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分析检验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
数据分析方法实验报告数据分析方法实验报告一、引言数据分析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见解,为决策提供支持。
本实验旨在探索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了解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技巧。
二、数据收集和整理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份关于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数据集。
该数据集包含了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购买金额等信息。
我们首先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读取数据集,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去除缺失值和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数据整理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和集中趋势。
此外,我们还使用直方图和箱线图等图表形式展示了数据的分布情况,更直观地呈现了数据的特征。
四、相关性分析为了探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此外,我们还绘制了散点图和热力图来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内在联系。
五、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我们可以预测因变量的取值,并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我们使用了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回归系数,并进行了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和残差分析,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六、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用于将数据集中的观测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K均值聚类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
通过选择合适的聚类数目和距离度量方法,我们将数据集中的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群组,并对每个群组进行了特征分析,以了解不同群组的特点和差异。
七、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数据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经济预测与决策实验项目名称描述性数据的分布和度量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实验日期2015-7-3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成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通过对学生各门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整理,使学生掌握统计描述的一般步骤和技巧;2、掌握分布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离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偏态与峰态的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含义。
实验要求:1、输出表格美观,对各描述分布特征的统计指标值的分析要合理。
2、在实验报告中要写明实验的操作步骤。
3、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表 3-1是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各门课程成绩。
根据表中数据按列(课程)进行统计描述,求得描述各门课程数据分布的各种指标值,并分析各门课程数据分布的特征。
2、按行统计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并进行排序,并按平均成绩进行统计描述,并分析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表 3-1 统计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三、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的基本工具:电脑一台;Microsoft EXCEL 2007 软件一套;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操作方法:利用软件数据分析中的统计描述功能,求得描述各门课程数据分布的各种指标值,并分析各门课程数据分布的特征;在进行平均成绩、总成绩的排序以及统计指标的描述。
实验步骤:在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在数据分析中选择描述统计—选择相应的数据区域—单击确定在数据菜单中—选择排序—框中所选区域—选择主关键字此关键字—单击确定五、实验记录与处理(数据、图表、计算等)按列(课程)进行统计描述按平均成绩进行统计描述统计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并进行排序六、实验结果及分析描述各门课程数据分布的各种指标值平均: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标准误差:各测量值误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故又称为均方根误差。
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
标准误越小,表明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值越接近,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用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的可靠度越大。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数据描述性分析)浙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项⽬名称数据描述性分析所属课程名称数据分析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实验⽇期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实验⽬的及要求】了解SPSS软件的安装、启动、退出以及运⾏管理⽅式;熟悉各主要操作模块,窗⼝及其功能,相关的系统参数设置等。
掌握SPSS软件的Analyze菜单中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模块进⾏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实验原理】数据分析是指⽤适当的统计⽅法对收集来的⼤量第⼀⼿资料和第⼆⼿资料进⾏分析,以求最⼤化地开发数据资料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是为了提取有⽤信息和形成结论⽽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要对数据进⾏分析,当然要分析数据中包含的主要信息,即要分析数据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要研究数据的数字特征。
对于数据的数字特征,要分析数据的集中位置、分散程度。
数据的分布是正态的还是偏态等。
对于多元数据,还要分析多元数据的各个分量之间的相关性等。
【实验环境】CPU P4;RAM 512M。
Windows XP;SPSS 15.0等。
【实验⽅案设计】选取我国历年⼈⼝的出⽣率、死亡率和⾃然增长率,利⽤SPSS软件分别对出⽣率、死亡率和⾃然增长率进⾏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1)计算各个变量的均值、⽅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峰度。
(2)计算中位数,下、上四分位数,四分位极差,三均值,并做五数总括及字母显⽰值;分析各个变量的主要数字特征。
(3)做出直⽅图,茎叶图,箱线图;分析各个变量的正态性。
(4)计算各个变量之间的协⽅差矩阵,Pearson相关矩阵、Spearman相关矩阵,分析各变量间的相关性。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打开SPSS软件,输⼊我国历年⼈⼝的出⽣率、死亡率和⾃然增长率的数据后,点Analyze菜单按钮中的Descriptive Statistics 命令项中的 frequencies命令,跳出命令框后将左侧“出⽣率,死亡率,⾃然增长率”调到右边的variables栏中,再点击 statistics...钮,弹出frequencies Statistics 对话框。
实验报告中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引言:实验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它能帮助我们验证假设、得出结论、揭示规律。
而实验报告是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总结,其中结果的统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统计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推断总体特征、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假设。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中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1.1 平均数平均数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标之一,它可以反映总体或样本中所有观测值的集中趋势。
在实验报告中,可以计算平均数以描述实验结果的集中程度。
1.2 标准差标准差是另一个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的重要统计指标,它可以测量观测值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可以知道实验结果的变异性。
二、统计推断性分析2.1 参数检验参数检验是通过比较样本数据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关于总体参数的推断。
其中 t检验和z检验是最常用的参数检验方法,它们可以用于判断样本均值是否与总体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非参数检验与参数检验不同,非参数检验方法不依赖于总体参数的分布情况,而是通过对数据的排序、秩次或次序进行统计分析。
在实验报告中,非参数检验方法如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可用于推断两组样本均值的差异。
三、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总体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统计方法。
实验报告中,方差分析可以用于比较多个实验组之间的平均差异,并推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在实验报告中,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预测和解释。
五、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
实验报告中,相关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实验结果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并推断是否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六、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上数据变化规律的统计方法。
在实验报告中,时间序列分析可用于研究实验结果的趋势、周期性和季节性等特征。
货物的描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货物进行描述,掌握描述货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类型的货物,如食品、电子产品、衣物等;2. 对每种货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其特点和特性;3. 以客观、准确的态度进行描述,注意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名词;4.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食品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包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食品——苹果。
苹果是一种圆形的水果,通常呈红色、黄色或绿色。
外表光滑,质地坚实,具有一定的光泽。
苹果的味道酸甜可口,气味清香。
当切割开来时,可以看到果肉的白色,质地饱满。
果皮较薄,但富含纤维,能提供更多的纤维素。
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手机、电视、电脑等。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是一种轻便的电子设备,适用于移动办公和娱乐。
它的外形小巧,便于携带。
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
屏幕的分辨率较高,显示效果清晰,色彩鲜艳。
键盘设计合理,按键灵敏,使用舒适。
电脑内部配备了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大容量的存储器,可实现快速运行和数据存储。
衣物衣物是人们日常穿戴的必需品,不同的衣物在材质、款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件棉质T恤。
这件T恤由纯棉材质制成,触感柔软舒适。
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强。
衣服的颜色和图案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T恤的设计简洁大方,适合日常穿着。
领口和袖口采用弹力设计,穿脱方便,不易变形。
结论通过对不同货物的描述,我们了解到每种货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性。
在进行描述时,应注意使用客观、准确的语言,避免主观臆断。
形容词的使用要准确恰当,能够清晰地传达货物的外观、质地、味道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要注意货物的功能和用途,以便更好地描述其实用性和价值。
本次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描述不同货物,我们更加了解了物品的细节和特征,为将来的写作和表达提供了基础。
SPSS实验报告描述性统计分析⼀、实验⽬的1.进⼀步了解掌握SPSS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能更好地使⽤其进⾏数据统计分析。
2.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内容具体包括基本描述性统计量的定义及计算﹑频率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分析﹑交叉表分析等。
3.复习权重等前章的知识。
⼆﹑实验内容题⽬⼀打开数据⽂件“data4-5.sav”,完成以下统计分析:(1)计算各科成绩的描述统计量: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标准差、⽅差、极差、最⼤值和最⼩值;(2)使⽤“Recode”命令⽣成⼀个新变量“成绩段”,其值为各科成绩的分段:90~100为1,80~89为2,70~79为3,60~69为4,60分以下为5,其值标签设为:1-优,2-良,3-中,4-及格,5-不及格。
分段以后进⾏频数分析,统计各分数段的⼈数,最后⽣成条形图和饼图。
1.解决问题的原理因为问题涉及各科成绩,⽤描述性分析,第⼆问要先进⾏数据分段,其后利⽤频数分析描述统计量并可以⽣成条形图等。
2.实验步骤针对第⼀问第1步打开数据菜单选择:“⽂件→打开→数据”,将“data4-8.sav”导⼊。
第2步⽂件拆分菜单选择:“数据→拆分⽂件”,打开“分割⽂件”对话框,点击⽐较组按钮,将“科⽬”加⼊到“分组⽅式”列表框中,并确定。
第3步描述分析设置:(1)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将“成绩””加⼊到“变量”列表框中。
打开“选项”对话框,选中如下图中的各项。
点击“继续”按钮。
(4)回到“描述性”对话框,点击确定。
针对第⼆问第1步频率分析设置:(1)选择菜单:“分析→描述统计→频率”,(2)打开“频率(F)”对话框,点击“合计”。
再点击“继续”按钮.(3)打开“图表”对话框,选中“条形”复选框,点击“继续”按钮。
(4)回到“频率(F)”对话框,点击确定。
(5)重复步骤(1)(2)把步骤(3)改成打开“图表”对话框,选中“饼图”复选框,点击“继续”按钮。
食品感官分析实验报告班级食安1201 学号 12015001xx 姓名 xxx实验日期 2014.12.03一、实验原理与目的1.描述性检验是对一种制品感官特征的描述过程。
评价制品的时候要考虑所有能被感知的感觉——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2.评价可以是总体的,也可以集中在某一方面。
3.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用描述性检验法来评价样品的感官特性以及每种特性的强度。
二、实验材料1.材料:长鼻王膨化夹心卷(蛋黄口味)420g(产地:浙江嘉兴);伊达玉米味软糖(产地:广东省揭阳市);金丝猴奶糖(原味)118g(产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小天使鲜米饼270g(产地:浙江杭州);上好佳酸奶味硬糖(产地:上海市);上好佳话梅糖(产地:上海市);达利低糖海苔饼(产地:四川成都市);达利香葱咸饼130g(产地:福建省泉州市);饮用纯净水。
2. 检验容器:足量味碟或一次性水杯,要求清洁、干燥。
三、实验步骤1.被检样品的制备为评价员准备好所需容器及饮用纯净水,按样品种类分装样品,并呈送给评价员。
2、品评检验(1)将按照准备表组合并标记好的样品连同问答表一起呈送给评价员。
(2)每个评价员品尝四组样品,品评后对样品各特性打分,并填好问答表。
(后附问答表)四、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回收得的32份问答表统计酸味类型及甜味类型的数据,即样品一(上好佳酸奶味硬糖)、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样品四(金丝猴奶糖)的数据。
数据汇总如下:1、酸味类型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得样品一各项平均得分:①喜好:味道=5.69; 气味=5.03 ;口感= 5.66;整体=5.66②JAR:味道=3.00 ; 气味=3.09 ;口感=2.97 ;整体=2.97表2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人数统计数据得样品二各项平均得分:①喜好:味道=5.25 ; 气味=5.06 ;口感=5.25 ;整体= 5.28②JAR:味道=3.44 ; 气味=3.34 ;口感=3.38 ;整体= 3.342、甜味类型各快感标度的人数统计如下:表3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人数统计数据得样品三各项平均得分:①喜好:味道=4.72 ; 气味=4.41 ;口感=2.62 ;整体= 3.81②JAR:味道=2.97 ; 气味=2.75 ;口感=3.47 ;整体= 3.31表4样品四(金丝猴奶糖)人数统计数据①喜好:味道=6.09 ; 气味=5.81 ;口感=6.06 ;整体= 6.18②JAR:味道=3.53 ; 气味= 3.00 ;口感=3.21 ;整体= 3.503、四个样品的平均评分汇总表5四个样品的平均评分汇总根据汇总表,绘制出如下图:分析:总体印象最好的是样品四(金丝猴奶糖);样品四(金丝猴奶糖)比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更口感更受青睐,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的口感强度最强,表现为难嚼,黏牙等;在甜度评价方面,样品四(金丝猴奶糖)比样品三(伊达玉米味软糖)更甜;两个酸味类型的样品酸度和口感相差不大,样品二(上好佳话梅糖)比样品一(上好佳酸奶味硬糖)有更浓郁的气味。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SAS描述统计分析所属课程名称现代统计软件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实验日期2014-10-28班级学号姓名成绩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项目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要求与实验指导书中相一致。
2.实验类型: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3.实验目的与要求: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符合实验指导书中的要求。
4.实验原理:简要说明本实验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5.实验环境: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
6.实验方案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等):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概括整个实验过程。
对于操作型实验,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来实现其操作。
对于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还应该画出流程图、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
对于创新型实验,还应注明其创新点、特色。
7.实验过程(实验中涉及的记录、数据、分析):写明上述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实验过程中的记录、数据和相应的分析(原程序、程序运行结果、结果分析解释)。
8.结论(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做出结论。
9.小结: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思考和建议。
10.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指导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报告内容,用简练语言给出本次实验报告的评价和价值。
注意:∙每次实验开始时,交上一次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文档命名规则:“实验序号”+“_”+ “班级”+“_”+“学号”+“姓名”+“_”+ “.doc”例如:管信11班的张军同学学号为:2011312299 本次实验为第2次实验即:实验二、SAS编程基础;则实验报告文件名应为:实验二_管信11 _2011312299_张军.doc 。
描述性数据分布与测量实验报告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名称描述性数据的分布与测量一、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1.通过对各门课程考试成绩的统计安排,使学生掌握统计描述的一般步骤和技巧。
2.掌握分布集中趋势、偏离趋势、偏离和峰值状态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实验要求:1.输出形式美观,描述分布特征的统计指标值分析合理。
2、在实验报告中指定实验的操作步骤。
3.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二、实验内容和原则1.表3-1显示了统计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各门课程的成绩。
根据表中数据按列(过程)的统计描述,得到描述各过程数据分布的各种指标值,并分析各过程数据分布的特点。
2、根据线统计每个学生的总分、平均分和排序,并根据平均分进行统计描述,并分析各统计指标的含义。
表3-1统计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三、主要仪器设备。
实验的基本工具:一台电脑;一套微软EXCEL 2007软件;四、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操作方法:利用软件数据分析中的统计描述函数,得到描述各课程数据分布的各种指标值,并分析各课程数据分布的特点。
平均分、总分排名和统计指标描述正在进行。
实验步骤:在工具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选择数据分析中的描述性统计-选择相应的数据区域-在数据菜单中单击确定-选择排序-在框中选择区域-选择主要关键字此关键字-单击确定五、实验记录和处理(数据、图表、计算等。
)按栏目(课程)统计描述按平均分数统计描述每个学生的总分,并排序平均分数六、实验结果和各种指标值的分析描述了各门课程平均的数据分布:平均值是代表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数量,指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数量。
标准误差:每个测量值的误差平方和的平均值的平方根也称为均方根误差。
标准误差用于测量采样误差。
标准误差越小,样本统计越接近总体参数值,样本对总体越有代表性,通过样本统计对总体参数的估计越可靠。
中位数:表示样本、总体或概率分布中的一个值,该值可以将一组值分成相等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
数学建模实验报告数据的统计分析一、引言数学建模是一种多学科交叉领域,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
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针对数学建模实验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索数据特征和相关关系。
二、方法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集了相关数据,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
为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我们首先使用了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处理等。
然后,我们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以获取数据的各种特征和潜在规律。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的方法。
我们首先计算了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方差和标准差,以揭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接着,我们绘制了数据的频率分布图和直方图,以展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形态特征。
此外,我们还计算了数据的偏度和峰度,用以描述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和尖峭程度。
四、推断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是利用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种常见的推断性统计方法。
首先,我们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数据的参数进行估计,包括均值、方差等。
然后,我们进行了假设检验,以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使用了t检验、F检验等常见的统计检验方法,对样本数据和假设进行比较,判断其差异的显著性。
五、结果与讨论通过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数据的平均值为X,标准差为X,表明数据整体上呈现X特征。
2. 数据的分布图显示,数据大致呈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离散分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