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几个疑难点破析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兴趣不高、难以理解抽象概念等。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浅析,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1. 结合生活实际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通常涉及细胞、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这些抽象概念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例如通过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等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增加前沿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领域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教材内容可能会存在滞后性。
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前沿知识,例如生物技术、基因编辑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的深入学习。
3. 强化跨学科知识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与物理、化学等学科存在相互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或实验,让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兴趣,促进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1. 创设情境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创设生物学相关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生物学知识的魅力。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记忆和深度。
2. 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如今,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地展现生物现象和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生物知识的拓展,搜集相关资料和案例,为学生呈现更加全面的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导自主学习高中生物知识体系广泛且深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难点与突破对策分析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 多层次概念关联复杂:生物的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各个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还要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就需要理解细胞膜、细胞器、细胞内物质的运输等多个概念。
3. 实验操作与观察的困难: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和组织结构。
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校通常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很难涉及到一些关键的生物过程和现象。
这就导致学生很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生物学的研究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从而达到更好的理解效果。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问题导向的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物学概念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2. 强调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推理证明、进行实验和观察等方式,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给学生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生物概念。
3.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生物现象和实验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可以利用科学实验课程和课后练习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难点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强调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等对策来突破,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高中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和技术体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单一等。
本文将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一、问题分析1.教学内容难度太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涉及生物的种类繁多、进化原理等复杂内容,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
部分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困难,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焦虑情绪。
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生物学作为一门对于生命的研究,内容既复杂又抽象,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无趣和枯燥。
缺乏足够的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缺乏认识,无法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信息传递为主要手段。
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很难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二、对策提出1.调整教学内容为了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
在内容选择上,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如人体健康、环境污染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增加实践环节为了增强学生对生物学实际应用和意义的认识,可以增加实践环节。
可以组织实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生物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
3.多样化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如使用多媒体技术,引入动画、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其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问、观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难点与突破对策分析高中生物作为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物概念和知识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许多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和消化的概念,这就需要老师们去找出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教学难点的分析以及解决对策出发,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难点和突破对策进行分析。
1. 抽象概念的难以理解2. 复杂的生物词汇和概念辨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大量生物词汇和概念的辨析,比如细胞器的名称、生物的分类、生物种群的关系等,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许多学生往往对这些生物词汇和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学习和应用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理解。
3. 生物概念的联系和整合1. 增加生物概念的具体案例和实例针对生物概念的抽象性和深奥性,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
比如在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际样貌,或者介绍一些典型的细胞现象和实验,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针对生物词汇和概念的复杂性和辨析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注重生物词汇和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物词汇和概念的辨析题目或者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深化对生物词汇和概念的理解。
针对生物概念的联系和整合性,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将不同的生物概念和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比如在生物进化论的教学中,可以融入地质学和化石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理解生物进化的规律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难点的突破对策主要是要结合生物概念的实际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和强化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高中生物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的关键时期。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不高、学习困难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学生对生物知识兴趣不高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问题描述:许多高中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不高,觉得枯燥无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不理想。
2.解决方法:教师应该注重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物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采集植物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开展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生物的奇妙之处,从而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解决方法1.问题描述:一些学生在学习生物方面存在困难,包括理解概念、记忆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学习成绩较低,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解决方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解答疑惑;同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结合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生活相关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生物概念,提高记忆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难度及解决方法1.问题描述:部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包括生物技术、生态系统等内容,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影响学习效果。
2.解决方法: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针对难点内容,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和引导,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理解。
同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片、视频、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和理解效果。
通过实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四、缺乏生物实验及解决方法1.问题描述:受条件限制,许多学校缺乏生物实验设备和资源,导致学生缺乏实验操作经验,影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难点与突破对策分析一、认知水平低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学习的基础比较差,对于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较弱,需要针对个别情况进行关注和帮助。
对策:教师应该对掌握不好概念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通过合理的讲解、例题演练等方式,逐渐将学生引入生物概念的掌握和应用环节。
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动力。
二、知识积累不足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互为补充、交融,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形成总体的认知和掌握。
但是,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生物科目的时候,本身基础就不够稳固,因而影响了在高中学习生物概念的掌握。
对策:教师应该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要求学生掌握好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
同时,可以加强生物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加生物知识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生物概念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
三、思维方式单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内容多样,需要学生具备多样性的思维能力,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了解、认知和应用生物概念。
但是,一些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单一,可能存在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的情况。
对策: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方法,既可采用课堂讲授方式,也可采用案例分析,探究学习、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生物概念的讲解与应用。
同时,鼓励学生多看科普书籍、参加科普活动,增加自己的生物学知识广度,不断开拓生物概念的深度与广度。
四、学习习惯差高中生物概念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和知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投入。
但是,生物学的知识不再是简单的记忆,而是需要学生具备反思、分析和综合能力。
因此,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可能会影响生物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对策: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制定规范的习惯管理方案,对学生的考勤、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和通报,排查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浅谈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高中生物学科是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重要阶段,而学习生物学不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进行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时,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了教学质量。
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过分注重记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很多老师会过分强调学生记忆课本知识,而忽视了生物学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这样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大减,而且也无法很好地理解生物学的知识。
2. 实验条件匮乏由于部分学校设备不齐备,实验条件匮乏,导致学生无法亲自进行实验,从而无法体会实验的乐趣和收获。
这样的话,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兴趣也会逐渐减弱。
3. 教学方法单一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单一,只是讲述课本知识,没有高质量实验和互动教学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部分学生对于生物学实验的动手能力不够,导致无法很好地进行实验操作,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减弱的原因之一。
5. 学生对生物学科知识的理解不深由于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所以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很难很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
二、解决措施1. 重视生物学实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加大对生物学实验的重视,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体会实验的乐趣和收获。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老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相结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实验课程,并对学生进行动手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学生在实验中也能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4. 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难点与突破对策分析高中生物是一门涉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学科,其内容涵盖了细胞、遗传、进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点,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我们有必要对高中生物概念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突破对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知识。
一、教学难点分析1.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对于理解生命现象至关重要。
学生常常会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模糊。
学生难以理解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区别,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作用和联系。
2.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理解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DNA、RNA、蛋白质等多个概念,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他们往往难以理解DNA的结构以及遗传密码的传递过程,也容易混淆DNA和RNA的功能。
3.生物进化的理解生物进化理论是生物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但学生常常对进化的原理和过程产生困惑。
他们可能会对自然选择、突变等概念理解不透彻,也容易对物种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感到混淆。
4.生态系统的理解生态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但学生往往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理解不深,对生态平衡和生态位的概念容易混淆或者模糊。
5.生物技术的理解生物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生物学领域,但学生对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常感到困惑。
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概念容易让学生感到迷惑,他们难以理解这些技术是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
二、突破对策分析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针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特点,或者通过酶的活性实验等方法,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的功能和作用。
2.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对于分子生物学等抽象概念,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DNA的双螺旋结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子生物学的概念。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难点与突破对策分析
一、遗传学
遗传学是高中生物的重点知识之一,但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
最大的难点在于基因、染色体、遗传基础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材解释,
生动的实验示范等手段,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
的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对家庭遗传史、人口统计学等内容的学习,增加他们对遗传学的
兴趣与理解。
二、生态学
生态学在高中生物中也属于难点之一。
常见的问题在于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相互关系的
理解(如食物链、食物网等),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问题的应对等。
教师
应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材、实际案例、视频资料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三、分子生物学
四、生物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物科技认知的不断深入,生物技术正在成为一门新的战略性学科。
难点
主要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以及生物遗传学的相关理论。
在教学中,教师
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表解析、动态视频、课堂讨论等方式,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
呈现给学生,使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在掌握了以上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去实践,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此外,建立在线互动课堂、开展课堂小组讨论等方式,也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持续提高学习效果。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高中生物教学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阶段,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面临着各种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的难度、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方法的单一等方面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希望能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教学内容的难度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生物的内容很难,难以理解和掌握。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生物的知识点繁多、概念复杂,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因为高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生物的内容会比以往更加丰富和深入,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分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2.提供示范性案例。
生物知识的抽象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解释生物知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学的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很多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往往不够高,觉得生物内容枯燥乏味,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可能是因为生物学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和困难,学生无法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点,因此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减弱。
1.增加生物学习的趣味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例子、图像、视频等方式来增加生物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兴趣。
2.多联系实际生活。
教师在教学生物的过程中可以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看到生物学知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方法的单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单一,课堂教学内容过分简化,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有限。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几个疑难点破析
江苏省盱眙中学宋正海
1 列表比较N元素生理过程
2 曲线分析影响酶催化速度因素
2.1酶催化速度基本概念的理解
所谓酶的催化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
如果研究时间与产物浓度变化关系,可以用曲线图1(附图1)表示:
2.2影响酶催化速率因素分析
根据高中阶段学习酶的催化原理可用A(底物)+酶→A-酶(复合物) →酶+ B(产物)来表示酶催化反应过程。
那么影响酶催化速度因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2.2.1 A(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若在酶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可知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升高,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升高但已经不明显;当底物浓度很大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即此时因酶浓度固定而达到饱和,反应速度则不随底物浓度升高而变化而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变。
曲线分析如图2(附图2):
2.2.2酶的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底物浓度足够且过量而其他条件固定且适宜的前提下,反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曲线分析如如图3(附图3):
2.2.3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每一种酶都有它的最适温度和PH值。
对于温度而言,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失活,而高温因可使酶变性而失活。
对于PH值来说,过酸过碱都使酶变性失活且与高温一样是不可逆的。
曲线分析如图4、图5(附图4、图5):
3 辨证分析糖代谢异常问题
3.1尿中有糖不一定是胰岛受损
生物学上我们把尿中有糖称之为尿糖,那么出现尿糖是否一定是胰岛受损呢?尿中有糖可能有以下几种最直接的原因。
机体内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mg╱dl)而使肾小管无法完全重新吸收。
第一种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的胰岛素少而使糖代谢异常从而血糖浓度升高超过肾糖阈,即是我们所讲的典型性糖尿病;第二种可能一次性吃糖过多(如超过200克)而使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而机体本身无病。
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体细胞膜上的胰岛素的受体缺乏或畸变,虽然机体胰岛B细胞正常且胰岛素量正常,但由于不能与细胞膜识别而失去激活细胞内cAmp生成失去相应功能。
第四种情况是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有问题如肾小管肾炎,既使血糖浓度在正常值范围内,但因肾小管重吸收血糖障碍使原尿中的糖无法完全重吸收,出现尿中有糖。
3.2糖尿病不一定尿中有糖
糖尿病人尿中不一定有糖。
当人体胰岛B细胞受损程度较低时,因其分泌的胰岛素量不致于很少;虽然出现高血糖现象,但血糖浓度只要不超过肾糖阈,就不会出现尿中有糖。
4 比较分析基因交叉互换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差异性
4.1发生时期差异
基因交叉互换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染色体易位可以发生时
期比较广泛,时期不确定。
4.2发生对象差异
基因交叉互换发生对象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相互交叉互换,即发生在同
源染色体之间。
染色体的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即
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4.3发生后果差异
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交叉互换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正常的基因重组现象,交叉互换使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多产生了几种配子,但它们都是正常配子,不会使后代产生遗传病。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产生部分异常的配子,使配子的育性降低或产生有遗传病的后代。
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是由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易位造成的。
易位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17个科的29个属的种子植物中,都有易位产生的变异类型,直果曼陀罗的近100个变种,就是不同染色体易位的结果。
5 归纳总结几种组织水肿的成因
5.1组织水肿的原理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低分子物质引起)和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蛋白质引起),由于晶体物质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胶体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虽然胶体渗透压较小,但对保持血浆水分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时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的水量将增加,从而引起水肿;这是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
5.2几种引起组织水肿原因的归纳
5.2.1花粉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原再次侵入能与吸附在相关细胞膜上的相应抗体结合,从而引起对应的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通过体液运输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而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组织液吸水导致水肿。
5.2.2组织炎症、损伤
局部组织发生炎症或损伤时使机体产生激肽(即舒血管物质),激肽能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的血压升高,从而使对应组织间的组织液、淋巴液增加。
5.2.3肾小球肾炎
当肾小球发生炎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增强使部分大分子血浆蛋白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重吸收;从而使血浆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向组织液渗透变多使组织液增多。
5.2.4蛋白质类营养缺乏
这类多是因为长期蛋白质类营养供应不足,使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量严重不足;从而使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引发血浆中的水大量渗透到组织间隙,出现组织水肿。
6.2.5毛细淋巴管阻塞
毛细淋巴管阻塞使毛细淋巴管中的压力变大,阻止组织液向毛细淋巴管中渗入而大量在组织间隙积累,引发组织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