出远程教育的优势——不断完善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探索出一种能
够克服“远教不远、网络无网”的真正的远程教学课程发送和网络学习支助服务的适用模式;利用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拓展电大的社区教育、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功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供支持,全面提升远程开放教育的形象和信誉,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创立独有的品牌,以满足各个系统、各个领域、不同地方、不同人群的教育需要。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的引导下,社会发展赋予电大新的使命,使之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学习型社会建设重要的支持体系,电大也因此具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更为重要的是,电大经过30年的发展和探索,已具备了推进全民学习平台的建设以及全民学习服务体系、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的现实基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已经承载并将继续担当“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任,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教育是电大对未来的追求、对历史的超越。
正像远程教育专家所说的那样,对社会来讲,电大是平民进步的阶梯,电大要成为全民终身学习的支柱、学习型社会的平台;对教育来说,电大是教育公平的砝码,电大要消除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对学习者来说,电大是充实自我和增进动力的补给站,电大要努力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厦门电大乃至于全国电大都应该成为具有这样特征的远程开放教育大学。
我们祝愿电大的未来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