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1.04 KB
- 文档页数:2
附件3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中医的中风是指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病轻者可无昏仆及不醒人事而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状,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卒中。
根据疾病的性质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梗死和脑出血。
本指导原则主要是中药新药治疗中风临床试验计划与方案的设计、实施和总结中需要考虑的一般性原则。
虽然用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和总结中的一般要求和原则相近,但由于两者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预后等有所不同,因此两者的临床试验应分别设计与观察,试验结果应分别统计和总结。
本指导原则重点阐述缺血性中风临床试验的技术要求,也简要介绍了出血性中风临床试验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指导原则的内容只是技术审评部门对该问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和认识,除了引用或在相关的药品监管法规和技术要求中已经规定的内容外,不是法规意义上要求必须强制执行的内容,具体实践中如果有与本指导原则不一致的地方,只要有充分的科学证据说明其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合理性,也是完全可以被接受的。
同时,随着医学科学和医疗实践的发展,疾病诊断、治疗的手段会不断改进,药物临床试验的设计评价方法也会随之更新,因而,本指导原则的观点为阶段性的,如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出现了更加科学合理和公认的方法,应该及时采用,该指导原则也会及时修订。
本指导原则中未讨论临床试验设计或统计分析中的一般原则问题,这些内容的相关要求参见相关法规性文件和技术指导原则。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指导原则不能代替研究者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现药物作用特点和试验目的的临床试验设计。
研究者应根据所研究药物的特点和临床试验目的,在临床前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学科进展以及临床实际,并遵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科学的精神、严谨的态度,合理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并严格按方案实施。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10-24T15:18:56.9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作者:孙玉蓉[导读]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湖南省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样本,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
而后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agl-Meyer评分)、日常生活运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即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中风后遗症;效果中风就是临床上所称的“脑卒中”,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发病率与日攀升,同时该疾病治疗中随着死亡率的降低,致残率却在不断升高,而导致致残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治疗遗留的后遗症而引发的。
因此,本文就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展开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基础资料选取时间:2016年2月-2016年12月,研究样本:82例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21,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5±1.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8:23,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5±1.6)岁。
两组患者在上述基线资料比较中差异不显著(P>0.05),一致性较佳。
1.2治疗措施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具体方法为:选取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合谷、内关、曲池、地仓、太阳、风池、四白、攒竹、鱼腰等穴位,进针深度根据具体穴位的位置而定,进针后留针时间控制在20min-30min,4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1]。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85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015-01【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方法: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脑活素溶于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脑复康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b1、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配合针灸综合治疗。
结果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8例,好转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8.8%;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9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
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能促进患者肢体和言语功能的恢复,明显提高疗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观察中风泛指脑血管意外疾病,是以突然昏倒、意识不清、口渴、言蹇、偏瘫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遗留下来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弛斜等症状的总称,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不仅病死率高,且常易导致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后遗症。
近年来,我校附属医院采用中西医配合针灸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校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病例共85例,其中右侧瘫痪39例,左侧瘫痪46例;伴言语不利、口眼歪斜13例。
肌力0级25例,ⅰ级29例,ⅱ级21例,ⅲ级1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
治疗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39岁~7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脑梗塞21例,脑出血13例,脑血栓8例。
对照组男32例,女11例,年龄35岁~69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脑梗塞19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9例,病程在3个月~1年,平均病程在6个月左右。
95第11卷 第12期 2009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2 Dec . ,2009因此,子宫肌瘤的发生总因在于瘀。
彝药红金消结胶囊针对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 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佐以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其内含有三七、香附、八角莲、鼠妇虫、黑蚂蚁、五香血藤、鸡矢藤、金荞麦、大红袍、柴胡。
其组方独特,方中多为名贵药材,是一个受国家保护的彝秘方,历史悠久,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炎止痛。
其中三七能通能补, 有较强的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的功效;八角莲清热解毒、祛疲消肿,除此之外,八角莲[3]其内含有的鬼臼毒素等芳香四氢萘类木脂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为抗癌药VP16 的原料;由于八角莲、三七都具有很强的消炎、抗菌、活血功效[3-4],所以红金消结胶囊的止痛效果特别好;香附行气解郁,调经止痛;鼠妇虫是专门针对妇科淤血的珍稀药材, 它能破癖血、消包块、利水道,还有研究报道, 该药还有强效的止痛功能, 与杜冷丁相比,它止痛作用更持久, 而且无成瘾性[5]。
黑蚂蚁具有扶正固本、养血安神等功效;大红袍能调经活血,消炎, 止痛;金荞麦[6-7]除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血功效外, 其根茎中的有效成分是一类原花色素的缩合性单宁混合物, 有很强的抗癌活性,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肺转移和侵袭的作用;香附行气解郁, 调经止痛;柴胡条达肝气,疏肝解郁,调经止痛;所以,红金消结胶囊能够疏肝理气、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对气滞血瘀所致的子宫肌瘤疗效很好,一般在服药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经过2~3个疗程的巩固治疗,能达到满意疗效且复发率较低。
随着患者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瘤体自然萎缩或逐渐消失。
红金消结胶囊对中药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率较高,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对于肌瘤小于5cm 的患者,多数能缓解症状, 抑制肌瘤的生长,值得推广。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发表时间:2015-10-14T11:50:52.46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作者:袁爱林王身林[导读] 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护理部在中医中,中风被认为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因风性轻扬开泄。
袁爱林王身林(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护理部海南三亚 572000)【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我国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篇,总样本量1453例。
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OR合并值为4.22,95%可信区间为(2.93,6.08),运动功能评分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11.56,95%可信区间为(3.85,19.26)。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具有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恢复运动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常规护理;中风后遗症;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420-02【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 by Meta-analysis. Method: We collect domestic has been published about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idical nursing treatment of stroke sequelae of 14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then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all the studies and do meta-analysis in the eligible ones by the softwares of Stata12.0 and RevMan 5.3. Result: Totally 14 studies including 1453 cases were analyz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idical nursing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 OR merge is 4.22, 95% CI (2.93, 6.08), motor assessment scale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merger is 11.56, 95% CI (3.85, 19.26). Conclusi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pathways play an important rloe in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sequela.【Key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al nursing, conventional nursing, stroke sequela, Meta-analysis 在中医中,中风被认为是外感风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所以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与临床观察。
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症状,对症下药。
结果:临床治疗97例,治愈14例,显效49例,好转28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1%。
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应症施治,取得了较好效果。
标签:中风后遗症;中医药治疗;临床临床实践中把中风后遗症康复分为早、中、后三期。
康复早期:是指急性期过后3个月以内,此期不仅病人本身有自然康复的倾向,而且各种治疗措施最易收效,因此在此期要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康复措施,以达到理想的目的。
在用药方面,应以汤药为主,因汤剂可随证加减,有利于辨证施治,并与针灸、心理康复、功能锻练等同时并进。
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绝大多数能恢复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如穿衣、吃饭、行走、做简单家务等,有的甚至可以完全康复,不留任何残疾。
因此3个月以内是中风后遗症康复的重要时期。
康复中期:是指急性期过后3~6月以内,此期与康复早期相比,各种功能的恢复明显减慢,但仍要树立信心,积极进行以上各种康复治疗。
康复后期:指6个月以上的病人,各种功能恢复更慢,但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和临床实践证明,其功能仍然可以改善。
此期治疗以功能锻炼为主,如有兼证,可对症处理。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7例患者中,男68例,女19例,年龄均在45岁以上。
脑出血56例,脑血栓29例,脑栓塞12例,病程在3个月之内46例,4个月~半年29例,7个月~1年13例,1年以上9例。
1.2 治疗方法1.2.1 中药治疗综观中风一病,均属本虚标实,上盛下虚的证候,急性期虽有本虚见证,但常以风阳、痰热、腑实、血瘀等标实症状突出,按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祛邪为主,应用平肝息风、清热化痰、通腑化瘀,活血通络等法[1]。
恢复期证侯由实转虚,按照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以扶正培本为主,标本兼顾,常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湿诸法。
辨证分型如下:1.2.1.1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主症:手足麻木,肌肤不仁,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弦或弦细。
中风病的临床中医康复治疗观察及探讨文章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中风病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他们都是采用的中医康复治疗。
临床治疗的效果是,治愈了50例,显效果的有10例,有效果的有5例。
总有效率92.8%。
我们通过对他们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并且观察临床效果,认为中医治疗的办法丰富,并且操作简单,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标签:中风病;中医治疗;康复治疗;观察现在社会,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一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
中风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疾病,具体就是大脑局部地区血液循环不通畅造成神经细胞受到损害,最后表现出来是感觉运动功能有障碍。
又被称为脑卒中,有两种形式,出血性和缺血性,有些患者发生急性中风会导致死亡,度过急性期以后导致残疾的概率也比较高,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现在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在医学领域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对于中风病的治疗,不管是在临床诊断还是在抢救患者阶段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我国脑中风病死亡率大幅下降。
我院对中风病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的办法,得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就观察的情况进行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到了中风病患者70例,其中女24例,男46例,年龄46到70岁。
均龄是(64±4.3)岁,其中有62例是脑梗死患者,有8例是脑出血患者。
急性期的患者有26例,时长2~20天,平均时长8天;恢复期患者31例,时长1~4个月,后遗症期13例,时长5个月~4年,平均时长2年。
1.2 确定诊断和疗效的标准所有的病例都严格按照国家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的最新版本进行。
1.3 治疗方法中风属于一种急性的康复治疗。
在治疗的时候,主要有预防感染、生褥疮和瘫痪侧肢体关节肌肉发生痉挛或者是弛缓的现象。
中风患者早发现早治疗,在最佳治疗时间里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所以,早期进行康复治疗能够降低感染,生褥疮和恶化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研究组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汤剂;中风后遗症中风后遗症也被称为脑卒中后遗症,指的是存活的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留的各种脑功能障碍,如口眼歪斜、言语障碍、半身不遂、共济失调、进食呛咳等,可见该疾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就需要临床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治疗,才能改善其预后。
对该疾病,西医多根据引起中风的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对因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1]。
我院采用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方案对患者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针灸推拿配合中药汤剂联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项研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的前提条件下,选择我院自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者,(2)无法耐受针灸治疗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16,年龄分布:40-80岁,平均年龄(57.18±1.04)岁,病程分布:5d-2年,平均病程(1.62±0.28)年;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7,年龄分布:41-79岁,平均年龄(57.19±1.03)岁,病程分布:6d-2年,平均病程(1.64±0.2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27例观察
周立清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4)9
【摘要】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最常见的运动障碍如偏瘫。
患者一侧身体和手脚不灵活,感觉麻木无力、不能活动、甚则头晕欲仆、口眼歪斜、说话困难、两腿发软跌倒。
该病人急性期经抢救神志清醒后,多留有或轻或重的后遗症。
若治疗及时得当,相当一部分患者均可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笔者临床采用《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27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584)
【作者】周立清
【作者单位】临海市大田中心卫生院,浙江,临海,317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气虚血瘀型临床观察
2.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4.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5.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4例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