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晶金刚石的电火花加工蚀除机理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582.23 KB
- 文档页数:4
聚晶金刚石的精密镜面磨削1前言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Diamond,简称PCD)是由特别处理的单晶金刚石微粉与少量粘结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烧结而成的新型超硬材料。
采纳K类硬质合金刀片为基底,在基底上面压制而成的PCD称之为PCD复合片。
PCD中无序排列的金刚石颗粒使其具有均匀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被广泛应用于刀具、工具和模具等行业。
而PCD复合片由于基底的作用,在保证硬度和耐磨性的前提下又在肯定程度上兼顾了强度和韧性,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应用领域,加之造价低廉,所以更具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但是,超硬度和超耐磨性始终是PCD材料精密加工的最大障碍,传统的加工方法几乎无能为力。
随着加工技术的进展,特种工艺渐渐用于PCD材料的加工,但仍存在很多不足,加工质量更难尽如人意。
因此,为充足工业进展对PCD材料日益增长的需要,引入了金属结合剂超硬磨料砂轮在线电解修整(ELID)精密镜面磨削技术,旨在通过该技术的试验与讨论,探究PCD材料精密加工的新途径。
2PCD材料的ELID精密镜面磨削试验1.试验材料试验中采纳美国GE公司生产的PCD—1500系列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其物理机械性能如右表所示。
2.试验条件在MM7120A卧轴矩台精密平面磨床上加装自行开发的ELID磨削电解电极装置,配以自行研制的砂轮、磨削液和电源,构成ELID磨削系统。
试验用砂轮为铸铁纤维结合剂金刚石砂轮CIFB,规格?240mm90mm10mm5mm,粒度W5。
试验中使用的修整电源是自行研制的ELID磨削专用高频脉冲电源,电源输出电压为0~140V,电流0~10A,脉冲频率0~500kHz。
磨削液使用自行研制的专用磨削液。
由于ELID磨削的磨削液兼作电解液,因此,使用碱性水溶型磨削液,除添加防锈剂、钝化剂、极压添加剂和合成润滑剂外,尚需肯定数量的无机盐,以使磨削液具有电解本领。
3.试验过程应用ELID磨削装置对PCD复合片进行磨削试验时,首先对砂轮进行电火花精密整形,除去砂轮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使微细磨料尽可能等高地分布在砂轮表面上。
12-13-2《特种加工》复习:名词解释1.特种加工:特种加工亦称“非传统加工”或“现代加工方法”,泛指用电能、热能、光能、电化学能、化学能、声能及特殊机械能等能量达到去除或增加材料的加工方法,从而实现材料被去除、变形、改变性能或被镀覆等。
2.电火花加工: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特种加工方法,又称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
3.极性效应: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蚀。
即使是相同的材料,正负电极的电蚀也是不同的。
这种单纯由于正负极性不同而彼此电蚀量不一样的现象叫做极性效应。
4.电火花线切割:电火花线切割简称线切割。
它是在电火花穿孔、成形加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使电火花加工的应用得到了发展,而且某些方面已取代了电火花穿孔、成形加工。
如今,线切割机床已占电火花机床的大半。
5.极间介质消电离:放电通道中的带电粒子复合为中性粒子,恢复本次放电通道处间隙介质的绝缘强度,以免总是重复在同一处发生放电发生而导致电弧放电,这样可以保证按两级相对最近处或电阻率最小处形成下一击穿放电通道。
6.混气电解加工:混气电解加工就是将一定压力的气体(主要是压缩空气)用混气装置使之与电解液混合在一起,并使电解液成分为包含无数气泡的气液混合物,然后送入加工区进行电解加工。
7.电化学加工:电化学加工也称为电解加工,是利用金属在外电场作用下的高速局部阳极溶解实现电化学反应,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
8.阳极溶解:金属作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过程。
9.阴极沉淀:10.电极极化:一般将有电流通过电极时,电极的平衡状态被破坏,阳极电位向更加正的方向移动,阴极的电位向更加负的方向移动,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的现象称为电极极化。
11.电化学钝化:在电解加工过程中海油一种叫钝化的现象,它使金属阳极溶解过程的超电位升高,使电解速度减慢。
12.电解加工:基于电解过程中的阳极溶解原理并借助于成型的阴极,将工件按一定形状和尺寸加工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称为电解加工。
脉冲电路的充放电原理脉冲电路的充放电原理电火花放电沉积的原理是利用脉冲电路的充放电原理,采用导电材料(硬质合金、石墨、合金钢、铝和铜等)作为工具电极(阳极),在空气或特殊的气体中使之与被强化的金属工件(阴极)之间产生火花放电。
当工具电极与工件达到某个距离电场强度足以使介质电离击穿时两者之间就产生火花放电,使电极端部与工件表面微区发生熔化甚至气化,熔融金属在热作用,电磁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下沉积在工件表面。
电极与工件的放电间隙频繁发生变化,电极与工件间不断发生火花放电,从而实现放电沉积。
1.2 极性效应在电火花放电加工过程中,无论是正极还是负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电蚀。
这种单纯由于正、负极性不同而彼此电蚀量不一样的现象叫做极性效应。
因此,当采用窄脉冲、精加工时应选用正极性加工;当采用长脉冲、粗加工时,应采用负极性加工,此时可得到较高的蚀除速度和较低的电极损耗。
从提高加工生产率和减小工具损耗的角度来看,极性效应愈显著愈好,故在电火花加工中必须充分利用。
当用交变的脉冲电流加工时,单个脉冲的极性效应便相互抵消,增加了工具的损耗,因此,电火花加工一般采用单向脉冲电源。
1.3 电火花加工中电极损耗分析与解决措施电火花在整个加工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这些干扰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加工质量。
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电极损耗分为绝对损耗和相对损耗。
造成电极损耗的原因有:小面积精加工,加工件结构尺寸偏小,加工时间过长,电极装夹不当等因素。
因此为了减少电极的损耗一般有以下方法:(1)有效排除电蚀物(2)电极材料和加工参数的合理选用(3)提高加工技能和安全操作意念等等。
电火花加工电极损耗和变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为了降低电极损耗程度, 减少变形, 除了充分利用放电过程的极性效应和吸附效应外, 同时也要选用适宜的电极材料, 并且在实际的加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加工对象实施一定的加工技巧和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
1.4 电火花加工的发展趋势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间都是采用精规准参数进行一次切割成型,其切割速度与加工表面质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PCD刀具电火花线切割磨削机床的研制贾志新;张亚洲;高坚强【摘要】研制了用于加工聚晶金刚石(PCD)刀具的电火花线切割磨削机床,完成了机床总体方案、各运动进给轴及单向走丝系统的机械结构设计.机床具有较高的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形状的PCD刀具制作,具有以割代磨的技术特点.%The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grinding machines machined PCD cutter was developed.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design of machine project ,each movement of feed shaft and unidirectional traveling wire system were completed. This machine has the higher positional accuracy ,the higher surface roughness and technical feature of replacing the grinding by cutting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PCD-tool manufacture of various complex shape.【期刊名称】《电加工与模具》【年(卷),期】2017(000)0z1【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PCD刀具;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单向走丝【作者】贾志新;张亚洲;高坚强【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苏州新火花机床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661聚晶金刚石(PCD)是20世纪70年代通过高压技术获得的一种人工合成材料。
因其具有硬度高(硬质合金的80~120倍)、导热系数高(硬质合金的1.5~9倍)、摩擦系数低(约0.1~0.3,硬质合金的摩擦系数为0.4~1.0)、热膨胀系数较低(硬质合金的1/5)和具有与有色金属、非金属之间较小的亲和力等优良特性,故常被用来制作金刚石刀具,并用于有色金属、木材和一些难加工非金属材料的加工。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与机制电火花加工,又称为放电加工或电火花蚀刻,是一种利用脉冲放电来蚀刻金属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物理加工方法,可以在高难度、高难度材料上形成微小且精细的图案和纹理。
那么,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呢?一、原理电火花加工是利用高压电瓷和技术高超的钨丝电火花切断技术来进行微小加工的方法。
其装置是由火花发生器、夹持电极、道具盘、机械送料装置、控制电路等部分组成。
在进行加工时,电极和工件之间通过电介质的介入,然后施加高压电在两个金属表面上放电,形成电火花,使表面物质得到加工或熔化。
经过一定的加工时间,在工件表面形成相应的微结构或图案。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是利用电极和工件之间的电放电来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
两个金属表面之间的电容就是一个电子窝,当锌电极和锅工件一起被称为以上的电极;当电容上充满了电子的时候,电压降会逐渐提高到指定值,然后形成一个电晕,外部的空气中的氧化氮会转化为温度达到3000℃的等离子体,最终形成电火花。
电火花加工主要是通过管子放电的方式实现的。
电容两端的接口设有自动加压,电容会不断充电直到形成电晕为止。
此时,由于电容介质的特殊性质,电晕开始向电极间的空气中释放放电,即形成了电火花。
二、机制电火花加工是基于几种物理机制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加工方法。
主要有电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和热膨胀。
添加电极到工件上,加入电子的能量相互作用就会使得电极和工件表面分解成离子或分子。
因此,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离子的加热虚化出现了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和电传输等等复杂动态行为。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1. 电热效应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放电电流通过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电介质,从而激发出电磁场和电热场。
电磁场作用下,电子和阳离子在电场中不断碰撞。
这些碰撞产生的热能会引发金属的熔化和蒸发,并在轨道的边界形成熔池,并导致物质的去离子化。
这种振动的加热效应促使整个加工表面加热和熔化,同时进行化学反应。
2. 化学效应在一定的分子能级下,当分子受到电离能量时,在分解溢出够高的情况下,会发生电解或化学反应,这会导致气体变得透明,然后发生放电。
金刚石的刀具发展与技术侯文文0840202211摘要:本文主要对金刚石刀具的分类、加工方法、金刚石刀具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作了简单的介绍,对聚晶金刚石刀具的刃磨技术作了详细的研究分析。
1、引言:随着现代加工制造业对高速切削加工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各种难切削复合材料、工程陶瓷材料等,传统的切削加工刀具已不能满足高速切削的需要,而超硬切削刀具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手段,其中,金刚石刀具的应用较为广泛。
金刚石具有极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和导热性、低摩擦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在现代切削加工中体现出难以替代的优越性,被誉为当代提高生产率最有希望的刀具材料之一。
目前,金刚石刀具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日渐普及,已成为现代材料加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金刚石刀具的基本介绍2.1 天然金刚石(ND)刀具为天然金刚石拉蔓峰谱,具有以下特征:(1)1332尖锋处显示存在金刚石。
(2)波型幅度(FWHM)为4.1cm-1显示为纯金刚石。
ND是目前已知矿物中最硬的物质,主要用于制备刀具车刀。
天然金刚石刀具精细研磨后刃口半径可达0.01~0.002µm。
其中天然单晶金刚石(Single Crystalline Diamond,SCD)刀具切削刃部位经高倍放大1500倍仍然观察到刀刃光滑。
SCD车削铝制活塞时Ra可达到4µm,而在同样切削条件下用PCD 刀具加工时的表面粗糙时的Ra为15~50µm。
故采用SCD刀具配合精密车床进行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可获得镜面表面。
2.2 聚晶金刚石(PCD)刀具PCD是高温超高压条件下通过钴等金属结合剂将金刚石微粉聚集烧结合成的多晶体材料,又称烧结金刚石。
聚晶金刚石刀具整体烧结成铣刀,用于铣削加工,PCD晶粒呈无序排列状态,属各向同性,硬度均匀,石墨化温度为550℃。
刀具具有高硬度、高导热性、低热胀系数、高弹性模量和低摩擦系数。
刀刃非常锋利等特点。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电火花加工(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EDM)是一种非传统的金属加工技术,在航天、航空、汽车、模具、电子、医疗器械、手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在工件和电极间通过电弧放电击穿介质,利用电弧放电的高温高压作用,以腐蚀剥蚀的方式将工件上的材料去除,从而达到加工目的。
具有精度高、加工效率高、能够加工高硬度材料等优点。
本文将从原理、加工过程、影响因素、特点等方面对电火花加工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理电火花加工是利用电脉冲的闪放放电从工件表面抽掉微小粒子的一种电化学加工方法。
其加工原理是利用电极间放电的高温高压效应,通过金属电极和工件上材料的反复电弧放电腐蚀、气化和溶解,使工件表面逐渐形成所需要的轮廓形状。
电弧放电腐蚀时会释放出高温和高压,将材料去除。
法则是在工件和电极之间形成电弧放电,在电极与工件接触底部的位置放电并生成热脱积过程,继而对工件进行加工。
二、加工过程1.热脱积过程当电极和工件接触之后,通过施加不同频率的脉冲电流,一系列闪电放电就在电极和工件之间反复发生,使工件表面材料被局部加热,压力蒸发产生的气体被排出,产生蚀刻物质。
2.形成水孔在每个放电的瞬间,电弧在工件和电极之间形成一个气态介质区域,这个地区的空气和蒸汽被抽出,形成一个小孔或某种形状的孔道。
当内腔填充时,材料被疏松起来。
3.清除工件表面的热脱积产物使用电极和工件之间的冷却剂来吹洗清理的剩余热脱积物质并加速加工物表面的光洁度。
三、影响因素1. 工作液质量也是影响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2. 电极材料和工作电流强度,也会影响加工效果,通常选择耐腐蚀性强的金属材料。
3. 工件材料也很重要,硬材料如钨合金、钢铁铸造件等可以使用电火花加工进行加工。
而软材料则不具备可切削性,难以加工。
4. 脉冲时间控制精度是主要的电火花加工参数。
5. 加工的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和要求的加工精度等也会影响加工效果。
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 ,简称PCD )是由特殊处理的单晶金刚石微粉与少量粘结剂在高温(1400℃)、高压(6000MPa )下烧结而成的聚晶体,其硬度高达10000HV 左右,是目前世界上人造物质中最硬的材料,被广泛用作刀具材料。
但也正是因为其硬度高、耐磨性好,PCD 材料的成形加工一直以来都是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个难题。
电火花磨削是行之有效的一种加工方法,然而由于PCD 材料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PCD 材料的电火花磨削加工呈现出不同于普通电火花磨削加工的特征。
本文对PCD 材料的电火花蚀除机理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对提高PCD 材料的电火花磨削加工工艺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实验1.1实验装置本实验是在自制的单脉冲放电实验装置上进行的,实验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单脉冲放电实验装置结构示意从图1可以看出,试件固定在工作台上,电极直接安装在主轴上,通过进给系统可以调节电极与试件之间的间隙大小。
脉冲电源采用自行开发的等能量脉冲电源,有单脉冲放电和连续工作两种模式,其聚晶金刚石的电火花加工蚀除机理研究叶树林1,李彪1,陈锦源2(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广东佛山528000;2.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广东佛山528308)收稿日期:2015-05-05基金项目: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1AA100081);广东省教育厅科技创新资助项目(2013KJCX0190)作者简介:叶树林(1969-),男,安徽旌德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摘要:在自制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单脉冲放电实验,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放电蚀除凹坑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
研究表明,聚晶金刚石电火花加工时,金属粘结剂熔化或汽化造成金刚石颗粒的脱落是材料蚀除的主要形式,金刚石颗粒也会因温度急剧升高形成崩裂而去除。
此外,蚀除凹坑周围的金刚石还存在着石墨化的现象。
关键词:聚晶金刚石;电火花加工;机理;蚀除中图分类号:TG6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0171(2015)05-0001-04第33 卷第5 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 33 N o. 52015年9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Sep. 2015脉冲电源数字存储示波器进给系统电极试件(PCD )电流变换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输出电压可通过自耦变压器在0~300V 之间连续调整,且可以对每一个脉冲的放电持续时间进行控制,从而很好地满足实验要求。
本文的实验采用泰克公司TDS 2024B 型数字存储示波器来观察记录加工时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电流信号经电流变换器转换成电压后接入示波器。
该示波器不仅可以记录并存储各通道信号的波形图,而且能以25MHz 的采样频率将各通道信号的幅值以EXCEL 文件形式保存起来,因此对实验结果不仅可以根据存储的波形图来进行定性分析,还可以通过对记录文件中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1.2实验材料实验中的放电介质为煤油,电极材料为紫铜棒,试件材料为GE 公司生产的聚晶金刚石复合片,试件1为Compax1500,试件2为Compax1300,它们的有关参数如表1所示。
表1PCD 试件材料的部分物理参数1.3实验过程为了研究PCD 的材料蚀除特性,选取Compax1500、Compax1300两种材料进行不同脉宽(放电持续时间)、不同峰值电流情况下的单脉冲放电实验,考虑和普通的电火花加工相比较,还用A45钢进行了部分单脉冲放电实验。
a 电流电压波形b 蚀除凹坑扫描电镜照片图2单脉冲放电的电流电压波形图及蚀除凹坑扫描电镜照片单脉冲放电实验的具体过程是:1)通过进给系统调节好电极与试件之间的放电间隙,设定好脉冲电源的开路电压、放电持续时间、峰值电流等参数。
2)按下单脉冲触发按钮,这时脉冲电源会输出电压,当放电间隙合适时,会产生一次火花放电,并在电极与试件上分别产生一个微小的放电蚀除凹坑。
火花放电时的电流电压波形可由数字存储示波器记录,放电凹坑的微观形貌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摄其照片。
图2是用Compax1500材料进行单脉冲放电实验得到的放电波形和放电蚀除凹坑的扫描照片,放电间隙为10μm ,开路电压为150V ,放电持续时间为200μs ,峰值电流为4A 。
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CD 材料和A45钢上的放电蚀除凹坑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放电参数下不同材料的放电蚀除凹坑的微观形貌有着明显的差异。
从这些差异可以推断,虽然都是靠火花放电产生的瞬时高温来蚀除材料的,但PCD 材料的电火花加工蚀除机理与A45钢等金属材料的蚀除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
图3为A45钢、Compax1500和Compax1300这3种材料在放电间隙为10μm ,开路电压为150V ,放电持续时间为50μs ,峰值电流为2A 情况下进行单脉冲放电实验得型号Compax1500Compax1300平均粒径/μm 2510电阻率/(Ω·m )4.02.0导热率/(W ·m -1·k -1)600525金刚石含量(体积含量)/%9492试件号122第5期到的蚀除凹坑扫描电镜照片。
a A45钢b Compax1500c Compax1300图3不同材料放电蚀除凹坑的扫描电镜照片从图3a 可以看出,A45钢的放电蚀除凹坑面积较大,坑中存留有较多的熔化后重新凝固的材料,而图3b 、3c 显示出PCD 材料的放电蚀除凹坑面积较小,存留的熔化后重新凝固的材料较少,呈现出明显的块状脱落的痕迹。
其原因为:1)金属材料的蚀除主要靠放电产生的高温将金属材料熔化,后在爆炸力及通道压力的作用下抛离的,因此A45钢放电凹坑内残留较多的再凝固材料。
2)PCD 是由金刚石颗粒和金属粘结剂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材料,其组成结构如图4所示。
金刚石颗粒不导电,PCD 材料的导电是依靠填充于各单晶颗粒之间的金属粘结剂来实现的。
在电火花加工时,在电极与PCD 中的金属粘结剂间产生火花放电而使局部温度迅速升高,由于金刚石熔点要远高于粘结剂的熔点,因此在高温下部分金刚石会氧化或石墨化,而大部分的金刚石仍保持颗粒状,这样火花放电产生的热量却会使金属粘结剂熔化、汽化,造成金刚石颗粒的脱落,产生PCD 材料的放电蚀除。
又由于在PCD 材料中,主要成分为金刚石颗粒,金属粘结剂的含量较少(见表1)。
因此PCD 材料的放电蚀除凹坑中重新凝固的金属形态很少。
从图3b 还可以观察到,在放电蚀除凹坑的边缘,存在着明显的颗粒碎裂状痕迹。
经过分析认为,这是由于金刚石是脆性材料,在放电造成局部温度急剧升高的状态下会形成崩裂而去除,PCD 材料中的金刚石颗粒越大,因崩裂而去除的痕迹越明显。
同样是PCD 材料,由于Compax1500中的金刚石粒径(25μm )要明显大于Compax1300中的金刚石粒径(10μm ),因此,图3b 中崩裂的痕迹要比图3c 中明显得多。
实验中还发现,单次脉冲放电在PCD 材料上会形成一个较大的放电影响区,该区域呈灰白色,与周围基体材料的颜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区域的中心是一个较小、较浅的放电蚀除凹坑,蚀除凹坑之外的较大区域未有明显材料蚀除的痕迹,放电影响区的典型形貌如图5所示。
图4PCD 的组成结构示意图5放电蚀除凹坑的扫描电镜照片对图5分析认为,这是因为PCD 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导热性能所致。
从表1也可知,Compax1500的导热率为600W/(m ·k ),Compax1300的导热率为525W/(m ·k ),都远大于普通钢的导热率(一般为40W/(m ·k )左右)。
由于PCD 材料的导热性能良好,火花放电所产生的热量被迅速传导到周围,这一方金刚石颗粒粘结剂叶树林等:聚晶金刚石的电火花加工蚀除机理研究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3卷面使得只有放电点周围较小的区域才能保持足够高的温度产生材料的蚀除,致使放电凹坑较小、较浅;另一方面也使得更大区域内的材料被加热到较高的温度,这个温度虽然还不能产生材料的蚀除,但却能使PCD材料中的金刚石发生石墨化,由此可以推断,单脉冲放电蚀除凹坑扫描电镜照片中的灰白色区域实际是一个金刚石发生石墨化的区域。
在放电脉冲参数相同的情况下,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石墨化区域越大。
对于同一种材料,在脉冲峰值电流一定的情况下,放电持续时间越长,石墨化区域将越大,提高脉冲峰值电流,缩短放电持续时间会减小石墨化区域。
由于石墨化会严重影响PCD的机械性能,因此在PCD的电火花加工中特别是最后的精加工阶段要尽量减少金刚石石墨化的发生,此时一般都采用大电流、窄脉宽的加工规准。
3结论(1)PCD电火花加工时,火花放电产生的热量使金属粘结剂熔化、汽化,造成金刚石颗粒的脱落,这是PCD材料放电蚀除的主要形式。
(2)PCD中的金刚石颗粒是脆性材料,在放电造成局部温度急剧升高的状态下会形成崩裂而去除,PCD材料中的金刚石颗粒越大,因崩裂而去除的痕迹越明显。
(3)由于PCD材料的导热性能良好,火花放电所产生的热量被迅速传导到周围,造成PCD材料的放电蚀除凹坑较小、较浅,并在蚀除凹坑周围形成一个环形的石墨化区域。
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石墨化区域越大;脉冲放电的持续时间越长,石墨化区域也越大。
参考文献:[1]张勤俭, 曹凤国, 王先逵. 聚晶金刚石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2006(1): 71-74.[2]刘晋春, 白基成, 郭永丰. 特种加工[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3]刘媛, 曹凤国, 桂小波, 等. 电火花加工放电爆炸力对材料蚀除机理的研究[J]. 电加工与模具, 2008(5): 19-25.[4]张高峰, 邓朝晖. 聚晶金刚石复合片的电火花线切割机理与形貌[J]. 中国机械工程, 2007(6): 671-675.[5]裴景玉, 郭常宁, 胡德金. 聚晶金刚石的电火花磨削加工[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10): 1679-1683.【责任编辑:任小平renxp90@】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material erosion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ofpolycrystalline diamondsIn this paper, experiments of single pulse electrical discharge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experimental setup made by ourselves, and appearance of the crater was investigat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in the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dding of diamond particles caused by melting or vaporization of metal binder is the main form of material erosion in the EDM of polycrystalline diamonds, diamond particles will be removed due to a sharp increase in the temperature crack formation. In addition,diamond around the crater may be graphitized.polycrystalline diamond;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mechanism; material erosionYE Shu-lin1,LI Biao1,CHEN Jin-yuan2(1. Department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Foshan University, Foshan 528000, China;2. Lunjiao subdistrict office of Shunde district, Foshan 528308, Chin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