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矿山开采方法课程设计实例
- 格式:doc
- 大小:337.00 KB
- 文档页数:20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学院: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指导教师:2015年1月2日目录第一章采矿地质条件第二章采矿方法选择2.1 采矿方法选择.2.1.1 开采条件评价.2.1.2 采矿方法方案初选技术比较2.2结构和参数第三章矿块的采准与切割工作3.1采准巷道的布置3.2采准巷道的断面形状和规格3.3采准与切割工作3.3.1采准与切割工艺3.3.2采准与切割工程量3.3.3采准与切割循环图表3.3.4采准切割成本第四章回采计算4.1凿岩爆破4.1.1凿岩设备和工具的选择4.1.2炮眼布置和崩矿参数的选择设计4.1.3采场的凿岩时间和所需要的凿岩机台数4.2通风164.2.1通风系统、线路、方式和制度4.2.2防尘措施4.2.3采区风量计算和通风时间4.3出矿与运搬4.3.1出矿设备和运搬设备的选择4.3.2出矿管理和制度4.3.3二次爆破方法4.3.4铲运机台效和采场出矿时间的确定4.4地压管理4.4.1采场顶板管理第五章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指标第一章采矿地质条件某矿床属于层控沉积—热液迭加改造型含铜、含硫的磁铁矿床。
矿床内共有大小矿体13个,其中Ⅰ号矿体为主矿体,其储量占矿床总储量的99.7%,为本次设计对象。
本次设计开采范围为:-307.5m~-490m之间的矿体,地表标高为+78~168m 本次设计范围内地质资源储量为4985.78万t,设计开采范围内可利用储量为4744.04万t,Tfe(全铁)品位37.61%、mFe(磁铁矿含铁)品位31.22%、S 品位1.91%、Cu品位0.1%。
(1)矿体及顶底板围岩稳定性矿体顶板主要为罗岭组上段第三层上部的铁、钙、泥质粉砂岩,其次为龙门院组底部火山岩—粗安岩,泥质粉砂岩蚀变特征表现为绿泥石化、蛇纹石化、角岩化,矿化特征表现为近矿岩石具弱磁铁矿化、黄铁矿化、赤铁矿化等,磁铁矿、黄铁矿呈浸染状、团块状、斑点状分布,经分析靠近矿体的粉砂岩TFe品位一般为8-18%,mFe品位一般为2-11%。
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设计题目:上向水平分层水力充填法(机械化)学院:专业:采矿081 年级: 2008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教务处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 2008 年级学生姓名:李清林课程设计题目:上向水平分层水力充填法(机械化)课程设计主要内容:选择采矿方法的原则(要求),根据矿床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实习收集资料,设计采矿方法。
包括:采矿方法三面视图(1:200或1:500),采矿方法简述,结构参数,采准巷道布置,切割工作,采切工程量及采切比计算,采切费用计算;回采工作(落矿、出矿、通风、支护、损失贫化管理),回采顺序,地压管理,采掘进度计划,劳动组织形式和作业循环图表,成本计算与技术经济指标。
设计指导教师(签字):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目录前言 (1)第一章设计题目、地质条件1.1设计题目 (2)1.2矿床赋存条件 (2)第二章矿块布置和采场结构参数的确定第三章采矿方法三面图绘制第四章采准工作第五章切割工作第六章回采工作第七章技术经济指标结束语 (12)前言一、课程设计的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国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系统地加深、巩固和提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查阅和应用参考书,设计规范及其它设计资料的能力。
4.培养锻炼学生应用所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设计中学生应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实际,合理地应用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成就和先进经验。
二、设计工作量和要求1.设计深广度应基本上达到现场单体初步设计要求。
2.设计应着重于方案选择的论证。
3.设计应包括图纸和说明书两部分。
(1).设计说明书文词力求通顺简练,计算部分必须列出式子,代入数据,写出结果。
(2).图纸部分:1:200的采矿方法三面投影图各一张(手工、CAD);图纸必须符合工程上的要求。
目录第1章矿体赋存条件 (1)第2章采矿方法选择 (2)2.1 采矿方法选择的要求 (2)2.1.1采矿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2.1.2影响采矿方法选择的主要因素 (2)2.2采矿方法初选 (3)2.1.3初选采矿方法 (3)2.2 采矿方法比较 (4)2.2.1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 (4)2.2.2房柱法 (7)2.2.3经济合理性研究 (10)2.3 采矿方法结构参数 (11)第3章矿块的采准和切割 (13)3.1 采准切割工程布置 (13)3.2采切工程量表 (13)第4章回采工作 (15)4.1 凿岩机具的选择 (15)4.2回采顺序 (15)4.3落矿 (15)4.4采场搬运 (17)4.5矿柱回采 (17)4.6采场通风 (17)4.7采空区处理 (17)4.8回采工作组织 (19)4.9采矿方法经济技术汇编 (20)参考文献 (22)2第1章矿体赋存条件某锑钨矿床为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锑钨矿床。
矿体延深达600 m,走向长350m , 倾向北东东,倾角20〫,矿体平均厚度 2.9m。
矿石多呈致密块状,与围岩界线较为清楚,矿脉顶底板为泥灰岩、页岩,据现有坑道揭露, 除局部较为破碎需要支护外,基本不需支护,矿岩属中等稳固。
矿石自然安息角为33.5〫, 体重为2. 93t /m3,松散系数1.68。
品位Sb 2.0%,WO3 0.31%。
1第2章采矿方法选择2.1 采矿方法选择的要求2.1.1采矿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1)工作安全;(2)矿石贫化小:要求矿石贫化小,矿石质量高,满足加工部门对矿石质量的要求。
在一般情况,矿石贫化率要求在15~20%以下;(3)矿石回采率高:要求选择回采率高的采矿方法,以充分利用地下资源;(4)生产率高,经济效率高:要尽可能选择生产能力大和劳动生产率高的采矿方法。
一般以在一个回采阶段布置的矿块数目以前满足矿山生产能力为标准来考虑采矿方法选择,回采矿块所占长度以小于阶段工作线长度的三分之二为宜;(5)遵守有关法规要求:采矿方法选择必须遵守矿山安全、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保护等法规的有关规定。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一、矿床地质1、矿体特征矿区锂辉石矿体产于花岗伟晶岩脉的中部或占据整个脉体,其形态变化与花岗伟晶岩脉形态变化具一致性,矿床成因属多来源、多成因的花岗质——伟晶岩期气化高温热液矿床。
本区初步查明了富含锂辉石矿体2条分别分布于矿区北东部Li26号矿体和南部Li33号矿体。
Li26号矿体:矿体走向长度约400m,厚度1.01~5.37m,平均厚度3.67m,厚度变化系数为49.52%,矿体倾角75°左右,矿体埋藏标高为+320~+180m。
矿体东端局部矿段地表倾向北西,倾角较陡。
矿体主要受一北东向裂隙组的控制(为F8断裂之派生裂隙),其形态较为复杂,呈一北东向延伸的脉状,且分枝复合,膨大缩小等现象较为多见,同时该矿体还遭受北西向平移断层(F20)的切割,使该矿体南北错移50多米,断层附近伴有牵引扭曲、倾向倒转、倾角变陡等现象,从而使矿体形态更为复杂,该矿体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
矿体剖面形态呈反“S”型。
2、矿石特征本矿区矿石为锂辉石伟晶岩,以花岗伟晶结构为主,次为文象结构,蠕状结构、残余结构、及花岗鳞片变晶结构。
以块状构造为主,长带状构造次之。
主要矿物成分有斜长石、微斜长石、石英、锂辉石等。
斜长石: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含量一般为30~40%,平均含量约37%左右,半自行——他行晶,呈板柱状、叶片状或粒状,双晶较发育,灰白色,玻璃光泽,主要为钠长石,局部出现钠——更长石。
微斜长石: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含量一般为10~15%,平均含量约12%左右,晶体呈厚板状,晶体粗大,大者长10~50cm,灰白色至浅灰色,玻璃光泽,常被钠长石交代。
石英: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含量一般为25~30%,平均含量约26%左右,呈不规则粒状,灰白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往往与微斜长石密切共生,镶嵌于长石、云母等矿物之间,熔蚀微斜长石。
锂辉石:为本矿区主要有用矿物,含量一般为7~35%,平均含量约16%左右,个别最高可达40%。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矿山开采是指对地下矿藏进行开采和利用的工程活动。
矿山开采设计方案是指根据矿藏特征、地质条件、采矿方式等因素,对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设计。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矿山开采设计方案的示例:一、矿山概况该矿山位于山西省,矿藏主要是铁矿石。
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个矿层,矿石品位较高,矿体规模庞大。
根据勘探成果和前期开采经验,预计全矿山储量为1亿吨,采选品位为60%。
二、矿山开采方式推荐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
根据露天开采的优点和矿山自身条件,可采用台阶式露天开采方法。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矿石资源,降低开采成本,提高开采效率。
三、开采工序1. 露天开采工序:(1)地质勘探:根据前期的勘探成果,进一步详细勘探矿山范围,确定矿体的分布情况和品位变化等地质特征。
(2)采矿设计:根据矿山地质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开采的台阶高度和宽度,选取合适的爆破参数和开采设备。
(3)爆破和挖掘:采用爆破方式进行矿石破碎,采用挖掘机械进行矿石的挖掘和装载。
(4)边坡稳定:在开采的同时,需对边坡进行稳定处理,采取加固措施,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后处理工序:(1)矿石处理:开采的矿石需要进行破碎、筛分和洗选等工艺处理,以提高矿石的品位和利用率。
(2)矿渣处理:对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矿渣进行处理,如回收废渣、填埋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安全与环保措施1. 安全措施:(1)制定全面的安全生产方案,并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围护结构、护坡、疏散通道等,确保开采过程中的安全。
(3)加强设备和机械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2. 环保措施:(1)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加强对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等的处理和排放控制。
(2)采用绿色环保型材料和设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矿山治理和生态建设,进行植被恢复和土壤修复,减缓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经济效益分析根据矿石的品位和预计的开采量,计算出矿山的经济效益。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专业名称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任务书《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阅教目录1采择矿方法选 (1)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1)1.1.1矿体倾角 (1)1.1.2矿体厚度 (1)1.1.3矿体走向长度及沿倾斜长度 (1)1.1.4矿石品位及围岩含矿品位情况 (1)1.1.5矿石及上、下盘围岩种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地质构造,矿岩稳固程度及其矿岩接触情况 (1)1.1.6矿体的物理机械性能 (1)1.1.7矿岩允许不支护暴露面积 (1)1.1.8地表陷落的可能性 (1)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1.3 矿块构成要素 (2)1.3.1对选定的采矿方法,确定矿块的构成要素及矿块布置方式 (2)1.3.2确定回采工作面形式及允许暴露面积 (3)2矿块采准切割工作 (3)2.1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 (3)2.1.1选择运输设备 (3)2.1.2确定阶段运输巷道断面尺寸 (3)2.1.3确定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形式 (4)2.2 矿块底部结构 (4)2.3 切割工作 (4)2.4 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1选择采准巷道、切割巷道施工设备 (4)2.4.2确定采准、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3确定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数量及位置 (4)2.5. 采准工程量 (4)2.5.1采准工程量计算 (4)2.5.2采准工作量计算 (5)3 回采工作 (6)3.1 矿房落矿工作 (6)3.1.1选择凿岩设备及工具 (6)3.1.2确定落矿参数 (6)3.1.3按类似矿山条件,确定单位炸药消耗 (6)3.1.4确定炮孔布置形式,并绘制炮孔布置草图 (6)3.1.5简述装药及起爆方法 (7)3.1.6计算一个循环落矿量(T) (7)Q) (7)3.1.7计算一个循环落矿消耗的炸药量(1q) (7)3.1.8计算单位炸药消耗量(1T) (7)3.1.9计算每米炮孔崩矿量(m3.1.10简述二次破碎方法 (7)3.2 采场选择 (8)3.3 采场地压管理 (8)3.4 采场通风 (8)3.5回采工作组织及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8)3.5.1简述回采工作组织 (8)3.5.2计算回采凿岩、装药爆破、爆破后通风及出矿的时间 (8)3.5.3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9)3.6 编制采准、切割进度计划图表 (9)4 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10)5 附图 (10)图一炮孔布置图 (11)图二切割平巷和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11)6 参考文献 (11)7 结束语 (12)课程设计说明书1采择矿方法选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1.1.1矿体倾角倾角α=82°。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这门课,简直就是个探险故事,让人既兴奋又紧张,感觉像是在玩寻宝游戏。
你想想,地下深处藏着金银财宝,可不就是现代版的“地下城”吗?不过,这可不是随便挖挖就能搞定的事,得有点儿技术含量和专门的知识。
就拿开采方法来说,简直是多得数不胜数。
像什么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各有各的门道。
要是你在地上开采,那可就爽了,晒晒太阳,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可一旦往地下走,那可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黑乎乎的,神秘兮兮的,简直是个迷宫。
咱们说说地下开采,哎呀,那可是个“深不见底”的话题。
想象一下,你站在矿井口,往下看,感觉整个人都要掉进去似的,心里那个小鹿乱撞啊。
不过,进去之前得做好准备,安全第一嘛。
矿井里可不是咱们随便逛逛的地方,得有头脑清晰,知己知彼。
说到安全,得提一下那些可爱的安全帽和护目镜,简直就是矿工的时尚单品。
穿上它们,立马就有了“我是专业人士”的气场。
你说这防护措施也挺奇妙的,虽然看起来像是去打仗,但其实是保护我们的小命,谁都不想在地下跟矿石来个亲密接触。
地下开采还得讲究技术,像是钻探、爆破这些,可不是随便来几下就能解决的事。
钻探就像在给地下“体检”,看看那里有没有好东西。
而爆破呢,就像在地下开party,咔嚓一声,石头飞舞,瞬间变得干干净净。
听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步都得精心策划,哪儿爆破、多少药剂、时机掌握,都是一门大学问。
你要是控制不好,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再说说那些矿工,简直是英雄般的存在。
为了啥?为了咱们的生活呀。
想想那些在地下辛勤工作的矿工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们在黑暗中摸索,有时候几天几夜都见不到阳光,回到家里就像从“异世界”归来一样。
每当我看到他们在外面喘着粗气、面带微笑,心里总是充满了敬意。
他们不仅是矿石的开采者,更是家庭的支柱,生活的勇士。
在地下的世界,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小“惊喜”。
比如,偶尔能碰到一些奇特的矿物,颜色艳丽,形状怪异,简直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指导老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一、矿床地质1、矿体特征广元市太阳坪金矿区地处川陕两省交界部位,属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东溪河乡、白杨乡所辖,矿区位于广元市城区355°方向,直线距离36km。
与陕西省宁强县丁家林金矿区相邻,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径105°47′30″、北纬32°45′40″,探矿权范围面积为30.87km2。
区内交通较发达,矿区距广坪镇约9km,有乡村砂石路相通,沿G212国道自广坪镇至阳平关49km与宝成铁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9—1矿体:赋存于9号脉内,出露于石板沟一带,分布于23—63线之间,由6个探槽、3个剥土、9个坑道、2个钻孔控制,矿体长480m,厚度0.43—1.13m,平均厚度0.86m,厚度变化系数为18.67%,属较稳定型。
地表至标高786.3m 走向80—95°,南倾,倾角约70°,标高786.3m(PD64坑)以下北倾(如图2-1)。
转折端在PD64坑中可以清晰的看到。
单样品位0.18—497×10-6t/t,平均品位9.91×10-6 t/t,品位变化系数113.46%(含特高品位变化系数为284.44%),属不均匀型。
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脉状矿体为石英单脉,石英脉较连续,在PD69坑道5-6号点内出现有23m长的非工业矿化石英脉矿段,局部有分支复合现象。
矿石为含金石英脉,金属矿物主要为细粒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铁白云石、铁方解石等。
矿体在800m标高以上主要由石英脉组成,向下逐渐过渡为蚀变岩。
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其次为蚀变岩型。
工程控制矿体标高657—903m,控矿斜深269m。
2、矿石特征1、矿石矿物成分矿石矿物成分比较简单,主要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含银自然金、黄铁矿,其次有褐铁矿、方铅矿、闪锌矿、铁菱镁矿、黄铜矿等。
矿山开采课程设计实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生产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矿山开采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工艺流程。
(2)掌握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措施。
(3)熟悉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矿山开采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具备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评价和治理的能力。
(3)掌握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处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矿山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矿山环境保护的自觉性。
(3)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注重安全生产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和安全生产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类型和工艺流程。
2.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措施。
3.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
4.矿山开采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
5.矿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讲授法:用于传授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矿山开采的环境影响和安全生产的知识。
4.实验法:进行矿山开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矿山开采技术》、《矿山环境保护》等。
2.参考书:《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山应急预案》等。
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图片等。
《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某铁矿-40m矿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方法设计专业名称2011采矿工程学号************学生姓名蒲洪智指导教师魏大恩2014年6月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任务书《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年月日目录1采择矿方法选 (1)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 (1)1.1.1矿体倾角 (1)1.1.2矿体厚度 (1)1.1.3矿体走向长度及沿倾斜长度 (1)1.1.4矿石品位及围岩含矿品位情况 (1)1.1.5矿石及上、下盘围岩种类,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地质构造,矿岩稳固程度及其矿岩接触情况 (1)1.1.6矿体的物理机械性能 (1)1.1.7矿岩允许不支护暴露面积 (1)1.1.8地表陷落的可能性 (1)1.2 采矿方法的选择 (1)1.3 矿块构成要素 (2)1.3.1对选定的采矿方法,确定矿块的构成要素及矿块布置方式 (3)1.3.2确定回采工作面形式及允许暴露面积 (3)2矿块采准切割工作 (3)2.1 阶段运输巷道布置 (3)2.1.1选择运输设备 (3)2.1.2确定阶段运输巷道断面尺寸 (3)2.1.3确定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形式 (4)2.2 矿块底部结构 (4)2.3 切割工作 (4)2.4 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1选择采准巷道、切割巷道施工设备 (4)2.4.2确定采准、切割巷道断面尺寸 (4)2.4.3确定采准巷道及切割巷道数量及位置 (4)2.5. 采准工程量 (4)2.5.1采准工程量计算 (4)2.5.2采准工作量计算 (5)3 回采工作 (6)3.1 矿房落矿工作 (6)3.1.1选择凿岩设备及工具 (6)3.1.2确定落矿参数 (6)3.1.3按类似矿山条件,确定单位炸药消耗 (6)3.1.4确定炮孔布置形式,并绘制炮孔布置草图 (6)3.1.5简述装药及起爆方法 (7)3.1.6计算一个循环落矿量(T) (7)Q) (7)3.1.7计算一个循环落矿消耗的炸药量(1q) (7)3.1.8计算单位炸药消耗量(1T) (7)3.1.9计算每米炮孔崩矿量(m3.1.10简述二次破碎方法 (7)3.2 采场选择 (8)3.3 采场地压管理 (8)3.4 采场通风 (8)3.5回采工作组织及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8)3.5.1简述回采工作组织 (8)3.5.2计算回采凿岩、装药爆破、爆破后通风及出矿的时间 (8)3.5.3编制回采循环图表 (9)3.6 编制采准、切割进度计划图表 (9)4 矿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10)5 附图 (11)图一炮孔布置图 (11)图二切割平巷和切割天井联合拉槽法 (11)6 参考文献 (12)7 结束语 (12)课程设计说明书1采择矿方法选1.1 设计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1.1.1矿体倾角倾角α=50~60°。
采矿学课程设计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采矿工程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矿床开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评价方法;•掌握矿山安全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问题;•能够进行矿山设计和评价;•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矿山设计和模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对矿工职业的尊重和关注;•培养学生对矿山安全的重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矿床开采原理、矿山设计和评价方法、矿山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采矿学基本概念和术语;2.矿床开采原理和方法;3.矿山设计和评价方法;4.矿山安全和管理知识;5.矿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理解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和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方法;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操作采矿工程中的技术和设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邦布金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专业班级11级采矿XX(01-03)班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题名称邦布金矿地下采矿方法设计二、设计条件1、矿山自然及经济条件西藏自治区加查县邦布金矿位于加查县西南部,行政区划隶属加查县洛林乡及拉绥乡管辖。
地理坐标:东经92°27′43″~92°28′50″、北纬28°59′45″~29°00′31″,面积17.6km2。
矿区距拉萨市360 km,距山南地区驻地泽当镇180 km,距西藏贡嘎国际机场290 km,距加查县25 km。
矿区至加查县城为乡村Ⅳ级公路,加查县城至曲松县城为砂石路,曲松县城至拉萨市(西藏自治区首府)为柏油路。
矿区交通方便。
矿区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段的二级支流源区。
区内地形切割强烈,山脉主体走向与雅鲁藏布江平行,呈东西向展布,次级山体及支流水系呈南北向展布。
自北而南,地形呈驼峰状,南侧为喜玛拉雅山系北麓,北侧为冈底斯山脉的南缘组成部分。
矿区海拔高程在3700~4900m,最高海拔高程4947m,最大相对高差1247m,属高原高山低谷地形。
本区气候属高原半干旱~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以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垂直分带明显为特征。
年平均气温10℃~16.3℃,平均最低气温-4℃~0.9℃,最高气温17℃~19℃;年平均降雨量636.9mm。
每年的十月至翌年四月份为该区的风季,多东南风;7~9月份为雨季,常有短时间大雨或暴雨,造成山洪或泥石流暴发,冲毁道路和桥梁。
高山地带即使炎夏也多为“高雪低雨”或雹、雪、雨混杂的自然景象。
特殊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区内的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海拔3200~3600m之间,属灌丛植被覆盖区;3600~4100m之间为阔叶林、针叶林及半旱生河谷灌丛混交带;4100~4900m为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
海拔在4200m以下为森林、灌木丛及山地耕作带,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两岸及支流河谷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农、林、牧业发展。
地下矿山采矿方法范例关键词:金属矿山;大水矿床;地下采矿;点柱充填式采矿法前言大水矿床是我国金属矿山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虽在我国分布广泛,但由于开采难度较大,以至于该类型矿山资源并非开采首选。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金属矿山被开采枯竭,从我国目前的大水矿床开采效果来看,点柱充填式采矿法是较有成效的开采方法之一,做好对此方法的分析对于我国金属矿山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大水矿床的充水类型大水矿床是指矿坑涌水量每日达到数万立方米以上的矿床,这类矿床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其虽具有一定的开采难度,但从效益方面还是具有重大开采意义的。
我国大水矿床的充水条件较为复杂,这与我国水文地质条件有着直接的关系,多种水源共同补给矿坑,其类型不仅包括岩溶水、孔隙水、裂隙水等,还有地表水和大气降水等。
其中孔隙水为矿床的主要充水类型,根据不同充水类型可以将大水矿床分为岩溶含水层充水和孔隙含水层充水两种矿床冲水类型。
1.1 岩溶含水层充水此类充水岩层根据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特点,其中充水层具有含水性不均的特点,这与其无统一含水层和地下水位有直接关系,此类充水层的充水流量与大气降水强度有直接关联,易出现大溶洞库存泥沙的情况,威胁生产安全。
覆盖及埋藏充水层则都具有统一含水层和地下水位,但覆盖充水层具有严重的地面谈下井下泥沙,其地下水对安全生产有所威胁。
同时埋藏充水层则具有丰富的高压岩溶水,此类充水层的井下泥沙对生产安全有所威胁。
1.2 孔隙含水层充水此类充水岩层具有埋藏浅的特点,矿坑内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上部松散沉积物较多,多以富有水的沙砾石层为主,同时掺有细粉砂含水层与弱透水的亚粘土、粘土层交互成层,此类岩层具有极强的不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
2 大水矿床的开采方法分析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一直是采矿企业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我国当下的矿山开采水平上,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现象,例如留隔水矿柱的房柱法(谷家台铁矿、业庄矿区、泗顶铅锌矿),可超前疏干的崩落法(西石门铁矿、北河铁矿、程潮铁矿)、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南河铁矿、草楼铁矿)等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获得了成功,但从开采效率、经济效益、生产安全角度分析,还是点柱式充填采矿法最为有效,因此该方法成为了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大水矿床的地下采矿方法。
目录5・4采准切割进度计划图表的编制 ................................................... - 16 -5.5采准切割巷道形成的方法......................................................... -17 -5.6采准切割成本的计算............................................................. -17 -6回采工艺.......................................................................... - 18 -6.1 凿岩.......................................................................... - 18 -6.2装药爆破....................................................................... - 18 -6. 3采场通凤.. (18)6.4 搬运........................................................................... - 18 -6.5采场地压控制和支护............................................................. -19 -6.6回采成本的计算................................................................. - 19 -6.7回采循环图表的编制............................................................. -20 -7小结.............................................................................. -21 -8参考文献.......................................................................... -22 -9 致................................................................................ -23 -课程设计说明书1总论该铁矿賦存条件简单,矿体-40米矿段长600米,高50米,该矿依厚度m=18~28米,③矿块生产能力大,工人劳动生产率高要尽量选择生产能力大和工人劳动生产率高的采矿方法。
山东理工大学《采矿学》课程设计题目:某地下铁矿采矿方法设计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课程设计时间:2013年7月1日~7月19日序论一.课程设计目的未来矿山企业的总工程师──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勘探设计单位承担矿山设计任务,还是在科研院所从事专业科研开发事业,或者在生产企业进行专业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对于地下开采起主导作用的采矿方法,都必须具有正确选择设计采矿方法的知识和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是在学习了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得到专业工程设计基本能力的初步训练,为毕业设计及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也是对同学们以前所学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的检验。
采矿方法课程设计,要求同学们在给定基础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翻阅专业参考书和相关文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确定技术方案,掌握正确的步骤和内容,进行必要的科学计算,并运用规范的技术语言(规范的图纸及说明书)将设计意图及设计结果表达出来。
二.课程设计任务1.设计任务:某地下矿山采矿方法设计2.设计要求:①根据所给地质资料及开采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②设计确定所选采矿方法的各类结构参数;③设计确定所选采矿方法的各种技术经济指标;④绘制采矿方法标准方案图;⑤编写采矿方法设计说明书(A4纸)。
三.课程设计题目某铁矿走向长500m左右,倾斜延伸260~570m;矿体走向为西段NE向、中部EW向、东段NE向,倾向SE,倾角20°~40°;矿体埋深370~590m,平均厚度14.14m;密度3.84g/cm3,平均品位51.88%;矿体形态呈似层状、扁豆状,具分枝复合膨缩现象。
四.课程设计方式学生按设计大纲要求,按照设计题目条件综合应用《采矿学》所学知识,每个人独立完成一份课程设计。
设计者之间可以讨论、借鉴,但不得相互抄袭,疑难问题可与指导教师共同研究解决。
本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进行技术分析与经济比较。
知可选择分段崩落法、阶段崩落法和上向水平充填法。
如下表1
表1 根据矿岩稳固性、矿体厚度和倾角,可能采用的采矿方法
矿体倾角矿体厚度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
倾斜厚和极厚分段、阶段崩落法,上向分层充填法
急倾斜厚和极厚分段矿房法,分段、阶段崩落法,上向分层充填法该铁矿山的设计年产量为70万t/a,属中型矿山,矿石平均品位33.5%,品位较低。
如果采用充填法开采此矿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经济上显然不合理;此外,也难以达到设计的年产量。
因此,此矿山不适合采用充填法开采。
该矿的价值不太高,在回采过程中允许有一些贫化,因此可选用崩落法,采矿方法初选可在崩落法中选择,可选方法有无底柱分段崩落法、有底柱分段崩落法、阶段崩落法等。
由于我国矿产资源有限,并且近年来矿石的价格不断走高,在选择采矿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在回采矿石时要减小矿石的损失和贫化。
我们还要考虑在建设现代化的矿山要提高采矿的机械化,尽量减少可以省略的工程量。
而有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矿石的损失贫化比较大,采准切割的工程量大,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低。
其底部结构复杂,它的工程量约占整个采准切割工程的一半。
在阶段崩落法中,阶段强制崩落法矿石损失贫化大,大块产出率较高二次破碎工作量大。
因此最后确定两种采矿方法即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阶段自然崩落法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图1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图2 阶段自然崩落法
第一方案,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分段高度10m,回采巷道间距10m,沿走向布置。
图见附图1 A4。
第二方案,阶段自然崩落法。
图见附图2 A4。
4.2.2 初步技术经济分析
根据矿山具体条件,对初选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或二、三个优劣难分的方案。
一般参与方案比较的指标有:矿块生产能力、劳动生产率、采准工作量、主要材料消耗、矿石回收率及贫化率、采矿直接成本。
这些指标一般不做详细计算,而是根据采矿方法的构成要素,参照类似矿山的实际指标或按扩大指标定额选定。
一般选用的指标,其误差可允许在5~10%左右。
在分析对比时,要根据矿山具体条件,注意抓住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例如,开采稀缺贵重矿物矿床时,回收率高和贫化率低是主导因素;开采非贵重矿床时,高效率和低成本又成了主要考虑因素。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就能确定采矿方法;如果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尚不能判定方案优劣时,则要继续综合分析比较。
根据该矿的具体条件,并参照以往类似矿山的实际经验,对初选的两种采矿方法分别
图3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采用沿矿体走向布置,分段高度10m,回采巷道间距10m,沿走向布置,采用YG-80凿岩台车凿岩,ZYQ-14装运机出矿。
由上盘围岩f=3~4,下盘围岩f=9~13,可知矿体与围岩接触面明显且为一含泥破碎带位于上盘围岩与矿体接触面。
设备井布置于矿体中部下盘。
又矿体为非层状矿体,矿石f=6~8,矿体倾角为55°,故岩石下盘的移动角和矿体倾角相同。
由此可知矿体溜井沿矿体倾角布置,其延长线不与设备井相交。
矿块具体及采准切割断面见附图1 A4。
5 采准切割
5.1 采准切割巷道布置
①阶段运输巷道沿脉布置,采用ZYQ-14装运机运至溜井。
②溜井沿矿体倾角布置,具下盘矿体的水平距离约10m,每个矿块均布置一个矿井。
③设备井布置于矿体中部下盘,在不与溜井延长线相交的前提下,具矿体的水平距离尽可能地小。
④分段运输平巷沿矿脉下盘布置,位于矿体与溜井之间,分段高度10m。
⑤设备井联络道即设备井与矿井相交的水平巷道。
⑥回采巷道间距10m,回采巷道分段间交错布置。
⑦切割巷道位于矿体上盘部,上盘围岩一面相交,切割天井底部宽度略小于切割巷道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