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 格式:doc
- 大小:271.00 KB
- 文档页数:4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全国2011年7⽉⾼等教育⾃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A.提⾼教学⽔平的重要⼿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段C.提⾼逻辑思维能⼒的重要⼿段D.认识个体⼼理特征的重要⼿段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A.直接性与随机进⾏B.精确性与抽样进⾏C.间接性与抽样进⾏D.外显性与随机进⾏3.在研究中,⽤数字符号“1”表⽰男⽣,⽤数字符号“0”表⽰⼥⽣,这⾥数字“1”和“0”属于(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率变量数据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于描述( )A.⼆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C.具有百分⽐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C.中数D.众数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A.0.50 B.被试的通过率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平8.主观题的优点是( )A.测验效率⾼B.作答容易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9.下列以⾮⽂字著称的智⼒测验是( )A.韦克斯勒智⼒测验B.斯坦福⼀⽐纳智⼒测验C.瑞⽂标准推理测验D.中⼩学⽣团体智⼒筛选测验10.抽样时,总体⽐较⼤,所抽样本容量⽐较⼩,并且总体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的情况下,应采⽤( )A.随机抽样B.分阶段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1.希腊字母µ代表的是( )A.总体标准差B.总体平均数C.样本标准差D.样本平均数12.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不包括...( )A.命题标准化B.评分标准化C.分数标准化D.施测标准化13.由若⼲宽度相等、⾼度不⼀的直⽅条紧密排列在同⼀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是( ) A.简单条形图B.复合条形图C.次数直⽅图D.次数多边图14.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的( )A.集中关系B.离散关系C.等距关系D.倍数关系15.单向⽅差分析的原理是( )A.单侧检验B.双侧检验χ检验D.t检验C.2⼆、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16.教育测量17.结构效度18.⼼理测验19.Ⅱ型错误三、简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20.简述实验技能考核需要遵循的原则。
00452教育系统与测量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教育条件下受教育者的( C ) A. 行为特征 B .人格特质 C 心理特性 D .生理特性2.在教育测量中,人们用标准分数来反映学生的能力高低,这种情形下所得到的测量结果属于 ( C )A. 称名变量 B .顺序变量 C 等距变量 D. 比率变量3.某中学会考语文的平均分数为88分,标准差为14.2分,数学的平均成绩为72分,标准差为13.5分。
则语文成绩差异程度( C )A. 等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B .大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C .小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 D. 与数学成绩差异程度不可比较4.百分等级是( D )A. 差异量数 B .集中量数 C 差异系数 D .地位量数5.针对两列顺序变量数据之间的相关问题,一般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A )A. 等级相关 B .积差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列联相关6.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人数分别为10、12、14的三组学生成绩的差异,则其组内自由度应为( C ) A .2 B .3 C .33 D .357.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实施的用于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和进步情况的测验是( B )A. 诊断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安置性测验D .终结性测验8.下列属于客观题的是( A )A .是非题 D .论述题 C. 计算题D .证明题 9.标准差S 属于( C )丸总体统计量 B .总体参数 C. 样本统计量D .样本参数10.学生的测验分数(除等级分数外)通常都被看作是( D ) A .非随机变量 B. 函数变量 C. 离散性随机变量 D .连续性随机变量11.统计假设检验中,备择假设又称为( A )A. 研究假设 B .虚无假设 C. 原假设D .零假设 12.自陈量表法一般用于( B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能力倾向测验D .创造力测验13.在一组连续变量的次数分布表中,“80~85"这组的实际下限是( A )A .79.5B .80C .84.5D .8514.设两个相关系数分别为6.06.0y y -==R R xx 、则表明的相关强度是( C )A. xx R 的相关强度大 B .y y R 的相关强度大 C .二者的相关强度一样大 D .二者相关强度的大小无法比较15.下列对单向方差分析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 可以同时对多于两个的总体平均数有无显著性差异作出检验B .相配的实验设计称为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 C. 可以分析多个方向上多个总体平均数间的差异 D .事先需要精心采集数据和整理数据二、名词解释题16. 描述统计:是把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科学地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的统计方法。
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课程代码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不.属于等距变量特性的是()A.可比性B.可加性C.可除性D.可平均2.在某个拼写测验分数分布表中,“80~90”这一组的累积百分数为76,这表示()A.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76%B.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24%C.89.5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76%D.89.5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24%3.当我们需要用图形按学生的家庭出身(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及其他)及性别来描述学生情况时,最好采用()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4.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A.宽度相等B.高度相等C.间隔不同D.色调不同5.下列数据中,不可能...是相关系数取值的是()A.-0.85B.0.0C.0.67D.1.036.已知两列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样本容量很小,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好采用()A.积差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7.标准分数量尺属于()A.名义量尺B.顺序量尺C.等距量尺D.比率量尺8.一个性能优良的试题,其区分度指数的取值必须()A.大于0.40B.大于0.60C.在0.6至0.8之间D.在0.8至1.0之间9.某份试卷按百分制计分,现用再测法来考察测验的信度,应计算两次测验分数的()A.积差相关B.等级相关C.点双列相关D.列联相关10.大规模使用的标准化测验,其信度系数的取值必须()A.大于0.50B.大于0.90C.等于1.0D.达到显著性水平11.当一个总体比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而所抽样本比较小时,应采用()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2.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A.原总体分布的平均数B.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一半C.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n分之一D.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n分之一13.虚无假设在统计假设检验中被当作已知条件运用,因此,虚无假设应是一个()A.相对明确的陈述B.相对模糊的陈述C.简短的陈述D.用符号表示的陈述14.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计算的检验统计量没有进入危机域,则说明()A.不是小概率事件B.是小概率事件C.应拒绝虚无假设D.应接受备择假设15.严格配对的两批实验对象,在不同实验上取得的两组数据属于()A.独立总体B.相关总体C.同一总体D.混合总体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顺序变量17.负相关18.稳定性系数19.概率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卷子(课程代码00452)本卷子共3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一局部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淘宝店铺自考赢家1.数学竞赛中各个工程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是A.称名变量B.顺序变量C.等距变量D.比率变量2.百分等级反映某一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A.相对地位B.集中趋势C.误差大小D.差异程度3.当一个变量是连续变量,另一个变量是二分类的称名变量时,计算其相关系数的方法是A.积差相关B.点双列相关C.等级相关D.完全相关4.以下哪个选项的内容是地位量数A.标准差和百分位B.平均数和中位数C.中位数和百分等级D.平均数和方差5.在圆形图中,表示频数及其百分比的是A.弧度B.直径C.半径D.扇形面积6.描写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是A.集中量数B.相关系数C.中位数D.差异量数7.以下哪些统计图式可用于表示累积次数分布A.直方图式和线型图式B.直方图式和曲线图式C.线形图式和曲线图式D.线型图式和多边图式8.{2,3,3,4,5,5,5,6,6}这组数据的众数是A.2 B.3C.5 D.69.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均属于A.年龄常模B.年级常模C.组内常模D.开展常模10.影响信度的因素是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抽样误差D.标准误差11.由他人对被评者的心理或行为做出评价的人格测验的方法是A.评定量表法B.自陈量表法C.情境测验法D.投射测验法12.为探测与确定学习困难原因而施测的一类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终结性测验D.诊断性测验13.小明15岁,智力年龄是16.5,他的IQ是A.91 B.100C.110 D.11514.全部随机抽样方法中最根本的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分阶段抽样D.等距抽样15.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研究对象的全部个体(个体数多至无法确定)的总和是A.样本容量B.标准样组C.有限总体D.无限总体第二局部非选择题(共70分)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6.教育测量17.散点图18.测验效度19.随机变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20.简述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卷子(课程代码00452)本卷子共3页,总分值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考前须知:1.本卷全部真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卷子上无效,卷子空白处和反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局部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卷子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局部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地域无效。
第一局部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
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相比,其突出差异之处是A.直接性 B.客观性 C.全面性 D.间接性2.以下数据中,属于顺序变量数据的是A.某项能力测试得6分 B.月工资3000元C.羽毛球比赛得第2名 D.数学成绩为80分3. 与分组区间“l5一l9〞等价的是A.(14.5,l9.5 B.14.5,l9.5 C.(14.5,19.5)D.14.5,l9.5)4.不用画坐标轴的统计图是A散点图 B. 圆形图 C. 线形图 D.次数多边图5.假设检验的原理是A. 由个体推断总体 B.由样本推断总体C.由总体推断样本 D.由小样本推断大样本6.在某测验结果分帮表中,“70~80〞这一组的累积百分数为64,这表示A.7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64% B.7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36%C. 79.5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64%D. 79.5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36%7.小明平常、期中、期末的英语成绩分别为90分、95分、86分。
综合评定他的成绩时,哪种量数代表其水平更合理8.两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均采纳百分制计分,考察二者之间的相关,应采纳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双列相关 D.列联相关9.测验实际上测到它打算要测的东西的程度,称之为A.区分度 B. 难度 C.信度 D.效度10.在统计学中,小概率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不高于A.O.5O B.O.05 C.0.Ol D.O.00511.下歹g估量信度的方法中,常用于评价多个平行测验的是A.等值性系数 B.重测信度 C.稳定性系数 D.内部一致性系数12.一个随机变量全部取值点的概率之和为A.O B.1 C.2 D.313.以下不属于随机抽样方法的是丸方便抽样 13.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14.在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平均数抽样分布的平均数与原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关系是A.二者相等B.抽样分布平均数等于原总体平均数的一半第二局部非选择题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
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5*2=30)1、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的理解(13)2、比率变量、等距变量、名称变量、顺序变量的理解(14-15)3、散点图(适合描述二元变量之间的关系;右侧倾为正相关;左侧倾为负相关;越近园形;相关程度月低,越近直线相关越高)(70)4、线形图,表示事物发展演变趋势(32-37)5、条形图表示统计量之间数量关系6、圆形图表示统计事项在总体中的比例。
7、集中量数(数据集结的趋势。
代表值:算术平均,中位数、众数)8、差异量数(反映数据离散程度、变化幅度的值。
代表值:平均差AD、标准差S)9、观测值加上一个常数,平均数为原X+c,标准差不变。
4210、年级常模的理解9311、效度、信度、(一个测验的质量)难度、区分度(一个题目的质量)的理解p11812、布鲁姆教育目标三个主要领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理解16013、情景测验法的理解。
(198)14、对确定事件与概率事件的理解20615、概率的取值范围[0,1],小于0.05或0.01的概率(小概率)16、对正态分布的理解21117、抽样方法的理解21818、对统计假设的理解23519、对单、双侧检验的理解24520、Z检验(2个均数之差),F检验(3个以上均数差异) x2检验(计数数据之差)的理解二、名词解析(3*5=15)1、描述统计:是对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表达42、教育统计:就是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
33、抽样误差(标准误)描述所抽样本特征量数离散程度的指标2274、方差分析:多个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方法。
2955、教育测量: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56、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多少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的次数多少分布。
187、集中量数:观测数据具有向某点集中的趋势,反映次数分布集中趋势的量数叫集中量数。
全国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45210、1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数据中属于测量评估数据的是( )。
A.王红每分钟跳绳107下;B.王红的智商为123;C.王红在某年级2班;D.这学期王红班里有10名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
2.在同一个图形中,允许画若干条不同的线形图,一般不超过:( )。
A.2条B.3条C.4条D.5条3.在某个次数分布表中,“80—85”这一组的实际下限是:( )。
A. 79.0B. 79.5C. 80.0D. 80.54.X、Mdn、Mo三点合一时,数据分布形态为:( )。
A.正态B.正偏态C.负偏态D.多峰态5.某生的平时语文成绩为80分,期中考试为85分,期末考试为78分,综合评定成绩时,应该用什么量数代表其水平更合理( )。
A.XB.MdnXC.MoD. w6.平均差的缺点是( )。
A.不直观B.不是所有数据参加运算C.不便于做进一步代数运算D.科学性较差7.下面哪个量数是相对差异量数( )。
A. XB.Mdn第 1 页共 108 页C.CVD.Mo8.学期初或单元教学开始时使用的测验是( )。
A.安置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终结性测验D.能力倾向性测验9.下列相关系数中,相关最弱的是( )。
A.-0.80B.-0.46C.0.15D.0.5210.某份数学试卷满分为100,现在要分析试卷中某道以0或1计分的题目的区分度,应采用( )。
A.二列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11.一个测验在对同一批被试进行多次测量时结果的一致性叫做( )。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12.下列各种统计方法中属于描述统计的是( )。
A.t检验B.计算标准差C.求总体平均数的置信区间D.方差分析13.在平均数抽样分布的统计图上横轴表示( )。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6分)1.零点是相对的,具有相等的单位,一般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的数据是( )。
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2.表明测验项目构成应测行为领域的代表性样本的程度的效度指标是( )。
A.内容效度B.效标关联效度C.结构效度D.构想效度3.某班5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成绩是9、7、7、8、9,其平均差是( )。
A.0.5B.0.8C.1.5D.24.已知某次数分布的平均数为103,中数为99.6,其众数为( )。
A.99.6B.103C.101.3D.92.85.有一列数据为{3,6,7,9,9,10,12,16,17,20},则该组数据的中数是( )。
A.9B.9.5C.10D.10.56.一名学生考试成绩转换成T分数为T=60,则其Z分数应该是( )。
A.-1B.0D.27.反映数据分布集中趋势的特征量是( )。
A.相关系数B.差异系数C.集中量数D.差异量数8.如果相互关联的两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着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变化方向一致,这表明两变量之间有( )。
A.正相关B.负相关C.完全相关D.零相关9.两个独立的正态总体,已知总体方差相等但未知总体方差的具体数值,从中分别抽取容量为10和12的两个样本进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其自由度应为( )。
A.20B.21C.22D.2310.次数分布表中25~35一组的组中值应该是( )。
A.29.5B.30C.30.5D.3111.一班32名学生的平均分为72.6,二班40人平均分为80.2,三班36人平均分为75,则三个班级总平均分为( )。
A.75.93B.76.21C.80.2D.73.212.一组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平均数是50,标准差是4,Z值是2的原始数据是( )。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温度计测出的气温量值是()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2.下面题型中属于客观题的是()A.计算题B.证明题C.作图题D.选择题3.这组数据{6,17,21,9,16,12,10,7,8}的中位数是()A.7B.8C.10D.164.跟一组规定明确的知识能力标准或教学目标内容对比时,对学习者的测验成绩作出解释的一类测验是()A.常模参照测验B.诊断性测验C.终结性测验D.标准参照测验5.下列能反映数据分布离散趋势的特征量数是()A.相关系数B.地位量数C.集中量数D.差异量数6.在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最高级的层次是()A.领会B.评价C.分析D.知识7.一列是连续变量数据,另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计算相关系数时应该运用()A.等级相关B.点双列相关1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C.积差相关D.列联相关8.同时对多个总体平均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一般方法是()A.单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B.两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C.卡方检验D.方差分析9.测验所得分数(测值)一致性的测验性能质量指标称为()A.难度B.区分度C.信度D.效度10.适用于总体很大,样本较小,总体无中间层次结构的随机抽样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抽样D.分阶段抽样11.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智力测验是()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比纳-西蒙智力量表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D.团体智力筛选测验12.原总体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情况下的平均数的抽样分布服从()A.Z分布B.t分布C.2χ分布D.F分布13.在统计学中,总体相关系数表示为()A.rB.ρC.μD.δ14.已知班级平均成绩为60分,标准差为5分,若某学生考试成绩标准分Z=2,则其考试成绩分数为()A.62B.65C.70D.7515.下列一般不.影响样本对总体代表性的因素是()A.总体本身离散性B.总体容量大小C.抽取样本容量大小D.抽样方法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比率变量2 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全国2010年4月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317.标准分数常模 18.心理测验19.总体分布拟合良度检验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简述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课程代码:0045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意义在于它是( B )绪论-8A.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B.教育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D.认识个体心理特征的重要手段2.教育测量的突出特点是( C )绪论-7A.直接性与随机进行B.精确性与抽样进行C.间接性与抽样进行D.外显性与随机进行3.在研究中,用数字符号“1”表示男生,用数字符号“0”表示女生,这里数字“1”和“0”属于( A )1-14A.称名变量数据B.顺序变量数据C.等距变量数据D.比率变量数据4.在统计分析图中,条形图通常用于描述( D )1-35A.二元变量的观测数据B.某种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C.具有百分比结构的分类数据D.离散性变量的统计事项5.下列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B )2-53A.算术平均数B.平均差C.中数D.众数6.组内常模可以分为( A )4-91A.百分等级常模与标准分数常模B.百分等级常模与年龄常模C.标准分数常模与年级常模D.年龄常模与年级常模7.在标准化常模参照测验中,测验项目的恰当难度是尽量接近( A )5-122A.0.50 B.被试的通过率C.1.00 D.特定的划界点(或称决断点)水平8.主观题的优点是( D )6-169A.测验效率高B.作答容易C.能有效控制阅卷者的评分误差D.可以考察分析综合能力9.下列以非文字著称的智力测验是( C )6-183A.韦克斯勒智力测验B.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D.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选测验10.抽样时,总体比较大,所抽样本容量比较小,并且总体各部分元素之间的差异大于各部分元素之内的差异的情况下,应采用( D )7-220A.随机抽样B.分阶段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1.希腊字母代表的是( )A.总体标准差B.总体平均数C.样本标准差D.样本平均数12.测验全过程的标准化不包括( C )6-157A.命题标准化B.评分标准化C.分数标准化D.施测标准化13.由若干宽度相等、高度不一的直方条紧密排列在同一基线上构成的图形是( C )1-26A.简单条形图B.复合条形图C.次数直方图D.次数多边图14.标准差反映的是数据的( B )2-53A.集中关系B.离散关系C.等距关系D.倍数关系15.单向方差分析的原理是( C )12-296A.单侧检验B.双侧检验C.检验 D.t检验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6.教育测量绪论-5答: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规则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
课程代码:0045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不.属于等距变量特性的是()
A.可比性
B.可加性
C.可除性
D.可平均
2.在某个拼写测验分数分布表中,“80~90”这一组的累积百分数为76,这表示()
A.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76%
B.8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24%
C.89.5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76%
D.89.5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24%
3.当我们需要用图形按学生的家庭出身(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及其他)及性别来描述
学生情况时,最好采用()
A.散点图
B.线形图
C.条形图
D.圆形图
4.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
A.宽度相等
B.高度相等
C.间隔不同
D.色调不同
5.下列数据中,不可能
...是相关系数取值的是()
A.-0.85
B.0.0
C.0.67
D.1.03
6.已知两列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样本容量很小,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好采用
()
A.积差相关法
B.等级相关法
C.点双列相关法
D.列联相关法
7.标准分数量尺属于()
A.名义量尺
B.顺序量尺
C.等距量尺
D.比率量尺
8.一个性能优良的试题,其区分度指数的取值必须()
A.大于0.40
B.大于0.60
C.在0.6至0.8之间
D.在0.8至1.0之间
浙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第1 页(共 4 页)
9.某份试卷按百分制计分,现用再测法来考察测验的信度,应计算两次测验分数的
()
A.积差相关
B.等级相关
C.点双列相关
D.列联相关
10.大规模使用的标准化测验,其信度系数的取值必须()
A.大于0.50
B.大于0.90
C.等于1.0
D.达到显著性水平
11.当一个总体比较大且内部结构复杂,而所抽样本比较小时,应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分阶段抽样
D.等距抽样
12.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
A.原总体分布的平均数
B.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一半
C.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n分之一
D.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n分之一
13.虚无假设在统计假设检验中被当作已知条件运用,因此,虚无假设应是一个()
A.相对明确的陈述
B.相对模糊的陈述
C.简短的陈述
D.用符号表示的陈述
14.在统计假设检验中,如果计算的检验统计量没有进入危机域,则说明()
A.不是小概率事件
B.是小概率事件
C.应拒绝虚无假设
D.应接受备择假设
15.严格配对的两批实验对象,在不同实验上取得的两组数据属于()
A.独立总体
B.相关总体
C.同一总体
D.混合总体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6.顺序变量
17.负相关
18.稳定性系数
19.概率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任选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题全做,以前3题计
分。
)
20.简述散点图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21.简述相对评分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22.简述效度的种类及各种类的涵义。
23.简述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浙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第2 页(共 4 页)
浙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 第 3 页 (共 4 页)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4.甲乙两位学前教育资深专家采用“分项打分,综合评估”的方法,对某市10所实验
幼儿园的办园整体水平进行独立评估。
各所幼儿园的分数见下表,请通过计算等
(计算公式:r R =1-
)
1n (n D 62
2-∑)
25.四名学生在语文测验(X =76分,标准差S=9)上的得分分别为87分、56分、79
分、64分。
求四名学生语文测验分数的标准分数分别为多少?
(计算公式:Z=S
X
X -)
26.某招工考试成绩服从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的正态分布,若现招录比例为20%,
请代为划定录取分数线。
(正态分布表附后)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1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两题全做,以27小题
计分。
)
27.已知10位评委对A 参赛选手的评分如下,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X 、平均差AD 和
标准差S 。
(请用列表方式进行计算) X i :8,6,9,7,8,9,5,7,6,5
(计算公式:X =n
X X X n 21
+++ ;AD=n X X i -∑;S=n )X X (2i -∑)
28.某年级四个班在期末语文测验上的成绩如下表所示,试问这四个班在期末语文测验
2(计算公式: χ2
=e
2
e o
f )f f (-∑)
浙00452#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卷 第 4 页 (共 4 页)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2分)
29.试比较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的主要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