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曹操的父亲曹嵩是被谁杀的?为何一直不报仇
- 格式:docx
- 大小:4.08 KB
- 文档页数:1
曹操父亲之死读后感读罢曹操父亲之死这段历史,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在琅琊避难,后来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跟,便想把父亲接过来享享清福。
谁曾想,这一接,竟接出了一场大祸。
曹嵩带着一家老小,还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一路上,那真是风光无限啊。
光是行李车,就排了老长的队。
可谁能想到,这巨额的财富,却引来了杀身之祸。
当他们走到徐州境内的时候,徐州刺史陶谦,本意是想讨好曹操,便派了都尉张闿带人护送。
可这张闿,原本是个黄巾余党,见财起意,竟然起了歹心。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曹嵩一家子正高高兴兴地赶路,以为有了护送的人就万无一失。
曹嵩可能还在车里跟家人盘算着到了兖州之后怎么过日子,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而那张闿呢,眼睛盯着那些金银财宝,心里的贪念越来越强烈。
终于,他忍不住了,一声令下,他手下的那些兵卒就像恶狼一样扑向了曹嵩他们。
曹嵩他们哪见过这阵仗啊,顿时就乱了套。
曹嵩慌慌张张地带着小儿子曹德往后院的茅厕跑去,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那场面,别提多狼狈了。
曹嵩这个人,平时养尊处优惯了,这时候跑也跑不动,吓得腿都软了。
他使劲地推着茅厕的门,想把自己藏进去,可那门好像故意跟他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开。
小儿子曹德倒是年轻力壮,想护着父亲,可无奈对方人多势众,没几下就被砍倒在地。
曹嵩听到儿子的惨叫声,心都碎了。
这时候,张闿的人已经冲到了茅厕这边,曹嵩知道自己无处可逃了,眼睛里充满了绝望。
他可能在想,自己这一辈子享尽了荣华富贵,没想到最后会落得这么个下场。
最后,曹嵩被乱刀砍死,那些金银财宝也都被张闿一伙人抢走了。
曹操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后,那是悲痛欲绝,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
这一事件,也成为了曹操攻打徐州的导火索。
想想曹嵩的死,真的让人感慨万千。
他本是想跟着儿子去享福的,却没想到因此丢了性命。
这告诉我们啊,有时候财富太多也不一定是好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招来灾祸。
再说说那张闿,为了一时的贪欲,犯下如此大罪,最后也肯定没有好下场。
[键入文字]
曹操之父曹嵩被谁所杀?曹操为何认定是陶谦
公元193 年,曹操的父亲曹嵩死在经过徐州、去往琅邪的途中。
曹嵩之死,是死在陶谦的部下,一个姓张名闿的都尉之手。
曹操认定张闿是奉了陶谦之命行事。
曹嵩这人有取死之道。
他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很有一些钱,花过一千万买得了太尉之官,在初平三年带了一百多辆车的行李与金银财宝由洛阳去琅邪,准备到离开今日青岛不远、诸城县东南的海边地去养老。
他不仅是招摇过市,而是招摇过了小半个中国。
曹嵩与他的仆从,浩浩荡荡地到了徐州境內,陶谦派遣两百名卫兵,交给张闿,护送曹嵩。
依照《吴书》的记载,这张闿抵抗不了一百多辆车行李与金银财宝的诱惑,走到泰山与华县、费县之间,就指挥卫兵,把曹嵩杀了,劫去曹嵩的财物,逃往淮南。
《后汉书.陶谦传》不曾指出杀曹嵩的人,是否姓张名闿,也没有说曹嵩是死在“泰山华费之间”,仅仅说了杀曹嵩的是陶谦驻在(峄县西南的)阴平县的“士卒”。
这些士卒,属于陶谦的一名别将所管。
《应劭传》又有一个说法:杀曹嵩的不是什么阴平守将及其士卒,不是所谓张闿,而是陶谦的几名轻装骑兵。
这几名骑兵,据《应劭传》,是陶谦自己所派。
原因:陶谦很恨曹操,恨曹操攻打了徐州好几次。
《应劭传》的说法,不合于事实。
曹操在曹嵩遇害以前,不曾攻过徐州一次。
陶谦没有理由恨曹操,恨到必须杀曹操的父亲。
那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历史呢?其实,陶谦犯不上杀曹嵩惹怒曹操,如若杀曹嵩,
1。
作者:史遇春二曹操派泰山太守应劭迎接曹嵩及家人的消息被陶谦截获。
在弄清楚曹嵩及家人的具体位置之后,陶谦偷偷派了一队人马,赶在应劭的前面,去袭击曹家。
据说,陶谦击杀曹嵩及其家人的原因有二:其一如上文所说,是为了报复曹操前此对自己的征伐;其二是为了劫取曹家的辎重。
曹嵩在避乱中,将祖上遗留的财物、一辈子做官的积蓄等,全部随行携带,这些财物,加起来装了一百多车。
不用探究这些财物的具体数目,就装运这些财物车辆的数量,就足以让贪者倾心、贼人垂涎了。
陶谦派遣的一队人马前去劫杀曹嵩及家人。
曹家人不明就里,还以为是泰山太守应劭的队伍来接应自己,根本就没有半点防备之心。
陶谦的人马一到,刚进门,先杀死了曹操的弟弟曹德。
曹嵩听到屠戮的嘈杂,他慌忙和家人一起往后院跑,准备越墙而逃。
这么危急的时刻,曹嵩并没有刘邦推孝惠、鲁元的举动,恰恰相反,他先让家人出逃。
大概是翻墙的时候,曹嵩的一个爱妾因为比较胖,他扶了她好几次,她都爬不过墙去。
看着实在是没有办法,曹嵩就只能和爱妾一起躲到了后院的厕所中。
陶谦的兵卒追到厕所,将曹嵩与爱妾一起杀死在厕所中。
陶谦派兵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灭门的准备,纷乱之中,曹家人都在四散逃命,其实,他们已经全部被包围,最终的结果,就是跟随曹嵩的曹家人全部遇害。
在得知父亲及家人遇害的消息之后,曹操是怎样地伤心、痛苦、和愤怒,这个是可以想见的。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攻打陶谦,这年夏天,他拔掉了陶谦辖下的五座城池,一直杀到东海郡(领十三县)。
军队回来的时候,经过郯城,曹操还击破了陶谦的将领曹豹的军队,在此,曹操又拔掉了襄贲(今山东兰陵县一带)。
在这次征讨陶谦的过程中,曹操心中燃烧着熊熊的复仇之火。
所以,他的残杀与屠戮,并不比任何残忍的将领仁慈半分。
也是这一次的残戮,给曹操留下了恶名。
杀父之仇是要报的,但是,须知冤有头债有主。
历史是公平的,在记住你的功业的同时,也不会遗漏你的残忍不仁。
(本篇结束)。
中国历史故事-曹操的父亲是谁?曹操到底是谁的血脉?曹操是三国时期枭雄,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在后世争议颇多,但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大才人物。
他争议多,秘密也同样很多。
比如说世人皆知的曹操墓疑云,以及曹操的身世之谜。
曹操的父亲是曹崇,为东汉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腾是一个非常忠心而清廉之人,一生侍奉过东汉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四位皇帝。
其中汉恒帝的继位,离不开曹腾的帮助。
汉恒帝上位之后,曹腾受到重用,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
因为养父的关系,曹崇在汉恒帝时期当上了司隶校尉。
曹腾是个清廉之人,曹崇却正好相反,贪财好利。
当上官之后,靠着手中的权利狠狠的大赚了一笔。
在曹崇的经营下,曹家很快就富甲一方。
甚至于在中平二年,能捐钱一亿万得了个太尉之职,名列三公。
一年之后,黄巾军作乱,曹崇受到牵连被罢官,随后回到谯县老家。
董卓之乱时,曹操在陈留起兵。
当时曹操原本是想将曹崇接来一起的,但是曹崇不愿意,只肯带着小儿子曹德到琅琊避祸。
兴平元年,曹崇带幼子投奔曹操。
曹操派泰山郡太守应劭前去迎接,最后却没有接到人。
原来徐州牧陶谦派轻骑一路追杀,曹崇和曹德好不容易跑到郡界一带,仍然没有逃过杀机,被陶谦手下杀死。
曹操肯定是曹崇的儿子,那么为何还有曹操身世不明的说法呢?因为流传有两种说法。
《三国志》认为曹崇是西汉西汉丞相曹参的后代,那么曹操身上自然留着曹参的血脉。
但是在《曹瞒传》却又记载,曹崇本来是夏侯家的血脉,是夏侯惇的叔父。
当年曹腾抱养之后,才换了曹姓。
后世人对于曹操到底是曹参还是夏侯家的血脉争论不休,到了今日有了结果也算没有结果。
现代科学家用基因比对的技术,对曹操家族基因与曹参家族基因进行了对比,证明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后来有用同样的方式,将曹操家族基因与夏侯家的基因进行比对,二者不相同,不存在血缘关系。
这样一来,不管是曹参后人还是夏侯家血脉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那么由此也引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曹操的祖辈到底是谁?也许同样是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也许就是乡下种地的,这些一时间都成了可能。
中国历史故事-曹操之父曹嵩死因之谜曹嵩是被谁所杀?《三国志》称曹操是西汉开国功臣曹参之后,实际上曹操之父曹嵩只是曹参后人宦官曹腾的养子,曹操与曹参并无血缘关系。
历史上,大家多关注于曹操的妻子、儿女,很少有人关注到曹操的这位被太监养大的父亲,即曹嵩。
史书关于曹嵩的记载不多,最关键的是,曹嵩的死在历史上疑点重重。
现在有句话说,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曹操就是这样。
东汉末年,朝廷格局四分五裂,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不愿归顺董卓,便逃至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打仗打来打去,难免得罪几个人,曹操得罪的人多了去了,其中一个就是徐州牧陶谦。
原来,曹操曾助袁绍打败了陶谦,陶谦对曹操始终怀恨在心。
曹操起兵以后,父亲曹嵩不愿跟着他冒险,他一个人带着最小的儿子曹德到琅邪避祸去了。
在乱世里,你想找一个世外桃源的地方来避祸可能吗?曹嵩在琅邪郡住了一段时间之后,深刻地感觉到有一个牛逼的儿子有多么重要,刚好那时曹操在兖州,于是曹嵩就写信告诉曹操,说他要带着曹德去投奔他了,让他准备好。
为了早日见到曹操,曹嵩和曹德父子收拾好行李就赶路了,他们第一站是去泰山郡,曹操担心半路上出意外,于是派了泰山郡太守应劭前去接应。
可是,曹操终究是晚了一步。
原来,曹嵩要去兖州投奔曹操的消息被陶谦知道了,陶谦记恨曹操当年多次攻打徐州,为了报复曹操,他派出了数千轻骑去杀曹嵩。
曹嵩和曹德听见马蹄声,还以为是曹操派人来迎接他们了,当即就打开大门放他们进来,谁知道这些人一进门就杀人。
曹德见情形不妙,立刻带着家里的侍卫挡在前面,一边杀敌一边劝曹嵩快逃。
曹嵩慌慌张张地跑向后门,一边逃一边叫上他的美妾们。
到了所谓的后门,曹嵩才发现其实是一个狗洞,只不过现在形势危急,顾不了什么面子了,他先让最喜欢的一个小妾通过,谁知那小妾身材有点胖,直接就卡在了洞里,出不去又进不来,最后陶谦的追兵杀死了曹德,又追上了曹嵩,把曹嵩和一帮妾室全都杀掉了!应劭收到消息时,曹嵩、曹德已经遇害,他害怕曹操迁怒于自己,就放弃官位投奔了袁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导语:曹操是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牛人,后人评价曹操是奸雄也好,是英雄也罢,都无损于曹操的伟大。
而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曹操,和他的父亲曹曹操是三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的牛人,后人评价曹操是奸雄也好,是英雄也罢,都无损于曹操的伟大。
而曹操之所以能够成为曹操,和他的父亲曹嵩密不可分。
曹嵩本姓夏侯,是汉桓帝时期中常侍曹腾的养子。
做太监的儿子,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可以仰仗太监的权势,尤其是曹腾可不是普通的太监,他是侍奉四位皇帝,一直都倍受信任的中常侍,还被封为费亭侯,之后又被任命为大长秋,成为仅次于宰相的高官,可谓贵及人臣。
不过,作为太监的养子,也常常会被人讥讽,像后来袁绍就讽刺曹操是“赘阉遗丑”,是太监的后代,骂得挺恶毒的。
可是曹腾不是一般的太监,曹嵩也不是一般的父亲,他们都给曹操树立起一个爱才重贤的榜样。
曹腾和司马迁不同。
当初任安希望司马迁为自己求情,司马迁婉拒,表示自己身为一个刑余之人,根本没有资格推荐贤才,像蔺相如就常被人嘲笑是宦者令缪贤的门人,司马相如也被人嘲笑是通过养狗太监杨得意的荐举才受到重用。
可是曹腾一生都在不断的推举一些贤能。
像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谿典等,都成为当时的名臣。
即便有位益州刺史种暠弹劾曹腾和外官勾结,图谋不轨,曹腾也不以为意,还经常向皇帝称赞种暠,让种暠非常感动。
而曹腾对贤人的尊重直接影响到曹嵩。
赵咨担任敦煌太守时,曾经举荐曹嵩为孝廉,曹嵩对此一直心怀感恩。
后来赵咨被任命为东海相,从家乡前往赴任,途径荥阳。
当时曹嵩担任荥阳令,在路边迎候赵咨,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唯才是举是曹操连杀子仇人也能包容
导语: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招揽天下人才无论什么时候,会否用人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汉末三国时期,不懂用人艺术的公孙瓒、袁绍、袁术、刘表、刘...
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招揽天下人才
无论什么时候,会否用人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汉末三国时期,不懂用人艺术的公孙瓒、袁绍、袁术、刘表、刘璋等豪杰均以失败告终,只有深谙用人之道的曹操、刘备和孙权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王者地位。
曹操知人善察,唯才是举,在用人方面棋高一着。
他不惜代价网罗天下人才,并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使四面八方的人才纷纷聚集在自己周围,形成谋臣猛将如云的局面。
正是依靠众多人才的辅佐,曹操扫平群雄,完成了统一北方的伟业。
桥玄说曹操是“命世之才”
生于汉末乱世的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后来官至太尉。
史籍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当时很多士大夫都看不起曹操,唯有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颙对他另眼相看。
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何颙一见曹操,便感叹道:“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桥玄又对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
”许子将即许邵,好品评人物,与其兄许靖在当时都很有名气,曹操便造访许邵,他问许邵:“我何如人?”许邵看不起他的为人,闭口不答。
曹操十分恼火,用武力劫持许邵,许邵只好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对被评价为“奸雄”毫不介意,大喜而去。
汉灵帝中平年间,董卓专制朝政,胡作非为,天下豪杰纷纷起兵讨
生活常识分享。
曹操杀人有规律:宽厚只留给人才作者:张国刚来源:《华声·观察》 2018年第8期曹操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他是个奸诈多疑又狂妄的形象;但在当今的不少历史剧里,曹操文韬武略,登高必赋,形象很正面。
单说用人这一方面,对曹操的评价也各有不同。
实际上,曹操如何用人,又为何杀人,可以梳理出一定的规律性。
曹操的心结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最大的心结无疑是家庭出身问题。
他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
宦官之后,在时人眼中为“寒族”。
这种社会地位使他自尊心极强,并且积极进取。
他酷爱读书,经史典籍广泛涉猎,尤其爱读军事著作,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的作品几乎能与名家媲美。
曹操的父祖都不是文化人,他能取得这些文学成就,一方面因其自身的天赋和努力,另一方面也因为他非常注意结交名士。
蔡邕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曹操非常敬重他,常向他请教。
此外,曹操早年的很多密友都是名士,比如大名士袁绍、以侠义闻名的张邈等。
但这些名士果真欣赏曹操吗?不一定。
官渡之战中,“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替袁绍写了一篇讨伐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里面是这么骂曹操的:曹操的祖父曹腾是臭名彰著的中常侍之一,与左倌、徐璜(东汉末期的宦官)这些妖孽,兴风作浪,伤害百姓;曹操的父亲曹嵩,小时候不过是一个要饭的孩子,被曹腾收养,贪渎财货,买得官位;曹操本人也是盗窃权位,擅作威福。
这样的话从袁绍嘴里说出来,至少表明了一些正牌名士心里真正的看法。
对人才宽厚在东汉末年的乱局之中,曹操能赢,除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外,还赢在胸襟气度上。
公元194年,曹操征讨陶谦时,好友张邈与部将陈宫背叛了他,投奔了吕布,整个兖州几乎全部响应,只剩三座城的将领愿意跟随曹操。
他的幕僚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儿都被张邈劫持了,曹操于是对毕谌说:“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你可以离去。
”毕谌信誓旦旦地说绝无二心,曹操信以为真,感动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可毕谌一出门,就跑到张邈那里去了。
作者:史遇春一说起杀父之仇,当然须先从曹操的父亲曹嵩说起。
曹嵩任职的时期,正是摇摇欲坠的大汉江山即将倾覆的阶段。
大汉王朝在江河日下的时候,和许多即将倾覆的政权一样,有着如下的状况:一、主上昏庸孱弱,缺乏独断乾纲的实力、智力和决断力。
二、朝政被群小把持,太监跋扈或者外戚干政成为司空见惯的状态。
三、朝廷以外,环伺着狼子野心的乱臣贼子。
他们往往打着“正君位、清君侧”的旗号,行一己之私,对权力虎视眈眈、垂涎欲滴。
这种混乱的状况,直接的结果,就是:江山风雨飘摇、时局动荡不安,战阵彼伏此起。
曹嵩是朴实谨慎的人,面对诡谲危险的时局,他选择了归乡避祸。
曹嵩辞掉官职之后,最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境)。
后来,董卓之乱(中平六年至初平三年,公元189年~192年),曹嵩为了躲避战乱,他从沛国谯县辗转到了琅邪郡(即琅琊,今山东临沂市北),具体的地点据说是华县。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其实曹嵩避祸华县的时候,华县还属于泰山郡。
华县是在兴平三年(196年)由泰山郡划给琅琊郡的。
曹嵩大约死于193-194年,假若他生前从谯县辗转到的具体地点是华县的话,那么,上面那句话的准确说法应该是:曹嵩从沛国谯县辗转到了泰山郡。
为了保护家小,也为了团聚,曹操派遣泰山郡的太守应劭护送父亲及家人到兖州【按照东汉的区划,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
当然,要迎接家小,曹操自然会提前派人知会家里。
按照常识判断:曹嵩及家人也会按照约定好的时间、事宜及路线向汇合点行进。
在此之前,徐州牧(徐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到汉灵帝的时候,除了行政权外,地方的军事权也由州牧掌管)陶谦与造反的民间力量勾结,攻取了朝廷治下泰山郡的华县(遗址在山东费县城东北20公里方城镇境内)、费县(地处山东省中南部,隶今临沂),并对任城(今山东济宁境内)等地进行了侵略攻占。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宗族5000余人,魏帝曹芳亲生父亲曹楷为何坐视不管?Mer86 历史问答达人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2-15 11:53 关注一、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只是诛灭了曹爽三族,并没有杀曹氏近支宗族。
杀五千人是什么概念二、曹爽是远支宗室。
他被夷三族,曹氏近支宗室并不太在意。
因为近支宗室与曹爽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三、魏帝曹芳的生父不确定是谁,后人只是根据《魏氏春秋》的记载,推测曹楷可能是曹芳的生父(曹楷是曹操的孙子、任城威王曹彰之子)。
并且,即便说曹楷就是曹芳的生父,他当时也没有能力管曹芳那摊子事。
因为曹丕在位时,确立了士族主管政务,远支宗室主管军务的国策。
比如,曹魏的政务由陈群、司马懿等士族把持,军务由曹真和曹休等远支宗室把持。
正经的曹氏宗族,如曹植、曹彰等人,是没有政治地位的。
他们当时不仅无权,而且还备受猜忌,都是混吃等死的待遇。
曹叡继位后,政策不变,军政大权仍然由士族和远支宗室操控。
曹植想出山干点事,曹叡死活不同意,荣誉职务给他加了又加,但实权职务一个都不给。
到了曹芳时期,像曹楷这样的近支宗室没有任何政治号召力可言。
一个俸禄六百石的县令说话都比王爷管用。
四、实际上,曹魏的近支宗室与司马家族的关系还可以,双方并没有闹到水深火热,你死我活的地步。
比如曹植的儿子曹志跟晋武帝司马炎的关系就很好,两人堪称基友,经常通宵谈话,司马炎很佩服曹志。
如果不是因为曹志无心政治,再加上他同情司马攸的境遇(曹植的遭遇跟司马攸很像),跟司马炎闹翻了。
他在晋朝肯定混得是风生水起。
还比如曹楷(可能是另一个人,与曹楷同名同姓),他在晋朝担任崇化宫少府,司马炎把皇太后的宫殿事务都交给他打理了,这种信任也是曹魏皇帝给不了的。
当时与司马氏斗得你死我活的,是魏国的远支宗室,如曹爽等人。
因为像他这种远支宗室掌握一部分权力,具有斗争的资本。
五、司马氏与曹氏正式闹掰,是在司马师废黜曹芳之后。
司马懿生前,其政治野心一直都隐藏的非常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曹操的父亲曹嵩是被谁杀的?为何一直不报仇
导语:曹嵩怎么死的?《三国演义》里,曹操的父亲曹嵩带领一家老小和钱财路过徐州,徐州牧陶谦欲巴结曹操,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
而张闿见
曹嵩怎么死的?《三国演义》里,曹操的父亲曹嵩带领一家老小和钱财路过徐州,徐州牧陶谦欲巴结曹操,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
而张闿见到曹嵩有很多金银珠宝,就起了贪心,杀尽了曹嵩全家,取了财物,放火烧寺后逃奔淮南。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曹操做了丞相后,为何不找张闿报杀父之仇?
而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陶谦要捕杀曹嵩有很多的机会,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
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在初平三年和陶谦一起并肩作战,讨伐李傕,两人感情非浅。
从这几点看,陶谦派出人马保护曹嵩,向曹操示好才是最可能发生的情况。
可惜,问题出在护卫的将领身上。
曹嵩从琅琊前往兖州,携带一百多辆金银,实在让人眼红。
陶谦的部下,很多都是黄巾降将,三国演义将张闿如此设定,颇有道理。
加上华县、费县地区,多有叛军屯聚,治安情况非常不好,张闿假扮贼兵,浑水摸鱼也有个借口。
更为重要的是,在张闿杀害曹嵩之后,曹操没有尽全力去淮南追杀杀父仇人,而是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向了徐州的陶谦,攻占徐州十余城,竟然屠城,把百姓全部杀死。
整个徐州都为之恐惧,幸亏青州刺史田楷与平原相刘备带兵救援徐州,勉强抵挡住了曹军的攻势。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