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标准清洗消毒制度
- 格式:xls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加工厂清洁消毒方案
为确保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食品符合卫生标准,需要制定清洁消毒方案,以下是建议:
清洁方案
环境清洁
1. 建立定期清洁制度,清洁包括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和办公区域等。
2. 对主要设备进行冲洗和拆卸式清洁,并用食品级消毒剂进行消毒。
3. 对各种工具、配件、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加以储存。
4. 采用清洁设备(如喷雾清洗设备等),对墙壁和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
人员清洁
1. 坚持健康检查,定期进行体温检测。
2. 建立个人卫生台帐,对员工进行管理。
3. 食品车间内穿戴合适单衣或洁净劳保服。
4. 制定手部卫生制度,食品生产、包装、贮存前务必洗手。
消毒方案
1. 制定消毒剂使用规定,使用食品级消毒剂进行消毒。
2. 针对不同的工艺和设备制定差异化消毒方案。
3. 定期进行检测,对消毒效果进行验证。
以上为建议内容,具体操作过程还需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
加强清洁消毒管理是保证生产食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食品清洗消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食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行业的单位及其从业人员。
第三条食品清洗消毒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四条食品清洗消毒工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并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清洗消毒设施和设备第五条食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单位应当设立专门的食品清洗消毒区域,并配备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
第六条食品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效果。
第七条食品清洗消毒设备应当能够满足单位日常经营需要,包括足够的清洗、消毒、保洁水池等。
第八条食品清洗消毒设备应当设立明显的标识,标明其用途和操作规程。
第三章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第九条食品清洗消毒应当按照以下规程进行:(一)先将食品残渣清除干净;(二)使用洗涤剂对食品进行洗涤;(三)使用清水将食品冲洗干净;(四)使用消毒剂对食品进行消毒;(五)将消毒后的食品放置在清洁的保洁设施中。
第十条食品清洗消毒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各类食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污染;(二)一次性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清洗消毒;(三)重复使用的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应当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四)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应当在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五)食品加工场所和设备,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十一条食品清洗消毒后,其表面应当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无泡沫、无不溶性附着物。
第四章清洗消毒记录和管理第十二条食品加工、销售、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食品清洗消毒记录,记录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食品名称、规格和数量;(二)清洗消毒日期和时间;(三)清洗消毒人员姓名;(四)清洗消毒方法和使用的消毒剂名称、浓度、作用时间;(五)其他需要记录的内容。
食品工厂常用卫生消毒方法及规范食品工厂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保持食品工厂的卫生消毒是确保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下面将介绍食品工厂常用的卫生消毒方法及规范。
一、常用卫生消毒方法1. 清洁消毒: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卫生消毒方法。
通过清洁工具、清洁剂及水来清除污垢、油脂等污染物,以减少细菌等微生物的滋生。
清洁消毒的主要步骤包括清洗、漂洗和消毒三个环节。
(1)清洗: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将各种设备、器具、工具等进行清洗,将污垢和油脂等污染物清除干净。
(2)漂洗:用清水将清洗剂残留物、污染物等进行冲洗,以保证表面的干净。
(3)消毒: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或消毒设备对清洗及漂洗后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2. 干热消毒:利用高温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杀死的消毒方法。
一般可使用干热箱、火焰烧烤等设备进行干热消毒。
(1)干热箱消毒: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入干热箱中,加热至高温,保持一定时间,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被高温杀死。
(2)火焰烧烤:使用明火将需要消毒的物品进行烧烤,以高温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烧灭。
3. 湿热消毒:利用高温和湿度的组合将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杀死的消毒方法。
常见的湿热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消毒和开水消毒。
(1)蒸汽消毒:使用专用的蒸汽消毒设备,将物品置于蒸汽中进行消毒,蒸汽的高温可杀灭细菌等微生物。
(2)开水消毒:将水煮沸后放入需要消毒的物品中进行浸泡,高温的开水能有效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
4. 化学消毒:利用化学药剂来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消毒方法。
化学消毒常用的药剂包括漂白粉、过氧化氢、酒精等。
(1)漂白粉消毒:将漂白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浸泡其中进行消毒。
(2)过氧化氢消毒:将过氧化氢与水混合后,喷洒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3)酒精消毒:将酒精涂抹在需要消毒的物品表面,并保持一定时间,使酒精发挥杀菌作用。
二、卫生消毒规范为保证卫生消毒的效果,食品工厂应按照相关的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操作。
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制度范文一、引言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了确保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洁卫生,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清洗消毒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包括食品加工场所、餐饮服务场所、食品储存场所等。
三、清洗消毒责任1. 食品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清洗消毒管理制度,明确清洗消毒责任人,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落实。
2. 清洗消毒责任人应负责组织制定清洗消毒计划,培训从业人员,监督和检查清洗消毒工作,确保清洗消毒质量。
四、清洗消毒设施设备1. 食品经营单位应配备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设施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清洗消毒设施设备应放置在专用区域,容量和数量应能满足加工制作和供餐需要。
3. 定期对清洗消毒设施设备进行清洁、维护并做好记录,确保其清洁卫生和正常运行。
五、清洗消毒方法1. 清洗:使用流动清水去除食品残渣、油脂等污垢,必要时使用洗涤剂进行刷洗,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 消毒:根据食品接触面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
热力消毒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化学消毒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 保洁:将清洗消毒后的工用具存放在专用保洁设施内,标识明显,保持清洁干燥。
六、从业人员要求1. 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并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必要时应进行临时健康检查。
2. 从业人员从事清洗消毒工作应洗净手部并消毒,保持工作服清洁,必要时及时更换。
3. 从业人员应接受清洗消毒相关知识培训,掌握清洗消毒制度、工作职责及操作流程。
七、监督管理1. 食品经营单位应定期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清洗消毒质量。
2. 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单位进行整改或处罚。
食品企业清洗消毒程序附清洗消毒计划1、目的本制度规定了本公司所有产品盛装用容器和车间进行消毒、方法、要求和检验方法。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盛装用容器和车间。
3、清洗消毒原则在整个清洗消毒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执行,确保生产设备和容器消毒达标,不得残留消毒液,不得造成二次洗涤,影响产品质量。
4、与产品有关的设备、工装、包装物清洁、消毒要求4.1更衣室使用紫外线消毒1次,生产后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60分钟,消毒时所有人员回避。
4.2生产、包装区域每天生产前由生产车间主任负责使用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消毒时所有人员回避。
4.3设备中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过辊每周用酒精喷洒消毒,生产频繁时应每两天用酒精喷洒消毒。
4.4所有用于临时存放产品的材料架、小车、包装台须每周用酒精喷洒消毒,生产频繁时应每两天用酒精喷洒消毒。
4.5材料存放区域(原辅料库、包材库)、产品存放区域(冷库、半成品库、成品库),日常用扫把清洁,定期每个月用臭氧发生器对其空气和环境进行杀菌消毒。
5、清洗消毒方法5.1容器、工器具(成型模具、不锈钢刀、周转车或架、)消毒5.1.1先用清洗液内外浸泡10分钟,再内外刷洗干净;5.1.2用清水将容器(框子,不锈钢盆)内外冲洗干净;5.1.3用热水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5.1.4将消毒好的容器(框子,不锈钢盆),用流动水内外冲洗60秒。
5.2设备清洗消毒5.2.1生产结束后(个别有油渍的设备先用清洗液抹洗干净),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热水冲洗或者用酒精喷洒消毒,最后将其晾干。
5.2.2原辅料库、冷库、成品库、半成品库日常用扫把将杂物扫除干净,定期用臭氧发生器对空气环境进行消毒。
5.2.3非产品接触面:检查设备的润滑情况,避免设备运行时漏油、设备部件松动等现象;清除设备内的杂物。
5.2.4正常生产时,每天在生产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的擦洗:清除杂物、异物;产品接触面用干净的抹布把灰尘、污物擦除干净。
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工作。
二、清洁、消毒责任落实1.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工作由卫生管理人员负责组织落实,确保内外环境整洁,无卫生死角。
2.加工经营场所的地面应保持经常性的清洁,无积水,无杂物。
3.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洁、消毒应按照食品加工流程和食品卫生要求进行,确保各岗位无违反制度的情况。
4.发现问题,卫生管理人员应及时指导改进,并做好卫生检查记录备查。
三、清洁、消毒制度1.加工操作设备及工具清洁制度(1)各岗位相关人员应按规定开展清洁工作,使场所及其内部各项设施随时保持清洁。
(2)用于食品加工的设备及工具使用后应洗净,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还应进行消毒,清洗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
2.经营场所及设施消毒制度(1)定期对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进行清洁、消毒。
(2)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必要时消毒,并按规定进行检修,以使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3.化学消毒的设备及工具消毒后要彻底清洗,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洁设施内定位存放,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四、维修保养制度1.定期对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进行维修保养,确保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2.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保养时,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
3.维修保养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食品污染,确保食品安全。
4.维修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维修保养时间、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人员等信息,以便查阅。
五、检查与监督1.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检查,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确保食品安全。
3.加工经营场所的清洁、消毒和维修保养工作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制度范文一、总则1.1 为了确保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卫生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交叉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和维护管理工作。
1.3 食品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确保清洗、消毒和维护工作的落实。
二、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洗消毒2.1 食品经营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无积水、无油污、无脏物,地面、墙面、天花板应定期清洗,确保干净、卫生。
2.2 食品经营场所的排水沟应保持清洁、卫生、通畅,无食物残渣、油污和污水蓄积,出口应有防止有害生物侵入的装置,并保持正常运转。
2.3 食品经营场所的烹饪操作台面、工作台、水池、工用具及加工设备每次使用后应清洗,保持整洁。
直接接触食品工用具、容器必须清洗、消毒。
2.4 冷藏冷冻设施内外应保持清洁,定期除霜,确保食品储存环境的卫生安全。
2.5 食品经营场所应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设施设备,满足食品加工、经营需要。
2.6 食品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场所及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三、设施设备维护校验3.1 食品经营单位应按照食品加工经营流程合理布局设备、设施,防止在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
3.2 食品经营单位应配备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
3.3 食品经营单位应定期对食品加工、贮存等设施、设备进行清洗、维护和校验,确保其正常运行。
3.4 冷藏冷冻设施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验,确保其保温及冷藏冷冻效果。
四、从业人员管理4.1 食品经营单位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求其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工作服清洁,洗净手部并消毒。
4.2 食品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健康检查,确保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食品厂卫生消杀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预防食品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卫生消杀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食品厂内的所有生产区域、仓储区域、办公区域以及其他与食品生产相关的地方。
三、卫生消杀职责1. 厂长是本厂卫生消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卫生消杀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2. 生产部门负责人负责本生产区域的卫生消杀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3. 仓储部门负责人负责仓库区域的卫生消杀工作,确保仓储环境的清洁卫生。
4. 行政后勤部门负责人负责办公区域和其他公共区域的卫生消杀工作,确保员工生活环境的卫生安全。
5. 所有员工都有保持工作环境卫生的责任,必须遵守卫生消杀制度,配合卫生消杀工作的开展。
四、卫生消杀程序与要求1. 生产区域的卫生消杀(1)生产前,必须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细菌污染。
(2)生产过程中,定期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接触食品的表面。
(3)生产结束后,对生产设备、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下一批产品的安全。
2. 仓储区域的卫生消杀(1)仓库内要保持干燥、通风,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细菌和霉菌滋生。
(2)对仓库内的货物进行分类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定期对仓库地面、墙壁、货架进行清洁和消毒。
3. 办公区域和其他公共区域的卫生消杀(1)保持办公区域和其他公共区域的整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2)对员工宿舍、食堂、卫生间等生活区域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员工生活环境的卫生安全。
(3)加强疫情防控,对进入厂区的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五、卫生消杀药物的选择与使用1.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消杀药物,确保安全、有效、无残留。
2. 使用卫生消杀药物时,必须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正确配比和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3. 卫生消杀药物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药物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刺激。
食品安全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防止食品受到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特制定本食品安全清洗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食品加工、生产、储存及销售环节的清洗消毒工作。
三、责任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更新和监督执行。
四、清洗消毒原则1. 清洁为主,消毒为辅:在清洗过程中应尽可能去除污垢,消毒作为补充手段。
2. 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加强清洗消毒。
3. 全面性:确保所有与食品接触的表面和设备都得到彻底清洗消毒。
五、清洗消毒程序1. 清洗:使用适宜的清洗剂和工具,对设备和工具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所有可见的污垢和残留物。
2. 消毒:清洗后,使用经过验证的消毒剂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3. 检查:消毒后,进行目视检查,确保无残留消毒剂和污垢。
4. 记录:每次清洗消毒后,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日期、时间、操作人员、使用的清洗消毒剂等。
六、清洗消毒剂的选择1. 应选择对人体安全、对设备无腐蚀性的清洗消毒剂。
2. 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七、设备和工具的维护1. 定期对清洗消毒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对于专用的清洗消毒工具,应有专门的存放区域,避免交叉污染。
八、人员培训1. 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食品安全和清洗消毒知识培训。
2. 确保所有操作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清洗消毒程序和正确使用清洗消毒剂。
九、监督与检查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清洗消毒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十、应急预案1. 制定清洗消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记录与档案管理1. 建立清洗消毒记录档案,包括清洗消毒日期、使用的清洗消毒剂、操作人员等信息。
2. 记录档案应按照规定期限保存,便于追溯和审查。
十二、持续改进1. 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食品安全要求和行业标准。
食品经营场所及设备清洗消毒和维护保养制度一、总则1.1 为了确保食品经营场所及设备的卫生安全,预防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经营场所及设备的清洗消毒和维护保养工作。
1.3 食品经营场所及设备清洗消毒和维护保养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节约的原则。
二、清洗消毒2.1 食品经营场所及设备应配备清洗、消毒、保洁专用设备设施,并保证正常运转。
2.2 清洗消毒设施的设置应能满足如下基本操作步骤:(1)清洗步骤:去除食物残渣、洗涤剂刷洗、清水冲洗。
(2)消毒步骤:热力消毒步骤:在清洗的基础上使用设备设施加热消毒。
化学消毒步骤:在清洗的基础上,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清水洗除残留消毒液。
2.3 自动制售设备中与食品接触的部件,应为可拆卸或其他便于清洁的形式。
2.4 清洁工具和用品(如拖布、抹布等)的水池应专用,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和其他食品接触表面,或明显低于相邻设备设施。
2.5 各类食品用具、设施和设备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去除食物残渣和油污,接触即食食品的,清洗后还应消毒,并保洁贮存。
非接触即食食品的应适时消毒。
2.6 消毒后的工用具应存放于专用保洁设施内,标识明显。
2.7 食品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工具设备应依据是否接触即食食品分别清洗、消毒,可分别设置专用水池,或按照接触即食食品的频率和风险程度合理设置。
2.8 食品经营场所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卫生。
2.9 食品经营场所的排水沟、排气设施应定期清洗,保持通畅。
2.10 食品经营场所的冷藏冷冻设施应定期除霜、清洗。
三、维护保养3.1 食品经营场所及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2 维护保养工作应由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
3.3 维护保养工作应按照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规程进行。
3.4 维护保养工作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维护保养日期、内容、人员、发现问题及处理措施等。
食品公司清洁卫生管理制度第一条总则为了确保食品生产和销售的卫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卫生管理组织1. 公司应设立卫生管理组织,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公司的清洁卫生工作。
2. 公司各部门应设立卫生管理员,负责本部门的清洁卫生工作。
第三条员工健康管理1. 公司员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2. 员工在工作中如有传染病、皮肤病等症状,应立即离岗治疗,直至康复。
3. 员工工作期间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遵守卫生操作规程。
第四条环境卫生管理1. 公司应定期对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区等进行全面清洁,确保环境整洁。
2. 生产车间应保持通风良好,地面平坦、硬化,防止积水。
3. 公司应设置足够的垃圾桶,定期清理,防止垃圾堆积。
4. 公司应定期对设备、工具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其卫生。
第五条食品卫生管理1. 公司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严把食品原料质量关。
2. 食品原料应存放于专用库房,分类存放,标识清楚。
3. 食品加工过程中应遵循生熟分开、原料与成品分开的原则。
4. 食品加工工具应专用,不得交叉使用。
5. 食品加工场所应定期清洗、消毒,防止食品污染。
6. 食品包装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受到污染。
第七条卫生培训与宣传1. 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2. 公司应利用内部宣传栏、会议等形式,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
第八条卫生检查与考核1. 公司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公司应设立卫生考核制度,对卫生工作做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卫生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处罚。
第九条记录与档案管理1. 公司应建立清洁卫生工作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清洁卫生工作日期、地点、人员、清洁方法、卫生状况等。
2. 公司应建立卫生档案,保存清洁卫生工作计划、检查记录、考核结果等资料。
清洗消毒管理制度(食品公司标准版)一、目的为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场所的清洗消毒工作。
三、清洗消毒原则1. 清洗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彻底的原则,确保食品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2. 清洗消毒工作应由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3. 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不得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四、清洗消毒内容1. 设备设施(1)生产设备、容器、工具等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消毒。
(2)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应按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进行。
(3)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
2. 生产环境(1)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地面、墙面、天花板、门窗等应无污渍、无灰尘、无霉斑。
(3)排水沟、通风设备等应无垃圾、无积水、无油渍。
(4)生产车间内的卫生设施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 人员(1)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应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2)员工穿着的工作服、帽子、口罩等应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3)员工身体健康状况应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专项检测。
五、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设备设施清洗消毒(1)使用清水冲洗设备表面。
(2)使用清洁剂刷洗设备表面,去除油渍、污垢等。
(3)使用清水冲洗干净设备表面。
(4)使用消毒剂对设备表面进行消毒。
(5)用清水冲洗干净设备表面,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2. 生产环境清洗消毒(1)使用清水冲洗地面、墙面、天花板等。
(2)使用清洁剂刷洗地面、墙面、天花板等,去除污渍、灰尘等。
(3)使用清水冲洗干净地面、墙面、天花板等。
(4)使用消毒剂对地面、墙面、天花板等进行消毒。
(5)用清水冲洗干净地面、墙面、天花板等,确保无消毒剂残留。
3. 人员清洗消毒(1)员工进入生产车间前,应在更衣室进行手部清洗消毒。
食品厂清洁消毒管理制度1. 食品厂的每个角落都得干净得像刚洗过的脸一样!咱就说,生产车间里要是脏兮兮的,那做出来的食品能让人放心吗?比如地面有灰尘,就好像给食品撒上了“不卫生调料”。
所以呀,每天都要认真打扫,保持清洁!2. 设备清洁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战士的武器,不保养好怎么能打胜仗呢?你想想,要是机器上沾满了污渍,那不是在给食品“下毒”嘛!每次用完设备,必须仔仔细细地清洗消毒,这可不能马虎!3. 工作人员也要注意卫生呀!进车间就得像要去参加重要仪式一样整洁。
头发要扎好,不能像个乱草堆,不然掉在食品里咋办?就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啊!要穿戴好干净的工作服,这是对食品的尊重!4. 清洁工具也得挑好的呀!不能用那些质量差的,不然怎么能把卫生搞好呢?这就跟打仗要有好武器一个道理。
好的清洁工具能让清洁工作事半功倍!5. 消毒工作更是不能放松!这就像是给食品厂穿上一层“保护衣”。
用合适的消毒剂,按规定的方法来,不能随心所欲。
不然消毒不到位,那不就白忙活啦?6. 储存区域也要干净整洁呀!不能乱糟糟的像个杂物间。
食品放在里面得有个舒适的“家”,不然它们也会不开心的哟!要是储存区域不干净,食品变质了可咋办?7. 清洁消毒要有记录呀!这可不是形式主义,这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和证明。
就像写日记一样,把每次的清洁消毒都记下来,以后也能看看做得好不好。
8. 大家要互相监督呀!你发现我哪里没做好,就赶紧提醒我,可别不好意思。
这是为了大家好,为了我们的食品厂好!难道不是吗?9. 定期检查清洁消毒工作落实得怎么样,这就像考试一样,检查一下我们有没有学好。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能拖拖拉拉的。
10. 食品厂清洁消毒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执行呀!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
我们可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只有这样,我们的食品厂才能越来越好,我们的食品才能让大家吃得放心!我的观点结论:食品厂清洁消毒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石,必须严格执行,从各个方面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
设备清洗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对生产设施设备的清洗和消毒管理, 规范车间生产线各工段班后的清洗作业, 使清洗按一定要求、程序以保证生产所用设施设备卫生达到标准, 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达标, 防止污染食品, 保障食品安全, 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生产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管理工作, 保证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三、内容生产车间各岗操作人员负责本车间内的设施设备清洗消毒工作, 保持生产设施设备干净整洁, 并做好清洗消毒记录。
(一)清洗消毒的要求1.清洗设施设备后, 设备设施应干净、光滑、无污渍、污垢、金属丝等异物;2、设备严格按照规程执行消毒操作, 确保生产设施设备消毒达标, 不得残留消毒液,不得造成食品二次污染, 影响产品质量。
(二)清洗消毒的方法1.清洗的方法: 水冲洗、擦拭清洗。
2、消毒的方法: 热水消毒、蒸汽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食用酒精消毒和酸碱液消毒等方法。
(三)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1.所有可冲洗设施设备、容器清洗应按照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的顺序进行操作, 不可冲水的设施设备应采用擦拭的方式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作业, 设施设备擦拭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禁止使用不洁净的未经消毒的设施设备。
2.清洗时对设施设备先用适量的清洁剂进行清洗, 再用清水重复冲洗, 清洗完后再进行消毒。
3.使用热水消毒的设施设备, 热水温度必须达到90℃以上, 做好热水消毒记录;使用蒸汽消毒的, 蒸汽温度应达到120℃以上, 消毒时间达5min以上, 做好蒸汽消毒记录;使用紫外线杀菌消毒的, 杀菌时间为30分钟以上, 做好紫外灯消毒记录;使用臭氧消毒的, 消毒时间应达到30分钟以上, 做好臭氧消毒记录;使用化学剂进行消毒时, 消毒液的浓度, 消毒的时间必须严格按照消毒液的说明进行, 做好消毒剂的使用和配置记录。
4.大型生产设施设备, 应首先经过清洗再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小的生产容器、工具类设备, 应全部浸泡在液体中, 浸泡时间5分钟以上。
车间清洗消毒制度
一、目的
规范清洗消毒程序,保证车间卫生达到要求。
二、范围
适用加工部车间。
三、内容
1、所有的用具、设备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和消毒,在工作中视情况也要经常清洗。
2、车间清洗顺序:先清洗墙壁和台面,最后清洗地面。
3、地面清洗顺序:洗洁精水清洗→用地刮刮水→冲自来水→地刮刮水→洒消毒水
4、设备清洗顺序:清水清洗(或用湿抹布)→洗洁精水清洗→清水清洗→消毒
5、其它用具的消毒:工作台下班后需要洒消毒水;砧板,刀先用消毒水浸泡10分钟后放在规定位置沥干。
6、每天下班后打开紫外灯杀菌30分钟后关闭。
7、每周车间杀虫一次。
8、每周六对全车间各个卫生死角进行一次大扫除。
9、灭蚊灯白天关闭,晚上开启。
10、消毒水配制:
①、地面消毒:20g消毒粉加4kg水。
②、设备消毒:20g消毒粉加4kg水。
③、手消毒水:20g消毒粉加8kg水。
④、脚消毒池:20g消毒粉加2kg水。
11、所有消毒过的用具和设备,第二天使用前必须清洗,确认干净后才能使用。
四、附表
1、《消毒粉领用记录》
2、《消毒水更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