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注意事项(动静脉)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在动静脉内瘘溶栓的应用研究引言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是由于血管内导管或者血管内导管等插管操作引起的。
在临床上,动静脉内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血肿、出血等,严重者甚至可威胁患者的生命。
对于动静脉内瘘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目前的治疗手段中,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溶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优点。
本文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在动静脉内瘘溶栓的应用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的概念及原理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是一种通过超声检查确定血管位置,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留置针穿刺的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传播时的物理特性,通过超声图像来确定血管的位置和深度,从而辅助医生进行精准的穿刺操作。
这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不依赖于血管的直观性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在动静脉内瘘溶栓中的应用在治疗动静脉内瘘时,由于病变血管位置较为特殊,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困难。
而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技术的出现,为动静脉内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
通过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医生可以在清晰可见的超声图像下准确定位到动静脉内瘘的位置,精准地进行针刺操作,并将药物或溶栓剂直接注入到血管内,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可观察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治疗动静脉内瘘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三、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在动静脉内瘘溶栓中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关于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在动静脉内瘘溶栓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表明,在动静脉内瘘的治疗中,采用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结合溶栓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该技术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前,超声引导下留置针置入在动静脉内瘘溶栓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规范,以及开展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研究,来验证该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三通接头连接动静脉留置针在手术与麻醉护理中的应用【关键词】三通接头动静脉留置针手术麻醉手术与麻醉中的病人病情特殊,变化复杂,并且很多属于危重病人,常需要同时应用多种药物,实施多种监测手段。
在手术与麻醉的护理中,常用到静脉留置针与三通接头。
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不易因患者肢体晃动而刺破血管形成肿胀,而且固定方便,可以留置较长时间。
三通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除了可经同一穿刺点输入多种药物(无配伍禁忌前提下)外,还有许多用途。
本院手术室从2000年以来,广泛开展将三通接头连接静脉留置针用于手术与麻醉的护理中,至今已超过万余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笔者将多年来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1 用于麻醉诱导全麻时,在气管插管前常需用多种静脉麻醉药物进行麻醉诱导,这时需要护士准确、及时地注入药物。
1.1 方法输液管去掉头皮针,末端连接三通接头,接液体排气后,三通的另一端连接于常规静脉穿刺固定好的留置针上,即可经三通的侧孔根据医嘱用注射器注入各种药物。
1.2 讨论在三通侧孔处推注药物,简单,方便,安全,保证药物的快速起效。
避免了反复打开密闭输液系统接头处的繁琐,也避免了输液接头处受到污染。
2 连接微量输液泵,用于药物的精确输入手术与麻醉中,很多麻醉药物及其它特殊药物,如升压药需精确输入。
2.1 方法药物配置好后,抽取于注射器内,注射器乳头端连接一延长管,排气后安装于输液泵上,延长管另一端与1.1中建立好的三通侧孔相连。
调节好输液泵各项参数,再调节三通开关,即可同时进行输液及输液泵内药物的精确输入。
2.2 讨论输液泵通过三通连接静脉留置针,保证药物精确输入的同时,避免了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避免了护士管理多个穿刺点的繁琐。
3 在排除输液管内气体中的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常因液体更换不及时,茂非式管液平面过低等原因导致输液管茂非式管下端出现气体,此时需及时将管内气体排除,防止给病人带来危险。
3.1 方法输液管茂非式管下端出现气泡时,调节三通开关,关闭输液管与留置针的通路,在侧孔处用注射器抽取输液管下端的气泡与药液,调节三通关闭侧孔,取下注射器排除其内空气,再经三通侧孔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要点一、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
其优点有: 1)减轻痛苦;2)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3)保证合理用药时间,有利于抢救患者;4)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流程1、穿刺前的准备:①清洗双手。
②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
(注意: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检查产品的失效日期,包装是否完好,型号,套管与针芯是否粘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应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③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
④选择准备穿刺的血管: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
(注意: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⑤安抚患者工作:2、静脉留置针穿刺步骤1)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应>8cm,并反复2次消毒。
嘱患者握拳松动针芯. 穿刺前为什么要转动针芯?(1)软管是经过微波处理后导管壁变薄,呈圆锥形.(2)导管的材质不变, 在穿刺皮肤与组织时更为容易、顺利,不易劈叉,减少耗损,减少痛苦。
(3)处理后, 软管与针芯紧密粘合.因此穿刺前一定要转动针芯,以便送管或拔针芯顺利,确保穿刺成功。
选择粗、直,避开关节及静脉瓣,血流丰富的血管。
2)左手固定皮肤,右手拇指和示指持针翼使针尖斜面向上,于静脉的上方与皮肤呈15°~30°缓慢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约15°继续进针1~2mm,松开止血带,退针芯1~2mm至外套管内,固定针芯慢慢将套管送入静脉内,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伤血管,观察周围无渗漏后拔出针芯,3、妥善固定方法穿刺成功后,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于穿刺部位,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拉紧,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将贴膜另一端紧帖在皮肤上。
护理临床护理中常见的管路赵凤桃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人民医院护理管路管路【摘要】在临床护理中,适当及时建立相关的必不可少,而正确的至关重要,它确保了患者的有效治疗,促进了疾病的早日康复。
护理管路【关键词】各种大类,即与输液、气道、引流、营养相关4在护理过程中,可将常见的管路分为。
的管路管路1与输液有关的静脉留置针,也称套管针,可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动静脉抽血等。
(1)适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可在较2长期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
O套管针的柔软性可3甘露醇,确保脑疝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短时间内输完20%连接三通管可同时输入多种无配)(4避免躁动、昏迷患者翻身时造成液体外渗。
)为保证血药浓度,可用于持续给药治疗。
静脉留置针一般保(5伍禁忌的药物。
天。
可保护患者静脉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
天,最好不超过7留3-5 穿刺时血管选择行走较直、弹性好、部位易固定,避开上方有静脉瓣的护理:标明穿刺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静脉,以防深静脉栓塞。
妥善固定,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避免肢体下垂,以防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上穿刺点透明贴膜应隔日更换。
血液回流阻塞导管。
发现异常及时拔除套管针,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方有无红、肿、热、痛、硬结等,S,直到肿胀消退。
每次输液完后用50%局部肿胀可用硫酸镁或土豆片湿敷3/ 次肝素盐水正压封管,避免空气进入,封管不宜过快过猛。
管路与气道有关的2吸氧管2.1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组织缺氧患者,比如气胸、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颅脑损伤及某些外科手术、大出血休克患者等。
指导患者及家属用氧时周圉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给氧前检查鼻腔有无生护理:停用时先取下鼻理性异常、肿痛及通气不畅情况,用氧时先调节氧流量再给氧, 鼻导管或鼻塞导管再关流量表以免关错而造成大量氧气冲入呼吸道损伤肺组织。
患者吸氧情况。
吸氧给氧的患者应每日更换鼻导管,避免分泌物堵塞导管影响期间多观察患者病情、用氧效果、皮肤颜色、有无缺氧、呼吸困难、发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等。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范
1、用物带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向患者解释
2、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打开导管针外包装,戴手套。
3、选择血管。
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压脉带,按常规进行局部皮肤消毒,待干。
4、取出导管针,去除针套,转动针心使针头斜面向上。
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的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注意排尽空气,关闭输液器开关。
5、针头与皮肤呈15~30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穿刺。
嘱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导管针的护翼。
右手固定导管针、左手拔出针心0.5~1cm,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静脉,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
6、抽出针心,用专用敷贴固定导管针,在敷贴上写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时间,然后固定肝素帽,取出压脉带。
7、脱手套,再次查对无误后,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并签名。
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输液速度(参考静脉输液法)
8、助患者卧于舒适位置,整理床单位,按皮内注射法处理用物,洗手。
9、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
根据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10、封管:当液体输完后进行封管。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
②将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和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
(肝素液的配制浓度: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 生理盐水中,即每毫升含10~100U肝素,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小时,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小时)。
③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④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
11、再次输液。
①常规消毒肝素帽:松开夹子,将抽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先抽回血,再推注5~10mL生理盐水。
②然后将输液器头皮针刺入肝素帽内,打开调节器调节滴速进行再次输液。
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在完整敷料表面沿导管走向触摸有无触痛。
二、注意事项
1、使用静脉留置针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
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
对仍需输液者应更换肢体另行穿刺。
3、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肢体应妥善固定,尽量减少肢体的活动,
避免被水沾湿。
如需要洗脸或洗澡时应用塑料纸将局部包裹好。
能下地活动的患者,静脉留置针避免保留于下肢,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4、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如无回血,冲洗有阻力时,应考虑留置针导管堵管,此时应拔出静脉留置针,切记不能用注射器使劲推注,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造成栓塞。
三、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血管的选择对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操作前应先对患者的身体状况、静脉、机体的营养、病情、所用药物等先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注射部位及血管。
一般宜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对一般病人可选择四肢表浅静脉;小儿可选择耳后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对上下肢多处损伤,长期输液四肢表浅静脉不易寻找,病人休克时需快速输液,抽血标本及输血,昏迷、躁动等患者可采用颈外静脉留置。
烧伤病人尽量选用先上肢后下肢;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使用留置针,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晚期癌症病人可采用胸腹壁静脉留置针,输化疗药物时应尽量避开上肢贵要静脉,以防因刺激而发生静脉炎。
2、留置针的选择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的留置针,小儿宜选择型号较小的,而对颈外静脉,需快速输入大量液体,输化疗药物、输血、抽血作血标本者可选择型号相对大的留置针。
四、穿刺方法
穿刺前先将输液管空气排至过滤器,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冒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五、封管
封管是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关键,封管液的浓度配置合理,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 、封管液剂量的选择一般用0.9%NS250ml+1/2支肝素钠(6250U)配制而成),配制好后可放入冰箱于当天使用,每次封管时常规消毒配制液瓶口,抽取3~5ml配制液封管,小儿及凝血功能差者,使用剂量可偏小。
2、封管方法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配制液后,常规消毒肝素冒,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从肝素冒内注入3~5ml肝素纳配制液,边推边退出,然后夹好留置针管上小调节夹,用无菌敷料将肝素冒包好,用胶布固定好下次备用。
若无肝素钠的情况下,许多学者经研究可用20ml0.9%NS直接封管。
如用可来福接头,由于其能产生正压,可不必封管。
3、留置时间经临床证明,留置时间最长为24天,穿刺部位在大血管(如颈外静脉)者留置时间可相对延长。
但美国BP公司推荐为3~7天,最有效的期限为3天,3天内很少发生阻塞和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