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作者:李强徐珊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一、弃置费用会计核算现状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是预计未来发生的弃置费用,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一或有事项》的规定,将其折算为现值计人固定资产成本,同时确认为相应的预计负债。
对于石油、天然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将符合或有事项准则中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计入“预计负债”科目,同时相应增加油(气)井及相关设施的账面价值;对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在废弃时发生的拆卸、搬移、场地清理等支出,应当计人当期损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企业在确定最佳估计数时,应当综合考虑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风险、不确定性和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有确凿证据表明该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当前最佳估计数的,应当按照当前最佳估计数对该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对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后续计量的具体核算方法并没有全面给出,导致现实会计业务的处理出现紊乱现象。
主要有以下两种现象:一是部分企业初始购置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时,由于初始对于弃置费用估计的方法不科学,以至于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偏离其实际价值,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二是部分企业于资产负债表日对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后,对于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存在明显不足。
本文基于在对于弃置费用会计核算的不足,将重点阐述合理估计预计负债及调整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重要性,并对调整预计负债后的具体核算内容作相关探讨。
[例]甲公司购置一无需组装的固定资产,支付价款3000000元,支付运费50000元,预计该固定资产可以使用10年。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探究作者:胡永山来源:《会计之友》2011年第32期【摘要】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模式的建立,既是对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同时也为特殊行业的特定企业通过逐步建立支付储备,最终有足够财力承担环境恢复义务奠定了制度基础。
但现行准则规定将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是错误的,因为未来发生的经济业务不能影响现时资产的价值。
文章建议借鉴偿债基金的处理方法,将未来需要支付的弃置费用的年金偿债基金计入生产成本和预计负债中,待资产报废时一次将累积的预计负债用于弃置费用的支付;并进一步讨论了预计的弃置费用发生变化或使用的折现率发生变化时的会计处理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
【关键词】弃置费用;资产;会计确认一、导言2006年我国发布的会计准则要求对特殊的固定资产确认弃置费用,以便在其废弃时能够积累足够的资金用于相关的环境恢复。
在当前会计准则和经济环境中引入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不仅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
资产弃置义务有以下特征:具有明显的约束刚性;费用金额较大;确认与计量特殊。
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都有弃置费用。
只有特殊行业的特殊资产才会发生弃置费用。
因为该项资产在使用完毕报废时,废弃该项资产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煤炭开采企业的矿井、矿场等固定资产恰好符合应当考虑弃置费用的资产的特点,应该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在资产构建中确认弃置费用。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对于这些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关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但问题在于:将未来将要发生的弃置费用的现值直接计入现在的固定资产价值合理吗?二、资产确认的基本理论按照会计理论的要求,确认一项资产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和其确认条件。
关于因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确认的预计负债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解读一、原文:企业应当进一步规范关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用指南的规定,对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进行会计处理。
本解释所称的弃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在确认后,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费用应当确认为财务费用;由于技术进步、法律要求或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特定固定资产的履行弃置义务可能发生支出金额、预计弃置时点、折现率等变动而引起的预计负债变动,应按照以下原则调整该固定资产的成本:(1)对于预计负债的减少,以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限扣减固定资产成本。
如果预计负债的减少额超过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出部分确认为当期损益。
(2)对于预计负债的增加,增加该固定资产的成本。
按照上述原则调整的固定资产,在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
一旦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预计负债的所有后续变动应在发生时确认为损益。
二、解读:(一)一般情况下弃置费用的处理:【例1】经国家审批,某企业计划建造一个核电站,其主体设备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在该项设备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
20×7年1月l日,该项设备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共8000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10年,预计弃置费用为100万元。
假定折现率(即实际利率)为10%,复利现值系数(P/F,10%,10)=0.3855。
【该现值系数用于对来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的快速计算,考试一般为已知,考生须能利用该系数快速求现值】。
假定金额用万元表示。
解答:1、计算已完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考生须掌握】核反应堆属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
20×7年1月1日,弃置费用的现值=100×(P/F,10%,10)=100×0.3855=38.55万元。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8000+38.55=8038.55(万元)借:固定资产8038.55(工程成本+弃置费用的现值)贷:在建工程8000(工程成本)预计负债38.55(弃置费用的现值)注意:①弃置费用不等于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探讨作者:许建钊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19期摘要:弃置费用也叫弃置成本,弃置费用在会计处理以及税收处理上存在金额计算繁琐、折现率选取争议、后续条件变化影响等很多难点问题。
笔者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探讨弃置费用处理的一些改进设想。
关键词:弃置费用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折现弃置费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
基于新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加强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处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现行会计弃置费用处理以及问题(一)现行会计对弃置费用处理现行会计对于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处理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例如:某企业计划建造一个核电站,其主体设备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法律规定,企业应在该项设备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
2018年1月1日,该项设备建造完成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共1000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20年,预计弃置费用为1 00万元。
假定折现率(即为实际利率)为10%,(P/S,10%,20)=0.14864。
第一,计算已完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核反应堆属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
2018年1月1日弃置费用的现值=1 00×(P/S,10%,20)=100×0.14864=14.864(万元);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14.864=1014.864(万元)借:固定资产 1014.864贷:在建工程 1000预计负债 14.864第二,2018年12月31日,按照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以及预计使用20年进行折旧,折旧额为1014.864/20=50.7432万元计入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同时按照实际利率对预计负债摊余成本进行调整。
固定资产入账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固定资产入账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资产净值:首先需要确定固定资产的净值,在计算净值时需要考虑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任何累计减值准备。
2. 决定弃置费用:根据公司的内部决策或相关法规,确定弃置资产的费用。
这些费用可能包括拆除费用、设备搬迁费用等。
3. 计提减值准备:如果固定资产的净值低于其估计弃置价值,则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4. 计提弃置费用:根据决策或法规,将确定的弃置费用计提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帐户中。
5. 减记固定资产:将计提的弃置费用从固定资产账户中减记。
6. 转入损益:将减记后的弃置费用转入损益账户,作为当期的费用。
以上是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根据公司的内部规定、法规和会计准则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实际操作中遵循公司的内部规定,并咨询专业会计人员的指导。
固定资产弃置费⽤会计与税收如何处理⾯对固定资产的弃置费⽤,作为⼀名会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应⽤指南对固定资产的弃置费⽤作出了规定,即所谓的弃置费⽤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出,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固定资产成本的⾦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油⽓资产的弃置费⽤,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油天然⽓开采》及其应⽤指南的规定处理。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企业依照法律、⾏政法规有关规定提取的⽤于环境保护、⽣态恢复等⽅⾯的专项资⾦,准予扣除,上述专项资⾦提取后改变⽤途的,不得扣除。
由上述会计与税收的规定可得出如下结论:⼀、会计准则中提到了国际公约⽽税法并不包括国际公约,其实这并不是个差异,根据国际惯例,⼀项国际公约的签约国往往规定国际公约优先于国内法适⽤,所以这⼀点其实并不形成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的接轨,但规定了例外原则,即专项资⾦提取后改变⽤途的,不得扣除。
三、税法处理与会计处理趋同⼀致,这不仅从新企业所得税法制定过程中彰显⽆疑,从其他税收法规或规章中也有所体现,⽐如国税函(2008)87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若⼲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都体现了与会计准则处理同步的原则。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固定资产弃置费⽤的处理上,会计与税收的处理是⼀致的。
但是企业在进⾏会计处理时应当将相关法律、⾏政法规、国际公约送交税务机关备案,接受税务机关的管理。
例:A公司经国家批准2007年12⽉31⽇建造完成核电话核反应堆并交付使⽤,建造成本为250亿元,预计使⽤寿命40年,根据法律规定,该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态环境产⽣⼀定的影响,公司应当在该设施使⽤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整治,预计产⽣弃置费⽤25亿元,适⽤10%折现率,现值系数0.0221,弃置费⽤现值即为25亿×0.0221=5525万元,2008年1⽉将在建⼯程转⼊固定资产,同时确认预计负债5525万元,借:固定资产2505525贷:在建⼯程2500000预计负债5525全年计提累计折旧,2505525÷40=6.2638125亿(假设⽆净残值)借:⽣产成本等6.2638125亿贷:累计折旧6.2638125亿同时确认财务费⽤借:财务费⽤552.5贷:预计负债552.52008年由于计提的预计负债得到了税法的认可,因此确认的财务费⽤及⽣产成本中转⼊当年业务成本的折旧费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关于企业弃置费用在会计中的思考【摘要】企业弃置费用是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与资产减值、闲置或废弃相关的费用。
在会计中,正确处理弃置费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影响因素、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准则规定,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弃置费用。
强调了企业在处理弃置费用时需遵循的原则,弃置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以及弃置费用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和管理弃置费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关键词】企业弃置费用、会计处理、影响因素、会计政策、会计准则、管理和控制、原则、财务报表、发展趋势1. 引言1.1 企业弃置费用的定义企业弃置费用是指企业因丧失使用价值或由于技术、市场等原因而不再使用或无法继续使用的资产所发生的费用。
这些费用包括资产报废、变卖、报废清理等相关费用。
企业在使用资产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或外部环境的改变,很多资产可能会逐渐失去使用价值,导致企业需要进行弃置处理。
弃置费用是企业为了清理或处置无用或不再使用的资产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这些费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状况,需要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在会计领域中,企业弃置费用通常被纳入费用核算范围,进行准确的登记和记录。
企业需要及时识别和计量弃置费用,确保在财务报表中准确体现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财务状况。
弃置费用在企业会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效率和绩效评价都有着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弃置费用管理制度,合理分配和控制弃置费用,确保企业的财务稳健和持续发展。
1.2 企业弃置费用在会计中的重要性企业弃置费用在会计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弃置费用的正确处理可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客观的财务信息,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信任和信心。
弃置费用的合理核算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分析和评价资产的合理利用程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概念及性质1.1 定义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是指企业为从固定资产的使用中获利而不断剥离固定资产所支付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资产报废、销售、交换或捐赠所产生的费用。
1.2 性质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属于企业的经营性支出,与固定资产的增减、价值变动无关。
公司需要将这些费用计入当期的损益状态表中,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情况。
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2.1 资产报废时的会计处理当企业决定报废一项固定资产时,需要将该资产原值从固定资产账户中减少,同时在损益表中计入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具体会计处理步骤如下:1.在固定资产账户中,借记”资产报废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金额为资产的原值。
2.在损益表中,计入”其他业务费用”科目,金额为资产的原值。
2.2 资产销售时的会计处理当企业将一项固定资产以现金或应收账款的形式出售时,需要将该资产原值从固定资产账户中减少,同时计入固定资产弃置收入或亏损。
具体会计处理步骤如下:1.在固定资产账户中,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金额为资产的原值。
2.如果出售金额大于资产原值,将差额计入”固定资产弃置收入”科目;如果出售金额小于资产原值,将差额计入”固定资产弃置亏损”科目。
3.在损益表中,计入”固定资产弃置收入”或”固定资产弃置亏损”科目,金额为差额的绝对值。
2.3 资产交换或捐赠时的会计处理当企业将一项固定资产以交换或捐赠的方式弃置时,需要将该资产原值从固定资产账户中减少,并根据交换或捐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具体会计处理步骤如下:1.在固定资产账户中,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根据交换或捐赠的情况确定金额。
2.根据交换或捐赠的情况,在损益表中相应的科目上计入交换或捐赠的金额。
三、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3.1 资产报废核算资产报废核算的目的是确定资产报废损失的金额,以便正确计入企业的损益表。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核算弃置费用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油气资产、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义务。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弃置费用的金额与其现值比较,通常相差较大,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计入财务费用。
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
一般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预计未来发生的弃置费用,按照现值计算确定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这样预计未来发生的弃置费用,分为本金和利息两部分,通过两种渠道在资产持有期间内计入损益,即计提折旧和计提利息。
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在会计确认当期不允许税前抵扣,在实际支付时才可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由此产生固定资产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例1某企业属于特殊行业,于20×9年1月31日购置特定设备一套,价款为100万元,增值税额为17万元。
预计使用寿命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设备于1月份交付使用。
根据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在该设备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为此,预计弃置费用为10万元。
假设实际利率为6%,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弃置费用现值、年折旧额、弃置费用利息分担及所得税影响表和特定设备折旧及所得税影响表,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1)计算:弃置费用现值=100000×(P/F,6%,5)=100000×0.747=74700(元)特定设备入账价值=1000000+74700=1074700(元)年折旧额=1074700÷5=214940(元)税前扣除年折旧额=1000000÷5=200000(元)(2)会计分录:①20×9年1月31日购入特定设备时借:固定资产———特定设备10747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70000贷:银行存款1170000预计负债———弃置费用74700②20×9年12月31日计提折旧时借:制造费用197028贷:累计折旧197028计提弃置费用利息时借:财务费用4109贷:预计负债———弃置费用4109结转递延所得税,该企业在20×9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77672元,计税基础816667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61005元,递延所得税负债15251元;预计负债账面价值78809元,计税基础0,可抵扣暂时性差异78809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9702元。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长期使用的生产工具或用于出租或经营目的的物品。
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会因为技术更新、损耗、老化等原因逐渐减值,最终需要被废弃或出售。
而当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弃置时,就会产生相应的费用,即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是指企业在废弃或出售固定资产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拆除费、清理费、运输费、处置费等。
这些费用在会计上需要得到合理的处理,以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固定资产的拆除费用,企业应当在确定资产净值的基础上,将拆除费用列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少,并计入当期费用。
这样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及时反映出拆除费用对企业经济利益的影响,避免财务数据的失真。
对于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企业应当将其视为固定资产弃置的一部分,并在固定资产账户中予以记录。
清理费用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量,也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财务报表中做出相应的披露。
对于固定资产的运输费用和处置费用,企业也应当按照相应的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将这些费用计入固定资产净值的减少,并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处理符合会计规范,避免违反会计准则而导致的财务风险。
总的来说,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原则和规范,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弃置时,应当及时记录和核算各项费用,合理处理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以保障企业财务稳健和经营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管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是指企业由于固定资产的报废、报废物资的处理、固定资产的拆除、搬迁等原因而发生的费用。
在会计处理上,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进行核算和处理。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核算应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应当包括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报废物资的处理费用、固定资产的拆除费用、固定资产的搬迁费用等相关费用。
这些费用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核算,并及时记录在企业的会计账簿中。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对于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和报废物资的处理费用,企业可以选择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也可以选择在资产处置收益中进行核销。
对于固定资产的拆除费用和搬迁费用,可以选择作为固定资产处置成本进行核销,也可以选择在相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进行调整。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还需要注意一些特殊情况。
比如,如果固定资产处置产生的费用大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处置亏损,并在利润表中进行披露。
同时,对于因固定资产弃置而形成的减值准备,企业应当按照相关准则的规定进行计提。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还需要进行相关凭证的记录和报表的编制。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凭证,并在会计账簿中进行相应的记录。
同时,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需要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金额进行合理的归集和披露,以便于相关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估。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和处理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并进行相关凭证的记录和报表的编制,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和真实。
同时,企业还应当关注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影响,合理规划资产的使用和处置,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弃置费⽤仅适⽤于特定⾏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如,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油天然⽓企业油⽓⽔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煤炭企业井及相关设施的弃置等。
(采掘企业)
新准则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因素。
如果固定资产预计的弃置费⽤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当根据或有事项准则,应将其弃置费⽤折成现值计⼊固定资产的原价(如煤炭⾏业的企业承担的矿区废弃处置义务应计⼊井及相关设施的账⾯价值),同时确认为⼀项预计负债。
即固定资产预计的弃置费⽤应计⼊固定资产的成本,并计提折旧。
【例1】2006年12⽉某核电站建造完成,其建造成本为50亿元;该核电站30年后报废,估计弃置费⽤为2亿元,则应将2亿元折现,作为计⼊固定资产的成本。
假设折现率为6%,则2006年12⽉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现值=2亿÷(1+6%)30=2亿×0.1741=3482(万元)
借:在建⼯程3482
贷:预计负债3482
将弃置费⽤计⼊固定资产成本后,可以计提折旧,与相关的收⼊配⽐。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探讨
作者:刘夏万丽梅
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7期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规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油气资产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模式的建立,为特殊行业的特定企业通过逐步建立支付储备,最终有足够的财力承担环境恢复义务奠定了制度基础。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对于特殊行业的特殊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
预计弃置费用金额与现值相比通常相差比较大,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2009年版的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对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介绍了具体的方法,即对于这些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的成本,同时确认相关的预计负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教材例题如下:
乙公司经国家批准20×7年1月1日建造完成核电站核反应堆并交付使用,建造成本为2500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40年。
根据法律规定,该核反应堆将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应在该项设施使用期满后将其拆除,并对其造成的污染进行整治,预计发生弃置费用250000万元。
假定适用的折现率为10%。
乙公司与弃置费用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分录单位:万元):
(1)20×7年1月1日,弃置费用的现值=250000×(P/F,10%,40)=250000×0.0221=5525(万元)
固定资产成本=2500000+5525=2505525(万元)
借:固定资产
2505525
贷:在建工程
2500000
预计负债
5525
(2)第1年应负担的利息费用=5525×10%=552.5(万元)
借:财务费用
552.5
贷:预计负债
552.5
以后年度,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每年财务费用。
第二年增加的利息计人财务费用和预计负债=(5524+552)×10%=608(万元)
第二年该项预计负债余额=5524+552+608=6684(万元)
如上述例题所示,目前对于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的规定是,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按年进行分摊,并将分摊金额计入财务费用。
根据准则相关规定,所谓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见金折扣等。
从财务费用的内涵中可以看出,首先,弃置费用折算为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考虑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而并非是企业的一种筹资行为,只是将企业未来需要支付的大量费用分摊到固定资产的可使用年限中,故不符合财务费用的内涵。
其次,考虑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以及等效,将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进行产权化,归集到固定资产成本中,即在属性上已将其归结为生产性费用,与特殊行业的特定用途相一致。
这一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预计弃置费用折现率的选择。
在初始确认预计弃置费用时,应将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采用企业预期的投资报酬率,而不应采用市场利率或债权人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原因在于预计弃置义务是企业的一种推定义务而不是当期的法定义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相关规定,预计负债应当按照履行相关现时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初始计量。
对于预计弃置费用,折现率的选择是确定现时义务的关键。
而现行会计准则中没有关于预计弃置费用折现率的相关规定,给实际会计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2)预计弃置费用的终值和现值之差不应计入“财务费用”。
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可知,分期付款外购固定资产相当于当期从销货方借入资金后即把购货款支付给销货方,然后每期按销货方的预期报酬率还本付息,所以在分期付款外购固定资产的情况下,未来付款额的终值和现值之间的差额要作为筹资费用记入“在建工程”或者“财务费用”科目中,而预计弃置义务的履行发生在未来,因此预计负债的终值和现值之间的差额不应计入“财务费用”科
目,而应在各期通过实际利率法摊销计人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即“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科目。
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