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10
判断多倍体方法引言:多倍体是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生物体中含有超过两个完整染色体组的现象。
在生物学研究中,判断多倍体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判断多倍体的方法。
一、细胞核型分析法细胞核型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判断多倍体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细胞核的数量和形态来判断细胞是否为多倍体。
常用的细胞核型分析方法有染色体计数法和核型分析法等。
染色体计数法是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体的染色,并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数量来判断细胞的倍性。
核型分析法则是通过对细胞进行核型分析,确定细胞的染色体组合和染色体形态来判断细胞的倍性。
二、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常用的判断多倍体的方法。
它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进行检测,通过细胞的DNA含量来判断细胞的倍性。
在流式细胞术中,细胞会被染色剂染色,然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染色剂的荧光强度,从而确定细胞的DNA含量。
通过与已知倍性的标准样品进行比较,可以准确地判断细胞的倍性。
三、基因组分析法基因组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判断多倍体的方法。
它通过对细胞的基因组进行分析,确定细胞中的基因型来判断细胞的倍性。
基因组分析法可以使用多种技术,如PCR、SNP分析等。
通过对细胞中的特定基因进行扩增或检测,可以确定细胞中的基因型,从而判断细胞的倍性。
四、细胞形态学观察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法是一种直观的判断多倍体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来判断细胞是否为多倍体。
多倍体细胞通常比正常细胞更大,并且形态上可能存在异常。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可以初步判断细胞是否为多倍体。
五、细胞质型分析法细胞质型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判断多倍体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细胞质中线粒体的数量和形态来判断细胞是否为多倍体。
多倍体细胞通常含有更多的线粒体,并且线粒体形态上可能存在异常。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质中线粒体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判断细胞是否为多倍体。
结论:判断多倍体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细胞核型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基因组分析法、细胞形态学观察法和细胞质型分析法等。
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多倍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葡萄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果实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
经济意义。
然而,现有的葡萄种质资源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品种单一、优良品种少等问题。
因此,开展葡萄基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科学价值。
其中,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多倍体育种
是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策略之一。
2.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究秋水仙素诱导葡萄多倍体的方法及其对多倍体葡萄植
株性状的影响,为葡萄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3.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以葡萄‘红提’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处
理时间及处理方法的组合,建立葡萄多倍体诱导体系,并就多倍体葡萄
植株的株高、叶片大小、花序长度、花期等性状进行比较和分析,并进
一步对多倍体葡萄品质指标(如糖度、酸度、风味等)进行系统的研究。
4.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离体培养技术,以葡萄芽为原料,通过秋水仙素诱导
方法诱导其多倍体生产。
同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将不同倍性的葡萄植
株进行营养生长,测定其生长性状及品质指标。
5.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将建立一套较为可靠的葡萄多倍体诱导体系,
得到多种倍性的葡萄植株,并且对多倍体葡萄植株的生长性状及品质指
标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优良葡萄品种的选育和葡萄高效生产提供科
学依据。
6.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葡萄基因改良提供新的手段和思路,丰富葡萄育种技术的手段。
同样,本研究也将为营养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领域提供新的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多倍体植物是指某些植物由两个或更多组染色体构成的生物体,如三倍体、四倍体等。
多倍体植物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园艺中。
但是,多倍体植物在自交繁殖中存在不亲和性问题,这限制了其生产和繁殖的效率。
因此,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研究一直是植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形成机制还存在争议。
早期研究表明,自交不亲和性可能是由于染色体不分离和不完全复制引起的。
不过,随着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形成机制与生长素和蛋白质代谢有关。
例如,多倍体植物根尖细胞的生长素水平比二倍体植物低,这可能影响到花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从而导致自交不亲和性。
在研究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相关的基因和调节因子。
例如,S5基因是水稻自交不亲和性的主要调控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与其他蛋白质结合,调控自交不亲和性的表现。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多倍体植物中某些非编码RNA也可能参与到自交不亲和性的调控中。
近年来,随着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成功鉴定了一些与自交不亲和性相关的基因和代谢通路,并分析了它们在多倍体植物中的功能和作用。
此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杂交育种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在实践中可行的改良杂交品种。
总的来说,多倍体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随着研究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新进展和发现,为多倍体植物在生产和繁殖中的应用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摘要】多倍体的研究一直是育种工作者热衷的方向,多倍体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本文概括了植物在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倍性鉴定方法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多倍体,育种多倍体(polyploid)现象在植物界中早已存在,特别是在有花植物中最为普遍。
据报道,自然界中大约30%~35%的被子植物,70%的禾本科植物属于多倍体,多倍体在植物的进化和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倍体果树一般具有生长健壮、枝粗、叶厚、果大、少籽或无籽、产量高、适应性强和抗逆性强等优点,这些优点可用无性繁殖使其保持稳定而不出现分离,因此,多倍体育种倍受果树育种学家青睐。
一、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一)物理方法诱导多倍体自从1890~1901年间俄国学者格拉西莫夫用人工方法获得多倍体后,许多科学工作者都进行了人工诱导多倍体有效方法的探讨。
可以诱导多倍体的物理方法有温度的激变、机械创伤、离心力、紫外线、X射线和渗透压的改变,这些方法的普遍缺陷就是诱导率低,化学药剂的使用完全取代了利用物理手段来获得多倍体,这些方法已不再使用。
(二)化学药剂诱导多倍体可以诱导多倍体的化学药剂很多,如:秋水仙素、吲哚乙酸、苯及其衍生物、有机砷制剂、、磺胺剂及其它植物碱、麻醉剂和生长素等数百种,但使用最多,最有效的为秋水仙素。
秋水仙素阻碍纺缍丝的形成,使中期染色体不能分裂到两个细胞中。
从而导致了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分裂旺盛的组织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多倍体,萌发的种子和生长点是最好的处理材料,常用的方法有:浸种法、滴苗法、涂抹法。
(三)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利用组织培养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是最近十几年科研工作者采用较多的方法,该方法诱导率高,并可以克服同源多倍体孕性低的缺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使用的前题必须是该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成熟。
组织培养中使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因素很多,如叶片、茎段、根系等。
二、多倍体的鉴定(一)形态学鉴定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导致了植株外部形态发生很大的变化。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随着人类不断发展和探索,植物多倍体育种这一课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研究。
多倍体植物是指其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二倍数的两倍或两倍以上,常见的有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等。
相对于单倍体或二倍体植物,多倍体植物具有更大的细胞和器官、更高的光合效率、更高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等独特的特点。
在生产和育种上,多倍体植物也表现出了许多优势。
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最初主要是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导多倍体植物进行育种。
然而,这种方法效果不稳定、效率低且操作困难,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植物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多倍体植物的应用、多倍体植物的产生方式、多倍体植物的基因调控机制。
一、多倍体植物的应用多倍体植物具有更高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对于生物药物、香料、色素及其它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八倍体油菜籽中芥酸的含量高于二倍体的特点,可以制备出高品质的油菜籽油和脂肪酸。
此外,多倍体植物的营养更加丰富,对于育种中改良农作物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比如,多倍体小麦不仅重量更大、单株籽粒数增多,而且蛋白质含量也更高。
二、多倍体植物的产生方式1. 自然多倍体植物产生:自然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染色体分离不完全而引起的,或由于雄配子多倍化的缘故。
不过,自然多倍体植物的产生率很低,而且不能预测和控制,因此其在实际育种中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2. 化学方法诱导多倍体植物产生:另一种诱导植物多倍体的方法是化学方法。
通过处理植株根系的化学物质,使得植物的细胞分裂出现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从而形成多倍体植株。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产生的多倍体植株繁殖能力有限,只有性繁殖,用于育种的耗时较长。
3. 细胞培养诱导多倍体植物产生:植物多倍体育种中,细胞培养诱导多倍体植物是最为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1. 掌握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一般方法。
3. 了解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4. 学习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鉴定多倍体的特点。
5. 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上,利用多倍体可以改良作物的经济性状,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过程中的障碍。
秋水仙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导剂,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丝断裂或纺锤体形成受抑制,有丝分裂后期,复制的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2. 秋水仙素溶液3. 氯化钠溶液4. 碘液5. 显微镜实验仪器:1. 烧杯2. 移液器3. 显微镜4. 显微摄影仪1. 预处理:将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蒸馏水清洗,并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以促进根尖生长。
2. 诱导处理:将处理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浸泡在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时间为48小时。
3. 漂洗:将处理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蒸馏水清洗,去除多余的秋水仙素。
4. 固定:将漂洗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95%乙醇固定,时间为24小时。
5. 染色:将固定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碘液染色,时间为15分钟。
6. 制片:将染色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蒸馏水漂洗,并制成临时装片。
7. 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制片,观察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即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2. 多倍体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即每个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表明秋水仙素成功地诱导了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秋水仙素成功地诱导了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兰花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介绍了关于兰花多倍体的研究进展,包括作用机理、植物的数量和特性、育种方法及应用。
首先,文中概述了植物多倍体的发现和分类,并对植物多倍体的染色体合并机制进行了叙述。
其次,本文探讨了兰花多倍体的种类数量和特征,提出了依据它们在育种中的不同应用。
最后,文章概述了一些已经育成的兰花多倍体品种,并以此总结出有关兰花多倍体研究进展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兰花多倍体,植物多倍体,染色体合并,育种正文:植物多倍体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形态,早在世界古代就已被发现。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兰花多倍体研究也取得了巨大进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兰花多倍体的作用机制、植物的数量和特征、育种方法及应用加以讨论。
首先,文中概述了植物多倍体的发现和分类,包括假三倍体、四倍体和真五倍体等。
兰花多倍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核套布染色体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通过遗传实验验证的结果。
此外,还有关于植物多倍体的染色体合并机制,例如兰花多倍体的游离染色体合并机制和单重体至多重体转化机制。
其次,本文探讨了兰花多倍体的种类数量和特征,提出了不同兰花多倍体的分类标准,以便于育种工作的发展。
此外,根据不同类型的兰花多倍体,文章指出了育种方法中的不同应用,例如利用离体技术来选择流行病抗性多倍体,以及使用多倍体育种来获得花的美丽多样性。
最后,文章概述了一些已经育成的兰花多倍体品种,如四倍体兰'碧莲'和'玉兰'以及真五倍体兰'风华',通过对多倍体兰花的育种,实现了华丽、宽容和色彩多样的艳丽组合,生产了大量优良品种,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乐趣。
总之,近年来,兰花多倍体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花色多样性以及病害抗性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相信将会催生更多的艳丽的兰花品种,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美丽。
目前,兰花多倍体育种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给人带来了乐趣,也赋予了花卉种植业非凡的前景。
植物多倍体人工育种的研究现状摘要:多倍化是促进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
当多倍体形成后,基因组中的重复基因大部分保持原有的功能, 也有相当比例的基因发生基因沉默。
本文主要从多倍体对于常见植物育种技术应用方面回顾并展望多倍体的研究。
关键词:多倍体;植物育种;遗传改良The Research Status on Plant Polyploidy of Artificial Breeding Abstract: Polyploidy is an important force of plant evolutionIn genomes, most duplicate genes retain original functions, but there are many duplicate genes become silence. This paper mainly polyploid plant breeding areas for the review and look polyploid research.Key words: Polyploid; Plant Breeding; Genetic Improvement 多倍体是指含有3套或更多套染色体的个体、居群或种。
多倍体主要是通过未减数配子融合,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及多精受精三种方式起源的。
植物中多倍体现象十分普遍,主要是异源多倍体,它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在自然竞争和人为选择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在过去近百年中, 科学家们对多倍体的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多倍体不同类型的划分(如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部分异源多倍体等)形成的方式和频率、多倍体潜在的进化意义等。
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 以及对多倍体研究的不断深入, 现在已经知道多倍化是促进植物进化的重要力量。
近十几年来, 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多倍体的研究中, 为多倍体进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分子事件提供了新的理解。
本文主要从多倍体对于常见植物育种技应用方面回顾并展望多倍体的研究。
1 植物多倍体的起源方式多倍体主要是通过未减数配子融合,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以及多精受精三种方式起源的。
其中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发生在合子、幼胚、幼年或成年孢子体阶段。
有关通过合子和幼胚染色体加倍产生多倍体的报道并不多见。
现在我们无法评估这一途径在多倍体形成中的作用。
其次幼年或成年的孢子体分生组织染色体加倍会产生多倍体嵌合体, 再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多倍体。
体细胞染色体加倍虽然是形成多倍体的途径之一, 但是自然发生的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并不多见。
到目前为止, 我们对于植物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的自然频率知道得很少。
文献中提到的另一条途径是多精受精, 即在受精时两个以上的精子同时进入卵细胞中, 由此发育为多倍体。
目前普遍认为不减数配子是形成多倍体的主要途径。
不减数配子也称2n 配子,即含有完整体细胞染色体数的配子。
在许多种中都已经观察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偶然会出现染色体不减数的现象。
Franke[14 ]列举了31个科有具功能的未减数配子。
这些不减数配子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染色体不减数或第二次减数分裂中细胞不分裂产生[1 ]。
减数配子和不减数配子融合或两个不减数配子融合都可以产生多倍体胚。
有意思的是细胞学分析发现, 许多自发产生多倍体的二倍体植物容易产生不减数配子[11, 15 26 ]。
这从反面证明不减数配子的融合可能在植物多倍体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 植物多倍体现象及成因2.1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植物中的多倍体现象十分普遍,在所有已知的属中,有半数是含有多倍体的。
Grant(1971)估计,多倍体的频率在被子植物中占47%,其中双子叶植物占43%,单子叶植物占57%,禾本科植物大约有2/3是多倍体。
在裸子植物中占38%,在松柏科植物中仅占1.5%,在蕨类植物中占95%。
现有的证据证明,高等植物中差不多所有自然生成的多倍体,都有杂种根源,它们都是异源多倍体。
如陆地棉、海岛棉、胜利油菜、烟草等。
在自然界中,有相当多的种,其中各个种的染色体数目组成某种“多倍系列”的异源多倍体。
如小麦属中一粒小麦(T.monococcum)的染色体是14条,而二粒小麦(T.dicoccum)和拟二粒小麦(T.licoccoides)的染色体是28条,普通小麦(T.aesticum)的染色体是42条,分别为异源四倍体和六倍体。
菊花的一个属中,基数是9,而已知的种有18、36、54、72、和90条染色体。
在包含有马铃薯的茄属中,基数是12,这个属的成员中包括具有24、36、48、60、72、96、108和144条染色体的各个种。
2.2植物多倍体形成原因2.2.1体细胞染色体加倍细胞有时候在有丝分裂期中发生异常现象,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成为独立的染色体但细胞不分裂,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多倍体细胞,进而产生相应的分生组织,形成一定的多倍体组织结构。
植物体能随营养体的生长,可以无性或有性繁殖的方式,将这些染色体的变异流传下去。
在植物中多倍体的植株比正常二倍体植株茎粗、叶大、花大、果大、矮生,成熟迟,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中适于有利的变异保存和发展,是植物多倍体形成的重要方式之一。
2.2.2生殖细胞的异常减数分裂生殖细胞可能发生异常的减数分裂。
其中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在后期没有分开,二组染色体都进入到同一配子中,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形成2n配子。
这样的配子经受精后,自然形成不同于亲代的多倍体,如三倍体、四倍体等,但其子代的可育性很低。
2.2.3杂交能力植物在相当范围内存在自花传粉、闭花受精,伴随着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异常,形成同源多倍体的机率相应增高,但同源多倍体的可育性较低,实际存在的同源多倍体的植物种类较少。
在植物中,更普遍的是异花传粉,它们的远缘杂交能力较强,这样,形成异源多倍体。
自然状态下的染色体的加倍是在各种自然条件的诱发下产生的。
2.2.4个体发育调节机制植物有着复杂而完善的激素调节作用,但其精确性和时效性不及动物,对内在遗传物质改变的耐受性较大,这样就容易在自然选择中,形成多倍体。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植物中多倍体现象十分普遍,主要是异源多倍体,它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在自然竞争和人为选择中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在植物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3常见植物多倍体技术应用3.1药用植物的多倍体育种应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多倍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药科大学遗传育种教研室高山林[ 6 ]先后培育成功了丹参、黄芩、白术、桔梗等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在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多倍体具有生长速度快,处理量大,鉴定容易,多倍体诱导率高,以及多倍体优良品种繁殖速度快等优点,而且是得到纯合体多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
正确选择育种材料是多倍体育种取得成功的基础。
除按照常规育种手段的要求选择材料外,还应结合多倍体育种的特殊性来选择加倍材料。
1.选择染色体倍数低的物种。
2.选择近缘物种中多倍体比例高的物种。
3.选择杂合性高的材料。
4.选择不以种子为主要收获物的材料。
5.选择远缘杂种后代。
6.选择无性繁殖的植物。
多倍体药用植物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异特征:1. 细胞和形态的巨大性多倍体植物染色体的加倍直接促使细胞核物质与细胞体积的增大,尤其是气孔器保卫细胞与花粉粒的增大较为明显。
药用植物多倍体与二倍体花粉相比一般表现为花粉粒增大,但畸形率高。
细胞体积增大致使多倍体植株的农艺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突出表现器官具有巨大性:叶片变大变厚,茎杆变粗,植株高大,花器变大,果实变大,种子变大。
多倍体植物的巨大性能大幅提高药材的产量, 2. 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多倍体生理特性的变化必然引起新陈代谢及其产物的变化。
多倍体的总糖、非还原糖、还原糖及淀粉的含量高于二倍体,但细胞的结构成分,如纤维素、半纤维素和粗纤维含量较低。
烟碱、粗脂肪、蛋白质与维生素C的浓度高于二倍体。
四倍体可溶性灰分的含量在所有情况下都高于二倍体。
药用植物加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有所增加,这样的变化对药用植物品质育种有着重要意义。
3. 抗逆性增加大多数的多倍体,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诱导的,都对外界环境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如四倍体颠茄能忍耐莫斯科的自然条件下的严寒,而且很少发病害。
4. 抗病性增加四倍体蒲公英经多年引种驯化观察,未发现能影响其产量与质量的病害,表现出极强的抗病能力,另外具有抗寒性的优点。
3.2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园艺作物主要是以营养器官作为产品,同时又多以无性繁殖的方法为主,所以在园艺作物的育种上,多倍体育种是很有前途和潜力的一项应用技术。
因为对于园艺作物而言,多倍体一般具有比二倍体开花多、结果多,茎秆粗壮,叶片质地较厚,提高产量,花朵大而鲜艳、花瓣较厚实,耐贮运,果实增大,抗逆性强等优点,从而增加了作物的观赏价值和商业价值。
多倍体育种一方面由于其诱变手续较简单,育出的品种经济价值高,尤其在园艺作物上利用染色体加倍的剂量效应,增大作物的花朵、果实等营养器官和增强抗逆性,同时园艺作物多数为无性繁殖,不存在需克服低育性的问题。
应用前景更广。
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异源多倍体以克服远缘杂交的不育性等困难,合成新品种或新物种。
所以,近年来,国内外在园艺作物的育种工作中,十分重视多倍体的诱导和选育。
将加倍技术应用于园艺作物,特别是靠无性繁殖的种类,更具有价值与意义。
创造新的变异及新的品种,由于多倍体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了遗传性状及植物性状的变异,在园艺作物中,主要以花色、花型、产量、叶色、叶型及株高等数量性状的变异为主,其中,有的可直接育成新品种,有的变异类型可作为育种的种质资源。
多倍体育种在果树上的应用主要是提高单果重及果穗重,同时改良果实的品质和加强品种的抗逆性,以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并且可利用诱导成的四倍体品种与二倍体进行杂交,而使三倍体品种的籽粒减少或达到无籽,如三倍体的无籽西瓜。
多倍体育种在花卉上的应用主要是多倍体植株的花朵比较大,茎秆粗壮,耐倒伏,叶片增厚增宽,光合作用增强,从而提高花卉的产量与质量。
3.3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多倍体育种近年来,采用胚乳培养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多倍体,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省去诱导四倍体,杂交的步骤、技术要求不高,获得三倍体植株的比率高,嵌合体少,短期内可繁殖出大量的多倍体植株,是高效的育种途径。
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多倍体是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的技术,它是组织培养技术与秋水仙碱化学诱导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基于秋水仙碱的诱导作用而建立起来的。
经秋水仙碱处理后的种子或幼苗细胞染色体数会发生加倍。
其诱导加倍的机制与微管、着丝粒的结构和特性有关,主要是秋水仙碱具有干扰微管装配,破坏纺锤体形成和终止细胞分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