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物期末试题C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11.52 KB
- 文档页数:6
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1.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P1~P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沉淀物,S1~S4表示四次离心后的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过程为差速离心法,获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膜也是使用该方法B. DNA仅存在于P1、P2和P3中C. S1、S2、S3和S4中均有多种酶D. P1、P2、P3和P4中均有膜结构2.在下列有关实验叙述的组合中,正确的是()①用双缩脲试剂A液、B液和蒸馏水的组合可用来鉴定蛋白质,也可用来鉴定还原糖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使用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③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④高倍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先置于生理盐水中以维持正常形态,再滴加健那绿染液染色⑤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先后用低倍和高倍显微镜观察三次,形成自身前后对照⑥科学家通过伞藻的嫁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控制着伞藻帽的性状A. ①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③④⑥C. ②④D. ①②③④3.下表为甲同学用某浓度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
下图为乙同学用另一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所绘制的曲线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2分钟4分钟6分钟8分钟10分钟原生质体相对90% 60% 30% 30% 30%大小A. 甲同学实验进行到8分钟时质壁分离达到平衡,滴加清水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 甲同学所用溶液浓度要大于乙同学C. 乙同学在T1时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D. 乙同学在T2时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4.核糖体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
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30题每小题1.5分,为单选题,31-35题每小题2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共55分。
)1.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在组织液中增殖B.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会使组织液减少C.肌肉注射后,药液进入人体后主要途径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D.饮水量增多会引起人体组织液的渗透压下降2.过酸、过碱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人体血浆pH的主要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O2只能从组织细胞单向进入组织液B.人体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神经调节C.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过多CO2会使血浆pH降低D.若人体内多余的Na+没有排出,会影响渗透压大小3.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恒定不变B.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消化酶等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细胞不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4.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并叮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不能饮酒。
如图是酒精在肝脏细胞中的代谢途径,已知头孢呋辛钠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酒精进入肝脏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肌肉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是组织液D.饮酒者血浆中的少量酒精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酒精至少穿过2层生物膜5.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①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②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③神经元是可以接受刺激,产生信号并传递信号的神经细胞④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⑤多数神经元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⑥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A.①③ B.②④C.③⑤ D.⑤⑥6.下列事例能够体现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A.胸椎受损的患者下肢无法形成感觉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7.某人头部受伤导致垂体细胞大量损伤,该病人可能出现的病症及解释错误的是()A.甲状腺功能减退,原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B.出现多尿现象,原因是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释放不足C.血糖调节出现障碍,原因是病人的血糖调节机制不完善D.第二性征表现异常,原因是垂体会影响性腺的分泌活动8.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高分子化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高分子化学是化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
在本次期末考试中,我们将考察学生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聚合反应机理、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为本次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合成高分子的方法? A. 自由基聚合 B. 离子聚合 C. 缩聚反应 D. 加聚反应答案:C2、下列哪个反应条件可以触发自由基聚合反应? A. 高温 B. 高压C. 引发剂D. 以上都是答案:D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A. 聚乙烯 B. 纤维素 C. 蛋白质 D. 油脂答案:D二、简答题4、请简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过程,并说明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答案: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过程通常包括单体的准备、聚合反应和产物后处理等步骤。
其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包括单体的纯度、聚合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物分离和干燥等。
41、请简述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并说明其应用范围。
答案:自由基聚合反应是通过引发剂在低温下产生自由基,进而引发单体聚合反应的过程。
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合成多种高分子化合物。
411、请简述缩聚反应的机理,并说明其应用范围。
答案:缩聚反应是通过缩合反应将多个单体聚合成为高分子的过程。
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合成多种高分子化合物,如涤纶、酚醛树脂等。
三、论述题7、请论述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其优点和局限性。
答案:高分子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如塑料、橡胶、纤维等。
其优点包括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绝缘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不易降解、环境污染等。
71、请论述高分子化合物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并说明其优点和局限性。
答案:高分子化合物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如人工器官、药物载体、医疗器械等。
其优点包括生物相容性好、可塑性强、功能多样化等。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可能引发免疫反应、使用寿命有限等。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0页,共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不属于...激素特点的是A. 含量极少,作用高效B. 具有特异性,只作用于其靶细胞C. 种类多样,不同激素有不同的调整作用D. 具有专一性,一种生命活动只由一种激素调整2. 将在暗处生长的燕麦胚芽鞘尖端与琼脂块一起放置,几小时后,再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视察胚芽鞘生长状况(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重力的作用导致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低于乙B. 胚芽鞘放置琼脂块乙的一侧细胞伸长生长比另一侧快C. 琼脂块甲中的生长素浓度高,对胚芽鞘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 将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顶端后,有无光照对结果无影响3. 在膝跳反射过程中,不会..发生A. 兴奋在反射弧上进行双向传导B. 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C. 既有电信号传导,也有化学信号传递D. 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变更形成动作电位4. 为探讨钙离子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科学家在突触前神经元加入钙离子阻断剂,刺激突触前膜后,分别检测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电位变更,试验结果如下图。
据此结果可得出的推论是 A. 试验组突触前膜电位变更是由 突触前钙离子流淌引起的 B. 比照组突触后膜电位变更是钠离子主动转运进入细胞所致 C. 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需 要钙离子D. 钙离子阻断剂阻断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5. 在2024年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优异成果,卫冕了世界冠军。
在竞赛过程中,运动员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肝糖原分解速度加快,维持血糖平衡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形成尿液削减 C. 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兴奋,汗液分泌增加 D. 产生大量乳酸,使内环境pH 显著降低6. 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
高中生物必修一期末试题(附答案)生物必修一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此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后几年艾滋病在中国将会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几乎到达“谈艾色变”的地步,究其原因,是因为HIV直接破坏人体某种结构,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HIV破坏了人体的哪种结构〔〕A.神经细胞B.淋巴细胞C.血细胞D.呼吸器官2.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式,据图分析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以上这三种氨基酸的R基依次是-H、-CH3、-CH2OHB.将这三种氨基酸〔足量〕置于适宜条件下,经脱水缩合可形成的三肽化合物最多有27种C.甲是最简单的氨基酸D.从上式可看出,只要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化合物就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3.以下物质或结构中含有糖类的是〔〕atpdna染色体细胞膜脂肪淀粉酶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⑥4.以下有关细胞器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b.唾液腺细胞中有较多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没有大液泡,不能吸水。
D.肝脏细胞中,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5.生物膜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下有关表达合理的是〔〕A.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中的蛋白质分子是相同的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c.醋酸纤维素膜可以过滤掉细菌,所以是生物膜。
D.生物膜系统是对细胞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6.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对该图的正确理解是〔〕A.Ⅰ和Ⅱ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Ⅰ和Ⅱ分别表示胞吞和胞吐C.葡萄糖、性激素是以Ⅱ方式进入细胞的D.水、二氧化碳、氧气是以Ⅰ方式进入细胞的7.以下是关于细胞呼吸和atp表达的正确选择。
〔〕B.稻田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缺氧产生乳酸而腐烂C.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通常用重铬酸钾检测有无CO2产生d.atp是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物质。
四川省成都市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C.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生物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参考答案:C2. 下列除哪一项外,均能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 ( )A.肝糖元合成增加 B.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C.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传来的兴奋 D.血糖含量升高参考答案:C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A.温度B.酶C. pH值D.渗透压参考答案:B4. 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
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A. 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 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 产生促进作用C. 甲状腺激素微量高效,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 y还可以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x可以经神经传导至胰岛并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参考答案:D 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才能保证计算出的发病率较准确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常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D.调查跳蝻(蝗虫的幼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参考答案:D6. 在下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的是()参考答案:B7.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乙植株在e点有机物积累量最多C.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相同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参考答案:D8. 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 D.绵羊的粗毛和细毛参考答案:A9.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参考答案:C10. 图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过途径______(填编号)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途径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
秘密★考试结束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全卷三个大题,共17个小题,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下列各种运动中,物体能看作质点的是A.一列火车从路旁的电线杆经过B.行驶汽车的轮胎越过一凹坑C.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D.花样滑冰运动员精彩的表演2.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撒去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方向在左B.2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零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方向为正时,速度一定增加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4.两个共点力,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是40N,另一个力的大小未知,两力的合力大小是100N,则另一个未知力的大小可能是下列答案中的哪一个A.20N B.40N C.80N D.150N5.一辆汽车以10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运动,司机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减速,以0.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减速后一分钟内汽车的位移为A.240m B.250m C.260m D .90m6.如图所示姚明正在扣篮,其跳起过程可分为下蹲、蹬地、离地上升、下落四个过程,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关于蹬地和离地上升两个过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设蹬地的力为恒力)A.前过程为超重,后过程为完全失重B.两过程中姚明都处在失重状态C.前过程为超重,后过程不超重也不失重D.两过程中姚明都处在超重状态7.如图所示,轻绳OA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光滑的圆环,一根系着物体的轻绳穿过圆环后,另一端固定在墙上B点,且OB处于水平。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二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运动健身已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优选”,但在高强度运动后会出现脸色潮红、大量出汗、口渴,还会感到肌肉酸痛,而且3~72小时内人体免疫力也会下降。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运动后口渴是因为组织液大量进入细胞内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B. 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导致的C. 运动过程中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D. 运动后免疫力降低会影响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2. 人在进食后,迷走神经支配胃壁细胞分泌胃酸,胃酸主要含水和胃蛋白酶,同时迷走神经还能支配幽门黏膜G细胞分泌胃泌素(一种蛋白类激素),胃泌素具有调节胃壁细胞分泌胃酸、促进胰岛素和降钙素的释放等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胃壁细胞和幽门黏膜G细胞膜上都有神经递质受体B. 胃酸和胃泌素都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C. 胃泌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D. 胰岛B细胞中一定含有能完整表达的胃泌素受体基因3. 研究发现高温和辣椒素均能直接激活细胞膜上的TRPV1蛋白,使其作为离子通道引起相关离子跨膜运输,产生兴奋。
兴奋沿传入神经上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热辣的感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膜上的TRPV1被高温或辣椒素激活后,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 激活TRPV1引发兴奋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引发热辣感C. TRPV1激活后引起相关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D. 该发现可以解释喝冷水比喝热水更有利于缓解吃辣椒产生的热辣感4. 失温是夺走运动员生命主要原因。
宝塔区第四中学(宝塔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一生物试题1.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A. —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 细胞是生物体相对独立的单位C. 细胞可以产生细胞D. 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大部分【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考生要能够根据学说的内容判断.【详解】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A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B不符合题意;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C不符合题意;细胞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三部分,但该内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细胞学说的内容,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细胞学说内容中的三点,并根据内容进行判断,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2.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其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时,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最多。
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反之则相反。
所以要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最多,就要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最远。
【点睛】易错点:(1)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