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2015年版)——电科院汇总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2015年版)——电科院汇总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2015年版)——电科院汇总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2015年版)——电科院汇总

发电企业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

一、绝缘监督

1)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

4)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5)DL/T 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

6)DL/T 5293—20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统一格式

7)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8)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

9)福建省电网绝缘技术监督实施细则(试行)(闽电试技监[2002]002)

10)Q/FJG 10029.2—2004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11)“关于对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2005版)中部分设备预防性试验周期进行调整的通知”(闽电生产〔2006〕865号)

12)福建电网带电设备红外检测管理规定(闽电生[2004]484号)

注:8、9、10、11为福建省网技术规定,仅做参考。

二、防污闪专业

1)GB/T 1001.1—2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2)GB /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3)GB/T 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4)DL/T 627—2004 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5)国家电网污级划分与绝缘选择标准贯彻意见(闽电生产〔2007〕69号)

6)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绝缘子质量全过程管理规定((闽电生[2004]702号)

7)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输变电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闽电生产〔2006〕762号)8)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涂料使用导则(闽电生产〔2007〕340号)

9)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二O一一年版)

10)福建省公司绝缘子入网抽样试验规定(闽电生〔2004〕456号)

三、油气专业

1)GB 2536—2011 电工流体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2)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3)GB/T 7595—2008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4)GB/T 7596—2008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

5)GB/T 7597—2007 电力用油取样方法

6)GB/T 8905—2012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气体管理和检测导则

7)GB 11118.1—1994 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

8)GB 11120—2011 涡轮机油

9)GB/T 12022—2006 工业六氟化硫

10)GB/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饥油维护管理导则

11)GB/T 14542—2005 运行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

12)DL/T 246—2006 化学监督导则

13)DL/T 571—2014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与维护导则

14)DL/T 59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

15)DL/T 639—1997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运行、试验及检修人员安全防护细则

16)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

17)DL/T 705—1999 运行中氢冷发电机用密封油质量标准

18)DL 1096—2008变压器油中颗粒度限值

19)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

20)Q/FJG 10029.2—2004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及预防性试验规程21)SH 0015—1990 (1998年确认) 501抗氧剂

22)SH 0043—1991 (1998年确认) 746防锈剂

四、变压器专业

1)GB 1094.1—2013 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总则

2)GB 1094.2—2013 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液浸式变压器的温升

3)GB 1094.3—2003 电力变压器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4)GB 1094.5—2008 电力变压器第5部分:承受短路的能力

5)GB 1094.7—2008 电力变压器第7部分: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6)GB/T 1094.12—2013 电力变压器第12部分: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7)GB 1094.16—2013 电力变压器第16部分:风力发电用变压器

8)GB 1207—1997 电压互感器

9)GB 1208—1997 电流互感器

10)GB 4703—200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1)GB/T 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2)GB/T 7252—2001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13)GB 10229—88 电抗器

14)GB/T 13499—2002 电力变压器应用导则

15)GB 20840.2—2014 互感器第2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16)GB 20840.3—2013互感器第3部分: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求

17)DL/T 572-1995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18)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19)DL/T 722—2000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20)DL/T 725—2013 电力用电流互感器使用技术规范

21)DL/T 726—2013 电力用电磁式电压互感器使用技术规范

22)DL/T 727—2013 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

23)DL/T 1251—2013 电力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使用技术规范

24)DL/T 1266—2013 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选用导则

25)DL/T 1267—2013 组合式变压器使用技术条件

26)DL/T 1268—2013 三相组合互感器使用技术规范

27)DL/T 1284—2013 500kV干式空心限流电抗器使用导则

28)DL/T 1332—2014 电流互感器励磁特性现场低频试验方法测量导则

29)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生[2005]174号)

30)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

31)国家电网公司预防110-500kV变压器(电抗器)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

32)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互感器技术监督规定(国家电网生[2005]174号)

33)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 电流互感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34)国家电网公司 110(66)kV-500kV 电压互感器技术标准(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35)国家电网公司预防110(66)kV-500kV互感器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

五、开关专业

1)GB 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

2)GB 1985—200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3)GB 7674—1997 72.5kV及以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4)GB 11023—89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5)DL/T 402—2007 高压交流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6)DL/T 403—2000 12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7)DL 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8)DL/T 405—96 进口252(245)-500kV交流高压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技术规范

9)DL 427—91 户内型发电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10)DL/T 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11)DL/T 579—95 开关设备用接线座订货技术条件

12)DL/T 593—2006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13)DL/T 595—199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气体监督细则

14)DL/T 615—2013 高压交流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15)DL/T 690—2013 高压交流断路器的合成试验

16)DL/T 728—201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选用导则

17)DL/T 917—2005 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测定法

18)DL/T 921—2005 六氟化硫气体毒性生物试验方法

19)DL/T 1300—201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冲击试验导则

20)DL/T 1303—2013 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出口断路器运行规程

21)JB 3855—1996 3.6-40.5kV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

22)JB/T 8738—1998 3.6~40.5kV交流高压开关设备用真空灭弧室

23)JB/T 9694—1999 六氟化硫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

24)国家电网公司高压开关设备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

六、过电压专业

1)GB 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绝缘配合

2)GB/T 311.2—2002 绝缘配合第2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

3)GB 11032—201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GB/T 16927.1—2011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5)GB/T 16927.2—2013 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测量系统

6)GB/T 50064—2014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7)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8)DL/T 475—2006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

9)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10)DL/T 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11)DL/T 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12)DL/T 804—2002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

13)DL/T 815—2002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4)DL/T 887-2004 杆塔工频接地电阻测量

15)DL/T 1293—2013 交流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并联间隙使用导则

16)DL/T 1294—2013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脱离器使用导则

17)JB/T 6479—2014 交流电力系统阻波器用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8)JB/T 9670—2014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电阻片用氧化锌

19)JB/T 9672.1—2013 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1部分:3kV及以下直流系统用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20)国家电网生技[2005]394号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防雷工作管理规定

21)闽电生[2005] 125号福建省电网110~220kV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技术规定22)闽电生[2004] 338号福建省电网氧化物避雷器在线监测和带电测试技术规定

23)闽电生[2004] 411号福建电网接地网连通电阻检测技术导则

注:21、22、23为福建省网技术规定,建议采用。20为国家电网规定,仅做参考

七、发电机专业

1)GB 755—2000 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2)GB/T 7064—2002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

3)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4)GB/T 7894—2001 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

5)GB/T 20835—2007 发电机定子铁心磁化试验导则

6)GB 50170—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

7)DL/T 489—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

8)DL/T 492—92 发电机定子绕组环氧粉云母绝缘老化鉴定导则

9)DL/T 507—2014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10)DL/T 735—2000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

11)DL/T 751—2014 水轮发电机运行规程

12)DL/T 801—2002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13)DL/T 817—2014 立式水轮发电机检修技术规程

14)DL/T 827—2014 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15)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16)DL/T 970—2005 大型汽轮发电机非正常和特殊运行及维护导则

17)DL/T 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

18)JB/T 6228—2014 汽轮发电机绕组内部水系统检验方法及评定

19)JB/T 7071—2013 灯泡式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

20)JB/T 10392—2013 透平发电机定子铁心、机座模态试验分析和振动测量方法及评定21)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07)883号)

八、继电保护专业

1)GB/T 7261—2008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2)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3)GB/T 14598.300—2008 微机变压器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4)GB/T 15145-2008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5)GB/T 28566—2012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

6)GB/T 50976—2014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安装及验收规范

7)DL/T 478—201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8)DL/T 553—2013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9)DL/T 559—2007 220-75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10)DL/T 584—2007 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

11)DL/T 587—2007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

12)DL/T 623—2010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13)DL/T 624—2010继电保护微机型试验装置技术条件

14)DL/T 684—1999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整定计算导则

15)DL/T 769—2001 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导则

16)DL/T 866—2004 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选择及计算导则

17)DL/T 995—2006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18)DL/T 1011—200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数据交换格式规范

19)DL/T 1073-2007 电厂厂用电源快速切换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DL/T 1153—2012继电保护测试仪校准规范

21)DL/T 1309—2013大型发电机组涉网保护技术规范

22)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23)DL/T 5153—200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

24)DL/T 5177—2003 水力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导则

25)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26)国家电网Q/GDW 161—2007 线路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27)国家电网Q/GDW 175—2008 变压器、高压并联电抗器和母线保护及辅助装置标准化设计规范

28)国家电网Q/GDW 267—2009 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

29)国家电网Q/GDW 273—2009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技术规范

30)国家电网Q/GDW 395—2009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31)国家电网Q/GDW 421—2010 电网安全稳定自动装置技术规范

32)国家电网Q/GDW 422—2010 国家电网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技术规范

33)国家电网Q/GDW 1914—2013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验收规范

34)国家电网生〔2007〕883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的通知

35)国家电网调〔2008〕343号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全过程管理工作规定

36)国家电网生〔2012〕 352 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的通知

37)调继〔2005〕222号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继电保护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通知

38)国家电网调继〔2007〕19号微机保护软件管理规定

39)调综[2005]73号福建电网继电保护用光纤通道技术原则及运行维护规定

40)调继〔2007〕105号福建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试行稿)

41)调继〔2008〕51号福建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42)调继〔2008〕99号福建电网继电保护“反三误”工作指导意见

43)调继〔2009〕76号关于印发福建省故障信息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信息规范的通知44)调继〔2010〕42号福建省网继电保护检验标准化作业卡(范本)

45)调继〔2010〕67号福建电网继电保护专业图纸管理规定

46)调继〔2010〕71号福建电网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软件版本管理规定

47)调继〔2010〕86号关于印发福建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的通知48)调继〔2010〕148号福建电网2010年110千伏及以下继电保护检验规程

49)调继〔2014〕 16 号国网福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发布福建省网220 千伏及以上继电保护检验规程(2014 年版)的通知

50)闽电调〔2006〕1274号福建省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检验周期时间及检验项目规定

51)闽电调〔2007〕291号福建电网防止交流串入直流回路规定(修订)

52)闽电调〔2011〕 182 号关于下发福建省网 220 千伏及以上继电保护典型设备和综合自动化系统标准化验收卡的通知

53)闽电调〔2011〕 377 号关于下发福建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厂站自动化和直流系统反事故措施(2011 年度)的通知

54)闽电调规〔2010〕14号福建电网继电保护新设备投产验收管理规定

55)闽电调规〔2013〕 2 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印发《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现场工作保安规定福建省电网实施细则》的通知

56)调度函〔2007〕44号厂站交直流互串试验方案

57)调通函〔2007〕101号关于规范福建电网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信息报文的通知58)调技〔2010〕99号福建电网继电保护和调度自动化系统备品备件管理规定

九、励磁专业

1)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2)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3)GB/T 28566—2012 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

4)DL/T 489—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试验规程

5)DL/T 491—1999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运行、检修规程

6)DL/T 583—2006 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

7)DL/T 843—2010 大型汽轮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条件

8)DL/T 1049—2007 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监督规程

9)DL/T 1166—2012 大型发电机励磁系统现场试验导则

10)DL/T 1167—2012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建模导则

11)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12)国家电网生(2007)883号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

13)福建电网发电机励磁系统管理规定省调文件

十、自动化专业

1)GB/T 18657—2002 远动设备及系统

2)DL/T 516—2006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3)DL/T 578—2008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4)DL/T 822—2002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试验验收规程

5)DL/T 1009—2006 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运行及维护规程

6)DL/T 1100.1—2009 电力系统的时间同步系统第一部分:技术规范

7)DL/T 5003—2005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

8)DL/T 5149—2001 220kV~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9)国家电网Q/GDW 213—2008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工厂验收管理规程

10)国家电网Q/GDW 214—2008 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现场验收管理规程

11)华东电网生〔2003〕164号关于修订500千伏变电站监控系统同期功能技术原则及落实整改要求的通知

12)闽电生〔2004〕465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集控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13)闽电生〔2005〕37号变电运行集控系统检验规程(试行)

14)闽电生〔2005〕101号福建省电网变电运行集控系统四遥信息技术规定(试行)15)闽电生产〔2006〕951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信号分类和传输规范

16)调继〔2011〕 233 号关于印发《福建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检验规程》的通知

17)闽电生产〔2010〕580号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综自标准化验收规范

18)调自〔2010〕110号福建电力二次系统二次安全防护管理规定

19)调自〔2010〕116号福建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管理规程

20)调运〔2003〕122号关于明确220KV及以上开关同期装置整定原则的通知

21)调继〔2006〕111号福建省网厂站端GPS时间同步系统技术规范(试行)

22)调继〔2012〕98 号关于印发《福建电网 220 千伏及以上开关和直调电厂各机变开关调度事故总信号技术要求》的通知

23)发供〔2004〕5号转发关于修订500千伏变电站监控系统同期功能技术原则及落实整改要求的通知

十一、直流系统专业

1)GB/T 19826—2005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

2)DL/T 459—2000 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订货技术条件

3)DL/T 637—1997 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订货技术条件

4)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5)DL/T 781—200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6)DL/T 856—2004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7)DL/T 857—2004 发电厂、变电所蓄电池用整流逆变设备技术条件

8)DL/T 5044—200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9)DL/T 19638.2—2005 固定型阀控密封式铅酸蓄电池

10)国家电网生〔2004〕634号直流电源系统技术标准

11)国家电网生〔2004〕641号预防直流电源系统事故措施

12)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号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范

13)国家电网生技〔2005〕173号直流电源系统检修规范

14)国家电网生技〔2005〕174号直流电源系统技术监督规定

15)闽电调〔2010〕1070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直流系统检验规程

16)闽电生产〔2007〕1238号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直流电源系统标准化验收指导书(试行)

17)生综〔2007〕140号关于直流电源系统整定值管理的通知

18)生综〔2007〕107号关于印发变电站站用电系统和直流系统反措的通知

19)调继〔2014〕 134 号国网福建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印发《福建电网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运行规定》和《福建电网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标准化验收卡》的通知

十二、电测仪表专业

1)JJG(DL) 01—94 电测量变送器检定规程

2)JJG(HT) 34—1999 交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3)JJG(HT) 35—1999 交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4)JJG 123—2004 直流电位差计检定规程

5)JJG 124—2005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检定规程6)JJG 125—2004 直流电桥检定规程

7)JJG 166—93 直流电阻器检定规程

8)JJG 315—83 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9)JJG 366—2004 接地电阻表检定规程

10)JJG 440—2008 工频单相相位表检定规程

11)JJG 495—2006 直流磁电系检流计检定规程

12)JJG 531—2003 直流电阻分压箱检定规程

13)JJG 598—89 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14)JJG 603—2006 频率表检定规程

15)JJG 622—97 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检定规程

16)JJG 724—91 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

17)JJG 780—92 交流数字功率表检定规程

18)JJG 982—2003 直流电阻箱检定规程

19)JJG 1005—2005 电子式绝缘电阻表检定规程

20)JJG 1072—2011 直流高压高值电阻器检定规程

21)JJG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22)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23)JJF 1075—2001 钳形电流表校准规范

24)DL/T 980—2005 数字多用表检定规程

25)DL/T 1112—2009 交直流仪表检验装置检定规程

26)DL/T 1153—2012 继电保护测试仪校准规范

27)DL/T 1199—2013 电测技术监督规程

28)DL/T 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29)DL/T 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30)SD 110—83 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

31)Q/GDW 469—2010 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检定规程

32)Q/GDW 1899—2013 交流采样测量装置校验规范

33)闽电生产[2011]880 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测仪表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34)闽电调继[2011]233 福建电网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检验规程

十三、化学专业

1)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GB/T 12145—2008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3)TSG G5001—2010 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

4)DL/T 246—2006 化学监督导则

5)DL/T 300—2011 火电厂凝汽器管防腐防垢导则

6)DL/T 333.1-2010 火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技术要求第1部分:湿冷机组

7)DL/T 332.3-2010 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第3部分:化学运行导则

8)DL/T 336—2010 石英砂滤料的检测与评价

9)DL/T 502.1~DL/T 502.32—2006 火力发电厂水汽分析方法

10)DL/T 519—2014 发电厂水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验收标准

11)DL/T 543—2009 电厂用水处理设备验收导则

12)DL/T 561—2013 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

13)DL/T 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3部分:热平衡

14)DL/T 606.5—2009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5部分:水平衡试验

15)DL/T 665—2009 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验收导则

16)DL/T 712-2010 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管选材导则

17)DL/T 794—2011 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

18)DL/T 801—2010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

19)DL/T 805.3—2013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3部分:汽包锅炉炉水氢氧化钠处理20)DL/T 805.5—2013 火电厂汽水化学导则第5部分:汽包锅炉炉水全挥发处理21)DL/T 889—2004 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

22)DL/T 912—2005 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水汽质量标准

23)DL/T 956—2005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

24)DL/T 1039—2007 发电机内冷水处理导则

25)DL/T 1115—2009 火力发电厂机组大修化学检查导则

26)DL/T 1116—2009 循环冷却水杀菌剂性能评价

27)DL/T 1138—2009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用粉末离子交换树脂

28)DL/T 1337—2014 火力发电厂水务管理导则

29)DL/T 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厂化学

十四、节能专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10.28修订)

2)GB/T 8117.3—2014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3部分:方法C改造汽轮机的热力性能验证试验

3)GB 21258—2013 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4)GB/T 26921—2011 电机系统(风机、泵、空气压缩机)优化设计指南

5)GB/T 26925—2011 节水型企业火力发电行业

6)GB 28381—2012 离心鼓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7)GB/T 28557—2012 电力企业节能降耗主要指标的监管评价

8)GB/T 28714—2012 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9)GB/T 28749—2012 企业能量平衡网络图绘制方法

10)GB/T 28750—2012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11)GB/T 28751—2012 企业能量平衡表编制方法

12)GB/T 30256—2013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泵类液体输送系统

13)GB/T 30257—2013 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要求通风机系统

14)JJF 1356—2012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15)DL/T 255—2012 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16)DL/T 262—2012 火力发电厂煤耗在线计算导则

17)DL/T 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3部分:热平衡

18)DL/T 776—2012 火力发电厂绝热材料

19)DL/T 1052—2007 节能技术监督导则

20)DL/T 1189—2012 火力发电厂能源审计导则

21)DL/T 1308—2013 节能发电调度信息发布技术规范

22)DL/T 1320—2014 电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23)DL/T 1329—2014 火力发电厂经济性实时在线监测技术导则

24)DL/T 1337—2014 火力发电厂水务管理导则

25)JB/T 11268—2012 电除尘器节电导则

十五、汽轮机专业

(一)振动标准

1)GB/T 6075.1—2012 机械振动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1部分:总则2)GB/T 6075.2—2012 机械振动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2部分

3)GB/T 6075.3—2011 机械振动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3部分

4)GB/T 6075.4—2001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4部分

5)GB/T 6075.5—2001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5部分

6)GB/T 11348.1—1999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定和评定第1部分

7)GB/T 11348.2—2012机械振动在旋转轴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2部分

8)GB/T 11348.3—2011 机械振动在旋转轴上测量评价机器的振动第3部分:耦合的工业机器

9)GB/T 11348.4—1999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定和评定第4部分

10)GB/T 11348.5—2002 旋转机械转轴径向振动的测定和评定第5部分

(二)运行与试验标准

1)GB 3216—2005 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 1级和2级

2)GB/T 8117.1—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1部分:方法A

3)GB/T 8117.2—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2部分:方法B

4)GB/T 8117.3—2014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第3部分:方法C改造汽轮机的热力性能验证试验

5)GB/T 13006—2013 离心泵、混流泵和轴流泵汽蚀余量

6)DL/T 606.3—2014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第3部分:热平衡

7)DL/T 834—2003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

8)DL/T 839—2003 大型锅炉给水泵性能现场试验方法

9)DL/T 851—2004 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验收试验

10)DL/T 1290—2013直接空冷机组真空严密性试验方法

11)JB/T 3344—1993 凝汽器性能试验规程

12)JB/T 6320—92 汽轮机动叶片测频方法

13)NB/T 25039—2014 核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导则

(三)调速系统

1)DL/T 711—1999 汽轮机调节控制系统试验导则

2)DL/T 824—2002 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性能验收导则

3)DL/T 99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4)DL/T 1270—2013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甩负荷试验导则

5)JB/T 4273—1999 汽轮机转速控制系统验收试验

(四)汽轮发电机

1)GB/T 20140—2006 透平型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和振动试验方法及评定2)GB/Z 29626—2013 汽轮发电机状态在线监测系统应用导则

3)DL/T 607—1996 汽轮发电机漏水、漏氢的检验

4)DL/T 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

5)DL/T 735—2000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

6)JB/T 6227—2005 氢冷电机密封性检验方法及评定

7)JB/T 6228—2014 汽轮发电机绕组内部水系统检验方法及评定

8)JB/T 6517—2006 氢油水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五)汽轮机调试

1)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

2)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1996年版)及相关规程

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

4)火电厂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1998版)

5)DL/T 863—2004 汽轮机启动调试导则

6)DL/T 5294—2013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技术规范

7)DL/T 5295—2013 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调试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

(六)汽轮机用油

1)GB/T 14541—2005 电厂用运行矿物汽轮机油维护管理导则

2)DL/T 571—2014 电厂用磷酸酯抗燃油运行与维护导则

3)DL/T 705—1999 运行中氢冷发电机用密封油质量标准

4)JB/T 9591.1—1999 燃气轮机油系统清洁度

(七)其它

1)DL/T 1055—2007 发电厂汽轮机、水轮机技术监督导则

2)DL/T 1214—2013 9FA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维修规程

3)DL/T 1223—201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性能验收试验

4)DL/T 1224—2013 单轴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性能验收试验规程

十六、锅炉专业

1)GB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

2)GB 4272—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3)GB 8174—2008 设备及管道绝热效果的测试与评价

4)GB/T 10180—2003 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5)GB 10184—19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6)国能安全[2014]16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通知

7)TSG D7001—2013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8)TSG R5002—2013 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

9)TSG R7001—2013 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10)DL/T 332.1—2010 塔式炉超临界机组运行导则第1部分:锅炉运行导则

11)DL/T 340—2010 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导则

12)DL 435—2004 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

13)DL 466—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选型导则

14)DL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

15)DL 468—2004 电站锅炉风机选型和使用导则

16)DL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

17)DL 470—92 电站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试验导则

18)DL/T 606—2006 火力发电厂能量平衡导则

19)DL/T 610—1996 2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20)DL/T 611—1996 300MW级锅炉运行导则

21)DL 612—1996 电力工业电站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

22)DL/T 638—1997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墙检修工艺规程

23)DL 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24)DL/T 681—2012 燃煤电厂磨煤机耐磨件技术条件

25)DL/T 748—2001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

26)DL/T 748.6—2012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第6部分: 除尘器检修

27)DL/T 776—2012 火力发电厂绝热材料

28)DL/T 777—2012 火力发电厂锅炉耐火材料

29)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30)DL/T 934—2005 火力发电厂保温工程热态考核测试与评价规程

31)DL/T 936—2005 火力发电厂热力设备耐火及保温检修导则

32)DL 964—2005 循环流化床锅炉性能试验规程

33)DL/T 1034—2006 135MW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34)DL/T 1035—2006 循环流化床锅炉检修导则

35)DL 1127—2010 等离子体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

36)DL/T 1160—2012 电站锅炉受热面电弧喷涂施工及验收规范

37)DL/T 1165—2012 炉底干式排渣破碎及关断装置

38)DL/T 1211—2013 火力发电厂磨煤机检测与控制技术规程

39)DL/T 1213—2013 火力发电机组辅机故障减负荷技术规程

40)DL/T 1316—2014 火力发电厂煤粉锅炉少油点火系统设计与运行导则

41)DL/T 1319—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测点布置导则

42)DL/T 1322—2014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

43)DL/T 1326—2014 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

44)DL 5009.1—200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45)DL/T 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

46)DL/T 5072—2007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47)DL/T 5142—2012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48)DL/T 5145—2012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设计计算技术规定

49)DL 5190.2—2011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

50)DL 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51)JB/T 4362—2011 电站轴流式通风机

52)JB/T 10094—2002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

53)JB/T 11650—2013 循环流化床锅炉石灰石粉一级输送系统

十七、热工控制专业

1)GB/T 30370—2013 火力发电机组一次调频试验及性能验收导则

2)GB/T 30372—2013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导则

3)国能安全[2014]161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通知

4)DL/T 261—201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导则

5)DL/T 655—2006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6)DL/T 65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7)DL/T 657—2006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8)DL/T 658—2006 火力发电厂开关量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9)DL/T 659—2006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0)DL/T 774—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检修运行维护规程

11)DL/T 775—2012 火力发电厂除灰除渣控制系统技术

12)DL/T 824—2002 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性能验收导则

13)DL/Z 870—2004 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

14)DL/T 924—2005 火力发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技术条件

15)DL/T 99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16)DL/T 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17)DL/T 1056—2007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18)DL/T 1340—2014 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故障应急处理导则

19)DL/T 5001—2004 火力发电厂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20)DL/T 5175—2003 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21)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22)DL 5190.4—20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23)DL/T 5227—2005 火力发电厂辅助系统(车间)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

24)DL/T 5455—2012 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25)DL/T 5456—2012 火力发电厂信息系统设计技术规定

26)DRZ/T 01—2004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水位测量系统技术规定

27)JB/T 5582—2014 工业铠装热电偶技术条件

28)JB/T 7495—2014 热电偶用补偿电缆

29)NB/T 25019—2014 核电厂汽轮机仪表和控制技术条件

30)华东电网生(2006)110号华东电网技术监督工作管理规定

31)调自(2008)158号关于印发《福建电网自动发电控制(AGC)管理规定》的通知32)调调[2004]85号关于印发《福建电网一次调频运行管理办法》的通知

十八、化学仪表专业

1)DL/T 246—2006 化学监督导则

2)DL/T 665—1999 水汽集中取样分析装置验收标准

3)DL/T 677—1999 火力发电厂在线工业化学仪表检验规程

4)DL/T 913—2005 水质分析仪器质量验收导则

5)DL/T 5068—2006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6)NB/T 25026—2014 核电厂在线化学仪表调试导则

十九、计量热工仪表专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

3)国家计量局/电力部法规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检定管理的规定4)GB/T 21369—2008 火力发电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5)JJG(电力)02—96 电子皮带秤实物检测装置检定规程

6)JJG 49—2013 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及真空表检定规程

7)JJG 52—2013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

8)JJG 59—2007 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

9)JJG 74—2005 工业过程测量记录仪检定规程

10)JJG 105—2000 转速表检定规程

11)JJG 130—2011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检定规程

12)JJG 158—1994 标准补偿式微压计检定规程

13)JJG 195—2002 连续累计自动衡器(皮带秤) 检定规程

14)JJG 226—2001 双金属温度计检定规程

15)JJG 229—2010 工业铂、铜热电阻检定规程

16)JJG 234—90 动态称量轨道衡检定规程

17)JJG 239—2009 活塞式压力真空计检定规程

18)JJG 257—2007 浮子流量计检定规程

19)JJG 310—2002 压力式温度计检定规程

20)JJG 326—2006 标准转速装置检定规程

21)JJG 351—1996 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检定规程

22)JJG 368—2000 工作用铜-铜镍热电偶检定规程

23)JJG 461—2010 靶式流量计检定规程

24)JJG 535—2004 氧化鋯氧分析器检定规程

25)JJG 544—2011 压力控制器检定规程

26)JJG 573—2003 膜盒压力表检定规程

27)JJG 586—2006 皂膜流量计检定规程

28)JJG 617—1996 数字温度指示调节仪检定规程

29)JJG 624—2005 动态压力传感器检定规程

30)JJG 633—1990 气体腰轮流量计试行检定规程

31)JJG 640—1994 差压式流量计检定规程

32)JJG 860—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

33)JJG 874—2007 温度指示控制仪检定规程

34)JJG 875—2005 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

35)JJG 882—2004 压力变送器检定规程

36)JJG 897—1995 质量流量计检定规程

37)JJG 971—2002 液位计检定规程

38)JJG 1001—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9)JJG 1003—2005 流量积算仪检定规程检定规程

40)JJG 1030—2007 超声流量计检定规程

41)JJG 1037—2008 涡轮流量计检定规程

42)JJG 1048—1995 数据采集系统校准规范

43)JJG 1073—2011 压力式六氟化硫气体密度控制器检定规程44)JJG 1098—2003 热电偶、热电组自动测量系统校准规范45)JJG 1171—2007 温度巡回检测仪校准规程

46)JJG 1183—2007 温度变送器校准规范

47)JJG 1262—2010 铠装热电偶校准规范

48)JJG 2003—87 热电偶检定系统

49)JJG 2020—1989 273.15~903.89 K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50)JJG 2062—1990 13.81~273.15 K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51)JJF 1008—2008 压力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

52)JJF 1027—91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电厂专业技术工作总结doc

电厂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篇一:电力专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精品) 变电运行专业技术总结 黄化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循化操作队队长李占英 本人于1999年毕业于西宁电力学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XX年取得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专科毕业证,目前就读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本科。在XX年12月进入黄化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工作至今。在这7年中,我先后在运行工区群科变、公伯峡变、循化操作队从事生产一线工作。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五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

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XX年参加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XX年在师傅的带领下,本人参加了群科变6S管理模式的推行,通过学习新的管理模式,使我的各项技能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同时还参加了群科变QC的制作发布,系统的学习了设备点检的方式,明白了设备点检的重要性。XX年我被选派参加了省公司变电运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我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质的提高。XX年我又 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的仿真系统的培训,收获很大,系统的掌握了电力系统运行工作的全部内容。同年参加黄化公司的员工技能大赛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代表黄化公司参加省公司的技术比武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CAD知识绘制变电工区所有站点直流系统所用系统图纸,使我系统的掌握了变电站所用电直流系统的

电力安全工作总结4篇

电力安全工作总结4篇 本文目录电力安全工作总结电力安全月工作总结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电力安全工作总结根据电网公司监察部组织安排,年月日至日。有幸参加县级供电企业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学习了三大新规定》电网工程建设规范管理》县级供电企业职务犯罪的特点和防控对策》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等内容,并到遵义供电局考察电网建设项目和遵义会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5天的培训及学习,使我深刻领会了要从电网建设到防腐的思想认识、职业素质、精神、理念和方法。认识到电网建设需要大家共融、共识、信任是确保任务完成执行的关键。认识到防腐中要认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存在心理失衡、饶幸心理、放弃原则。尤其是参加这样启发式、体验式为主的培训,进一步培养了自己的创新建设和现代管理意识,对我来说收获不小,体会较深。 培训学习授课教师采用了以电网建设工作实际互动式的模式进行,这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多样。面对电网建设工作实际是这次培训的特色课程,几天的学习中,每个学员从不太相识、不太了解到融为一个团队,并在班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完成了老师安排的项目。参加这种启发式、体验式的学习模式,形式虽然简单,但体会、反思其中,却孕育着深刻的道理,使我学会在今后的工

作中如何提高和把握各方面能力。通过这种培训,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组织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刚提拔不到一年的行政一把手,感到贵州电网公司举办这样的培训很有针对性。这种启发式、体验式的培训,能提高我对地位、权力、金钱的正确认识,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促进互相的沟通、理解,增强荣誉感,这种培训效果是其他灌输式教育无法达到。 完善知识结构,举办此次培训班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党政负责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经营管理、加强电网建设、推动企业创新、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以达到不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目标。五天的培训学习中,几位老师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听课和分享、沟通交流等亲身体验的方法,有了很深的体悟,深刻领会到党政负责人在一个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对党政负责人的本质要求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认识,学到很多在管理中工作中应具备的素质与要求和应掌握的方式、管理艺术。 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和能力,这次培训进一步增强我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保持清正廉洁的自觉性,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思想上筑起党风廉政建设防线和思想道德防线。首先是廉洁意识的提高。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心要清静,然后手要干净。其次是距离意识的加强。对眼前的名利财色保持“远距离”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对身边的人和事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标准

Q/CRP 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CRP 1108.01.01-20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标准 2017-02-09发布2017-02-09实施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发布

Q/CRP 1108.01.01—2017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1) 5 监督技术标准 (1) 5.1 规划设计阶段监督 (1) 5.2 运行阶段监督 (3) 5.3 监测设备检定、检验 (5) 6 监督管理要求 (5) 6.1 监督基础管理工作 (6) 6.2 日常管理内容和要求 (6) 6.3 各阶段监督重点工作 (9) 7 监督评价 (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不符合项通知单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资料档案格式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信息速报 (18) 附录D(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月报编写格式 (19) 附录E(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预警项目 (22) 附录F(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 (23) 附录G(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预警验收单 (24) 附录H(规范性附录)技术监督动态检查问题整改计划书 (25) 附录I(规范性附录)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表 (26) I

谈谈如何做好发电厂技术监督

谈谈如何做好发电厂技术监督 概述 电力工业技术监督工作是贯彻电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管理手段。它是依据科学的标准、采用先进的管理和检测方法。通过对生产建设过程中相应的参数、指标和试验数据的监督来判断发供电设备的健康水平、运行状况、工质和电能质量,以发现设备或生产过程的异常。从而进行调整或检修维护,达到对事故的超前分析和超前控制,以避免重大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电网瓦解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技术监督的基本原则、要求及其发展前景如下: 1、必须执行行业归口管理的原则 电力工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装备型行业,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决定了所有并网运行的发供电设备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单一设备的故障都可能影响到整个电网的安全。影响到对用户的安全稳定供电。因此,技术监督作为保证电网设备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必须执行行业归口管理原则。即所有并网运行的发供电设备和电力大用户,不管其资产属性如何,都必须接受电网主管电力公司的技术监督管理, 2、要建成“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技术监督,是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为依据,以计量为手段,形成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这三者之中。质量是核心;标准是技术监督的依据和尺度:计量是获得准确数据的手段。即要以严格、科学的标准、准确的计量和优良的产品制造、设备安装、检修和运行质量来保证发供电生产过程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和对用户的可靠优质供电、供热。 3、技术监督必须依法进行 其首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比如:国家的《计量法》、《环境保护法》、《电力法》以及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规、条例、规范、标准、制度等。因此。各专业技术监督所规定的指标,所采取的检测方法,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所进行的定期试验等,都必须依据国家、行业和主管电网电力公司所制定的条例、标准、规范、制度来进行,不能随意减少监督项目,拉大检测间隔,降低指标要求等。因此,技术监督除了是企业自身的设备管理行为外,更重要的是有依法生产和经营的内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有一种依法监督的意识才能使监督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 ~、实现有效监督的途径 1、建立健全各级技术监督网,明确其责任和权利

【最新】供电公司年安全工作总结

【最新】供电公司年安全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内的工作、学习、生活、各种经验或完成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__年安全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稳定,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组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危险点预控及安全措施卡制度,下发一系列安全性文件,建立了安全网络监督体系,不断加大安全工作监察力度使公司的安全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止到__年_月_日,我公司安全运行357天;年安全运行3_天.未发生任何人员责任事故及考核事故;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生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今年,围绕安全生产,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下发了配电网安全性评价项目检查表一册;习惯性违章处罚考核办法及习惯性违章事例3_例.制定了__年度安全指标分解及考核奖罚规定;__年安全工作计划;__年反事故技术重点措施计划;__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__年安全用器具.消防器具购置计划;__年安全工作重点安排,并实施完成.加大了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使安全考核奖罚有章可循;安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前做. 2.就四个工种分别编写下发了>;危险点预控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防止人为责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此措施要求在各单位在各项工作前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加以落实,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确保生产现场工作安全.安全措施卡是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的新的监督与约束制度.使生产运行在安全措施卡的约束下安全作业,是实现生产现场不发生人为责任事故可控.在控的重要途径.从而起到控制危险点和控制违章作业目的. 3.与公司六个基层单位签订了__年安全责任书;__年消防责任书;;与施工单位签定>;使安全安全责任.消防责切实落实到位;人人身上有责任. 4.下发变电一.二种,线路一.二种,检修一.二种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名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技术监督

目录 第一篇电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与要求 第一章发电企业电能质量监督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内容第二章电能质量监督工作计划的内容及编制注意事项第三章电能质量监督的技术管理 第四章技术监督动态检查管理办法及动态检查考核项目 第二篇监督技术标准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监督技术标准 第三篇附录 附件A 发电企业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季报格式 附录B 火力发电厂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动态检查考核表

第 一电能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要点与要求篇 第一章发电企业电能质量监督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内容 各发电企业是设备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实施技术监督的执行者,对技术监督工作负直接责任。为了保证技术监督管理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统一性,各基层企业应成立以生产副厂长(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全面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技术监督管理工作。 第一节管理要求 各发电企业应设电能质量监督专责工程师,明确电能质量监督归口管理部门,建立由厂(公司)、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电能质量监督网,在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统筹安排,协调运行、检修、试验等部门的电能质量监督工作。 1、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的职责 1)领导电能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电能质量监督网,落实电能质量系统技术监督责任制; 2)认真贯彻有关电能质量监督的各项技术标准、规章制度;审批本单位制定的规定、制度、工作计划和反事故措施。根据《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技术监督管理办法》,组织制定符合本单位情况的电能质量专业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3)组织并督促运行、检修部门做好电能质量监督工作,定期召开电能质量监督分析会,分析本单位电能质量运行情况,提出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重点,确保电能质量技术监督指标满足要求; 4)组织调查分析本单位电能质量事故和缺陷产生的原因,研究制定对策并督促实施; 5)督促、检查和审批有关的上报材料(年度电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计划、总结,电能质量事故分析等),确保上报材料及时、准确、完整; 6)审批电能质量重大改进项目,审核上报的电能质量监督工作总结、有关的统计报

发电企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2015年版)——电科院汇总

发电企业各专业技术监督工作标准 一、绝缘监督 1)GB 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2)DL/T 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DL/T 664—2008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规范 4)DL/T 1051—2007电力技术监督导则 5)DL/T 1054—2007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监督规程 6)DL/T 5293—20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报告统一格式 7)国家能源局国能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8)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国家电网生(2012)352号) 9)福建省电网绝缘技术监督实施细则(试行)(闽电试技监[2002]002) 10)Q/FJG 10029.2—2004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 11)“关于对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程(2005版)中部分设备预防性试验周期进行调整的通知”(闽电生产〔2006〕865号) 12)福建电网带电设备红外检测管理规定(闽电生[2004]484号) 注:8、9、10、11为福建省网技术规定,仅做参考。 二、防污闪专业 1)GB/T 1001.1—2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2)GB /T 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3)GB/T 19519—2004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验收准则 4)DL/T 627—2004 绝缘子用常温固化硅橡胶防污闪涂料 5)国家电网污级划分与绝缘选择标准贯彻意见(闽电生产〔2007〕69号) 6)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绝缘子质量全过程管理规定((闽电生[2004]702号) 7)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输变电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闽电生产〔2006〕762号)8)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设备外绝缘用防污闪涂料使用导则(闽电生产〔2007〕340号) 9)福建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二O一一年版)

最新垃圾电厂技术部年度工作总结

2011年度技术部工作总结 --------------------------------------------------------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度技术部在总公司和公司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公司领导指示精神,克服当时筹建时的艰苦条件,面对来自各方前所未有巨大困难和压力,上下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勇于探索,迎接挑战。在2011年度发电厂从基础筹建全面进入设备安装、调试、试运。2011年5月份开始进行设备单体调试,7月20日厂用电倒送电成功,8月7日开始设备转为分系统联调阶段。到8月19日首次并网试运。9月3-6日进行72/24小时试运行,9月-12月试运行生产。 其间技术部各专业工程师、与运行和检修人员,共同努力,走过了崎岖坎坷不平凡的一年,历经艰辛万苦,熬过无数不眠之夜,挥洒了太多的汗水,终于在2011年度取得了可傲的业绩。 上半年设备安装筹建前期,在工作环境恶劣及土建严重滞后的情况下,特别是垃圾贮坑7月份就已经堆放饱和,各填埋场已经封闭。参建各单位又不与积极的配合,设计又存在着诸多的遗漏和缺陷。同时,设备也有延期到货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给设备安装带了的种种困难。尤其是附近村民因环境受到影响而来厂滋事造成的影响压力。围绕当时安装滞后的中心工作,技术部各专业工程师与领导一起,组织由各参建单位、监理、设计院等相关单位加参的专题会议,找出问题症结所在。积极动员在场的筹备的人员,确定工作进度目标。在

督促参建相关单位的同时,组织由专工带头的公司人员全面参与安装调试,有力的推动了安装进度。做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大结,每月一总结。时时撑控安装进度和质量。及时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设备厂家和调试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确保设备安装有序稳妥的进行,并顺利竣工。 下面是技术部对2011年度主要工作的总结: (一)筹建安装时期的主要工作: 1、设计图的审阅 相关各专业专工认真对设计图纸进行审阅,发现设计图纸存在堵多问题和错误,特别是安装图存在着与实际现场不相符合,图纸标示不清等。积极发函联系重钢设计院就图纸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变更。其间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也都配合做了相关图纸的变更工作。(主要体现在热控仪表和电气安装图) 2、设备竞标评审和材料订购验收 认真参与设备的竞标评选,把握设备的质量关,到厂家进行实地的考查评估。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设备安装情况,跟进安装配件材料的订购和选型、验收工作。针对设备(如:电缆桥架和电缆规格长度不符等)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将信息返馈给采购部及厂商。对确实不符合要求质量的设备材料进行退货更换处理。有时设备深夜到场,各专工都是不分昼夜的验货,并帮助安排卸货。 3、各专业跟进安装施工质量及进度 对施工安装进度及质量进行撑控和督促,发现有不符合安装规范

QHN-1-0000.08.026-2015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环境保护监督标准

Q/HN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企业标准 Q/HN-1- 0000.08.026—2015 火力发电厂燃煤机组环境保护监督标准 Supervision standar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for coal-fired thermal power plant 2015- 05-01发布 2015- 05 -01实施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5) 4 监督技术标准 (5) 4.1 除尘系统监督 (5) 4.2 脱硫系统监督 (10) 4.3 脱硝系统监督 (15) 4.4 废水处理系统监督 (21) 4.5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监督 (25) 4.6 烟囱防腐的监督 (28) 4.7 各类污染物排放监督 (29) 4.8 燃煤中硫份、灰份的监督 (33) 5 监督管理要求 (33) 5.1 环保监督管理的依据 (33) 5.2 日常管理内容和要求 (35) 5.3 各阶段监督重点工作 (39) 6 监督评价与考核 (40) 6.1 评价内容 (41) 6.2 评价标准 (41) 6.3 评价组织与考核 (41)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保设备台账编写格式 (42) 附录B(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不符合项通知单 (48) 附录C(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季报编写格式 (49) 附录D(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信息速报 (53) 附录E(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预警项目 (54) 附录F(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预警通知单 (55) 附录G(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预警验收单 (56) 附录H(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动态检查问题整改计划书 (57) 附录I(规范性附录)环保技术监督工作评价表 (58)

供电公司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供电公司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篇一:电力公司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电力公司年度安全工作总结 XX年,电力公司在保税区安委会和控股公司的正确领导与关心帮助下,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公司整体安全形势稳定,一年来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现将一年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电力公司始终把安全工作作为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贯彻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把安全工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了“层层抓安全,事事重安全,人人想安全”。 公司的安全资金投入能够得到充分保障。XX年各类检测费用、仪器校验费用、劳动防护用品与应急物资的购置费用、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费用、隐患整改费用、安全咨询费用、其他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等共计支出123456万元。 二、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倾力打造“双标”企业 电力公司于XX年成立安监部,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2名,其中注册安全工程师1名。其他部门配备兼职安全员8名。所有安全管理人员每年经市安监局培训、考核合格,持

有《安全生产管理资格证》。 XX年,电力公司同时按照电力行业安全标准化、工贸行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梳理工作流程、完善文件资料、加强现场管理。10月,公司向市安监局申报二级达标企业,预计11月完成考评。 三、重新编写制度规程,继续提高监管水平 XX年,电力公司根据组织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公司岗位安全操作规程22项,补充、修订安全管理制度31项,使公司安全工作实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 电力公司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通过全员参与危险源辨识,公司对23项作业进行了危害辨识评价活动,最终确定137项危险因素。为消除3级重大危险因素,制定安全管理方案2项并完成落实。 公司坚持定期组织安全生产会议,通报事故防范工作情况,分析近期安全工作形势,布置阶段性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XX年,公司安委会共组织召开安全生产会议17次。 XX年,公司组建了由安全监督人员、部门安全员、班组安全员组成的三级安全监督网,每季度单独召开一次安全网例会,分析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督现状。 四、定期组织宣传教育,特种作业全部持证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

三、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 一、主要指标介绍 1、供电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单位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他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用电率水平的消耗指标。因此,供电标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供电煤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供电量(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发电量X(1-发电厂用电率)(千瓦时) 2、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指标 1)锅炉效率:锅炉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热量与燃料带入炉热量的百分比。 2)空预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比。 3)主汽温度:主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温度。 4)主汽压力:主汽压力也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压力。 5)再热汽温:再热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再热蒸汽温度。 6)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是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7)飞灰可燃物:是指锅炉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8)汽轮机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发电机组每发出一千瓦时电量所消耗的热量。以机组定期或修后热力试验数据为准。 9)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 10)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11)高加投入率:是指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运行时间与机组运行时间的比值。 12)给水温度:是指机组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出口的温度值(℃)。

13)发电补给水率:是指统计期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注:以上指标偏离设计值对煤耗的影响见附表 3、综合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即: 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100%。综合厂用电量是指统计期发电量与上网电量的差值,反应有多少电量没有供给电网。 辅机单耗:吸、送风机、制粉系统、给水泵、循环水泵、脱硫等。 4、发电燃油量:是指统计期用于发电的燃油消耗量。 5、发电综合耗水率:是指发单位发电量所耗用的新鲜水量(不含重复利用水)。在统计耗水量时应扣除非发电耗水量。 6、100MW及以上机组A、B级检修连续运行天数:是指100MW及以上机组经A、B级检修后一次启动成功且连续运行天数,期间任何原因发生停机则中断记录。 7、等效可用系数:等效可用系数是指机组可用小时与等效降出力停运小时的差值与统计期日历小时的比值。 8、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是指机组处于不可用状态且不是计划停运的次数。 二、保证生产指标的措施 1、深入开展能耗诊断,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不断提高能耗管理水平。 2、不断深化对标管理,通过运行优化、设备治理、科技创新、节能改造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机组经济运行水平。 3、深化运行优化,加强耗差分析,确定最优经济运行方案,合理调整运行方式; 4、全面推行经济调度,明确各台机组调度顺序,提升机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2019年电力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电力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电力技术需要高超,也需要注意安全。这安全就需要有人来监督。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电力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1、扎实做好技术监督常规工作 完成高电压、继电保护、励磁和电能质量等专业监督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进行了高电压、继电保护、电能质量、无功电压、防污闪和防雷等专业检查;组织召开了发供电高电压、继电保护、电缆、励磁、电能质量/无功电压等专业技术监督年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专业会议,输电线路工作会议。针对线路舞动、淄潍线高压并联电抗色谱异常等问题,下发了15份监督通知单。编辑出版《山东电力技术监督》月报12期。 2、完善技术监督标准体系建设 按照三年一改、每年补充的原则,组织专业人员修订了*年度反事故技术措施。编写完成了集团公司《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规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规程》、《配电带电作业人员设置意见》等管理制度;参与完成《山东电网智能变电站全过程管理规定》、《山东电网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导则》、《山东电网发电厂整定计算管理办法》、《山东电网发电厂整定计算范本》以及《山东电网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3、做好现场设备技术支持工作

*年*月**日和*月**日,山东电网连续发生两次大面积线路舞动。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及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分析,收集第一手资料,编写完成输电线路舞动分析报告,绘制完成山东电网输电线路舞动分布图,成为国网公司首批试点单位。深入研究相间间隔棒连接工艺,在淄潍线、光寿双线等500kV线路首次应用相间间隔棒,取得良好效果。进行了500kV济长II线等多起输电线路跳闸原因的现场分析; 对济南供电公司110kV新河变电站10kV新华线过流引发短路跳闸故 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完成500kV站淄潍线高抗、500kV郓城站#3主变、220kV接庄 站#1主变色谱分析异常跟踪处理;处理了华电滕州新源#2主变事故、华能临沂#5高厂变故障、华能嘉祥#2主变套管、大唐黄岛#6主变升高座过热、潍坊供电公司弥南站#2主变铁心接地、华电邹县电厂#7C 主变套管过热等缺陷。 完成了500kV昆嵛站5053开关异音、济南南郊站202开关异音缺陷处理;完成6台新东北电气(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产220kVGIS 伸缩节与母线对接处频繁漏气原因分析及处理;完成北京电力设备总 厂生产的避雷器家族性缺陷排查工作;进行了唐田站、大泽站GIS故 障分析和沈泉站刀闸缺陷分析处理等。 严格落实和执行集团公司《关于加强新投产GIS耐压试验的通知》要求,完成20座新投运变电站的交接耐压试验旁站监督和局放 测试工作。协助莱芜、聊城、泰安、滨州、潍坊、烟台等供电公司完

供电公司安全工作总结

供电公司安全工作总结 是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供电公司安全工作总结,请参考! 供电公司安全工作总结1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司的经济效益与稳定,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组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危险点预控及安全措施卡,下发一系列安全性文件,建立了安全网络监督体系,不断加大安全工作监察力度使公司的安全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 截止到XX年11月15日,我公司安全运行357天;年安全运行320天。未发生任何人员责任事故及考核事故;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生产。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今年,围绕安全生产,我们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种,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写下发了配电网安全性评价项目检查表一册;习惯性违章处罚考核及习惯性违章事例300例。制定了XX年度安全指标分解及考核奖罚;XX 年安全;XX年反事故技术重点措施计划;XX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XX年安全用器具、消防器具购置计划;XX年安全工作重点安排,并实施完成。加大了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使安全考核奖罚有章可循;安全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提前做。 2、就四个工种分别编写下发了《危险点预控及安全措施卡制度》;危险点预控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防止人为责任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此措施要求在各单位在各项工作前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制定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加以落实,变被动防范为主动控制,确保生产现场工作安全。安全措施卡是根据公司安全生产发展的趋势而建立的新的监督与约束制度。使生产运行在安全措施卡的约束下安全作业,是实现生产现场不发生人为责任事故可控、在控的重要途径。从而起到控制危险点和控制违章作业目的。 3、与公司六个基层单位签订了XX年安全责任书;XX年消防责任书;;与施工单位签定《安全施工协议》;使安全安全责任、消防责切实落实到位;人人身上有责任。 4、下发变电一、二种,线路一、二种,检修一、二种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名单;安全领导小组名单的调整。XX年,我们针对新设备、新技术、新的“两票”标准,加强了“两票”执行的管理力度。在每次的安全检查中,我们都对“两票”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对“两票”的执行进行严格考核;全年共执行变电工作票873张,操作票2001张,合格率均达到99.6%,千次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最新版规定清单

火力发电厂行业技术标准、规定清单 A、安装调试试运通用规程标准 1《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导则》国家电网公司工[2003]153 号 2《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原电力部[1996] 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原电力部[1996] 4《模拟量控制系统负荷变动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 5《火电机组热工自动投入率统计方法》电力部[1996] 6《汽轮机甩负荷试验导则》电力部[1996] 7《火电机组启动蒸汽吹管导则》(电综[1998]179 号) 8《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794-2001 9《电力基本建设热力设备化学监督导则》SDJJS03-88 10《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建质[1996]111 号) 1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电综[1998]全套) 12《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电综[1998]179 号 13《电力建设基本工程整套满负荷试运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 14《火电机组达标投产考核标准》(中建企协[2006]6 号) 15《化学监督制度》SD246-88 16《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 561-95 17《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 18《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 19《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DL5009—96 20《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91 21《火力发电厂安全、文明生产达标考核实施细则》 22《火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国电公司[2000] 23《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大纲编制纲要》DZB07-1998 24《火电工程启动试运实施细则》DZB04-1998 25《火电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DZB05-1998 26《火电工程调试措施编制纲要》DZB06-1998

电厂技术监督总结

电厂技术监督总结 百度《电厂技术监督总结》,感觉很有用处, 篇一:年度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年度技术监督工作总结认清形式,加强学习、踏实工作、严格要求全面展开宜宾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年月日(四川华电宜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经过多次准备今天在这里召开了年度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监督总结会,今天的会议主要是将公司发电以来的技术监督工作情况进行汇报,重点是找出现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下面我将公司技术监督总的情况向大家汇报。 一、技术监督工作的情况电力工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的装置性行业,其产品——电能是发、供、用同时完成的,电能又是难以储存的,保持正常稳定供电,对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安定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发、供电设备健康、安全经济运行和计量完整准确是电力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 要完成这项任务,离不开技术监督工作。 宜宾公司成立以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监督水平,技术监督工作并不断走向正轨,并开展技术监督工作保证的机组的运行,其主要的工作有。 、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监督工作体系与工作制度。 公司在年重新成立了技术监督网,并设立了三级技术监督机构,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任,有力的加强了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

、制订了一整套较为科学有效的技术监督标准规程与检查考核办法。 年针对现在管理要求,公司根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四川技术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现技术进步的要求重新制定《技术监督管理制度》以规范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范文使得公司的技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完善建立了技术监督工作的基础资料。 公司各级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各技术监督专业建立了公司#、#机组的技术监督工作的制度、台帐、实验检验制度等基础性工作,使公司技术监督由无到有的转变。 、逐步培养了一支技术监督专业队伍。 人才是根本。 从事技术监督工作的人员,不但要肯钻研、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 经过几年公司人员的不断学习并在技术监督的实践,他们有的已经成为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熟悉有关设备、系统及标准,有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懂得技术管理的专门人才,如公司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人员出了不但完满的完成了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并完成了#、#机新建机组的保护整定、定值通知单的下放、保证了机组的启动调试工作,不但为公司节约了大量的费用,同时提高了公司的技术管理的形象。 、开展了电力设备的全过程技术监督。

供电公司安全工作总结

供电公司安全工作总结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确保我县电网安全运行、供用电管理安全生产,20**年公司及各中层部门、基层班组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非常重视,主要从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和抓落实等五个方面进行。加强了对生产、生活安全的管理,认真抓好安全学习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严格地抓好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抓电网设施的安全改造和维护维修。电网安全运行,全公司安全生产情况正常。到目前止,全公司已连续837天,无安全生产伤亡事故发生。现将公司20**年的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抓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公司和各中层部门,做到抓安全学习不松懈,认真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生产规程和业务技术学习。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求,对上岗前的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考核,经考核合格的人员才聘请录用准予上岗;对在岗工作的210多人员全面的进行安规知识、业务知识学习布置和考核,并对其中9人因参加考核不认真和安全知识不及格者进行补考。个人安全考核成绩列入年度员工考核档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为了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进一步增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提高巩固企业的安全水平。成立了由公司经理担任组长的公司“安全生产月”活动领导小组。对如何开展好“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布置:

1、做好宣传活动。用电视宣传、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电力法》和安全供用电法规。 2、做好动员工作。召开公司中层部门负责人会议,对“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了部署。各中层部门向员工传达了上级和公司对“安全生产月”活动部署的工作要求和安排。 3、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的处理和安全检查。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和生产设施安全状况做全面的检查。 4、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以各中层部门为参赛队的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对“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工作部署,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了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和目的。于20**年6月30日公司党总支、行政、公司工会和公司团组织联合组织了《党史知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来自生产第一线的9个参赛队的18名选手参加比赛。整场比赛在紧张、严肃、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经过必答、抢答两轮激烈的角逐,富阳所获得团体第一名;变电站一队获得团体第二名;调度室获得团体第三名。通过安全培训学习、考核和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增强了全体员工对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认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是观念上的一大进步,把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安全学习、考核,使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对参加第二期农网改造安装的施工队人员,由生产技术部和供用电管理部的技术人员给予上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各供电营业所、变电站、调度室等中层部门,做到按制度每月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学习,讨论分析生产、消防、治安方面的安全情况,交流安全工

做好供电企业安全监督工作的几项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做好供电企业安全监督工作的几项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424-62 做好供电企业安全监督工作的几项 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监督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企业安全监督部门工作难以开展,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系不好协调等情况,致使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笔者结合延安供电局多年来的安监工作经验,就如何搞好供电企业安全监督工作,谈几点看法。 1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搞好安全监督工作的前提。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除了取得领导对安全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同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监督体系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如果安监人员能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及时、准确地分析企业的安全形势,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措

施,使企业安全基础不断巩固,使自己成为领导在安全工作中离不开的参谋和助手,那么领导自然就会重视和支持安全监督体系的工作。 2落实责任 落实责任,是搞好安全监督工作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建立健全以安全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逐级传递安全压力,人人分担安全指标,形成个人保班组、班组保部门、部门保全局的一级保一级的机制,确保安全工作做到思想、责任、管理、措施“四个到位”和时间、人员、精力“三个百分之百”。 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监督、安全保证和安全责任体系,即“三个组织体系”的责任,特别要强调安全责任体系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所承担的具体责任,实行安全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坚持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对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障碍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当年评选各种先进的资格。完善安全责任制考核制度,实行重奖重罚。实施安全生产目标管理,逐级签定安

热控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2010年度火电厂热控技术监督工作总结 福建省电力科学研究院热工室 2010年在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的直接领导下,在华电福建公司、福建能源集团公司以及各火电厂的支持和配合下,我院本着技术监督发现问题,技术服务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技术监督工作。热工专业在院生产部和技术监督中心统一领导下,通过参与电厂热工设备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生产技术服务、技术改造以及周期性的日常检定、校验、维修等工作,为电厂的生产和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 热工专业认真贯彻热工监督规程规定,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定期开展热工试验,提高热工自动调节品质和DCS系统性能;积极配合电厂开展安全性评价,协助电厂制定安全整改措施;建立和完善火电机组热工技术监督数据库,开展热工重大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反事故措施;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各项技术交流和培训工作。现把2010年度我省火电厂热工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生产工作 各电厂对安全工作都非常重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二十五项反措”,认真开展安全日活动及专项安全生产大检查,能够坚持进行反事故演习,及时做出评价,制定防范措施,提高了热工人员对设备故障的判断及处理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目前全省火电机组的热工控制系统都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但由于各厂对DCS系统及相关组态的熟悉程度不尽相同,不同DCS系统之间的安全性能存在差异,DCS系统自身的设计漏洞等问题,导致热工控制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部分电厂在DCS管理制度方面尚未健全,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建议各厂做好如下工作:1)继续加强对DCS 系统的管理力度,严禁DCS系统使用外来U盘等存储介质;2)DCS组态下装和定期备份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3)DCS与外网存在物理连接,建议增加和完善防火墙,保证DCS与外网为单向联系;4)重视DCS系统的性能测试工作,确保DCS系统的安全、可靠;5)加强对热工人员特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