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小说三要素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27.75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小说三要素及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作者:邵国钢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12期摘要:透过小说三要素与标题是鉴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从运用四者构成的小说要素图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无法隔离的密切联系和作用。
立足于任意一个要素,可发现它与另外三个要素均有联系,这就为解题者提供了多个思维的角度,从而有效避免了解题中的思路不清、考虑不全而失分的现象。
关键词:小说三要素标题关系作用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阅读和分析小说,是常用的小说鉴赏方法。
纵观近年各地高考试卷,围绕小说三要素及标题而命制的试题呈现主流趋势。
比如,“…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卷,第11题(2)小题)。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第6题)。
可见,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往往离不开对小说三要素解析。
同时,小说标题确定也常常源自三要素,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分析小说三要素及标题各自的作用,实现对小说阅读解题规律的把握。
一、理清三要素及标题间的相互关系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传递作品的主题,为了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往往是作品人物活动的重要载体。
同时,作为作品的标题则基本上体现在三要素中。
因此,小说的三要素及标题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无法隔离的密切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图表呈现,本文将此图命名为“小说要素图”。
如图例所示,可得出三层含义:①小说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②三要素与主题之间同样存在相互联系并作用的关系。
③标题一方面与处于核心位置的主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形象地点明或暗示小说主题;另一方面与主题一样,与处于外围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探究三要素及标题间的作用利用小说要素图,我们可以明确图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四个维度的作用:①要素自身所呈现的一个内部作用。
小说的三大要素是情节、人物、环境是构成小说。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在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用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
而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首先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从人物间的矛盾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中显露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表现出来的。
其次,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是理解人物形象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和性格赖以形成的重要因素,环境创造人物,人物也创造环境。
我们分析小说,一般应是从这三大要素入手。
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主要就是从这三要素来入手的。
首先进行情节分析。
从小说发展的顺顺序: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个特点要求学生将课文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警官奥楚蔑洛夫遇到了一场乱子——狗咬伤人这一案子的发生。
(开端)第二部分(6—23段)对奥楚蔑洛夫处理案子时的声色变化作了鲜明的对比,(发展)第三部分(24—27段)最后确定狗的身份是将军哥哥家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相应的做出最后的判决。
(高潮)第四部分(28—29段)写奥楚蔑洛夫审理案子结束,小狗被带走,赫留金受到恐吓。
(结局)其次对课文进行环境分析:学生齐读文章第1段。
提问:文章头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反映了什么?学生回答:明确:头一段写了两个内容:一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出场,交代了他的身份,“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二是描写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1)警官奥楚蔑洛夫,外貌:“穿着新的军大衣”。
动作:“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后面跟的是巡警,外貌:“火红色头发”,动作:“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注意:“盛满”“没收”,这意味着沙皇政府的这两个小爪牙刚刚对人民进行了敲诈勒索。
这一笔初步勾画出这两个家伙欺压人民的形象。
小说三要素作用分别是什么1.小说有哪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习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开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作用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开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提醒主习题。
结局深化主习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开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提醒其贫困潦倒、掩耳盗铃、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蛮横、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管理办法的罪恶。
结部分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提醒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开展。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部分分通过描写两处比照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愉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竭力描写烈日、暴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开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提醒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提醒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小说六要素和三要素的区别
小说六要素和三要素的区别
小说一般只有三大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文的6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初中语文课本小说单元知识结构
一、小说三要素
1.人物(文本中所塑造的具体的艺术形象)
2.情节(由人物构成的故事内容)
3.环境(文本中人物所处的时空)
注:小说这一文体是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所以文本中的一切都是为此服务的。
二、如何解读小说
1.作者分析法
小说的创作者是依据现实在其头脑中的印象来创作小说的,即小说是镜像的镜像。
所以作者对于小说的创造不可能完全脱离作者所处的现实环境,也不能与现实完全一致。
所以可以利用作者所处环境及人生经历来分析解读作品。
2.人物分析法
小说中的人物本质是生活在小说文本中的主角。
文本中的情节与环境决定人物的
塑造。
人物一旦完成创作,即具有其在文学世界中的生命,与现实中的实际个体之间
在心理学特征上并无实质差异。
所以,可以分析一组人物形象来解读小说。
3.情节分析法
情节是由人物与作者所决定的,其设计的本质目的是完成对人物的刻画,所以情
节是作者与人物共同参与设定的。
分析情节的走向即可对文本做出有效分析。
4.环境分析法
环境是整个小说故事存在的时空总和。
分析特殊的环境设定可以解释情节与人物
的内在关联,从而分析文本。
三、小说常用写作手法
1.象征(常用于揭示小说主题,人物命运)
2.对比(可分为对比与类比)
3.烘托(常用于环境气氛)
4.渲染(常用于环境气氛)
5.以虚写实、以实写虚
6.以小见大、以大见小
7.以乐景写悲景、以悲景写乐静……。
1.小说有哪三要素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2.人物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4.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小说三要素的作用小说三要素的作用1.小说有哪三要素人物(依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肯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量的描述法子、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应人物思想性情的浏览技能。
3.情节主要了解各部份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法子、技能。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情。
高潮表现冲突,揭露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开端部份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形,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部份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饮酒遭人耻笑的情形,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露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情。
高潮部份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饮酒遭人耻笑的情形,通过侧面反应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述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入的揭露了封建科举轨制的罪恶。
结局部份以“大约”、“确切”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但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惨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4.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述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露社会本色、推进情节发展。
例《孔乙己》高潮部份通过描述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行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份通过描述两处对比光鲜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境。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述烈日、狂风暴雨,不但步步亦趋地推进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述社会状态,交代故事背景,揭露社会本色,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份通过描述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小说三要素及作用
首先,情节是小说的骨架,也是其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情节是指小说中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它通过情节的起伏、冲突和转折点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一个好的情节能够让读者产生紧张、兴奋或引发共鸣的情感。
情节的设置要有吸引力和逻辑性,能够展现故事的复杂性和升华。
其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也是其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人物是情节和主题的驱动力,他们通过言语、行为和冲突来塑造故事的发展。
一个好的人物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读者能够通过与人物的情感共鸣和与其进行思想碰撞,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接受。
最后,环境是小说的背景和舞台,也是其重要的要素之一、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等,它能够为故事提供一个具体而真实的场景,使故事更加有代入感和可信度。
环境的描写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的气氛和特色,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和观赏性。
小说的三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
情节通过人物的行为和冲突来展开,人物的行为和冲突又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一个复杂的情节可以帮助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
而真实生动的环境描写可以使情节更具可信度和可读性,让读者更好地融入故事中。
语文高考复习提高现代文阅读小说中的三要素2012.5.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核心,情节和环境刻画小说人物,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三要素相互之间紧密联系,所以在小说的阅读题中都要明确原则:把握三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无论那种环境描写根本目的都是用来帮助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体现小说主旨的。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故乡》)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如,《林黛玉进贾府》,交待王熙凤)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如,《范进中举》、《孔乙己》)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①展现地域风光,点明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基本作用);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如,《一件小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如,《警察与赞美诗》)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过渡情节,转换情节(看上下文之间的故事情节是否不同);(如,《二十年以后》)⑥象征和暗示(所描写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的手法);⑦深化主旨(一般在结尾,还有意蕴深远,使读者回味无穷的作用)(二)情节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一般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如2008年的《侯银匠》12题,2011年的《“这是你的战争”》11题。
作者在情节安排上一般是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在地一边读小说时,请自觉按照这样的顺序自觉划分小说的环节。
1、情节的基本作用①情节是人物的基本载体,必然具有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③引起后面情节描写;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一般相隔三段,而且用较长的篇幅描写);⑤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一般相隔五段,而且多为词语,描写篇幅较小);⑥为后面的情节发展提供依据(是逻辑上的联系,一定是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⑦照应前面的情节;⑧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小说三要素想象在做所有人都知道三要素是那些小说中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环境可以认为是背景,在背景承托下,小说中的人物行为才能有依据。
为什么说是人物行为依据呢?因为一般来说小说都有背景,因为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物所作出所有行为都是由依据的而了解这些对我们有好处么?当然有比如有些大神能将一个耗不接地气的主角呈现在读者眼前,但看上去却充满了带入感,这是什么?这就是因为背景承托。
这里的承托,是将人物托起来的意思接下来我们说人物人物:我们可以理解为推动情节的重要因素。
人物在特定的背景下做出一些举动导致情节往前发展。
剧情:那么问题来了,读者究竟看的是什么?是宏大的背景么?或是一个秒天秒地的牛逼人物。
不都不是,而是让血脉膨胀,肾上腺素飙升的紧张情节。
所以得出一个结论,环境,人物两大要素都是为情节服务的。
那么我们反向思维,一个好的情节需要些什么,首先需要的是一个很巧妙的背景设定。
设定背景不一定要宏大,但一定要巧妙。
再加上一个能够带动故事进展的人物,那一个好的故事就出来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背景是根据剧情需要来设定的。
而人物,作为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要素,需要根据背景来制作出来的,很多读者往往记不住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剧情,但却能够清楚记得人物的名字,所以塑造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接下来,有我会举例三部文学作品,感受一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小说中分别起到的作用。
1.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为什么要说跟小说无关的事,我个人觉电影里秋菊这个角色无论从角色刻画,背景,以及剧情都是很好的例子,正好符合今天的主题。
故事发生在中国西北一个小山村。
秋菊的丈夫王庆来为了自家的承包地与村长王善堂发生了争执,后被村长一怒之下踢中了要害后,王庆来整日躺在床上干不了活。
秋菊是个善良有主见的女人,此时已有6个月的身孕。
丈夫被踢伤,她便去找村长说理。
村长不肯认错,秋菊认为这样的事一定得找个说理的地方。
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人物:小说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情节:小说记叙的事情变化和发展过程。
环境: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主题:小说表现的中心思想。
关系:人物是在情节是推演中完成性格塑造的,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
在情节的发展中完成人物的塑造,环境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通过情节的推演表现主题。
环境描写可以侧面渲染和烘托主题。
考人物的答题点:一、从人物本身找答题点1.五种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即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即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3.如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方法有第一、先看使用了几种描写手法,分别描写了什么,然后合并概括。
第二、写了几件事情,分别写了什么,然后合并概括。
第三、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看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分别表现出了什么性格,合并概括。
二、从人物与其他三者的关系上找答题点:从情节:1.所言所行推动了情节发展。
可细分为:设悬念、做伏笔、做铺垫、做照应(前后皆可)。
2.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可看性、曲折性、真实性。
从环境:提示、揭示、暗示、照应了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从主题:直接表现主题或侧面表现或烘托什么样主题。
考情节的答题点:一、情节本身的答题点1.某个情节引起下一个情节,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设伏笔悬念。
2.某个情节和下文形成衬托和反衬3.某个情节和下文形成对比关系二、从情节和其他三者的关系找答题点从人物:刻画人物或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从环境:揭示、提示、暗示、表现、照应了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从主题:表现、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考环境的答题点一、环境本身的答题点1.自然环境的特点2.揭示什么样的典型环境二、从环境与其他三者的关系上找答题点从人物:1. 烘托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分正衬和反衬2. 侧面描写人物的心理从情节:1.推动情节的发展2.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渲染氛围。
1.小说有哪三要素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2.人物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1 / 2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4.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小说三要素是什么?你这个问题,在我们橙瓜码字的网文学堂有人提到过,我现在把大神的回答复制过来给你看:网络小说的三个核心支柱——“人物”、“故事”、“设定”。
传统小说的定义里,也可以将其比作人物,情节,环境,道理其实是相同的,只是网络小说在具体意义上稍微有那么一点差别。
一,人物。
所有的网络小说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讲述人物的故事。
分析人物,塑造人物,铺设人物,代入人物是人物创作的基本技巧,当然,顺序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排列。
所谓分析人物,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现实人物,搜集素材,二是分析自己笔下的人物,做深入了解之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创作。
思考人物的所思,所感,所悟,所为,分析人物的关系,动力,目的,能力。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以人物为主要核心创作小说的一个入门技巧。
然后是塑造人物,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需要为人物分清主次,定位,意义。
根据之前所分析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人物圆融,饱满,灵动,立体。
创作的关键在于铺设人物,通俗的说法就是,把脑内构想的人物呈现在纸面(文档)之上。
铺设人物需要根据之前理清的动力与目的,主次与定位融入具体的剧情之中。
不仅如此,你需要通过切实的情节将之前塑造好的诸多人物特点表达出来,比如性格,外貌,背景,能力,风格,以及人物关系。
最后则是代入人物,这里的代入同样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作者自身代入人物,另一个则是说通过文字引导读者代入人物。
具体方法有两种,类似戏剧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表现派’。
这在人物创作中有触类旁通的地方,体验派指的是“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进入人物,然后表达出人物。
”这种方法放在小说创作中也同样适用。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作者将自己当成主角,去考虑主角因该怎么做,会怎么做,因该怎么想,会怎么想,然后通过主角的视角,将其描绘出来。
表现派则是指:“通过外在表现形式突显人物个性,包括道具,特定的表情,标签式的动作。
”转换成网络小说的创作中,即是指用具体的描写去设计情节,由此达到表达人物的特点,代入人物的内核。
试谈小说三要素的关系
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看似比较孤立,实际在塑造人物方面既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着特殊的关系。
理清三者关系,对于指导阅读小说,
提高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独特关系
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人物驰骋的疆场。
诸葛亮、曹操
生活在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李逵、武松生活在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特殊时期,贾宝玉、
林黛玉生活在官宦之家。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物。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有不同
的价值追求。
人物在环境中展示自我,在环境中塑造自我,在特定环境中上演精彩的一幕幕。
孙犁的小说《芦花荡》一开始,就给人物设定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场景: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
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
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
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
孙犁描绘的这个看似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苇荡,实际是主人公和敌人较量的战场,是主人公老
头子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舞台。
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和敌人比智慧,比能力。
反过来说,也只有这样特别的环境,才能充分显示出老头子的与众不同来,才能更淋漓尽致地展示
出老头子的独特性格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头子展示了自己的能耐,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展示了自己的智慧: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
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
切保险。
”
环境越险恶,越能展示人物的能力;环境越与众不同,越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环境越复杂,越能锻炼人,越能塑造人物。
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
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写好人物生活的环境,打造好人物出场的舞台,显得十分重要。
孙
犁的《芦花荡》,就给读者描画了一个很有吸引力很典型的环境。
这个环境,看似是自然的,实际上也是社会的,是一定社会环境下的自然环境。
二、人物性格命运和情节的关系
性格决定命运。
实际上在小说中,许多作家在塑造人物时,还真不约而同地遵循了这一规律。
不同性格的人物,有不同的故事。
人物的性格有时能够推动故事发展,影响小说的情节走向。
反过来说,小说情节的推进,有时候要暗合人物的性格特点,遵循人物性格的变化规律。
孙
犁在《芦花荡》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很有特点的人物:
“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
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
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
从作者的描写中,读者就能对人物的言谈举止猜个差不多,对这位老头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了
解个差不多,对故事的结局猜个八九不离十。
就是这样一个经验丰富,智勇双全的英雄,却
有一个令人遗憾的弱点:“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实际上,作家孙犁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有
缺憾的英雄。
后面的故事,作家在不停的写老头子的自信:“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
他打不着我们!”……
人物的性格已经形成,做事的风格已经形成,小说的情节走向、人物的结局应该说基本确定。
正是因为老头子有这么一个性格弱点,才导致在护送两位小姑娘过封锁线时让大菱挂花的意外。
大意失荆州,这是老头子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
就是这个想不到的意外,对老头子的打
击比较大,教训比较深刻。
这成为老头子的一大痛苦,一个伤疤。
一个过于自信的人,会干
什么事,干的事会是什么样子?情节在按着老头的性格发展,或者说因为有老头子这样的性格,必定会出现这样的情节,这是合情合理的。
当老头子得知大菱挂花后,有一个反常的表现:“身体往上蹿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
地仄歪了一下。
老头子觉得自己的手脚顿时失去了力量。
”
一个非常自信的老头子,为什么突然变成了这样?大菱的挂花让老头子觉得“我没脸见人”。
老头子的自信没有了,老头子的尊严没有了,老头子的傲气没有了。
老头子十分自责,十分
后悔,十分痛苦!以至于最后说出了“我没脸见人”这样的话来。
但是,这是一个永不服输的
老英雄,这是一个输不起的老英雄。
所以,才有了后面精彩的打鬼子的壮举。
小说就是这样
通过性格发展推动故事情节,又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
在一篇小说中,环境、情节要服务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要服务于人物的发展需要,为写好人
物奠定基础。
而人物的形象、人物的性格又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得到
充分展示。
人物离不开特定的生活环境,人物是情节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物其实就
没有了小说。
没有了曲折的故事情节,人物就不会丰满,形象就不会树立起来。
人物在一定
的环境、一定的情节中逐步丰满起来,完美起来,塑造起来。
由此看来,在小说中,人物、
环境和故事情节三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把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不要顾此失彼,不要相互脱离,力争达到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精彩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