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八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重点: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难点:理解垄断组织的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四.同步训练.1.世博会被称为“经济奥林匹克盛会”,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集中展示地。
世博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编年史。
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举办时间 举办城市 主要展品 1851年 英国伦敦 ① 1878年 法国巴黎 ②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③A .①火车机车、留声机;②电话、汽车;③蒸汽引擎、飞机模型B .①火车机车、蒸汽引擎;②电话、留声机;③汽车、飞机模型C .①蒸汽引擎、汽车;②留声机、电话;③火车机车、飞机模型D .①蒸汽引擎、飞机模型;②火车机车、电话;③留声机、汽车2.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C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
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多数情况下,要完成大批订单,就需要有备用贷款以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
这时,银行通过友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必修二第2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知识梳理自主复习】1、迪亚士1487年向东到达非洲的最南端——_____________;哥伦布1492年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发现“新大陆”;达伽马1497—1498年从西欧-好望角- 。
实现环球航行2、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
(2)以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引起“”和“”,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17世纪荷兰被誉为“”4、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权5、早期殖民扩张带来的影响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大促进了西欧发展。
②使___________进一步拓宽,也促进了技术革命的到来。
③给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造成了近代亚、非、拉广大地区贫困和落后。
(结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6. 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____发明改良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方面:①促进了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出现并逐渐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成为支柱产业;工业城市形成,进程加快;③导致了阶级结构的变化,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两大对立阶级: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得到巩固;④加强世界联系,促使___________基本形成。
消极方面:①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快,给亚非拉带来巨大灾难;②也带来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①___________________(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③__________手段的发明(电话、无线电报)④_____________的建立(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石油化工的产生)⑤“钢铁时代”到来。
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积极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一系列新工业部门诞生;人类进入_________时代;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成为工业的主要成分);导致了组织的形成;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最终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内容: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三、导学过程:
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电力、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推动了工业化经过,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增进了举世贸易和市场的扩大
- 对社会的影响:带来了城市化和工业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对文化的影响: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深遥影响
- 提高了生活水平:工业化生产降低了商品价格,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 改变了生活方式:工业化带来了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 形成了摩登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摩登社会的基础,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行为
四、导学反思:
通过进修《第二次工业革命》,我们不仅了解了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深遥影响。
我们应该珍惜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和机遇,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尽力实现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希望同砚们在进修中能够不息思考和探索,发现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总课时:第5课时二、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经过对必修二第二单元前三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已有了较多的了解,本课要在前三课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与此前所学知识的紧密联系。
对于高一学生,教材中有的知识点和内容教师要通过思考探究和设问的形式,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钻研的能力。
对于部分较难问题学生则可以共同探讨,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1)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2)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3)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2)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这些图片大家并不陌生,这些交通工具、照明电灯与现在现代化的设备相比较确实比较简陋,但是正是这些产品的问世宣告了人类历史上又一次革命时代的到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和成就(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23、科技(直接因素):自然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如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
4(二)工业革命的进程与成就(起始时间: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对欧美:引起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变化。
(1)生产力:大大提高,进入“时代”。
(2)生产组织形式(生产关系):出现了组织。
(3)工业结构:以工业取代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发展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阶段。
(5)生活及环境: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导致环境,影响可持续性发展。
2、对世界:(1)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形成。
(220世纪初,整个世界3、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殖民扩张给亚非拉带来深重的;(2)破坏了这些地区的落后社会经济体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1、时间:19世纪晚期。
3、原因:(1)根本原因:的发展(或)。
(2)直接原因:与高度集中。
4、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更加密切。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要求输出、掠夺和输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型和,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学习反馈】1.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
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后果;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过程的关系。
(3)运用:探讨垄断的影响;探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2)运用范例教学,培养学生找出知识比较点,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辨证认识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成就与价值。
(2)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著名论断的正确性。
【重点难点】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的重要成就、特点及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垄断的作用【学法指导】本节课应以新课标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知识认知方法和观念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探究性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同时注意积极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
【学习过程】一、概念:取得成就的主要国家:二、主要发明和应用1、电的广泛使用(1)1866年:19世纪70年代:(2)电器产品纷纷涌现:A.电话: B.电灯:人类进入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不久,(2)作用:大大特别是A.汽车:B.飞机:3、化学工业的发展4、新兴工业的诞生:传统工业的进步: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
教学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对垄断的评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法四、课时安排:1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方法,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导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原因?讲述新课:什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课件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课件3)政治: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围的确立市场(直接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资本: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和对殖民地的长期掠夺技术:自然科学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课件4—11)总共三方面成就分别通过图示加深学生印象,最后总结。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课件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3.生产结构:2.工业部门: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部门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产生垄断组织4.生产组织形式:5.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2、垄断组织:(课件12、13)(1、)背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第8课其次次工业革命学习目标:了解其次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展的影响。
1.重点:了解其次次工业革命消灭的条件、电力的广泛运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垄断组织的消灭、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
2.难点:探究其次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影响。
教材整理1人类迈入“电气时代”1.条件(1)欧美各国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2)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把争辩成果都应用于生产。
2.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①19世纪70年月,实际可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相继研制成功。
②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电器产品纷纷涌现,转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部门成就影响新兴工业内燃机①19世纪七八十年月,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②不久,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也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研制成功化学科学家从煤和石油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传统部门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在制造业和建筑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钢材教材整理2垄断组织的消灭1.条件(1)工业部门的变化: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2)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3)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由于工厂规模扩大,资本需求日益浩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2.目的: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需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
3.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肯定程度上放弃自由竞争原则,把握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4.影响: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深度点拨]垄断组织的内涵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
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前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和影响。
2、初步形成本课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预习内容1、从第一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电力、机械、工、传统工业等方面主要有哪些成就。
2、从第二个子目中找出下列问题: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⑷垄断组织出现的时间、目的、主要部门、典型代表、影响。
3、从第三个子目中找出问题:⑸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条件和结果。
三、提出质疑:同们,通过你的自主习,你还有那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案一、习目标1、全面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前提、技、市场等)时间、主要领域及成就。
2、归纳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垄断组织的产生。
3、归纳总结世界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条件和结果。
习重点是体会与技术的密切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习难点是解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习过程1、课前预习检查,了解生预习的情况。
指名生阅读回答预习所列问题。
2、合作探究探究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讲解:⑴政治上:经过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为其提供了政治前提。
⑵技:19世纪六十年代以,自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其提供了技条件。
⑶市场: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扩大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扩大了国外市场,商品需求剧增,促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⑷资金:工业革命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对殖民地的掠夺,积聚了大量的资本。
探究二:1两次工业革命有何异同点?讲解: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开始部门从棉纺织业开始从重工业变革开始标志蒸汽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社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社会建立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盛行凯恩斯主义形成2垄断组织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影响?讲解:⑴产生: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由竞争的优胜略太,使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垄断产生。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生的巨大推动力迅速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难点:垄断组织出现的必然性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案导学】
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政治条件: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通过一系列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逐渐确立,进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科技条件: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很多研究成果被迅速应用于生产。
(3)资金和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性的殖民扩张,使资
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并进一步扩大了海外市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
1.垄断组织出现的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结构的巨大变化,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2)为了适应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
2.垄断组织出现:(1)部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
(2)含义:一些大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的成本、和,从而形成了。
3、垄断组织的影响:
(1)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作的局部调整,它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垄断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垄断组织的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
1、世界市场发展的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许多和通讯手段,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列强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2、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_____________,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以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___________起来;
【演练广场】
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
A.19世纪前期
B.19世纪中后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初期
2.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
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
A.电的广泛使用B.内燃机驱动的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石油化工工业兴起D.钢铁工业取得巨大进步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十八世纪现代工业初期,科学知识本身贫乏,不能直接运用于工业过程。
直到19世纪后半期,随着化学和电子科学的繁荣,科学理论才为新的方法和新工业提供了基础。
……事实上,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科技进步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发明者中大部分是天才的修补工,自觉的机修工和工程师以及其他自觉成才者。
──摘自R·卡梅伦《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70年到1900年,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比以前任何时期都密切得多。
19世纪最后30年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发展的影响,……自1870年以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科学工业的开端。
新兴工业,诸如电气工业等这些完全是在科学发现中首创的工业,其面貌的改变,当然要比那些早已建立的工业显著得多;在这些早已建立的工业中,科学的应用只是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旧的生产方法,而不是建立崭新的生产方法。
──摘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卷
请回答: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2)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技术发明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演练广场】
1、B
2、B
3、A
4.(1)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等)。
(2)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不够发达,科学知识运用于工业生产的条件不够成熟;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对生产的影响不大。
(3)19世纪中后期,很多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革;科技意识、科技利用是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国际地位、经济地位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