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_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培优分级练(解析版)
- 格式:docx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14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1~2题:1.图中的主要河流①是( B )A.黄河B.长江C.珠江D.淮河2.图示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B )A.毗邻港澳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C.矿产资源丰富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3.长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 C )A.大部分地区临海B.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河网纵横,湖泊密布D.养鱼历史悠久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是国际公认的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并致力于在2018年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读图,回答4~5题:4.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比作“弓”,则位于“箭头”位置的C是( B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黄河三角洲D.京津唐地区5.老张是上海市某单位科技人员,他一有空就到周边市县厂家作技术指导,这说明上海( C )①是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②是重要的能源产地③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④妨碍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读图,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水能资源丰富,水运便利B.旅游资源丰富,水乡文化特色突出C.城市密集,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D.重工业基地沪宁杭高铁由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和宁杭高铁三条铁路构成。
读“沪宁杭高铁示意图”,回答7~8题:7.宁杭高铁两端点的城市分别是我国哪个省的省会城市( A )A.苏和浙B.冀和晋C.蜀和黔D.湘和鄂8.游客透过沪宁高铁车窗,向外能欣赏沿线的自然景观是( C )A.姑苏城外寒山寺B.黄山云海C.太湖风光D.杭州山水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为两翼,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设计说明本节内容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三部分。
这一节所对应的2022版课标内容主要是“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滚滚长江》,知道长江对沿岸经济的发展及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区域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了认识区域的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学生的知识架构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满和完善,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资源与工具地图册、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和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5.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导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没有哪块地方,像“江南”这样,在文学作品中留下过这么多印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读图7-30,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达标训练(第1课时)1.图中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A.东北平原B.黄土高原
C.长江三角洲地区D.四川盆地
2.下列四幅气温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3.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沃野千里
C.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
D.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4~6题。
4.图中的主要河流是()
A.黄河B.长江
C.淮河D.珠江
5.图中A所代指的海域是()
A.渤海B.黄海
C.东海D.南海
6.经过城市①②的铁路干线名称是()
A.沪杭线B.京广线
C.京沪线D.京九线
7.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源丰富B.海、陆、空交通运输发达
C.劳动力充足D.科技力量雄厚
读我国某工业区图,回答8~10题。
8.图中所示是我国的()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9.图中的湖泊是()
A.太湖B.洞庭湖
C.鄱阳湖D.洪泽湖
10.下列美称所表示的地方不位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是()
A.“鱼米之乡”B.“丝绸之乡”C.“六朝古都”D.“天府之国”。
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自然环境一、基础知识训练1.下列地形区中,农作物一年两熟,又有“鱼米之乡”之称的是()A.宁夏平原 B.三江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江汉平原2.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A.大部分地区靠海B.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河网纵横,湖泊密布D.养鱼历史悠久3.长江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依托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B.便利的河运条件C.充足的劳动力 D.充裕的外资4.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A.资金雄厚 B.水能丰富 C.技术先进 D.科技发达5.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B.草原资源丰富C.无自然灾害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6.“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分别指的是那两个地区()A.西藏、云南B.成都、东北平原C.成都、长江中下游平原 D.广西壮族自治区、华北平原7.针对长江沿江地带东西部地形的客观差异,可采取的利用方式是()A.在长江上游发展养殖业 B.长江沿线发展旅游业C.在中下游发展水电业D.在中上游发展内河航运业二、综合探究8.区域政策优先,引领辐射显著.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图(如图).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年和2008年各类用地比重(%)(1)长江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读材料一,分析长江三角洲种植粮食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有.(2)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天气.(3)据表中所反映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有.(答一点即可)(4)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上海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以上海为龙头,对(河流)整个流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巨大.参考答案1.C【解析】解: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故选:C.2.C【解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我国淡水鱼苗的主要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河网纵横,湖泊密布,该地区有水乡和鱼米之乡之称.故选:C.3.B【解析】长江沿江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大多依托于便利的河运条件.故选:B.4.B【解析】长江沿江地带上游地区与下游地区互相协作,下游地区所不具备的优势是水能丰富.故选:B.5.D【解析】长江沿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较温暖湿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尤其是长江黄金水道横贯东西,水运便利,是发展经济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6.C【解析】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之称.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根据题意.故选:C.7.B【解析】A.长江的上游河段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应发展水电业;故不符合题意.B.长江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故符合题意.C.长江下游地带江阔水深,适宜发展内河航运.故不符合题意.D.长江中游水量丰富,适宜发展淡水养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8.(1)雨热同期;(2)梅雨;(3)造成水土流失现象;(4)长江.【解析】读图分析可知:(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宜水稻的生长.(2)长江三角洲初夏常出现“梅雨”天气,此季节冷暖气团在此相遇,势均力敌,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是耕地、林地、草地的比重减少,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大,这种变化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现象.(4)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七单元第四课主备人:审核人:课题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课时第 1课时课型新授课总 1课时授课人主备教师设计思路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
3.理解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绘图法课前自学阅读课本P56-63页内容,读图7-30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2、指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3、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课上研学一、自学反馈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展示二、聚焦问题1、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三、研究分享【合作探究一】根据课件上的材料上海港,结合课本P57页图7-31,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合作探究二】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有何优势条件?(完成课本P58页活动题第3题)【合作探究三】探究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区域名称中心城市主要城市区域经济现状与上海的关系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北翼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南翼二、深度构建总结对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课后拓学一、巩固知识二、拓展提升P110页18题板书设计:。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第八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一)
教案部分
【内容标准】 课标要求:根据资料,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课标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地形等地理概况;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城市名称以及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作用及其主要运输方式; 3、了解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巨大发展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位置的优越性。 难点:了解长三角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突破:通过读图解决教学重点;通过读图分析和探究解决难点。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导入环节 (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2013年9月29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度与广度,由此提升到崭新的水平。上海自贸试验区要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径,更好地为全国服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长江三角洲区域,去聆听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强音。 (二)出示学习目标 生齐读目标,师强调重难点。 明确学习目标,看学生是否全身心投入学习。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自主学习 (15分钟) (一)、【预习提纲】 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地形等地理概况;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城市名称以及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作用; 3.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主要运输方式。 (二)、【预习自主检测】 (1)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4、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1、作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 、 和 产业基地。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的大举开发,显著提升了上海的总体层次和国际化水平。上海对整个 ,对 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3)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1、北翼中心城市——___ __,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 ,是江苏的省会,有“_________”的美誉,_____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_________是中国著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昆曲的发源地_____,中国第一水乡_____ 。 2、南翼中心城市——_____,_____省省会,________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为支柱产业。号称“_________”:丝绸织造业历史悠久,是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_____以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享誉中外。 (二)自学检测反馈 1.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学生能做到静思独学,独立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勾画知识点,标注疑惑点。 学生能够合上课本,独立完成自学检测题目。对桌交换检查。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三)质疑问难 过渡语:在刚才的自主学习和检测中,同学们还有哪些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培优提升卷一、选择题2022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澳门回归23周年。
港澳回归后与内地的往来更加频繁;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不属于香港和澳门共同点的是()A.地区均由三部分组成B.以博彩业为经济支柱C.人口稠密,陆地面积狭小D.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在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中,港澳地区具有的优势是()A.廉价劳动力B.充足的资金C.发达的农业D.丰富的淡水资源【答案】1.B 2.B【解析】1.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北与深圳相连,香港由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部分,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背靠珠江三角洲,与珠海市相邻,由氹仔岛、路环岛和澳门半岛三部分组成,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都是人多地狭的地区。
以博彩业为经济支柱是澳门,香港以加工贸易为主。
B符合题意。
故选B。
2.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区的关系非常密切,港澳地区为珠江三角洲提供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珠江三角洲为港澳地区提供土地(发达农业提供各种农产品)、自然资源(包括丰富的水资源)和廉价劳动力,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下面的图表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澳门主要产业结构表产业结构(%)2015年2016年2017年建筑业8.68 13.23 13.83零售、酒店业11.88 11.34 11.69银行、保险业22.21 23.1 22.75博彩业34.93 33.31 353.根据“澳门主要产业结构表”,可知澳门的最主要经济支柱产业是()A.建筑业B.零售、酒店业C.银行、保险业D.博彩业4.“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图”中A箭头,最可能表示我国内地从香港输入()A.能源B.日常生活消费品C.廉价劳动力D.技术和管理经验【答案】3.D 4.D【解析】3.读图表可知,在2015、2016、2017三年的产业结构中,澳门占比例最大的都是博彩业,所以澳门的最主要经济支柱是博彩业,D正确;建筑业,零售、酒店业,银行、保险业都不是澳门的最主要经济支柱,ABC错误。
第七章熟悉区域联系与进展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练习课题:第三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练习【学习目标】:一、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二、明白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进展的特点,了解其经济进展的条件;3、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越条件与要紧方式,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进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
【重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进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难点】: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进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
【导学进程】:一、回忆已知,引入新课一、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域,与_______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是中国的“_______”。
二、珠江三角洲地形以为主,气候类型,进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二、自主学习,探讨新知(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极点在江苏镇江周围,往东抵海边,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域。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3)长江三角洲农业历史悠长,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域的气候类型及特点?(6)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要紧的交通运输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翼中心城市——_____,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的省会,有“_________”的佳誉,_____港: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
_________是中国闻名的外向型高科技产业基地,昆曲的发源地_____,中国第一水乡_____(8)南翼中心城市——_____,_____省省会,________业发达,以机械、电子、纺织、食物为支柱产业。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知识要点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_______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_,往北到_______运河,包括_______省东南部、_______市及_______省杭嘉湖地区。
2.成因:长江三角洲是_______及_______江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3.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交通运输发达,这里拥有________黄金水道和众多的______、______干线,以及现代化的_______群、________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4.“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哪些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_______,已形成_______、_______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_______的区域。
知识点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核心城市:_______,是中国高水平的_______、_______中心和_______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2.经济特色:工业高度发达,上海拥有庞大的现代工业体系,_______、_______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对外依赖性高,同时也是举足轻重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产业基地。
3.作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上海对整个_______区域,对_______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_______作用。
4.浦东新区(1)位置:位于_______东部、_______区域东缘。
(2)影响:浦东新区成为_______乃至_______区域的经济引擎,成为国际区域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心。
知识点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江苏南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等较大城市,其中_______是北翼中心城市。
2.南京是_______省省会,有_______的美称,主要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化学,南京是中国_______第一大港。
3.苏州东邻_______,西拥_______,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苏州高新区是中国著名的_______产业基地。
4.昆山市位于_______南部,是“_______”昆曲的发源地。
这里的周庄被誉为“_______”,现成为长三角北翼新兴的工商业城市。
5.浙江北部有_______,_______,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等较大城市,其中_______是南翼中心城市。
6.杭州是_______省省会,_______发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支柱产业,号称“_______”。
著名旅游景点_______。
7.长江三角洲区域以_______为龙头,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两翼,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参考答案】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长江中下游镇江杭州湾通扬江苏上海浙江2.长江钱塘江3.长江铁路公路港口航空4.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杭州、嘉兴、湖州5.前沿阵地全方位多层次最强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1.上海工业基地经济文化2.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教育科研文化3.长江三角洲长江辐射带动4.(1)上海市长江三角洲(2)上海长江三角洲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1.南京苏州无锡南京2.江苏六朝古都电子汽车内河航运 3.上海太湖外向型高科技4.江苏省百戏之祖中国第一水乡5.杭州宁波杭州6、浙江加工制造机械电子纺织食品中国丝都西湖7.上海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科技环境保护资源共享功能互补课后培优练级练培优第一阶——填图考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位置与范围:(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南部和________北部。
位于长江的______地区,濒临______和______,地处___________。
(2)这里依托__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如果把______比作“箭”,把___________比作“弓”,那么长江三角洲就位于______的位置。
(3)自然环境:这里以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产区,这里河湖众多,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产区。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4)地位:是我国城市分布_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____的城市群——______________城市群。
(5)主要城市:古都——_______、_______。
核心城市——______,是我国最重要的_________工业城市。
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_____作用。
随着______的开发开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6)同城效应:借助发达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__”。
水乡文化与旅游(7)世界文化遗产:_______古典园林、______西湖和南京_________。
(8)水乡风貌:江苏的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等。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是______。
(9)传统文化:______文化、______文化、______文化和______文化等。
【答案】(1)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下游黄海东海江海交汇之地(2) 长江内陆中枢远洋航线长江东部沿海箭头(3) 平原稻米淡水鱼(4) 最密集最高大长江三角洲(5) 南京杭州上海综合性辐射带动浦东(6)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同城效应(7) 苏州杭州明孝陵(8) 周庄同里乌镇西塘周庄(9) 戏曲茶丝绸饮食培优第二阶——基础过关练知识点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读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三角洲号称“江海交汇之地”,这里的“江”和“海”分别是()A.珠江、南海、东海B.长江、黄海、东海C.松花江、渤海、黄海D.长江、东海、渤海2.苏州有些工厂是从上海搬迁过来的,管理者大多也来自上海。
这说明上海对本区经济发展()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C.带来污染D.具有制约作用3.上海承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水陆交通便利B.广阔的消费市场C.矿产资源丰富D.优越的地理位置【答案】1.B 2.A 3.C【解析】1.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体,号称“江海交汇之地”,其中“江”是长江,“海”是指黄海和东海。
故选B。
2.上海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整个长江流域及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如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
故选A。
3.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濒临东海,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大;上海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矿产资源贫乏。
故选C。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4.关于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B.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C.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缓解了能源紧张的现状D.长期以来,长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塑造了低平的三角洲平原,提供了土地资源。
5.“轨道上的长三角”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同城效应”,关于同城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消除城市间的差异,有利于城市的合并,减少城市的数量B.促进城市资源共享,有利于区域合作,提高城市的影响力C.人们生活和工作在不同城市间,不利于社会的稳定D.发达的交通,提高了矿产资源运输速度,有利于发挥长三角重工业中心的带动作用6.图中经过甲乙丙三座城市的铁路干线是()A.沪杭线B.浙赣线C.京广线D.京沪线【答案】4.C 5.B 6.D【解析】4.长三角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故A正确,不合题意;长江为长三角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源,故B正确,不合题意;长江被誉为“水能宝库”,其水能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三角地区水能资源不丰富,故C错误,符合题意;长期以来,长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塑造了低平的三角洲平原,提供了土地资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同城效应”并不能消除城市间的差异,有利于城市的合并,减少城市的数量,故A错误;形成长江三角洲各城市之间“同城效应”的最主要条件是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使该地区城市之间的交通更加快捷,从而促进城市资源共享,有利于区域合作,提高城市的影响力,故B正确;“同城效应”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C错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是辽中南工业基地,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工业基地,故D错误。
依据题意,故选B。
6.依据位置,读图可知,甲为南京市,乙为常州市,丙为苏州市,经过三座城市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该线自北京市至上海市。
故D正确,沪杭线是上海至杭州、浙赣线是杭州至株洲、京广线是北京到广州,故ABC错误,故选D。
知识点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两翼这里“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10.4%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24.5%的财政收入、28.5%的进出口总额,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十分丰富②东临渤海和黄海③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④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该地区自古就有“鱼米之乡”的的美誉,这主要得益于()①温带海洋性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气候③竹青茶绿的丘陵地形④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形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7.C 8.D【解析】7.有材料可知,该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②错误;长江三角洲地区航运发达,水资源、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贯通东西,拥有濒海、沿江双重区位优势,①③④表述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