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25.59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备课(知识点+练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化知识点⼀繁华的都市⽣活1.背景(1)宋元时期有很多⼤的城市,在商业、贸易、⽂化、教育等⽅⾯⼗分发达,⽽且社会⽣活也丰富多彩。
(2)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都市。
2.表现(1)娱乐⽣活①北宋开封②南宋临安:⽂化娱乐业更为发达,⽡⼦的种类和数量多。
相关链接1.⽡⼦⼜叫⽡舍或⽡肆。
之所以叫“⽡⼦”是因为当时没有⼀个现成的名称,古⼈发现这些玩闹之徒忽聚忽散,犹如砖⽡之属,便将其聚会玩闹的场所称作“⽡舍”“⽡⼦”。
南宋末年吴⾃牧在《梦粱录》中写道:“⽡舍者,谓其‘来者⽡合,去时⽡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2.宋代的元旦并不是指今天阳历的新年,⽽指的是现在农历的春节。
思维拓展宋代城市娱乐出现的新趋势。
提⽰:(1)商业化趋势。
⽡⼦既是娱乐中⼼,⼜是商业中⼼,因⽽也叫⽡市,⽡⼦中除表演外,也有卖饮⾷、药物、古玩、字画的。
勾栏内商业⼴告琳琅满⽬,艺⼈的演出乃⾄体育表演都以挣钱为⽬的。
(2)专业化趋势。
由于商业化娱乐趋势的形成,观众就要求观看⾼质量演出,专业程度相当⾼的艺⼈和社团也相应产⽣。
(3)通俗化趋势。
⽡⼦、勾栏⾥的⽂娱活动能满⾜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爱好,以⾄有“勾栏不闲,终⽇团圆”的说法。
(4)⼤众化趋势。
宋代⼤的勾栏可以容纳数千⼈,游⼈看客上⾄达官贵⼈,下⾄平民百姓。
不少从前为上层独享的娱乐活动如今成为⼤众共同的爱好。
(2)宋元杂剧①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②特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城市和地⽅郡⾢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舍等场所进⾏演出。
③发展(3)节⽇风俗:宋代已经有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些节⽇的习俗流传⾄今。
思维拓展两宋时期社会⽣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提⽰:两宋军民抗击北⽅游牧民族南侵,以及宋辽、宋夏、宋⾦的议和,使得中原和南⽅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契丹、⼥真、党项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明,农耕⽂化和游牧⽂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丰富了华夏⽂明;两宋时期,农业和⼿⼯业⼤⼤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古代经济重⼼南移;指南针、⽕药、印刷术三项重⼤发明与应⽤以及海内外贸易兴起,中国科学技术处于当时世界⽂明的⾼峰;两宋统治者推⾏“重⽂轻武”的国策,推动了⽂化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二课笔记一、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1. 繁华的都市。
- 北宋开封。
- 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
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 南宋临安。
- 南宋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 元朝大都。
- 元朝的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
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2. 市民阶层的兴起。
-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阶层主要由商人、手工业者和城市平民等组成。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生活。
1. 文化娱乐活动 - 瓦子。
- 瓦子的定义。
- 瓦子是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 瓦子中的表演内容。
-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表演的节目包括说唱、杂技、歌舞、傀儡戏等,十分丰富。
许多穷苦艺人在勾栏中表演,以维持生计。
2. 杂剧的兴盛。
- 杂剧的发展。
- 杂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熔于一炉。
在元朝时期,杂剧空前发达,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等。
三、宋元时期的传统节日。
1. 春节(宋代称元旦)- 节日习俗。
- 春节是宋代最隆重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要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春联的前身)。
全家老小要穿新衣,放鞭炮,往来拜年。
2. 其他传统节日。
- 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在宋元时期也都有各自的习俗。
例如元宵节有挂彩灯、猜灯谜等活动;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中秋节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这些传统节日习俗传承至今,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1.1 北方的都市-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2.1 文化传承-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
一.教学内容
课本54-58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词和原曲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展示“3D”动态清明上河图轰动的相关新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幅画穿越到古代,感受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魅力。
2、新课讲授:
【一、画中看历史】
师:(播放动态清明上河图)观看视频,回答宋元时期著名的都市,以北宋开封为例感受宋元的都市生活。
师:根据《清明上河图》通过四个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宋朝的都市生活:
(1)我要去开封最繁华的地方,去哪里好呢?
(2)我现在想去放松放松,娱乐娱乐,去哪里好呢?(引导学生感受宋朝的吃喝玩乐)(3)玩累了,运动起来!(蹴鞠、捶丸)
(4)诗词猜节日
师:《清明上河图》为我们呈现的都市生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繁华热闹,丰富多彩。
师:瓦子和勾栏的出现,确实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娱乐享受。
那么,请大家进一步想想,这样的生活与当时社会的哪些因素有关呢?(分成4-6人小组讨论,然后发言)
师(总结):积极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师:通过对比,可知:今天的传统节日早已出现,并加进了新的元素。
这正体现
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这就是传承。
我们有责任继续传承和
发扬这些节日文化,让它焕发更多的活力。
【二、词中读历史】
师:我们还可以从词中读历史。
(引导学生读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
师:你最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你读出了怎样的历史?
生:北宋灭亡,战乱,北人南迁。
丢失大片土地,南宋偏安江南。
师: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感悟?
生: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三、曲中唱历史】
师:历史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
请欣赏《窦娥冤》唱段,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
生:鞭挞黑暗势力。
【四、书中悟历史】
师:文学作品是对生活艺术的加工。
史书求真求实。
老师简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找出作者、朝代、内容与地位。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感受到了宋元时候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宋词和元曲让我们
领略到宋元文化的精彩。
《资治通鉴》让我们感受了治学的严谨。
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钦佩。
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同学们能继承前人的优秀品质,努力成才,让中国更强!
五.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的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