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姑娘——优秀音乐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精品资料
《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了解高山族服饰特点,感受歌曲风格与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台湾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电子琴。
教学方法:
听唱法、律动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高高的阿里山景色秀美,风光怡人,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生活在这里的姑娘和小伙子们。
二、教学新课:
1、揭题《阿里山的姑娘》。
2、初次聆听:
这首歌曲可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情绪有什么特点?
3、小结:歌曲分两个部分。
A、优美
B、热烈
4、出示高山族服饰图片,了解其特点。
高山族的人们能歌善舞,我们也来感受那种热烈的气氛。
5、了解甩发舞特点。
甩发舞是高山族民间舞蹈之一,舞者互相挽臂,轻摇身躯,摆动长发向前俯,使头发几乎碰地,将长发向上甩起,在空中有瞬间的垂直后披散深厚,也可向两侧甩发,美妙别致。
三、课堂小结:
你们听了这首《阿里山的姑娘》后有什么感受?课下请再找一些关于台湾的歌曲,下一节课再一起分享!
1 / 1。
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篇一: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阿里山的姑娘》教学目标:1.学唱《阿里山的姑娘》 2.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3.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教学准备:ppt、视频、伴奏教学方式:聆听法、探究法、教唱法教学设计 1、“同学们,愉快的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七子之歌---澳门》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歌曲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
那谁能告诉我歌中的“七子”都指哪些地方?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 大连)】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七块领土为母亲离散的孤儿,大约在100 万年以前,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台湾海峡这一部分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才使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
如今“七子”只有“台湾”尚未回归,尽管如此,同学们或多或少还是对贪污有所了解,那你都了解哪些呢?大家心目中的台湾真的很美,下面就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台湾,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同学们,图中闪烁的部分就是台湾,它位于我国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别看台湾面积小,但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特别丰富,被称为“樟脑王国”。
在山明水秀的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日月潭”是一个很大的湖,它坐在海拔760 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个小岛隔开,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阿里山”是台湾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为人们所称颂。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师:课前导入,带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第十三周《阿里山的姑娘》歌唱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唱《阿里山的姑娘》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教学准备PPT、视频、伴奏教学方式聆听法、探究法、教唱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1、“同学们,愉快的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那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七子之歌---澳门》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歌曲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
那谁能告诉我歌中的“七子”都指哪些地方?【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大七块领土为母亲离散的孤儿,大约在100万年以前,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台湾海峡这一部分地壳下沉,被海水淹没,才使台湾同祖国大陆分离。
如今“七子”只有“台湾”尚未回归,尽管如此,同学们或多或少还是对贪污有所了解,那你都了解哪些呢?大家心目中的台湾真的很美,下面就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台湾,去看一看那里的风光:同学们,图中闪烁的部分就是台湾,它位于我国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别看台湾面积小,但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特别丰富,被称为“樟脑王国”。
在山明水秀的台湾,有美丽的“日月潭”,“日月潭”是一个很大的湖,它坐在海拔760米的高山上,湖水被一个小岛隔开,一边像圆圆的太阳,一边像弯弯的月亮,所以叫“日月潭”。
“阿里山”是台湾名山之一,它以奇特的林涛和云海为人们所称颂。
“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泼、多情的性格。
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教案【篇一:阿里山的姑娘——优秀音乐课教案[1]】《阿里山的姑娘》教学目标:1.学唱《阿里山的姑娘》2.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3.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让学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
教学准备:ppt、视频、伴奏教学方式:聆听法、探究法、教唱法【篇二:阿里山的姑娘教案】阿里山的姑娘教案【教学内容】学唱《阿里山的姑娘》【教材分析】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由邓禹平作词、张彻作曲,写于1947年,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谱写而成,由于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又使用铃鼓和小鼓等乐器,在当时的国语流行歌曲中独树一格,曾被误以为是台湾高山族的传统民歌。
1984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台湾歌手奚秀兰演唱后,在中国内地开始广为传唱。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学唱,能够以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二)能够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通过欣赏、学唱等,加强对台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能够以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难点】能够以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教学准备】音乐光盘【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师生问好(二)师: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欣赏的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吗?我们的音乐家为了表达自己的阿里山的热爱,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去展现阿里山的美,阿里山姑娘的热情。
你听二、学唱歌曲(一)初次欣赏,感受乐曲情绪师: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二)再次欣赏师:乐曲分为几个乐段?(三)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阿里山的姑娘》,先来学习歌曲的旋律。
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台湾高山族民歌《阿里山的姑娘》的经典旋律。
2.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的由来、歌词含义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调式、节奏、旋律等基本构成要素。
3. 歌曲演唱技巧: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咬字清晰等基本歌唱技巧。
4. 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对比不同版本的《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
2. 难点:歌曲中特有的节奏和旋律,以及高山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阿里山的风景,引导学生了解歌曲背景。
2.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轮唱、对唱等形式的练习。
4. 歌曲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
5. 音乐欣赏:播放不同版本的《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对比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演唱表现,包括音准、节奏、感情等方面。
2. 音乐知识测试:通过提问或书面测试,了解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讨论、练习等环节。
六、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阿里山的姑娘》相关乐谱和歌词。
2. 教学音频:不同演唱者的《阿里山的姑娘》音频。
3. 视频资料:阿里山的风景视频或图片。
4. 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以便示范和伴奏。
七、教学准备1. 事先准备好教学音频和视频资料。
2. 准备好乐谱和歌词,复印或打印出来。
3. 调整教学环境,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作。
4. 准备好伴奏乐器,并进行调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背景、乐理知识。
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阿里山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感受阿里山的民俗音乐。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通过表演传递阿里山文化。
二、教学重点:1. 了解阿里山地区的文化特点。
2. 学习阿里山的民俗音乐曲目。
3. 进行音乐表演,传递阿里山文化。
三、教学内容:1. 阿里山地区的文化介绍:阿里山位于台湾嘉义县,是一个以茶叶种植和生态旅游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阿里山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
阿里山的音乐文化丰富多样,民俗音乐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
2. 阿里山的民俗音乐介绍:阿里山的民俗音乐融合了汉族和原住民的音乐元素,充满了浓厚的山地特色。
常见的乐器包括笛子、竹声、口弦、打击乐器等。
阿里山的民俗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展现了当地人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3. 学习阿里山的民俗音乐曲目: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阿里山民俗音乐曲目,如《阿里山的姑娘》、《舟山情歌》等。
通过学习和演唱这些曲目,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阿里山的文化内涵,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4. 进行音乐表演: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可以借助乐器或无伴奏演唱等方式进行。
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情感表达等方式,传递阿里山的文化特色。
通过音乐表演,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1. 信息获取法: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阿里山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民俗音乐特点,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听觉体验法:播放阿里山的民俗音乐,让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来感受其独特之处。
可以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乐器运用等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表演实践法:学生在学习阿里山的民俗音乐曲目后,分组进行音乐表演。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演唱和表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阿里山音乐教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阿里山的姑娘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1 学生能理解并唱出《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曲。
1.2 学生能通过学习歌曲,了解台湾阿里山的地理、文化背景。
1.3 学生能通过学唱歌曲,培养音乐节奏感、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歌词及意义。
2.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换气。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场地:音乐教室3.2 教学设备:钢琴、音响、投影仪、歌词展板3.3 教学资料:《阿里山的姑娘》乐谱、歌词、相关图片和视频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阿里山的风景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4.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创作背景,讲解歌词的含义,展示乐谱,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4.3 学唱歌曲(10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旋律。
b. 教师分句教唱,学生跟随演唱。
c.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4 歌曲处理(10分钟)a. 讲解歌曲的节奏、音准特点。
b. 引导学生注意呼吸,掌握换气技巧。
c.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点评指导。
4.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意义和特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五、课后作业5.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加强音准、节奏和换气的掌握。
5.2 家长协助孩子录制演唱视频,下周课堂分享。
5.3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台湾阿里山的地理、文化背景,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独立演唱《阿里山的姑娘》,音准、节奏准确,换气自然。
6.2 学生了解台湾阿里山的地理、文化背景,并能分享自己的收获。
6.3 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培养音乐节奏感、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7.1 邀请当地的音乐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台湾阿里山的音乐文化。
7.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博物馆,增加对音乐历史和乐器发展的认识。
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阿里山的姑娘》一、课程目标和内容1.1 课程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为:1.认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了解歌曲的含义和背景。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通过感性体验,感受音乐的美。
3.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让学生能够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1.2 课程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1.歌曲欣赏与认识。
通过音乐播放和歌曲演唱,让学生认识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2.舞蹈编排。
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基本音乐节奏上,带领学生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二、教学流程和方法2.1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课堂前准备:播放歌曲,展示歌曲风景照片,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
2.歌曲欣赏与认识。
播放歌曲,并让学生跟随歌曲韵律,感受音乐的美。
通过讨论歌曲的歌词和歌曲所描述的景观,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3.舞蹈编排。
在基本音乐节奏上,让学生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学生的成果。
4.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学生在此次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加深对歌曲和舞蹈的理解和记忆。
2.2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感性教学法。
在歌曲欣赏和舞蹈编排时,让学生通过感官来感受音乐和舞蹈,产生情感和体验。
2.合作学习法。
通过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舞蹈编排中合作完成动作设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3.讨论课教学法。
在歌曲欣赏和认识中,组织学生对歌曲的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理解歌曲背景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舞蹈编排技巧,能够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3.2 教学难点1.让小班幼儿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这既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又需要孩子们自身的感觉和能力。
2.小班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较差,在编排舞蹈时需要教师用最简单的方式指导孩子,在正确的基础动作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和变化。
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教案《阿里山的姑娘》含反思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听辨、唱出《阿里山的姑娘》的歌词和旋律;•能够正确表达“阿里山的姑娘”这个词语。
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口头表达,配合音乐语境,表达出自信、自然的情感状态;•能够参与小组活动,主动与同伴配合,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作品。
1.3 态度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加对自己的自信和认同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传递快乐和友谊。
2. 教学内容2.1 歌曲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歌词:(略)2.2 情感表达通过歌曲表达自信、自然、开心、愉悦等情感。
2.3 集体音乐创作请孩子们自由发挥,结合自己的音乐想象和创意,用各种乐器伴奏,并演唱自己编创的音乐作品。
3. 教学步骤3.1 热身活动在教学前,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自由活动。
3.2 歌曲引入播放《阿里山的姑娘》的音乐,让孩子们自由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3.3 歌曲学唱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跟唱《阿里山的姑娘》的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来源和意义。
让孩子们逐步理解歌曲,记忆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并适时进行声、调、发音、情感等方面的指导。
3.4 情感表达请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在山林之间,嗅着花香,呼吸新鲜空气。
然后,让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比如舞动自己的身体、互相拥抱或者洋溢着自己的笑容。
3.5 集体音乐创作带领孩子们一起合作,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用各种乐器演奏,一起欣赏后,老师总结反馈。
4. 教学反思在本次课程教学中,孩子们表现得比较活跃,尤其是在情感表达和集体音乐创作的环节。
他们在自由表达心情的过程中,积极配合和表现,感受到了配合和自信。
但是,在歌曲学唱的环节中,孩子们有些分散,导致歌曲效果不太理想,需要加强关注点引导和语言的表述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课程教学收获还是不错的,但我会在今后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关注点引导能力,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