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6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ppt
- 格式:ppt
- 大小:3.93 MB
- 文档页数:49
《设计艺术心理学》教材版本:柳沙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练习题集:第九章设计思维和设计师心理一、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逻辑思维2.形象思维3.创造性思维4.创造思维过程5.顿悟6.直觉7.灵感8.设计艺术思维9.创造力10.创造力人格11.天赋12.设计师的职业压力11.拖沓效应二、问题与讨论:1.试论述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你的设计过程,论述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在设计中的表现。
3.结合本章中介绍的创造力的理论和心理研究,谈谈艺术设计师如何能提高创造力。
4.作为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二、复习要点及主要概念:1.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也称为抽象思维,是最早为人们所认识到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以概念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抽象为基本的思维方法,以语言、符号为基本表达工具的思维形态。
P3602.形象思维:普遍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形象为依托和工具的思维方式,这里的形象既包含了外界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包括人们思维中对具体形象产生的表象。
P361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与常规性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人们在已有知识基础上,从某种事实中寻找新关系,找出新答案的思维活动。
P3664.创造思维过程:创造思维过程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P3685.顿悟:是指通过理解和洞察了解情境的能力或行为。
P3686.直觉:是不经有意识的推理而了解事物的能力或行为。
P3687.灵感: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飞跃的心理现象,是一种最佳的、暂时的创造状态。
P3688.设计艺术思维:设计师根据设计人物和设计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式,以艺术思维为基础,与科学思维相结合,并且其中艺术思维是在设计思维中具有相对独立和相对重要的位置,设计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具有非连续、跳跃性的特征。
P3699.创造力:P375创造力的定义,学者们一般有三种定义角度:(1)对于创造力的定义,学者们一般有三种定义的角度。
1、如何理解设计心理学?(1)设计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形式及其行为反应的一门学科,可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2)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艺术设计领域中的设计主体和设计目标主体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心理现象的各个相关因素的科学。
(3)设计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如何使设计易于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它的目的性;如何使设计在商业营销中获得成功,这个层次的设计艺术心理学主要针对用户“情感体验”的问题。
设计师心理,即研究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围绕设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设计思维)及其影响要素,以及如何帮助设计师提高其“创造力”的问题。
(4)设计心理学的性质设计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2、主要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有哪些?设计心理学从这些理论和流派中找到了哪些与设计艺术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要点?(1)精神分析心理学无意识理论对艺术设计创作的解释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挖掘消费者(用户)潜在的动机和需要设计对象必须满足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平衡的需要(2)行为主义心理学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研究对象为艺术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合适的方法(3)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和模型用于解释和分析设计过程以及产品使用(5)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也是一种思维活动视知觉规律格式塔心理美学创造力、创造思维的研究3、请用感觉阈限的理论来解释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
(1)感觉阈限和差别阈限感觉阈限是指个体产生感觉的刺激水平阈限的运用:不易察觉的变化阈限的运用:易视性(2)产品进化中的换型设计的规律(3)将某些负面的因素降低到阈限以下4、阐述违反知觉恒常性的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
(1)知觉理论知觉恒常性的概念: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颜色)受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经验却保持其固有特征而不随之改变。
人的知觉的主动性体现在恒常性方面的作用(依据经验修正)(2)潜意识理论(创作主体)在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情感和需要,是驱使人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动力创作过程被当作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过程的体验(3)注意(创作受众)和谐的刺激——符合恒常性新奇的刺激——违法恒常性依据荣格的理论,艺术作品依赖艺术家的个体产生,但它所代表的是人类心底最深邃、最普遍的“意识”——对新奇刺激的需求5、简述视知觉的组织(1)图形与背景(2)良好图形原则求简原则;接近原则;相似原则;连续原则;闭合原则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其行为的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