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 格式:docx
- 大小:27.22 KB
- 文档页数:2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额尔古纳—兴安岭成矿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额尔古纳成矿带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蒙古—兴安造山带内,得尔布干深大断裂的西侧,是一个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密集区。
成矿带呈北东向展布,北至黑龙江省边陲漠河,西到额尔古纳河,南西部及南部为中、蒙国界。
自北向南成矿带分为北、中、南3段。
北段:漠河—根河;中段:满洲里—莫尔道嘎;南段: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
中—南段出露岩石以中生代火山岩为主,次为海西期花岗岩,前中生代地层和燕山期侵入岩零星出露;北段出露地层以前寒武系为主,侵入岩以海西期花岗岩为主。
由于该区地质结构复杂,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因而发育燕山晚期与金、有色金属有关的成矿作用普遍而强烈。
本文主要讲述额尔古纳-兴安岭成矿带(Ⅱ级成矿区(带)),包括额尔古纳成矿区(带);大兴安岭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大兴安岭成矿带内共发现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多处。
包括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钼矿床、北西里钛铁矿床、旁开门岩金矿床等。
矿种主要为铜、钼、铁、钨、金、银、大理岩、沸石等。
1 岩浆作用与成矿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作用是复杂的,一是提供成矿物质,即成矿母岩;二是提供成矿介质—成矿热液;三是提供介质溶解萃取围岩金属元素所需的能量,以及介质搬迁、运移的能量。
由此可见,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火山岩与成矿关系1)加里东期火山岩仅奥陶系火山岩发育,与铜、金矿化有关的火山岩石主要为安山岩及安山质凝灰熔岩,各种蚀变强烈叠加部位,特别是硅化强烈,甚至形成次生石英岩部位,矿化也发育;2)华力西期火山岩以泥盆纪为主,火山岩组合为细碧角斑岩系,与罕达气喷发旋回有关矿产以金、铜、锌、硫、铁矿床较重要,如付地营子铜锌硫铁矿床;3)燕山期火山岩,与晚侏罗世火山岩有关矿产主要见于吉祥峰组,主要为金属矿产,以金银和铁矿为主。
早白垩世龙江组主要为金(银)、黄铁矿化等。
光华期为主要成矿期,金属矿有金及少量铜,非金属主要有珍珠岩、沸石、膨润土。
成矿区带详细划分成矿省——属成矿域范围内的次级成矿区(带),它的范围受大地构造旋回的控制,成矿作用形成于一个或几个成矿旋回;发育有特定的矿化类型;成矿物质的富集主要与地球层圈间的相互作用有关;成矿作用明显受区域岩浆活动、沉积地层、变质作用的控制,如我国华南成矿省受花岗岩浆的侵入和岩浆喷发作用的控制,形成与燕山成矿旋回(或火山岩)有关的有色、稀有、稀土及非金属“成矿系列组”,其中每个系列受成矿地质环境的控制。
成矿省内成矿地质环境形成某一或几个矿床成矿系列,出现成矿地质环境与矿床成矿系列大致对应关系,应用成矿年代学对矿床的测年资料,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的成矿旋回,各个成矿旋回在不同成矿区带内出现的成矿地质环境及对应的矿床成矿系列,构成了成矿省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应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剖析每个成矿省的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过程和总结区域成矿规律。
据此编制了每个成矿省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图。
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深化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科学依据。
有关“矿床成矿系列组”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内容和含义在第四篇中将做详细论述。
全国划分的16个成矿省,80个成矿区(带)将中国大陆各个成矿旋回形成的各类矿床和相应的矿床成矿系列在空间分布上做了定位。
应用矿床成矿系列的理论,按成矿省及其所属成矿区(带)阐明了成矿省的范围、区域构造概要、区域成矿特征;成矿省内成矿区(带)的划分、矿床成矿系列的形成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用每个成矿省的矿床成矿系列特征表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矿床成矿系列图”作了矿床成矿系列的空间定位。
提出在成矿省(或成矿区带)限定的空间范围内区域成矿作用的演化规律及区域成矿作用的高峰期,区域构造演化的继承性和成矿物质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矿床成矿系列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和演化趋势,构成了“中国大陆成矿体系”的区域成矿作用框架。
一、成矿区(带)的划分1.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Ⅰ1-古亚洲成矿域Ⅰ2-秦祁-昆成矿域Ⅰ3-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Ⅰ4-滨西太平洋成矿域Ⅰ5-前寒武纪地块成矿域成矿域属洲际性的成矿单元,受全球性地质构造带(区)所控制,受控于特定的构造旋回及相应的成矿旋回。
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代序)方维萱;韩润生【摘要】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金属矿产形成有密切关系。
近南北向乌蒙山造山带和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造山带(元古宙基底构造层)为元古宙铁铜和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集中区。
在东缘滇黔桂晚古生代陆缘拉分盆地中,形成了铅锌银-金汞锑等低温热液金属矿床集中区。
在个旧-文山一带形成了锡铜钨-多金属成矿集中区,并伴生铷铯铟等稀散元素。
在西侧云南楚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形成了砂岩型铜矿床集中区等。
北侧四川-重庆一带形成了天青石矿床成矿集中区。
这些金属矿床集中区形成与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经历了多期次构造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矿田(床)构造有密切关系。
这些特殊的大陆构造样式、构造组合、构造-流体-成岩成矿作用和碱性铁质基性岩类侵位的多重耦合作用,值得今后开展深入研究,为今后矿山深部找矿预测和大陆深部构造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729-732)【关键词】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耦合与转换;金属成矿集中区;碱性铁质基性岩【作者】方维萱;韩润生【作者单位】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12;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西南地质调查所,云南昆明 65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5;P611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 从元古宙开始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现今仍发育陆内活动断裂带, 在资源与环境方面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云贵高原经历了多期沉积盆地-造山带耦合与转换过程, 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形成了一批超大型-大型多金属矿床, 也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开发基地。
研究和深化云贵高原的大陆构造演化与典型矿床的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是当代大陆动力学、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云贵高原上, 围绕元古宙基底构造层和周缘形成了明显的区域矿床组合分带: (1)近南北向乌蒙山和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造山带具有多期构造强烈叠加特征, 它们为云贵高原的元古宙基底构造层, 云南东川、易门和大红山铜铁矿床、四川会理铁铜矿床集中区等产于其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大兴安岭成矿带
工作区范围即大兴安岭地区,面积约60 万平方公里。
共发现矿床(点)700 余处,其中大型矿床10 余处、中型矿床20 余处、小型矿床50 余处。
近年来又发现和评价了拜仁达坝、花敖包特、黄花沟银铅锌矿等一批具一定找矿前景的矿产地。
本区横跨北部的西伯利亚板块和南部的华北板块,经历了太古宙—中(新)
生代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了特定的区域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将大
兴安岭地区划分为3 个Ⅲ级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铜、金、银多金
属成矿带,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银、铅锌、铜多金属成矿带,多伦—赤峰铅
锌、铀钼、金铜多金属成矿带。
本区主攻铜、铅锌、金、银等。
主攻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浅成低温
热液型金银铜多金属矿、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
重点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包括呼伦湖以西—山登脑、鄂伦春、乌奴尔—阿尔山、扎赉特旗—阿荣旗、奥
尤特—朝不楞、巴音宝力格—沙不楞山等。
工作部署重视航空物探、遥感信息
提取技术的应用,加强区域化探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以及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特别是中蒙边境铜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提高整体地质矿产工作程度。
发现并查明一批大型—特大型矿床,为把大兴安岭建成我国新的有色金属基地
提供资源保障。
预期新增资源储量铜200 万吨、铅锌500 万吨、银1 万吨;新发现大、中型。
中国16个重要成矿带初步预测显示,我国重要矿产都有较大的资源潜力,矿产资源探明程度在总体上仅为三分之一。
其中,金矿资源查明程度为26%至59%,平均程度为35%,仍有三分之二的金矿资源尚待查明。
西南三江、冈底斯、天山、南岭、大兴安岭等地已被列为16个重点勘查成矿带。
一、西南三江成矿带1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2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6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析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条件祁永恒,罗 岩(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30)摘 要:文章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为例,对其地质构造特征及区域成矿条件进行梳理,大兴安岭地区为我国北疆重要的成矿带,地质构造事件复杂,成矿条件极好。
本文以区域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希望为该地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大兴安岭;地质构造;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8-0064-2收稿日期:2020-09作者简介:祁永恒,男,生于1990年,蒙古族,青海乐都人,地矿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1 区域地质构造及构造发展史按板块构造划分,研究区前中生代属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陆缘增生带,属古亚洲构造域,中生代以来,主要受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制约,属滨太平洋构造域。
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对研究区大地构造的划分,研究区整体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之大兴安岭弧盆系,前中生代隶属于额尔古纳岛弧,南邻海拉尔—呼玛弧后盆地。
从构造演化阶段来看,研究区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阶段具有复杂的地质演化史;晚古生代由于受古亚洲构造域的影响,体现了丰富多彩的构造景观,并对晚古生代的构造格局进行改造;中生代遭受了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双重叠加改造,属于大兴安岭岩浆弧,额尔古纳火山-侵入岩带。
1.1 地质构造事件根据研究区地层的属性及彼此间接触关系,分析构造之间切割关系,以及岩浆活动、变质事件、构造样式组合,构造形迹间复合关系,变形场特征等因素,研究区共经历12个地质事件和7个地质年代跨度。
D 1-D 2:晚元古代-早寒武世界洋盆裂解、扩张与岛弧-弧后盆地沉积: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在伸展背景下接受浅海相沉积,并伴随弱的火山喷发,形成倭勒根岩群大网子岩组陆源碎屑岩、夹中基性火山岩,早寒武世的早加里东构造运动使形成的倭勒岩群大网子岩组地层遭受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改造,经历拉张剪切、褶皱作用,板理、片理化发育,受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局部形成韧性剪切带。
中国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Ξ王喜臣1) 邓 军2) 刘金英3) 王根厚2) 田东风2)(1)黑龙江地勘局,哈尔滨;2)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3)黑龙江地调总院,哈尔滨)摘 要 得尔布干断裂带控制了火山2侵入杂岩作用,形成了多金属成矿带。
多期次构造2岩浆活动,在成矿带内形成了不同时期规模不等的侵入岩体及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
在区内已发现金、银、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百余处,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
研究表明:得尔布干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期到第三纪多期构造演化并伴有相应的岩浆活动。
深断裂控制区域构造发展,次级断裂对成矿起导矿、容矿作用。
本文从构造控矿作用入手,分析研究区内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提出了成矿带内多级构造控矿作用,对今后在我国东北部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得尔布干成矿带 控矿构造 容矿构造得尔布干断裂带位于我国最北部,斜贯黑龙江和内蒙古两省区北部,呈N E 向展布,向西南与蒙古中央断裂带相衔接,向东北与鄂霍茨克断裂带相连,大地构造上位于阿尔泰2蒙古2鄂霍茨克褶皱区的东部(图1)。
该断裂带控制火山2侵入杂岩并形成多金属成矿带。
在我国境内,以得尔布干断裂带为界分为西北侧的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系和南东侧的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系[1]。
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系由下寒武统浅变质岩和绿片岩及元古宇深变质片岩、片麻岩、混合岩组成,缺失中寒武统及以后的古生代地层。
大兴安岭华力西褶皱系主要由古生代喷发2沉积岩组成。
该断裂带形成了我国较为重要的得尔布干成矿带,有人对其作过专题研究Ο。
1 区域构造演化元古宙末期形成了西伯利亚和中朝两古大陆。
早寒武世末的早加里东运动形成了额尔古纳加里东褶皱系,西伯利亚地台向南增生。
古生代末的华力西运动形成大兴安岭褶皱系,使两古陆连成统一的欧亚大陆。
华力西期构造岩浆作用并不强烈。
中生代以来,本区作为滨西太平洋构造岩浆岩带的一部分,发生强烈的断裂2岩浆活动,致使古生代形成的重大构造区边界断裂的得尔布干断裂带重又活动,并以深断裂北西侧构造活动较为强烈,出现与之并行的断裂及NW 向、NNW 向、NN E 向断裂系统,形成了总体NN E 走向的以得尔布干断ΞΟ强广连.得尔布干成矿带专题研究报告.黑龙江地勘局,1992第一作者:王喜臣,男,1958年生,教授级高工,从事于地质矿产勘查与科研工作,邮编:150036地 球 学 报第21卷 第3期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 Vo1.21No.32000年8月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 eological Sciences Aug.2000图1 得尔布干成矿带构造位置图Fig.1 Map of sketch location of Derbugan mineralization zone裂为中心的断裂带。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大兴安岭北部是中国的矿产富集区之一,主要矿产资源包括金、铁、铜、银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存在与区域的成矿系列和成矿谱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兴安岭北部的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以鄂尔多斯运动为基础,建造了大规模的弧后盆地,进而使亚洲大陆东部的地壳发生抬升,形成了北东-南西向的拉张构造体系,为下一阶段的成矿活动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成矿系列中,岩浆活动、烟煤火山爆发、热液等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成矿系列的不断发展和演化,大兴安岭北部在长期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大兴安岭北部的区域矿床成矿谱系,是指区域范围内的各种矿床类型及其成矿规律的总称。
它是由于不同矿床类型的成矿规律、成因作用、地质背景以及成矿流体等不同,而在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
在大兴安岭北部,区域矿床成矿谱系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变质岩型、黑色岩系型、火山岩型、沉积岩型等多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矿床成因不同,矿物组合和区域布局差异较大。
其中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的金矿。
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的研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后还需要沿着成矿系列和谱系展开深入的研究,深入理解大兴安岭北部矿床形成的过程和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为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由于没有明确的数据来源和具体的矿种,无法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
在这里,提供一些大兴安岭北部矿产资源的相关数据和分析思路。
根据公开资料,大兴安岭北部是中国重要的铁、金、铜、银等多金属资源区之一。
在金矿方面,大兴安岭北部金矿资源储量超过3000吨,占到全国金矿储量的7%以上。
银矿储量超过2600吨,占到全国银矿储量的3%以上。
在铁矿方面,大兴安岭北部铁矿储量超过12亿吨,占到全国铁矿储量的2%以上。
此外,大兴安岭北部还拥有丰富的铜、锌、铅、钨、锡等多种金属矿物资源。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摘要:大兴安岭地区处在内蒙古的东北部,它是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大兴安岭地区有较多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使得东北地区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大兴安岭;成矿地质特征;找矿大兴安岭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成为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有色及贵金属资源接替基地。
在大兴安岭地区,地质勘探工作的水平相对比较低,近些年来,地质勘探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使得一些金属矿藏的勘探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这也为找矿设定了相应的靶区。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兴安岭地区的找矿前景较为广阔。
1 大兴安岭地区成矿取代划分及地址特征根据大地构造背景和已知矿床(点)的分布及其形的地质构造条件,可以将大兴安岭地区主体划分为3个Ⅲ级成矿(区)带,即得尔布干成矿带,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铜、钼、金、铅锌、钨成矿远景区,突泉-林西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锡)、铜、铅锌、银、铌(钽)成矿带。
1.1 得尔布干银、铅锌、铜、钼及金成矿带。
该带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西伯利亚板块额尔古纳新元古代陆缘增生带,即兴安地槽。
出露元古宇佳疙瘩组、额尔古纳河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及侏罗系中统塔木兰沟组中基性火山岩、上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及白音高老组陆相中酸性火山岩系,晚古生代侵入岩及中生代火山岩发育,伴随岩浆侵入及火山喷发,形成众多的内生金属矿床。
1.2 东乌旗-梨子山、鄂伦春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铜、钼、金、铅锌、钨成矿带。
本带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呈北东向展布,其大地构造位置属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南部即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带。
主要出露元古宇兴华渡口群变质岩系及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建造。
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烈,形成大量的陆相火山岩,并有北北东向构造岩浆岩带叠加,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2014年总目录第1期李江海, 李维波, 周肖贝, 杨静懿, 程雅琳, 毛翔. 2014. 全球沉积盆地结构与构造演化特征:洲际纬向超长剖面对比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11.王茜, 邵同宾, 嵇少丞, 道林克祯, 近藤洋裕, 龙长兴, 孙圣思. 2014. 岫玉的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弹性力学性质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2-26.梁瀚, 汪新, 陈伟, 王宇. 2014. 西昆仑山前和田-柯克亚挤压构造带新生代变形时序及其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27-37.刘寅, 陈清华, 胡凯, 王玺, 高峰. 2014. 渤海湾盆地与苏北-南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和成因对比.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38-51.孙文军, 赵淑娟, 李三忠, 索艳慧, 刘鑫, 楼达, 余珊, 杨朝, 王学斌, 李涛. 2014.准噶尔盆地东部中生代构造迁移规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52-61.王学斌, 赵淑娟, 李三忠, 刘鑫, 索艳慧, 李涛, 孙文军, 余珊, 许立青. 2014.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62-70.吴哲, 许怀智, 杨风丽, 邵磊. 2014. 南海东北部岩石圈伸展的构造模拟约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71-81.倪永进, 单业华, 伍式崇, 聂冠军, 张小琼, 朱浩峰, 梁新权. 湘东邓阜仙-锡田印支期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82-93.杨梅珍, 付晶晶, 王世峰, 陆建培. 2014. 桐柏山老湾金矿带右行走滑断裂控矿体系的构建及其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94-107.郑有业, 孙祥, 田立明, 郑海涛, 于淼, 杨万涛, 周天成, 耿学斌. 2014. 北喜马拉雅东段金锑多金属成矿作用、矿床类型与成矿时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08-118.胡鸿飞, 胡华斌, 董明, 薄海军. 2014. 内蒙古白音敖包地区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系统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19-130.张丽敏, 张志斌, 崔文玲. 2014.川西盐源两个碳酸岩杂岩体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31-139.张峰, 陈建平, 徐涛, 范俊杰, 潘爱军, 郭晓东, 李杰美, 朝银银. 2014. 东准噶尔晚古生代依旧存在俯冲消减作用——来自石炭纪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年代学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40-156.周涛, 陈超, 梁桑, 陈桂凡, 李华亮, 李德威. 2014. 西藏班公湖蛇绿混杂岩中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57-167.蔡永丰, 王岳军, 刘汇川, 马莉燕, 邢晓婉, 刘雷. 2014. 哀牢山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68-180.侯莹玲, 何斌, 钟玉婷. 2014. 桂西二叠系喀斯特型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认识:来自合山组碎屑岩地球化学证据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81-196.姜海, 李文铅. 2014. 粤北梅子窝钨矿二长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197-207.郭阳, 王生伟, 孙晓明, 廖震文, 王子正, 周邦国, 杨斌. 2014. 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区古元古代辉绿岩锆石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1): 208-215.第2期陈毓川. 2014. 序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17-218.陈毓川, 王登红, 徐志刚, 黄凡. 华南区域成矿和中生代岩浆成矿规律概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19-229.王登红, 陈振宇, 黄凡, 王成辉, 赵芝, 陈郑辉, 赵正, 刘新星. 2014. 南岭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及相关问题探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30-238.黄凡, 王登红, 陈振宇, 王成辉, 刘善宝, 陈郑辉. 2014. 南岭钼矿的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初步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39-254.赵芝, 王登红, 陈振宇, 郭娜欣, 刘新星, 何晗晗. 2014. 南岭东段与稀土矿有关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55-263.陈振宇, 黄国龙, 朱捌, 陈郑辉, 黄凡, 赵正, 田泽瑾. 2014. 南岭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的特征及其成矿专属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64-275.王成辉, 刘善宝, 郭春丽, 黄凡, 陈振宇, 陈郑辉, 应立娟. 2014. 南岭地区与金矿有关岩浆岩成矿专属性初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76-288.赵正, 王登红, 张长青, 何玉璠. 2014. 南岭地区与铅锌矿有关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289-300.郭春丽, 陈振宇, 楼法生, 许以明. 2014. 南岭与钨锡矿床有关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01-311.方贵聪, 王登红, 陈振宇, 陈郑辉, 赵正, 郭娜欣. 2014. 南岭东段北部花岗岩的萤石成矿专属性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12-324.武国忠, 王登红, 胡耀国, 王成辉. 2014. 粤北两类钨矿的成矿时代——以棉土窝和禾尚田为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25-333.苏晓云, 郭春丽, 陈振宇, 赵正, 郭娜欣, 赵芝. 2014. 赣南加里东期陡水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稀土含矿性探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34-346.王崴平, 陈毓川, 王登红, 陈振宇. 2014. 赣南兴国县良村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岩机制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47-358.秦燕, 王登红, 梁婷, 李建康. 2014.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深部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对于深部找矿的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59-365.何晗晗, 王登红, 苏晓云, 张怡军, 王国瑞, 李建康, 赵斌, 李建国. 2014. 湘南骑田岭岩体的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66-374.王登红, 陈振宇, 陈郑辉, 黄凡, 侯可军, 刘善宝, 赵芝, 赵正. 2014. 南岭东段北部岩浆岩同位素年代学填图的尝试及其新进展.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75-387.杨承志, 任建业, 张振宇, 张俊霞. 2014. 方正断陷新生代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分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88-397.董汉文, 许志琴, 李源, 刘钊. 2014.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地区晚三叠世深熔作用的锆石U-Pb年代限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398-407.刘兵, 温泉波, 刘永江, 李伟民, 冯志强, 周建平, 申亮. 2014. 大兴安岭中段上二叠统-下三叠统接触关系研究——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408-420.许庆林, 孙丰月, 李碧乐, 钱烨, 李良, 杨延乾. 2014. 东昆仑莫河下拉银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421-433.张丙坤, 李三忠, 夏真, 马云, 索艳慧, 张光学, 王霄飞, 余珊. 2014. 南海北部海底滑坡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的时序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434-440.张新昌, 闫义, 黄奇瑜, 陈多福, 单业华. 2014. 台湾南部恒春半岛垦丁混杂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441-453.张海东, 刘建朝, 陈正乐, 陈柏林, 彭素霞, 门文辉. 2014.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成因: 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2): 454-471.第3期嵇少丞, 王茜, 邵同宾, 孙圣思, 李阿伟, 道林克祯, 近藤洋裕, 李建峰. 2014. 新疆榆树沟麻粒岩-橄榄岩地体:南天山北缘出露地表的古生代大陆壳-幔过渡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473-494.万天丰, 卢海峰. 2014. 中国东部陆壳洋幔型岩石圈及其形成机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495-511.柏道远, 钟响, 贾朋远, 熊雄. 2014. 雪峰造山带南段构造变形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12-529.陈榕, 吴朝东, 申延平, 张晨晨, 房亚男. 2014. 古巴推覆构造带周边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构造演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30-543.杨鑫, 徐旭辉, 钱一雄, 陈强路, 储呈林, 姜海健. 2014. 塔里木盆地基底组成的区域差异性探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44-556.王霄飞, 余珊, 龚跃华, 李三忠, 刘鑫, 马云, 赵淑娟. 2014. 华南北东向断裂在南海北部陆架的延伸.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57-570.牛小兵, 侯贵廷, 张居增, 冯胜斌, 赵文韬, 尤源, 鞠玮, 王芳, 张鹏. 2014. 鄂尔多斯盆地长6-长7段致密砂岩岩心裂缝评价标准及应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71-579.邬光辉, 陈志勇, 郭群英. 2014. 碳酸盐岩变形带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以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为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80-589.丘志力, 王琦, 秦社彩, 袁姝, 孙媛, 陆太进, 李榴芬, 张健. 2014. 湖南砂矿金刚石包裹体原位测试:对金刚石成因来源的启示.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90-597.李洁兰, 王明艳, 何玲. 2014. 澳大利亚爱博(Abra)铅-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598-608.郎兴海, 唐菊兴, 谢富伟, 李志军, 黄勇, 丁枫, 杨欢欢, 周云, 王勤. 2014. 西藏雄村矿区南部玢岩的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09-620.余文超, 张启连, 杜远生, 陈粤, 梁裕平. 2014. 广西扶绥第四系萨伦托型铝土矿淋滤成矿过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21-634.廖时理, 陈守余, 姚涛, 赵江南, 邓小虎, 李培. 2014. 个旧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35-646.韩伟, 卢进才, 张云鹏, 李玉宏, 魏建设, 刘溪. 2014. 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及其邻区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47-655.汪洋. 2014. 造山崩塌过程的岩浆作用响应:以北京薛家石梁-黑山寨岩浆杂岩体为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56-669.王章棋, 江秀敏, 郭晶, 徐飞, 邓欣, 张倩, 李解, 牛启营, 罗照华. 2014. 新疆西准噶尔谢米斯台地区发现早古生代火山岩地层:野外地质学和年代学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70-685.彭建堂, 胡阿香, 张龙升, 雷文艳, 阳杰华, 林芳梅. 2014. 湘中锡矿山矿区煌斑岩中捕获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86-693.李华亮, 杨绍, 李德威, 张硕, 吕志伟, 陈桂凡. 2014. 冈底斯西北缘晚白垩世石英二长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构造环境及成矿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694-705.王艳楠, 张进, 陈必河, 王宗秀, 张义平. 2014. 雪峰山黔阳地区基性岩锆石SHRIMP U-Pb 年龄及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706-717.程天赦, 杨文静, 王登红. 2014. 内蒙古西乌旗阿鲁包格山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3): 718-728.第4期方维萱. 2014. 云贵高原-造山带-沉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成岩成矿作用(代序).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729-732.方维萱. 2014. 论扬子地块西缘元古宙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与大地构造演化.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733-757.韩润生, 王峰, 胡煜昭, 王学焜, 任涛, 邱文龙, 钟康惠.2014. 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成矿构造动力学研究及年代学约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758-771.杜玉龙, 方维萱, 王同荣, 郭玉乾, 刘燕飞. 2014. 云南因民铁铜矿区辉长岩类侵入构造特征与找矿预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772-786.付于真, 方维萱, 刘家军, 范玉须, 郭茂华, 蒋加燥. 2014. 陕川丁家林-太阳坪-董家院金矿带的矿田构造-岩相学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787-801.胡煜昭, 赵玉民, 刘路, 王津津, 李伟. 2014. 贵州晴隆锑矿床复式半地堑-盆地流体的成矿耦合关系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02-812.聂天, 方维萱, 杜玉龙. 2014. 云南东川因民铁铜矿区落因复式褶皱-断裂带与控矿规律研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13-821.王雷, 韩润生, 胡一多, 毛建辉, 黄建国, 唐果. 2014. 易门凤山铜矿床两类刺穿构造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22-832.王同荣, 方维萱, 郭玉乾, 杜玉龙, 宋丽红. 2014. 云南东川白锡腊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岩株与侵入构造控矿特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33-847.冉崇英, 吴鹏. 2014. 东川-易门式铜矿床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48-854.李波, 韩润生, 文书明, 盛蕊, 邱文龙, 唐果. 2014. 滇东北巧家松梁铅锌矿床构造特征及构造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55-865.吴海枝, 韩润生, 吴鹏, 和继圣, 冯兴杰, 梁徐文, 孙晓栋. 2014. 滇中郝家河砂岩型铜矿床成岩期和改造期热液蚀变作用——来自组分迁移计算的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66-878.吴鹏, 韩润生, 冉崇英, 王雷, 黄建国. 2014. 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阶梯空当”定位矿体及其构造地球化学异常证据.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79-884.张海, 方维萱, 杜玉龙. 2014. 云南个旧卡房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85-897.张艳, 韩润生, 吴鹏, 周高明, 魏平堂, 邱文龙. 2014. 会泽型铅锌矿床铅锌共生分异的氧硫逸度制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898-907.杨林, 王庆飞, 刘学飞, 张尧, 管涛, 潘瑞广, 冯跃文. 2014. 胶东控矿断裂断层泥形成与演化: 以新立金矿床为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908-918.张峤, 吴时国, 吕福亮, 董冬冬, 鄢全树, 杨振. 2014. 南海西北陆坡火成岩体地震识别及分布规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919-938.李艳军, 魏俊浩, 陈华勇, 李欢, 陈冲, 侯本俊. 2014. 义敦岛弧带夏塞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成因: 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939-953.王立强, 唐菊兴, 郑文宝, 陈伟, 林鑫. 2014. 西藏玛雄郎铅锌矿区那舵松多矿段黑云母40Ar-39Ar年代学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954-961.高成, 李德威, 刘德民, 罗文行, 冯旻譞, 李华亮. 2014. 西藏冈底斯南缘中新世含矿斑岩源区组成与成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8(4): 962-983.2013年总目录第1期杨富全, 秦纪华, 刘锋, 张志欣, 刘振江, 耿新霞, 柴凤梅, 高文娟. 2013. 新疆准噶尔北缘玉勒肯哈腊苏铜(钼)矿区韧性剪切变形时代——来自白云母和黑云母Ar-Ar年龄的约束.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10解国爱, 姚素平, 王光扣, 张国明, 邱志诚.2013.淮南张集煤矿层滑构造分类及形成机制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1-19.王玺, 陈清华, 朱文斌, 马婷婷, 王晓蕾, 刘寅.2013.苏北盆地高邮凹陷边界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20-28.钱建平, 黄德阳, 谢彪武, 陈宏毅, 赵小星.2013.西藏谢通门县斯弄多铅锌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29-41.路魏魏, 谭克彬, 赵献军, 师宵杰, 吴飞, 谭治雄.2013.新疆哈密市白山斑岩型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42-48.王明艳, 何玲.2013.内蒙古查木罕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49-56.李强, 王雷, 毛建辉, 左琼华, 孟石荣.2013.易门狮子山铜矿流体包裹体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57-64.曾令君, 星玉才, 周栋, 赵太平, 姚军明, 包志伟.2013.河南卢氏八宝山花岗斑岩LA-ICP-MS 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65-77.李武显, 赵希林, 邢光福, 岑涛, 陶继华.2013.南岭东段早侏罗世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以东坑盆地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78-86.刘汇川, 王岳军, 蔡永丰, 马莉燕, 邢晓婉, 范蔚茗.2013.哀牢山构造带新安寨晚二叠世末期过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87-98. 陈新跃, 王岳军, 张玉芝, 张菲菲, 温淑女.2013.海南晨星安山质火山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99-108.彭光雄, 高光明.2013.新疆阿祖拜矿田伟晶岩型矿床遥感找矿综合信息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09-117.朱余银, 戴塔根.2013.新疆金滩金矿床EH4电磁测深及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18-126.李建峰, 宋茂双, 邵同宾, 夏莹, 王茜, 周薇.2013.Paterson 气体介质高温高压流变仪轴向变形数据的校正方法.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27-137.邵同宾, 宋茂双, 嵇少丞, 李建峰, 王茜.2013.水对名义无水矿物变形的影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38-163.宋宁, 闫义, 张金川, 刘振.2013.东台坳陷现今地温场特征与油藏分布关系.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1): 164-171.第2期柏道远, 钟响, 贾朋远, 熊雄.2013.雪峰造山带靖州盆地断裂构造及其形成背景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173-183.张子亚, 刘冬冬, 朱贝, 郭召杰.2013.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晚新生代印干断层的运动学特征及其区域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184-193.Shaocheng JI .2013.Rheology of Orthopyroxene Constrained by Folding of Single Crystals.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194-205.薛雁, 吴智平, 李伟, 聂文龙.2013.东营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及其控藏作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06-212.钱建平, 覃顺桥, 谢彪武, 程小珍, 朱森林.2013.云南江城大团包铜矿区构造-蚀变-地球化学综合方法找矿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13-224.谭满堂, 姚书振, 何谋春, 丁振举.2013.小秦岭东闯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及矿化趋势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25-234.赵国斌, 李文明, 杨合群, 高永伟, 杨涛, 田永堂, 全守村, 乔耿彪, 雷永孝.2013.内蒙古北山盘陀山钨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35-241.方维萱, 杨新雨, 郭茂华, 柳玉龙.2013.云南白锡腊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与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关系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42-261.金灿海, 范文玉, 张玙, 张海, 沈战武, 高建华.2013.中甸浪都铜矿区二长斑岩中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U-Pb 年龄及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62-272.马莉燕, 范蔚茗, 王岳军, 蔡永丰, 刘汇川.2013.那邦地区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73-283.陈新跃, 王岳军, 张玉芝, 张爱梅, 曹有金.2013.桂东南南渡正长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84-293.温淑女, 梁新权, 范蔚茗, 王岳军, 池国祥, 梁细荣, 周云, 蒋英.2013.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294-307.李建峰, 夏斌, 王冉, 刘维亮.2013.洞错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308-319.呼建雄, 陈建林, 张占武, 姚胜, 王贝, 杨文, 许继峰, 邬建斌, 黄丰, 曾云川.2013.青藏高原南部谢通门侏罗纪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320-332.段留安, 杨晓勇, 刘晓明, 孙卫东.2013.铜陵舒家店地区志留纪地层中金矿的发现及其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333-339.席振, 高光明, 林腾.2013.基于GIS和证据权法的秘鲁中南部成矿预测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2): 340-348.第3期刘冬冬, 郭召杰, 张子亚.2013.一个不整合面引发的构造故事——从天山艾维尔沟不整合谈起.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349-365.胡红雷, 朱光苏北地区前陆变形特征与形成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366-376.张庆莲, 侯贵廷, 潘校华, 万伦坤, 毛凤军.2013.Termit盆地构造变形的力学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377-383.董有浦, 燕永锋, 肖安成, 吴磊, 徐波, 赵海峰, 李旭英.2013.岩层厚度对砂岩斜交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384-392.冯娟萍, 欧阳征健, 黄正良.2013.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南段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393-397.谢大庆, 郑孟林, 蒋华山, 郭忻.2013.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形成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398-409.宋扬, 王树志, 胡建中, 聂凤军, 谭应佳, 王志云.2013.冀东太古宙末期基底构造约束下的金成矿作用及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10-421.赵振明, 陈守建, 计文化, 张更新, 查显锋, 张海军.2013.青海开心岭二叠纪铁矿床富磁铁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22-439.吴伟中, 夏斌, 张玉泉, 董冰华, 夏中曦.2013.西藏玉龙成矿带斑岩Cu-Mo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玉龙和多霞松多对比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40-454.陈喜峰, 曾普胜, 徐文荣, 万大福, 郑泊松, 段云龙.2013.云南天根山桃花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55-462.薛凯.2013.福建紫金山矿田五子骑龙铜矿床矿化与蚀变分带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63-470.刘建强, 任钟元.2013.玄武岩源区母岩的多样性和识别特征: 以海南岛玄武岩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71-488.王继林, 何斌, 关俊朋.2013.江西庐山地区星子群变质时代及变质机制探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89-498.陈志洪, 邢光福, 姜杨, 匡福祥.2013.华夏陆块古元古代A型流纹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499-510.周云, 梁新权, 梁细荣, 伍式崇, 蒋英, 温淑女, 蔡永丰.2013.湖南锡田含W-Sn A型花岗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511-529.蔡明海, 王显彬, 彭振安, 刘虎, 郭腾飞, 谭泽模, 唐龙飞.2013.湘南荷花坪锡多金属矿区花岗质岩石Sm-Nd同位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530-538.熊险峰, 路远发, 彭相林.2013.地质温度计的程序设计.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539-545.马海勇, 董云鹏, 杨钊, 秦江峰.2013.GCIS地球化学工具软件的设计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546-552.彭光雄, 王明艳, 何皎.2013.基于局部可变窗口的Crosta蚀变信息提取技术——以莫海拉亨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3): 553-560.第4期岳军培, 孙晓猛, HIEU Pham Trung, 王璞珺, DUNG Le Tien, 郎元强, 杜继宇.2013.越南Song Da带前新生代构造属性及构造背景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561-570.李宏博, 朱江.2013.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灰岩的接触关系: 对峨眉山地幔柱动力学模型的指示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571-579.杨宗永, 何斌.2013.华南侏罗纪构造体制转换: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580-591.鞠玮, 侯贵廷, 黄少英, 任康绪.2013.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砂岩构造裂缝分布预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592-602.赵文韬, 侯贵廷, 孙雄伟, 鞠玮, 申银民, 任康绪, 叶茂林.2013.库车东部碎屑岩层厚和岩性对裂缝发育的影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03-610.李焕同, 曹代勇, 王林杰, 郭爱军, 李友飞, 徐浩.2013.雪峰山东缘湘中地区控煤构造特征及演化.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11-621.张小琼, 单业华, 聂冠军, 倪永进.2013.中生代川东褶皱带的数值模拟: 滑脱带深度对地台盖层褶皱型式的影响.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22-632.杨尖絮, 尹宏伟, 张震, 郑绵平.2013.滇西兰坪-思茅盆地成钾地质条件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33-640.朱江, 吕新彪, 彭三国, 龚银杰, 曹晓峰.2013.甘肃花牛山金矿床成矿年代、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41-652.岳素伟, 林振文, 邓小华, 李福让, 何怀新, 冯安国.2013.陕西省煎茶岭金矿C、H、O、S、Pb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53-670.陈登辉, 伍跃中, 李文明, 王兴安, 乔耿彪, 赵晓健.2013.西昆仑塔什库尔干地区磁铁矿矿床特征及其成因.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71-684.王冠, 孙丰月, 李碧乐, 李世金, 赵俊伟, 杨启安, 奥琮.2013.东昆仑夏日哈木矿区早泥盆世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动力学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85-697.关义立, 袁超, 龙晓平, 王毓婧, 张运迎, 黄宗莹.2013.华南地块东部早古生代的陆内造山作用: 来自I型花岗岩的启示.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698-720.沈晓明, 张海祥, 马林.2013.阿尔泰南缘晚石炭世淡色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721-729.王喜龙, 刘家军, 翟德高, 杨永强, 王建平, 张琪彬, 张安立, 王晓亮.2013.内蒙古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区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730-742.吴云辉, 熊小林, 赵太平, 朱志敏, 李立.2013.新疆东戈壁斑岩型Mo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成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743-753.段瑞春, 杨红梅, 张利国, 刘重芃, 蔡应雄, 张富铁, 林伟鹏, 梅玉萍.2013.广东阳春盆地石菉铜矿床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754-764.任广利, 杨军录, 杨敏, 李健强, 高婷, 易欢, 韩海辉, 赵英俊.2013.高光谱遥感异常提取在甘肃北山金滩子-明金沟地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7(4): 765-776.2012年总目录第1期牛树银, 王金忠, 孙爱群, 马宝军, 陈超, 王宝德, 张建珍, 胡华斌.2012.鲁西隆起与歧口凹陷耦合机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1): 1-7.宋春彦, 王剑, 付修根, 陈明, 何利.2012.羌塘盆地波尔藏陇巴背斜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1): 8-15.能源, 漆家福, 张春峰, 张克鑫, 任红民, 郑元财.2012.金湖凹陷断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1): 16-23.张林, 吴智平, 李伟, 吴晓光, 贾海波.2012.济阳坳陷伸展背景下的变换构造研究.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1): 24-31.王文君, 李伟, 冯德永, 张明震, 赵丽萍, 贾海波, 李成.2012.青东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与盆地转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1): 32-38.魏海泉, 夏斌, 侯树杰, 蔡周荣, 张永辉.2012.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地层超压的展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36(1): 39-43.。
内蒙古大兴安岭三岔沟矿区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摘要】本文主要对内蒙古大兴安岭三岔沟矿区的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地质背景部分,介绍了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和形成历史。
通过地球物理调查,揭示了矿区地下结构及物性特征,为后续矿产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揭示了矿区岩石和矿石的成分及分布规律。
结合地质意义和矿产资源潜力,指出了矿区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讨论了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相互作用,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项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矿区地质情况,挖掘矿产资源,推动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蒙古大兴安岭三岔沟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背景、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未来研究、矿区地质特征、相互作用。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内蒙古大兴安岭三岔沟矿区位于中国大兴安岭南段,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该地区地处辽宁—黑龙江岩浆活动带和大兴安岭构造带交汇处,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叠加丰富,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地质信息获取困难,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以及潜在矿产资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方法,深入探讨三岔沟矿区的地质特征,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该地区地质背景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揭示其潜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质特征,为未来的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内蒙古大兴安岭三岔沟矿区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矿区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过程,探讨矿区的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
通过地球物理调查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我们旨在挖掘出矿区的特殊地质属性和区域内潜在的矿床分布情况,为该地区的资源勘查和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的综述和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特征相互作用的探讨,可以加深对这一地区矿产资源形成机制的认识,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大地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摘要: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以下称研究区)位于亲西伯利亚陆块群中蒙古-额尔古纳造山
带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Ⅱ级构造单元有五个,大地构造环境比较复杂,自元古代至中生代,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其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火山-岩浆活动阶段是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主要成矿期,目前所发现的大中型及小型矿床主要是这个阶段形成的。
关键词:构造演化;成矿作用;成矿带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北部额尔古纳地块中。
Ⅱ级构造单元有
五个:北部为上黑龙江中断(坳)陷带,南部为中断陷带(火山岩带),东南部为塔河过渡带,西北部为漠河边缘褶皱带,中部为额木尔山中间隆起带。
研究区自晚元古代至中生代,
大致经历了六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阶段:
1 古元古代地块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在活动的陆源裂陷构造环境中,形成的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复理石建造,经过兴
东运动使其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变质程度较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称兴华渡口群
(Pt1xh)。
由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大理岩及混合花岗岩等
组成。
变质作用的后期及期后,由于深熔作用,形成原地-异地混合花岗岩-巨斑状(混合)
花岗岩,变质及岩浆作用,使沉积岩石中金及主要成矿元素活化富集成矿,因此古元古代地
块结晶基底是研究区内最古老、最主要的矿源层。
晋宁期基性到酸性岩浆侵入、交代,形成了各类侵入岩。
在侵入交代过程中,岩浆热液涉取
了围岩中大量成矿物质,个别岩体具有矿源体特征。
至此额尔古纳地块结晶基底形成。
2 大陆裂谷倭勒根岩群形成阶段
前震旦世至寒武世,得尔布干深大断裂形成,呈北东东向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中间,额尔古
纳地块南部及北部陆内裂谷发生,形成了倭勒根岩群。
额尔古纳地块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大部分金从岩石中分离和释放出来。
在风化壳中:金吸附
于粘土矿物、有机质及腐植质中;在富水条件下,金随成岩物质向水盆地集中-富集,在还原
条件下金沉淀、成岩成矿。
3 陆内坳陷形成发展阶段
主要发生在额尔古纳地块南部,中部有小坳陷零星分布。
早-中奥陶世,在浅海环境下形成
了一套火山-复理石建造,以快速沉积及频繁的酸性火山岩活动为特征,并有同构造期花岗岩
类侵入。
4 地块碰撞、对接、推覆造山阶段
泥盆世-早石炭世地块再次拉张裂陷,在浅海环境下形成了酸性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
晚石炭世-早二迭世乌拉尔地块与额尔古纳地块强烈碰撞对接,使研究区强烈推覆褶皱造山,并产生了广泛的花岗岩质岩浆侵入和韧性变形变质作用发生,是金多金属矿产主要成矿期。
5 早-中侏罗世上黑龙江中断(坳)陷带形成及晚期推覆褶皱造山阶段
早-中侏罗世额尔古纳地块北部裂陷,形成了上黑龙江中断(坳)陷带,其内充填了一套快
速堆积的河流相-湖泊相煤系碎屑岩。
金经过长期风化作用,金呈氧质或吸附物汇入上黑龙江
盆地,形成了早期砂岩型金矿。
晚期在强烈挤压闭合动力作用下,产生了推覆褶皱构造,研究区内有四个较大的韧性变形构
造带:
(1)老沟-二根河-双合站-依西肯逆掩推覆构造带。
(2)满归-西吉诺-塔河-十八站韧性变形构造带。
(3)新林-兴隆-韩家园子逆冲推覆构造带。
(4)塔源-四道沟韧性变形构造带。
6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火山、岩浆活动阶段
这一时期构造、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在得尔布干深大断裂控制下,形成规模巨大的大兴安
岭火山岩带。
其内火山机构发育,有十二个火山喷发带,是大兴安岭金多金属主要成矿阶段。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北段,与其有关的火山喷发带有:
(1)东天山-交鲁山火山喷发带;
(2)扎林库尔山-满归火山喷发带;
(3)驼峰山-双柳山火山喷发带;
(4)古莲-八里湾盆缘火山喷发带;
(5)元宝山-马伦火山喷发带;
(6)瓦露里-瓦拉干火山喷发带;
(7)呼中火山喷发带;
(8)呼源-博乌拉火山喷发带;
(9)碧洲-前进林场火山喷发带;
(10)十八站-塔源火山喷发带;
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火山活动强烈,并具有多旋回和多韵律性。
火山岩浆作用都是裂隙式基性、中基性喷溢开始继之到中心式的中酸性、酸性喷发-潜火山岩侵入而结束。
火山热液活动强烈,与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成矿的火山岩属壳慢混熔型富钾、富金富含矿化剂的偏碱性的中
酸性、酸性岩石系列。
火山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成矿条件非常好。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目前已发现大中型金多金属矿床8个,中小型矿床12个。
主要成矿期
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年龄在100~140Ma。
大部分为火山热液型或迭加火山热液型。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火山-岩浆活动阶段金及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是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
主要成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